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德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1 15:31: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官德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论官德修养
论官德修养
官德,是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只有形成了一个以干部队伍为依托的道德示范群体,整个社会的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才能得以真正的提高。既然居官,就不能远离官德.也不能逃避官德,更不能缺乏官德。当官无德,必然导致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不良。因此,加强官德建设至关重要。
一、慎始--谨防"第一次"。人生贵善始。一位领导同志曾说过:"加强官德修养,保持自身廉洁,关键在于第一次。把好了第一次,就掌握了主动,就能在各种腐蚀诱惑面前立于不败之地。"此言不谬。第一道"防线"被冲破了,往往会"兵败如山倒'''';第一道"闸门"一旦打开,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可见,在"不义之财"面前慎重对待"第一次",果断拒绝"第一次",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是,现实生活中不能正确对待"第一次",不能断然挡住"第一次"的人屡见不鲜。胡长清、李乘龙等一些腐败分子之所以成为千古罪人,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把握住"第一次",在"下不为例"的自我安慰中一步步走向深渊。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把握住自己,认认真真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个"第一次"。警惕了"第一次",就能累积成"每一次",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就不会被突破,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就找不到可乘之机。在廉洁与腐败、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我们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慎微--谨防小恶积大恶。有些领导干部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干工作,收一点拿一点、捞一点占一点、吃一点喝一点、玩一点乐一点,是人之常情,是小节,无伤大雅;有的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犯点小错误、有点小毛病,组织上也会宽容。原谅;还有的认为别人恣意腐败尚能逍遥法外,自己捞点蝇头小利,不足挂齿。正是这种小节无害的心理,使他们渐渐放松自我约束,滋长了放任心理。于是,今天占一点,明天捞一点,后天又贪一点,最后越陷越深,难以自拔。小节不保终累大德。广东省汕尾市原副市长马红妹,平时毫不检点,把自家买水果、面包、鸡蛋、油、米等用的几十元、几百元开成发票报销,致使后来胃口越来越大,发展到几万元、几十万元地将公款贪为己有就是例证。可见,小节并非无害,而是一切大害的开始。各级领导于部一定要在"慎微"上下功夫,注意每一件细小的事情,"去小恶以保本真,积小善以成大德"。
三、慎言--谨防口无遮拦。现在,党内和干部队伍中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就是一些党员干部在公开场合讲话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说有悖于中央精神的话,对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策及工作评头品足、说三道四、滥发议论;把社会上某些妄加猜测的东西和互联网上所谓的"内部消息"及"顺口溜"当作谈资说料,时而望风踩柳,时而添油加醋;甚至津津乐近于一些消极颓废、格调低下的所谓"黄色段子",满口荤话、粗话、脏话。
纠正和防止党员干部口无遮拦,讲话不注意影响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增强党的意识,坚持"从严治口",用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的标准严格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与中央不一致的话坚决不说,不利于党的形象的事坚决不做。在公开场合,一定要言必适时,言必适情,言必适度。
论官德的道德示范效应
为官者不能没有道德,为官者必须有崇高的道德境界。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德性修养,以严格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上至中央下至基层的各级干部,这是“以德治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相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有更高的道德要求。
道理很简单。能够被人民群众选举、经过组织上考核成为领导干部的,不仅因为他是群众中的优秀者,具有卓越的领导才干,还因为在他的身上渗透着一种道德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群众相信他这个“公众人物”能上不负组织、下不负群众,因而对他的道德水平、道德修养既有着不自觉的信任,也有着很高的期待。“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正是“官”这个特殊的“位”决定了为官者所必须具有的道德水平。大思想家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因此,为政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为官者的道德水平对普通民众的影响是直接而又深远的。正因为如此,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一向强调选人、用人必须“德”、“才”、“识”兼备,缺一不可,而且把“德”放在“举官”标准的第一位。自古以来,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为官者的道德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个时代或某个地区的整体道德水平。强调为官者的道德修养,在我国人民中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心理认同基础。
古代统治者要求自己的官员以严格的道德自律,是为了维护朝纲和封建礼教秩序,因此,在很多官员那里,所谓的“道德”只不过是他们升官晋爵的“道貌岸然”的面具。共产党的“官员”是为人民大众谋取幸福的,一个心思当好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的宗旨,也是我们的最大道德。我们义无反顾地改革开放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目的也正在于此。但是,我们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这样一个逐渐探索的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我们及时检审自己的思想状态,以适应和引导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当前,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亟须我们的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操提醒、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在生活日益走向富足的今天,我们更要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
