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架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1 10:49: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构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铸造构架焊修工艺分析
1概述
我公司自2003年开始生产铸造构架(如图1)。由于其结构设计的复杂性造成其铸造难度较大,每一只构架都要进行焊修。在工作中,我们总结出了很多操作技巧,对解决构架的焊修质量问题有很大的帮助。1.1产品结构特点。该产品的整体尺寸较大,外形尺寸为5738mm×2540mm×460mm。结构复杂,为大型框型薄壁铸件,且壁厚不均。三横梁及导框等厚大部位厚达140mm,其余壁厚一般在16mm~30mm之间。由于存在大面积薄壁区域,使得流经这些区域时钢液中的杂质不能及时上浮,极易形成夹砂。而在壁厚过渡的地方,凝固收缩受阻等地方,热应力不能有效释放,极容易出现裂纹。1.2产品质量要求。该产品要求整体X射线探伤,关键区域的拍片等级要不低于IV级,非关键区域要不低于V级。评级标准为美国NFA04-160。由于该产品为车辆转向架的关键零部件,用户要求整体X射线照相检查,共布片近700余张。随经过生产工艺改进,但在现在的正常生产过程中仍需拍片140张左右。1.3铸件材料要求。构架铸件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符合美国标准AARM-201中B级钢的要求,具体见表1和表2。
2构架铸件焊修过程常见问题
构架经常性存在的超标铸造缺陷有裂纹、夹砂(渣)、疏松等铸造缺陷。图2中为构架局部开口裂纹。经常需要大面积缺陷清挖、焊补,工作量很大。
3应对措施
3.1制定焊修工艺、提高焊补效率。根据产品的结构、材料性能要求以及铸件上的缺陷性质,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焊修工艺方案。并准确地排布缺陷位置、仔细地清除缺陷,对焊补过程一丝不苟。3.2焊修方法及焊材选择。焊接方法采用常见的CO2+富氩混合气体保护焊接法。依据母材的组织成分及力学性能要求,我们选择牌号为ER50-6的焊丝,焊丝粗细为1.2mm。焊丝的微量元素见表3,力学性能见表4。3.3确定焊接工艺参数。为确保铸造构架缺陷的焊修质量,并能使焊修部位X射线探伤检查合格,焊接工艺参数的确定显得十分重要。具体焊接参数见表5。
电气安装和调试构架分析
1电气工程电力安装和调试内容
1.1变压器安装。变压器是电气工程电力系统中核心运行设备,其主要是基于电磁原理对电力系统中的电压进行改变。变压器由次级线圈、铁芯以及初级线圈所组成,每个变压器部件在运行过程中都有各自的运行特点。变压器的安装较为复杂,各个变压器部件之间有相互关联的特点,如果在安装过程中缺乏整体策划和调度,有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出现。所以变压器安装需要重视维护变压器的绝缘性和变压器的安装顺序,在安装完成后对整体电气设备进行完整调试,检查安装轨道是否科学,对变压器做好后期维护。1.2电气仪表安装前准备。电气仪表的安装工作是指依照相关的设计要求,将电气元件、电缆以及仪表管线等独立部件进行组合,形成完整的系统显示或者是回路,再根据组合结果对已经安装的电气设备进行检测和调试,确保其能够正常投入使用。应根据电气工程设计要求,完成仪表和现场控制室、工艺管道等各个方面的连接。电气仪表安装前准备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内容:对仪表设计图进行详细分析,对分项安装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包括电气仪表加工组件汇总表、电力仪表设备汇总表、供电原理图以及设计说明书等[1]。1.3避雷接地装置安装要点。避雷接地装置在安装过程中需要确保顶面埋设深度大于0.6m,并且其角钢、圆钢以及钢管地极应在地下垂直插入,间距需要大于5m。在接地装置的焊接方式上,需要选择搭接焊方法,搭接长度应该满足以下要求:明敷接地下引线以及室内接地干线的支持件,在相互间距上需要保持均匀,其垂直直线部分以及水平直线部分间距范围分别为1.5~3m、0.5~1.5m,弯曲部分为0.3~0.5m。1.4隔离开关安装。隔离开关是电气工程电气安装中的重要设备,隔离开关一般需要垂直安装,在电流不切断或者小电流电路情况下能选择水平安装。在实际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安装开关的力量进行控制,应避免安装力量过大造成安装接头接触不良。在隔离开关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接地刀展开测试,对接地刀定期进行打理以及维修,为了增加其稳固性,可以适当增加触头上的固定螺丝。1.5电缆敷设。在电缆开始敷设前,需要对电缆的路径进行标记,根据电缆的设计要求将其放在不同的电缆桥架层上。敷设过程中应该保持拉力的稳定,针对一些大直径或者是长电缆,指挥人员应对电缆敷设做出统一协调和指挥。电缆应在固定的地方保持牢固,敷设时留出适当的余量,避免电缆铺设出环形,整体敷设顺序需要保持序列整齐,杜绝电缆交叉的现象[2]。
2电气安装调试问题
