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2 02:52: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关怀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党内关怀探索交流
实施贫困党员脱困示范行动。为解决有劳动能力但生活困难党员缺技术、缺项目、缺资金,致富无门的难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生活困难党员脱困示范行动。采取成立专家服务团、建立培训实践基地、开展技能培训、党员领导干部担保贷款帮扶等措施,帮助生活困难党员脱贫致富。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县级及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为生活困难党员提供贷款担保104万元;全市499名60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生活困难党员90%以上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新上致富项目580多个,448名生活困难党员脱贫致富,其中178人在个人致富基础上,积极帮助周围群众致富,发挥了带富作用。
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体系。各级组织部门开通外出务工党员服务热线,乡镇、街道建立党员服务中心,为流动党员提供组织关系转接、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一条龙”服务。建立外出务工党员联系卡制度,落实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全市6000余名流动党员全部建立了党员联系卡,其中,3757名长期外出务工的党员领取了《流动党员活动证》。通过一证一卡一热线,党组织经常与流动党员联系,定期了解党员情况,为他们解决思想和工作上的实际问题。外出务工党员服务体系的建立,使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市外出务工人员中有2600多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200多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600多人发展为党员,2400名外出务工党员回乡创办经济实体,360多名外出务工党员回乡担任村主任、村组长职务,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
帮助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再就业和自主创业。市委成立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创业服务中心,对城镇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农村失地党员,采取依托优势企业吸纳、安排公益性岗位就业、提供就业信息和双向对接服务、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树立创业典型引导等措施,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和自主创业。创业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先后为下岗失业职工党员组织培训3916次,帮助实现再就业2939人,自主创业910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540余人,纳入失业保险的5723人,较好地化解了企业改革过程中产生的矛盾。
切实关心老党员生活。为解决60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贫困难题,市委出台文件,有针对性地实行政策救助。对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采取财政和党费共同承担的办法筹集资金,实行生活补贴定期发放制度,先后为全市175名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发放生活补贴14.5万元,较好地解决了老党员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把农村60岁以上无生活来源的党员,纳入“五保供养”体系,目前全市农村已有248名符合条件的贫困党员得到供养。对长期在村干部岗位上任职的离职党员,按照曾任职务和任职时间,由县区和乡镇财政负责安排资金,每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把城市60岁以上无生活来源的党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实施救助,目前全市城区共有946名贫困党员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
建立党内谈心和慰问制度。在各级党组织中广泛开展谈心和慰问活动,对党员做到“六必谈”、“三必看”。“六必谈”,即工作变动时必谈,受到表彰或处分时必谈,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必谈,出现矛盾和意见分歧时必谈,群众有不良反映时必谈,退休时必谈。“三必看”,即党员生病住院,党组织必须派人看望;党员去世的,党组织必须派人吊唁;党员过政治生日(入党日),党组织必须与其谈心,进行勉励。通过开展谈心和慰问活动,切实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
推行党员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建立党员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对党员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并及时反馈解决情况;因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解释工作,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或协调有关部门拿出解决方案逐步解决。目前,已接待党员4500多人次,帮助解决党员反映问题2200多件次,化解矛盾200多起。
县党内帮扶关怀激励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促进党内和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精神,深入开展“五送一建”活动(即为困难党员送精神、送政策、送技能、送医保、送关爱,建立关爱帮扶长效机制),切实做好党内帮扶关怀激励工作,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党内帮扶关怀激励工作,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将普遍关爱与重点帮助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具体困难相结合;保障享受权利与督促履行义务相结合,立足实际,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荣誉感,整体推进全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第二章对党员的帮扶
第三条帮扶对象是指低于全县平均生活水平符合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积极履行党员义务,因病因灾等原因致贫返贫的困难党员。
第四条建立困难党员管理台帐。
县党内帮扶关怀激励制度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关于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促进党内和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精神,深入开展“五送一建”活动(即为困难党员送精神、送政策、送技能、送医保、送关爱,建立关爱帮扶长效机制),切实做好党内帮扶关怀激励工作,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党内帮扶关怀激励工作,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将普遍关爱与重点帮助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具体困难相结合;保障享受权利与督促履行义务相结合,立足实际,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荣誉感,整体推进全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第二章对党员的帮扶
第三条帮扶对象是指低于全县平均生活水平符合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积极履行党员义务,因病因灾等原因致贫返贫的困难党员。
第四条建立困难党员管理台帐。
申报程序。即由困难党员个人提出申请,党支部党员大会初审,然后由党支部向党委申报,党委集体研究审批,报县委组织部备案。
深情的关怀殷切的期望