社会发展告诉我们,每当一个社会处在较大规模的转型时期,旧的一套体系被打破,新的体系尚在探索,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就会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心灵无所皈依,甚至出现信仰迷失、道德滑坡,这是由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也不能例外。不同的是,我们有共产主义信仰,我们有千千万万个有着坚定党性的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作为整个社会思想阵地的中流砥柱,我们的方向不会迷失,我们的精神有寄托。面对社会转型期的道德现状,我们不能、也不会无所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以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自律,树立道德的楷模,从而带动全国人民努力提高道德觉悟,实现道德观念的“软着陆”。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共产主义的道德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上一切要求革命、要求进步的人们所向往,也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这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正义性所在。
客观地说,我们大部分领导干部的道德境界是高尚的,涌现出了一大批孔繁森式的好公仆,他们以自己崇高的党性、德性修养夙夜在公克勤克俭,孜孜不倦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不息,通过这些“官员”的道德形象,老百姓对我们的事业充满了信任、信心和希望,也正是他们在勉力地维护和巩固着我们的社会良知和道德航向。然而,毋庸讳言,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尚处在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之中,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存在,极少一部分领导干部、甚至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在德性修养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买官卖官、弄虚作假、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时有发生,做了不少缺德的形象,人民群众对此很不满意。因此,提出“以德治国”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就要求,第一,要始终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教育广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守共产主义的道德;第二,要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坚持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和使用人才,严防道德败坏分子混进领导干部队伍;第三,要不断树立一批又一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良好官员道德形象,采取各种奖励手段扶掖美德,在全社会形成追求崇高道德并视此为光荣的良好社会风气;第四,要进一步加大反腐败的力度,运用法律手段依法严惩那些敢于触犯、突破道德底线的“缺德”官员。总之,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增强我们党的道义基础。
当然,强调为官者必须有崇高的道德,并非要对他们求全责备,现阶段,我们需要敢于负责、善于创新、有远见、有魄力的领导干部,这里的关键是要看他的出发点在哪里,只要真正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以一眚而掩大德”,就应该得到重用。
官德修养之我见
从一般意义上讲,官德和医德、师德一样,亦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职业道德作为道德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随着社会和职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一种职业道德的生成、发展和不断完善,不仅在于其客体的变化、发展,更在于其主体的把握、内心信念的牢固,以及情感的一贯和意志的坚定诸因素趋于理想状态的结合。
人类社会由于分工的不同,使得职业和职业道德林林总总。在数不胜数的职业道德中,影响最大,也最为世人关注的则应首推官德。作为职业道德的官德,除了具有一般职业道德的特点和要求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源于“官”这种社会阶层和职业的特殊性。其他任何一种职业道德,就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而言,都不及官德来得直接而明显、广泛而深刻、久远而恒新。官德,主要是指为官者在其领导或管理活动以及权力运用的过程中,所展现的人格品质、思想境界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要素的总和。显然,为官者品德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其领导活动的成败,及其在社会上和老百姓心目中形象与威信的高低。
在我国,官德如何,历来为社会关注,为百姓瞩目。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重德治,轻法治;重人伦,轻理性的原因,还在于作为维系我国整个封建社会得以绵延两千余年的儒家文化所张扬的基调和凸现的文化核心。这就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所倡导、并为自汉武帝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奉行的一整套包括仁、义、礼、智、信在内的儒家学说。我们通常讲的优良的道德传统,一般来说,就是指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以儒学为代表的伦理道德,曾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并规范着我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精神,同时也规范和指导着历代统治阶层——上至皇帝、诸侯,下至州县小吏的为官之道。尽管在今天,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些伦理道德时,不难发现其中的良莠互陈,鱼龙相间,精华和糟粕同在的复杂情况,但我们也应该肯定,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在我国世代的老百姓和知识人士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它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在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整个国家的政治局面方面,是起过和正在起着积极的作用的。因此,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人伦道德和思想感情的民族。我们评价任何人,道德都是作为一条重要的标准来使用的。所以,人品重于文品,人品重于艺品的观点,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心领神会的。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当今社会,人们都是用道德这一标准来衡量每一位为官者,只不过是不同的社会和时代对德的要求内容不同罢了。今天,我们党在选拔任用干部的问题上,总的原则是坚持德才兼备和“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即便是在考核干部时,也是坚持德、能、勤、绩的标准。