2.1电气设备安装和调试协调性差。很多电力企业的电气设施安装工作是由电建施工企业负责完成,电气调试工作是由专业的调试机构进行。因此,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施工单位是两个独立部门,工作配合协调性较差。电力企业的电气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属于同一个组织,但在落实管理过程和操作过程中,仍然属于相互独立关系。如果电气设备管理规范和设备管理机制缺乏一致性,电气设备的调试运行和安装工作不能得到相互配合,对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质量以及效率会产生制约。2.2监管管控机制的缺乏。在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采取合适的监督管理能够让电气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然而以现阶段电气安装和调试工作来看,针对电气设备的诸多故障问题,在处理以及监管过程中还缺乏必要的规范性,欠缺协调统一的管制,对整体工作质量造成了影响。电气安装和调试运行工作对技术要求比较高,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先进的技术水准和过硬的专业素养。目前很多供电企业在电气安装调试上,还有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会对调试安装进程造成不利影响[3]。
3电气工程电气安装和调试的加强策略
3.1加强电气安装和调试工作之间的联系。针对电气工程中电气安装和调试协调性比较差的问题,需要加强电气安装和调试工作之间的联系。通过管理形式的改变,在保证电气安装和调试技术监督的前提下,适当加强二者的协调性。在安装调试初始阶段,应对安装调试工作的参与人数进行确定,对复杂的电气安装和调试工作进行合理员工调配,增加安装调试人员对电气工程所有安装调试工作的了解程度,加强技术交流和支持,提高整个电气工程的安装调试质量。3.2提升电气安装调试专业水平。电气安装和调试过程中有众多安全隐患,处理不当会对工作人员造成直接生命安全威胁,因此,需要合理组织培训活动,提高电气安装和调试人员的专业水平。安装调试人员正确掌握各种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能在电气安装调试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操作规范进行安全防护工作,为生命安全提供充分保障。可以将电气调试人员调入电气安装工作中,使其掌握电气安装技术要点,保证电气调试工作的有效性[4]。3.3采用先进电气调试技术。调试技术在电气设备调试工作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电气调试需要根据电气设备结构,选择运用先进技术。首先,应该对电气设备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在电气设备调试过程中按照设备结构图以及说明书进行调试,采用先进技术对电气设备的调试需求进行满足,保证电气设备的调试质量。3.4加强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进程中的质量管理。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的质量管理,需要质量监管体制作为支撑,对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质量进行不断加强,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利用监管机制对安装调试质量做出控制。如果在安装调试施工中发现了施工问题,需要利用先进的检查设备和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和检查。监理人员需要参与到这一过程中,为电气安装调试质量提供保障。3.5变压器试验。对所有接头的位置都进行变压比检查,保证其与制造厂铭牌数据不能出现明显差别。对变压器的三相接线组别进行检查,要求其与设计要求相契合。对多余套管的绝缘电阻进行测量,保证其阻值应该大于产品出厂值的70%。实施绕组连同套管下的工频交流耐压试验,其中21kV工频试验电压应该保持1min。在额定电压下,对变压器实施冲击试验,每次冲击之间需要有5min的间隔[5]。检查其有无异常现象,确保变压器相位和电网保持一致,在所有都无异常后方可投入使用。对其是否有运行异常进行细致检查,保证变压器相位和电网一致,让变压器空载运行24h,确保无其他情况后再正式投入使用。
论Web知识管理系统构架
企业要想保持永久性的竞争力,就必须有效地创造、寻找和分享组织的知识,并及时地让这些知识能衍生新的创意和商机。然而,许多企业因为在组织发展的过程中,因为过度地分工使得组织构架很复杂,再加上没有知识管理(KM)的概念,一直使得他们的知识杂乱无章,难以搜寻与分享,并且难以一致、不断重复,造成了在公司的决策过程中被忽略。类似这样的公司就需要考虑开发一套知识管理系统,以其能很好地将企业内部的知识这个无形资产加以整合并合理利用。
当然了,开发一套知识管理系统之前要先将企业所需要的知识管理系统构架规划出来,本文将****七层的KM构架与其重要的各个组成部分,并结合西门子知识管理系统IMS来说明如何实现一个基于WEB的知识管理系统。
1知识管理系统的七层构架
图1KM的七层构架图
对于一个机构而言,知识(Knowledge)是从相关信息中过滤、提炼及加工而得到的有用、有价值资料。机构所拥有的知识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即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
显性知识指内容清晰明确,易于通过图文表述,便于整理、储存、编码以及传播的知识资源;如经过滤及总结所获得的资讯情报、方法技能、原则原理、规律规则等。
《国际贸易理论》能力培养构架探讨