在第二十二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新华社播发了总书记给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大学孟二冬教授之女孟菲同学的回信。回信对孟二冬教授去世再次表示深切的哀悼,对他的感人事迹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誉,号召各行各业人们学习孟二冬同志的崇高精神和优良品德。总书记的回信情真意切,思想深刻,寓意深远,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坚定决心。教育部党组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回信的深刻思想和丰富内涵,深受教育,备受鼓舞。总书记回信对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巨大的鞭策,对于教育工作尤其是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回信精神,把党中央的关怀和期望转化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努力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总书记的回信字里行间蕴涵着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凝聚着对教师队伍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回信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总书记在回信中对孟二冬教授寄予了深切的哀思和无限的怀念,对他的盛年早逝表示深深地痛惜。总书记的回信是写给孟二冬教授女儿孟菲同学的,也是写给各行各业的人们特别是教育战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总书记的回信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孟二冬同志及其家人的真情牵挂,以及对人民教师和教育工作的无限深情。总书记对孟二冬同志的高度评价和褒扬,也是对以孟二冬为代表的人民教师队伍的充分肯定和赞誉,更是对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同志早就指出,“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需要大批的人民的教育家和教师”。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同志提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求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和保持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强调指出,“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关键在教师。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最近,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从我们党几代领导人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力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必须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今天,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回信精神,我们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党中央的重托和教育工作的崇高使命,倍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习领会总书记的回信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时代要求。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不断创新、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都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手段。正如总书记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的,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是源头,人才是关键。而要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创新型人才,教师是关键。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正是以孟二冬教授为代表的千千万万平凡的学者和普通教师,像总书记信中所赞誉的那样,以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攀登学术高峰,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创造性的工作汇成教育创新的源泉。面对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广大教师更好地肩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学习领会总书记的回信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取得较大发展,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将实现新的发展目标。今后15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当前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坚持统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和区域间教育协调发展,统筹教育的发展、改革与稳定,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必须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教师这支队伍。当前我们要着力完成好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大重点工作任务。而要完成这三大任务,教师是动力之源,是关键所在。比如,当前备受社会关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择校热”问题,其实是择教师、择好教师,突出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教师质量和水平有关;再比如,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人民群众更加关注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需要既有较高理论基础又具有较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解决这些矛盾,根本的举措还是要培养出更多优质教师,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坚定不移地建设好人民教师这支队伍。
生育关怀行动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市积极开展“生育关怀行动”,以“五关怀”为内容,以构建长效机制为重点,以群众受益为目的,逐步做到了“生育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健康有人护、弱势有人扶、发展有人助”,在要群众计划生育的同时,又要群众家庭幸福,实现了生育计划和生育关怀良性互动,走出了具有*特色的生育关怀之路。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搞好“生育关怀行动”,求真务实是前提,协会组织是基础,各方配合是保障,党政支持是关键,关怀为民是目的。
解决模糊点,在提高认识上动脑子
为将“生育关怀行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我们从三个方面开展学习、宣传、动员工作。一是组织市人口计生委、计生协机关全体人员,反复学习实施“生育关怀行动”的通知精神,使大家了解“生育关怀行动”的意义。二是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和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宣传、汇报“生育关怀行动”的重要意义,以取得领导重视和支持,同时向所属县市区转发上级文件,统一思想,将“五关怀”明白纸直接送到群众手中,让群众明白政策。三是进行综合改革,从根本上转变工作思路和方法,搞好生育关怀,建立起计生的长效机制,保证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清除了模糊观念,统一了思想认识,使工作人员感到“生育关怀行动”是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低生育水平稳定、事关新农村建设、事关和谐社会构建的重大举措,从而提高了各级抓好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选准切入点,在实施“关怀”上下功夫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要点探析
