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1 21:21: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广东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广东教育

广东职业教育转型发展路径

[摘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战略选择,在广东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现实下,职教发展作为人才供给侧的重要构成,对于促进广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义更加突出。本文分析了典型国家在职教发展规划、产教融合互补、现代体系构建、社会文化营造等方面进行的探索,结合新时期我国尤其是广东职教发展的挑战,从职业教育发展的机制、环境、路径、形式四个主要层面尝试提出了相关适合广东省省情的发展路径建议。

[关键词]国际经验;广东职业教育;转型职业教育

作为一种教育形态,与高等教育相同,也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而形成的,其与后者的发展状态息息相关。一个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匹配的职业教育,有利于将发展需求与人才培养较好结合,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珠三角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融入区域乃至世界经济体系等提供了重要支持及保障。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我国区域竞争的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动,在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等区域追击下,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珠三角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广东亟须采取新的措施以应对这种环境变化。工业4.0在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契机的同时,也深刻改变着现有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同时带来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从职教体制机制改革、职教与产业发展融合度、职教成效等层面来看,广东省职业教育依然存在较明显的“大而不强”“特色不优”现象,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要考虑到广东经济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地位,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职教体系建设经验,又要认清楚广东现代产业国际化、经济发展服务化及思想文化多元化的特点,立足广东实际,先行先试,为其他省份乃至全国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作出示范。本文结合广东发展实际,从机制、环境、路径及形式四个层面对于广东省职教发展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一、机制层面:加强立法意识,推进联动协同,优化职教发展机制

区别于高等教育主要立足文化学习和理论研究型人才培养,职业教育主要立足的是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因该序列人才培养内涵与产业发展深度、直接融通的特点,故需要调动政府部门、相关院校、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共同参与其中,才能更为精准对标人才培养特性。在此过程及架构中,相关主体依托职业教育联动平台,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并通过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职业教育的不断完善。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职业教育强国均通过政策立法将以上参与主体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关系进行了较为清晰的界定,这在德国引以为豪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该模式与所在国家的实际吻合较高,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发展模式,从其逻辑起点上来看,是基于自身体制分析基础的。“我国亟待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法规,加快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以立法形式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从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组织协调和信息服务、监督管理等诸多方面给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扶持、引导和规范。”近年来,广东省积极创新包括职教集团在内的职业教育发展多种办学形式,拉动了3000多家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相关主体间缺乏了解,缺乏沟通,语言体系不一致,导致推进出现各种困难。针对该情况,广东职教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第一,通过立法明确政府部门在职业教育发展中调整与协调的角色。政府应该围绕着“人才供需”这一动态结构基本平衡为中心,通过指导和管理政府部门、相关院校、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之间的互动,以搭建交流对接平台做好合作规划与资源优化,统一协调解决合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二,通过立法明确相关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角色。相关职业院校围绕着培养方案编制、师资能力提升、课程及考核方式改革等组成,积极推行以面向产业发展为切入点的教学改革,即学校对接地方产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课程对接职业岗位、证书对接职业、教师对接师傅的“五层对接”机制。第三,通过立法明确企业提供互动平台的角色。企业作为用人主体,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企业不仅能提供相关的教育投入(如设施设备、实习岗位及相关的产业场景等),而且可以通过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教学实施过程等内容,重构人才需求体系及框架,明确人才培养标准。第四,通过立法明确行业协会作为职教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角色。行业协会负责对职业教育质量进行监督和认定。通过积极与教育主管单位沟通,争取政府将职教人才培养标准、质量评价、供需结构考量等权利,授权给职责明确后,专业背景更强、利益管理度脱离具体行业企业的行业协会。

二、环境层面:加强制度意识,夯实文化支撑,重塑职教发展环境

查看全文

广东职业教育变革与影响研究

1引言

新兴信息技术的到来在改变着世界,改变着生活,改变着教育。广东职业教育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适时的进行调整,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变迁。财务会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新兴信息技术变革的趋势是不可抗拒的,尽管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财务人员还未意识到时代变化将带来怎样的影响,但新兴信息技术确实已经到来,并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财务人员的各项工作。这就给广东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新兴信息技术环境下,财务架构会发生怎样的变革?进而给财务组织带来怎样的模式改变?给财务人员带来怎样的认知升级?给财务信息化带来怎样的技术提升?给财务会计专业领域带来怎样的场景创新?这些都是值得职业教育者们深思、探讨研究的。

