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水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1 15:49: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灌溉水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田水利灌溉灌溉水合理使用
1灌溉系统水运行的三个环节及其利用效率
灌溉水的运行可分为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水的利用效率的问题。第一个环节是从水源,通过渠系到田间的输水环节。目前,我国综合的渠系水利用系数比较低,约为0.5左右。因此,进行以渠系防渗为中心的灌区工程改造与建设是节水灌溉的主攻方向之一。第二个环节是灌溉水在田问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灌溉。我国目前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约为0.8左右。推广喷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改进地面灌水方法、加强田间工程建设,有利于提高田间灌溉水及降水的利用,也是节水灌溉的主攻方向之一。第三个环节是作物对田间水分利用,指标是作物单位耗水量产出的粮食。目前,我国综合的作物水分生产率约为0.8—1.0kg/m。发达国家可达到2kg/m3以上。为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应采取农业水利综合措施,如培育耐旱高产优质的作物品种,通过覆盖及耕作措施减少无效的棵间蒸发,采用非充分灌水技术减少作物蒸腾等,是节水灌溉最具潜力的方向。
2灌溉水的合理利用避免过量灌溉
大多数的灌溉水都不可能被完全吸收,有的水因为浇灌速度太快形成径流而损失,有的水则因为蒸发而损失,但是水的最大浪费来自于过量灌溉,土壤就像海绵,它对水的保持能力是有限的,灌溉时最多使土壤含水量达到这个上限,超过此上限的灌溉水在植物根区以下通过深度渗透而流失,不能被土壤保持,因此不能被植物利用,所以在使用灌溉系统时,灌溉深度不宜超过植物主要根系活动深度(即根量占总根量80~90%土层深度)。考虑土壤的渗透能力。在坡度大和土壤渗透能力差的地方,需将灌水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进行以免产生径流损失。比如在某个灌溉区域,根据植物需水量的要求需要灌溉20分钟,但是当灌至5分钟时径流产生,如果继续灌溉,大量的水都将流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这2O分钟分成4个时间段,每段灌5分钟,中间间隔15分钟以供土壤渗透。灌溉控制器一般每个程序都设有4到8个启动时问,可以通过多次启动来实现分段灌溉。有些控制器(比如雨鸟MC等系列控制器)更是专门为此设计了“循环+人渗”功能。选择合理的灌溉时间。傍晚浇水并非好主意,因为这样一来植物叶面在整个夜晚都是湿润的,这将为真菌的入侵创造有利条件;中午浇水对植物而言是个好的选择,但是在中午由于蒸发产生的水损失也越大。我们可以尝试从早上5.o0—10.00浇水。这个时间段的阳光不强、风比较平静、温度也比较凉爽,在这种情况下,叶面的水在白天被晒干,能减少感染真菌的机率,也能减少高温引起的水份蒸发。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风比较大的情况下,要使用低仰角喷嘴,以减小水的漂移。分区灌溉。任何灌溉系统的目的都是供给植物以适量的水,避免浪费。不同植物的需水量也不同,只要我们根据植物的不同类型将灌溉系统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单独设置运行时间就可以确保每种植物只获得需要的水。比如相对地被植物、灌木或树木,草坪的根系更浅,对水的需求更大也更频繁,在灌溉系统中就最好不要把它们分在同一区域。适当的覆盖。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适当的覆盖物有助于保持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份蒸发、减少种子流失、防止土壤板结。覆盖物可以选择有机物如木屑和堆肥,也可以是无机物如石灰石和具有透气性的塑料,但不能使用非透气性的覆盖物以避免影响种子的呼吸。雨水的利用。有必要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调整灌溉制度,最好在灌溉系统中安装雨量传感器,当降雨量达到一定值后,传感器感应到这一数值并将信号传到控制器,灌溉系统将自动切断,从而避免重复灌溉以充分利用雨水这一免费的天赐礼物。
3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与节约水资源量的关系
