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1 11:14: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构建科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学科学教学课堂构建策略
摘要:以生为本,即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它是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保护学生的学习个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就以小学科学为例,并结合教学实践,对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探究,旨在全面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构建高效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
关键词:以生为本;小学自然;主体意识;分层;实验
注重以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全面提升自然科学教学质量,打造高效小学科学教学课堂,是目前广大小学科学教师应重点研究和探究的问题。下面,笔者就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对此问题阐述几点个人看法。
一、改变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主体意识
在传统教育理念与体制下,学生视教师为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对于教师所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都毫无条件地全盘接受,缺乏自我主体意识,学习主体性更是不能有效发挥,《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鉴于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教师滔滔不绝向学生讲解教材内容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转而采取以学生为主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方式,变学生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主体意识,从而为高效小学科学教学课堂的构建奠定扎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身边的动物》这一节时,在新授环节,我就向学生提出多个问题要求学生讨论回答,如:蟋蟀的叫声是怎么发出来的?小鸡为什么不会游泳?蚯蚓喜欢吃什么?壁虎是怎么捉蚊子的?等等。之后,让学生对教材上的动物园图进行讨论,如这些动物分别叫什么?如果生活在动物园中它们应该被分到哪些场馆?这些场馆中还有可能生活着哪些动物?等等。另外,在学完本节内容后,还可要求学生自主设计一个理想动物园,设计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来进行:现在动物园有哪些地方应改进?如何改进?你觉得有哪些动物还可以生活在动物园?你觉得动物园该如何设计会让动物生活得更好?你觉得动物园该如何设计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去了解动物?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参与问题的讨论,既能深刻理解和感知本节知识,还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主体意识,是对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很好地践行。
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分层式教学
如何构建小学科学课堂文化
课堂文化是课堂的灵魂,是课堂发展的命脉。现代科学教育工作中,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过分渗透,很多教师都忽视了课堂文化的营造,也没有发挥出课堂文化的价值,整体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为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充分关注课堂文化的构建,要提高该项工作的关注力度与实施力度,对原有的课堂文化思想及课堂环境加以适当的优化调整,为教学任务的推进提供积极辅助。
一、挖掘科学教材,构建基础文化
首先,教师要正确解读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要认真理解教材。这种理解不单单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部分,而是要站在综合的角度上,以单元或者一本教材为主要目标进行分析。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入纵向备课的工作思想,正确理解每一册科学教材的主题,明确不同教材的根本目标,在合理目标的带动下,游刃有余地构建课堂文化,发挥课堂文化的积极价值。其次,教师要合理选择给予学生的探究材料。在科学课堂上,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而在此前提下,教师也要遵循科学原则,在课前通过多次实验、对比,选择最合适的教学素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增强课堂文化的生命力。为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教师在教学之前,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应用这些材料,分析这些材料是否科学,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否能够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后,教师要合理把握探究中的各种问题,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开展科学探究,提高自己的能力。比如科学课堂上实验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产生真实的体验,能够丰富自己的科学认识。而对于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操作,教师需要做好合理的设定,分析在每一项操作中应该分配多少时间,应该如何调节学习任务。教师要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科学活动,增强其对于知识的掌握,构建科学课堂文化。
二、心系自主探究,构建生本文化
生本课堂文化的构建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情感体验、学习兴趣、学习潜能的充分形成和发展。在构建生本课堂文化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人格可得到充分的尊重,自尊心可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而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要任务自然是配合学生,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展现自身的价值。例如,在科学实验中,教师要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自主地开展实验,根据教师提供的探究材料展开适当的分析。如果学生在实验中出现偏差,教师也不能立即指出学生的不足或者对此进行评价,而是可以要求学生适当地对比自己的实验与教材中的实验,自己发现问题。