2新兴信息技术下财务会计的变革

提到架构的概念,一般都会联系起系统架构,实际上,信息系统架构也是从建筑学架构衍生出来的,当然,这个概念对于财务会计同样适用。甚至可以说,架构能力应当是一个财务会计管理人员不可或缺的能力。财务架构简单的说就是用怎样的一个框架能够搭建起完整的财务会计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转。在通常情况下,搭建一个完整的财务会计体系需要从组织、人员、系统、流程、运营五个方面展开,如图1所示。在每个方面都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如:财务包含哪些组织职能,怎样的人力配置是合理的,财务信息系统架构应如何搭建,财务流程体系应如何设计,财务的每项工作应如何确保有效的运行。一个好的财务会计架构会呈现出艺术的美感、技术的现代感及建筑的稳定感。新兴信息技术正在从财务组织模式、财务人员的认知、财务信息技术等方面全方位的改变着财务会计,如图2所示。

3新兴信息技术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新兴信息技术改变了财务组织、财务人员的认知以及财务信息技术,但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了财务逻辑,新的逻辑层次的出现其影响才是深远的。3.1财务组织与认知的新逻辑。财务组织与认知是财务主体的躯干与心智,在新兴信息技术条件下,首先要强身明智,认识到智能时代对财务组织与认知的影响,这是基础。广东职业教育财务会计专业教育者们可以据此根据自身学校的课时及办学特色进行整体课程体系的规划和调整,笔者总结以下三点影响内容。3.1.1管控:局部与全面现代财务管控受到组织壁垒的严重制约,从集团到业务板块,到专业公司,在到机构,每一个层次之间都存在着无形的数据壁垒。今天,当无法将人力直接渗透至最末端的时候,数据是我们实施集团管控的关键。而数据壁垒的存在,让管控的力量层层衰减。新兴信息技术下将实现数据的高度集中和透明,数据无边界将成为可能。当数据壁垒被打破时,财务管控势必将从局部走向全面。3.1.2组织:刚与柔现代财务组织建立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将人看作“经济人”和“会说话的机器”,强调组织权威和专业分工。刚性组织依靠组织制度和责任权力,管理者的作用在于命令、监督和控制。新兴信息技术下需要的是更多的能动与创新,“会说话的机器”将被人工智能这个“真的机器”所替代。在智能时代更需要柔性组织,柔性管理擅长挖掘员工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依靠共同的价值观和组织文化调动员工的高层次主导动机,实现新兴信息技术下管理所需的跳跃与变化、速度与反应、灵敏与弹性。3.1.3观念:被动与迎接如今的财务人员的观念多数在潜意识中还是偏重被动的,在当今社会,财务人员被认为且自身也认为需要用严谨的态度去处理和解决问题。管理层和业务部门也常常会认为财务是后台角色,做好本职工作,有问题能解决就可以了。这些都是典型的被动观念和思维,在这种认知和定位下,财务人员能够掌握的资源就会极其有限,难以起到很好的管理推动作用。在新兴技术下,将更多的强调财务基于大数据和智能分析的主动发现和管理能力。对财务人员来说,要实现如此的观念转变,就需要逐渐转向强势财务,从被动影响变化转变为主动迎接挑战。3.2财务会计管理人员技术的新逻辑。管理技术是财务人员主体的脉络,好的管理技术能够让财务主体运转得更具活力,并焕发出青春的能量。财务会计管理技术的逻辑转变将让财务人员能够触及更为广阔的管理技术领域,获得更加先进和更有价值的管理技术工具。笔者将从数据、计算、记录、流程、互联五个方面来阐述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新逻辑。3.2.1数据:大与小传统的财务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都是建立在结构化数据基础上的,也称之为“小数据”。当然,财务分析领域的技术也是基于“小数据”开展的。对于财务人员来说,即使在新兴信息技术下“小数据”也仍然是不可舍弃的核心,毕竟太多的财务会计管理理论都是建立在结构化数据基础上的。然而在新兴的信息技术条件下,财务会计管理人员不仅要重视“小数据”,更应高度重视大数据。因为基于大数据的技术工具,让海量非结构化处理成为可能,这能帮助财务会计人员跳出传统思维的局限,探索新的管理、数据分析领域。3.2.2计算:本地与云端传统的信息系统或者说计算多是构建在本地部署基础上的,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本地部署模式能够更加灵活地匹配企业的管理需求,更好地支持按需建设。但随着本地部署量越来越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持续高昂的运维成本的投入,以及企业大量资产的占用。但这些在传统时代由于算力有限,并非不可容忍之痛。而在新兴信息技术条件下,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对算力的要求都是海量的,传统的本地部署模式势必受到限制,云计算将成为首选,无论是公有云、私有云还是混合云,走向云端将成为必然。3.2.3记录:集中于分布传统财务信息的记录采用的是集中记录的方式,或者说“有中心”的记录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数据存储量小,不会产生大量的资源消耗。但问题是,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并不是很高。因此,很多公司常见的财务问题是业财不一致,或者可以解释成不同系统之间的同源数据不一致。但在新兴信息技术条件下,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记账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从原来的集中记账转变成分布式记账,将财务信息进行去中心化的多账本同步记录。尽管这种财务信息记录模式造成大量的数据冗余,但网络和存储的快速进步克服了这一不足,信息记录从集中到分布将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3.2.4流程:稳健与敏捷为保持传统财务端到端流程的可靠性,大家更多的是进行流程固话。在业务流程相对稳健的模式下,流程的可靠性和维护的便利性得到增强,但丧失了较多的流程灵活性,以及对客户需求响应的可能性,从而带来客户满意度的下降。在新兴信息技术的智能时代,更为高效地流程引擎能够支持维度更加丰富的流程控制,并且能够基于动态数据分析及时调整流程控制参数。同时,流程中智能自动处理的环节在增加,流程变动并不会给运营造成过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适度地将刘晨刚从稳健向敏捷转变将成为可能,也将会赢得财务客户的青睐。3.2.5互联:数联与物联传统的财务关注数字之间的联系,无论是流程处理还是经营管理,都更多的关注数字流转。数联时代帮助我们将一系列的经营管理过程及流程转换为数字形态,从而可以展开量化管理。但在新兴信息技术下,可以在数联的基础上叠加物联的概念。随着物联网应用的逐渐展开,在企业经营中关键实物、运输、人、财务凭证等的流动都可以打上物联标签,而将物流信息进一步转换为数字信息,让我们可以通过数字进一步分析,引入在没有物联时难以关注到的管理视角,如更为复杂的物流运输的成本管理等。物联并不是排斥数联,这里强调的是将物联转换为数联,在数联里加上物联的信息。

