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环节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2 03:10: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关键环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关键环节

三个关键环节措施

20**年以来,市**局(以下称“市局”)结合首都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实际,在“提高教育有效性、突出制度约束性、注重监督时效性”三个关键环节上下功夫,取得了良好成效,社会各界群众对首都公安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提高教育有效性

一是选角度,增强教育感染力。市局党委研究决定,在所有培训班、警衔晋升班、学历班中开设警示教育谈话这一课。纪委书记代表市局党委先后4次同司晋督培训班学员和警院20**级毕业生班集体廉政谈话,让大家了解违纪违法要付出的惨重代价,使先后听课的千余名民警受到警示。

二是找载体,提高教育渗透力。市局组织收看了公安部制作的反腐倡廉警示录等作品,分5批组织基层党员民警参观北京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在中央纪委组织的全国反腐倡廉歌曲创作和演唱活动中,市局选送到公安部的77首自创歌曲中,17首获得了奖项,荣获组织奖第一名。

三是抓时机,提升教育时效力。市局初步建立了公安队伍违纪违法信息研判机制,通过110投诉、来信来访、政风热线等渠道,多方采集民警队伍的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和研判,从中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追着违纪苗头组织专项教育整顿活动。

强化制度约束力

查看全文

关键环节 全程监督

近几年来,我们着眼事前防范,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把监督贯穿于各个环节,切实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有力地推动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贯彻落实。

完善推荐制度,把好干部选拔任用的第一道关口。一是明确推荐要求。我们制定出台《党政领导干部民主推荐工作暂行办法》,明确规定:确定干部考察人选,必须经过民主推荐,不准用民主测评代替民主推荐;不准私自设置附加条件、个人引导推荐和随意缩小或改变推荐范围;考察人选必须在推荐票较高的人选中产生,得票较低的不准列为考察对象;领导干部个人推荐干部人选必须写出署名书面推荐材料,客观公正介绍被推荐人的情况,并进行民主推荐,不准推荐本人的配偶、子女、直系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准指名确定考察对象。二是加强推荐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对委托下级党委(党组)组织推荐的,上级组织部门对民主推荐方案和领导讲话进行认真审核和把关。三是认真审查推荐结果。达不到规定资格和条件的,得票数不在前列又无充足理由的,未经集体研究确定的,均不列为考察人选。

加强考察监督,防止考察失真失实。一是严明考察纪律。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任前考察工作暂行办法》。二是强化干部监督机构的把关职能。考察结束后,提交部务会研究前,干部考察机构要征求干部监督机构的意见;干部监督机构依据考察办法对考察程序、建议任用人选的情况等予以审核,并提出明确意见。三是切实发挥干部监督信息在考察中的作用。设立了电子举报信箱,不断畅通干部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

规范决策行为,强化决定任用环节的监督。一是规范决策程序,加强对用人决策行为的监督。二是加大对干部任前公示期间举报的查核力度。三是加强对干部试用期间表现情况的监督。我们制定了《关于党政领导干部实行试用期制的办法》,建立了组织部门与试用期干部所在单位党组织共同监督管理试用期干部的责任制,明确了监督管理的内容和责任。

查看全文

基层卫生院内部控制关键环节探讨

摘要:本文阐述了基层卫生院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通过论述基层卫生院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内部控制的各关健环节来探讨基层卫生院内部控制在加强基层卫生院管理,促进基层卫生院免疫系统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内部控制;关键环节;作用

基层卫生院的内部控制是随着组织管理者对内部加强治理而逐步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内部治理机制,基层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直接反映出内部管理的健全与缺失。当前,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各类各级医院之间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基层卫生院生存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基层卫生院因受其自身的资金、技术、规模、人员等方面的限制,以及管理模式弊端的制约。从近几年的审计实践看,对于相当多的基层卫生院来说,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方面并没有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在此,我们根据审计工作经验,对基层卫生院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谈点认识和体会。

一、基层卫生院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内部控制的作用

基层卫生院内部控制,它涉及基层卫生院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主要包括预算控制、收入控制、支出控制、货币资金控制等多方面。当然,有了内部控制并不能说明问题,这是因为大多数基层卫生院一般都存在多年,都有自己的相应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涉及内容之全、范围之广可以说无所不在。审计人员通过调查了解基层卫生院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据以了解基层卫生院的财务监管能力,向基层卫生院管理层指出其单位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

