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1 15:45: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灌溉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灌溉

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灌溉研究

摘要:我国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大国,农作物收成影响着我国十四亿人民的日常生活。为了保证我国农作物收成的情况,我国在发展水利灌溉工程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帮助农田降低由于旱涝灾害带来的影响,从而促进收成。文章根据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分析和技术研究,为发展我国农田水利灌溉打下基础。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灌溉技术

农业作为关乎我国人口生存的重要产业,方方面面都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为了加强我国农业建设,达到节水农业的目标,加快发展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术十分必要。在目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农田灌溉工程是大势所趋。因为我国几千年的农业经验,在水利灌溉技术上发展较好,但有很多地方还是要与国外的灌溉技术交流学习。

1工程概况

本文以阜新市养息牧河支流中上游的沙力土拦河闸为例展开研究。该地区主要发展农业耕地面积达0.48万平方公顷,由于地处北温带的湿润地区季风气候天气呈现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其降雨量有大约四分之三集中在夏季。1999年对沙力土拦河闸进行扩建,在2011年又进行复修和维护。该拦河闸对下游地区的水田灌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经过复修和维护,但该拦河闸仍然出现土方流失、闸体外露、部分渗漏等问题,这对安全使用沙力土拦河闸造成影响。因此,文章就沙力土拦河闸的维修工程进行研讨,并研究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今后的规划问题。

2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研讨规划

查看全文

农田水利灌溉灌溉水合理使用

1灌溉系统水运行的三个环节及其利用效率

灌溉水的运行可分为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水的利用效率的问题。第一个环节是从水源,通过渠系到田间的输水环节。目前,我国综合的渠系水利用系数比较低,约为0.5左右。因此,进行以渠系防渗为中心的灌区工程改造与建设是节水灌溉的主攻方向之一。第二个环节是灌溉水在田问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灌溉。我国目前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约为0.8左右。推广喷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改进地面灌水方法、加强田间工程建设,有利于提高田间灌溉水及降水的利用,也是节水灌溉的主攻方向之一。第三个环节是作物对田间水分利用,指标是作物单位耗水量产出的粮食。目前,我国综合的作物水分生产率约为0.8—1.0kg/m。发达国家可达到2kg/m3以上。为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应采取农业水利综合措施,如培育耐旱高产优质的作物品种,通过覆盖及耕作措施减少无效的棵间蒸发,采用非充分灌水技术减少作物蒸腾等,是节水灌溉最具潜力的方向。

2灌溉水的合理利用避免过量灌溉

大多数的灌溉水都不可能被完全吸收,有的水因为浇灌速度太快形成径流而损失,有的水则因为蒸发而损失,但是水的最大浪费来自于过量灌溉,土壤就像海绵,它对水的保持能力是有限的,灌溉时最多使土壤含水量达到这个上限,超过此上限的灌溉水在植物根区以下通过深度渗透而流失,不能被土壤保持,因此不能被植物利用,所以在使用灌溉系统时,灌溉深度不宜超过植物主要根系活动深度(即根量占总根量80~90%土层深度)。考虑土壤的渗透能力。在坡度大和土壤渗透能力差的地方,需将灌水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进行以免产生径流损失。比如在某个灌溉区域,根据植物需水量的要求需要灌溉20分钟,但是当灌至5分钟时径流产生,如果继续灌溉,大量的水都将流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这2O分钟分成4个时间段,每段灌5分钟,中间间隔15分钟以供土壤渗透。灌溉控制器一般每个程序都设有4到8个启动时问,可以通过多次启动来实现分段灌溉。有些控制器(比如雨鸟MC等系列控制器)更是专门为此设计了“循环+人渗”功能。选择合理的灌溉时间。傍晚浇水并非好主意,因为这样一来植物叶面在整个夜晚都是湿润的,这将为真菌的入侵创造有利条件;中午浇水对植物而言是个好的选择,但是在中午由于蒸发产生的水损失也越大。我们可以尝试从早上5.o0—10.00浇水。这个时间段的阳光不强、风比较平静、温度也比较凉爽,在这种情况下,叶面的水在白天被晒干,能减少感染真菌的机率,也能减少高温引起的水份蒸发。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风比较大的情况下,要使用低仰角喷嘴,以减小水的漂移。分区灌溉。任何灌溉系统的目的都是供给植物以适量的水,避免浪费。不同植物的需水量也不同,只要我们根据植物的不同类型将灌溉系统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单独设置运行时间就可以确保每种植物只获得需要的水。比如相对地被植物、灌木或树木,草坪的根系更浅,对水的需求更大也更频繁,在灌溉系统中就最好不要把它们分在同一区域。适当的覆盖。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适当的覆盖物有助于保持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份蒸发、减少种子流失、防止土壤板结。覆盖物可以选择有机物如木屑和堆肥,也可以是无机物如石灰石和具有透气性的塑料,但不能使用非透气性的覆盖物以避免影响种子的呼吸。雨水的利用。有必要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调整灌溉制度,最好在灌溉系统中安装雨量传感器,当降雨量达到一定值后,传感器感应到这一数值并将信号传到控制器,灌溉系统将自动切断,从而避免重复灌溉以充分利用雨水这一免费的天赐礼物。

