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1 14:48: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馆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馆藏的研究论文

区县级综合档案馆目前利用效果不尽如人意,改变这一状况的根本是优化馆藏。作者通过对馆藏现状的分析,指出目前的馆藏存在着门类单一、载体单一、内容单一、玉石混杂、信息陈旧等五个不合理性,并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提出优化馆藏的三个对策:走特色之路,走精品之路,拓宽馆藏信息领域。

区县级综合档案馆作为一个保存本地区综合信息的基地和利用的中心,其馆藏质量的高低是档案馆能否生存的关键所在,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已被档案界的同仁们所承认。然而,目前绝大多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的馆藏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并不尽如人意,致使很多档案馆的利用工作一直在低谷中徘徊。笔者在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工作多年,本文拟就馆藏现状及优化馆藏的对策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从现有馆藏看其结构的不合理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有关文件的规定,区县级综合档案馆所保存的是本地区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门类的档案。然而由于诸如建制时间较短及区县档案局馆多由区县委、政府档案科室发展而成等原因,使很多档案馆的现有馆藏很难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馆藏的结构存在着很多不合理性。这些不合理性表现为:

一门类单一。目前馆藏档案普遍存在着文书档案所占比重过大的现象。笔者所在档案馆现有馆藏10万卷,文书档案占总数的65%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18个区县档案馆的馆藏约110万卷,其中文书档案所占比重亦在65%以上。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从这个概念理解,档案除党政档案,即文书档案外,还应包括反映各机构、各部门主要业务职能活动的科技档案和专门档案。文书档案收集得齐全完整,固然重要,但再齐全完整的文书档案所反映的历史面貌仍带有片面性。

二载体单一。走进各区县档案馆库房,我们会看到一柜柜、一架架码放整齐的纸质档案,而照片底片、录音、录像、磁盘、光盘等载体的档案却寥寥无几。据笔者了解,纸质档案与非纸质档案在馆藏中的数量比是500∶1到100∶1之间,也就是说一个拥有10万卷纸质档案的档案馆,其馆藏非纸质档案只有200至1000个保管单位。

查看全文

优化馆藏思考论文

区县级综合档案馆目前利用效果不尽如人意,改变这一状况的根本是优化馆藏。作者通过对馆藏现状的分析,指出目前的馆藏存在着门类单一、载体单一、内容单一、玉石混杂、信息陈旧等五个不合理性,并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提出优化馆藏的三个对策:走特色之路,走精品之路,拓宽馆藏信息领域。

区县级综合档案馆作为一个保存本地区综合信息的基地和利用的中心,其馆藏质量的高低是档案馆能否生存的关键所在,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已被档案界的同仁们所承认。然而,目前绝大多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的馆藏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并不尽如人意,致使很多档案馆的利用工作一直在低谷中徘徊。笔者在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工作多年,本文拟就馆藏现状及优化馆藏的对策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从现有馆藏看其结构的不合理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有关文件的规定,区县级综合档案馆所保存的是本地区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门类的档案。然而由于诸如建制时间较短及区县档案局馆多由区县委、政府档案科室发展而成等原因,使很多档案馆的现有馆藏很难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馆藏的结构存在着很多不合理性。这些不合理性表现为:

一门类单一。目前馆藏档案普遍存在着文书档案所占比重过大的现象。笔者所在档案馆现有馆藏10万卷,文书档案占总数的65%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18个区县档案馆的馆藏约110万卷,其中文书档案所占比重亦在65%以上。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从这个概念理解,档案除党政档案,即文书档案外,还应包括反映各机构、各部门主要业务职能活动的科技档案和专门档案。文书档案收集得齐全完整,固然重要,但再齐全完整的文书档案所反映的历史面貌仍带有片面性。

