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皮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2 00:51: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光皮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光皮桦引种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介绍了光皮桦引种栽培地的情况,同时从采种及种子处理、播种及管理、整地栽植、抚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光皮桦的引种栽培技术,以期为光皮桦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光皮桦;引种;栽培技术
光皮桦(Betulaluminifera),又称亮叶桦,为优良速生乡土阔叶树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优良、用途广、栽培容易、病虫害少等一系列优良性状,可单独造林,也可与杉木、马尾松等树种营造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安徽黄山、浙江天目山、河南西峡、蒿县及江西、福建、湖南、湖北、甘肃、四川等地。喜温暖湿润气候及酸性、微酸性土壤,耐干旱瘠薄,深根性,根系发达,具固氮作用,在其自然分布区主要生长在低山丘陵的向阳山坡上。滁州市地处江淮之间,宜林地多为缓坡丘陵及岗地,但造林树种比较单一,丘陵低山多为松类、平原圩区多为杨树。单一树种的造林不利于营造良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给我市的林业工作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和损失。因此,开展光皮桦引种栽培试验工作,对于改变我市“一棵松”、“一棵杨”的单一造林模式、调整我市林分结构、开展多树种造林有着重要意义。
1引种栽培地情况
2004年4月,从安徽黄山地区引种进行育苗试验,育苗地选在滁州市林科所试验苗圃,并分别在滁州市林科所试验苗圃、凤阳县白云山林场、沙河集林业总场白米山林场等地选择不同立地条件的地块作为造林地。几处造林地的共同特点是冬季多风,降水偏少,夏季降水较多,气候、植被、物种有明显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色。选择地块类型有岗地、山坡地、平地;土壤为黄棕壤,包括普通黄棕壤、黏盘黄棕壤、黄棕壤性土3种,厚度一般为20~100cm,合计栽植试验林面积4hm2。
2栽培技术
光皮桦栽培技术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光皮桦;引种;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介绍了光皮桦引种栽培地的情况,同时从采种及种子处理、播种及管理、整地栽植、抚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光皮桦的引种栽培技术,以期为光皮桦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
光皮桦(Betulaluminifera),又称亮叶桦,为优良速生乡土阔叶树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优良、用途广、栽培容易、病虫害少等一系列优良性状,可单独造林,也可与杉木、马尾松等树种营造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安徽黄山、浙江天目山、河南西峡、蒿县及江西、福建、湖南、湖北、甘肃、四川等地。喜温暖湿润气候及酸性、微酸性土壤,耐干旱瘠薄,深根性,根系发达,具固氮作用,在其自然分布区主要生长在低山丘陵的向阳山坡上。滁州市地处江淮之间,宜林地多为缓坡丘陵及岗地,但造林树种比较单一,丘陵低山多为松类、平原圩区多为杨树。单一树种的造林不利于营造良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给我市的林业工作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和损失。因此,开展光皮桦引种栽培试验工作,对于改变我市“一棵松”、“一棵杨”的单一造林模式、调整我市林分结构、开展多树种造林有着重要意义。
1引种栽培地情况
2004年4月,从安徽黄山地区引种进行育苗试验,育苗地选在滁州市林科所试验苗圃,并分别在滁州市林科所试验苗圃、凤阳县白云山林场、沙河集林业总场白米山林场等地选择不同立地条件的地块作为造林地。几处造林地的共同特点是冬季多风,降水偏少,夏季降水较多,气候、植被、物种有明显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色。选择地块类型有岗地、山坡地、平地;土壤为黄棕壤,包括普通黄棕壤、黏盘黄棕壤、黄棕壤性土3种,厚度一般为20~100cm,合计栽植试验林面积4hm2。