3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与节约水资源量的关系

3.1提高输水、灌水效率与节约水资源量的关系在灌溉系统的第一和第二个环节,灌溉水的利用率反映的是在输水和灌溉过程中有多少水利用了,或说多少水量损失了。按目前灌溉水利用率为0.4,灌溉引用水量3500亿nl计算,相应灌溉水量损失为2100亿ms,若灌水利用率提高到0.6,相应损失水量为1400亿13,,减少水量损失700亿i1"1,其节水效益是十分显著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节约了水资源700亿ITI,,因为输水及灌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无效的资源损失量(如水面蒸发,渠系两侧地表蒸发,未被利用的退水等),另一部分是地表水通过渗漏补给了地下水,转化为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后者又可能是无效损失、低效利用或有效利用。在半干旱井灌发达的地区,当地及邻近地区灌溉水量的损失转化的地下水已得到了充分利用。减少了灌水损失,也相应减少了已被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在半干旱的纯自流灌区,转化的地下水未被开采,地下水埋深浅通过潜水蒸发一部分满足作物耗水,为有效或低效利用,一部分为水面或裸地蒸发为无效消耗,并引发此类地区土壤发生次生盐碱化问题。在干旱的内陆绿洲,转化的地下水通过潜水蒸发一部分补充作物耗水,部分成为绿洲内自然生态的主要水源,为低效利用;部分为无效消耗。因此,实行节水灌溉要着眼于提高灌溉系统的输水和灌水效率。但科学地估计其水资源节约量还是一个比较重要,也是比较复杂的问题。

查看全文

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灌溉研究

摘要:我国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大国,农作物收成影响着我国十四亿人民的日常生活。为了保证我国农作物收成的情况,我国在发展水利灌溉工程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帮助农田降低由于旱涝灾害带来的影响,从而促进收成。文章根据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分析和技术研究,为发展我国农田水利灌溉打下基础。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灌溉技术

农业作为关乎我国人口生存的重要产业,方方面面都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为了加强我国农业建设,达到节水农业的目标,加快发展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术十分必要。在目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农田灌溉工程是大势所趋。因为我国几千年的农业经验,在水利灌溉技术上发展较好,但有很多地方还是要与国外的灌溉技术交流学习。