三、关注成长历程,构建生命文化
高中生物教学科学构建探析
摘要:在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中,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构建,更加注重多样化教学的有效创设,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本文立足生物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从情景式教学、生活式教学空间、实验平台创设等方面,具体论述了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的科学构建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有效教学;构建策略
在新的教学视域之下,高中生物教学的科学构建,更加注重核心素养培养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所谓核心素养,是指以生物理论与能力为主导,实现学生多维度生物学习。因此,在核心素养培养中,高中生物教学要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在开放式的教学空间,通过探究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等的实施,以实现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生物学科应用能力的生成。因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的科学构建,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实施。
一、以“境”为载体,实现生物规律探索
在高中生物课堂之上,“境”是育人的载体,更是促进有效教学的重要依托。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情境中创设探究因子,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并在生物规律的探索中,掌握生命规律特点。因此,在情境式教学中,通过情境的有效导入,更好地引导学生善于从科学的视角,探索与总结规律,并从生物现象的分析中,实现生物思维的有效生成。[案例]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的解释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导入,不再是直白的知识呈现,而是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之下,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思考与探索。师:家族遗传病,同学们了解过吗?教师通过设定问题情境,以问促进学生的学,让学生巩固“DNA分子结构理论”的同时,能够从“子代与亲代的遗传规律”,实现对遗传病的探索与分析,这是促进课程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多媒体的展示之下,将DNA的螺旋结构进行展示,让学生在直观的学习状态之下,掌握DNA螺旋结构及其规律,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与学的构建中,又从“转基因食品”的社会热点问题,导入知识点,并在此以问促学。师:若改变生物DNA的某一段结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的学更加深入,能够从所需知识中,探究生物规律,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应用。
二、以生活为视角,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初中科学教学情景的构建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促使初中教学不断的创新发展,科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科,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还有助于提升个人知识含量,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用教学的改革,为此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本文将对初中科学学科教学中教学情景的构建进行分,并提供相关方案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科学学科;教学情景;构建策略
现阶段,创建情景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对科学学科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可以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开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探究活动,从多角度探究科学学科创建情景教学的优势,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一、设置游戏的教学情景
虽然学生进入了初中阶段,但是还是保持着活泼好动性格,游戏对他们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创建游戏和竞赛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易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例如,在学习“密度”这课内容时,教师可利用一个箱子,在里面放置一些相同的盒子,在盒子里面放一些等体积不同材质的物质,比如泡沫、铁块、铜块、木块、铅块等物质,要求学生只能将手伸进去摸,并且可以将东西在手中掂量,然后凭借感觉猜出是什么物质,最后把东西拿出来观看,统计猜对的几率,对猜对的学生给予小礼物作为奖赏,指导学生不能只是通过外观来判断事物,进而引入本节课程的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融入课堂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玩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二、建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景
科学监管论文:构建科学的食品监管诠释
本文作者:张永辉工作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创新食品检测管理体制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和预警体系,是为顺利完成食品安全定期检验、专项监督性检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和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专项调查性检验任务而建立的一套先进的,完整的和符合河北实际的食品检测的法规制度、业务管理、技术装备、技术标准和人才保障体系。河北省应着力建设适应“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和食品安全监管所需要的现代化食品安全检测和预警体系,必须创新和理顺食品检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科学的食品检测管理体系。(1)理顺河北省食品检测的统一监督管理关系,加强质监系统内部的食品检测管理。研究制定食品检测事业发展战略,拟订食品检测管理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理顺省局和地方、质监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检测关系,研究解决食品检测事业发展人、财、物保障问题等。