摘要: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为适应当前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文章对本课程创新能力培养的构架进行了探讨。首先提出理论教学中要引导其具有创新意识,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其创新精神,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和结构、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式这一系列的环节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目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育受到高校的重视,成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而课程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基本栽体。“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是唐山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门学科基础课,也是核心课程,是学生接触国际贸易知识的第一门课程。当前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任务也对“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的教学提出了重新调整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是一个需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的阶梯教育。大学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就必须符合这个规律,只有立足于这个规律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文章将就这一目标的实现,针对唐山学院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本课程创新能力培养的构架进行梳理、设计。
一、课程内容、特点及教学现状
(一)课程内容、特点。国际贸易理论课程主要内容有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分工学说、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贸易组织和现象。目前,本课程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组合。本课程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科,它以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也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还具有开放性。从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上来讲具有非封闭性。(二)教学现状。1.授课方法。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点,掌握重点,理解难点,明白各部分的学习方法和具体的要求。在讲解中尽量结合实际,让学生联系社会现实进行思考。在课下让学生习惯于关注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国际间政治、经济、贸易关系的不断变化,以及新颁布的政策法规。目前在教学中主要使用案例教学法,首先结合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通过导入案例引出课程内容;讲课过程中多用启发性案例来分析问题,以便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对于综合知识点选用典型案例用来进行课堂上的讨论。当前的授课方法有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缺乏对理论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对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应用能力差,对理论与实践结合应用的能力较弱,对一些理论还是停留在机械性记忆上,更难以将理论及分析方法应用于实践问题的解决。2.考核方式。长期以来,国际贸易理论课程主要采取传统的考核方式,期末和期中考试成绩以7:3的比例计入总成绩(其中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这种传统考核方式主要侧重于考核知识点的记忆,即使有分析问题也主要侧重在理论层面上。而对学生分析实际经济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不够,不能更好地使实践教学环节反映出来。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构架
刑法任务司法逻辑解读构架
摘要:刑法原本是界定刑事犯罪,规定对嫌疑犯的逮捕、起诉和审判,以及决定适用于被定罪的罪犯的惩罚方式的所有法律体系。刑事犯罪被解释为反国家的犯罪,独立存在的刑法界定着犯罪,而诉讼法为对罪刑的起诉建立程序。目前,独立存在的刑法大致源于普通法,后者后来被编入国家法令中。而且,现代的刑法颇受社会科学的影响,司法逻辑极为严密。本文将简单论述刑法任务的司法逻辑解读构架,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刑法任务;司法逻辑;解读构架