查看全文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路线与实现方法

摘要本文介绍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路线与实现的方法。如何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是一个新课题。本文提交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对如何构建网上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远程教育;基于WWW;远程教学支撑系统;同步多媒体

AbstractTheTechniquesandMethodsofDistanceLearningforTeachersinGuangdongProvinceareintroducedinthispaper.DevelopmentofdistancelearninginChinaisanewtypeoftopic.TheTechniquepresentedinthispaperisamodelofconstructingcyberuniversityanddistanceeducation.

KeywordsDistancelearning;BasedWWW;Distancelearningsupportsystem;Synchronizingmultimedia

一、简介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科技及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二十一世纪,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起来的新型教育模式,将最大限度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是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现代化、终生化和国际化的新型教育形式和必然途径。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学习;能创造出一个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可以送教上门;让人人享有教育;能克服人多、地广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能解决工学矛盾;可以请最好的教师,运用最好的教材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和培训。

查看全文

教育对人力资源结构影响论文

【摘要】经过了改革开放以后的快速发展,广东经济增长方式逐渐从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转变为高效率、节能型的集约发展,产业结构也随之不断优化升级。然而,广东的人力资源结构与广东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不相适应,集中表现为人口素质的整体水平低。文章从广东省产业结构转型下的人力资源结构分析出发,对广东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产业结构;人力资源;继续教育;农民工

一、广东产业结构转型及发展趋势分析

2006年广东经济发展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飞跃。量的增长表现为经济总量上升至全国的1/8,人均GDP跨越3500美元,财政总收入增加到全国的1/7;质的飞跃则由一组下降的数据来表现:分别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每新增亿元GDP所新增建设用地“四个指标的下降”。这正体现了广东经济正逐渐步入质量型、效益性的增长轨道。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快速发展,虽然经济总量不断提高,但经济增长方式还是属于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状态。现在,资源问题成为广东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近几年,广东着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改变过去靠投资拉动、靠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释放创造能量,逐步进入创新拉动经济增长、推动能耗下降阶段。

