踝关节骨折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2 03:39: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踝关节骨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踝关节骨折

踝关节骨折骨科护理研究

踝关节骨折是骨科较为常见的疾病[1],与患者骨折流失过多、崴脚以及运动意外等因素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踝关节肿胀、瘀斑以及青紫现象,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行走功能,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因此为了促进患者恢复速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骨科护理路径),各40例,本次研究是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实施的,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障碍以及语言功能障碍者;2.心功能、肾功能异常者。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4~69岁,平均(28.70±4.01)岁,病程1~3周,平均(1.20±0.23)周;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5~68岁,平均(41.26±2.02)岁,病程1~4周,平均(1.32±0.39)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在护理过程中,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例如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对病房进行定期的通风换气,同时护士要做好本职工作,对病房环境的维护要积极认真,同时要进行消毒灭菌,为住院患者提供良好的养病环境,在患者住院期间遵医嘱指导患者按时、按量用药,观察术后患者体温、血压以及脉搏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以便于及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骨科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护士应全面评估入院患者的病情以及身体受损程度,并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为入院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促进患者康复速度。整个护理计划的时间为从患者入院后,到患者出院前,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发展以及康复效果,保证治疗的有效性。(2)在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热情、主动地为患者介绍病房具体位置以及医院整体环境构造,这样不仅有利于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3)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应加强踝关节疾病知识宣传及防治知识普及,当时患者能够对自身所患的疾病有足够的认知和了解,打破患者在不明情况下的恐惧心理,避免患者后期由于恐惧而出现消极心理,抵触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例如,在相对较为焦虑的患者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向患者介绍医院治疗团队的同时,列举临床治疗成功案列,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针对情绪比较抑郁的患者,护士应鼓励患者抒发内心真实感受,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不良情绪状态。(4)护士应定期为患者更换床单、被罩,并将室内的物品摆放整齐,做到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为住院患者创造良好的养病环境,促进住院患者的舒适度。(5)护士应严密观察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病情恢复情况,并将患者的信息及时向医生进行反馈,便于医生对患者踝关节的康复制定有效的康复计划,对于术后能自由活动下床者,指导患者每日进行20min踝关节功能锻炼,加快患者康复速度。(6)由于绝大多数的患者术后因伤口疼痛,会出现下肢静脉血栓以及踝关节肿胀等并发症发生,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加重病情的发展。所以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地护理措施,例如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疼痛,就需要对其进行针灸治疗护理,同时,指导患者服用抗生素、抗凝类药物,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知道过程中要及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并与医师商榷。对于伤口疼痛较轻者,应指导患侧肢体抬高,加快血液流通速度,减轻手术患者的疼痛感。(7)在饮食上,护士应指导患者食用维生素以及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例如鸡蛋、牛奶以及西红柿等食物。增强患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禁止患者食用生、冷、辛辣类食物,例如辣椒、冷饮等,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加重病情的发展,此外,还应指导患者在住院期间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养成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8)对于即将出院的患者,作为医护人员不能掉以轻心,应该认真并且详细地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的预防知识,以及患者后期的一系列保健工作,明确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患者在出院后养成良好的运动、饮食以及用药习惯,促进患者康复。1.3疗效判定标准。本次调查研究中护理满意度中特别满意是指踝关节恢复正常,红、肿、热、痛症状完全消失,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护患关系较好。满意是指踝关节逐渐恢复正常,红、肿、热、痛症状逐渐消失,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有轻微护患纠纷发生。不满意是指踝关节功能无明显好转迹象,红、肿、热、痛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状态,护患关系纠纷较重。治疗效果包括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3]。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在各项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照组在特别满意人数上,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查看全文

踝关节骨折应用论文

【摘要】探讨可吸收螺钉(PGAPLLA)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方法]1994年3月~2003年8月治疗踝关节骨折42例,皆行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下胫腓联合分离仍不稳定者,用可吸收螺钉横向固定。[结果]全病例得到6个月~5年3个月随访,平均2年4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踝关节评定标准,优32例,良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5.2%。[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具有良好的内固定特性与组织相容性,吸收完全,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避免了再次手术的痛苦。