官德状况引起的社会关注和百姓瞩目。一方面,是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和历史沿革使然;另一方面,则是由“官”这一特殊职业和为官者道德品质的影响和作用决定的。因为大凡是官都意味着权威,二者有着不解之缘。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指出:所谓权威,是把一部分人的意志强加给另一部分人。它是以服从为前提的。罗伯特·A·达尔在其《现代政治分析》中指出:“如果Y承认X控制Y的合法性,X就对Y有权威。或者,如果Y承认有义务服从X,X对Y也有权威”。我们知道,凡是官,无论是高层的,中层的,基层的,其手中都掌握着大小不等的权力。需要指出的是,权力并不等于权威。权威是有威望的权力。官的权威表现在为官者与百姓的关系上,它既反映为官者的权力和威望,也反映着老百姓对这种权力和威望的认可和服从。从一定意义上讲,为官者的权力是通过法定权实现的,而其威望则凭借为官者品德人格和意志诸因素去得到。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百分之百的领导者在群众中都享有权威的,他们的所作所为给群众的印象也并不都是满意称心的。因而,有的领导干部在职时,仅仅只能凭借权力中的法定权去主观地、强制性地展开效率低下、群众口服心不服的领导或管理活动。显然,这种领导或管理活动是很难达到最佳状态,当然,也就难以实现领导的目标。一旦这些领导者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没有过去的权力,群众对他们的态度就由原来的口服心不服转变成了不理不睬。这样的领导者当然只能算一个平庸的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谈官德修养不能不注意到领导者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法制观念同其自身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先说政治立场和态度。一般地讲,道德操守良好,修养功底深厚的领导者,在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做到态度坚定,旗帜鲜明。这是由于这样的领导者其日常的学习和理论积累、实践经验,特别是日积月累的道德修养,为其领导工作提供了一个厚实的思想基础和坚强的精神支柱。即便是面临纷繁复杂的局势,他们也能驾轻就熟,稳定大局。那些缺乏道德修养,素质平平甚至低下的领导者在他们面前就相形见绌。因此,我们可以说,为官者,不论其职位高低,也不论其资历深浅,如果具备了高尚的道德修养,他就会有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就会有一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就会常常把老百姓放在心中,处处把为百姓苍生办实事、好事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就会将广大劳动人民的冷暖安危和祸福系于一身。否则,就会被老百姓诟病,遭历史淘汰。所以,中国老百姓对当地的官的另一种称呼为“父母官”。“父母官”就是要牵挂百姓,爱护百姓,保护百姓。比如,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共产党人的楷模焦裕禄和孔繁森,等等。他们的伟大人格和精神将百代流芳。这些不同时代的优秀领导们秉承并弘扬了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并结合自己所处的时代及其特征,规范和指导自己的人生和为官处世的原则,使得他们在为国为民建立功勋,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过程中,将自身的高尚情操和优良的官德修养焕发出时代的光芒和永久的魅力。因此,我认为,官德修养对为官者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都起着一种潜在的、不可或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持的积极作用。
再看为官者法制观念与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历史上,许多法律规范都体现着一定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的某些要求;道德规范也往往表现着法律规范的某些内容。这样,我们认为为官者的道德修养,必须与一定时代的法制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自己所承担的道德义务与法律义务统一起来。因此,官德修养不能不与法制观念相互补充、相互借鉴。当然,官德修养是既不能也无法替代为官者的法制观念,也不能脱离当今这个八面来风的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就后者而言,我们提倡的官德修养,决不能回到封建社会的那种所谓“闭门思过”、“面壁自省”的过了时的修养模式中去,而应该使这种道德修养紧密结合我们的社会和时代,结合我们当前所要进行的伟大事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不断提高层次,充实内容。只有这样,我们的官德修养才能折射出时代的光辉,也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就前者而言,众所周知,我国正在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讲,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领导者与群众之间的某些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法权关系,也往往包含着一定的道德关系。我们从许多事例中都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那些曾经为群众做过一些工作、办过一些好事,且“风光一时”、“红极一时”的官员们,最后却走到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受到法律的制裁,或琅铛入狱,或被判极刑,他们中没有一个不是放弃了自身的学习、思想改造和道德品质修养的。无数事实证明,一些领导者走上犯罪道路,一般都是从其自身的道德沦丧、法制观念淡化开始,继而迷恋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最后走向腐败,触犯党纪国法的。因此,官德修养是加强领导者的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的前提和保证。没有执法者特别是领导者的良好道德素质,再健全的法制也将是束之高阁。道理很简单,法律是靠包括各级官员在内的全体公民去遵守和贯彻的。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对社会而言,健全的法制体系,公民极强的法制观念,又将为良好的社会公德的形成和官德的完善提供健康而积极向上的外部环境。目前,在全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官德状况及其修养已成为全社会和各级领导者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塑官德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塑官德