2栽培技术
光皮桦引种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光皮桦;引种;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介绍了光皮桦引种栽培地的情况,同时从采种及种子处理、播种及管理、整地栽植、抚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光皮桦的引种栽培技术,以期为光皮桦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
光皮桦(Betulaluminifera),又称亮叶桦,为优良速生乡土阔叶树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优良、用途广、栽培容易、病虫害少等一系列优良性状,可单独造林,也可与杉木、马尾松等树种营造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安徽黄山、浙江天目山、河南西峡、蒿县及江西、福建、湖南、湖北、甘肃、四川等地。喜温暖湿润气候及酸性、微酸性土壤,耐干旱瘠薄,深根性,根系发达,具固氮作用,在其自然分布区主要生长在低山丘陵的向阳山坡上。滁州市地处江淮之间,宜林地多为缓坡丘陵及岗地,但造林树种比较单一,丘陵低山多为松类、平原圩区多为杨树。单一树种的造林不利于营造良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给我市的林业工作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和损失。因此,开展光皮桦引种栽培试验工作,对于改变我市“一棵松”、“一棵杨”的单一造林模式、调整我市林分结构、开展多树种造林有着重要意义。
1引种栽培地情况
2004年4月,从安徽黄山地区引种进行育苗试验,育苗地选在滁州市林科所试验苗圃,并分别在滁州市林科所试验苗圃、凤阳县白云山林场、沙河集林业总场白米山林场等地选择不同立地条件的地块作为造林地。几处造林地的共同特点是冬季多风,降水偏少,夏季降水较多,气候、植被、物种有明显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色。选择地块类型有岗地、山坡地、平地;土壤为黄棕壤,包括普通黄棕壤、黏盘黄棕壤、黄棕壤性土3种,厚度一般为20~100cm,合计栽植试验林面积4hm2。
2栽培技术
高山毛顶蛾生物防控技术研究
摘要:高山毛顶蛾主要在青海省互助县北山林场、门源县仙米林场地区发生,主要危害天然次生林区白桦、红桦等,自2006年以来,青海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部门不断探索有效的防控方法,在2014年提出生物防控理念,探索利用天敌———镰尾姬蜂进行生物防控,连续做好调查监测,不断实践生物防控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山毛顶蛾;生物防控;有效措施
一、高山毛顶蛾
高山毛顶蛾(EriocraniasemipurpurrellaalpinaXu),鳞翅目,毛顶蛾总科,毛顶蛾科,毛顶蛾属。调查其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县、门源县、乐都县、湟源县。寄主为白桦、红桦、糙皮桦。生物学特性:成虫,雄蛾翅展11~15mm,体黑色。头顶杂生白、褐两色长毛。触角线状,黑褐色,着白色纤毛。前翅披针形,紫褐色,前缘外角的金色小较明显;后通浅紫色,半透明,匀伏纤毛。足浅褐色,着白毛;距浅黄色,后足2对,中足1枚。雌翅展9~12mm,触角略长于前翅长的1/2。卵,淡黄色,长椭圆形。幼虫,淡黄色,无足,体扁,前宽后窄,长约5mm。茧,灰紫色,方圆形,长约3mm,宽约2mm,颇坚实。高山毛顶蛾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土层中越冬。越冬老熟幼虫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化蛹结束,5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下旬成虫羽化结束。成虫交尾多在树干上进行,卵产于叶背面叶肉内。5月中旬始见幼虫,幼虫在叶肉内潜食,危害的叶片呈斑状,潜害过程中随着虫龄增长,潜害斑也逐渐扩大,斑内排有螺纹状的黑色粪线。老熟幼虫6月下旬开始陆续从叶片中钻出,在叶片正面或边缘开一脱落孔,直接坠入树冠周围腐殖质层。下树老熟幼虫在腐殖质层下0~12cm土层结茧化蛹。高山毛顶蛾成虫白天活动,飞翔力弱,多于13:00~16:00时集群飞翔,常停息于树干和叶片上,以树干上较多,易捕捉。成虫具有假死性,受到干扰后从树干或叶片上直接坠地,片刻后找合适场所隐蔽。危害特征:该虫主要以幼虫潜于叶内取食叶肉危害,严重时叶片受害率为50%-60%,且一个叶片内平均有7~8个幼虫,整个叶片的叶肉被全部食光,仅剩下表皮,7月中下旬整个桦树林一片枯黄。老熟幼虫下树后,桦树林新叶陆续长大,恢复生机。
