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模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1 05:57: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工作模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德育工作模式
一、素质教育时代德育特性分析
确立和构建新的德育工作模式,要基于对德育工作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现时代德育特性的正确把握。现代德育的特性则是指有别于传统德育特别是应试教育时代德育的显著特点。这些特征、特性或特点,是我们在实现德育工作模式转变过程中不能忽略的。
1.时代性。现代德育是时代精神和时展对教育内在的需求。把握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发展和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德育时代性的鲜明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从现时代教育的最大实际,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出发,来设计德育的目标、内容和工作模式。
2.开放性。自身的相对封闭性造成传统德育工作效果的脆弱,使其对来自系统外部的冲击显得力不从心。如学校内部关系上智育与德育长期以来形成一硬一软的格局,重业务轻政治、重智轻德的问题始终未得到很好解决。学校德育在外部关系上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面对复杂、多样、生动形象的社会影响缺乏有力积极的反馈能力。青少年易于接受新观念,教育者惯于坚持传统观念,固而学生对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评价和取向,跟教育者有一定的差距。走出封闭,向系统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的新模式,将赋予德育工作鲜活的生命力。
3.竞争性。传统的德育在应试教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之前,也曾创造过辉煌。那是因为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的德育就好比在温室中养花。我们所倡导的观念在社会一直占有绝对的优势,其它什么别的观念意识可谓不堪一击。所以,我们所宣扬的东西在人们的心目中生长得很顺利,根本不用担心风暴的袭击。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观念、思潮,包括积极有益的和消极有害的互相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整个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德育,就好比在野草丛中种植鲜花,时时刻刻都在同不良观念作斗争,只有依靠真理的力量去战胜它们,才能使好的观念在学生心目中生根成长。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来自多方面的冲击是现实难以回避的,增强德育自身的素质,提高德育的竞争力和实效性,在各种观念的相互激荡角逐中,破立相辅相成,批判坏的观念,扶植好的观念,可以说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一个突出特征。
4.整体性。德育工作不是孤立存在和独立运行的,社会大系统、学校母系统和德育自身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制约着德育的功效。学生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思想品德现状受到社会广泛影响。学校德育应当从影响学生思想的社会因素和社会提供给学生思想发展的客观条件,设计自身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在提高学生品德素质过程中,使学生能正确辨析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观念,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从而提高德育自身对社会环境的积极反馈作用。同时,德育作为学校教育这一母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德育目标的实现既要寄托于学校整体的教育机制的发挥,又要促进学校各项教育要求的实现,激励学生全面接受学校教育。因此,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加强必须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整体机制,并促进其整体机制的发挥,而不是凌驾于学校整体机制之上。脱离学校整体机制而孤立地抓德育,往往是徒劳无功的。另外,德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子系统,有自身的整体性。不同阶段的德育目标、内容、途径、评价等,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相互衔接,形成德育的整体性和科学性。整体的观点也可以说是系统的大德育观。5.实践性。传统德育包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德育也重视实践教育,但大多停留在理论上和实验上。实践的领域比较窄,时间不足,对学生的覆盖面也不大。实践不足,造成德育的说教化和学生对正面灌输形式的逆反心理。理论高于实际,道德认识难以向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转化,又导致德育的空泛、实效性不强,这是我们德育工作事倍功半的又一重要原因。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以养成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在素质教育模式下,将给德育实践创造更宽松的氛围和广阔的时空领域。发挥学生主动精神、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实践教育,将是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又一显著特征,也是相对于传统德育的最为重要的方面。
期刊编辑工作模式分析
一、期刊编辑的心理建设