(2)省局授权省食品检验院履行食品检测技术管理职能,提高检测技术支撑和技术抓“总”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市、县食品重点实验室和相关省级站食品检测工作的技术指导,加强食品安全预警和食品安全应急检测能力,科学评价全省的食品安全质量状况,真正成为全省食品检测的技术中心、数据中心、全省检测网中心和培训中心,成为全省顶尖的食品检测权威机构。(3)为了强化食品检测工作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和管理,保障食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和及时性,可以实行食品检验机构在业务上的垂直管理,如省食品检验院对市、县食品重点实验室和相关省级站实行以省食品院管理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甚至可以实行食品检验机构省以下垂直管理的模式。建设和完善食品安全检测网络实践证明,食品安全检测网络是实施食品检测的有效组织形式和载体。目前,河北省的食品安全检测网络的三级构架已经初步形成,但还存在一些明显不足。(1)食品安全检测网络还不健全。①现有的县级食品检测中心还需要认真优化梳理,更新调整,明确检测项目和覆盖区域;②重点监管行业和重点大型企业的食品检测实验室尚未纳入食品检测网络运行;③我们建设的三级食品检测网络只局限于质监系统内部,尚未建立各有关部门所属食品检测实验室参加的真正意义上的河北省食品安全检测网络。(2)食品安全检测经费严重不足。《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质监等部门在执法工作中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为落实《食品安全法》这一规定,各地质监部门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检验经费问题,一方面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目前食品检验经费的保障基本都没有纳入各级政府的常态化年度财政预算支出范围。(3)为了建设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预警体系,食品安全检测网络的重点建设任务应着力于优化调整和补充完善省内各级各类食品检测机构,满足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同时为掌握我省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及其变化、了解潜在性风险因子、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有效预警与应急检测作准备。大力加强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是建设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预警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目标的重要手段。本着“强化省级、配强市级、加强县级”的原则,通过加快实施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规划,尽快启动“十二五”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规划,全面加强和完善河北省食品安全检测网络保障性检测和超前预警性检测能力,需要重点形成以下与体系建设目标相适应的技术装备能力:①加强我省43个重点实验室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装备的保障性能力建设,提升说清我省食品安全状况的能力;②对重点监管行业和重点大型企业的食品检测实验室提出确实能实现“出厂检验”的技术装备要求,提升企业自身的检测能力;③全面提升与食品相关的省级站的能力建设要求;④加强食品安全预警和食品突发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装备能力,提升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检测响应能力;⑤加强快速检测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提升快速检测在食品安全检测和监管中的应用;⑥加强食品安全检测与统计信息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提升食品安全检测的信息化能力水平等。强化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食品安全检测人才与队伍是决定能否建成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真正发挥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作用的关键所在。建设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必须率先大力加强食品安全检测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以准确定位、合理投入为基础,改革创新检测人才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重点培养骨干人才,形成一支人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精神奋发的专业化食品安全检测队伍。全面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数据质量监督与管理食品安全检测数据质量是食品检测工作的生命线。数据可靠是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的基本要求,为了实现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建设目标,必须全面加强检测数据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有效手段
食品企业多,监管人员少是河北省的现状,这一现状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目前,国家和省政府不会给予质监系统更多的资源和政策上的倾斜,但社会与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敏感,基本上是处于“零容忍”的状态。这些使得质监系统只能迎难而上,努力探索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实现对食品企业的“强制性”监管,让企业的生产状态真正处于质监系统的“全程监控”之下,同时让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检测人员在网格内也真正做到“尽职尽责”,只有这样才能把发生食品安全风险的机会降到最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在全省构建科学的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长效工作机制提供了可能。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建设基础和功能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基于利用国内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视频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等集成的软硬件产品而开发设计,借助数据和视频的远程传输实现对食品企业、食品检测实验室、基层监管工作的实时监控,同时能对采集的各种数据进行实时动态汇总和分析,真正实现既能说清我省的食品安全(生产、检测、监管)状况,又能实现食品安全风险超前预警的功能。具体地说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应实现以下功能:(1)在局食品安全“数字监管”中心或任意一间办公室,都可随时随地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远程监控和指挥。