目前,国家在改革刑法之后,充分借鉴了哈耶克先生的“必然无知”观,指明了刑法任务,使刑法任务的司法逻辑更为严密。与此同时,刑法将建构性与生成性的矛盾作为解决问题的基础与执行任务的方向。本文将简单介绍刑法任务的基本概念,并从刑法任务的司法理论、刑法任务的执行原则以及刑法任务的执行规范和法益等三个方面分层解读刑法任务的司法逻辑构架。
一、刑法任务的基本概念
从狭义视角来看,刑法任务由立法性决定,即根据相关法律对行政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惩处,解决刑事犯罪问题,这种刑法观念的基础是哈耶克(Hayek,Friedrich,奥地利出生的英国经济学家兼政治学家,1931年移居伦敦,在伦敦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任职。1938年,入英国国籍。1950年到1962年,哈耶克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在其作品中,发对凯恩斯的理论,致力于法学研究,批评政府干预自由市场,认为这样会破坏个人价值观。他主张“对于实证主义而言,法律,从定义上讲,只能由人的意志经由审慎思考而形成的命令构成,别无他途。”其著作有《通向奴役的道路》、《自由的宪章》、《自由民的政治秩序》等,他的观点对法律的完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德国的刑法。1974年,哈耶克与米达尔共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992年病逝于德国弗莱堡。)所指定的社会秩序与组织规则以及法律实证主义。随着刑法的改革与完善,这种刑法观念显得较为片面,此时,刑法任务与刑法目标被赋予了新的联系,《刑法》第一条就明确指出刑法的目的是保护人民,惩罚犯罪行为,由此可见,无论是刑法任务还是刑法目标,均具有人本主义。而且,《刑法》目的中的“保护人民”包括保护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人权。其次,在司法执行过程中,控方作为刑法任务的担纲者,与此同时,追诉方的立场决定着在此环节的刑法目的与刑法任务并非等量齐观,刑法目的也不等于生活目的。此外,刑法是界定刑事犯罪,规定对嫌疑犯的逮捕、起诉和审判,以及决定适用于被定罪的罪犯的惩罚方式的所有法律体系。从司法逻辑结构来看,刑事犯罪往往被解释为反国家的犯罪。独立存在的刑法界定着犯罪,而诉讼则能够为罪行的起诉建立程序。目前,独立存在的刑法大多来源于普通法,所谓的“普通法”特指以司法判决为基础并将其收入判例报告中的习惯法。纵观世界法律发展史,普通法创始于中世纪初期地方法院的判例。在普通法体系下,当完成了一项特殊案件的法庭判决和报告后,该案就会成为法律的一部分并可为日后类似案件引用。这种援引判例的情形被称为遵循先例,中世纪的英国法庭往往就采用的普通法,后来,这一法律制度发展为美国、日本、德国以及亚洲大部分国家的现代法律,并与民法形成对照。
二、解读刑法任务的司法逻辑构架
论商业银行内控构架
现代商业银行是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金融企业。它通常具有以下特征:经营大量货币性项目,要求建立健全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从事的交易种类繁多、次数频繁、金额巨大,要求建立严密的会计系统,并广泛使用计算机系统及电子资金转账系统;分支机构众多,分布区域广,会计处理和控制职能分散,要求保持统一的操作规程和会计体系;存在大量不涉及资金流动的资产负债表外业务,要求采取控制程序进行记录和监控;高负债经营,债权人众多,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受到银行监管法规的严格约束和政府有关部门的严格监管。
商业银行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要想平稳地开展各项业务,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尽管各国在金融监管上的力度不断加强,成效明显,特别是巴塞尔委员会近年来就银行监管问题了一系列原则、标准和建议后,国际金融监管更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同一时期的金融业务的复杂性大大增加,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市场、银行表外业务急剧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金融投资组合的调整与资金的全球性流动已是瞬息万变,金融监管防范措施有时显得束手无策,特别是当金融机构管理人员极力想掩盖内部风险或者有时对内部风险没有察觉的情况下,金融监管当局就很难发现这些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加强其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日益显著。实践表明,许多金融机构发生的重大问题,往往就是因为内部控制的失效。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银行为保护资产安全完整,防范金融风险,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提高经济效益,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政策,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制定并实施的组织规划和对内部各部门与人员相互制约和协调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程序和方法。目的在于确保一家银行的业务能根据银行管理层制定的政策以最合理的方式进行,保证经营业务规范化,将各种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以实现其经营目标。有效的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应大体由下表(见右栏)各部分组成。
