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思考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1 07:05: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工作思考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改革工作思考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和部署,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组织部门肩负着重大责任和使命,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深刻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围绕能源、资源、人才等进行的国际竞争与合作日益广泛而深入,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们党已经走过80多年的历程,拥有7000多万党员,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面临许多新课题新考验。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使党的组织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组织工作历来是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开展、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的。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每一项战略任务,无不与组织工作密切相关,无不需要组织工作提供服务和保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组织工作面临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日益增强,要求组织工作进一步提高民主、公开程度;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要求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改进思想作风;“四个多样化”不断发展,城镇化和劳动力转移就业进程加快,要求不断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和党员管理方式;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更好地坚持和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等等。深刻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是做好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的重要前提。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必须认真把握、自觉服从、竭力服务的政治大局,作为改进工作、提高水平、促进发展的行动指南,使党的组织建设各方面工作聚焦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工作上来,更好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统计单位维护工作思考
一、基本单位名录库建立的意义
首先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建立,为各种抽样调查提供了样本框,如商业抽样调查,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等。其次,通过工商、税务部门提供的注册资金,销售额等信息资料,查找核对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对规模以上名录库及时进行更新。再次,它可以为统计分析提供分类标识,通过不同的分类汇总,从不同角度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不仅如此,基本单位名录库还可以满足政府管理工作的需要,为政府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政策,加强社会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同时,社会公众也越来越关注统计信息,统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日益重要。
二、*市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现状
*市基本单位名录库自第一次经济普查建立以来,每年都根据变动情况进行维护更新。*年5月,市统计局会同工商等六部门建立了基本单位名录库更新制度,根据工商、民政、编办、国税和地税五部门提供的资料,9月20日和4月20日前对基本单位名录库进行两次维护更新。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完善,截至2007年12月底,*市共有法人单位1424个,产业活动单位918个。
三、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1、目前,工商等五部门各拥有一套名录库,各部门各自为政,未能实现网络互联,导致信息不能同享,出现数出多门现象,造成基层单位诸多重复性劳动。
做好审前调查工作思考
[摘要]以审计工作高质量的发展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责任担当。审前调查作为审计工作的基础,在提升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审前调查既是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关口,也是必经之路。本文从审前调查的作用和意义出发,结合审前调查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就如何做细、做实、做透审前调查提出六个方面的工作建议。
[关键词]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现场审计;审计成效
作为审计质量控制系统中一个重要基础环节,审前调查是项目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节点,对于降低审计风险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审前调查确定审计内容,明确审计重点,为制订审计实施方案和现场审计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1审前调查的作用和意义
