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1 15:35: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观点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观点

浅析财政增收观点

[摘要]2002年初以来,我国宏观调控中的突出问题是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政府支出增长过快,今后中央财政收支缺口有扩大趋势,预计2003年发行国债发行在上年5900多亿的基础上将继续增长。虽然2002年四季度各项税收增速加快,但2003年我国政府收支状况仍不容乐观。合理增加税收及其他公共收入,严格控制政府开支,是我国经济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不尽快采取增收节支尤其是控制政府支出的有效措施,那么今后我国财政形势将更为严峻,这对我国经济运行及政府宏观调控带来不利影响。解决财政增收问题和控制政府支出问题,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对财政专家和经济学者关于增收节支问题的观点和建议进行综述,供参考。

2002年初以来,我国宏观调控中的突出问题是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政府支出增长过快,今后中央财政收支缺口有扩大趋势,预计2003年发行国债发行在上年5900多亿的基础上将继续增长。虽然2002年四季度各项税收增速加快,但2003年我国政府收支状况仍不容乐观。合理增加税收及其他公共收入,严格控制政府开支,是我国经济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美国从1998财年到2001财年,连续四年出现财政盈余;2001财年联邦财政盈余918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约达7000多亿元。美国财政盈余同我国中央财政的收不抵支形成了反差。如果不尽快采取增收节支尤其是控制政府支出的有效措施,那么今后我国财政形势将更为严峻,这对我国经济运行及政府宏观调控带来不利影响。

解决财政增收问题和控制政府支出问题,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对财政专家和经济学者关于增收节支问题的观点和建议进行综述,供参考。

一、对财税增长放慢及政府增收问题的观点综述

关于2002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问题,一些专家学者有各自的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国光认为这要全面、客观的分析。他指出,前几年财政收入增速大大高于GDP增速,年均在20%左右,有一部分是过头税,特别是对企业、农民的税费收缴存在部分“透支”,超越了经济增长特别是企业发展的承受能力,现在下降了一点,不是完全不合理的。刘国光强调,“对财政收入增长减速现象,要用全面、动态、辨证的眼光来看。要重视,但不宜夸大。”对于政府支出刚性导致赤字规模有可能过大的趋势,刘国光认为现阶段可以采取结构性调税措施,例如目前高收入者特别是一些富人的税负相对较轻,中介(包括媒介)环节的税负较轻,以及相对过剩型消费品关税较轻等,对这些群体和环节增加税收是必要的,有利于经济财政的健康发展。

中科院国情研究中心胡鞍钢认为,现阶段提高中央财力还有很大潜力,为此他提出两条建议措施。首先,政府应开征强制性的社会保障税。若把社会保障费改为社会保障税,从近期来看,中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可提高2.5-3.0个百分点。其次,中央政府向国家赋予的特许机构征收特许权收入。他举出一些能增加财政收入的特许部门,如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特许权;银行、证券、信托和保险经营特许权;发行有价证券和邮票等特许权;中央电视台全国电视播放特许权;电信公司使用国家无线电频道资源的特许权;销售烟酒特许权;销售成品油和加油站特许权。公开拍买这些经营特许权,其收益可归中央财政。

查看全文

演讲观点表述的技巧

只有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观点表述的创新是演讲生命力的源泉。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提出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观点,是演讲者水平和实力的真正体现。

观点是演讲的灵魂,“喜新厌旧”是听众的普遍心理,因而追求观点表述的创新是演讲者的重要任务。创新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我们熟练地掌握一些创新思维的方法,就能在演讲实践中提出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观点,从而使我们的演讲更为听众所喜闻乐见。以下五种方法可供参考:

1.老话新说

同一个正确的观点,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其中有些说法是听众非常熟悉的,如果演讲者一味地外甥打灯笼——照旧,照本宣科,老话连篇,就会使听众兴味索然。在市场经济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同一种商品,换上新的包装之后,就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并能激起顾客更强的购买欲望。同样,在演讲中,把老观点巧妙地“包装”一下,也是观点出新的常用方法。如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曾在演讲中说:

联想集团培养人的第一个方法叫做“缝鞋垫”与“做西服”。什么意思呢?就是培养一个战略型人才和培养一个优秀的裁缝有相同的道理,我们不能一开始就给他一块上等毛料去做西服,而是应该让他从缝鞋垫做起,鞋垫做好了再做短裤,然后再做一般的裤子、衬衣,最后,才是做西服。

