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品质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1 15:10: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观察品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透析
观察的客观性“求实,客观”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更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应使小学生从小养成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时说实话,说真话,不伪造结果和编造数据,真实反映自己所观察的现象。
观察的持久性著名科学家竺可桢通过24念得物候记录,发现了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和植物花开花落等物候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要培养学生耐心持久的观察品质,从而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观察的敏感性科学上的成功往往在于能否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及能否从细微处扑捉事物的本质,伽利略就是从教堂吊灯摆动现象得出了单摆的等时性。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随时保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高度警觉”。
观察的全面性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把零碎的,看上去不关联的独立的事物放到整体中去感知,如对一个苹果的观察,如果同时使用味觉,嗅觉,视觉,触觉去感觉,观察效果显然更全面。
观察的选着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经常抓不住观察的重点,注意些不该注意的东西,如:用酒精灯加热物品时,本应观察出被加热物发生的现象,但有些学生只看见了酒精灯的火焰在跳动。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只有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感知,才能观察的准确,全面,细致。所以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方向,养成有意思,有目的的观察习惯。
1.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学生观察品质培养分析论文
"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现实中主动积极获得感性认识的活动形式。化学科学的发展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意义更显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呢?
一、选择感知对象,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在观察过程中,人不可能同时对所有的事物感知,往往把感知的对象集中在少数事物上,也就是说知觉具有选择性。根据知觉的这一特性,必须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让学生围绕目的,主动地选择感知的事物进行观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感受性,思维也才能清晰准确。
例如,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这一实验,目的是要导出“化学变化”这一概念,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的物质生成。因此,要引导学生把观察的重点放在:(1)点燃前镁带的颜色、状态和硬度;(2)燃烧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和硬度,以防止学生只注意了“燃烧时发出的耀眼的强光”这一现象,而忽视了“反应后生成物的特征”这一观察的重点。
二、注重感知程序,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的全面性是指通过观察能获得事物的全貌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就必须根据观察的目的,遵循观察对象的内在规律,确定观察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观察,若马虎粗心,随心所欲,所获得的知识就可能是局部的,支离破碎的。
学生观察品质培养管理论文
"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现实中主动积极获得感性认识的活动形式。化学科学的发展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意义更显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呢?
一、选择感知对象,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在观察过程中,人不可能同时对所有的事物感知,往往把感知的对象集中在少数事物上,也就是说知觉具有选择性。根据知觉的这一特性,必须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让学生围绕目的,主动地选择感知的事物进行观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感受性,思维也才能清晰准确。
例如,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这一实验,目的是要导出“化学变化”这一概念,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的物质生成。因此,要引导学生把观察的重点放在:(1)点燃前镁带的颜色、状态和硬度;(2)燃烧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和硬度,以防止学生只注意了“燃烧时发出的耀眼的强光”这一现象,而忽视了“反应后生成物的特征”这一观察的重点。
二、注重感知程序,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的全面性是指通过观察能获得事物的全貌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就必须根据观察的目的,遵循观察对象的内在规律,确定观察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观察,若马虎粗心,随心所欲,所获得的知识就可能是局部的,支离破碎的。
构建观察合作体提升课堂品质
摘要:课堂观察专业合作体,旨在将教师的日常工作赋予研究品质,或者说将教师“带入研究状态”。合作体成员参与研究的目的是出于“实用”,即解决大家所遇到的现实问题,而不是通过规范的研究产生新的理论。课堂观察,强调的是实践的、现场的、具体的问题,而不是理论的、抽象的、普遍的问题,因而能更好地指导课堂,提升课堂品质
关键词:课堂教育质量
要重视教学中的育人因素
吴克勇、蔡子华在《教师月刊》上撰文现代社会是一个“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多元社会,不能再用简单的二元对立的思想看问题,但是,是非、美丑、善恶都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是“一张白纸,适合做最美的图画”,不能任教师信手涂鸦。台湾作家张晓风女士在儿子上学的第一天,曾发出这样的疑问:“世界呀,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们交出了她可爱的小男孩,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呀?”教师也会有衣食忧,为情困,为钱累,也会走弯路,犯错误,看到不平想鸣,遇到不顺想说。作为教师,走出课堂,可以吼,可以骂,也可以发牢骚,但是,如果站到了讲台上,就必须践行作为教师的育人责任。一个人选择了做教师,也就同时选择了教师的使命,就不能在学生面前天马行空、口无遮拦。因为你的职责是给人知识,教人做人。
构建观察合作体提升课堂品质
崔允漷在《基础教育课程》上撰文建构由授课教师、课堂观察者和学生等相关人员构成的课堂观察专业合作体。在这个合作体里,课堂观察者和授课教师不是“评价”与“被评价”、“考核”与“被考核”的主客关系,而是就教学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观察、收集证据、展开研讨,获得改进课堂的反馈信息,他们是互助合作、共同提高的合作关系。课堂观察即研究,课堂观察即提出问题、确定问题、收集资料和数据、推断结论与建议的过程。课堂观察专业合作体,旨在将教师的日常工作赋予研究品质,或者说将教师“带入研究状态”。合作体成员参与研究的目的是出于“实用”,即解决大家所遇到的现实问题,而不是通过规范的研究产生新的理论。课堂观察,强调的是实践的、现场的、具体的问题,而不是理论的、抽象的、普遍的问题,因而能更好地指导课堂,提升课堂品质。
学生观察品质培养管理论文
"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现实中主动积极获得感性认识的活动形式。化学科学的发展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意义更显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呢?
