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力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1 11:39: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购买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购买力

人民币升值购买力论文

[摘要]近年来,对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问题,国内外给予了空前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购买力平价。但同时,对于购买力平价理论也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议。随着购买力平价理论研究的深入,统计方法的发展,统计数据的充实,购买力平价理论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购买力平价人民币汇率偏离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回顾及对汇率决定因素的描述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含义是:一种货币同另外—种货币之间的比价,是由两种货币在各自国内购买力之比决定的。当本国价格水平相对上升时汇率水平上升,本币购买力下降,本币贬值;当本国价格水平相对下降时,汇率水平下降,本币的购买力上升,本币升值。

相对购买力平价表述了汇率与通货膨胀率间的关系: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对外价值,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

影响汇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致来讲这些因素可分三大类:一是基本经济因素。二是政治因素。三是汇市的“人气”状况。对过去信息的分析,以及对将来行情的预期,都会影响汇率的走势。

查看全文

论人民币购买力平价

[摘要]近年来,对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问题,国内外给予了空前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购买力平价。但同时,对于购买力平价理论也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议。随着购买力平价理论研究的深入,统计方法的发展,统计数据的充实,购买力平价理论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购买力平价人民币汇率偏离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回顾及对汇率决定因素的描述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含义是:一种货币同另外—种货币之间的比价,是由两种货币在各自国内购买力之比决定的。当本国价格水平相对上升时汇率水平上升,本币购买力下降,本币贬值;当本国价格水平相对下降时,汇率水平下降,本币的购买力上升,本币升值。

相对购买力平价表述了汇率与通货膨胀率间的关系: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对外价值,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

影响汇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致来讲这些因素可分三大类:一是基本经济因素。二是政治因素。三是汇市的“人气”状况。对过去信息的分析,以及对将来行情的预期,都会影响汇率的走势。

查看全文

居民商业养老保险购买力影响因素探析

[提要]2019年是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20周年。从当前形势看,我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无法得到满足,使退休及养老人群对老年保险需求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本文针对南平市老年人口养老现状,结合商业养老保险所处的市场环境,对主要影响居民购买养老保险的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养老保障;老龄化;商业养老保险

一、引言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加重,60岁的人口在2018年截至时达到了2.15亿人,而这一数字相当于同期人口的11.39%。在同一时间水平上,达到老龄化的人口趋势与日俱增,并且存在着未富先老的问题。在我国建立三种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下,基本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重大问题主要集中于资金短缺方面。企业退休金面临着很多现实的因素,覆盖区域也严重不足,所以,作为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将是社保的一个强有力的后盾,不仅在居民养老水平方面提供保障,并且在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5年,南平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平均年增长3.88%,与此同时,退休人员实现4.15%的年均增长率,基金比上一年的收益率增加9.93%,基金的年平均增长率是11.76%。尽管年收入和支出增长的模式令人瞩目,参与人数稳步上升,基金收入也逐年增加,但要赶上快速增长的基金并非易事,仍存在很多无法忽视的问题。