培养人才不能拔苗助长,不能操之过急,要一步一个台阶爬上去,这个并不新鲜的观点人人都懂。演讲者在这里把培养人才和培养裁缝类比,把培养人才的过程描绘为从缝鞋垫到做西服,用一个通俗而新颖的比喻给老观点披上了一件新外衣,内容是旧的,但形式是新的,可谓殊途同归,新意盎然。

查看全文

实践观点思维模式

一、实践是一种思维方式

“实践唯物论”、“实践本体论”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都是以实践为核心范畴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理论,但在对实践范畴的不同理解中却蕴含着值得深入研究的学理上的区别。马克思把人的存在方式理解为实践,并以此为基础来理解以往所有的哲学。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提出了实践的概念,实践范畴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天才世界观的诞生。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公开以实践作为“新唯物主义”的建构原则和全部哲学变革的出发点。他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纳入到实践的解释框架中去理解,指出过去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在于:“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而唯心主义的缺点则是:“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_2这段话充分表明了马克思是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置于实践这一全新的解释原则之下,从实践的观点出发看待整个西方传统哲学,去理解传统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并且从这一角度阐明了自己的哲学与以往哲学的不同。

马克思不仅从实践观点出发去看待整个哲学史,而且还进一步把所有的理论问题都归结为实践的问题。所以,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紧接着,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即便是观念的东西,包括整个社会的精神生活,也要从物质实践来予以说明。这样,实践范畴便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不仅社会物质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且社会精神生活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所以,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样,实践不仅成为马克思理解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而且也成为马克思理解所有哲学问题的思维方式。与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相比,实践观点作为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一切问题的思维逻辑。

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去理解人的社会生活,并以人的实践活动的观点去批判“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这是“实践唯物论”、“实践本体论”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这三种解释模式的共同之处,但是,“实践唯物论”和“实践本体论”所理解的实践和所强调的实践,是人的实践活动本身,也就是从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诸如实践活动的客观性、历史性、能动性、目的性等出发去解释各种哲学问题。这就是说,在“实践唯物论”和“实践本体论”这里,实践是一个被描述的对象,是一个实体性的哲学范畴,尚未构成一种哲学意义的解释原则或思维方式。因此,“实践唯物论”和“实践本体论”既试图把实践作为核心范畴而贯穿于各种哲学问题之中,又无法把实践作为解释原则而重新解释全部哲学问题。与“实践唯物论”和“实践本体论”不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所理解的实践和所强调的实践,是马克思所说的“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也是把实践观点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来理解人、理解人与实践的关系,从而理解和看待一切哲学问题。正因为是把实践的哲学意义理解为“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所以,这里的实践既不是一种“实体”范畴,也不是客体意义上的“关系”范畴,而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解释原则。这种解释原则,就是从“现实的个人”即“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出发,去理解和解释全部哲学问题。因此,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哲学解释原则的创新,这才是实践观点的真实意蕴。

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的内涵

“思维方式是人们思维活动中用以理解、把握和评价客观对象的基本依据和模式”。所以,观点仅仅属于哲学理论的个别表现,思维方式才代表哲学家思想的精神实质。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实质,关键就在于理解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的内涵。任何一种哲学,都主要是因它的思维方式而与其他哲学相区别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是否贯彻实践观点这种思维方式,是判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则界限的基本依据。就哲学传统而言,马克思继承的虽然是历史上的唯物主义思想传统,但是他的“新唯物主义”与传统的唯物主义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个区别就在于马克思提出的实践观点,而不在于他具有的辩证法思想,这是因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也是以实践观点为理论基础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的最根本之处就在于对人的本质进行了重新理解,把实践看作人的存在方式,从而实现了从抽象的、虚幻的人到具体的、现实的人的转换。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就“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点的“现实的个人”与西方传统哲学的“主体”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哲学的“主体”概念是以主客二分为前提的,而在马克思的哲学中,实践成为人的存在方式,人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主体,而成为“现实的个人”,从而超越了主客二元对立,达到了主客同一。

查看全文

领导思维转变观点

按照市委的要求,今天。共同学习了市委书记毛《欠发达地区领导方式转变更急迫》文章,一并学习了十八谈篇《破难解缚求作为》刚才,各位同志都谈了很好的体会,听后很受启发,很受教育。下面,谈四个观点。突出重点。实现崛起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