1.1审前调查的作用。开展审前调查是为制订审计实施方案做好准备工作。一份优秀的审计实施方案,是做好审计项目的基础,而高质量的审前调查,则是做好审计实施方案的前提。通过审前调查,发现被审计单位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针对问题线索确定审计重点关注事项,为后续现场审计提供方向。审前调查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审计实施方案的优劣。审计实施方案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在现场实施过程中,可以使审计人员直奔主题,减少无效做功,有助于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1.2审前调查的意义。第一,审前调查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措施。审前调查是审计质量的事前控制,审计人员依据审计项目的立项要求、审计内容、审计性质开展审前调查,从中发现审计疑点和问题线索,为审计质量提供保障,为创造高质量的审计项目打下基础。第二,审前调查是提高审计效率的重要途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审计任务日益加重与审计人员不足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高质量的审前调查,可以使审计人员在现场实施前,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避免在非重点区域浪费精力,快速进入落实线索环节,避免了审计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审计任务。第三,审前调查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各种信息、资料、数据的汇总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点和风险领域,在准确有效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的基础上,依据风险等级,科学合理地安排审计时间和审计人员,有效避免审计资源的浪费。
2当前审前调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村民自治工作思考
近年来,随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的逐步推广,广大农民群众的参政议政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尤其在处理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村务决策中,表现得非常突出。所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在全面推行村民自治新机制建立的过程中,既要保障群众对村两委的民主监督权力,也要防范无政府主义的“自由”导致人心涣散,更不能让部分人恃强凌弱的“乱治”,甚至以“民意”的借口制定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村规民约,侵犯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破坏农村和谐、稳定发展的大局,在这方面基层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年12月13日,延平区大横镇常坑村的郑雪勇(独生子女户)和江明英(二女结扎户)分别向延平区人民法院递交了起诉状,要求人民法院判决被告常坑村支付给原告征地补偿费105000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大横镇常坑村位于延平区城乡结合部,共241户942人,有独生子女户78户,二女户19户,历年计生工作列全镇先进行列。**年,浦南高速公路建设征用常坑村的土地,按征地补偿规定给村集体征地补偿费和安置费。根据《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农村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者生育两个女孩并已绝育的家庭,在分配集体经济收入、享受集体福利、划分宅基地时,增加一人份额。但常坑村民代表在制定征地补偿费和安置费分配方案时,因有村民代表不同意而未按《条例》执行,从而引发纠纷。镇党委政府多方调解,村委会仍以“村民代表不同意”为由,拒绝了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结扎户“增加一份”的要求。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延平区首例独生子女户、二女结扎户的维权案件进入了法律程序。常坑村委会也表示,只要有一个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结扎户经法院判决胜诉,就给所有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结扎户多分一份。经审理,延平区人民法院于**年4月5日作出一审判决,支持原告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结扎户的诉讼请求,郑雪勇和江明英胜诉。判决后,以郑雪勇和江明英为代表的97户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结扎户要求村委会支付一份(10500元)征地补偿款。但该村非独生子女户和非二女结扎户又纷纷上访,反对支付给原告多分一人份额,双方僵持不下,村委会决定上诉,此案进入二审阶段,同时大横镇党委政府的庭外调解工作也一直没有停止,力争能够以调解的方式化解矛盾。该案的终审判决或调解结果将对我市在农村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顺利贯彻实施《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具有指导性的重大影响。通过该案也让我们更深刻地思考一个问题:在新农村民主建设中,在群众行使公权力的过程中,如何加强正确的引导,不断提高他们依法自治意识、自我管理意识以及民主管理能力,以“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珍惜和用好自己手中的民主权力,这也是新农村民主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