(2)运用河北省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全面掌控我省(市、县)食品企业、检测机构、基层监管局等的布局和其他信息。(3)可对食品企业的生产线、原料库、成品库、实验室等关键部位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功能。(4)可对食品企业的基本信息、生产设备、检测仪器、质管人员、原材料、包装材料、添加剂、生产报表、产品(成品)信息、日常巡查、监督抽查、不合格品、委托检测、行政处罚和生产许可等企业的信息实时进行动态数据查询的功能。(5)可对食品企业实验室重点仪器的使用情况和进出厂检验数据进行专项查询功能。(6)可对食品检验机构的实验室设备和数据进行实时查询的功能。(7)可对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对食品企业的日常监管状况进行查询和指导的功能。(8)可对采集的各种数据进行存储并能按照各种条件要求进行汇总、报表、分析和预警的功能。(9)可对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应急指挥和决策处理的功能。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组成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设在在各级质监局的食品安全“数字监管”中心主要是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实现对食品企业、食品检测机构、基层监管局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可对被监控服务器上自动保存的数据资料、视频资料等数据进行调用、查询、汇总、预警和指挥。监管中心一般设有独立办公室和人员,并配备安装监控系统专用软件的计算机组、服务器、监控液晶大屏幕等组成。监管中心必要时可配备机动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和专用笔记本电脑,使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随时随地通过密钥无线上网以掌控食品安全的动态和随时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数字监管”中心专用软件基于河北省的电子地图(GIS)综合平台,配合使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开发为质监局(省、市、县)三级版本和企业使用版本,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实现自上而下的逐级监督,中心监控软件应开发出以下子系统。(1)食品企业基本信息管理系统(2)食品安全生产远程视频监控系统(3)食品企业实验室监督管理系统(4)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监督管理系统(5)食品企业日常监管信息动态查询和指挥系统(6)食品安全数据分析和预警系统(7)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和决策系统(8)食品安全事故信息举报系统(9)食品安全风险因子数据库安装在终端的数据采集和监控等硬件设备主要实现对食品企业关键部位(生产关键控制点、实验室、原料库、成品库)、检测机构、基层监管数据库等进行实时数据和视频图像的采集。一般有视频摄像头、实验室数据采集终端、数据和视频服务器等。2.3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特点和优势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符合国家质检总局实施的“科技兴检”战略,是省局提出的质检机构和信息化同步提升强有力的抓手。该系统的建设是省局实现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长效工作机制的深入探索和必要补充。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建成势必对某些企业的生产行为起到明显的警戒作用,有利于企业自律和更加自觉地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同时对食品检验机构和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勤政尽责”起到督促作用。系统的应用将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预警、处置和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是一项“惠企”工程,也是一项“惠民”工程,更是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政府工程,该系统的建成和应用将开创并引领全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走上一个新台阶。
对构建食品安全科学监管体系的其他思考
(1)河北省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和河北省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建设是实现我省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基础和手段,是新形势下保障全省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的两把金钥匙。体系和系统的建设可能会触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做好项目的前期调研、评估、经费预算和动员部署尤为重要。可先在重点区域或对重点产品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待条件成熟后再在全省推广。项目的建设也可分期安排工程,先易后难,逐步完善,最终建成一个覆盖全省,三级(省、市、县)联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2)在建设过程中,可根据企业规模、食品种类、风险程度和控制能力等综合因素对我省食品企业进行分级监管,全省食品企业可分为三级即省控企业、市控企业和县控企业。这样既能引导我们省、市两级的监管力量靠前监管,又能补充和带动基层监管力量,同时让他们既成为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也成为规章制度的执行者,使得体系和系统的建设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3)在河北省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和河北省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以探索监管和检验工作的一体化运作,既可以解决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又能把监管和检验融为一体,起到相互补充和促进的作用,真正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强大合力。
科学构建和谐社会思考
**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是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新的科学论断。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应坚持的原则做出了决策部署。这是认识上的又一次大飞跃。
社会和谐心向往之,要充分把握社会矛盾问题,科学构建和谐社会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现就构建和谐社会问题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首要的是处理好阶级、阶层关系