二、高山毛顶蛾防控现状
高山毛顶蛾目前在国内记载仅分布于青海省,寄主为桦树,主要以幼虫潜于叶内取食叶肉,危害严重时叶片受害率可达50%~60%,整个叶片的叶肉被全部食光,仅剩下表皮,致使叶片枯黄,林分呈现夏树秋景,影响光合作用和树木正常生长。在青海门源县、互助县、乐都县、湟源县均有发生。2007年在互助北山林场、门源仙米林场暴发成灾,严重影响天然桦树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发挥和森林景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对高山毛顶蛾的防治。为减少其发生危害,2007—2013年期间全省针对高山毛顶蛾采取了喷烟防治、飞机防治等减灾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效果不尽人意。为解决这一难题,青海省森防总站聘请相关专家及时进行了实地调研。原国家森防总站研究中心专家调查后发现了寄生性天敌,确定为镰尾姬蜂,在对其寄生率进行了细致观测和研究的基础上,省森防总站召开了专家论证会,提出了“以虫治虫,绿色防控”的建议。自2014年起,全部禁止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结合天敌防控、自然生态恢复等措施进行生物防控,至2017年虫口密度和危害程度大幅度下降。通过近年来的监测数据显示,2018、2019年虫口密度逐年有所回升,呈有虫不成灾的状况。互助北山林场2010—2014年间高山毛顶蛾危害严重的地块,最高每百叶上的幼虫达415条,单株桦树虫口密度达10余万头,最高单叶上的幼虫达28条,整个叶片叶肉潜食完,仅剩上下表皮,造成叶片枯黄和早落,严重影响到整个林区景观,威胁到整个北山林区的生态安全。从高山毛顶蛾历年百叶虫调查汇总表看,2010年虫口密度普遍高,2014年虫口密度达到历史最低点。北山林场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2007—2014年进行了防治,自2015年起开展生物防控。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自2014年开始采取天敌———镰尾姬蜂进行生物防控的措施以来,全省高山毛顶蛾的发生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反弹或大面积扩散蔓延的趋势。
云冷杉林植物管理论文
摘要: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对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带云冷杉林的植物种类组成及重要值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带云冷杉林的建群种均为臭松、鱼鳞云杉,主要伴生树种有红松、红皮云杉、长白赤松、长白落叶松及岳桦。根据主要伴生树种在各云冷杉林群落的重要值,长白山北坡的云冷杉林可分为三类,即分布于海拔1290m左右的红松云冷杉林,分布于海拔1500m附近的典型云冷杉林及分布于海拔1680m周围直到1820m的岳桦云冷杉林。组成长白山北坡各类云冷杉林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共计109种,分属43科88属,其中乔木植物15种,灌木层植物21种,草本植物73种。在所有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中,既有广泛分布于各海拔带云冷杉林中的种类,也有仅限于某一云冷杉林类型中的种类。草本植物的主要组成种类以北方泰加林的常见种为主。
关键词:亚高山云冷杉林;植物种类组成;重要值;长白山
植物种类组成是植物群落的最重要最基本特征之一[1],是群落结构形成及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植物种类的重要值是由J.T.Curtis和R.P.McIntosh(1951)在森林群落分析中提出的,其数值大小可作为群落中植物种优势度的一个度量标志,指出群落中每种植物的相对重要性及植物的最适生境。
亚高山云冷杉林在长白山地区分布广泛,且随坡向和海拔高度的改变发生一定程度的类型更替。这其中,既有向红松针阔混交林过渡而形成的红松云冷杉林,也有向亚高山岳桦矮曲林过渡而产生的岳桦云冷杉林。陈灵芝等(1963,1964)[2、3]、王战等(1980)[4]分别对长白山北坡及西南坡亚高山云冷杉林的植物种类组成进行过研究,并取得部分结果。以往研究工作的侧重点不在北坡随海拔高度改变而发生的各类云冷杉林,有关长白山北坡亚高山云冷杉林植物种类组成与重要值及在随海拔高度改变而发生的不同云冷杉林中变化规律的研究未见有报道。