当前村民自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法律法规已经明确规定的事项,还要经“村民代表”来决定是否依法执行?在当前新农村民主建设过程中,各村都在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定村规民约、分配集体生产资料等公有财产,如再分配土地、山林、分配征地补偿款等。在这个过程中,有部分村规民约制定了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违背的内容,出现了一些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事项,还要由“村民代表”来决定是否依法执行的“怪”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一是乡、村领导干部执法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制定的村规民约必须是有利于国家法律法规执行,村规必须服从大法;二是部分乡、村领导干部自己不熟悉法律法规内容,不能正确指导村规民约的制定。例如部分乡村领导干部在村民大会上没有告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有关规定,没有强调村规民约必须依法制定,无条件依法执行,不能理直气壮地依法维护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三是村里的部分强势群体滥用自己手中的民主权力,自恃人多势众,恃强凌弱,制定一些不公平的村规民约条款,损害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四是部分群众缺乏维权意识或维权能力。一些群众在集体资产未分配之前,还没有意识到分配条款对自己不公正、不合法,当然也不会立即通过法律或政府支持的渠道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所以,一些法律法规已经明确规定的事项,还要经“村民代表”来决定是否执行的事在许多地方屡有发生。
2、部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成为村民自治中的弱势群体。从党中央1980年发表提倡计划生育的《公开信》后,80-90年代响应党的号召只生一个子女的家庭与当年多生育子女的家庭相比,明显人口数量较少。这十年出生的人现已成长为有选举权的公民。这样,在村民代表中,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家族)代表明显少于多生育家庭(家族)的代表,在村民代表投票议事时出现强势和弱势的局面,尤其是在表决通过计划生育家庭依法享受优惠和奖励待遇事项时更是困难重重无法落实,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实际上成为村民自治中的弱势群体。如常坑村是十多年来无政策外生育的先进村,如今全村241户中独生子女和二女结扎户共97户,仅占40%,全村独生子女和二女结扎户人口占总人口的32.9%,明显成为村中的弱势。而另一方面,一些违法生育子女家庭在分得的社会公共资源如生产资料(田、山林)、政府的“两免一补”教育补贴、农村合作医疗补贴、低保、救灾救济等公共资源的占有上,都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多生一个“多得一份”的实际利益,并成为村里人多势众的强势群体。如此以往,不但大大削弱了养育成本制约再生育的心理制约,更有一种对社会公共资源的占有心态,以及眼前既得利益的现实,将比任何正面宣传教育都起到更大的负面导向作用。政府的这些对农村特殊财政补贴政策出台如果不与各项计生利益导向政策形成统一性、连续性的同一导向,不注重从源头上遏制农民家庭的违法生育,不仅造成了违法生育家庭子女教育、养育费用外部化的社会后果,使政府这项特殊财政支出负担日益加重,且收效也将与初衷相违背。客观上导致落后贫困地区的农村计划生育工作难上加难。
3、部分乡、村干部不能用“公正、公平”的法治精神去理解法律和教育、引导村民代表正确运用公权力。围绕这个案例的调研,在访谈中有的乡镇干部还谈到一种观点,认为计划生育法规中只说“享受”优惠和奖励,并没有说“必须享受”,言下之意是该法并没有强制性,优惠奖励可给可不给。而更多的乡村干部认为村民自治,就是凡事必须要大多数村民代表同意,即使法规有明确规定,但村民代表不通过,也没有办法落实,表现出无可奈何和随波逐流的态度,有的甚至认为这就是民主自治的必然结果。有些乡村领导在化解和处理矛盾的工作中,为息事宁人,漠视弱势群体的意见和要求,认为少数人对稳定不产生影响,放任不公平的分配方案,有的甚至成了强势群体的代言人。当部分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受到侵犯时,上访和越级上访的群体事件发生就在所难免。例如,有的村在分配集体土地、山林、划分宅基地时村民代表大会不执行对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结扎户优惠奖励规定,且分配完毕,造成既成事实的局面。当这些群众知道维权后,即使打赢了官司也无法执行,因为已没有土地或财产再分给他们了。这些响应党的号召实行计划生育群众的心受到了伤害,也是近年造成一些计生户上访的原因所在,有些农村原生一男孩户再生育现象有所上升也与此不无关系。所以,有些事情是无法“亡羊补牢”的,并且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初始提名工作实践思考
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民主化进程的源头,是规范和监督用人权所有程序中的关键环节。谁来提名、提谁的名、怎样提名、如何接受监督,成为新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建立全新的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监督制约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和规范具体的提名办法,有利于营造一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公开、公平、公正的,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选人用人环境。近年来,**县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县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初步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是明确提名主体,赋予提名人权责。《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个别提拔任职,由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据此,中共**县委明确了行使干部初始提名权的主体:一是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二是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领导集体或其他个体。并制定了《中共**县委选拔任用干部责任制》,明确规定,领导干部个人推荐干部,必须填写《推荐表》并署名。推荐提名人选在提拔使用后,发现提拔前有严重问题的;推荐者搞假推荐、人情推荐、许诺推荐,或搞权钱交易的;党委(党组)、党委工作部门违反规定程序进行推荐,或明知推荐人选不符合提拔任职条件和资格,仍然推荐的;领导班子集体讨论意见不一致时,负责人以个人意志强行推荐的;组织部门因主观原因造成失察、失真推荐的,根据初始提名责任人的责任大小、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程度等情况,进行责任追究。使领导干部能把工作中真正有用的人才负责任地推荐出来。同时也提高了领导干部直接提名的责任意识。