二载体单一。走进各区县档案馆库房,我们会看到一柜柜、一架架码放整齐的纸质档案,而照片底片、录音、录像、磁盘、光盘等载体的档案却寥寥无几。据笔者了解,纸质档案与非纸质档案在馆藏中的数量比是500∶1到100∶1之间,也就是说一个拥有10万卷纸质档案的档案馆,其馆藏非纸质档案只有200至1000个保管单位。

查看全文

小议统计分析馆藏与架构优化

本文作者:曾华明工作单位:塔里木大学图书馆

人均藏书量及人均年借书量统计分析

以2008~2011年人均藏书量以及人均年借书量进行统计分析。近四年流通借阅量分别为273954人次、262183人次、249109人次、155484人次,从中看出看我馆流通借阅量逐年下降,借阅量下降意味着图书馆纸质资源在图书馆利用率降低,从另一方面更能说明传统的阅读习惯不断减弱,从而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利用率不断上升,近四年人均藏书量不断增加,由2008年的人均藏书量78册上升到现在的人均藏书量85册,人均年借书量由2008年的24册降低到2011年的20.4册,藏书量不断增加,相对应的供师生可借阅图书种类也不断增多,而人均借阅量却不断降低,还是说明传统的阅读习惯逐渐减弱,通过以上几项统计数据分析,我馆在今后的纸质图书采购数量上,只要满足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对图书馆的基本的硬性指标即可,不为藏书而买书,学科结构中的某类藏书比例是否合理,归根结底,应看其是否符合当前流通的需要。各类图书的外借率是有较大出入的。但是根据近三年来的统计数据表明,借阅率最高的8类是:I(文学)、H(英语)、B(哲学、宗教)、T(工业技术)、K(历史、地理)、B(哲学)、发(经济)、O(数理化)、D(政治法律),以上8类图书的借阅量排行三年基本如此,如此来看,各类图书的借阅不但跟学校的专业紧密联系,还跟本校学生的借阅习惯有很大关系,三年借阅排行第一的文学类图书,更多的读者不但是增加文学知识,我想另一方面也是减轻学习生活的压力。H(语言文学)类的图书借阅量排行第三,高校学生都有英语四、六级的要求,使得学生对英语过级的图书需求较大。借阅量排行第三的T(工业技术)大类,因为工业技术的二级类目较多,包含的学科专业也多,更是因为计算机技术与现代生活的密不可分,学生也是加强技能学习,以利于就业的强烈的愿望使得工业技术类的图书借阅量很大。社科类图书的借阅量大于自科类图书,借阅比例是6:4。借阅量前三名均是社科类图书。作为本学校的传统专业农业类图书的借阅排行有些意外。分析原因,由于农业方面的图书本来出版的少,收集的也不全,这方面图书要加强。外借量末尾6位的分别是V(航天航空)、P(天文学)、U(交通运输)、X(环境科学)、N(自然科学总论)、A(马列毛),根据近三年采购新书的大类统计表来看(如图2所示),采购量基本都很小,这几类藏书数量占总馆藏的量都很小,说明这几类图书的采购数量是符合读者的阅读需求。

优化藏书结构策略

藏书复本量问题应采取因时因事因服务对象而变化着的“动态复本量”。复本量对于保证采访工作的质量,对于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复本量过大,会降低图书的利用率;复本量过小,又会降低对读者的满足率。这就要求图书采选人员以对图书藏书建设的高度敬业精神,对待每一次的选书工作,随时了解各方面的动态信息,认真考虑影响复本量的各种动态因素。开展读者需求的调查研究读者需求调查是图书馆一项不可缺少的业务工作,它不仅能客观、如实反映读者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水平,同时也为加强管理、提高读者服务质量提供准确的依据。流通借阅统计分析,有助于图书馆及时了解读者需求变化及馆员的工作量,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善文献结构和开展文献服务,提高办馆水平,向采购人员提供第一手资料,增强进书质量,利用好购书经费,有效合理地补充藏书,满足全校师生需求。要确定重点学科文献收藏范围做到重点学科全面系统收藏,相关学科有选择收藏,形成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图书馆要不断优化馆藏,提高对重点学科的文献拥有量。加强电子资源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将使虚拟馆藏数量达到数倍。甚至数十倍,极大地弥补本馆在纸质资源的不足。通过以上统计分析,整体看来我馆的藏书结构基本合理。文献资源建设牵扯方方面面,也是图书馆在读者需求与自身建设上的难题。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积累过程,要建成稳定有效的馆藏,就必须对文献进行有目的持续收集。而指导或者制约采访活动的就是馆藏发展规划。新书采选是图书馆的藏书建设的核心环节,采选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工作,特别在目前出版量剧增,购书经费紧缺的困境下,怎样使有限的经费采购到符合质量要求的图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是图书馆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查看全文