本文拟针对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带亚高山云冷杉林中的植物种类组成及重要值的变化规律作一初步研究。
1研究地点及方法
民族工艺美术环境设计研究
摘要:在北方大兴安岭地区长期生活的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他们的主要的生活方式是以狩猎为基础的民族。所以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有关于狩猎方面的内容,创造了很多含有特色的民族符号。其中很多民族的工艺美术符号蕴含着狩猎的特色,他们出现在现代的环境设计中。为现代环境设计提供多种形式的民族特点。其中尤为著名的就是桦树制品的工艺设计,最能体现鄂伦春族的民族特点和鄂伦春人民的技、精神文化。
关键词:鄂伦春民族;工艺美术;符号化;环境设计
1鄂伦春民族工艺
我国是有一个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我国的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就是鄂伦春族。是以狩猎为主要生存方式的少数民族。因为鄂伦春族的生活地区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桦树皮的制作工艺上远远领先于我国其他民族的水平。在鄂伦春族人民的劳动生活中桦树树皮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促进了桦树树皮文明的发展,丰富了桦树树皮文明的内涵。经过时间的发展和变化鄂伦春族的桦树树皮文化形成了鄂伦春民族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成为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这是由于白桦树是兴安岭地区最为代表性的树木,白桦树具有抗寒能力强,喜光、根部发达且树木生长迅速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桦树可生长到20米的高度。桦树皮的特点是坚韧且柔软,是由大量的纤维组织形成的。鄂伦春民族的人们主要应用桦树皮制作生产工具,生活工具,工艺品因、以及宗教用品上。其中最为被人们所熟知的生产工具就是桦皮船。桦树皮被广泛地运用到了鄂伦春民族人们的各个方面中。鄂伦春民族人民对桦树树皮的制作有着天生的艺术感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能够想象到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及图案应用到桦树树皮的制作上,经过时代的发展,桦树皮制品累积了大量的工艺品,这些工艺品的图案大致可以分成四大类别,包括有动物、植物、人物以及几何图案。首先,桦树皮制作的艺术品的主要题材是动物纹路,鄂伦春民族的人民在对动物纹路的创造上也有巨大的天赋。由于他们的生活离不开狩猎,于是对动物的观察更为细致,对于动物主题的纹理也更加的活灵活现。但是,以动物造型为纹理的工艺品并不常见,它主要作为工艺品的主要部分。其次,桦树树皮上绘制植物图案的工艺品在这些作品中占据很大一部分的比例,这是由于鄂伦春族的主要生活环境是在东北地区的兴安岭区域。鄂伦春族人民在桦树品工艺品制作的时候,借鉴了当地植物的叶子形状,树木形状以及花瓣的形状,除此之外还包含了当地的一些花卉、果实等图案。再次,在桦树皮制品中也会应用人形图案的纹理作为装饰,这部分的图案通常以人在狩猎的活动为主题。最后,桦树皮制品还会以几何图形作为装饰图案,其中标准的图案中常见的有圆形、三角形、直线型等;还包括一些不标准的几何图形例如云卷型和水波型。利用这些形状展示独特的艺术效果。
2我国民族工艺美术的发展
在二十世纪末期以来,我国的工艺美术作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逐渐减小,我国工艺美术的制造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由于鄂伦春族是以狩猎为主要生存方式的民族,所以他们大多数的工艺美术作品体现在使用器物上,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他们的工艺美术作品逐渐消失。
香菇栽培研究论文
一、林分选择
适宜人工促进封山培育菇木林的林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阔叶林采伐后,由于人为的干扰,不断地拔大毛形成的残次阔叶林;另一种是荒山经过封山育林形成针阔混交林。阔叶树种较多的林分,一般都可以改造成菇木林。目前,全县可以人工促进封山培育菇木林的林地有数千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左溪、荷地、竹口、五大堡等乡镇。但是,要想使改造后的林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必须选择好林地,并根据立地、交通等条件连片建立生产基地。