3.1提高输水、灌水效率与节约水资源量的关系在灌溉系统的第一和第二个环节,灌溉水的利用率反映的是在输水和灌溉过程中有多少水利用了,或说多少水量损失了。按目前灌溉水利用率为0.4,灌溉引用水量3500亿nl计算,相应灌溉水量损失为2100亿ms,若灌水利用率提高到0.6,相应损失水量为1400亿13,,减少水量损失700亿i1"1,其节水效益是十分显著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节约了水资源700亿ITI,,因为输水及灌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无效的资源损失量(如水面蒸发,渠系两侧地表蒸发,未被利用的退水等),另一部分是地表水通过渗漏补给了地下水,转化为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后者又可能是无效损失、低效利用或有效利用。在半干旱井灌发达的地区,当地及邻近地区灌溉水量的损失转化的地下水已得到了充分利用。减少了灌水损失,也相应减少了已被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在半干旱的纯自流灌区,转化的地下水未被开采,地下水埋深浅通过潜水蒸发一部分满足作物耗水,为有效或低效利用,一部分为水面或裸地蒸发为无效消耗,并引发此类地区土壤发生次生盐碱化问题。在干旱的内陆绿洲,转化的地下水通过潜水蒸发一部分补充作物耗水,部分成为绿洲内自然生态的主要水源,为低效利用;部分为无效消耗。因此,实行节水灌溉要着眼于提高灌溉系统的输水和灌水效率。但科学地估计其水资源节约量还是一个比较重要,也是比较复杂的问题。
节水灌溉技术模式
1红旗镇不同类型节水灌溉的工程技术模式
1.1新建井灌区节水增效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按照“以水定井,统一规划,合理开采,严格管理”的原则,在新建的井灌区发展节水增效灌溉。以开采有稳定可靠补给来源的浅层地下水为主,将井灌建设和节水灌溉结合起来,建设成节水型井灌区,做到既促进农业的发展,又防止地下水超采、环境恶化的结果。这种模式是:合理布井,采用先进的成井工艺提高机井质量,配套小型移动式喷滴灌机等节水灌溉设施。红旗镇按照这种模式可建成中心灌区26.7hm2,辐射区80hm2,项目区建成后灌水定额将会明显下降,年节水预计10万立方米,在全部农田实现全生育期灌溉的同时,地下水将得到有效控制,灌溉期间地下水位将基本保持不变,可有效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由于取消了田间输水土渠,还可节省渠道占用耕地面积。
1.2灌区田间工程节水改造模式
由于红旗镇原输水渠道防渗衬砌率低,田间工程不配套,灌水方法落后,是发展节水灌溉的重点区域,特别是田间工程部分,由于以群众投入为主,是当前节水灌溉最薄弱的环节。因此,这类灌区在对干、支渠等输水工程进行防渗的同时,对田间工程进行节水改造。改造的模式是:对斗、农渠进行防渗衬砌,平整土地,重新确定沟渠规格,采用小畦灌、沟灌、长畦短灌和波涌灌等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并通过开展非充分灌溉、水稻控制灌溉、降低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和采用覆盖保墒等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实现渠灌区全方位节水。
1.3节水抗旱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宁夏节水灌溉模式
1设施农业节水高效工程技术模式
设施农业栽培也称保护地栽培,是利用日光温室、塑料棚等保护设施,人为地创造适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优质、高效、高产。其生产对象是高附加值的供城市居民消费的蔬菜、花卉等价格高的作物。
郊区是发展设施农业节水高效工程技术较理想的地区,在这些地区滴灌技术为最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这种工程技术模式一般包括:水源工程、日光温室(或塑膜大棚)、灌溉首部枢纽(水泵、控制设备、施肥设备、过滤设备)、输水管道、灌水器。灌水器常用滴头、滴灌管(带)、涌水器,还可结合覆膜进行膜下灌溉。
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装备应立足于国内先进水平。尤其在现阶段我们吸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适合宁夏地方的设施农业装备。在设施农业用的节水灌溉设备方面,应重点解决适合普通温室应用的成套微灌设备的材料配方、生产工艺问题,降低销售价格、提高可靠性和耐久性。为最大限度发挥微灌设备在设施农业应用中的优势,应花大力气解决利用微灌设备施肥的技术落后和装备不过关的问题,研究生产适合设施农业各种作物在各个生育期使用的可溶性肥料,使灌溉时能做到水肥同步,发挥最大的水肥综合效益。
2井灌区生态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目前宁夏的井灌区,大多存在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在这类灌区,减少灌溉用水量的主要目的应是改善水环境,恢复生态平衡,维护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因此,在灌区内的作物灌溉用水量,应按生态要求可供给的地下水开采量来确定。在这种前提下,当前这类灌区大多数已不能对全部灌溉面积上的作物实行充分灌溉。要解决这个问题可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减少灌溉面积,在余下的灌溉面积上,仍采用追求最高单产的传统充分灌溉方法,其他面积则发展“雨养农业”;二是仍维持原来的灌溉面积,对作物灌溉则采取非充分灌溉方法,即在水分对作物产量形成的最敏感时期实行充分供水,而在其他时期实行少供水甚至不供水,不追求作物单产最高,而追求总产最高。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方面,一般对大田作物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或喷灌,对经济作物可采用微灌。