2020年伊始,肆虐,疫情蔓延迅速,人们为恐慌及焦虑所困,迷茫不知所措,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层层实施,大家被严格限制在家中,给期刊工作带了很大的挑战。首先,编辑的心理和情绪需要建设和管理。编辑们在家“享受”着超长假期、被限制出门,以及遭受着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轰炸,这期间有人紧张,有人心理不适,即使后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仍然有人不敢出门。另外,有的编辑在家办公条件不具备,有的还要带娃、看娃、辅导学习等使他们焦头烂额,也会因为病毒的传播性和致死性方面的未知而感到焦虑和恐惧,担心会降临到自己或者家人的身上,对未来一段时间感到无所适从,难以放松自己[1-3]。有的编辑认为科技期刊不是单位的主营业务可以适当地延后发行。这些负面情绪均给编辑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要先解决编辑们的心理问题。1.做好自身及家人的卫生与防疫,无必要不聚集,提倡居家办公。2.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会影响编辑工作情绪,通过微信群加强编辑间的沟通与交流,缓解大家的紧张和焦虑情绪。3.在后疫情时代应定期组织心理疏导培训,以精准疏导和共性疏导相结合,使编辑们的工作情绪维持平稳状态,以便提高工作效率。以活动促工效,结合当下疫情防控特点和编辑部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的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线上集中式视频见面活动,线下分散式互研活动(如做一些室内娱乐活动),可以促进编辑们的凝聚力和集体向心力,提高工作契合度和工作效率[4]。
二、复合办公模式的建立
著名出版人郝铭鉴先生曾说过,出版人既是文化生产的组织者,又是文化产品的鉴定者;既是人类智慧的传播者,又是精神气候的营造者。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传播的媒介,在此时应该有责任、有担当,出版工作不能停摆。科技编辑应守好编辑阵地,为出版发行尽责;守好编辑审查,为广大读者负责;守好编审流程,为工作的高效性担责[5]。
(一)探索编辑新模式
起初由于疫情居家办公,各种身份与编辑身份共存。然而对编辑而言,传统的工作流程娴熟顺畅,在时间和工作配合上形成了一种定式,如果想要打破这种模式,困难重重。但面对突发事件时间紧迫,刊物须正常出版,这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利用现有资源快速打造产品的能力[6-7]。在办公室环境中,大家已经习惯了在纸质稿件上进行校核与修改,每一个步骤都借助纸质稿件的流转传送着工作的成果,心里的感觉是踏实的,修改的痕迹是可以追溯的。但要完全脱离纸质稿件,用一种完全不熟悉的稿件编辑方式心理接受是第一步的,然后通过边干边改进摸索出一套有效的网络办公模式。我们调整了编辑部的审稿、编辑工作流程,编辑人员积极开展线上编辑审读和校对工作,做到不见面、不接触,沟通用微信,稿件线上流转,完全实现无纸化办公。
中职德育工作模式分析
一、确定德育工作核心,更新德育工作模式
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是“爱”,方法也是“爱”。学校深知培养幼儿教师责任重大,因此,学校紧紧围绕“合格幼儿教师的‘德’要社会认可;‘爱’要孩子认可;‘能’要家长认可”的教育目标培养幼儿教师。中职学生基础薄弱,但可塑性大、乐于接受新事物,热衷集体活动,发展空间大。因此,学校结合学生的特点,以“爱”为基础,制定了“尊重个性、关爱生活、挖掘闪光点、因材施教”的德育工作模式,把立德树人与学生的潜能挖掘、职业成长、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使德育工作以“爱”为突破口,深入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改变、自我成长。
二、更新德育工作理念,提升育人质量
近年来,学校德育工作有了新突破,学校针对学生流失率高和思想道德滑坡等问题,制定并实施了《班级控掇保学奖惩制度》《学生德育工作评价方案》。过去,班主任管理班级时,对待后进生的态度并不积极,如今学校要求班主任转变观念,树立“为一切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管理理念。为提升学校德育队伍管理水平,学校除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机构组织的相关培训外,每学期利用假期组织优秀班主任到教育先进省市参加德育培训,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德育管理综合水平的提高。
三、以爱育人,以情感人
学校在加强德育工作管理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更注重营造“爱、善、美、真”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教师对他们的关爱,体会到同学之间纯真、友善的情谊和家一般的温暖。学校党委成立的“爱心帮扶”制度搭建了教师关爱学生的桥梁,学校领导、党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都积极加入爱心帮扶队伍,通过“结对帮扶”与近百名学生结成对子,对他们进行实时思想引领、学习指导、生活帮助。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是师德的核心,学校以爱育人,以情感人,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学生从被关心、被关爱、被温暖中,逐步学会了关心别人、关爱别人、温暖别人,满怀热情地参与到学校各种教学活动中去,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如今,我校学生招进来、留得住,并能认真完成学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医院药学工作模式的转变
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变化,现有的医院药学工作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包括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发生率居高不下、药物浪费、药物治疗质量下降、医保费用上涨、患者用药负担沉重等问题特别突出[1-5]。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对现有的医院药学工作模式进行转变,使其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起到应有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改变现实情况下出现的严重问题,切实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