纸本期刊馆藏优化路径

摘要:阐述了期刊馆藏建设的特性:科学性、连续性和实践性,并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说明,探讨了期刊馆藏优化的时机和路径,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纸本期刊;图书馆馆藏;优化

在已有的研究中,谈馆藏优化,多为纸本图书馆藏优化,谈纸本期刊馆藏优化的极少。期刊馆藏建设,有自己的突出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科学性、连续性、实践性。期刊馆藏优化,其实质就是平衡期刊馆藏的“三性”。既要重视期刊馆藏的连续性,也要充分考虑期刊馆藏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通过各种时机和途径,对馆藏进行优化。

1期刊馆藏建设的“三性”

1.1期刊馆藏建设的科学性

期刊馆藏建设要讲究科学性。这个科学性既包含了需要遵循期刊本身的特点和价值,又包含了期刊馆藏必须要适应单位或者读者对象的实际需求。1.1.1学科馆藏结构:广泛涉及,但有主次。期刊是具有学科属性的,尤其是学术期刊。所以,在期刊馆藏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期刊的学科性。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形成科学的学科专业结构,要广泛涉及各个学科,但是又要有主次之分。哪些学科刊物多,哪些学科刊物少,要形成一个良好的比例。这个主次分配的依据,就是要符合本单位的特点。1.1.2学术期刊与通俗期刊馆藏结构:适宜本单位性质。学术期刊与通俗期刊,是具有不同的读者群的。一般来说,如果是学术科研单位,会重点布局学术刊物。如果是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图书馆,则重点布局通俗刊。此外,比例结构还得科学。学术刊与通俗刊协调搭配,才能更好地适应读者需求。1.1.3刊物层次结构:核心与非核心结构比例科学合理。期刊跟图书一样,良莠不齐。图书馆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切忌质量低下的刊物进入图书馆。判断期刊质量的一个标准,就是核心刊与非核心刊。要根据单位的现实情况,选择适合单位的刊物,确定科学的核心与非核心的比例。

查看全文

馆藏资源媒体技术论文

一、人力资源整合

1.馆员再培训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长期从事事务性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但他们接受理论知识更新与技术再培训的机会不多。现在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再培训主要是行业协会、高职院校以及各级行政机构组织的培训,其中实务操作如图书馆学会举办的培训班,理论性培训如高职院校组织的入岗培训、人事部门举办的职称英语、计算机培训等。在这些培训过程中应开展新媒体技术应用,充分挖掘培训的潜力,使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接受培训的渠道更为广泛,更为有效地激发馆员的学习热情。例如,各级图书馆学会组织的业务培训可以在网络上搭建模拟环境,让接受培训的馆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亲自上阵,实际操作这些业务,进而达到立体培训的培训效果。

2.运用新媒体技术优化馆员资源目前各高职院校图书馆都在积极拓展电子资源,组织开发各种独具特色的资源库。在获得这些资源后,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积极推广,让读者能更为方便地使用这些资源,同时借助网络技术,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使用时间段的馆员人力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在促进本馆资源建设、提高馆藏资源广度的同时,引入他馆的馆员资源,提高馆藏资源的深度。例如,在本馆能力较弱的业务上,可以利用网络视频课程教学,引入优势的业务培训资源。同时,鼓励馆员通过网络积极与外界进行沟通与交流,加强相互学习。