二、基层卫生院行政管理各方面的内部控制

查看全文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关键环节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长期工作实践经验,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的关键环节,以期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水平,有效预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为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关键环节

以安全第一、综合治理、预防为主为方针的安全生产标准有利于企业生产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及合法化的实现,能对企业生产运营操作与违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促使企业发展与国家方针政策相符合、与社会发展潮流和需要相适应。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还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竞争力的提升,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的实现奠定基础。

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中的主要问题

1.1企业安全意识不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得到了有效提升,各个企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个别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渡侧重于经济,并未关注安全意识,也未能有效、全面的树立企业生产安全意识[1]。此外,我国相关安全法律法规中也有不完善的情况存在,以致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受到进一步影响。企业在实际生产企业中若是未能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效、全面落实,会有较大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存在。1.2安全生产基础不牢靠。对于生产企业而言,第一要务是生产,故而在生产设施设备中投入的资源十分庞大,而对于安全设施投入却并不会太多,以致于出现了不牢靠的安全生产基础。大部分企业在生产实际中,针对生产环节而言缺乏安全保护设施,安全生产标准化仅存于形式,无法及时、有效解决出现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1.3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个别企业在安全管理人员管理、培训方面存在不足,无法有效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也无法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同时,企业生产工作人员监督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性,生产工作的开展受到影响。1.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对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而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其准则,能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然而,现下大部分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上都有不完善的问题存在,无法在工作实践中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也未能以企业生产实际为根据落实安全生产工作。个别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具体性、针对性不明确,欠缺执行力度、创新程度,未能与时展同步,这也就导致企业现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无法有效约束、监控安全生产,也无法及时控制出现于生产中的临时状况、安全隐患,无法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长久发展。

2企业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关键环节

查看全文

集团公司风险控制关键环节研究

摘要:集团公司作为大规模、多层次、多法人的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环境里更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产生各类风险,所以对集团公司来说,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势在必行。本文从财务角度出发对集团公司的风险控制关键环节展开研究,明确集团公司当前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希望为集团公司的风险控制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财务角度;风险控制;集团公司;关键环节

一、集团公司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在风险控制环节职责分配不明确。集团公司顺利开展风险控制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对风险控制关键环节的各项职责进行明确,只有清晰精准的职责分配才能保证有关工作人员和部门有事可做,真正参与到风险管控的各个环节中。集团公司的风险控制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作,不仅是依靠母公司或者某一分公司就可以完成,需要集团的全体员工共同协调配合才能有效实施。在实际情况中,由于集团公司是母公司和各子公司联合起来的企业群体,管理层级较多,加上各子公司之间的具体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在开展实际工作时,有关部门不能全面精准的掌握公司的有关状况,致使在风险控制职责分配时不够合理,导致集团公司的风险控制工作不能有效落实。(二)风险控制机制不够完善。目前,集团公司在运营发展中都会建立风险管控体系,确保公司科学、合理的进行风险管控工作。但是,经济市场不断变化,集团公司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也在变化,很多集团公司现行的风险管控机制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变化,满足不了集团公司的发展需求,所以必须对其进行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一方面,集团公司的风险管控机制多数情况下偏向于事后控制,工作重点是在风险产生后制定相关措施解决或者降低风险的危害,公司不具备较强的风险预警机制,不能及时判断出公司运营生产等环节中的财务、经营等风险,使集团公司的风险控制效果大大降低。另一方面,集团公司在开展风险管控工作时其过程也不够规范,有时着重于部分风险点,没有按照既定的风险管控流程开展工作,很容易造成风险管控的偏差,使集团公司的风险管控流于形式。(三)对资金风险控制把握不到位。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是其开展风险管控工作的重点之一,其中对公司资金的管控更是重中之重。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明确的把握公司资金环节的风险管控,其风险管控效果不理想,比如说部分企业在进行财务预算工作时没有精准的数据支持,不能把公司的预算目标和实际运营情况科学的结合在一起;在公司的资金运行上不够规范,造成集团公司资金的大量浪费和不合理支出;有关部门在对各部门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解时,没有完整的收集一些与资金收支有关的原始凭证等现象,导致集团公司不能有效把控资金风险,影响集团公司的持续发展。(四)风险控制机制的执行缺乏考核监督。集团公司风险管控机制的有效落实需要科学的执行环节,还需要有效的监督考核制度对执行环节进行监管,保证集团公司风险管控机制的切实执行[1]。但是,就目前集团公司的情况来说,还缺乏对风险控制机制执行过程的合理监督和考核,比如集团公司在开展风险管控工作时没有将控制的标准和要求分解到相应的部门,致使公司的风险控制结果考核没有具体的指标进行参考,各部门无法了解到自身风险控制结果,不利于之后相关工作的开展。还有集团公司对风险控制工作的各个环节的监控力度不足,不能实时进行有关的监督工作,导致集团公司风险控制机制不能有效的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执行效果不理想。