1现阶段医院涉及药物方面的主要问题
1.1大处方、贵处方、无指征用药问题[6]
现阶段药物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大处方、贵处方、无指征用药问题非常严峻,严重降低药物应用质量和应用安全,其主要由主客观因素造成,这些问题亟须得到解决。1.1.1主观因素由于现阶段医疗体制运行过程中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对药物应用的主导者———临床医师的补偿机制不到位,个别临床医师出现开大处方,开价格昂贵的药物,甚至无指征滥用药物的现象,这些现象直接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同时使医疗质量下降,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乃至破坏医保政策。
1.1.2客观因素
由于我国临床医师队伍相对缺乏,工作量繁重,没有足够的精力去认真研究药物应用质量和应用安全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临床医师对药物应用的药效学和动力学知识缺陷导致其难以认识到药物应用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7]。
师范生德育工作模式探析
【摘要】以“课程思政”理念引领高校师范生德育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课程思政”视域下师范生德育工作还面临着德育目标不够明确、德育实践缺乏价值引领、德育模式亟待重建等困境,需要遵循统一主动性与自觉性、兼顾多元化与层次性、融合传统性与时代性、统筹社会性与实践性等基本原则,建构一个包含通识教育、大学文化、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师范生德育模式,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关键词】课程思政;师范生德育;困境与原则;模式构建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全课程育人视角下对师范生德育工作进行研究使得研究内容与对象更具针对性,研究方法更为科学性和具体性,研究成果更具说服力,将大大丰富我国现有德育理论的成果。
一、“课程思政”视域下师范生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德育目标仍不够明确。师范生德育工作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教师、如何培养教师以及为谁培养教师”这个根本问题。现有思想政治课在教育模式上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导致了师范生德育力量弱,“两张皮”问题突出。在教育目标上摇摆于专业化和广博化之间、优良的师德传统和当代师德观念之间、高尚师德和实用主义之间,难以找到适合的契入点和突破口,从而导致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目标的不清晰和泛化,难以很好地回答“培养什么样的教师、如何培养教师以及为谁培养教师”这个根本问题。因此,师范生德育工作需要组织力量、搭建平台,明确师范生德育工作的德育目标。(二)德育实践缺乏价值引领。文化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给师范生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嬗变、理想信念的动摇、道德水准的滑坡等诸多负面影响。一方面,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建构下的教师形象,已经被推向“圣人化”和“殿堂化”;另一方面,教师教育和社会需求推动下的教师培养,已经将实践技能、技术运用和绩效考核作为新的价值诉求,更多聚焦于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获得。教师正在集体卸掉“道德重负”,日渐退化为“职业饭碗”。当全社会都在提倡以德治国和公民道德规范,教师的道德教育标准远远超越了普通群众的要求,在此种情境下,师德领域中存在的矛盾似乎已成为不解之题。(三)德育模式亟待重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师范生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问题和挑战。新时代师范生德育工作应当适应新形势与新变化,建立新的德育模式。“课程思政”理念下的课程育人,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和优秀的道德传统之中,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为高校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公民个人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有利于纠正当前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教学技能轻师德培养的不良倾向,促进师范生的合格培养和全面发展。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师范生德育工作的实施路径
思政工作模式与内容的关系
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当前,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员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更加多样化、复杂化,这既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课题,也为思想工作者开拓思维、大胆创新提供了一个大空间、大舞台。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一、形式与内容要统一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如果不能成为广大干部、员工所接受的形式,内容再好,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应尽可能地利用广大职工喜闻乐见的新形式,可以通过形式自由的座谈会、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和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等形式,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搞得活一点、乐一点、轻松一点。