3.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馆员素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升级,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日常工作也在发生质的变化,对馆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高职院校图书馆不仅是资源中心,同时也是教育中心,读者的知识不仅通过课堂获得,而且可以利用新媒体轻松地获得更多自己需要的知识。这就要求馆员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进而提升自已的综合素质。馆员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技术来进行学习,并在学习中将网络视频、交友平台和微博等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工作中,创建新型的与读者进行交流沟通的平台。

二、财力资源整合

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连续开展了全国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与全国百所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对立项建设单位从政策到资金全方位进行支持。相应的,各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高职院校的投入,陆续出台了省级示范高职院校计划。各高职院校在获得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图书馆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弥补了很多从中专过渡而来的底子比较薄弱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软硬件上的不足。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实行科学化管理,降低日常运行成本,积累资源,做好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应该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以数字化的馆藏资源为核心,利用网络平台,加强资源共享,发挥馆藏资源的整体功能。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对外开放,服务社区、服务社会,部分提供有偿服务,借助社会力量,开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合作。

查看全文

新时代高校馆藏期刊资源建设探讨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馆藏期刊资源在形式上可以进行纸媒资源库建设和电子资源库建设。无论何种资源库建设,其最终目标都是为师生的学术研究与教学提供良好服务,所以,新时代下的高校馆藏期刊资源建设应具有时代性特征。本文以高校馆藏期刊资源建设为研究内容,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在该项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运用哪些方法,从而保证资源建设的丰富性与实用性。

一、根据高校专业课程需要,深化期刊建设专业水平

高校馆藏期刊资源建设主要承担的功能与责任是为教师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提供最专业化的文献支持,为学生的学习与学术论文创设提供最全面的资源保障。特别是在前沿科学技术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当中,期刊资源更新快、前瞻性强的特点,可以为师生的教与学的需要提供强大的数据资料支撑,从而为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提升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增强提供助力。如通过参阅各自研究领域或专业课程相关的期刊资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动态。对于部分高校来说,传统馆藏期刊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等特征。而如今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化,传统纸质期刊数量急剧减少,从其质量与专业性来看似乎越来越高。所以,高校馆藏资源建设管理人员应从学校专业课程设置需要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强对期刊建设的专业化水平。这就需要管理人员要对高校的重点专业课程予以全面了解,如计算机专业、通信技术专业、大数据专业等前沿科技领域专业课程的期刊资源建设,就需要做到及时且准确,一旦有所延缓,便很容易失去期刊资源的前沿性特点。此外,根据专业发展方向,开展定期的专业化管理和整合也是必不可少。其中,既包括对期刊资源本身的整理与归档,也包括对期刊资源的种类吸收、储存、借阅、装订、评估等一系列专业性操作,这样才能符合新时代专业化期刊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所以,新时代高校馆藏期刊资源建设工作,在国家大力倡导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建设方法。一方面在建设过程中要与本校的实际教学专业相对照。重点专业是什么,就要将期刊资源建设的重点放在那里。如土木工程、测绘、道桥等是学校的重点专业,那么图书馆在期刊资源建设上,就应该着重加强对这一方面的期刊资源种类吸收、整理和建设。从而保证该类专业的学生可以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料进行参考、借鉴和学习。另一方面在建设过程中要与本校的实际教学需要进行参照。在教学当中,教师要加强对馆藏资源的利用,让学生了解和熟知高校的馆藏期刊资源对其专业性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努力开展自主性探究学习,激发高校馆藏资源的利用率。新时代高校馆藏期刊资源建设工作应拥有新时代高校教学的新特点,不仅要紧密结合本专业来开展建设活动,更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去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