二、养老保险行业概述

(一)养老保险定义。商业养老保险是以年金为主要目的的长期的个人保险,也称作年金保险。这是保险的特殊形式,是社会年金保险的补充。如果缴纳特定的保险费,商业年金保险的被保险人可以从特定年龄开始领取年金。这样,退休后被保险人的收入就会减少,但依靠养老金可以维持退休前生活水平。(二)养老保险行业模式分析。尽管今天的人口平均收入比改革开放的时候高得多,但随着人口老龄化逐年加速,在大规模人口基础上获得的优势将会消失,对退休金的需求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到2018年底,中国老年人支持率将为17%,到2050年将达到27.9%。医疗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出生率逐年下降,老年人的未来也经历着考验。我们的退休产业相对滞后,久而久之,老年人的平均寿命变短,青年的负担也加重。养老金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改善居民幸福指数所必需的课题。中国养老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家庭养老:家庭对老年人的抚养是我国大多数人选择的最传统的方式之一。但是现在,作为独生子,夫妻在抚养一个孩子和四个老年父母的情况下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为老年人提供家庭抚养的可行性越来越小。2、机构养老:顾名思义,养老机构是指由政府或私人设立的养老机构,即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的全额养老保障。但大多数人,无论是老人还是他们的孩子,都喜欢住在一起,对机构养老不感兴趣。3、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是我国人民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很好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相对合适的方式,通常他们运用自己的养老基金,自己独自在家中居住生活,采取护理师上门服务或在社区中进行周日照顾的形式,因此他们不必离开家。虽然已经采取了护理措施,但是这类养老耗费的人力物力很大,目前无法普及。(三)南平市养老保险现状。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待遇自2006年以后连续12年增加,月养老金累计增加达到1,952元。这是退休人员通过共同开发的成果,丰富了退休后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但基本养老金基金的支出却大大增加。养老金保险基金快速增长,由于退休人员持续增长是重要因素。在过去的4年里,南平当地退休人员老区维持在8,000人,每个人的月基本养老金都在逐年增加。基本养老金保险基金支出增长率约为35%,是基本年金保险支出增的重要因素。年金保险缴费的下限和不明确的责任划分,与年金保险基金缴费的严重不足,以及保险公司过低支付标准,为参保单位漏报、少报缴费基数提供条件。南平市的支付标准下限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60%,客观上为参保单位提供了广阔的运营空间。(四)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发展分析。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商业养老保险。由于各种各样的支援政策的引进,中国的商业年金保险带来了发展的好机会,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例如,在养老保险的商业范围扩大后,一直保持着商业养老保险数量的增加。现在,商业养老保险发挥着提高个人养老金安全保障水平的积极作用,促进了企业年金和养老金服务产业的发展。商业年金保险机构的数量正在急速增加。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时候只有大保险公司。就在中国人民银行宣布1979年修复保险行业之后,保险公司迅速发展。2017年年底,中国发展到234家保险公司。当然,这仅是一流的法人机构,实际上全国的保险机构数量还是很多的。目前,中国有10家专门的养老保险公司,2018年接受企业年金的运营资产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向国家机关、企业、机关、其他社会组织提供年金保险和年金保险基金管理服务取得了卓越成效。自2018年的税递延养老金保险试点项目以来,国内已向20家保险公司批准了税递延养老金保险的运用。1、商业保险公司与政府的竞争分析。政府和保险公司之间存在博弈关系,这两者的博弈主要存在于政府对社会公众的服务生产和保险公司经营利润最大化之间。在政策方针的指引下,保险公司也可以发挥社会管理的作用,但是政府部门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同时也颁布法律、法规、规章等措施限制保险公司的行为。保险公司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必须考虑为公共服务。否则,将受到政府的监督和处罚。保险机构和政府之间存在不完全信息之间的动态博弈关系。2、社会成员与保险公司的竞争分析。对于社会成员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博弈,首先,我们要将社会成员划分为愿意参加保险和不愿意参加养老保险两大类。当前,我国的经济水平飞速发展,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不仅关心衣食,而是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并且由于社会成员的收入差异,他们对养老保障的需求也不同。社会成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基本养老金计划。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重视养老问题,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养老强制保险,还要寻求更稳定的养老保险及多样的产品功能。

查看全文

基于居民购买力视角看人民币汇率的研究论文

摘要:购买力平价是汇率决定的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经常成为各国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能否依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来制定人民币汇率政策,已成为目前国内关注的焦点。现有文献对购买力平价的检验结论存在明显的分歧。因此本文通过历年来各大学者的综合观点,总结出了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汇率的适用性。

关键词:购买力平价;长期;汇率

一、引言

由于金融危机的全球蔓延,并伴随着人民币的大幅升值,给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了极大压力。人民币汇率在未来是否会停止升值步伐,缓解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压力,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大量进出口企业关注的焦点。