不同阶层之间的经济地位是有差别的,有时还是有悬殊的。差别不大是正常的,悬殊过大是危险的。共和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两大对立阶级不存在了,不能再以阶级斗争为“纲”了,可这不等于没有阶级了,更不等于没有阶层了。这里重点谈阶层关系。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不同阶层在改革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不同,出现了分化和组合。
首先,经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工人阶级逐渐在分化成不同的利益阶层。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农民进入刚兴起的乡镇企业,转化为企业工人;部分农民进城后,找到稳定职业转化为市民;还有的进城后没有稳定职业成为流民性质的利益群体。“民工潮”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的一大社会现象。今后也将成为社会阶层中的一大特殊利益群体。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第一次将“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作为社会建设内容写进党的报告。同时,在“两会”期间,第一次有“农民工”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表明了这一特殊利益群体的利益得到重视和广泛关注。
科学构建和谐煤矿保卫研究
摘要:煤矿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煤矿生产一直都属于高危职业,对煤矿生产的安全保卫工作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其也是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国家民生的重中之重。同时,煤矿产业的治安保卫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企业快速发展路径的高度保障。尤其是在我国进行煤矿企业体制变革以后,如何提高煤矿产业的保卫工作,科学构建和谐煤矿成为了目前我国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煤矿保卫工作;科学构建工作理念;研究
煤矿产业在社会发展中是属于特殊产业中的一个部分,其是社会的巨大物质财富,其产业工作是对社会的无私奉献。那么如何对煤矿产业进行科学的管理,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煤矿,有效提高安全生产程度,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当前的煤矿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的不足
1.1煤矿产业随着经济发展而凸显出很多不安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转变也引起了企业的体制变革,在改革过程中势必会对一些人的利益产生不小的影响,如此也会引起一些人的消极应对,而且目前煤矿企业一些原因时有经营问题的出现,职工矛盾、领导矛盾、薪资纠纷等等也常有发生,且一些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安全生产意识都存在一些不足,如此严重的影响了煤矿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顺利的进行,这些都是煤矿产业中的不安因素。1.2煤矿产业本身具有的安全风险。煤矿产业的作业方式是在极深的地下,作业环境比较恶劣,而且危险因素比较多,常有矿难事故发生,为煤矿的安全保卫工作带来很多的困难,而这些都属于不可控的安全隐患,还有一些安全风险是产生于煤矿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安全保卫措施不完善,安全保卫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素质而导致出现的安全风险也会对煤矿的安全保卫工作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1.3煤矿企业领导的责任意识和安全保卫意识不足。很多煤矿企业领导只关注经济效益是否提高而忽视了煤矿产业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对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培养自然也就不重视。其安全意识和责任观念都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所任用的安全保卫人员水平也是良莠不齐。而且领导的不重视还体现在安全保卫设备的陈旧和更换不及时上,很多安全保卫设备都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甚至部分设备已经无法投入使用,对现有设备也无法做到有效的维护,对安全保卫工作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
2如何做到构建和谐煤矿,提高安全保卫工作的有效途径
党建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交流
近年来,我部认真贯彻落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在弘扬良好的用人导向上下功夫,在创新干部选任评价机制上作文章,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上抓落实,切实加大领导干部选任工作力度,逐步健全科学完善的干部选拔管理机制。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和对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四个原则”,着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1、坚持相对稳定的原则。一直以来,我们十分重视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班子建设做到常议、常抓、常新,干部任免做到“多批次、少批量”,干部调整做到“大稳定、小调整、缺位补位”,使干部选任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正常化轨道。为了强化党政主要负责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维护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严肃性,我们在干部调整中基本做到机关党政正职要干满一届才换岗,乡镇党政正职至少任职3年以上才考虑进机关,而且一般不同时调整;班子副职调整做到“多换思想少换人,实在不行才调整”,确保相对稳定。
2、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在干部选任时,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在干部民主推荐中,要求参加会议的人员必须要达到应参加会议人员的80%,否则推荐无效。同时要求“会议推荐”和“谈话推荐”两个推荐的得票必须超过30%才能列为考察对象,去年全县共有7名干部就因推荐得票没有达到30%而被否决。干部研究后,所有拟提对象都进行了任前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先后有6名干部没有通过公示关。同时,我们还积极试行“票决制”。乡镇党委换届时,全县27个乡镇(办事处)的54名党委书记、乡镇长(主任)人选的任命,全部由全体县委委员投票表决。去年5月,县委与县人大对县直机关23个政府组成局的行政正职进行了考核票决任职。投票前,每个候选人在会上作施政演说,由每个参会的投票同志独立思考,然后再投票表决,得到一致好评。