一、转变领导方式要着眼于唯物论

合领导方式的转变,毛同志的文章。重点从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的角度,论述了转变领导方式的着力点。该文对县来讲,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现实性。转变领导方式,首先是思维方式的转变,而转变思维方式,必须以唯物论来统领。具体到县,就是要用普遍联系、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前,要树立三个观念。

一)跳出看

也属于欠发达地区。怎么来看待的发展?要用两分法。一方面,与一样。不能盲目乐观。近年来,特别是10年以来,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变化。从今年上半年各项指标来看,运行良好,已经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成绩值得自豪,但不值得骄傲。因为从整体上看,全省、全市的发展中,仍然处于中等偏上的位次,距全省经济强县的目标差距还比较大。对于我来讲,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如果我沉醉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当中,那么就会在新一轮发展中悄然落后。另一方面,也不要妄自菲薄。尽管的发展从目前看跟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很大,但我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拥有极具潜力的产业优势。最为难得的有好的思路、好的干部、好的士气。这些后发优势,必将助推崛起。因此,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加快崛起、争进经济强县”目标。总之,要转变领导方式,就要客观的辩证的分析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既不能盲目乐观,又不能悲观失望,一定要认识优势、发挥优势,赶超当中实现崛起。

二)居危思危求突围

查看全文

坚持联系的观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识记联系、发展、原因结果等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事物是变化发展地、;明确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观察事物处理问题要树立全局观念,。逐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判断正误、是非的能力、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等;通过小组调查、问卷调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研究性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明确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世界是发展的,以及因果联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等观点,从而培养学生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1)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坚持联系的发展的态度和解放思想、反对孤立的、静止的地看问题。

查看全文

俄共的若干新观点

美国"9·11事件"以来,俄共认为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人类命运面临转折关头。在2001年10月共产党联盟--苏共理事会第32次代表大会上,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的政治报告对此作了阐述。俄共提出了什么样的任务,其思想有什么变化,这里试结合1995年1月俄共第三次代表大会、2000年12月俄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以来俄共在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等各方面所提出的纲领性任务进行比较分析。

第一,对国内外形势发展的估计比过去更为严峻。关于国际形势,俄共认为由于当前存在世界战争的威胁,世界总的政治形势急剧锐化。俄共"三大"的纲领在对世界形势发展的分析中完全没有提到"世界战争"的字眼。"七大"纲领在谈到世界各地发生的武装冲突时,仅仅把它看成是一种"变形的世界战争"。最近则提出了当前面临"新的世界战争"的这个概念。首先,俄共认为,新的世界战争是由帝国主义的全球化政策决定的。这里俄共对全球化使用了一个新的定义,即全球化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全球化的目的是形成资本对世界的统治:在上层是美国及其同伙,下层是第三世界国家。他们力图控制世界能源及原料资源,掌握金融市场,而对试图捍卫自己国家和民族利益者实行武力干涉。其次,俄共认为,苏联解体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试图摧毁维护战后世界战略力量平衡的雅尔塔体制及其他安全条约,建立对世界的绝对统治,屐对认为需要进行干预的国家的战争而不受任何约束。第三,俄共认为,西方的国家恐怖主义与东方的国际恐怖主义如出一辙,都是使世界陷入疯狂的战争来达到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的目的。面对这样的世界形势,俄共提出,要么团结起来摆脱帝国主义强加于世界人民的战争,要么只有死亡,第三条路是没有的。

关于国内形势,俄共认为,人们的生活仍然是痛苦的、凄惨的,生活水平继续恶化,由于看不到出路而情绪消沉、绝望。当前存在导致俄罗斯邦毁灭的几个危险因素:其一,把国家拖入新的阿富汗战争。其二,大规模出卖土地,并已通过新的土地法。这就意味着整个国家的南方,从纳霍德卡到克拉斯诺达尔地区将出现类似科索沃的情况,不可避免地招致血腥内战和国家解体。其三,试图出卖国家对自然资源的垄断权,这将破坏国家整个的经济基础。俄共认为,当前群众中掩藏着的诸多不满情绪,将会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及普列汉诺夫的论述,以汹涌澎湃的革命风暴反应出来。特别是国家在战争中受到的损失或国家尊严受到的伤害往往会演变成风暴骤起的催化剂。

基于对以上国内外形势的估计,俄共认为当权者有可能转入反对俄共及爱国主义力量联盟。所以久加诺夫强调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尽力扩大党内外的斗争,加强与各种力量的联合。尽管获取政权的方式手段依然是通过民主选举的议会斗争方式,但要加快速度,同时更要发动群众大规模抗议的浪潮,把工作的重点转向基层。