一、选择感知对象,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在观察过程中,人不可能同时对所有的事物感知,往往把感知的对象集中在少数事物上,也就是说知觉具有选择性。根据知觉的这一特性,必须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让学生围绕目的,主动地选择感知的事物进行观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感受性,思维也才能清晰准确。
例如,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这一实验,目的是要导出“化学变化”这一概念,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的物质生成。因此,要引导学生把观察的重点放在:(1)点燃前镁带的颜色、状态和硬度;(2)燃烧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和硬度,以防止学生只注意了“燃烧时发出的耀眼的强光”这一现象,而忽视了“反应后生成物的特征”这一观察的重点。
二、注重感知程序,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的全面性是指通过观察能获得事物的全貌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就必须根据观察的目的,遵循观察对象的内在规律,确定观察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观察,若马虎粗心,随心所欲,所获得的知识就可能是局部的,支离破碎的。
化学观察品质教学管理论文
"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现实中主动积极获得感性认识的活动形式。化学科学的发展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意义更显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呢?
一、选择感知对象,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在观察过程中,人不可能同时对所有的事物感知,往往把感知的对象集中在少数事物上,也就是说知觉具有选择性。根据知觉的这一特性,必须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让学生围绕目的,主动地选择感知的事物进行观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感受性,思维也才能清晰准确。
例如,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这一实验,目的是要导出“化学变化”这一概念,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的物质生成。因此,要引导学生把观察的重点放在:(1)点燃前镁带的颜色、状态和硬度;(2)燃烧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和硬度,以防止学生只注意了“燃烧时发出的耀眼的强光”这一现象,而忽视了“反应后生成物的特征”这一观察的重点。
二、注重感知程序,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的全面性是指通过观察能获得事物的全貌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就必须根据观察的目的,遵循观察对象的内在规律,确定观察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观察,若马虎粗心,随心所欲,所获得的知识就可能是局部的,支离破碎的。
中学生观察品质知觉过程探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选择感知对象,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注重感知程序,培养观察的全面性;抓住本质特征,培养观察的精确性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人不可能同时对所有的事物感知,往往把感知的对象集中在少数事物上、观察的全面性是指通过观察能获得事物的全貌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事物的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部表现,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关键、根据教学目标体系,制订出“双基”与能力的具体要求、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条件来选择教法、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特点、化学习结构,使学生领悟和掌握五环节等,具体请详见。
"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现实中主动积极获得感性认识的活动形式。化学科学的发展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意义更显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呢?
一、选择感知对象,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在观察过程中,人不可能同时对所有的事物感知,往往把感知的对象集中在少数事物上,也就是说知觉具有选择性。根据知觉的这一特性,必须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让学生围绕目的,主动地选择感知的事物进行观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感受性,思维也才能清晰准确。
例如,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这一实验,目的是要导出“化学变化”这一概念,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的物质生成。因此,要引导学生把观察的重点放在:(1)点燃前镁带的颜色、状态和硬度;(2)燃烧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和硬度,以防止学生只注意了“燃烧时发出的耀眼的强光”这一现象,而忽视了“反应后生成物的特征”这一观察的重点。
二、注重感知程序,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独家原创:浅谈在数学审题中培养初中学生的观察品质
摘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好数学的关键环节。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在例题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学生养成审题习惯,开阔审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审题步骤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
关键字:审题能力重视培养观察品质
1数学审题、审题能力的含义
1.1数学审题
数学审题就是弄清数学题目的意思.具体地说,就是弄清楚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所求(证)是什么,以及题目中的字词句、数学符号和图表等信息的含义,从而为解题奠定基础.