二、基于财务角度提高集团公司风险控制水平的相应策略

(一)明确各部门在风险控制环节的职责。集团公司开展风险控制的前提基础之一就是公司风险控制职责的合理分配,从而保证风险控制工作切实落实到公司各个执行环节。首先,集团公司应该按照各子公司和部门的具体运行状况在公司风险控制要求范围内对相应的职责进行科学分配。其次,站在各子公司的立场上考虑,集团公司应该建立各子公司间、子公司与母公司间的紧急联系通道,针对各层级的问题建立不同的沟通直线,便于各个级别风险的有效处理。比如,子公司的管理阶层提出的风险预警事务需要集团管理阶层直接负责,利用集团公司的各方面力量帮助子公司度过风险难关;子公司的一般员工提出的风险诉求需要通过专门的上下沟通渠道进行传送,并且对有关问题初步评估,再将基本情况提交给集团公司负责人,然后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关措施。再有,集团公司的各个部门在风险控制工作中都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应该把财务部门作为集团公司的核心部门开展风险管控工作。相关的内部审计机构要履行好监督管理的工作[2],其他各业务部门也要积极履行在集团公司风险控制各环节的职责,推动集团公司风险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构建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集团公司内外部环境随之变化,公司现有的风险控制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公司实际发展需求,要求集团公司对现行的风险管控制度根据实际要求进行改进和完善,确保集团公司风险控制环节的高效实施。集团公司在开展实际工作时可以成立专门的风险预警管理部门,对公司的风险预估环节进行管理,实时了解公司负债、资金流动等情况,对公司的潜在风险进行合理分析,并且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交相关分析报告,为上级部门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集团公司的风险预警管理部门还应该定期关注公司的财务报表信息,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基于公司的运营实际对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管控。(三)规范集团资金的运用。集团公司风险管控的重点环节就是资金运用的管理环节,所以集团公司必须加强资金管控的计划性和规范性[3]。集团公司在业务活动开展时投入的所有资金都应该明确其意义、用途等,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集团公司在开展实际工作时可以设立财务预算管理机制,明确预算目标,将公司的资金流动制成预算表,每笔资金的申报都要进行申请,在审核通过后方可发放相关资金。同时,有关部门应该及时将资金使用的原始凭证等相关资料交由预算管理机构保存,便于后续检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集团公司的每笔资金运作的规范性,推动公司的发展。例如,湖北省某龙头集团公司在运营生产过程中现金出现了较大问题,具体表现为各子公司间和母子公司间资金不能科学的流转、过度担保和大股东占用了大量资金、投资项目较为分散,使公司面临资金链断裂的状况。在经过科学分析探讨后,该公司通过注重主业务、加强子公司的资金报告审核力度、对预算进行合理控制、资金集中管理等方法有效解决了集团公司面临的资金困境,推动该集团公司的持续发展。(四)制定相应的考核监督机制。集团公司制定了科学的风险控制机制,还需要将其切实的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才能发挥出风险管控对公司发展的积极作用,所以公司在风险管控执行环节配备一定的考核指标。具体工作中,集团公司可以在风险控制工作开展初期明确各部门、各子公司的风险管控职责,并且定期对各部门进行阶段性的检查考核,一般情况下是在年中或者年末。并且集团公司可以主动在一个季度、一年或者某一时段内对公司的整体风险控制状况进行考核评估,防止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腐败等现象,推动公司的发展前行。

查看全文

把握关键环节 健全议事和决策机制

近年来,XX镇党委正确把握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关键环节,不断建立健全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使党委的工作逐步走上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有力地推动了全镇“三个文明”建设快速健康发展。通过近年来的实践,笔者认为,要正确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原则,必须把握几个关键环节:

第一、必须用制度保障民主集中制的履行。

健全和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是镇党委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一个关键环节。镇党委在作出每一项重大问题的决策之前,都严格按照制度操作,用制度规范,凭制度办事,确保民主集中制落实到位。根据《党章》规定和区委工作要求,结合全镇实际,本届镇党委组建后,先后完善修订了一系列民主集中制制度,对集体领导的议事议题范围、工作程序要求、议事决定及决定的执行和反馈、违规处理等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在干部任免方面,镇党委相继出台了《XX镇民主推荐镇管干部工作制度》等文件,全面规范机关各项规章制度。此外,为加强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监督管理,还制订了《XX镇政务公开制度》和村务公开一系列监督管理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从根本上杜绝和避免个人专断或无人负责的现象发生,使党委的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更好地发挥党委领导集体在基层党组织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二、必须注重党委议事决策前的调查研究。

为了使党委的每项议事决策体现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在具体实践中,镇党委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力求让党委的各项议事决策符合镇情,体现民意。去年镇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镇党委组织专门班子,深入机关部门、单位进行详细调查论证,多方召开干部和职工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由于情况清楚,准备充分,方案可行,政策公平,工作细致,机构改革自始至终没有出现纠纷和矛盾。近年来在镇党委、纪委、人大、政府、区人大代表、镇党代表、基层党支部等各类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镇党委同样经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周密制定各项选举方案,圆满完成了各项选举任务,较好地实现了组织人事安排意图和民情民意的有机统一。近年来,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经过党委集体讨论后,先后停建了类似政府办公大楼等多项形象工程,全力去办中小学教学楼、幼儿园、有线电视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自来水厂及农田水利标准化设施等民心工程,把有限的资金用于为民办实事好事上。实践证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既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要求,也是保证党委正确决策的前提。

第三、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和程序办事。

查看全文

公务员考试的关键环节

第一节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关键环节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是我国政府部门选拔任用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与其他各类考试相比,它着重突出了对应试者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的要求。《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第16条规定:“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测试应试者的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其他适应职位要求的业务素质与工作能力。”

面试是测评应试者能力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也是目前我国公务员录用考试测评应试者能力素质的一个主要方法。因此,面试是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一个至为重要的环节,要想成功地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应试者就必须在面试中取得好成绩。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采用面试方法,一方面是公开选拔考试发展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是面试方法在测评考生某些能力素质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同时,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实践不断推动着面试工作的发展,使面试工作不断完善。

一、采用面试方法是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发展的内在要求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与学业考试、升学考试、资格考试完全不同,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主要测评考生对未来职位的适应性;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考试,这种考试不单纯强调考生的知识素质或某种能力素质,而是强调考生要全面发展自己的知识、能力、技能和个性品质;另一方面,虽然这种考试也检验考生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已经达到的水平,但更强调考生之间的优劣差异的比较,更着眼于考生的领导能力、基本能力、技能和潜力。而对这些素质的测量是笔试方法难以实现的,仅靠笔试一种形式无法有效地测查考生的素质和能力,所以必须借助面试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对考生素质的全面综合的测量,以及对考生能力素质的重点测量。

查看全文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环节

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作用和意义,深刻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从理论上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内涵和实质的认识,从实践上加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力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和促进以科技进步为基本动力源泉的创新型赶超型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整个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关联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环节。

全部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发展的本质是创新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会引起生产力发展质的飞跃,提供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方法,而且会引起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和进步。

2、创新活动及知识的发展、积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本源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人类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是与创新活动的拓展和加深紧密相关的,这一发展过程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现代科技的加速发展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作用增大,使其自身的发展也出现崭新的特点:科技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科研队伍不断扩大,创造性科学活动成为人类的主要活动。科研经费投入快速增长。科学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这表明,科学技术已经上升为一种伟大的社会动力。

3、科学创新及其引发的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科学技术在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实现从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增长的转变,根本途径在于科技的不断创新。

查看全文

化学教学关键环节论文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要在这一过程中取得好的效果,有赖于师生双方积极的影响和默契的配合。我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采用“读、验、讲、练”的教学方法,就是试图实现这种和谐统一的一种尝试。

一、读。

读书是学生吸收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识记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为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化学课本的能力,我采取了如下的训练方法。

1.扶着走。学生开始不明白应该怎样读化学课本,教师可先示范,再领读,进而剖析课文中的词(特别是概念)或语句。如“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一句,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相同,反之,则化学性质不同;二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分子只是其中的一种。另外,化学上所说的微粒,一般指用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这样“扶着走”,学生就可以逐渐摸到“读”书的门路了。