二、调整期刊资源结构配比,实现期刊资源优化配置

合理调整期刊资源的结构配比,是保证新时代高校馆藏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它的科学落实有助于高校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通过合理的结构配比调整,可以实现期刊资源的优化配置,为高校师生教学科研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教学专业还是文献资料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多。而随着专业水平和技术的不断提升,高校的专业学科教学也会随之更新和创新,期刊馆藏资源也应适时进行结构调整。而对于很多高校馆藏工作来说,由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高校馆藏期刊资源的结构配比调整工作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期刊馆藏资源结构也不尽合理。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能在新时代馆藏期刊资源建设过程中加以改善,会导致学生在查找、参阅时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许多技术、理念和操作方法早已更新换代,如果与之相关的期刊资源结构不能及时更新,将会导致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开展相关技术研究问题时,得不到有效的期刊文献资源支持。首先,调整期刊资源的结构配比。每一所高校都有其重点发展的专业和学科,图书馆藏工作在采购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期刊采购经费有限,又要保证期刊资源采购的配比问题。着重加强对重点学科专业的期刊采购比例,从而为重点学科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其次,科学推进期刊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新采购期刊工作开展前,做好馆藏资源的统计工作,哪一类期刊是当前师生最为急需的资源,这决定了高校前沿科学技术和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并要做到集中馆藏,确保编制工作的合理性和顺序性。对于一些已订购的刊物,特别是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的革新快、升级快的专业性期刊资源,图书馆要定期予以查阅,并果断摒弃和淘汰那些已经过时或落后的技术性期刊资源。比如,计算机类、工程建设类、网络技术类等,从而保证馆藏空间具有一定的弹性。无论是期刊资源的结构配比调整,还是期刊资源的优化配置,都是实现新时代馆藏期刊资源建设工作科学化、合理化目标的重要手段。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应不断加强对馆藏期刊资源管理者的能力培养,从而为开展该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发挥信息网络技术优势,加强电子期刊资源建设

查看全文

文物馆藏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作用

摘要:民族文化是民族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民族生存的根基所在。民族文化具有独特性,其传承对国家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文物馆藏作为历史遗留的财产,集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于一身,对国家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文物馆藏;民族文化;文化传承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使我国很快跻身于世界级大国行列。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确立,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开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承接之于传播更具有历史意义,文物馆藏作为一个统一收藏和陈列展览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的场所,最大程度上保护了文物的传承,对社会的教育意义更是颇为深远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起文物馆藏的价值和作用,将其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令民族文化精华得以长久保存。

一、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

一个民族的传统无疑与其文化密不可分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的发展史上同样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物馆藏作为对传统文化的实体呈现,积淀着中华文明的精髓,使其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作用中一枝独秀,而且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它愈发地受到人民的珍视,其地位和作用十分值得人们探讨。文物具有保存和传承文化的功能,其价值是无法被衡量地。人类文化的整个发展过程是动态的,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对于知识的积累和传承。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文物实体对于整个文明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构建十分重要,并且它也承担着实物载体的职责。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为人行事致以“礼仪之邦的风度”;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使之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五千年迷人的魅力令人神游向往。鸦片战争以来,在经过列强压迫和腐朽政府的统治下,中国的民族文化一度饱受摧残和遗忘,进入21世纪,新中国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跻身了世界级的大国,摆脱了落后与贫穷,民族文化的传承开始为人们所重视,然而掺杂了浮躁和攀比的民族文化,又再一次需要人们去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做着不懈的努力。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生存发展的文化根基所在,是连接各民族深厚情谊的桥梁和纽带,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一代代人通过长期积累而的来的结晶。民族融合才能共同发展,才能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若民族文化不被认同,就意味着这个民族不被接受,不被认可,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各民族每个人的责任。

二、基于文物馆藏传承的民族文化

查看全文

博物馆藏品管理论文

一、坚持规范的基本操作流程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根本

博物馆的主要活动是藏品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示以及宜教服务。其中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也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其基本操作流程也就十分重要了:

1.藏品来源。藏品来源的信息资料应该尽量详细。

2.移交入馆。填写文物移交清单,附详细的背景资料,清单只要记载这些文物的不可变特征即可。

3.馆内清理。主要有下列步骤:

(1)分类。根据博物馆现行采用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2)定名鉴定。根据每件文物的具体情况和现行定名方法给文物定名,对文物进行鉴定并填写鉴定意见表。(3)技术处理及实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如除尘除垢、防锈、薰蒸、简易修复等。同时对文物进行实测,记录其尺寸、重量、成色、完残情况等。(4)记录图像资料。可采用拍照、摄像、绘图等。(5)填制入库凭证。前阶段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应充分进入入库凭证中成为其若干要素。(6)数据处理。在建立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博物馆,应将前阶段工作的资料录入数据库进行处理,自动生成总登记账、分类账、卡片、文字、图像档案及各种报表;未建该系统的应将这些资料之一份提供建立总登记账和有关藏品档案。

查看全文

数字化馆藏资源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多层次相互关联的数字化馆藏揭示系统,包括对数字化文献进行MARC编目,通过OPAC超文本链接,揭示包括电子文献的完整馆藏;对数字化资源进行重组和再次序化,建立各种导航系统提供电子文献的多角度揭示;建立各种连接,实现跨库检索及数据库整合,达到对电子文献的深层次揭示与控制。

【摘要题】信息资源建设

【关键词】文献揭示/电……

我国大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以集团购买方式,陆续引进国外重要的电子文献数据库,如美国ISI公司著名的引文数据库WebofScience(SCI、SSCI、A&HCI),知名文摘数据库UnCover、CSA、EI、INSPEC、BiosisPreviews等文摘与全文集合型数据库OCLCFirstSearch、ProQuest、EBSCO、Ovid、Gale等。还将引进著名学术出版社的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如Elsevier的SDOS、AcademicPress的IDEAL、KluwerOnline、SpringerLINK、IEEE/IEE的IEL等。中国本土开发的全文电子期刊、电子图书数据库更为图书馆订购的首选,加上图书馆自身转化的数字化馆藏,图书馆已初步打造出数字架构的馆藏体系,馆藏结构逐渐走向纸质文献与数字信息共存的形态。

面对初具规模的数字化资源,仅在图书馆网页上按数据库名称罗列展示,势必使这部分重要资源脱离于馆藏目录控制,具体文献淹没在众多数据库中,读者不能很好利用。发达国家图书馆的一些做法,如将数字化资源进行MARC格式编目并装入OPAC;将数据库重组、次序化建立各种导航系统;建立数据库之间的链接实现跨库检索,及不同类型数据库的整合,研制多个数据库的联合查询等,力求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揭示数字化馆藏资源,提供读者方便有效地利用等,值得认真研究借鉴。

1通过0PAC揭示完整馆藏

查看全文

馆藏档案数据库调研报告

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档案工作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档案信息化最基础性的工作就是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为推动我县档案信息化发展,顺利开展馆藏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我局组织业务人员,多次到省、市档案局及兄弟县市参访,专项调研馆藏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具体做法及进展情况。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档案信息数据库概念

档案信息数据库是指将档案案卷目录信息、文件目录信息、文件全文内容及相关档案管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的档案信息集成,主要包括案卷目录数据、文件目录数据与文件全文数据,而档案目录数据库只是档案信息数据库其中的一小部分,主要包括案卷目录数据与文件目录数据,只是档案管理过程中检索工具的信息化。

二、工作任务与现状

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全国、全省、全市的馆藏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从“十一五”期间开始启动,我县目前只是进行了目录数据采集录入之前档案的规范整理工作,目录数据采集录入工作至今尚未启动,在全省、全市处于落后位置,欠账大。根据上级档案部门工作部署,要求我县2013年以前必须完成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时间非常紧迫,任务十分艰巨。

三、省、市档案局及兄弟县市的做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