二、广东省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现阶段,虽然广东的经济发展还处于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就业门槛较低的发展阶段,但随着广东省政府逐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改革,产业内部结构不断向高端化发展,对用工的要求会逐步提高,特别是对高素质的人才需求会更加明显。广东省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结构状况,对于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形势是比较严峻的。

查看全文

职业教育发展探源论文

摘要:广东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主要体现为: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及大力扶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增,中职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学生、家长多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中职学校应势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创立特色品牌;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建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提供合格师资。

关键词:中职教育;人才需求;品牌战略;师资培养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广东中等职业教育也有了很大发展。到2004年底,广东全省有中等职业学校870所(含技工学校186所),其中国家级重点学校98所,省级重点学校90所;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94.5万人;优质学位占40%,省级以上重点专业131个。在整体规模、在校生人数、优质学位比例和毕业生就业率等方面,均居全国同行前列。广东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

一、省委、省政府加强领导,大力扶持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统筹全局,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设和发展,省领导经常关心、了解全省职教工作情况,及时给予指示。2002年广东省举办了首届职业技术教育展示会,广东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亲临指导,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熟练技术工人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一个很重要的人才层次,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和全社会要从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提高广东省的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广东省委、省政府把职业技术教育列为全省“十项民心工程”之一,要求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每个市要建设一所以上国家重点技校,经济发达的县要建设一所技校,力争5年内全省技校在校生规模扩大到36万人。”2005年,广东启动了“三年30万”技能人才工程。为了激励更多学生报考中职学校和从事技工工作,广东省还从政策上给予照顾和扶持,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待遇,已经实行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在工资福利方面享受与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对等待遇的政策。下一步的目标是建立高技能人才奖励和津贴制度,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福利待遇,促使全省技能人才队伍的稳定发展。

查看全文

媒介融合下行业期刊创新发展路径

从广义上说,“经营”指的是将谋划或筹划出的运作方式,运用于实际之中。本文所说的“期刊经营”,指的是利用期刊的传播特性和优质平台作用,采取积极、合法的各种方式和手段,推动期刊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下,行业期刊影响力有所下降,盈利模式遭受一定的冲击。在此背景下,行业期刊需要整合行业资源,探索新颖的经营模式,以推动期刊事业稳定发展。下面,就行业期刊创新性经营的必要性和具体路径展开阐述。

一、行业期刊创新经营的必要性分析

创新是在正确理解了当前问题的本质、当前的解决方案和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最新的、相对全面的科学技术知识、调动可以利用的资源(人、物、资金等),针对解决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或整体方案进行反复地优化和改造,最终以更高效、更低成本或更有价值的方式来解决相关问题。从整体的层面上看,创新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助跑器”,也是助力期刊经营成功的强力引擎。如今,互联网这一“信息高速公路”,使得信息数量、信息传播速度、信息处理速度、信息应用程度等均呈几何级数增长,网络传播变得更加及时、方便和快捷,科研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获取最新的科技信息,传统媒体的市场占有率逐渐下降。同时,随着5G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介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趋势日益明显,其互补性、一体化的现象越发引人注目。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下,行业期刊逐渐陷入了受众减少、影响力下降、盈利模式遭受重创等困境,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行业期刊需要优化办刊理念,“引进复合人才,谋求合作共赢,从单一的纸刊盈利模式向多元化经营模式过渡”[1],也就是说,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经营模式的创新,开拓出更多的经营路径。此外,创新性经营是行业期刊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趋势。对此,行业期刊出版单位应予以充分重视。在文化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双重作用之下,行业期刊从原先的行政主管部门脱离出来,走向了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道路。但是,这些行业期刊普遍资源有限、体量较小,走市场化道路导致其经营长期入不敷出。[2]一本面向市场的期刊,要想生存发展,准确的定位和精品化的质量只是期刊起飞的前提,而要实现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还须实现经营方式的有效创新,这是当下期刊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趋势。