(一)银行内部会计控制
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与维护银行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可靠直接相关的所有制度、组织、程序、方法等。它主要包括:
1.资产保全。会计的主要责任就是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会计资料真实可靠。一方面,对于实物资产做到所有权明确,保管、处理责任范围界定清晰,审批制度严格,以免出现私自转移银行资产中饱私囊,或是肆意损坏物资给银行造成损失。另一方面,就信息资料而言,商业银行应当真实、全面、及时地记载每一笔经济业务,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完整的会计、统计和各种业务资料的档案并妥善保管,定期核对,确保原始记录的合同、契约、各种信息资料数据的真实完整。
分析国家侵权损害概念双重构架
摘要:在国家赔偿法的学理上,对侵权损害概念的界定或理解,存在一种“权利受侵”和“利益受损”不加区分的方法。该方法在解释论上演绎出国家赔偿仅限于人身权、财产权损害的观点,在规范论上延伸出需通过立法改革将所有权利受损皆予国家赔偿的主张,从而造成观念上的误区,不利施法和修法。以普通侵权法损害学说为鉴,国家侵权损害概念应建立包括“权利受侵”和“利益受损”两层含义的结构,从而在国家赔偿法修订将精神损害纳入赔偿范围之后,通过解释论,即可保护更多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国家赔偿/损害/权利侵害/利益损失
一、权利和利益不分的描述方法
国家侵权损害事实的存在,是国家赔偿责任构成要件之一。法律上的依据,在于我国《国家赔偿法》第2条的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然而,在何谓国家侵权损害,或者国家赔偿法上的损害要件当作何理解的问题上,学理的阐释往往对“权利受侵”和“利益受损”不加区分。这种不加区分的方法,具体可体现为三类描述。
其一,把侵权损害描述为“权利”受到损害。例如,“我国国家赔偿法在第2章第1节中把侵权损害的范围概括为两种,一是人身权,二是财产权。……当以上权利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损害时,国家应当负责赔偿。”
其二,在描述侵权损害时,以合法权益概念笼统地涵盖权利和利益。损害对象就是“合法权益”,就是指“一切具有法律上正当根据的利益”,包括人身权、财产权、政治权、社会权、文化权、平等权等,只是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保护的合法权益限于人身权和财产权。
文艺美学构架论文
摘要:文艺美学是传统美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和谐论”文艺美学体系弘扬、发展了古今中外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它对艺术审美本质的界定吸收了康德的思想,又超越了康德把美归于形式的倾向,将美与艺术统一起来。“和谐论”文艺美学对美和艺术既有总体的把握,又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构成作具体探索。文艺美学的方法论与其理论体系运用以辩证思维为统帅的多元综合一体化的方法,构筑了一个纵横结合、网络式、圆圈型的逻辑框架。
关键词:关学思想;文艺关学;和谐论;审美关系
为了使人们便于理解和掌握“和谐论”的理论体系,我把自己在学术上的一些追求概述一下:
一、我认为文艺美学作为一个学科,既是传统美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20世纪诞生的一个新兴学科,有的同志说它是中国美学家对世界美学一个独特的创造和贡献,是有道理的。因为时一间短,目前学术界对文艺美学的对象、内容和学科定位,有不同的意见,是正常的、有益的。我根据长期反复地思考,试从研究视角、方法、对象、内容和相关学科的关系等五个方面,界定文艺美学的内涵、性质和学科位置。我认为文艺美学既是哲学美学和艺术部门美学的中介环节,又是文艺社会学、文艺心理学的并列学科。但似乎不是美学与文艺学交叉产生的既非美学、又非文艺学的第三种学科,也不是黑格尔式的艺术哲学之一。
因为传统的艺术哲学只有单一的哲学视角和哲学方法,所以文艺社会学主要是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文艺心理学也主要是心理学的视角和方法,它们都着重从一个方面揭示文艺的本质和规律,而文艺美学则将哲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视角和方法综合起来,力图多视角、全方位地展现艺术的审美本质和美学规律。它是哲学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新发展。它是整个美学科学的一个构成部分,在学术范围和学科性质上是属于美学学科的,同时它又吸收和融合了文艺心理学、文艺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也可成为彼此互动互补的文艺学的并列学科。