1工程概况

本文以阜新市养息牧河支流中上游的沙力土拦河闸为例展开研究。该地区主要发展农业耕地面积达0.48万平方公顷,由于地处北温带的湿润地区季风气候天气呈现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其降雨量有大约四分之三集中在夏季。1999年对沙力土拦河闸进行扩建,在2011年又进行复修和维护。该拦河闸对下游地区的水田灌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经过复修和维护,但该拦河闸仍然出现土方流失、闸体外露、部分渗漏等问题,这对安全使用沙力土拦河闸造成影响。因此,文章就沙力土拦河闸的维修工程进行研讨,并研究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今后的规划问题。

2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研讨规划

查看全文

灌溉能力提升方案研究

[摘要]针对水源镇灌溉能力不足问题,在分析该镇水源工程分布、引水条件、输水条件及实际引用水量等情况基础上,在现有来水条件和灌排体系难以改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工程和地形条件,提出了解决水源镇农业灌溉用水紧张的应急方案,为该镇灌溉能力提升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水源镇;灌溉;大辽河;辽宁营口

1概述

水源镇位于大辽河口段右岸营口灌区西北,是农业部确定的国家优质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平均海拔1.5m,地形东西长19.6km,南北宽约9.2km,土地面积为108km2,耕地面积70.57km2,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境内主要河流7条,分别为大辽河、劳动河、利民河、中心河、小坎河、虎头河、虎庄河,其中大辽河和劳动河是主要灌溉水源。水源镇境内有20余个供水灌溉站,灌溉站设计年供水量为12098万m3,实际年供水量为6652万m3,其中主要泵站赏军排灌站实际年供水量为3100万m3,占总供水量的46.6%。该镇农业灌溉用水长期处于紧张状态,2017年6月主要提水站赏军站无淡水可取,全镇约6700hm2水田平均减产两成,直接经济损失约计4300万元。亟需完善该镇灌溉取水方案,缓解灌溉取水问题。

2灌溉能力不足原因分析

1)引水条件差该镇所属的营口灌区位于大辽河最下游,靠近大辽河口位置,上游水库所放淡水资源优先被上游截留,至灌区所剩淡水资源总体较少。灌区受潮水倒灌影响较大,涨、退潮期间水分含盐量较高,引水受限,进一步降低了灌区引水效率。2)输水条件差灌区输水工程运行已70多年,当时建设标准相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就较为滞后,加之年久失修,渠道渗漏,输水损失严重,渠系有效利用系数偏小,工程老化、损坏严重、设备陈旧、渠系建筑物不配套等问题日益明显,影响灌区正常运行及整体效益[1]。3)区域内调水难以保证水源镇位于灌区西北方位,该区域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赏军区域最大高差达4.0m,该区域距劳动河主干较远(最远约13km)。赏军区域通过灌区内部提水灌溉较为困难,一方面劳动河水量不够充裕,上游乡镇优先使用;另一方面提完水后对输送渠道要求较高,需建设数道拔高站,以将淡水输送至赏军区域。

查看全文

玉米限额补充灌溉制度研讨

自2009年开始,宁夏中部干旱带以固海、红寺堡、固海扩灌、盐环定四大扬水工程为水源,延伸扬黄灌区供水范围,在扬黄灌区周边规划发展限额补充灌溉面积7.67万hm2,其中设施农业0.76万hm2,特色农业6.91万hm2,限额灌溉定额控制在750m3/hm2,现工程建设已经完成70%。扬黄延伸区限额灌溉定额的实施,只能根据水资源状况和作物需水规律,在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在作物关键生育期实施有限补充灌溉。研究在限量供水条件下的作物限额灌溉制度,保障作物关键生育期最低需水要求,对提高限额灌溉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试验区基本概况