二、行业期刊创新性经营的路径分析

(一)大力推动数字化经营

目前,行业期刊出版单位十分重视开展期刊数字化经营,但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在互联网、自媒体发展迅速的形势下,尚未找到或明确数字化经营的突破口和方向;二是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融合发展速度较慢,尚未建立数字化经营的长效机制和联动机制;三是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缺乏,在数字化经营平台建设和内容推广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作为传播产业中重要的一环,期刊要适应数字化潮流,与时俱进改善经营方式与策略,以激发期刊活力。在期刊数字化进程中,可从采用图文音视频结合的多样化内容经营出发,利用全媒体矩阵打造期刊个性化的品牌,做好用户的培育与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开展期刊的数字化经营。[3]此外,可从整体上推动纸媒体、新媒体和期刊数字化的一体化发展,以“水涨船高”之势推动数字化经营更上一层楼。例如,广东教育杂志社锐意打造新型教育宣传全媒体平台。一是继续做好其官方网站“南方教育网”各项工作,坚持“内容”和“运营”两手抓,不断增加原创文章的比重和质量;二是进一步建设“历史期刊数字化及检索数据库平台”,并与知网、万方、龙源、超星等电子刊社加强合作;三是进一步完善“广东教育传媒”微信公众号,继续加强与各地市、县(市、区)教育局微信公众号的联系,并不断强化杂志社新媒体面向读者的服务功能,如建设“广东教育传媒”粉丝群,完善话题互动形式“每周一问”等;四是建立纸刊《广东教育》与“广东教育传媒”微信公众号的联动机制,推动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齐头并进。通过以上做法,广东教育杂志社在数字化经营之路上越走越远。

查看全文

经管类大学生创业问题探讨

一、研究方法与思路

本文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个案访谈法。问卷调查抽取了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东金融学院等10所广东地区高校作为样本,针对经管类大学生开展创业问题调研,历时3个月,共回收480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202人,女生278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3人,本科生463人,大专生13人;珠三角生源277人,粤东生源91人,粤北生源28人,粤西生源53人,广东省外地区生源31人。个案访谈选取了8位在读创业和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进行采访。基于大学生创业的内涵的丰富性、社会影响因素多变性的现实,本次调查主要围绕创业认识与意愿态度、创业选择与影响因素这两个维度勾勒广东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创业的基本情况,然后结合广东高校创业教育现状进行具体分析。

二、经管类大学生创业问题的基本情况

(一)创业认识与意愿态度

1.大学生对于创业概念的认识,可以体现经管类大学生对创业的定位。65.8%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是“开创一份事业”,认为创业“是开办一个企业(公司)”和“开创性地去工作”的各占17.3%和13.1%,而认为创业是“开发意向前沿的科技项目”的认可度最低,只有3.8%(见表1)。可见经管类大学生对于创业的定位并不局限于创办公司,而是把创业当成毕生的事业,更有长期规划意识;但是经管类大学生对科技项目的开发认可度较低,缺乏前瞻性眼光。

2.创业政策是大学生创业的风向标,可以指导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46%的大学生选择“知道有但没了解过”,39%的选择“了解一些”,13%的学生“没听说过”,只有2%的学生选择“很熟悉”(见图1)。可见大学生对创业政策认识非常少,这样就难以在创业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借用政策资源。

查看全文

科研特色课改论文

一、通过教科研特色,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一,今年与三年前的上届南海区骨干教师相比,我校的数量翻了一番多,由原来的6位南海区级以上骨干老师变成现在的13名区级以上名校长、名班主任和学科骨干教师,拥有骨干老师数量比例在南海区公办学校处于首位。其中谢景如校长被聘为广东省教育学院客座教授,刘志伟主任被评为中学特级教师、广东省教育家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谢景如、刘志伟、关娜红、黎淑枝等十三位老师成为市、区的骨干校长、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第二,近六年有50多人先后在区级以上的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在各级报纸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改革文章50多篇,获奖论文200多篇。其中,刘志伟教师论文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评比获一等奖。第三,学校教师编写的《科技与创新》、《艺术与欣赏》和《半命题作文的写作》三种校本教材已由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部分内容在《广东科技报》连续转载43期。