第二,对普京态度的变化。在普京上台之初,俄共认为由于其接受了"爱国主义"和"强国主义"的口号,对普京政府表示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做"建设性的反对派"。到2000年底俄共"七大"时,俄共对普京的评价已有变化,认为他继续执行叶利钦的政策,有些地方甚至走得更远,但还保持做"建设性反对派"的态度。而在2001年10月第32次代表大会上,则明确指出"对普京的国家机构寄予希望不过是幻想"。"9·11事件"后尤其是这次会议结束不久,久加诺夫对普京作了更为严厉的批评。

第三,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价。苏联解体以来,围绕对苏共历史人物评价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特别是对斯大林的评价。很长一段时间俄共尽管坚决捍卫苏联7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但一直没有正面对此做出回答。直到1999年12月21日斯大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久加诺夫在拜谒斯大林陵墓时说,斯大林不仅是20世纪俄国历史,而且是整个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活动家。斯大林执掌政权后,把俄国从一个散乱、分裂的国家建成世界上最强大、最伟大的国家之一,在苏联建立起了全部现代化的工业,为人类进入宇宙作了最充分的准备和积累,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建立了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体制。他说,人们只是注意到并指责斯大林破坏法制、进行大清洗等活动,但却忽视了在斯大林领导下,国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这一现实。

查看全文

评述债转股观点

一,债转股问题的提出及其改革目标

债转股问题在80年代末期就有人从银行资产多元化的角度提起过,1993年、1994年已有学者吴晓灵、周小川等从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等角度进行过探讨,本次政府将债转股问题付诸实践,是期望借鉴美国处理银行业不良资产的经验,通过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借助债转股的方式,解决我国金融业存在的大量不良资产问题,化解金融风险,同时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企业三年解困的进程。具体目标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不良资产的回收率。

不良资产的处理方式有多种,如转让、出售、置换、打包处理、证券化、债转股等;对于大量中小债权,可以通过出售、拍卖、转让等方式处理;但对于大宗债权,通过债转股方式处理,能够提高不良资产的回收率。

(2)推动国有企业的解困进程。

债转股可以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使部分因负债率过高、利息负担过重的国有企业通过债转股扭亏脱困。

查看全文

对待他人观点思考

言语自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新学说和新理论产生的必然前提。如今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许多新的观点,这是我们社会倡导言论自由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可是面对诸多的观点不会选择,任观点自生自灭,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有观点也好像无观点一样,这就是我们平实生活中的缺陷。更令人遗憾的是:许多新观点和理论产生了,我们不但没有正确对待、借鉴、提倡运用它,反而以自己狭隘的观点抵制新的观点,新理论的产生,并表现出种种不屑一顾的神态。

对待新的观点,新的理论,几种常见的错误做法是:

一、以私利评判观点

有的人,无论评判什么都喜观功利化评论。一般都是认为对自己有利就是好东西,对自己无利就一文不值。或者更狭隘一点的就是:只有我的观点是对,除我之外其余的观点一律免谈。这种思想封闭了自己,是不会接受新观点的。这种除我之外无观点的观点,周围哪怕有再多的新观点、新理论对他是没有半点益处的。

二、以情绪对待新观点

部分人,生活无原则,对什么事都可以不负责任。常常是凭着自己的那点情绪,无遮无拦、海阔天空、无边扯淡。就是人们常称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那种人,表现得什么都敢说,天文、地理、人情、世故、他似乎没有那有不知道的。然而对待世间一切,全凭他们开口前的情绪而定。情绪好时,白的、红的、黑的都是正确的、伟大的。一但自己情绪不好时,就不分青红皂百,一律都是灰暗的、错误的、并多以埋怨、职责的口吻,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这种凭情绪对待观点的人,不仅自己没有观点,更不会珍惜自己身边新的观点,新的理论。

查看全文

论文选题和观点的毛病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对论文,首先是检查它的观点是否正确。观点正确与否,表现在选题、主题的提炼以及标题的准确与否上。因此,在修改论文中首先要审视选题、标题和观点方面的问题。