【关键词】可吸收螺钉踝关节骨折

踝关节骨折是人体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约占全身总数的3.92%,关节内骨折因涉及软骨面的破损,修复难度较大,内固定材料及方式较多。本院自1994年3月~2003年8月期间应用可吸收螺钉(PGAPLLA)作内固定材料,共治疗踝关节骨折42例,取得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21~50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车祸22例,压砸伤8例,扭伤7例,坠落伤5例。骨折采用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8例,旋后内收型11例,旋前外展型9例,旋前外旋型6例,旋前背屈型3例。另有胫骨干骨折5例(坠落伤)。

查看全文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护理探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病人的护理。[方法]总结21例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手术病人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重视术前皮肤护理和术前期康复,术后并发症观察、疼痛管理及系统康复指导。术后随访平均8个月,根据苟氏提出的评价标准,观察疗效。[结果]21例患者总优良率95.23%,无一例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发生。[结论]本文所总结的护理方法对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手术病人的康复具有明显的疗效。

【关键词】关节镜踝关节骨折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nursingtopatientsofanklefractureoperatedunderjointmicroscope.[Method]Sumupnursingto21casesofanklefractureoperatedunderjointmicroscope,mainlyincludingmentalnursing,payingattentiontopreoperationskinnursingandprophaserecovery,postoperationcomplicationobservation,painmanagementandsystemicrecoveryguideline.Followupfor8monthsinaverage,underGou’sevaluationstandard,observethecureeffect.[Result]Thetotalexcellenceratewas95.23%,noonecutinfectionorvesselnerveinjury.[Conclusion]Thenursingmethodsummedherehasobviouscureeffectonrecoveryofpatientswithanklebonefractureunderjointmicroscope.

Keywords:jointmicroscope;anklebonefracture;nursing

踝关节系高度适配的鞍状负重关节,骨折时可同时伴有软骨、韧带和肌腱的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高。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利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手术治疗踝部骨折21例,并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查看全文

踝关节骨折中医综合治疗论文

1临床资料

60例患者均来源于2002~2004年间因踝关节骨折而在洛阳正骨医院足踝科住院治疗的病人,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5岁,平均年龄38岁。主症:踝关节处肿胀,疼痛,局部压痛明显,有些可见大面积瘀斑,畸形明显,不能行走,但是均无开放性骨折,全部病例均为单个下肢单纯踝关节损伤,初诊时均摄踝关节正侧位片。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分型和损伤严重程度等方面经过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可比性。

2治疗方法

中医综合治疗组:主要为正骨手法闭合整复,钢针撬拨复位和经皮穿针外固定,然后小夹板,石膏或支具固定,骨牵引固定治疗,中药下肢外洗方外洗等。

手术组:手术操作均统一遵循AO内固定原则,强调内固定可靠,骨折解剖对位,尤其是外踝的解剖对位,下胫腓联合固定使踝穴生理结构恢复,具体的操作方法均参照《坎贝尔骨科手术大全》。术后根据术中复位内固定的可靠程度使用石膏固定或支具固定。

在4~6周拆除外固定后,鼓励并指导病人进行下肢不负重活动以及足趾活动锻炼。6周后先部分负重(用双拐),逐步过渡到完全负重。两组患者平均一年半左右进行随访,主要采用门诊随访、家访结合方法进行,随访的各项主观指标由患者本人提供,客观指标均由固定的两位医师给予测量并最终打分。

查看全文

骨科护理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中应用

【摘要】目的将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实行在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分析并评价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此文实施分析的资料为2015年4月~2017年10月本医院收入之后开展治疗及护理的7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分组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一组收入35例,骨科常规护理用于参照组,骨科护理临床路径用于实验组,研究并计算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统计率、护理服务满意统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统计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相关计算值,P<0.05,证实数据检验的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统计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相关计算值,P<0.05,证实数据检验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开展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展示较优应用效果。

【关键词】骨科;护理临床路径;踝关节骨折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诊治中比较常见的骨科相关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本研究将2015年4月~2017年10月本医院收入之后开展治疗及护理的7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纳入分析资料,分析并评价将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实行在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1资料及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文实行研究的资料是2015年4月~2017年10月本医院收入之后开展治疗及护理的7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予以分组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一组纳入患者有35例,参照组男性和女性之间的比例是20:15,年龄最大37岁,最小22岁,(28.05±2.16)岁是其年龄平均值;实验组男性和女性之间的比例是18比17,年龄最大36岁,最小23岁,(28.03±2.14)岁是其年龄平均值。比对和研究参照组与实验组踝关节骨折患者基础资料,P>0.05,没有出现数据间的明显统计学意义。踝关节骨折患者与患者家属都将知情同意书签名,得到医学伦理会审核以及准许。