试验区位于2010年建成的宁夏中部干旱带下马关高效节水限额灌溉区内,该区总面积1万hm2。区域设计供水流量1m3/s,设计灌溉定额750m3/hm2。试验区选择在下马关限额灌溉区的以色列滴灌技术示范区西三单元,采用蓄水池调蓄,库容80万m3,年供水总量540万m3,蓄水池正常水位与试验区相对高差40~125m,实施自压滴灌。试验区主要土壤类型为黄绵土及灰钙土,0~30cm土壤容重为1.43g/cm3,30~60cm土壤容重为1.56g/cm3,试验区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为16.3%、pH值8.36、土壤有机质5.23g/kg、速效氮35mg/kg、速效磷5.3mg/kg、速效钾151mg/kg。试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57mm,其中7-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58%。试验区种植的主要特色作物为红枣,套种作物有马铃薯、玉米、向日葵、大葱、西瓜。本研究选择玉米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限额灌溉制度研究。

2试验设计

(1)试验设计。试验玉米品种为宁原单1号,限额补灌方式采用滴灌、穴灌方式[1]。滴灌试验采用3因素(覆膜、灌溉次数、灌溉定额)、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其中各因素试验水平为:覆膜(双垄沟全覆膜、平地起垄半覆膜);灌溉次数(3次、4次、5次);灌溉定额(225、450、675m3/hm2),共有10个处理。穴灌试验采用3因素(覆膜情况、灌溉次数、灌溉量)、3水平正交设计,各因素试验水平为:覆膜(全覆膜、平地起垄半覆膜)、灌溉次数(3次、4次、5次)、灌溉定额(225、375、450m3/hm2),共有7个处理。(2)试验小区布设。玉米滴灌灌溉制度试验共布置2种集成模式[2][3]的试验处理10个,其中半覆膜膜侧种植小区5个,双垄沟全覆膜种植小区5个,每个处理重复3次。玉米穴灌灌溉试验共布置2种集成模式的试验处理7个,其中半覆膜膜侧种植小区4个,双垄沟全覆膜种植小区3个。每个小区宽6m、长100m。双垄沟全覆膜为机械覆膜,半覆膜均为人工覆膜,播前施复合肥300kg/hm2。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追施二铵1次、75kg/hm2,锄草2次。全覆膜种植在宽6m的小区内覆膜3条,每条膜种植2行玉米,每行玉米配置1条毛管;半覆膜种植小区覆膜4条,每条膜种植2行玉米,每2行玉米配置1条毛管、玉米株距为35cm。

3试验监测结果

查看全文

阐述传统灌溉技术传统继承

摘要:中国兴修灌溉工程的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文章认为我国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传统灌溉工程类型,如引水渠道、陂塘堰坝、陂渠串联、圩垸、井灌、御咸蓄淡等在现今皆得到了继承。传统的灌渠工程技术、塘堰和开发地下水工程技术、圩田和海塘工程等许多卓越技术在现今也得到传承和发扬。在阐述以上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总结了传统工程及技术继承的特征、要点,及改造利用的途径与意义。

关键词:灌溉技术传统继承

中国兴修灌溉工程的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创造了多种灌溉工程类型,之后不断发展,积累了许多工程技术经验。论文百事通宋元明清时期传统工程技术已达成熟的程度。进入20世纪,引入西方的水工技术,到现今水工技术日新月异,应用了许多高新科技,在这种状况下,传统灌溉工程技术还有其一席之地吗?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皆有继承性和否定性两个方面,对传统技术我们要加以扬弃,吸收传统技术合理的,还有生命力的东西,用新的技术加以改造出新,这样的技术可能更适合于中国的国情。事实也是如此。在此就传统灌溉工程及技术在现今的传承和发展状况作较系统的论述。

一、传统灌溉工程类型在现今的传承

中国国土广袤,地形地貌多样,气候变化万千。既有逶迤起伏的丘陵山地,又有一望无际的平原;既有壮阔的高原,又有缓坦的盆地;既有西部内陆干旱半干旱区,又有东部季风湿润区。为适应各地水文、地理等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古代人民创制了多种多样的灌溉工程类型,如引水渠道、陂塘堰坝、陂渠串联、圩垸、井泉、坎儿井、御咸蓄淡等工程类型,这些工程类型在现今皆得到了继承。可以说,我国当今的灌溉工程类型基本是古代创造而传承下来的。