二是先行制定科学调配原则,为民主提名定调。为切实改变以往干部选配通常先由组织部门酝酿提出人员配备方案,经县委书记办公会原则同意,再由组织部门到人选所在单位组织民主推荐和考察的做法,**年以来,在乡镇换届和县直机关干部调整中,县委要求组织部门先提出配备原则,并明确强调不能因人设岗,因岗设人,要根据领导班子配备有关精神,制定具体的提名条件,经县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后,再由组织部门组织实施。先行制定考察对象确定和班子配备原则,一切按原则规定的办,有效杜绝了选拔任用干部的随意性和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如在确定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考察对象时,制定了坚持在配强班子前提下兼顾结构需要、坚持考察对象适当多于班子职数、坚持考察对象分类确定等原则。使当选的新一届乡镇班子成员全部实现“初始”提名,不存在也没有经书记办公会或部务会先酝酿产生再组织推荐、考察的提名人选。
三是公开推荐职位、任职条件和推荐程序,增强提名工作透明度。一是民主推荐前向有关单位公开拟推荐职位、提名条件,要求各单位严格按提名条件制定《符合提名条件人员名册》,提前发参加推荐会人员,让干部、群众提前“酝酿”。二是公开推荐程序,把民主推荐工作置于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召开民主推荐会前,发出考察预告,预告到各行政村(居委会、社区),各基层单位,并公开参加推荐的人员范围、确定考察对象的程序等,打破干部考察的神秘面纱。三是扩大参加推荐人员范围,实行全额定向民主推荐。在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中,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二级机构(含垂直部门)负责人、各行政村“两委”(包括居委会、社区)负责人参加了推荐会,参加推荐范围首次扩大到村一级甚至部分村民代表,进一步扩大了民主提名范围。并规定经大会民主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第一轮双过半的现任班子成员和符合任职条件的其他人员作为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人员第一人选。经二次民主推荐仍未双过半的现任班子成员不再提名为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人选。鼓励参加推荐人员大胆说话,敢讲真话,切实把那些符合规定条件,政治过硬、政绩突出、能力较强、群众公认的同志纳入干部选拔视野。
工作改革力度思考
为政之道,要在得人;治党治国,重在治吏。对于执政党来说,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纲领,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大力推进干部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德才素质较高、能够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干部制度改革仍然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干部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些陈旧的思想观念、习惯做法在少数人头脑中根深蒂固,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深层次矛盾未能得到有效破解,个别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仍在滋生和蔓延,少数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浮躁之风还没有真正消除,等等。党的十七大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对做好干部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干部工作是组织工作的核心,干部工作改革是组织工作最重要的改革。回顾党的历史,每一次重大历史转折、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必然要求也必然促进干部工作改革创新。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干部工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崭新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开放的胸襟、无畏的气魄,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工作水平,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干部工作改革要旗帜鲜明地为科学发展选人用人,使其更具有时代性
科学发展是我们党深刻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科学发展观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干部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改革、推进改革、检验改革,旗帜鲜明地为科学发展选人用人,彰显干部工作的时代性。干部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骨干,班子是推进科学发展的核心。要着眼于为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标准,注重选拔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把干部队伍打造成为自觉促进科学发展的骨干力量,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核心。为科学发展选人用人,要自觉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以改革创新精神打破那些不科学、不合理的条条框框,不拘一格选人才,选好人才促发展。