2.领着走。待学生初步具备“读”的能力后,教师应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阅读前,先提出阅读的重点和目的,较全面地拟定阅读提纲,让学生在提纲的引导下,读懂、读透。如我们在教第八章第一节时,拟定了如下阅读提纲:①为什么氯化钠、硝酸钾等物质的溶液能导电,而蔗糖、酒精等物质的溶液不能导电?②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③化合物溶液与金属单质其导电实质是否相同?④物质发生电离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

3.撒手走。当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到相当程度后,教师就不必再拟订详尽的阅读提纲,而只需交待清楚目的、要求和重点,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了。阅读这一环节,不仅讲新课时可以用,复习课、实验课同样适用,而且可以贯穿学习化学的全过程。

查看全文

从关键环节入手建立民主科学的干部

同志指出:“从组织上保证选好人、用好人,对于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巩固其执政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如何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选人用人,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是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一直不断研究探索的重大课题。近年来,XX区从加大推荐、考察和决定等关键环节的民主监督入手,积极探索建立民主科学的干部选拔作用工作监督机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较好防止了“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等不良现象,调动了各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干部廉洁自律和干事创业。

一、建立民主科学的推荐机制,打牢选准用好干部的基础。民主推荐是选准用好干部的最基础性工作,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干部任用条例》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不是所在单位大多数群众认可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一般说来,民主推荐的结果基本代表了民意,也是党组织确定7考察对象的主要依据。但是,由于参加民主推荐人员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上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拉票、请客甚至贿票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到民主推荐的客观性,也影响到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更会

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加强民主监督。一是严肃民主推荐工作纪律。区委组织部制定了干部民主推荐纪律,利用后备干部培训和组工刊物进行宣传;到各单位召开民主推荐会时,重点要求,同时公布举报电话,号召大家相互监督;在座谈中,对考察对象是否有拉票等活动进行询问;对在民主推荐过程中搞拉选票等非组织活动的,一经发现,坚决按照有关规定,取消其后备干部资格。二是扩大民主推荐范围。基层干部的工作和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其工作能力的强弱,服务质量的优劣,群众看得最清,感受最深,说得最准。因此,除《条例》规定参加民主推荐人员范围外,我们通过一定的形式把范围适当扩大。推荐乡镇干部,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农民群众参加;推荐区直部门干部,扩大到全系统,人员不够50人的全员参加;对共青团、妇联会等人员较少的群团组织,扩大到委员和部分代表。同时,每半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员、群众代表对不同层次的干部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记入干部档案,作为民主推荐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重要岗位干部的任用,我们还组织全区科级、处级干部进行“海推”。三是科学分析民主推荐结果。民主推荐结果除了受非正常因素影响外,也与干部的性格、原则性、交际能力和具体工作岗位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敢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的,有不善言辞、埋头苦干的,他们都是党组织和群众需要的干部。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辩证地看待民主推荐结果,将连续三年的民主推荐结果连贯起来,综合分析干部的一贯表现,认真听取方方面面特别是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推荐意见,科学分析得票情况,排除偶然因素干扰,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通过多种机制互相配合,多种措施综合运用,保证干部民主推荐的准确性、客观性,为准确选任干部奠定基础。