查看全文

踝关节骨折患者骨科护理路径研究

距骨和胫腓骨下端构成人体踝关节,踝关节骨折多发生于外界暴力引起的踝部扭伤后,是骨科较为常见的损伤[1]。由于暴力程度大小不一,方向各异骨折的类型也可以分成很多种,患者会出现踝部青紫、肿胀、踝关节畸形以及疼痛,内外踝有显著压痛感并伴有骨擦音等多种症状,患者无法正常行走,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手段进行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休息,不利于预后。治疗中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也即为关键,应当保证治护同步,减轻患者痛苦并缩短住院时间,本次研究主要为了探究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现将取得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接诊的90例踝关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对照组(n=45)、观察组(n=45)。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22-74岁,平均(51.23±6.4)岁,双踝骨折16例,伴有胫距关节脱位14例,单纯内踝骨折7例,单纯外踝骨折8例;观察组患者男27例,女18例;年龄20-76岁,平均(53.47±5.8)岁,双踝骨折15例,伴有胫距关节脱位14例,单纯内踝骨折8例,单纯外踝骨折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踝关节骨折损伤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常规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本次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均施予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了解患者的年龄、姓名、引起骨折原因、骨折部位等基础资料,准备好手术器械并留意记录患者各项生命指标情况,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观察组患者均施予护理临床路径(CNP),具体如下:①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保证患者病房的干净通风,严格控制病房内的温湿度,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为其讲解踝关节及骨折的相关知识普及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治疗方案、治疗中配合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增加患者病情知晓度避免出现过分紧张、焦虑的情绪。②疼痛及体位护理:对患者的患病肢体采取消肿止痛措施并抬高,帮助患者进行按摩并教会患者家属正确按摩方式,促进血液流通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疼痛难忍时遵医嘱施予止痛药物。术后询问患者卧床体位意见,协同家属帮助调整至最佳体位确保患者充足良好的睡眠休息时间[2]。③饮食及训练指导护理:耐心叮嘱患者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量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忌烟忌酒忌辛辣刺激食物;指导患者进行屈伸踝关节训练,以未出现明显劳累感为宜每天锻炼2-3次,锻炼时间控制在20min/次。④心理干预护理:患者入院后以和善的态度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院内环境、医疗条件和手术成功案例等,帮助克服陌生感及手术恐惧心理;安慰并告知患者相信医生并鼓励患者积极沟通反馈情况,若有不适立即反应,及时对患者的需求作出回应以消除手术不安全感,树立治疗信心。1.3评价标准。患者骨科手术治疗完成后按照显效、有效、无效三个评定标准对其骨折恢复情况进行判定,显效:疼痛感完全消失,骨折部位基本恢复;有效:疼痛感基本消失,骨折部位明显好转;无效:上述临床症状没有改变甚至加重。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按照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程度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1.4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加强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用t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恢复情况,对照组患者显效18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88.89%;观察组患者显效24例、有效20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97.78%。组间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15例,一般满意24例,不满意6例,护理满意度86.67%;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26例,一般满意17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97.78%。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查看全文