二、干部工作改革要勇于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使其更具有针对性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干部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改革深化到一定程度,就面临一道道绕不过的坎。比如,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权问题,干部考察手段和准确度问题,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问题,选人用人不正之风问题等。这些重点难点问题,长期以来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已成为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任何改革的进程都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除弊兴利的过程,推进干部工作改革,也必然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难题,必然会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必然会遇到内部和外部各种阻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当前干部工作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推进改革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更多是心理层面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干部工作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坚定信心,坚信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公道正派,锐意改革,勇往直前,就没有什么过不了的“火焰山”;要下定决心,以更大的勇气推进改革、克难攻坚,敢于直面矛盾,敢于动真碰硬,即使“遍体鳞伤”也要在改革中前进;要保持耐心,充分认识干部工作改革的渐进性,正确把握利益调整的复杂性,增强干部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顺应民心,听取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上下联动抓改革,齐心协力攻难关。
三、干部工作改革要充分尊重干部成长和班子配备规律,使其更具有科学性
民主推荐工作思考
民主推荐,是指党委及其组织部门根据配备领导班子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需要,按照规定的条件、范围、程序和要求,组织有关方面人员参加的推荐领导干部人选的活动。民主推荐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初始程序,也是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必经程序,是决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选好人用准人至关重要。
一、民主推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各级党组织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能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民主推荐工作不断得到完善,较好地解决了“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问题。“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有力地促进了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解决。
1、民主推荐操作“失准”。具体表现为:一是工作程序不准确。一些领导干部往往强调日常工作繁忙,随心所欲地简化程序。二是会议准备工作不充分。有的单位仓促上阵,操作过程简单粗糙,如会议通知太仓促,导致该参加的对象达不到一定的比例;会议座位安排较拥挤,使填票人左顾右盼,有所顾忌;会议时间安排不合理,给予群众进行选择思考的时间短等。三是确定的参加民主推荐对象不齐全。对于民主推荐参加人员的对象、范围和比例,《条例》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地方和单位不能全面、准确、细致地按规定操作。参加推荐的人员范围过窄,无法体现民主推荐的代表性。如有些机关部门的干部民主推荐会议,不通知直接下属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参加,仅仅局限在机关内部中层以上干部的范围里,不能完整地体现出基层单位的意见。从而使民主推荐的准确度出现偏差。
2、民主推荐结果“失真”。一些单位、部门尽管在推荐工作中严格执行了《干部任用条例》的程序,实实在在地走了群众路线,但是,最后的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参加推荐的人员对干部了解不多,情况掌握不准,凭印象选择。二是个别单位领导提前打招呼,开会“统一思想”,使推荐结果无法真正反映民意。三是在推荐过程中,一些平时拉拉扯扯、你拥我戴的“老好人”;一些投机钻营、搬弄是非的“小能人”受到推崇,捞到高票数。相反那些在工作中埋头苦干、坚持原则、成绩卓越的佼佼者,得票数不高,民主推荐的结果出现偏差。从而难以体现民主推荐的真实性。
3、民主推荐的结果运用“失信”。一些单位把群众公认原则与党管干部原则对立起来,推荐结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合理运用,失信于民,造成群众对党的干部政策的误解。一些单位的领导干部没有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推荐结果符合自己想法就强调民主,不符合个人想法就强调党管干部的原则,民主推荐成为某些领导的摆设。一些基层单位的干部错误地认为:干部的任用与否,是党委决定的,民主推荐没有什么实质的作用,因此在工作中采取轻视群众意见,对推荐结果不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凡是符合领导意图的就采用,不符合的就搁置,更谈不上对结果进行合理运用。在干部推荐任用的决策过程中,个别单位还存在着“一把手”对干部任用推荐提名划圈子、定调子、变相个人说了算的现象。从而使民主推荐的可信度出现逆差。民主推荐结果不被尊重,群众产生误解,甚至有被愚弄的感觉,影响了《干部任用条例》的实施。
纳税评估工作思考