3、坚持程序到位的原则。根据《干部任用条例》的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单位呈报、组织考察、常委研究决定的传统程序,坚持做到单位只衔接领导职位,组织部研究确定拟配职位后才进行民主推荐,根据民主推荐的情况确定考察对象,然后进行组织考察并听取相关县级领导的意见,根据考察及征求意见的情况确定拟提拔对象,然后单位党组(党委)研究呈报,组织部研究提出干部任免方案,书记办公会酝酿后报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每次调整干部,部里至少召开3次部务会,在征求多方意见、充分酝酿后,才提出正式的干部任免方案。
4、坚持严格职数的原则。我们严格执行“改非”政策,对县直机关和乡镇正职男年满53周岁、女满50岁,副职男年满52周岁、女满49岁及时进行“改非”;凡超职数单位的班子,严格按照“三定”方案,“改非”后不再增加新的班子成员,对有领导职位空缺的单位坚持缺位补位的原则,尽量做到从优秀的后备干部中推荐产生新的班子成员,没有列入后备干部的一般不予提拔。目前,全县领导干部的总职数除个别综合部门有超职数的现象外,绝大部分单位不仅没有超配,反而有空缺,其中县属单位缺职数62个,乡镇缺职数6个。同时,我们还坚持不再新增并逐步消除机关单位专职党组(党委)书记的原则,在干部安排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先后消化了卫生、畜牧等8个单位的党组(党委)书记,精简了领导班子职数。
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镇思考
*镇地处*县城东北部的牛栏江西岸,距县城144公里,是一个国家级贫困乡镇,也是的一个多民族乡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实际,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在科学发展中构建和谐*。
一、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实力*
构建和谐*,首先要发展。*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乡镇,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唯有加快发展才能奋力崛起,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抢抓历史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实施“交通兴镇、商贸活镇、产业富镇”战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一是加速产业发展。立足山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蚕桑、畜牧业、经济林果和返季蔬菜等四大产业。2007年底已有桑园面积6539.5亩,年养蚕944张,产茧40.5吨,产值66万元。生猪存栏15434头,大牲畜存栏4623头,种植返季蔬菜512亩。二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紧紧抓住牛栏江和实施“通达工程”的历史机遇,构建了全镇“三纵三横”公路网,三年修通了9个村的公路,总里程达到132公里。2007年开始扩建三条通村主干道,总长48.8公里。公路沿线群众积极投劳修建由乡村公路干线到村民小组的公路,现已有22个村民小组通公路,实现了*镇乡村公路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的势头。群众出行条件明显改善,四通八达的公路真正成为山区人民的致富路。三是鼓励农户投资拉电与实施农网改造相结合。解决了7个村民小组103户的用电难问题,实施农网改造2385户。通电给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较大改变,电视机、影碟机、小型加工机器源源不断进入农户家中。实施“村村通”25个点,全镇有电视机用户达3585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和移动通讯用户达1568户,进一步畅通了群众的信息交流渠道。四是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为牛栏江水电开发、通达工程、昊龙公司采矿等工程做好各项服务和后勤保障,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五是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的实际,与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等单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外出务工就业培训。2007年输出劳动力8568人,劳务收入达到428万元,劳务输出为富民强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6226万元,比上年增长9.8%,连续三年保持9%以上的增幅;农民人均纯收入1139元,比上年增长13.3%。
二、坚持统筹兼顾,建设文明*
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工程。一是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按照围绕主题,把握灵魂,狠抓落实的要求,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结合本镇工作实际,开展好学习宣传教育活动,起好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全镇学习宣传活动的广泛开展。突出经济建设和业务工作,突出“以人为本,注重教育”的方针,突出为群众办实事,坚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决心和信心。二是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与道德素质实践活动。按照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要求,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各种教育活动中,落实到具体工作上,把诚实守信纳入“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的评选活动中;通过诚信建设,推广社会承诺制、行政执法公示制、为人处事信誉制,使“诚信”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不断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在机关、站(所)干部中积极开展文明在岗位,做人民满意公务员、送温暖献爱心、敬老助残、扶贫帮困、保护环境、维护稳定等内容的一系列道德实践活动,使干部在实践中接受教育,提高道德素质。三是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高度关注解决民生问题,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进步。坚持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摆在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以深入推进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为重点,提高人口素质为核心,加大“一放二扎”和医学监护工作力度,保持低生育水平。2006、2007两年完成男女节扎超千例。以教育综合改革为突破口,建立教育教学新机制。不断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贫困学生救助体系,加快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推进乡村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巩固“普九”成果,促进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重点,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80%。逐步建立起乡、村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和重大疾病救助体系,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四是加强以集镇和六合街为主的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大力开展乡村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各民族的传统节日举办文化体育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全民健身体育活动广泛开展。2007年成功举办了*县首届苗族花山节。