二、在理性的科学认识和感性的伦理实践之间的艺术本质的审美规定上,我也在着力弘扬和发展古今中外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古希腊的摹仿再现美学,在自然和人本、客体与主体的素朴统一中偏重于客观本体的认知;古代中国偏于抒情的表现美学,在自然和人本、客体和主体的素朴和谐中偏重于主体心灵的呈现。西方17世纪理性派和经验派的对立,特别是康德之后,在自然与人本、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基础上,日益转向主体情感的表现。从康德开始客观本体日益转向人类理性主体,以后又擅变为柏格森的生命主体。海德格尔则由康德抽象的主体,走向感性的生存着的“此在”(Dasein)。雅斯贝尔斯则由海德格尔原始的主客体未经分化但又非个体的“此在”,走向“我”这一“非知识性”个体的决定论。如叶秀山同志所分析的:他认为“我”不是由因果律决定的,不是“我”的过去决定了“我”的现在,“我”的现在决定了“我”的未来,而是“我”吸收了过去和将来,我是决定性的,“我”自己决定我是(什么)。这种“我”的存在论意义上的个体决定论,把个体主体突现到首要地位。解构主义的德里达,则在否定客体本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否定了一切本质、中心,把一切归于个体主体的虚构,它用主观相对主义勾销了客体、绝对和普遍真理。总之他们拒绝传统的客观的理性认识论,拒绝知识哲学,只强调存在、主体、人、生存的个体的本体性,只承认艺术是“存在的本真的”呈现,是人的主体的“呈现”,而否认艺术的客观性、认识性、真理性。这有部分的真理性,但也似更为极端和片面。因而近现代的中国美学,虽然在西方文化、美学的冲击和影响之下,却没有像西方那样极端,而是在曲折中走向更高的和谐。和谐美学的艺术审美本质论综合了古代和近现代的美学并予以辩证的发展,真正突破了西方近代的二儿对立,审美地把理性的科学认识和感性的伦理实践、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客体再现和主体呈现辩证地和谐地统一起来,力图在二者之间巧妙地恰到好处地把握艺术的审美特征。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艺术是对世界“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也正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1983年我曾写过《论马克思关于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我认为艺术掌握“既不是单纯的物质实践,也不是单纯的精神思维,而是两者的融合”也就是说,“既与感性实践活动的感性、具体、物质性相联系,又与科学认识活动的理性、抽象、精神性相联系,同时在根本上又不同于感性实践和理性认识。它是感性与理性、心理与认识、情感与理智、具体和抽象、物质实践性和精神息识性的和谐统一”
电力物联网建设技术构架及方案
摘要:在新能源快速发展和结构不断优化的前提下,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概念不断被提出。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主要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通信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中,以实现电网运行更安全、能源利用更高效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针对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关键技术,初步提出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技术构架;然后结合其技术构架给出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实现方案。实验表明,所提方案为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为落实“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目标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关键词:泛在电力物联网;新能源;智能电网;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三型两网
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和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和清洁能源的发展背景下,必将推动新一轮的能源改革。目前,电网企业面临着三重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电力供应的需求越来越大,电网架设规模也不断扩大所带来的电网形态复杂化挑战;在电力市场逐步向民营企业开放的形势下,电力市场化倒逼电网企业做出新的改革挑战;数字化经济打造多边市场的挑战[1-3]。为应对各种挑战,提出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推进“三型两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本文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技术构架及实现方案,为电网企业的下一步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1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技术构架