防滑钢板治疗踝关节骨折探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按DenisWeber分类的40例B型踝关节骨折外踝的固定方法。方法内踝用螺钉、张力带钢丝固定,后踝以螺钉或可吸收钉内固定,外踝采用钢板固定,将钢板置于外踝后方。结果本组病例平均随访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治疗效果根据患者主观感觉、功能检查、X线征予以评定,优32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90%。结论将钢板置于外踝后方能有效的固定骨折,减少内固定物外露的可能,减少钢板对外踝皮肤的刺激,更利于患者接受内固定物的存在;踝关节骨折应视为急诊手术,争取在局部组织水肿之前手术治疗;指导患者早期踝关节锻炼,使关节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关键词】防滑钢板;B型骨折;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踝关节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B型骨折所占比例较大,对外踝的解剖复位以及选择适合的内固定物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作者自2003年至2006年采用防滑钢板手术治疗B型踝关节骨折4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1~70岁,平均37.5岁。左踝22例,右踝18例,均为单侧。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35例。所有病例按DenisWeber分类法均为B型骨折。1.2治疗方法本组35例在伤后8h内手术,5例在伤后1周内手术。取健侧卧位,外、后踝固定后取平卧位,行内踝手术。双踝骨折先固定外踝,三踝骨折固定顺序为外踝、后踝、内踝。手术入路取外踝后侧纵形切口和内踝纵形切口。外踝用钢板固定,将钢板置于外踝后方,拉开腓骨长短肌腱,钢板远端置于肌腱鞘管入口上方,骨折远端打入2~3枚全螺纹松质骨钉,骨折近端打入相应皮质骨螺钉固定。后踝骨折块累及关节面大于1/4者,用松质骨螺钉固定或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内踝用螺钉、张力带钢丝固定。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病例经骨折固定后均无不稳的迹象。术后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石膏外固定2~3周,其余病例均无需外固定,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2结果本组4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32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治疗效果根据患者主观感觉、功能检查、X线表现予以评定[1],优32例,良4例,可4例,本组病人优良率90%。该组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3例患者术后诉钢板处有“错动感”,未予特殊治疗,钢板取出后症状消失。3讨论踝关节手术时机的掌握对于手术操作的难易以及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踝关节骨折8h以内局部肿胀为血肿所致,张力性水疱未形成,此时软组织条件尚好,皮肤弹性好,有利于牵拉显露,且骨折为新鲜骨折,复位简单,手术容易操作。关节内积血流出后皮肤可无张力缝合,预后效果好。3d左右软组织肿胀达到高峰,多形成张力性水疱,加之胫距关节脱位,距骨多向外侧移位,致使内踝骨折处压迫皮肤,极易造成局部皮肤的缺血坏死及破溃,影响术区的手术条件,造成显露欠佳,皮下组织变脆因而缝合困难,后期有内固定物外露的危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软组织挛缩,骨折端血肿机化、纤维化,致使骨折复位困难,难以解剖复位,有因强求复位造成医源性骨折的危险,增加手术难度。因此,强调对于踝关节骨折的病例,应急诊手术治疗。对于骨折时间较长局部软组织水肿明显的以及并存基础病无法急诊手术的病人,应予以骨折脱位初步复位后石膏固定,积极消肿,治疗基础病,1周左右手术治疗。距骨关节面在单位面积内所承受的压力是全身关节中最大的,当它不稳或者稍微倾斜都会显著地增加其承受力,最终造成创伤性关节炎。距骨的稳定性取决于外踝的精确复位及可靠的固定。腓骨负重占体重1/7~1/6,因此外踝不仅为髁穴的外侧壁,还是承重的重要结构。外踝上移后造成踝穴增宽,加之外踝的侧方移位及旋转移位,使腓骨短缩踝穴外侧增宽,距骨在踝穴中失去稳定而发生外移致使踝关节不稳,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Kellen[2]指出,骨折初期移位和骨折破碎程度并非是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决定因素,而关节面解剖复位的精确程度与创伤性关节炎是密切相关的。Burwell和Charnley统计复位不良发生创伤性关节炎为100%[3]。因此外踝的精确复位及牢固内固定至关重要。术中必须恢复腓骨长度,矫正旋转移位使其位于结节间沟内,保持外踝正常的外开角,从而恢复踝穴正常的解剖关系。手术操作时取健侧卧位,外踝后方纵形切口,逐层切开,将腓骨长短肌腱向后方拉开,向前方骨膜下剥离,充分显露骨折。骨折复位后将预弯的钢板置于外踝后侧,钢板远端达肌腱鞘管入口水平。远端打入2~3枚全螺纹松质骨螺钉,近端依次打入皮质骨螺钉。有后踝骨折的病例如后踝骨折块较小,不影响踝关节稳定,可不予固定,但是当后踝骨折块波及关节面大于1/4时,应予以固定,否则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4]。由皮下向后方剥离,自腓骨长短肌腱和跟腱之间进入,至后踝骨折处,此时后踝骨折已基本复位,踝关节背屈,向下顶压骨折块使之解剖复位,以2枚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固定。后踝操作完成后平卧位行内踝手术,内踝采用纵形切口,向前方剥离可直视下观察内踝复位后关节面是否光滑平整,骨折复位后以2枚螺钉或张力带钢丝内固定。须强调的是要用2枚螺钉固定以防止内踝骨块旋转。钢板放在外侧需要良好的预弯,钢板要和外踝良好贴附,否则会人为地造成外踝外开角的变化,使外侧踝穴增宽或变窄,引起创伤性关节炎。骨折远端较短,固定螺钉有限,由于担心螺钉过长进入关节,大都选择较短的螺钉或者仅固定一侧皮质,因此固定强度大打折扣。外踝处软组织菲薄,加之内固定物的存在,拆线时有可能致使皮肤裂开、钢板外露,给治疗带来麻烦。由于钢板的长期“压迫”致使皮下组织萎缩,形成“皮包钢板”现象,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感。外踝骨折后远端一般向外后侧移位,大多数病例向后侧移位明显。钢板置于外踝后方能有效控制外踝向后方的滑移,从而有效地起到防滑钢板的作用;由于有肌腱的覆盖,钢板外露的危险大大减少;螺钉由后侧向前方打入,不存在进入关节的危险,可以从容操作;外踝的前后径较长,可以用相对长的螺钉固定,对于一般患者远端可用长24mm或26mm螺钉固定,对骨端把持力增强;骨折多为螺旋形,在远端打入螺钉的基础上经钢板用螺钉对骨折矢状面加压固定,增加骨折的稳定性。防滑钢板适用于B型骨折的治疗,对于A、C型骨折优势不大。术中远端螺钉要垂直打入,避免螺钉穿透外踝内侧壁,下胫腓水平螺钉避免穿入下胫腓前结节。钻孔时如方向正确,于对侧皮下可触及钻头前端。术后如果没有C型臂,可被动活动踝关节,如活动良好,关节内无异响,说明螺钉旋入的方向及长度合适。由于腓骨长短肌腱的影响,术后应加强踝关节的功能锻炼。少数患者术后有钢板处错动的感觉,考虑肌腱在钢板上滑动所致,对功能没有影响。【参考文献】[1]林博文,黎伟凡,朱杰诚.三踝骨折的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11(1):35.[2]KellamJF,WaddellJP.Fracturesofthedistaltibialmetaphysiswithintraarticularextension:thedistaltibialexplosionfracture[J].JTrauma,1979,19(8):5933.[3]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101116.[4]WilsonFC.Fracturesoftheankle:pathogenesisandtreatment[J].JSouthOrthopAssoc,2000,9(2):105.