引水渠道主要修建于北方平原地区。北方平原面积广大,因干旱少雨,河流密度不大,古代往往修建长距离的引用河水的灌渠工程。渠首处如河中水位过低不能满足自流入渠流量要求,则建拦河坝抬高水位引水;如河中水位和流量能满足灌区要求,则采用无坝引水型式。有坝引水最早的有战国初在今山西太原晋水上筑坝建的智伯渠,及在今河北临漳建的漳水十二渠。无坝引水有公元前256—251年间在今四川灌县建的都江堰等。又因北方含沙量大的河流多,我国很早就引多沙河流进行淤灌和放淤,做到同时利用水、沙资源,既灌溉作物,又改良盐碱地。漳水十二渠和公元前246年兴建的关中郑国渠皆引浑水灌溉,把大片盐碱地改良成了沃田。建国以后,有坝引水和无坝引水灌渠发展很快,如陕西省,截至2000年底,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144.93万公顷(主要为渠灌),新疆省干、支、斗、农四级渠道长30多万公里。在利用多泥沙河流的水沙资源方面,建国以后成就很大,还打破了自明清以后不敢引用黄河下游水的“禁区”,进行引黄淤灌和放淤。目前,黄河下游已建成各类引黄灌区100多处,灌溉面积达到3000万亩,每年引用黄河水量100多亿立方米,利用黄河水沙放淤改土300多万亩,发展水稻田120多万亩,使盐碱沙荒地变成了良田。

查看全文

节水灌溉技术模式

1红旗镇不同类型节水灌溉的工程技术模式

1.1新建井灌区节水增效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按照“以水定井,统一规划,合理开采,严格管理”的原则,在新建的井灌区发展节水增效灌溉。以开采有稳定可靠补给来源的浅层地下水为主,将井灌建设和节水灌溉结合起来,建设成节水型井灌区,做到既促进农业的发展,又防止地下水超采、环境恶化的结果。这种模式是:合理布井,采用先进的成井工艺提高机井质量,配套小型移动式喷滴灌机等节水灌溉设施。红旗镇按照这种模式可建成中心灌区26.7hm2,辐射区80hm2,项目区建成后灌水定额将会明显下降,年节水预计10万立方米,在全部农田实现全生育期灌溉的同时,地下水将得到有效控制,灌溉期间地下水位将基本保持不变,可有效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由于取消了田间输水土渠,还可节省渠道占用耕地面积。

1.2灌区田间工程节水改造模式

由于红旗镇原输水渠道防渗衬砌率低,田间工程不配套,灌水方法落后,是发展节水灌溉的重点区域,特别是田间工程部分,由于以群众投入为主,是当前节水灌溉最薄弱的环节。因此,这类灌区在对干、支渠等输水工程进行防渗的同时,对田间工程进行节水改造。改造的模式是:对斗、农渠进行防渗衬砌,平整土地,重新确定沟渠规格,采用小畦灌、沟灌、长畦短灌和波涌灌等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并通过开展非充分灌溉、水稻控制灌溉、降低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和采用覆盖保墒等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实现渠灌区全方位节水。

1.3节水抗旱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查看全文

宁夏节水灌溉模式

1设施农业节水高效工程技术模式

设施农业栽培也称保护地栽培,是利用日光温室、塑料棚等保护设施,人为地创造适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优质、高效、高产。其生产对象是高附加值的供城市居民消费的蔬菜、花卉等价格高的作物。

郊区是发展设施农业节水高效工程技术较理想的地区,在这些地区滴灌技术为最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这种工程技术模式一般包括:水源工程、日光温室(或塑膜大棚)、灌溉首部枢纽(水泵、控制设备、施肥设备、过滤设备)、输水管道、灌水器。灌水器常用滴头、滴灌管(带)、涌水器,还可结合覆膜进行膜下灌溉。