一些国际组织机构经常基于购买力平价理论来比较各国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并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他们都是以“PPP理论在实践中是成立的”作为前提。然而,关于这一前提,自其创建之日起就不断受到各种观点与检验方法的挑战。

二、购买力平价职称论文

查看全文

剖析后金融危机时代购买力平价理论再造论文

摘要:本文以对巴拉萨—萨缪尔森命题的内涵、性质与国际上对该命题的讨论、检验为基础,重点讨论了巴拉萨—萨缪尔森命题与购买力平价理论中的一些相关概念,探讨了两种理论的矛盾性与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国际研究存在的对该理论理解上的偏差和现有购买力平价方程存在的不足,给出了可以更好地体现购买力平价思想并符合现实的新的修正方程,并采用相应结论探讨了人民币汇率问题。

关键词:购买力平价;巴拉萨—萨缪尔森关系;劳动生产率

购买力平价是关于汇率决定的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理论,也是在对各国进行宏观经济比较时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汇率理论。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许多检验方法面前,购买力平价是否成立受到了质疑。特别是巴拉萨—萨缪尔森命题(Balassa-SamuelsonThesis)被提出之后,国际理论界普遍认为购买力平价理论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与挑战。但仔细研究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巴拉萨—萨缪尔森命题的内核,我们发现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的互补性和一致性。本文将在分析巴拉萨—萨缪尔森命题的基础上,讨论并给出我们对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新的理解与新的解释。

一、巴拉萨—萨缪尔森命题及其基本含义辨析

巴拉萨—萨缪尔森命题的第一个含义(以下简称命题1)是,在采用传统意义上的购买力平价计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汇率时,其双边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之间会出现系统性偏差。

巴拉萨、萨缪尔森在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进行分析时,采取了如下假设条件:(1)采用绝对购买力平价形式,即St=Pt/P*t。其中,St为t期的名义汇率,Pt和P*t分别为国内外t期的价格水平(这里假设本国是发展中国家,外国是发达国家)。(2)均衡汇率是由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决定的,并主要受外汇供求的影响,这表现了一种收支平衡的观点。(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同时生产贸易品和非贸易品。(4)劳动力可以在本国的部门间流动(但不能在国家间自由流动),而这种流动会使得国内的工资平均化。[1-2]巴拉萨和萨缪尔森分别注意到,发达国家贸易品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发展中国家贸易品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而它们的非贸易品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却是很相近的。后两个假设意味着,以相同的货币衡量,非贸易品的价格在发达国家比在发展中国家要高,而贸易品的价格却相同。结果,贸易品和非贸易品蓝子的加权平均价格在低工资国家(发展中国家)也会比较低。如果说名义汇率被看作由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决定的,那么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之间会出现相对偏离。发展中国家货币的名义汇率相对于实际汇率被高估,即实际汇率相对于名义汇率贬值。其货币对发达国家包括非贸易品的广义商品篮子的购买力会小于对其仅含有贸易品的商品篮子的购买力。由于在不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普遍较低,如果劳动生产率不同,就会出现这种结果:

查看全文

开发在校高校学生的潜在购买力方案(超市)

XX超市是一个典型的会员制超市,会员的消费占了85%强,会员的数量、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超市的销售。周边的社区居民是最忠实、稳定的消费群体。社区的开发工作正在全面地展开。分析会员的构成,中有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学生,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都是在杭高校学生。每年来杭的学子又以一定的比例增长,同时他们都会有三、四年的学习生涯。初步调查发现学生购买的商品一般以文体用品、休闲食品、纸品、日常生活用品等低值易耗品,常年需求,源源不断。同时在男女比例上,女生又占多数。

曾对学生的购物做过调查。发现学生会员卡的使用频率较高,虽然他们的客单价较低,但消费次数(学生来客数)却比较高,他们的消费金额累加排行也较靠前。由于资料没有备份,仅有2000年初学生会员卡双休日使用情况统计表留存,供参考。