泛在物联是指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泛在物联网在电力行业的具体体现和应用落地。泛在电力物联网,就是利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技术构架包含信息感知层、边缘计算层、网络传输层、平台应用层四个不同的层次。1.1信息感知层。对于电力物联网中的信息感知层,是利用智能传感设备对电网末端运行设备进行实时数据采集、监测和感知。电网运行的数据流贯穿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及用电全过程。对于电力系统一次设备信息,一部分属于设备基础数据,另一部分是设备实时运行状态数据。实时数据需要相对应的智能监测设备对其监测和感知,例如:红外测温仪、监测摄像头、巡检机器人及无人机等。电力系统二次设备,例如:继电保护装置和电能监测设备具备对电网运行数据的采集功能。用电侧设备包括智能电表、智能家电、电动车充电桩等。一方面,它们能将系统运行数据和用户电量消耗数据进行采集;另一方面,也能将设备运行数据、电力系统运行数据、用户耗能及电力能源交易数据传输至系统平台。1.2边缘计算层。边缘计算是指在数据源附近进行计算、初步分析、存储和应用的开放式平台。电力物联网边缘计算层由电力终端设备、智能设备、边缘节点处设备构成,对系统终端层上传的数据进行简单计算和初步处理,同时将处理结果上送至云中心[4-5]。边缘计算层将终端层与网络层进行更全面、更细化的连接,经过其简单的计算分析,可大大缓解了云中心处理数据的压力。随着电网的逐步发展,电网架设安装的设备越来越多,大量的数据需要传输和计算。可以在边缘节点处灵活部署设备,更接近终端设备、用户设备,能准确及时对电力系统运行和用户用电情况进行反馈,从而能更好的进行电力能源的调度。1.3网络传输层。传统的电力网络传输包括工业以太网、电力载波通信和光纤通信。泛在电力物联网网络层传输层在已有的网络传输基础上着力发展电力无线专网和终端通信建设,增强带宽,以实现深度全覆盖,满足新兴业务发展的需要。网络传输层是在感知层与平台应用层建立通信连接,对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高效、安全的传输[6-7]。网络传输除了网络架构的搭建问题,最重要的是传输安全性及传输数据的速度。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数据来源是多元化的,数据的格式是多样的,因此需要网络的融合性和数据兼容性更强。同时,多源的数据会给网络带来更大安全风险。为了解决数据在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安全风险,最优的信息保密技术亟待研究和应用。随着国内5G技术的快速发展,电5G通信也应用于电力物联网领域。5G通信具有无线覆盖面广、传输时延短、系统安全性高、传输速率高等特点,能较好应用泛电力物联网的网络建设中。1.4平台应用层。平台应用层是将电网各类数据统一管理、统一处理和应用开发平台,其包括企业统一数据管理中心、物联管控中心、企业中台。平台应用层充分应用“大、云、物、移、智”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实现各类采集数据精细分析和综合处理,并更精准服务于企业业务的需要[8-12]。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汇集至平台,需要对数据和信息进行筛选、匹配,以达到一种良好的供需目的,并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和发挥数据的最大潜力。平台建设的重点是加强设备监控、电网互动、账户管理、客户服务等共性能力,最大限度的扩大为电网企业潜能。在应用方面,打造核心业务智慧化运营,全面服务能源互联网生态,促进管理提升和业务转型。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技术架构如图1所示。
2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实现方案
Web知识管理系统构架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知识管理架构的七个层次并如何开发知识管理系统的,讲述了如何将它与现有的技术标准整合,然后以西门子知识管理系统(IMS)为实例,从它的系统架构七个层次,介绍了企业是如何应用基于Web的知识管理系统。
0引言
企业要想保持永久性的竞争力,就必须有效地创造、寻找和分享组织的知识,并及时地让这些知识能衍生新的创意和商机。然而,许多企业因为在组织发展的过程中,因为过度地分工使得组织构架很复杂,再加上没有知识管理(KM)的概念,一直使得他们的知识杂乱无章,难以搜寻与分享,并且难以一致、不断重复,造成了在公司的决策过程中被忽略。类似这样的公司就需要考虑开发一套知识管理系统,以其能很好地将企业内部的知识这个无形资产加以整合并合理利用。
当然了,开发一套知识管理系统之前要先将企业所需要的知识管理系统构架规划出来,本文将透视七层的KM构架与其重要的各个组成部分,并结合西门子知识管理系统IMS来说明如何实现一个基于WEB的知识管理系统。
1知识管理系统的七层构架
图1KM的七层构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