党的十七大强调“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并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从一些地方的工作情况看,笔者认为,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工作上,应注意防止和克服认识上的片面化和工作上的简单化问题。比如,在工作对象上,往往只关注部分困难党员,忽视其他党员,缺乏全面性;在工作内容上,往往重生活帮扶,轻政治激励和思想关怀,缺乏系统性;在工作方法上,往往重季节性的给钱给物解燃眉之急,轻常态化帮扶,缺乏长效机制等。为此,我们应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目的、内涵和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系统地做好这项工作。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对象是全体党员
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每名党员都需要党组织的关怀关心,只是因工作岗位、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而有不同的侧重点。较长时期以来,一些党组织单纯把党员作为被教育、被管理的对象,很少让党员以主人身份即作为党的建设的能动主体出现,往往片面强调党员“应尽的义务”、忽视维护和保障党员“应有的权利”,致使相当数量的普通党员很难找到和认同自己的主体地位,弱化了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弱化了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因此,我们应从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高度,着眼于全体党员的需求来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坚持做到知党员所想、解党员所难、帮党员所需,在党内营造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浓厚氛围,使广大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获得为党工作、为民服务的巨大动力。
为准确掌握党员思想动态和真实需求,丹东市近年来建立健全了党内定期走访慰问和谈心交流制度,要求基层党组织坚持做到“五必访”,即党员生病、住院必访,思想波动时必访,工作、生活中有重大困难必访,流动党员外出返家时必访,党员无故不交纳党费、不过组织生活必访;“六必谈”,即党员工作变动时必谈,受到表彰或处分时必谈,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必谈,出现矛盾和意见分歧时必谈,群众有不良反映时必谈,退休时必谈,力争及时掌握每一名党员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和思想疙瘩。这么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坚持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三者的有机统一
对困难党员进行帮扶,是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一个部分。对多数党员而言,最需要的是经常性的激励和关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激励、关怀、帮扶三者的有机统一,不能因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
应把政治上的关怀放在首位,不断增强党员的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政治关怀集中体现为在加强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的同时,充分尊重和落实党员的民主权利。党员民主权利是党内民主运行的基础,也是党员在党内主体地位的集中体现。党员民主权利的实现程度,标志着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党章》明确规定了党员的八项权利和八项义务,《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进一步细化规定了八个方面的权利,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不健全,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不够通畅,党员与组织之间、下级组织与上级组织之间权利与义务不对称等,都不利于调动党员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积极性。因此,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最根本的就是要认真落实《党章》赋予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民主权利,让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生育关怀施行意见
各医疗卫生单位: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总理关于开展“生育关怀行动”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等10部门联合下达的《广泛开展“生育关怀行动”的通知》(国计生协〔〕73号)及省、市下达的《关于广泛开展“生育关怀行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卫生系统广泛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具体实施意见如下:
一、行动宗旨
“生育关怀行动”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聚焦生育行为,关怀育龄群众,造福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社会公益性活动。本活动通过采取多种关怀形式和帮扶措施,帮助解决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子女和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与计生协会会员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存在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引导人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倡导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出贡献。
二、行动的对象和主要任务
(一)关怀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主要是独生子女及其父母伤残夭折的家庭、独生子女参军后阶段性的“空巢”家庭和二女户家庭。对其家庭主要成员遇到意外情况或难以克服的困难时,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并在经济、精神、生育等方面给予援助。
区府生育关怀活动意见
生育关怀行动年”的活动以“生育传承希望与文明、关怀相伴和谐与幸福”为主题,以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育龄群众生殖健康、独生子女、女孩健康成长、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为主要关怀对象,按照“党政所急、群众所需、协会所能”的行动定位,坚持“大平台小项目”的原则,搭建生育关怀平台,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符合群众需求的生育关怀活动,我镇结合实际,决定开展在全镇范围内生育关怀活动。通过行动年活动,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协会运作、群众参与”的生育关怀行动工作机制,推进生育关怀行动上一个新台阶,努力把生育关怀行动打造成具有社会影响力、能够有效凝聚人心、汇聚资源、真正造福群众的计划生育协会知名服务品牌。主要工作和具体项目活动如下:
一、加大生育关怀资金力度
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加大政府对生育关怀经费投入,建立经常性财政投入机制。继续落实市委常委会会议纪要关于“从上年度征收的社会抚养费提取10%作为增加生育关怀和幸福工程的经费”要求。加大社会筹资力度,积极动员社会力量为生育关怀行动捐资出力,不断增强生育关怀行动的经济实力。镇政府已配套生育关怀先期资金5万元,为开展生育关怀行动提供资金和物质保障。
二、政策关怀