从古至今,官德对社会道德风气和国家的兴衰成败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官德隆,民德昌,国家兴;官德毁,民德降,国家衰。时下提升官德正为世人瞩目,显得犹为迫切。
总书记“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旗帜鲜明,含意深刻,振聋发馈,阐述了荣辱观的应有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从官德、公德、民风三个方面对主流价值进行了整理和重申,为重塑官德指明了方向。
共产党人的官德,就是总书记一再强调的“为民、务实、清廉”,它们组成了现代“官德”的基本内核:“为民”是官德的核心,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也;“务实”是官德的基础,扎扎实实地为民办事,才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清廉”是官德的内在要求,为官者要公字当头,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当前,重塑官德,就是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领,按照总书记“为民、务实、清廉”六字要求,重点从“选”“学”“正”“廉”“勤”五字上下功夫。
所谓选,就是抓选拔。必须把“德”放在首位。司马光说:“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司马光对德才关系的诠释可谓发人深省。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才华固然重要,但品质更为关键。因此,要按照邓小平同志教导的那样,“选那些艰苦朴素、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风正派的人”进班子。领导干部只有为官有德,以身作则,才能赢得人们的敬佩和信赖,才能对群众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才能领袖群伦,垂范社会,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和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国税干部人品官德
“官者,民之表也”。在新时期,各级领导干部要当好“三个代表”,必须深刻学习理解同志“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把“人品官德”建设作为重点,努力在正人品、立官德、强党性、树形象上下功夫。
一、培树良好的人品官德,要加强教育,深化认识。国无德不强,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讲人品,为官要有官德。所谓“官德”,即为“官”者的道德。它属于职业道德范畴。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对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是培树良好的人品官德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我党宗旨、性质、任务的新概括、新体现,道德建设是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把领导干部的人品官德养成提高到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来抓,是形势发展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领导于部是社会的领导管理层,干部的道德水准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和生死存亡,与能否真正实践“三个代表”密切相关。同时,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重视宣传和组织群众,更要重视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群众。如果党员领导干部道德情操高尚,能够以身作则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广大群众就会真心拥护党,真心实意跟党走。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领导干部培树良好人品官德的重要意义,不断在实践“三个代表”中加强人品官德修养,更好地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二是培树良好的人品官德是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华民族优秀品德在当代的具体体现,是党所倡导的社会主流文化。领导干部的行为具有显著的社会导向性和示范性,在践行社会主义道德中作表率,在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模范作用,就能有效地带动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领导干部的人品官德不只事关个人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和决定一定范围的道德建设。如果领导干部带头把本单位本部门的风气搞好,让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范成为广大干群的自觉行动,何愁搞不好道德建设,何愁一个单位的风气不正。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培树良好的人品官德,既是时代需要,更是自身职责。三是培树良好人品官德是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道德建设事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思想意识、品德作风、行为习惯的综合体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消极的腐朽的东西沉渣泛起,影响着人们精神生活。面对权力、地位、利益的考验和金钱、物欲、美色的诱惑,如果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水准高,抵御腐朽错误思想行为的能力就强。许多领导干部犯错误往往从道德失范开始,而思想道德防线的崩溃则加速了蜕化堕落的进程。由此可见,领导干部违法乱纪固然受客观环境影响,但个人道德水准不高却是个不争的事实。因此,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就必须培树良好人品官德,否则,良好道德防线一旦崩溃,无论我们制定多少好的制度、法律、法规,还有人会在私欲的强力驱使下,做出损害党和国家利益的事,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毁了自己的前程。