查看全文

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外科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各50例。对比2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门诊复查时,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对提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踝关节功能;影响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致伤原因多为摔倒、运动所伤、交通伤等,创伤后,踝部疼痛、肿胀、畸形、不能行走,长时间的关节制动,导致踝关节僵硬、关节功能逐渐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速康复外科(EARS)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理念逐渐被临床采纳,广泛应用于骨科、妇科、胃肠外科等领域,并取得了良好效果。EARS是指采用一系列的优化措施减少围术期机体的应激反应和并发症,改善疾病预后,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本研究旨在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5岁~62岁,平均年龄(43.56±6.68)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5例,大专及以上35例;致伤原因:交通伤20例,高处坠落伤18例,摔伤12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3岁~60岁,平均年龄(43.65±6.42)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5例,大专及以上35例;致伤原因:交通伤20例,高处坠落伤18例,摔伤1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手术时间、遵医嘱合理用药、功能锻炼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内容如下:①术前加速护理:a)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向患者介绍入院须知、主管医生及注意事项等。b)术前准备:患者术前禁食、禁饮6h,术前6h嘱患者喝500mL糖水。②术中护理:术中患者输注的所有液体均要提前加热保温,提高手术室的温度,术中减少患者皮肤裸露,注意保暖。③术后护理:a)疼痛护理:术后给予镇痛泵按需止痛,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因手术创伤导致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b)饮食护理: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嘱患者口服5~10mL温开水,若无不适后,给予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常规饮食,增加机体营养,忌辛辣刺激性食物。1.3观察指标。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2]于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门诊复查时,评估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主要包括疼痛、功能和自主活动、支撑情况、最大步行距离、地面步行、反常步态等方面,满分为100分,所得分值越高表明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踝关节骨折病患护理策略探析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病人的护理。[方法]总结21例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手术病人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重视术前皮肤护理和术前期康复,术后并发症观察、疼痛管理及系统康复指导。术后随访平均8个月,根据苟氏提出的评价标准,观察疗效。[结果]21例患者总优良率95.23%,无一例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发生。[结论]本文所总结的护理方法对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手术病人的康复具有明显的疗效。