积极参与宣传、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推动提升奖扶标准,加大政策关怀力度。主要有: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一次性奖励不低于1000元、放弃生育指标一次性奖励不低于2000元、农村二女户落实绝育措施一次性奖励不低于1500元、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每人每月150元、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特别扶助每人每月350元、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特别扶助每人每月260元、节育手术并发症补助每人每月120元等。另外,全镇在实行医保、低保、社保等普惠性政策时,并向计生户倾斜和优先。
三、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帮扶和幸福工程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思考
党的十七大强调“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并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为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目的、内涵和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系统地做好这项工作,积极探索出适合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县结合工作实际,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党内激励帮扶机制进行了积极思考。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共产党员8243名,其中有在岗职工党员3468名,女党员2106名,少数民族党员3491名,预备党员540名,农牧渔民党员3587名,离退休党员850名。全县共有410个基层党组织,其中党支部366个,党总支21个,有基层党委21个,有2个工委,另有22个县直机关党组。低于全县平均生活水平的党员有350名,其中生活较为困难的党员79名。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县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把健全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作为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有力措施,积极探索,狠抓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
1、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和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制度。近年来,**县把帮助村队、社区困难党员群众作为发挥党的先进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提高党员干部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以及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城乡党组织互动”、“城乡党员互动承诺”等党性实践活动,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户农村、社区困难党员群众,通过帮思想、帮技术、帮资金、帮项目、帮信息,促进农牧民困难党员群众致富奔小康,促进社区困难党员群众和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目前,全县已结成各类帮扶对子2000多个,帮扶党员群众累计4000多人,已有85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有50余户困难家庭走上了靠舍饲喂养、屠宰、贩销等发家致富道路。
党内激励关怀经验交流
党的十七大强调“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并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从一些地方的工作情况看,笔者认为,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工作上,应注意防止和克服认识上的片面化和工作上的简单化问题。比如,在工作对象上,往往只关注部分困难党员,忽视其他党员,缺乏全面性;在工作内容上,往往重生活帮扶,轻政治激励和思想关怀,缺乏系统性;在工作方法上,往往重季节性的给钱给物解燃眉之急,轻常态化帮扶,缺乏长效机制等。为此,我们应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目的、内涵和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系统地做好这项工作。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对象是全体党员
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每名党员都需要党组织的关怀关心,只是因工作岗位、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而有不同的侧重点。较长时期以来,一些党组织单纯把党员作为被教育、被管理的对象,很少让党员以主人身份即作为党的建设的能动主体出现,往往片面强调党员“应尽的义务”、忽视维护和保障党员“应有的权利”,致使相当数量的普通党员很难找到和认同自己的主体地位,弱化了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弱化了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因此,我们应从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高度,着眼于全体党员的需求来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坚持做到知党员所想、解党员所难、帮党员所需,在党内营造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浓厚氛围,使广大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获得为党工作、为民服务的巨大动力。
为准确掌握党员思想动态和真实需求,丹东市近年来建立健全了党内定期走访慰问和谈心交流制度,要求基层党组织坚持做到“五必访”,即党员生病、住院必访,思想波动时必访,工作、生活中有重大困难必访,流动党员外出返家时必访,党员无故不交纳党费、不过组织生活必访;“六必谈”,即党员工作变动时必谈,受到表彰或处分时必谈,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必谈,出现矛盾和意见分歧时必谈,群众有不良反映时必谈,退休时必谈,力争及时掌握每一名党员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和思想疙瘩。这么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坚持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三者的有机统一
对困难党员进行帮扶,是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一个部分。对多数党员而言,最需要的是经常性的激励和关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激励、关怀、帮扶三者的有机统一,不能因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
应把政治上的关怀放在首位,不断增强党员的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政治关怀集中体现为在加强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的同时,充分尊重和落实党员的民主权利。党员民主权利是党内民主运行的基础,也是党员在党内主体地位的集中体现。党员民主权利的实现程度,标志着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党章》明确规定了党员的八项权利和八项义务,《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进一步细化规定了八个方面的权利,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不健全,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不够通畅,党员与组织之间、下级组织与上级组织之间权利与义务不对称等,都不利于调动党员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积极性。因此,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最根本的就是要认真落实《党章》赋予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民主权利,让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