1.立地条件好
立地是菇木生长的基础。由于菇木树种生长迅速,对林地的要求高。一般可选择土层较为深厚,肥力足,光照条件好的林地,集中建立菇木林培育基地。
2.交通便利
交通便利是封山改造培育菇木林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菇木林生长量大,大量的菇木需要运输,交通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菇木的运输成本。封山改造成菇木林的林地一般应选择交通便利的地区,以利菇木的运输,节约运输成本,提高菇木人工促进封山培育的经济效益。
森林类型现状及森林自然度与经营度评价
洪田村主要植被类型
本地区地处南方集体林区,是主要的林木生产基地,最初木材主要来源于天然林,之后又大面积种植人工林。长期严重的人为干扰条件下,该村的范围内的原始地带性植被已经几乎不存在,在交通不便利的山顶或者沟谷处有百年以上直径80cm左右的壳斗科的老树存在,但并不呈片状存在。现在常见的天然阔叶林多是皆伐后或者火烧迹地上经过一系列演替形成以壳斗科为主要建群种的一批次生林,也是当地的森林演替的顶级群落。这类植被多分布在海拔250m到800m之间。由乔、灌、草共同形成复式的复杂结构,其生态功能更为稳定。建群种多属于硬阔以壳斗科Fagaoeae的红椎CastanopsishystrixA.DC、格氏栲CastanopsiskawakamiiHay、青冈栎Cyclobalanopsisglauca、福建青冈Cyclobalanopsischungii和锥栗Castaneahenryi等为主,伴生树种为南酸枣Choerospondiasaxillaris、楠木PhoebezhennanS.LeeetF.N.Wei、檫树Sassafrastsumu、光皮桦BetulaluminiferaH.Winkl、拟赤杨Alniphyllumfortunei(Hemsl.)Makino、木荷Schimasuperba等。在该地区响应政策的号召,已经无人类介入生态系统,作为水土保持林或者水源涵养林存在。在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建群之后的演替过程中,阔叶树种如红椎、光皮桦、格氏栲、楠木、拟赤杨、木荷等树种会陆续出现从而逐渐取代马尾松林群落中的位置。这个时候的森林结构较为复杂,结构不稳定。该部分森林也作为生态公益林受到保护,几无人类参与其正常生态演替的过程,并且为演替过度阶段。在马尾松与阔叶树的混交林中种植杉木,或者杉木与阔叶树混交,或者是阔叶树在杉木林经过多次间伐不加管护的立地上与杉木林共存。虽然杉木是本土的树种,但是在正常的森林演替过程中其生长发展的空间不大,出现在上述两种森林类型中,是有人为的经营活动参与到其中,但是也并没有彻底毁掉原有的森林群落中的相关树种,人为经营活动的参与带来的一系列后续的操作还是要影响到森林正常的演替的。乔木层主要有杉木、马尾松、木荷、南酸枣等。乔木层是马尾松和杉木,多为人工建立的也混交林,且为同龄林。杉木的胸径和树高略高于马尾松。此时由于马尾松对土壤条件改善还没有完成,灌木层基本没有建立起来,草本层主要是蕨类、铁芒萁和一些禾本科的植物。马尾松是阳生树种,对土壤要求不严,其生物生理特性决定了成作为南方的造林的先锋树种,也是一种优良的用材林树种。在该地区,马尾松在荒山荒坡,采伐迹地或者火烧迹地上形成森林之后,改善了土壤的性质并为某些阴生或中性树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森林演替的基础。多分布于海拔800m以下,阳坡长势良好,土壤条件良好的地方,下木多为阔叶小乔木,草本多为禾本科的五节芒等。该地区的杉木天然林群落已经不存在,零星分布于阔叶林中。该地区的杉木林是属于速生丰产林性质的,多为天然次生林皆伐后人工种植并连作,一代后的杉木林有人工种植和萌生两种。杉木的成熟周期为40年,但该地区杉木经营多采用的是中小径阶模式,所以年龄一般从1到30不等,林分的密度在10~12株/hm2。杉木林的经营模式已经成熟,经营程度高,1代和2代的林分生长较快较好。人为的经营活动比较频繁,但是林下的几乎无灌木,草本也比较少,盖度较小,常出现的是比较矮小的比如禾本科的植物。由于桉树是外来树种,该地区的桉树林经数年来的经营经验,因其对土壤的损伤比较严重,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该地区的桉树林也多是在皆伐后的林地上生长起来的,其林下几无其他树种出现,草本层多为五节芒。现存的毛竹林多是天然起源并保存良好,竹林少于其他树种成混交状况,只散生油桐、枫香、杉木等,林下几乎无灌木,草本层多是淡竹叶、菝葜等,部分草本的盖度高达90%。毛竹长势良好,且生长蔓延迅速,管护方便,成材快。毛竹属于喜阴植物,多生长于阴坡或者混生山谷中的阔叶林中。3.6经济林当地的经济林主要是柑橘、板栗,生长良好,柑橘多生长于山谷中,大片存在,管护程度高,板栗的管护程度不高,面积缩减。经济林要求的管护程度高,多分布在人口居住地周围。