二、培树良好人品官德,要联系实际,树好形象。领导干部加强人品官德修养不能抽象空洞,必须抓住关键,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自觉把突出问题解决好,把认识偏差和行为偏差较正好,努力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一要培树理想信念坚定的形象。理想信念是为官从政之魂,是干好工作的动力源泉。作为领导干部,没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精神支柱。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经不起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对“西化”、“分化”图谋丧失警惕性,在大是大非面前丧失原则性,其根源就是理想淡化,信念动摇。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一定要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在对党的无比信赖和忠诚的基础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政治风浪,也无论个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考验,都不能丝毫动摇对崇高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二要培树公正用权的形象。公正用权是领导于部道德建设的核心。领导干部必须解决“为谁当官,怎样用权”的问题,对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该用的坚决不用,该用的也要把握好尺度,不能滥用。要自觉抵制和防止任何形式的“权钱交易,权权交易”,对上不跑官,对下不送官,也决不让跑官的人当官,真正做到作风正、影子直,不让党风受污染。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基层第一,群众至上”,把工作重心真正放在基层,把手中权力真正用在为人民服务、为一线服务上,特别是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上,要坚持秉公用权,公平办事,真正做到“一碗水端乎”。三要培树洁身自好的形象。洁身自好是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基点。坚决做到不该去的场所不去,不该做的事情不做,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办的事不办,增强自制力和“免疫力”。要正确对待名利,自觉过好名利关,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守得住清贫,对不义之财、不白之物、绝不能起贪心。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当官,以人格的力量羸得部属的尊重、下级的信赖。四要培树求真务实的形象。牢固树立尊重实际、服从真理的思想,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摸清基层的真实情况,了解广大群众在想什么,知道基层建设需要什么,批准基层建设发展的矛盾是什么,把上级的决策指示与本单位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倡导朴实纯正的风气,带头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想问题、办事情不图虚名,反映情况、汇报工作不报喜藏忧,总结经验、宣传典型不随意拔高。同时,要着眼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用新的思路和新的办法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
三、培树良好的人品官德,要坚持自觉,重在实践。“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操守,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长期的学习、内省和实践培养而成的。而在三者之间,学习是根本,实践是前提,内省是途径。一是靠加强学习。智是进德之基,理论是世界观的基石。领导干部加强学习,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学识,增强为党和人民工作本领,而且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思想境界高了,道德修养加强了,对个人的名誉、地位、权益等问题就会想得透、看得淡,就能自觉地把精力最大限度地用在基层建设上,而不会去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会利用手中的权务牟取私利。事实也证明,不注重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是一些人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我们应该引以为戒,自觉把学习教育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孜孜以求,学而不怠。二是靠躬身实践。领导干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树良好的人品官德,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我们要敢于叫响“向我看齐”口号,要求部属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要部属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自身的模范行动感召部属。同时,要以部属为师,虚心向部属学习,用他们的优良品格和创新精神充实自己、教育自己、鞭策自己;要以实践为课堂,在深入调查研究、指导基层改革与建设过程中,不断洗刷头脑中的“唯心”思想;要经常以基层为镜子,透过问题反思自身,大量地、经常地经受现实生活中各种“关卡”的考验。三是靠经常反省。“每日三省吾身”,是党性修养的一种境界,也是培树良好官德的基本途径。社会环境对每个人都是一种客观存在,脚步向那里迈,关键是靠自己。领导干部要十分珍惜组织的信任和自己的政治生命,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经常检查自己、反省自己,约束自己,常思贪欲之害,常想为官之责,常怀为民之情,常守为官之德,把多年来接受的教育熏陶化为内在信念力量和约束力量。要切实做到谨慎交往圈,净化生活圈,纯洁娱乐圈,正规工作圈,牢牢守住党性原则的防线、道德品质的防线和法规法纪的防线。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显示出人品官德的高境界、真水平。
新时期官德建设探析
目前我国官德建设存在诸多困难。面对当前官德的困境,我们应该积极作为,实行政务公开,让公众了解政务,监督权力;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建立完善的官德评价机制。
在良好的政治中,公共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制约公共权力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刚性制约;另一类是软制约,也就是道德对权力的制约。制约权力不仅要健全制度,使权力的制约具有刚性;还要发挥官德的作用,让良心制约权力。
一、新时期的官德现状
我国目前官德现状总体上来说是好的,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某些掌握着公共权力的官员在权力运用方面的不道德。我国所处的时代特征是,新的社会秩序正在逐步形成,旧的社会秩序正在逐步消亡,在这样一个过渡时期,制约权力的各种制度还不够健全,加之各种新旧思想碰撞、观念更替、制度转轨等问题的存在,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社会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各级官员是社会变迁的引领者,同时也深受社会观念的冲击。
近年来,一些官员放松了官德修养,使得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力寻租、贪污腐化、买官卖官、执法犯法、公款吃喝等权力腐败现象沉渣泛起。而且权力腐败逐渐形成了如下特点:一是涉案高层化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大案必与政连,要案必与官通”的现象;二是涉案资金巨大的倾向,动辄几百万,往往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腐败涉案的金额就越大。权力的实质就是由于权力主体控制某种资源而具有的影响他人的能力。官员是各种权力的行使主体,官员的行政级别越高,他的权力就越大,所掌握的影响别人的资源就越多,如果他们想腐败,他们就越容易腐败。权力腐败现象不仅干扰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毒化社会风气,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削弱了党的公信力。