纳税评估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税收管理方式,也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情况进行事中监控的一种手段,可以弥补征管改革过程中管理弱化的不足,强化管理监控功能,体现服务型政府的文明思想,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它作为税收监控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帮助纳税人发现和纠正纳税上的错漏、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和办税能力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一、当前纳税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纳税评估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评估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1、评估组织机构不够健全。纳税评估岗位设置没有统一做法,岗位设置差别较大,管理制度也不完善,职责划分不清,存在多头管理情况,有的地方评估机构受上级四、五个业务部门领导,且部门间各有各的要求,造成数据不能兼容,工作开展难度很大。
2、评估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纳税评估工作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这就要求评估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审定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但是,目前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不善于从掌握涉税信息中找出蛛丝马迹,挖掘深层次的问题,使很多评估工作流于形式,停留在看看表、翻翻帐、对对数的浅层次上,评估工作的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纳税评估与征收、稽查等环节衔接、协调不足。纳税评估一发现问题就移送稽查,陡增评估的难度和成本,纳税评估的中心监控地位不能得到体现。
妇女工作思考
妇女工作社会化是一个理论命题,也是一个实践命题。我会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充分发挥“四个优势”,在推动妇女工作“主体”、“方式”、“对象”、“资源”社会化方面的取得了显著成绩。对此,本人对我会自20*年以来积极探索与实践妇女工作社会化模式所积累的资料进行整合和梳理,并深入基层走访调查,总结了我会积极推进妇女工作社会化、更广泛的运用社会资源服务妇女群众所彰显的特色及经验做法,并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支持下,探讨了如何结合我区面临历史发展机遇,深化妇女工作改革,进一步推动妇女工作社会化。
一、亮点纷呈:龙岗妇女工作社会化成效显著
妇女工作社会化既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一个实践命题。多年来,我会通过不断“联合”,巧借方方面面力量为妇女工作服务,有效促进妇女工作社会化,极大地提高了妇女组织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主体的社会化延长了妇联组织的工作手臂
传统的妇女工作主体仅指各级妇联组织与妇联干部。而在现代妇女组织工作中,主、客体并不截然分离,客体自治、自觉的程度得到不断提高,而不是消极接受服务与被动接受管理。在组织建设方面,我会在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妇女组织网络、成立63家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的基础上,指导成立了平湖巾帼互助会、区女企业家协会等民间妇女组织共21家,在1482家规模以上“两新”组织建立了妇女组织,从而在组织建设上几乎覆盖所有妇女。在队伍建设方面,第三届妇女代表大会诞生了235名妇女代表,26名执委,有区、街道、社区三级妇联组织近200名妇女干部,1981名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巾帼文明岗、外来女工流动学校、“两新”组织妇女组织负责人,确定了104名区妇儿工委成员单位负责人和联络员,发展了1000余名志愿者队伍,妇女工作主体逐步呈现多元化趋势。
(二)方式的社会化增强了妇联组织工作的科学性
政协工作辩证思考
近读*同志的著作《学哲学用哲学》,觉得获益匪浅,并且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工作中事事有辩证法,就政协工作来说也是如此。
1、远与近问题。有人认为,政协工作离“火线”太远,与“二线”太近。其实,远近本身并不能说明问题,关键是能否做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如果能够始终不忘记为国是建言、为民生操劳。这就是胸怀,就是境界,就是尽职尽责了。
2、忙与闲问题。有人认为,政协工作要忙一点;也有人认为应该闲一些。其实,忙与闲都是对的,只有忙,各方面工作才能阔步前进,整个事业才能兴旺发达;闲一些,说明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进退有据,张弛有度。按理说,做任何工作都应该要找准位置、发挥优势,忙而有序、闲而不废。
3、新与老问题。有人认为,今年中央五号文件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没有突破。其实,凡事“应该变的,必须改变,不变则衰退;不该变的,决不能变,变则自我瓦解。”一位伟人也曾经说过,思想上经常变是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一般地说,老东西未必全是坏东西;新东西未必都是好东西。就政协工作来讲,结合老精神、发扬好传统、贯彻新要求,更符合国情的要求,更利于事业的发展。
4、大与小问题。有人认为,政协是一个政治组织,要抓大事、议大事。其实,大事小事是相对而言的,在局部看是大事,放在全局看可能就是小事;在局部看是小事,放在全局看也许就是大事,因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就要从方针政策里面去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就要从规律性里面去找答案。一般地说,大事总是由小事所组成,小中也可以见大。更何况“群众利益无小事”。因此,无论是大事小事,只要事关发展、事关民生,都应该高度关心、高度关注。
5、有与无问题。有人认为,通过政协提出的很多建议被党政部门所采纳,“说了没白说”;也有人抱怨,提出了不少意见都没有了下文,“说了也白说。”其实,意见建议有无作用,既要看意见建议本身的对与错、质量的高与低,还要看解决问题的客观条件是否成熟和具备。无论有用无用,就委员来说,还是要坚持“苟利于国,知无不为”,继续满腔热情、锲而不舍地在建言立论上尽所能、展所长。再说有些意见建议“不用不等于无用,今天不用不等于将来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