洪田村森林自然度和经营管护度的评价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人口的压力,木材的需求量在增大,林分中人为干扰越来越频繁、强度也越来越大,各林区内的天然林林分都在减少,与此同时人工林的面积在扩大。因此单纯描述当地现存的植被与原始植被之间的差异意义不大,需与人为经营干扰对林分的影响相结合进行综合考虑,并探究两者之间的联系,为后期林分的改造和发展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洪田村自从1998年林权改革以来,将林地林木的经营权分到农户手中,林业创收是当地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是单纯木材生产,追求经济利益,对环境影响比较差。为了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即在追求收益的同时也能兼顾到森林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挥,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对该地区范围内的林分进行自然度和经营度两个指标的评价,对其资源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合理的分析,使得林区经营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统一。自然度是对森林自然化程度的一种量化的描述,表示森林接近自然状态的程度,一般认为在天然林中,与人类的干扰程度相关,人类的干扰越大,林分的自然度就越低[10-14],反之就越大。在人工林构成植被群落中,自然度表示林分构成和结构与自然林的相似程度。综合前人的对自然度等级划分标准并结合洪田村森林构成,将其区域内的林分划分为2大类7小类对应的自然度为Ⅵ级如表1所示。经营管护是指在人们按照经营的目的积极地在森林群落中采取一系列诸如采伐、更新、抚育等措施。森林的经营管护度是指人为经营对森林的管护程度。当地对森林的经营管护程度可以分将上述两个指标结合起来之后对林分资源现状的评价更适合人工林系统与天然林群落共存的区域。虽然经营管护相对于森林系统来说是一种人为干扰,自然度和经营管护程度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并不表现为绝对意义的负相关。例如经营管护程度高的人工林林分,其自然度却也能表述为近自然林。非人工系统中的强度干扰下的林分,经营管护度不高,其自然度值很低。对洪田村林分现状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后,按照上述评价标准表进行分类评价,按优势树种划分的各种类型的面积比重如表4所示。从表4中可以看出,该村中多于三分之一的林分为经营良好的杉木人工林,人为管理严格,经营力度大,立地质量高,但是林分多纯林,林内灌木基本没有,而林下的草本层盖度低,种类少,是主要的用材林,但是自然度偏低。另外当地的天然林的林分的郁闭度高,乔灌草层都比较完整,自然度前两级占的比重比较大,但是多处于无人管护的状况,可以通过一定的抚育管理措施促进林内环境的改善。此外该村的果树林也有相当的比例,但是自然度也偏低。所以总体来说,该村对林分的经营多针对用材林,管护经营程度比较好,但是整体的自然度是偏低的。需要有对应的措施进行改善:一方面,不能忽略对天然林的抚育管理,改善林内环境,采取保护性的经营措施,另一方面要通过合理的经营配置提高人工林林分的自然度,对人工林系统中的自然植被合理的管护,在进行木材管理的过程中尽可能实现森林的多功能,从而达到森林三大效益的统一。
结论与建议
(1)洪田村是典型的山区,长期以来林农对山林依赖极强,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得认为干扰对该村植被的影响极大。原有的地带性植被已经基本不存在,现存的天然林多为次生林,且管护程度不力。森林系统多以人工的杉木林为主。天然的群落中,杉木零星与其他阔叶树种混交,因此杉木林人工系统需要人为持续干扰也即集约经营才能维持。自此,从整体上讲,洪田村的森林自然度偏低,经营管护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采取合理的经营管护措施能提高森林的自然度。(2)虽然作为公益林的天然林保护程度较好,但在山谷地带,人为的干扰造成毛竹入侵的现象时常存在,且发展较快,因此要加强对山谷地带天然林的防护和管理,阻止毛竹对阔叶林的威胁,保护地带性植被。(3)非林地、荒山荒地和灌丛地应当采用人为的改造和调整,采用人为更新为主,人为促进天然更新的模式,快速构建林地体系,增加其自然度。(4)针对人工林管护良好但是自然度偏低的现状,应当加强科学的管理,建议:(一)尽量减少甚至杜绝皆伐,多采用间伐;减少中小径材的培养比例,增加大中径材的培养。(二)皆伐后林地留一定的林地休整期,或者选择合适的替代树种,世代交替种植,避免连作对土壤的损伤;伐后的土地上适当的保留植物残枝,或者使用绿肥;加强中幼林抚育管理,提高森林质量。(三)单一的人工林应当适当的混植乡土树种,以提高适应性。如杉木可以与马尾松或者阔叶树混交;非乡土不适生树种不应该继续种植,以免对土壤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5)为了提高集体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度,应当对区域内的林地进行整体的规划,从整体到局部提高林分的自然度和经营度,把提高林地生产力和追求森林生态稳定性相结合,实现森林的良性发展。