1.2数学审题能力
儿科护理学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模式在儿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和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某自然班50名学生为对照组,另一自然班53名学生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予以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结果:教学后,观察组理念、能力、知识、感知数据分别为(42.70±0.89)分、(46.70±0.93)分、(58.42±1.43)分、(39.11±0.54)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评分分别为(87.42±2.06)分、(90.11±2.40)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文关怀模式在儿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人文关怀模式;儿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实际过程中发现,临床医患纠纷发生概率不断增多[1],如何改善医患关系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部分医疗纠纷是因人文关怀缺乏所致,尤其是儿童护理中,其健康备受关注,护理欠佳可能会导致家长出现不良情绪,引发医患冲突。人文关怀主要是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患者心理、生理,提供优质、全面服务,便于其配合度及预后效果的提高。本文旨在分析人文关怀模式在儿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便于为实际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1方法
1.1研究对象。以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50名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为对照组,观察组取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53名),均行儿科护理学实践教学。1.1.1对照组年龄[上限21岁,下限18岁,平均值(19.03±0.55)岁],男女之比为9∶41;其中,31名为理科生,19名为文科生。1.1.2观察组年龄[上限21岁,下限19岁,平均值(19.78±0.32)岁],男女之比为11∶42;其中,35名为理科生,18名为文科生。上述资料对比不具意义,P>0.05。1.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方法,根据书本内容制订教学大纲,课堂授课,重点讲解相关重点难点内容。观察组予以人文关怀教学模式,主要涉及:①制订教学目标,以人文关怀品质结构为基本理论,在理论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对人文关怀知识的理解,获取关怀与被关怀感知(特定情境),实践教学中,通过亲身体验形成关怀能力,外化行为,内化品质。②挖掘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临床经验,人性化设计、改造儿科护理学内容,包括讲解专业知识、人物故事等,适当增加教学内容(人文关怀),通过电影、图片等增加教学欣赏性,进一步激发学生感悟力,通过医院实习、实地观察,培养其行为观察、专业感悟等能力,举办知识竞赛、短句、辩论等,增加其对工作的理解,熟练掌握人文关怀方法,增强其认同感。③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审美、体验、感悟、认同、实践,方可形成人文关怀品质,理论课教学采取关联、设置情景、审美、感悟,见习采取观察、陪伴、沟通、感悟,不断体验、感悟,逐渐获得认同,进而主动实践。④完善教学方法,定期检查教学效果,掌握学生知识学习情况,听取其相关意见及建议,不断完善教学方法。1.3评价。观察两组人文关怀品质、期末成绩,分析观察组对人文关怀模式满意度及评价。人文关怀品质采取调查问卷评估,主要涉及人文关怀理念、能力、知识、感知,行五级评分法,共44个条目,每项1~5分。期末成绩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最高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情况越佳。满意度采取自制问卷调查,主要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概率以总概率与不满意概率之差表示。1.4统计学处理。人文关怀品质评分、期末成绩属于计量资料,借助T检验,满意度属于计数资料,借助卡方检验,以SPSS20.00软件分析,两者对比差异较大的必要条件为P<0.05。
2结果
教学基本概念和实践思索
课堂观察是研究课堂的基本方法,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在目前的教学研究中,课堂观察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课堂观察重要性的认识和操作性的把握还远远不够。我市教育局区域联动,努力探索课堂观察的操作方法,形成了课堂观察的基本理念和初步的实践经验。
一、课堂观察的基本理念
课堂观察的基本理念关涉的是课堂观察“为什么”、“是什么”和“追求什么”的问题。我们认为:课堂观察能够促进教师个人理论、教学研究方式和学校科研功能的转变(“为什么”);课堂观察应实现目的与方法、描述与诠释、建构与行动的统一(“是什么”);中小学课堂观察应追求具有自身特点的科研品质(“追求什么”)。
(一)促进三项转变
促进教师个人理论、教学研究方式和学校科研功能的转变,这是课堂观察的目的与成果期待。
1教师个人理论的自觉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