2000年学生会员卡使用情况统计表

周次

双休日日期

消费金额

查看全文

汇率决定理论新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汇率形成机制的有关文献、分析购买力平价理论,在购买力平价理论中引入可支配收入因素,建立了一个新的汇率决定理论——相对收入购买力平价理论。首先,本文的切入点新颖,为了排除各种干扰因素,通过把我国的各地区假想成小国家的角度来考察新理论的正确性。国内数据的实证结果证实,相对收入购买力平价模型效果明显好于购买力平价模型。然后,将该模型运用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结果发现,现阶段人民币币值确被低估了7%~8%,但低估的幅度并不像欧、美等国所声称的那样大。

关键词:汇率;消费物价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收入购买力平价

本文的目的在于想以汇率决定的购买力平价理论为基础,并由此展开,对汇率决定理论的研究给出一些自己的观点。本文在对比国内地区之间的“汇率”后,对购买力平价的汇率公式做出修正,进而运用修正的模型来确定人民币兑美元的内在汇率。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影响因素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内容

PPP指一定时期内,两种货币的汇率是由两种货币在本国国内所能购买的商品与劳务的数量来决定的。购买力平价又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PPP)。

查看全文

人民币汇率升值分析论文

1、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vCassel)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正式提出,在20世纪20年代得到广泛关注,很多学者参与到这一理论的研究和讨论上来。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提出背景

从1916年到1936年的20年中,卡塞尔至少发表了25种英文著作来阐释购买力平价理论(Officer,1982,p86),他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卡塞尔提出购买力平价理论,主要是试图为一战后各国重新确定汇率水平提供一个方法和理论根据。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很多国家放弃了金本位制度,大量发行银行券,使货币的购买力以不同程度大大下降,所以战后不能直接按照战前的金平价制定汇率。如果要恢复战前的金本位制度和铸币平价,就必须收缩货币,降低物价水平,但这会造成经济衰退和失业上升,使已经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雪上加霜。卡塞尔认为无需用沉重的代价回到过去的金平价上面,他提出了在纸币制度下两个独立的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原则,即购买力平价理论。(Cassel,1922[1923],pp.137-138)

(二)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内容

查看全文

贸易金融与虚拟金融分析论文

中国为什么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人?2万亿外汇储备为什么不能做别的事?为什么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联系在一起?如果分析一下华尔街在美元本位的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可能有助于回答上面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明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创新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路,走出贸易金融与虚拟金融分离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之路。

美元购买力的转移

数据显示,有60%的美元在海外流通,或以储备形式为其他各国持有。原则上,这60%的美元应该对应60%的美国商品的购买力,但是,非常复杂的原因使之不能成为现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制造了许多不合理的贸易保护主义规则。比如,禁售所谓危害国家安全意义上的科技产品。实际上,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意味着美元已没有真实的购买力对应,而后来发生的产业转移,进一步扩大了美国经济与之发行的货币规模对应的缺口。

作为全球贸易的清算和结算货币,各国都会把美元作为储备货币与其他国家进行商品贸易。实际上,这是用其他国家生产的商品转移了美元购买力,而且,无非是把一国美元储备的购买力转移到另一个国家,一国的美元储备减少,另一国的美元储备增加,并不意味着购买美国商品的美元购买力最终消失。

金融市场虚拟美元购买力

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发展,特别是当金融衍生品从防范风险的工具摇身变成投资工具的时候,投资性产品的虚拟价值成为美元商品购买力的替代品,疏导了巨额美元购买力。通过对华尔街金融产品的投资,美元重新流回美国,资本账户的顺差平衡了美国的国际收支,也不会在商品市场上造成“挤兑”危机。没有金融投资品虚拟价值产生的美元购买力的转移功能,美元本位就要受到极大挑战。