菇木林封山培育分析论文
一、林分选择
适宜人工促进封山培育菇木林的林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阔叶林采伐后,由于人为的干扰,不断地拔大毛形成的残次阔叶林;另一种是荒山经过封山育林形成针阔混交林。阔叶树种较多的林分,一般都可以改造成菇木林。目前,全县可以人工促进封山培育菇木林的林地有数千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左溪、荷地、竹口、五大堡等乡镇。但是,要想使改造后的林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必须选择好林地,并根据立地、交通等条件连片建立生产基地。
1.立地条件好
立地是菇木生长的基础。由于菇木树种生长迅速,对林地的要求高。一般可选择土层较为深厚,肥力足,光照条件好的林地,集中建立菇木林培育基地。
2.交通便利
交通便利是封山改造培育菇木林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菇木林生长量大,大量的菇木需要运输,交通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菇木的运输成本。封山改造成菇木林的林地一般应选择交通便利的地区,以利菇木的运输,节约运输成本,提高菇木人工促进封山培育的经济效益。
张北县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一、发展情况
近几年,随着****草原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作为旅游产业合理延伸的乡村旅游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发展中,我们始终坚持乡村旅游与富民强县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制定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规定》以及相关行业管理办法,并对乡村旅游经营服务标准做出了具体要求。20****年全县乡村旅游共计投入资金达230万元,接待游客达6万多人次,实现收入1200万元。到目前,全县已有三宝营盘、三台蒙古营、海子洼、大梁庄等7个村的500多户农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来。其中,郝家营乡三宝营盘村已被评为河北省首批30处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
三宝营盘村紧邻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草场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去年该村投入资金60多万元,新建了农家宾馆楼一栋和农家小院5处。截止****年底,全村旅游接待户发展至50多户,拥有马匹85匹,草原摩托35辆,卡丁车20辆,户均收入1.6万多元。经营突出的农户,被授予“星级乡村民俗旅游接待户”标牌。农户家家吃、住设施一应俱全,娱乐项目、针绣编织等农民自制旅游纪念商品特色鲜明。乡村旅游的兴起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拉动了乡村经济的有效增长,成为实现我县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补充。
二、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发展还处在散乱状态,缺乏科学规划来指导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二是乡村旅游特色品牌不够突出,文化内涵有待深入挖掘;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四是乡村旅游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与规范,乡村旅游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