制约权力最有效的途径是制度,这一点已经成为学界共识。但是在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一切能够运用的途径制约权力的滥用。官德建设就是制约权力的一个重要的非制度途径。因为人是灵活多变的,可制度不可能达到十全十美,涵盖人的行为的所有方面;而且制度的遵从也需要权力行使主体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假如权力主体总是试图绕过规则来办事,那么制度有时候就会形同虚设。
加强官德修养提高思想调研报告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深刻认识加强领导干部官德修养的重要意义;正确把握加强领导干部官德修养的基本要求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做人要讲人品,为官要讲官德、加强官德修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加强官德修养是提升党和政府形象、引领社会风尚的需要、加强官德修养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增强免疫力的需要、“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确立崇高的人生信仰、具有强烈的公仆意识、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问题。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之初,同志就在西柏坡要求重温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后来又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其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深刻认识加强领导干部官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做人要讲人品,为官要讲官德。所谓官德,就是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是为官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认真学习同志关于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重要论述,自觉加强官德修养,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更好地为官从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加强官德修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从政重德,是我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传统。古人早就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思想,并把修身正己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官德建设始终与政权安乱紧密联系在一起,官德兴,政权安;官德衰,政权乱。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同志指出,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邓小平同志要求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同志反复强调,全党同志要进一步加强道德修养,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加强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极端重要性。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要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不仅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把全体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发挥出来,从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能不能把全体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至关重要。各级领导干部只要具有高尚的官德,心系百姓、勤奋敬业、清正廉洁,就必然会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产生无穷的鼓舞作用,把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这样,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执政地位就会不断巩固。
加强官德修养是提升党和政府形象、引领社会风尚的需要。官德影响民风。为官者的道德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社会或地区的整体道德水平。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一个社会、一个地方风气正不正,领导干部就是风向标。所以说,官德好坏事关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领导干部施政以德,正直清廉,忠于职守,多为人民做好事,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就会提升,公信力就会提高。应当说,当前大多数领导干部的官德是好的,涌现出许多孔繁森式的人民公仆和大批亲民爱民、清正廉洁的时代先锋。但也毋庸讳言,由于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各种腐朽道德观念的影响,个别领导干部包括高级干部在道德修养上放松了要求、出现了问题:有的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有的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有的贪图享乐、玩物丧志,有的官气熏天、横行霸道,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面对这一现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道德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加强官德修养,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高尚的生活情趣、树立高尚的人生追求,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在为党分忧、为民造福上。只有这样,领导干部才能以自身的良好德行提升党和政府的形象,引领全社会的思想道德进步。
官德建立构建社会道德体会