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灌溉研究
摘要:我国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大国,农作物收成影响着我国十四亿人民的日常生活。为了保证我国农作物收成的情况,我国在发展水利灌溉工程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帮助农田降低由于旱涝灾害带来的影响,从而促进收成。文章根据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分析和技术研究,为发展我国农田水利灌溉打下基础。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灌溉技术
农业作为关乎我国人口生存的重要产业,方方面面都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为了加强我国农业建设,达到节水农业的目标,加快发展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术十分必要。在目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农田灌溉工程是大势所趋。因为我国几千年的农业经验,在水利灌溉技术上发展较好,但有很多地方还是要与国外的灌溉技术交流学习。
1工程概况
本文以阜新市养息牧河支流中上游的沙力土拦河闸为例展开研究。该地区主要发展农业耕地面积达0.48万平方公顷,由于地处北温带的湿润地区季风气候天气呈现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其降雨量有大约四分之三集中在夏季。1999年对沙力土拦河闸进行扩建,在2011年又进行复修和维护。该拦河闸对下游地区的水田灌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经过复修和维护,但该拦河闸仍然出现土方流失、闸体外露、部分渗漏等问题,这对安全使用沙力土拦河闸造成影响。因此,文章就沙力土拦河闸的维修工程进行研讨,并研究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今后的规划问题。
2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研讨规划
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灌溉研究
摘要:我国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大国,农作物收成影响着我国十四亿人民的日常生活。为了保证我国农作物收成的情况,我国在发展水利灌溉工程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帮助农田降低由于旱涝灾害带来的影响,从而促进收成。文章根据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分析和技术研究,为发展我国农田水利灌溉打下基础。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灌溉技术
农业作为关乎我国人口生存的重要产业,方方面面都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为了加强我国农业建设,达到节水农业的目标,加快发展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术十分必要。在目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农田灌溉工程是大势所趋。因为我国几千年的农业经验,在水利灌溉技术上发展较好,但有很多地方还是要与国外的灌溉技术交流学习。
1工程概况
本文以阜新市养息牧河支流中上游的沙力土拦河闸为例展开研究。该地区主要发展农业耕地面积达0.48万平方公顷,由于地处北温带的湿润地区季风气候天气呈现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其降雨量有大约四分之三集中在夏季。1999年对沙力土拦河闸进行扩建,在2011年又进行复修和维护。该拦河闸对下游地区的水田灌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经过复修和维护,但该拦河闸仍然出现土方流失、闸体外露、部分渗漏等问题,这对安全使用沙力土拦河闸造成影响。因此,文章就沙力土拦河闸的维修工程进行研讨,并研究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今后的规划问题。
2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研讨规划
水利灌溉管理问题思索
农村水利灌溉设施的管理,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现根据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基本情况,对农村水利灌溉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