二、建立民主科学的干部考察机制,保证准确识别干部。贺国强同志指出:“干部考察工作是选准用好干部的关键。考察准确,任用才能得当;考察实真,任用必然失误。”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用是以考察环节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后所得出的结论为主要依据,在正常情况下,经考察组全面考察并认定为优秀的干部在其后的环节中一般不会被否决。因此,干部考察是否能够做到客观准确是保证准确选人用人的重要一环,加强对考察环节的民主监督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我们根据《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在加强考察环节的民主监督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一是加强对考察组人员的监督。在注重挑选高素质考察干部的同时,切实加强对他们的纪律教育和制度约束。制定严格的纪律规定,在每次考察前均要对参考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严格落实干部考察回避制度和考察责任追究制度,坚持谁考察谁签字谁负责;严禁考察人员接受被考察单位或个人宴请、礼物和娱乐性消费;严禁考察人员在考察工作中搞亲亲我我、讨好许愿、泄漏考察情况或对工作敷衍应付,不负责任,保证考察人主观上能够做到客观公正。二是发挥群众监督。邓小平同志讲:“干部的优劣和是非功过,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只有走好群众路线,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才能真正把人选准用好。”在考察干部中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既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内在要求,也是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保证准确选好人、用好人的有效形式。为便于群众监督,扩大群众的知情权,我们在干部调整前,首先要结合本区干部年龄、文化、知识结构和岗位空缺情况,确定干部调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调整范围和操作程序,并向社会公告。在到达考察单位考察的前一天,向单位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干部考察预告;研究决定任职后向社会公示,在区电视台黄金时间连续一周滚动播放,将区刊《今日XX》扩印后免费发到全区党员,并在各单位及显耀位置张贴告示,欢迎群众监督。同时,成立专门调查,对所有反映的问题,无论是署名还是匿名,也不管是多数人反映还是少数人反映,都要立即调查核实,凡发现有影响提拔的问题的,取消其资格。几年来,先后有7名干部因群众反映而被取消考察对象或任职资格。三是实行差额考察。对拟任职务均按1:1.5比例确定考察对象,进行差额考察,拓宽识人视野,实现好中选优。四是建立干部绩效档案。组织部将每位干部每年从事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受到的批评、惩处等详细记录,存入绩效档案,在对考察对象作结论时,将其连续三年的绩效、年度考核、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结果综合考虑,以事实为依据确定考察对象业绩大小和素质高低。五是切实搞好跟踪考察。对新提拔的干部一律实行一年试用期,在此期间,组织部每半年对其进行考察一次,并组织群众进行民主评议,详细了解社会方方面面的反映。试用期满,经考察合格的办理正式任职手续,不合格的取消其任职资格。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建立民主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决策机制,实现决策民主化。选拔任用干部,推荐是基础,考察是关键,决策是保证。能否按照民主推荐和考察的结果任用干部,到底怎么用干部,最终要看决策机构如何决定。权力过度集中,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是导致用人腐败的根源。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民主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决策机制,把讨论决定干部始终置于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近两年,我们围绕扩大民主这个基本方向,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基础上,围绕建立民主科学干部选拔任用决策机制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是广泛充分酝酿。广泛充分酝酿既是全面了解干部的过程,又是发扬民主,加强民主监督的过程,也是实现准确选人用人的重要保证之一。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酝酿是我们建立民主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的重要形式,每次提交讨论决定前,都要反复同干部所在单位党组织交换意见,由组织部长和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逐一征求四大家领导的意见,有选择地听取离退休干部和群众代表的意见,乡镇干部要听取区委政府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意见,职能部门干部要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加强同纪检、监察、政法、信访、审计等部门联系,通过各类信访案件综合分析干部的德、能、廉表现。二是推行差额票决提名人选。提拔副科级干部,由区委委员、区级领导干部、乡镇委局党政正职、处级离退休干部等组成评委,组织经考察合格的考察对象进行演讲或答辩。在投票表决时,区委组织部将考察对象的基本情况、推荐结果、近三年公务员年度考核情况、连续三年工作绩效和受奖惩情况打印成册,发到每位评委手中。各位评委根据干部的一贯表现和演讲时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综合分析、临场应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确定提拔人选。在这一决策过程中,区委常委会只是根据得票排名先后、个人特长、气质表现和政绩累积结果确定拟任职务,排名靠前、政绩突出的优先安排到实职岗位,相对靠后的安排为非领导职务,做到量才适用。2005年7月,按照这一机制,XX区一次从141名考察对象中择优选任了100名副科级干部,民主程度高,社会效果好。三是推行公开选拔。公开选拔是《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方式之一,也是群众比较公认的公平、公开、民主选拔干部的重要形式。近些年,全国各地都做了许多探索,也有相当多的成功经验。我们在总结各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荐二选”公开选拔机制。“二荐”即个人自荐、党组织推荐;“二选”即单位党组织首先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对自荐或党组织推荐的干部进行初次筛选,然后由区委组织区委委员和党员干部代表进行评选。每次评选均按广泛民主原则,选择一定数量的评委,组织被推选干部演讲和答辩,根据规定的比例进行无记名投票,按得票多少确定人选。个人自荐,保证了人人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拓宽了识人视野和用人渠道;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评选,落实了群众的“四权”,体现了党在干部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有利于真正把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上来;党组织推荐和区委委员评选,坚持了党管干部原则,实现了组织意图。去年以来,我们采取“二荐二选”,先后公开选拔了2名重点高级中学校长和9名乡镇人武部长,经对这些干部进行跟踪考察,他们普遍素质较高,进入角色快,社会反响好。实践证明,推行差额票决、公开选拔,堵住了说情的嘴,封住了跑官的路,树立了民主选人、干净用人的新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