查看全文

国际贸易中汇率观

一、人民币价值处于低估状态的购买力平价学说

1918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首先提出了购买力平价学说的基本概念,这种理论认为两国货币之所以能够互相兑换是因为它们各自在其国内具有购买力,因而,两国货币的兑换率(汇率)应该等于这两国货币的国内购买力大小之比。由于一国货币购买力的大小与该国通货膨胀率和物价的变动有关,因此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实际上是关于如何决定浮动汇率的理论。我国人民币汇率自2005年7月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因此,购买力平价理论就中长期来说应适用于人民币的汇率。简言之,购买力平价就是购买同样一件物品要用多少各自本国的货币。例如据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2004年的调查,同样吃1000克菲力牛排在纽约40美元,在上海为190元人民币,从而可知美元兑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为4.75,又如1000克切片面包北京卖12.4人民币,纽约则要5美元,其购买力平价为2.48。但是,在采用购买力平价时,要求商品的质量和服务环境应大体相同才行,因此,英国《经济学人》编制了一个巨无霸汉堡包指数来反映世界各国的购买力平价,这是因为各地汉堡包的用料质量、包装、服务环境基本上相同。2007年2月他们采用广州的汉堡包价格计算出的美元兑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为3.42,而当时的实际汇率为7.8。然而,单个商品是不能反映整体的购买力平价的,为此国际机构在编制购买力平价时要采用更多的一揽子商品,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是采用2500种货物和服务(34种政府,教育和医疗行业,186种器材货物和20项建筑工程)来编制各主要国家的购买力平价。世界银行按1000多种商品价格计算的2005年美元兑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为3.4,倒是和汉堡包的指数接近,它与世界银行以前在2001年计算的该项平价为1.74相比实际汇率更向购买力平价靠拢。然而,不同的人会对一揽子有不同的含义,因此他们各自编制的购买力平价也不会一样,如国内学者计算出的人民币兑美元的购买力平价1999年为4.57,日本学者计算的则是5.64,可见各方的这一数值有很大差距。

关于使用购买力平价学说的争议,据学者指出这是由于它本身所严格的限制性假设条件所致,1.必须满足一价定律成立的条件,即商品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商品交易市场是完全自由的,国际市场统一化且不存在各种管制和贸易保护;2.衡量商品的一揽子商品的种类一定要相同,而且同种商品在蓝子中的权重也要相同;3.可贸易商品和不可贸易商品的假设,在购买力平价中不考虑不可贸易商品;4.国际商品的流动对汇率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即不考虑国际间的资本流动。而这些假设条件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尚不能被全部满足,尤其是转轨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从计划商品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后者虽然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但国内的市场化程度尚不发达,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尚不能全部市场化并和国际市场同步化,供求也受到一定限制,尤其是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低,资本项下的外汇尚不可自由兑换,某种程度失真的商品价格和货币价格使购买力平价学说在使用上受到限制和批评。尽管如此,它仍有其合理和科学的基础。有学者研究指出在国际交换中真正决定货币购买力的是货币价值,这里货币(纸币)的价值不是货币本身的价值,而是货币所代表的,以其标价的商品的价值,并认为不论以什么货币来标价,或者说,不论其价格高低如何,一国一基准揽子商品的价值与他国一基准揽子商品的价值都是相等的,也即相同的商品具有相同的价值,这个价值就是国际价值。看来,购买力平价实际是两国商品价值之间的比值。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包括其国际价值学说是购买力平价学说的科学基础。根据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必然产物,货币从一般商品分离出来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的角度来看,在两种货币之间的交换中,实际上一种货币作为世界货币仍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而另一种货币则是一种普通商品,例如,在美元兑人民币的交换中,人们是用多少人民币去买一件美元(作为单位商品),这时人民币在执行货币职能的支付手段,而美元则是一件普通商品,反之,是人们用多少美元去买一件人民币,这时美元在执行货币职能的支付手段,而人民币则是一件普通商品。因此是否可以认为即时汇率是货币的价格,购买力平价是货币的价值。