1我国农村建设灌溉设施管理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农业飞速发展,农田水利灌溉在生产和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农村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能够顺利发展,应确保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正常运转:我国属于水资源短缺国家,干旱缺水问题在农业生产中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和影响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加强对水利灌溉设施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1)为农民减轻负担,使农民收入得到增加强化水利灌溉的管理,可以使用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为农民建立了明细的收费制度,避免出现收费层次多、收缴不规范、克扣等现象的发生,减少出现的繁琐复杂环节,使农民用上放心水、实在水,切实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实惠,从而大大减轻农民负担,达到节支增收的效果。
(2)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实行农村用水水费计收制度进行灌溉管理,以市场机制为原则,以用水量为标准进行缴费,这样可以有力的做到水资源节约。
(3)制定合理用水制度,加强管理,加强灌溉管理能够确保正常的用水秩序,避免了由于用水产生的矛盾。为防止用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使农民从繁重的解决用水纠纷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劳动生产中。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措施
农田水利灌溉对保障农业正常生产与完善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促进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了解其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制度问题、资金问题等,从而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为农业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管理体制滞后
当前,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体制依然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将管理工作仅定为收费、农田灌溉、防洪、抗旱等职能,缺乏市场主体,无法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其次,由于相关管理部门无自主经营权,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管理者将水利资源配置转化为市场买卖关系,提倡农户大量用水,导致水资源浪费。加之,水价设置不当,使得农民未得到应有的实惠,农民节约用水意识薄弱。
2.缺乏管理资金
近年来,由于农业用水量的增加,水利灌溉设施逐渐增多,而相应的管理费用也越来越多。但因财政投入有限,导致大量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养护,最终丧失灌溉功能。另外,由于资金有限,相关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享受不到资金补贴或奖励等福利,工作积极性下降,这也是造成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灌溉水量影响棉花产量论文
【摘要】通过对棉花生育期的监测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和灌水频率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水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十分显著,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灌水增产效应与灌水量不是成比例增加,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产量降低。其次灌水频率对棉花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在灌溉定额相同、灌水频率不同的情况下,灌水频率为12次的棉花产量略好于灌水频率为24次的,但差异并不十分显著。通过实验分析,灌水频率为12次,灌溉定额在220m3/亩~260m3/亩为宜。