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装备应立足于国内先进水平。尤其在现阶段我们吸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适合宁夏地方的设施农业装备。在设施农业用的节水灌溉设备方面,应重点解决适合普通温室应用的成套微灌设备的材料配方、生产工艺问题,降低销售价格、提高可靠性和耐久性。为最大限度发挥微灌设备在设施农业应用中的优势,应花大力气解决利用微灌设备施肥的技术落后和装备不过关的问题,研究生产适合设施农业各种作物在各个生育期使用的可溶性肥料,使灌溉时能做到水肥同步,发挥最大的水肥综合效益。

2井灌区生态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目前宁夏的井灌区,大多存在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在这类灌区,减少灌溉用水量的主要目的应是改善水环境,恢复生态平衡,维护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因此,在灌区内的作物灌溉用水量,应按生态要求可供给的地下水开采量来确定。在这种前提下,当前这类灌区大多数已不能对全部灌溉面积上的作物实行充分灌溉。要解决这个问题可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减少灌溉面积,在余下的灌溉面积上,仍采用追求最高单产的传统充分灌溉方法,其他面积则发展“雨养农业”;二是仍维持原来的灌溉面积,对作物灌溉则采取非充分灌溉方法,即在水分对作物产量形成的最敏感时期实行充分供水,而在其他时期实行少供水甚至不供水,不追求作物单产最高,而追求总产最高。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方面,一般对大田作物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或喷灌,对经济作物可采用微灌。

查看全文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措施

农田水利灌溉对保障农业正常生产与完善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促进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了解其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制度问题、资金问题等,从而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为农业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管理体制滞后

当前,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体制依然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将管理工作仅定为收费、农田灌溉、防洪、抗旱等职能,缺乏市场主体,无法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其次,由于相关管理部门无自主经营权,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管理者将水利资源配置转化为市场买卖关系,提倡农户大量用水,导致水资源浪费。加之,水价设置不当,使得农民未得到应有的实惠,农民节约用水意识薄弱。

2.缺乏管理资金

近年来,由于农业用水量的增加,水利灌溉设施逐渐增多,而相应的管理费用也越来越多。但因财政投入有限,导致大量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养护,最终丧失灌溉功能。另外,由于资金有限,相关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享受不到资金补贴或奖励等福利,工作积极性下降,这也是造成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查看全文

林业育苗地灌溉技术分析

摘要:本文从灌溉量、灌溉时间、灌溉方法3个方面总结出科学的灌溉技术。

关键词:苗木;灌溉量;灌溉时间;灌溉方法

水是苗木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灌溉是苗木抚育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是在干旱少雨的地区,是培育壮苗的前提条件。

1灌溉量

灌溉并非越多越好,土壤水分过多会使种子腐烂,苗木根系生长不良或死亡,过量的灌溉还会引起土壤盐渍化,所以灌溉要做到适时适量。灌溉次数与灌溉量要根据树种生物学特性,苗本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苗圃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栽培方式来确定。对于喜湿树种,如柳、水杉等幼苗,由于生长细弱,根系生长发育慢,则应少量多次进行灌溉;而刺槐、白蜡、臭椿等树种的幼苗比较耐旱,灌溉的次数可适当少些。在出苗期和幼苗期,要少量灌溉;在速生期需水量较大,应少次多量每次灌透。在气候干旱、土壤水分缺乏时,灌溉次数应多些,灌溉量可大些;在气候湿润、土壤水分充足时,可不必灌水。沙壤土保水力差,灌水量要适度增加;粘重的壤土保水力强,灌水量可适当减少。不同的栽培方式,灌水量也不同,如:播种苗要保持苗床湿润,需要勤浇慢灌;扦插苗的生根、发芽都需要大量水,扦插初期极易缺水,需及时灌足水,灌水时小水慢灌,以免水流冲力移动苗木;嫁接苗灌水不宜太多,否则会引起接口腐烂。

2灌溉时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