【关键词】关节镜踝关节骨折护理

踝关节系高度适配的鞍状负重关节,骨折时可同时伴有软骨、韧带和肌腱的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高。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利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手术治疗踝部骨折21例,并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5年6月-2006年12月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4~43岁;右侧14例,左侧7例;手术距外伤时间5h~7d,平均3.5d;扭伤8例,车祸伤12例,砸伤1例,其中5例骨折部皮肤挫伤,手术后采用石膏外固定9例。

二、方法

查看全文

致踝关节损伤法医学鉴定分析

1案例

1.1案例。11.1.1简要案情及病史摘要。被鉴定人梅某,女,57岁,2017年5月23日骑电瓶车时被小汽车撞伤。入院病史记载:右小腿中下段青紫、肿胀、畸形,可及明显骨擦感、骨擦音,活动受限,右内踝及足背可见2条长约6cm伤口,伴出血;临床诊断为右胫腓骨骨折。5月26日行右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018年6月13日行右胫骨内固定物取出术等治疗。1.1.2法医学检验。2018年9月21日,被鉴定人梅某右下肢跛行进入检查室。自诉现上下楼梯时仍感疼痛,无法蹲便,阴雨天症状加重等。体格检查:右外踝处见5cm纵形手术瘢痕,右踝关节肿胀明显;右踝关节活动部分受限,右(左)踝关节活动度为背屈10°(左25°)、跖屈15°(左45°)。1.1.3阅片所见。2017年5月24日右胫腓骨CT三维重建片(图1)示:右胫骨中下段、腓骨上段骨皮质中断,见斜形透亮线,断端错位、轻度成角改变;右后踝骨皮质中断,见透亮线,位置可,多条骨折线累及关节面,关节间隙未见明显狭窄;右跟骨见牵引金属影。2018年9月21日内固定物取出术后影像片示:右胫腓骨多发性骨折取内固定术后复查,断端已愈合,局部钉道尚可见,所见关节间隙正常,关节面欠光整。1.1.4鉴定意见。依照《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第5.10.612)条之规定,被鉴定人梅某右胫腓骨骨折致右踝关节功能丧失50%以上,构成人体损伤十级残疾。ABA:正位片;B:侧位片。1.2案例。21.2.1简要案情及病史摘要。被鉴定人鲁某,男,26岁,2018年2月5日行走时被他人骑电瓶车撞伤。入院病史记载:左小腿中下段肿胀、畸形,可及明显骨擦感、骨擦音;临床诊断为左胫腓骨及左双踝骨折。当日行左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同年10月9日行左胫腓骨内固定物取出术等治疗。1.2.2法医学检验。2018年12月28日,被鉴定人鲁某步入检查室。自诉现阴雨天左踝关节仍有酸胀、隐痛感。体格检查:左膝下方自上而下见3条长度为6、2、2cm的纵行手术瘢痕,左小腿下段外侧见8cm纵行手术瘢痕,左小腿下段内侧见2条分别长2、2cm的纵行手术瘢痕,左内踝见4cm弧形手术瘢痕,左踝关节较右踝关节稍肿胀;左踝关节活动稍受限,左(右)踝关节活动度为背屈25°(右30°)、跖屈25°(右40°)。1.2.3阅片所见。2018年2月5日左胫腓骨X线片(图2A)示:左胫骨中下段骨皮质中断,见透亮线,断端对位对线可;左腓骨中下段骨皮质中断,见透亮线,断端错位;左内踝骨皮质中断,见透亮线,断端对位对线可;左外踝内侧骨皮质不全中断,见透亮线,断端对位对线可。2018年2月5日左胫腓骨CT三维重建片(图2B)示:左胫骨中下段骨皮质中断,见骨折透亮线,断端轻度成角改变,对位可,局部见分离小碎骨片;左腓骨中下段骨皮质中断,见骨折透亮线,断端错位、成角畸形;左内踝骨皮质中断,见骨折透亮线,断端未见明显移位,所见关节间隙正常。2018年12月28日内固定物取出术后影像片示:左胫腓骨下段骨折取内固定术后,位置好,断端骨痂形成,骨折线已消失,局部钉道尚可见。1.2.4鉴定意见。依照《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相关条款之规定,被鉴定人鲁某左下肢损伤,其后遗症尚未达到人体损伤残疾程度。