【关键词】膜下滴灌;棉花;灌水频率;灌溉定额;产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亏缺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0%~80%,水分利用效率低,农业节水具有较大的潜力〔1~2〕。在世界范围内,由于水分所造成的减产,可能要超过其他因素所导致的产量损失的总和〔3~4〕。棉花是一种耗水量大,灌溉投入高的作物,能否保证棉花关键生育期灌水需求是影响棉花正常生长、开花结铃的重要因素〔5〕。新疆干旱少雨,蒸发量大,为减少棵间蒸发损失,在棉花高产栽培中采用了膜下滴灌技术〔6~7〕。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在寻求作物合理灌溉方式上做了大量研究,Clothier和Green〔8〕曾用TDR(时域反射仪)和负压计对葡萄利用土壤水分状况进行检监测后,提出了对作物的有效灌溉方式是减少单次灌水量而增加灌水次数。BrentE等〔9〕指出,生产中采取减少灌溉量,适当增加灌溉次数的方法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黄占斌等〔10〕研究了有效水的高效利用以及产量和WUE的关系后,证明了有限供水能够产生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分析滴灌条件下灌水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优灌水,为合理灌溉提供科学依据,对当地农业生产作出指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实验设计
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内,在实验区设10个处理方案,每个处理有一个重复,灌水次数分别为12次(灌水周期为7天)和24次(灌水周期为3.5天)。灌水定额分别为:140m3/亩、180m3/亩、220m3/亩、260m3/亩和300m3/亩。土壤含盐量采用烘干法,将烘干土样用90mL蒸馏水将其溶解,沉淀12小时之后,通过滤纸过滤,然后用数字电导仪测定过滤后的溶液的矿化度,得到土壤含盐量。
2.棉花产量与灌溉定额的关系
水利灌溉试验问题及对策
水利灌溉方面的试验在水利科技的相关内容中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是合理恰当的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最佳的验证举措,是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的设计规划工作以及灌溉区域实施科学的管理放慢的最为基础性的工作的进行。灌溉的试验的开展时我们需要共同急需解决的问题。
1灌溉试验中存在的问题
灌溉试验的开展时间较早,但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由于特定的时期的文化的限制,停滞了十年,后续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的不断的深入,逐渐的发展、壮大起来,灌溉的试验基站逐渐的增多,相关的试验人员也逐渐的充实,在相关的各个部门的大力提倡与支持下,经过了全体相关灌溉试验人员的辛劳的工作与付出,提出了许多节水增产的农作物的对水量的需求和灌溉方面的试验制度的确立。这种实验的指导,对大规模的田地的灌溉有着指导性的意义,促进了干旱区域的快速发展。1.1投入不足。在灌溉试验中多数是以应用型的试验为主导进行的,该类型的试验具有的特点有成本投入较大、试验验证周期长、带来的社会的效益巨大、自身的经济上的效益较低的固有特点。在各个基站的试验中,经费差额大,试验上的费用分摊较少,较多的试验因经费不足无法正常的开展下去,在一部分试验基站,由于缺乏推广的相关的经费,各个试验基站将相应的科技研究的成果的转化与服务付费受到了极大的约束,实施难度增加,试验的成果不能更好的给基站带来相应的回报,试验工作无法继续进行相应的开展工作。1.2观念陈旧。开展的灌溉试验研究的方向长期以来都是以大田种植的作物的全面灌溉的方法和直接灌水的方式进行补水作业,研究的方向较为单一,目标方向少,与农业的相关的部门缺乏直接的交流与信息的互通,开展的试验的项目思想陈旧,大部分的开展的试验项目是已经大面积推广完成的,基站才开始建立研究方向进行作物的水的需求量与灌溉方式的研究,开展的工作内容一直在被动的进行,试验的内容不能满足生产实践的需求,与发展的方向差距很大。农业上最为关注的是产量的问题,试验的考虑阶段一直在产中的时间段。开展的试验的条件过于理想化,与实际的生产状况差距较大,推广的意义不大,研究出的结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的生产。1.3人员的技术较低。试验的基站大多设立在偏远的山区、农村,工作与生活的相应的条件较为艰苦,各方面的待遇较低,给予优惠的力度落实不到个人,技术人员不想去工作,基站内的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都升为更高的一级,这就导致基站内的工作人员业务方面不熟悉,工作不能投入,相应的技术性人才流失严重。工作人员稳定性差。1.4缺乏特色优势。在各个基站中由于研究费用不足,获取的信息的交流的机会少,互相学习的机会较少,缺乏与其余单位间的互相学习,在试验开展的相关的项目上没有统一的管理,大多数基站开展的试验与其余基站开展的基本相同,试验的方向层次较低而且重复性较多,试验的最终的结果大致相同,这就导致最终的成果的归属鉴定时出现了分歧,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量的浪费,各个基站没有从根本上体现出自身的优势。1.5试验设备与方式落后。大多数的试验基站的设备都是在建立初期采购的,由于资金的不足,无法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大多数的基站也只能进行基本的土质的水分分析、养分的分析等简单的单一项目的分析,而且分析的数据大多数都是靠人工进行处理,这就导致了工作效率低,测量的精度不高,对最终的试验的开展与相关的工作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制约性。
2强化灌溉试验的工作思想