按照价值规律的表述,商品的价格是围绕着商品的价值在供求的影响下上下波动,当价格和价值相一致时,人们称之为均衡价格。从货币也是一种商品的角度来看,那么货币的汇率(价格)也应是围绕着货币的购买力平价(价值)在供求的影响下上下波动,当两者一致时,可称为均衡汇率。这里所说的“上下波动”就是指价格背离价值的一定幅度,学者们用“偏差程度”来表明购买力平价和实际汇率之间的差异。他们发现在发达国家中,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偏差程度较小,大部分国家在20%以下(在1999年时日元为29.6%,加拿大为25.5%)。在经济转型和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偏差程度较大,多在50%以上,原东欧国家多在100-200%,俄罗斯为344%。发达国家偏差小表明它们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市场化程度高,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市场化,其偏离度通常只是货币本身受供求的影响所造成的方向上有上有下,即正偏差或负偏差,当超过一定幅度后会向价值回归;而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政府管制较多,商品机制不完善,商品价格扭曲现象较为严重,与国际市场价格脱离,其偏离度都是单向的,即其本国货币都是长期被严重低估的,中国的人民币就是如此。根据世界银行的计算,从2005年美元兑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为3.4,实际汇率为7.77,其偏离度为128%,而2001年时世界银行计算的人民币购买力平价为1.74,按当时的汇率计算其偏离度高达380%。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的偏离度大幅下降,正是表明了我国改革开放正在逐步深化,市场化程度正在加快,可贸易商品品种和数量扩大和增加,其价格更接近于国际市场从而使购买力平价价值提高;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的金融改革步伐在加快,外汇汇率机制形成正向适应市场需要转换,人民币开始逐步升值。更重要的是当一国经济高速发展时往往伴随着该国货币对其他国家货币的升值,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二、美元本身的贬值要求

在汇率中一国货币的升值必然伴随着另一国货币的贬值,反之,亦然上面是从人民币自身升值要求来分析,现在要从美元本身要求贬值角度来分析。从表面上来看,是人民币被低估了,而实质上来看,则是美元被高估了,不是人民币应升值,而是美元在贬值。在以美元为本位的世界金融体系下,美元贬值表现为对其他货币的相对升值,在该体系中,美元总是处于多发行货币的状态,美国可以开动印钞机发行大量美元来适应其过高的国防开支(如伊拉克战争要花费4000多亿美元)和提高其本国国民的福利待遇,从而形成其赤字财政政策。2005年美国的财政赤字达到4270亿美元,2007年,美国的财政赤字为1628亿美元,为了满足其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大量进口外国商品从而形成巨额外贸逆差。据报道,美国贸易逆差2005年为7258亿美元,2006年为7600亿美元,2007年为7116亿美元,连续多年每年逆差高达数千亿美元。据外国学者研究说美国的经常帐户逆差早在几年前已累计达到3万亿美元,美元本位制使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据美联储的数据,美元的60%在境外流动,亚洲各国的的外汇储备约为3万亿美元,而石油输出国的石油美元增长速度甚至比亚洲更快。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6年底以前的统计,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美元头寸约4.8万亿美元,过多的美元发行量必然会使美元有贬值要求。实际上自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协议崩溃以来,数十年来美元始终是处于贬值的状态,也就是说长期说来是趋于贬值。例如,1972年时每盎司黄金为38美元,而2008年3月却达到了1000美元,可见美元贬值幅度之大。历史经验表明当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庞大时美元就出现贬值,而每次美元贬值都存在一个特点,即哪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得快,谁的竞争力改善得快,它就对谁定向贬值。上世纪70年代的西德马克,80年代的日元和台币都是如此。例如,1973年一美元兑换360日元,1985年广场协议前为1:243,在日本被迫签订广场协议后的1987年日元升值到1:150,1995年日元最高升值到1美元兑85日元。自2001年以来,这一轮由于连年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不断扩大的趋势尚未从根本上改变所引发的美元贬值,正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把矛头指向了人民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