2讨论

2.1踝部骨折。骨折可由创伤和骨骼疾病所致,创伤性骨折可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致[1]。踝部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大多数是扭伤所致,有时直接暴力打击也可发生骨折。致伤物的形态,暴力的大小、方向和速度等因素决定骨损伤的类型。踝部骨折按Danis-Weber和Lange-Hanson分类方法大致分为:Ⅰ型,内翻内收型;Ⅱ型,外翻外展型和内翻外旋型;Ⅲ型,外翻外旋型;Ⅳ型,垂直压缩型(Pilon骨折)[2]。2.2踝部骨折的成伤机制及致伤方式。通过影像学阅片分析踝关节损伤的成伤机制,结合简要案情、推断致伤方式并形成最终的鉴定意见在道路交通事故致踝关节损伤评残中具有重要意义。案例1被鉴定人梅某右胫腓骨骨折,通过影像学阅片提示:(1)右胫骨中下段、腓骨上段骨折符合胫腓骨螺旋形或斜形骨折;(2)右后踝骨折形态符合外翻外旋型踝部骨折。其成伤机制为:(1)足着地,身体发生扭转时,可引起胫腓骨螺旋形骨折或斜形骨折[2]。(2)由于暴力作用传导至踝关节外翻(旋前)时,其内侧副韧带紧张,导致内踝撕脱骨折。若暴力继续作用,经胫腓骨间膜传导,可引起下胫腓韧带平面以上腓骨的斜形或粉碎性骨折,有时暴力传导可达腓骨上段,发生高位腓骨骨折[2]。侯志勇等[3-4]认为,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经力的传导,89%合并后踝骨折,这是一种规律的骨折类型。结合被鉴定人梅某入院病史记载“右小腿中下段青紫、肿胀、畸形,可及明显骨擦感、骨擦音,活动受限,右内踝及足背可见2条长约6cm伤口,伴出血”,可推断被鉴定人梅某右踝关节损伤的致伤方式为胫骨下1/3和腓骨中上1/3螺旋形骨折,骨折不在一个平面且呈螺旋形或斜形,是典型的间接暴力传导致伤的特点,说明人体在与车辆接触过程中足踝部有旋转过程。综上所述,被鉴定人梅某身体呈抛物运动状态跌落,可见本次直接暴力所致撞击力度之大,由直接暴力转化的间接暴力(传导力)向下行走致使多条骨折线累及踝关节面,其损伤形态亦多样化。结合法医临床体格检查,被鉴定人梅某右踝关节被动活动部分受限,经测算构成人体损伤十级残疾。案例2被鉴定人鲁某左胫腓骨及左双踝骨折,影像学资料显示:(1)左侧胫骨、腓骨中下段骨折符合短斜形骨折;(2)左双踝骨折形态符合内翻内收型踝部骨折。其成伤机制为:(1)重物撞击、车轮碾轧等,可引起胫腓骨同一平面的横形、短斜形或粉碎性骨折,为直接暴力所致。(2)由于踝关节在极度内翻位受伤时(旋后),暴力作用通过外侧副韧带传导至外踝,引起下胫腓韧带平面以下的外踝骨折。若暴力作用并未因外踝骨折而衰减,继续传导至距骨,使其撞击内踝,可引起内踝自下而上的斜形骨折[2]。由此可推断案例2被鉴定人鲁某左踝关节损伤的致伤方式为胫腓骨中下段同一平面横行骨折,是典型的直接暴力作用致伤的特点。本案例影像学资料提示其左外踝为不全骨折,断端部位骨折线走行均为同一平面,骨折形态一致。上述损伤的形态单一,直接暴力多为粉碎性骨折且多有移位,由此可推断本次直接暴力程度较低。结合法医临床体格检查,被鉴定人鲁某左踝关节被动活动稍受限,经测算其后遗症尚未达到人体损伤残疾程度。综上,踝关节损伤是法医临床学鉴定实践中较为常见的损伤类型。案例1中被鉴定人梅某踝关节的损伤通常被称为“单踝骨折”,案例2被鉴定人鲁某踝关节的损伤通常被称为“双踝骨折”,案例1的评残与案例2的不予评残都有其各自的特殊性。由于法医临床学鉴定专业性较强,司法鉴定人在回复质询及出庭过程中,通过仔细阅片、明确骨折类型、分析损伤机制从而推断其致伤方式,以此来支持鉴定意见,可增加质询或质疑者对司法鉴定意见的认可度。

作者:刘芳 王俊 单位: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〇二医院司法鉴定所 2.常州市武进区人民医院司法鉴定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