官德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道德的俗称或简称,指的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操、道德行为等。党政干部是国家和社会的组织管理者,官德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官德既是一种个人品德,也是一种社会道德。从学理上分析和研究官德与社会道德的关系,以官德建设带动社会道德建设,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官德体现社会道德整体水平
从地位和作用来看,官德既属于社会道德的范畴,又对社会道德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反映和体现社会道德的整体水平。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伦理型社会,伦理思想深厚而广博,其中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最为深入和长远。从春秋时期直至近代的中国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逐渐转化为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以及民间礼俗的历史;儒家伦理道德作为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规范,在国家控制力量中长期居于基础性地位。儒家伦理要求为官者加强道德修养,强调“为政以德”,“吾日三省吾身”,“公生明、廉生威”等,认为各级官员应比一般人具有更高的道德修养与道德追求,这样才能“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因此,从历史上看,为官者的道德意识、道德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那个地区的社会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是那个时代、那个地区整体道德得以维系的基础;一个朝代是否能实现社会稳定、民风向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官员的道德操守是否端正,能否做到清正廉明。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不但在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今天强调“领导就是服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是社会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这与封建社会把官员看作人民的“父母官”、将人民视为“子民”的观念存在根本区别,但我们党也继承和发扬了儒家伦理道德中的合理成分,强调官德对社会道德的示范意义,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与任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官德引领社会道德发展方向
社会道德体系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要素组成。官德作为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社会道德的发展方向。在我国古代,处于社会道德体系的中心位置并引导社会道德发展方向的是以“忠君爱国”、“修己安民”等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为表征的政治伦理。在我国当代社会,政治权力依然是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领导干部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各级领导干部掌握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制定公共政策,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对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具有较高的要求和期待,不但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更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能够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为人民带好头、引好路。因此,官德作为规范权力行使的职业道德,对社会道德有直接的导向性作用,能够引领社会道德发展方向;社会道德风气如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和作风如何。我国古语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讲的都是这个道理。我们党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一贯注重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始终强调要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并就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安排部署,我们应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执行。
领导干部应做践行社会道德规范的楷模
对官德建设的理性思索
摘要:官德作为领导干部的从政之德,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针对官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官德体系,坚持德法并举原则,推动制度创新,是搞好官德建设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官德建设;对策措施
“官德”是领导干部的从政之德。作为一种与权力相连接的特殊的职业道德,官德有自己特定的内涵。所谓官德,是指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为官理念、行为准则及其规范的总称,是指领导人在其管理活动和权力运作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德行素质。即:官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官德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加强官德建设理应成为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和关键环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官德建设,尽快提高党政官员的道德素质,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现代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官德建设是执政党建设的一个永恒主题,执政党各级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准、道德风尚,不仅关系到执政党的形象,而且关系到执政党的先进性、权威性和合法性,更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对于目前的官德现状,应当正视两方面的基本事实:一方面大部分领导干部的道德境界是高尚的,涌现出了一大批孔繁森、郑培民式的好公仆,他们以自己祟高的党性、德性修养夙夜为公、克勤克俭,孜孜不倦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不息,也正是他们在勉力地维护和巩固着我们的社会良知和道德航向。