二、通过教科研特色,有效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

第一,近十年来我校升中考试成绩在南海区公办学校保持第一。第二,近六年学生比赛获省级以上奖励的有683人次、国家级的有412人次,57件作品获国家专利。其中,科技创新、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天文奥林匹克、物理、数学、化学、地理等竞赛成绩均居佛山市、南海区前列。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第27届、第28届、第29届、第31届和第33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创新总决赛获得四个冠军、一个亚军和两个最佳创造力奖,成为本项目比赛成绩的世界最好纪录学校,参加全国青少年创意大赛连续六年获得金奖,参加第23届、第24届和第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均获得奖励,参加第五届全国少年儿童“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获两个金奖其中洪浩源同学获总分第一名、。

三、通过教科研特色,有效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第一,我校科技教育课题获第七届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五个课题获得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第二,我校出版的《九江镇中学科技报》被评为中国优秀校报,至今已出版44期。第三,我校近五年培养了数以百计的科技爱好者,其中苏晟章同学被美国著名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录取。第四,近五年我校科技教育成绩获省级以上荣誉和奖励超过20个,其中主要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中国当代特色学校、中国创新型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体验活动示范学校、广东省发明创造示范学校、广东省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示范推广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等。第五,办学成绩吸引了国内外同行和专家的关注。近五年来,每年有超过1000人次到我校参观交流,还先后吸引了俄罗斯、美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专家和学者慕名前来参观交流。第六,近五年学校的科技教育经验和做法在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广东教学研究》、《中国科技教育》和《广东科技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报纸杂志和电视台上进行刊登和播放。

查看全文

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论文

摘要摘要:广东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主要体现为摘要: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及大力扶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增,中职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学生、家长多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中职学校应势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创立特色品牌;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建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提供合格师资。

摘要:中职教育;人才需求;品牌战略;师资培养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广东中等职业教育也有了很大发展。到2004年底,广东全省有中等职业学校870所(含技工学校186所),其中国家级重点学校98所,省级重点学校90所;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94.5万人;优质学位占40%,省级以上重点专业131个。在整体规模、在校生人数、优质学位比例和毕业生就业率等方面,均居全国同行前列。广东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

一、省委、省政府加强领导,大力扶持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统筹全局,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设和发展,省领导经常关心、了解全省职教工作情况,及时给予指示。2002年广东省举办了首届职业技术教育展示会,广东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亲临指导,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熟练技术工人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一个很重要的人才层次,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和全社会要从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提高广东省的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来熟悉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广东省委、省政府把职业技术教育列为全省“十项民心工程”之一,要求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每个市要建设一所以上国家重点技校,经济发达的县要建设一所技校,力争5年内全省技校在校生规模扩大到36万人。”2005年,广东启动了“三年30万”技能人才工程。为了激励更多学生报考中职学校和从事技工工作,广东省还从政策上给予照顾和扶持,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待遇,已经实行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在工资福利方面享受和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对等待遇的政策。下一步的目标是建立高技能人才奖励和津贴制度,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福利待遇,促使全省技能人才队伍的稳定发展。

查看全文

职业教育发展探源分析论文

摘要:广东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主要体现为: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及大力扶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增,中职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学生、家长多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中职学校应势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创立特色品牌;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建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提供合格师资。

关键词:中职教育;人才需求;品牌战略;师资培养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广东中等职业教育也有了很大发展。到2004年底,广东全省有中等职业学校870所(含技工学校186所),其中国家级重点学校98所,省级重点学校90所;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94.5万人;优质学位占40%,省级以上重点专业131个。在整体规模、在校生人数、优质学位比例和毕业生就业率等方面,均居全国同行前列。广东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

一、省委、省政府加强领导,大力扶持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统筹全局,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设和发展,省领导经常关心、了解全省职教工作情况,及时给予指示。2002年广东省举办了首届职业技术教育展示会,广东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亲临指导,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熟练技术工人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一个很重要的人才层次,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和全社会要从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提高广东省的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广东省委、省政府把职业技术教育列为全省“十项民心工程”之一,要求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每个市要建设一所以上国家重点技校,经济发达的县要建设一所技校,力争5年内全省技校在校生规模扩大到36万人。”2005年,广东启动了“三年30万”技能人才工程。为了激励更多学生报考中职学校和从事技工工作,广东省还从政策上给予照顾和扶持,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待遇,已经实行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在工资福利方面享受与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对等待遇的政策。下一步的目标是建立高技能人才奖励和津贴制度,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福利待遇,促使全省技能人才队伍的稳定发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