三、坚持综合治理,建设平安*
科学构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思考
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工程。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就必须对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就必须科学构建其思想政治建设的考核体系。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对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实践和探索,特别是去年以来,紧紧围绕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这两大主题,对领导班子的考核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完善创新,迈出了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考核的关键步伐。然而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考核还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和亟待破解的难题。一是考核主体过于单一。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如何,其政绩大小、功过是非往往是上级评价重于下级评价,有时甚至是上级个别领导说了算,群众公认很难落实,尤其是上级与下级在某些政绩问题上出现认识上的偏差时,更容易出现类似情况。这就导致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有矛盾、有冲突时往往只对上级负责,不对下级负责。二是以偏概全。对领导班子的考核应当是全面的,而现在往往出现了对领导班子的考核,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的一张报表上,把领导班子建设与几个经济指标划等号,热衷于排位置,导致一些领导班子忽视思想政治建设。有的领导班子热衷于铺摊子、上项目、单纯追求增长指标,忽视当地实际,不顾民力、不顾财力,不重视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效益的统一,忽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的领导班子为了追求高指标、相互攀比,不惜弄虚作假。极个别领导班子信念发生动摇,政治立场发生偏差,在大是大非面前迷失方向。有的领导班子甚至出现“班长”带头腐败,出现了“窝案”,垮掉了整个班子。三是考核方法单调。对领导班子考核的手段单调,往往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缺少全面分析。不能根据地区的目标定位、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和在考核中遇到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考核方法,影响了考核工作的效率和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四是考核指标不够真实。各部门、各单位在确定目标时,常常各打自己的小算盘,更有甚者,少报多完成,考核指标的确立缺乏合理性,使考核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虚假成分,影响了考核结果的真实性。五是考核结果与使用不够紧密。由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大多在下一年的第一季度,有的甚至到下一年的中期才能完成,而各地的领导班子调整大多在每年末进行,从而使实绩考核与各级领导班子调整相脱节。为此,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必须从解决谁来评判、评判什么、怎样评判等方面入手,科学合理地构建切实可行的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考核体系。
一、科学构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考核主体,解决由谁来评判的问题。
目前对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主要是组织、人事部门,这种考核虽有一定成效,不可缺少,但其单一的考核主体也带来诸多的弊端。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解决领导班子的产生问题,即“谁产生、谁负责、谁考核”,建立由组织部门牵头,相关部门联合、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立体考核体系。参与考核的主体要从组织人事部门的考核人员向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委人员、软环境建设监督员、单位的服务对象、驻外招商人员等群体延伸。比如,去年县委组织部在对乡镇领导班子考核时就实行了纵横交错的立体化考核,扩大考察的参与面。请县级领导对各镇党政班子及正职进行测评;县分管领导和县业务主管部门领导对各镇对口的分管领导进行测评;县软环境建设办公室和驻外招商组成员对各镇副镇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测评。县级机关本部门及全体人员参加测评外,还请各镇对口分管领导、单位服务对象、行风监督员参加测评。同时还按照考核主体多元化的要求,对不同的领导班子采取不同的考核主体。如人大领导班子是由人大产生,党委领导班子由党代会产生,政府领导班子由人大和人大常委会产生,政协领导班子由政协代表大会产生,部门领导班子则由上级部门产生。根据这一要求,必须由产生不同领导班子的主体参与考核,并始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和“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由党委组织部门统一扎口,实施立体化考核。在此基础上,接受社会的评价也是不可缺少的渠道。社会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渠道有三:一是当地政府所辖范围内的人民群众、人民代表的评价;二是媒体的评价,尤其是有关媒体的批评报道,相对而言,批评报道较客观、准确,舆论监督不可缺少,当然注重媒体的评价,必须防止人为的“吹捧”。三是社会中介机构的评价。若来自社会评价渠道畅通,客观公正,再加上组织、人事部门的评估,就能够比较完整地反映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情况。
全方位的、立体式的领导班子思想建设考核的主体的设置不仅可以有效地克服考核领导班子的弊端,而且能较好地解决领导班子正确的考准评实的问题,促进领导班子真正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科学设置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考核的主要内容,解决考核什么的问题。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构建企业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