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尚处在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之中,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存在,部分领导干部、甚至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在德性修养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官德方面上出现了许多严重问题:一些干部离党的宗旨和人民群众的要求愈来愈远,有的脱离群众,有的以权谋私,有的贪图享乐,有的谋取功名,有的腐化堕落等,官员犯罪的数量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犯罪事实触目惊心,不仅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形象,也损害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如果任其滋长蔓延,势必恶化社会风气,阻碍社会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官德之重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因此,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治官。加强官德建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官德与师德、医德一样,均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但由于官员的管理活动与权力运用结伴而行,因此,官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又有其双重性的特点,即官员作为一个职业道德主体,既要具备国家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的职责道德,如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职守,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谦虚谨慎,求真务实,办事公道,惩恶扬善,救危助困等,又要具备作为一个掌权者在权力运用过程中的权力道德,如遵纪守法,诚实无私,廉洁自律等,还需要具备能正确行使人民赋予权利的能力。鉴于官德的特殊性及其对社会道德的直接而广泛的导向性的特点,笔者认为,要切实加强官德建设,就必须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1.要建立完备的官德规范体系
浅谈官德重要性及其考察办法
中共××县委书记
“官德”,即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和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品德人人应有,但由于“官”任重位显,影响甚大,其德行如何就显得比常人更为重要。
首先,“官德”优劣关系着事业的兴衰成败。各级领导干部实际上是不同层次的带头人和组织者,肩负着把握方向、原创:引领群众的重要职责,其政治修养和德行素养如何,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威望高低和政绩大小,而且关系到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进而影响到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甚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领导干部不是普通的社会成员,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领导干部个体的德望高、作风硬、形象好,党群干群关系密切了,党和政府才有凝聚力和号召力,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反之,领导者如果不注重“官德”修养,则会危害党群干群关系,贻误党的事业。“百姓与之则兴,百姓非之则危,百姓背之则亡”。而“官德”优劣是影响民心向背的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我们不能不把“官德”放在关系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去认识。
其次,“官德”优劣影响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坏。领导者在一定区域、一定范围内都是身处高位的权威人物,其一言一行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且带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官德”优劣往往会对其部属甚至一方群众起到很强的示范导向作用,从而影响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党风、政风甚至民风向积极或消极方面转化。只要我们稍作留意,正反两面的事例俯首皆是。太行公仆吴金印,面对穷山恶水的艰苦条件,却能够干一处响一处,走一路富一路,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他以自己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崇高的人格风范带出了大批愿干事、干实事的人,带出一个实干兴业的好风气。而不象原来泰安市领导班子出现的“窝腐”现象之类,则无不与其主要领导者德行不正密切相关。
再者,“官德”优劣关系到领导干部能否健康成长。“德者,才之帅也”。在德与才的关系中,德是前提,制约着才的发挥方向和发挥程度。因此有人对干部作了这样的形象比喻:德才兼备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这的确值得每个为“官”者深思。“人以品为重,官以德立身”。只有把做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于推动事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才会做到无论顺境逆境,始终奋发进取,无论官大官小,心系一方百姓,也唯其如此,才能获得持久不竭的前进动力,从而得以不断地健康成长。如果不讲修德,只想做官,这样的人往往急功近得,不顾民情,不讲实际,一味追求显型政绩、轰动效应,基石甚至会为求官而不择手段,走到投机钻营的邪路上去。这样的人一时也许能做官,但纸里包不住火,最终还是得丢官。
德是一个有着广阔时空背景的复杂体系,考察“官德”要做到着实有效,必须有针对性地突出哪些与做好“官”关系密切的内容,我觉得主要是六点:一曰“正”,即政治态度端正,政治方向正确。因为“官”是领头羊角色,担负者领导一方的重大责任,如果政治方向不对,势必会对党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二曰“公”,即公道正派,五湖四海。因为是“官”,所以常常充当裁判者的角色,“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公道正派才能服众,才能有效保护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三曰“廉”,即为政清廉,洁身端行。当官者都有一定的权力,往往成为糖衣炮弹重点进攻的对象,若不恪守廉节,很易腐败滋生,而腐败堕落必须丧失民心,贻误事业。四曰“善”,即襟怀坦白,与人为善,平易近人。唯其如此,才能谅人容人,团结同志,接近群众,把握实情。五曰“勤”即勤勉敬业,吃苦奉献。一勤天下无难事。领导者担当着繁难复杂的任务,特别是在当前改革的攻坚破难,打开工作新局面。六曰“实”,即待人诚实,谋事务实,作风扎实。务实有真招,实干出实效,“假大空”的危害触目惊心,领导者必须以实为本。笔者认为以上六点对做一个新形势下的有德好“官”至关重要,考察“官德”不可不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