一、选题中常见的问题

选题得当与否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关系论文的成败。在选题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下列几种:一是选题过大。有的人有这样一种想法:既然是写论文,就应该好好论它一番。所以选题很大,如“试论改革开放”、“论党的建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等。有的初稿洋洋洒洒几万字,仍然没有论述清楚。选题太大是不合适的,小一点,具体一点,把问题讲得清楚一点为好。二是选题过难,即选择的题目难度较大,除了时间、精力的限制,在资料方面也有局限。有人想在短时间里探讨“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我国的行政管理制度”,这是难于解决的。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我国的行政管理制度都应该探讨,但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作长期的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完成。三是选题陈旧。选题陈旧,缺乏创新精神,照搬别人的材料和结论,缺乏新意。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敢于提前人没有提出过或尚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论文的选题最好多选一点与现实生活、当代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关系比较密切的课题,注意研究现实生活中提出的新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给予新的解释。

二、标题中常见的问题

标题是论文的眼睛,居于全文之首,读者首先看到和关注的是标题,因此标题有“首因效应”,是窥见论文之要点的“窗口”。一些人对标题起“指引内容、吸引读者”的作用认识不足,标题制作功夫不够,常出现以下毛病:

1.标题模糊、不确切。一些论文标题模糊笼统,过于抽象,读者看了标题不知道论文要论述什么,抓不住中心和要领。如:有一篇题为《党的喉舌》的论文,是论述报纸还是论述广播?都不是,作者写的是农村宣传网。像这种含义很不明确的标题必须加以修改,使其含义明确。

查看全文

系统论观点透视篮球战术

摘要:运用系统论的理论和观点,从理论上对篮球运动战术系统构成的要素、战术系统的结构和战术系统功能进行分析和认识,目的在于深化现代篮球战术理论研究,形成更为系统和全面的篮球运动战术的理性认识,为提高篮球攻防战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一些理论上支持。研究表明,篮球运动是以运动员、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各种基础配合为要素,以特定的结构形式所构建起的具有整体功能的系统。战术系统结构是一种动态变化的结构,战术系统的结构决定着战术系统功能的特性。战术系统功能的优化体现在系统要素资质的优化和系统结构的优化两个方面。

关键词:篮球;战术;系统

现代篮球运动攻守战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种深刻的变革时期,不断研究和认识篮球运动攻防战术发展变化的最新特点的同时,对于篮球运动战术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也需要不断的深入,这是现代篮球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对于现代篮球运动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新的东西也急需进行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不断从经验的层面上向理论的层面上提升,进而实现篮球运动理论研究上的不断创新和突破,而要实现篮球战术理论研究的突破,就必须要拓展研究的领域和思路,大胆打破研究领域的界限,将现代科学研究中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方法融入到篮球战术的研究中。在深刻分析和认识篮球运动比赛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理论,对篮球运动战术体系的构成要素、战术系统的内部结构、战术系统的功能以及战术系统构建中的内在机制、战术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等基础性理论问题探讨和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篮球战术理论,形成更为深刻、更具时代特征、更能准确反映现代篮球运动攻防战术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理性认识,建立一种立足于现代篮球运动发展层面上的新的战术思想和理念,是有着重要的

理论意义。

1篮球运动战术概念的界定

篮球运动是属于同场集体对抗类项目,这是一种本质属性。整体对抗中,战术是一种必然的存在。战术是构成比赛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攻守对抗中制约与反制约的重要手段。战术是以比赛成员,以及成员所具备的专门技术、技能和比赛成员之间的基础配合作为基本构成要素,以特定的组合方式所构建的功能系统。通过系统内的组合形式,把松散的、无序的比赛成员和成员的技术、配合运用整合为一种能够体系整体攻防意志,具备个体成员所无法具备的整体攻防行为,体现出更为强大的攻防整体功效。这就是所谓的战术。篮球运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整体对抗,在这种整体对抗中,运动员的个、人能力是对抗的基础,但仅仅有这种个人能力是不够的,运动员个人技术的运用、运动员之间各种配合的运用只有统一在一种能够最大限度调动每一个比赛成员个体能力的有序结构之内,才是符合篮球运动比赛规律的整体对抗。依据系统论的观点,战术是将5名比赛成员的个人能力和比赛行为经过结构化以后,形成整体功能的一种系统,进攻如此,防守也是如此。篮球运动的核心思想是整体,只有战术的存在,比赛才是整体的,攻守制约与反制约也才是建立在符合篮球运动规律基础之上的。战术从概念上分析,它是有两重含义:首先,战术是一种形式,一种将纷繁复杂的各种比赛要素结构化的组合形式;其次,战术又是一种功能系统,这种系统所显现的整体功能,是系统要素在独立状态下所不能具备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