2.1强化科技的改革。最终的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建立一个适合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的,与水利上的科技的应用相符的,与经济体制建设相一致的新一代体制。由此,强化灌溉试验要将市场作为最终的方向指导,以最终获取的效益为核心,以科技为基础,进行大面积的结构的改革,机制的改革创新,扩大推广范围与开发的力度,实现科学研究与经济建设的一体化建设。2.2农业与市场为主导。要紧密的依据国家的以及相应的地区的在农业上的发展的政策,确立区域性的灌溉试验研究发展的重点策划工作,将重点放在了农业生产的广阔发展的前景的灌溉试验的项目上,增加技术的积累,为相应区域的农业和灌溉提供科学的推动力量。2.3紧抓效益。效益的最大化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试验基站的资金问题,强化灌溉试验的研究机制,以效益为核心发展,获取更大的效益,基于市场经济的前提,将农业从事者、试验开展人员、试验基站相结合,给各方最大的利益化,建立高层次的环境,为人才引进提供最为切实的保障。
3举措制定
农田水利灌溉发展探讨
【摘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田水利灌溉是农业发展中的一项先进技术,对农作物的生产具有很大影响。新形势下,人们的节约理念越来越深入,如何高效节约水资源已成为人们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形势下农田水利灌溉发展情况,并结合农田水利灌溉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措施,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水利灌溉;发展探讨
1农田水利灌溉模式
1.1低压管道灌溉。低压管道主要由水泵、水源、配水装置及输出管道等组成,取代了传统的明渠灌溉方式。此种灌溉方式具有造价低、节约资源、管理方便、输水快和养护便捷等特点,减少了水渗透和蒸发,提升了农田灌溉效率,目前普遍应用于北方地区。1.2喷灌技术。喷灌技术主要利用水泵加压方式,利用管道与喷头将水喷洒给植物,进而实现灌溉农田的目的,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人力,而且喷灌均匀。此外,喷灌还可以调节农田种植气候,促进农作物的生长。目前国内主要使用固定管道式、全移动式与半固定管道式进行灌溉,这三种方式的内部结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灌溉效果。全移动式劳动强度大,维修难度大,设备多次使用;固定管式操作便捷,利用率高,但前期投资较大。1.3渠道防渗。渠道防渗主要指对渠道进行防渗处理,以减少灌溉时产生的水资源损耗,进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经过反复实践发现,渠道防渗技术的应用价值较高,减少了灌溉用水损失,也控制了水位,在国内农田灌溉中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一般渠道中衬砌的材料较多,主要是塑料薄膜、沥青与混凝土等,其中塑料薄膜的防渗透效果最好。
2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不合理。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往往会凭自己的经验,或参考以往的资料开展设计工作,而不是对农田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际考察,导致灌溉的规划设计不合理。比如,设计师本该对项目区域内的土壤、水源、水质、种植结构等,进行实地考察,并认真分析考察结果,总结会对灌溉工程造成影响的各类因素,同时请教专业人员一起对项目进行规划设计。但设计师为简化设计程序,往往会忽略实地考察这一环节,而是直接参考已有的资料,凭借自己的设计经验,就开始对项目进行规划设计。由于缺乏一手资料,使得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与项目的实际情况有出入,从而不能有效的发挥出灌溉的作用。2.2投入机制还存在一定缺失。相关人员应当在对灌溉进行施工的时候,还需要对其本身包含的因素引起必要的重视,这样确保灌溉工程可以正常的进行。这里包含的投入机制能够在某种意义上对灌溉工程投入的资金及其相关方面都做好严格的分析,确保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然而从当前的研究可以得知,工程投入大量的资金及其灌溉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再加之农业在不断发展的时候会获得丰厚的收益,不满足相关发展需要,这样就致使农业往往会发生一些不足之处,对灌溉的正常进行也起到了限制的作用。2.3缺乏健全的高效灌溉技术体系。为推广灌溉技术,我国在一些地区事先投入兴建灌溉示范项目,在示范项目的带动下,其他地区积极响应,也开始在农田水利中使用灌溉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灌溉技术的发展。但是,人们的灌溉意识却没有随之被强化,且农田水利灌溉项目的资金投入比较大,短时间内见不到成效,所以能将灌溉落实到位的覆盖面积其实是非常少的。此外,市场上的灌溉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加上高效灌溉技术准入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能够承担灌溉设备生产的企业还没出现,从而导致高效灌溉技术体系的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