如文化广场活动、廉洁文化小品大赛、庆“七一”歌曲大赛等,让员工在活动中接受教育与启迪,寓教于乐。另外,不仅可以利用橱窗、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还可以利用现在先进的科技手段开展工作,比如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展、廉洁文化成果展、技术人才风采展等,以现真技术加传统宣传展板的形式,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轻松地观看、欣赏中强化员工知党、爱党、爱企业、爱岗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少单位把思想政治工作搬上局域网甚至互联网,有的单位定期巡回播放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声像资料和宣传资料。这些做法和措施,使思想教育的形式较好地顺应了员工的信息获取方式与习惯,这样不仅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多样,而且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员工群众也能踊跃参加,乐于接受。
二、形式要服务于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企业结合实际,创造了许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给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员工受到教益和启迪。但同时也有个别企业存在追求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的创新,不顾内容需要,片面追求形式,在形式上搞花样翻新的倾向。表面上轰轰烈烈,却没有什么实质内容,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是很有害的。比如,有的单位开展群众性谈心月活动,有计划,有方案,但缺少操作性,不宜抓落实,结果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有的单位在青年员工中搞人生观教育,教育时间仅安排7天,却组织开展了“十个活动”,一台节目、一场演讲、一次知识竞赛等。可以设想,那么多活动,肯定会分散活动参与者的注意力和参与力,反而冲淡了教育的主题。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而现实生活中的人千姿百态,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不能指望大而化之的几项活动就能达到解决所有人思想问题的效果。我们谋划思想政治工作,在做好大众宣传的同时,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人的思想问题上。要深入到职工群众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捕获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信号,准确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针对一个时期、一个单位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影响群众工作和生活的难点问题,通过一人一事,反复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把事实讲清,把道理讲明,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真正落到实处。
三、形式与内容要和谐
德育工作强化管理模式
一、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管理工作新格局
学校德育工作要实现整体优化,就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形成管理工作的新格局。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学校管理工作仅靠几名领导干部是不行的,必须调动全体师生和社会各界同仁的积极性,让各级各类人员都来参与学校的德育管理。领导一班人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是搞好德育管理的关键。为了提高管理效能,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自身素质的提高,领导要带头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学习德育管理的有关理论,领会精神,掌握实质。教师,是学校德育管理的主要力量,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心理管理、目标管理、质量管理。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劳动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劳动,管理者必须注意激发其内部因素,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德育管理工作中,我们要重视教师的心理需求、精神需求,在政治、生活、工作等方面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学校要定期组织要求进步的同志和骨干教师参加政治学习,进行专题辅导讲座,并经常同他们促膝谈心。对有困难的教师,学校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有病需要到外地治疗的教师,学校要积极帮助联系医院,派人护理,并从经济上给予协助。这样的事,教师会看在眼里,暖在心中,才会增强凝聚力。还要采取精神激励、集体舆论等方法,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领导恰如其分的鼓励,哪怕是短短几句话,也会激发起教师极大的工作热情,也会在教师中产生不可低估的心理作用。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校内外先进人物事迹,开展经验交流专题讨论、主题演讲等活动,采取及时表扬这一措施,来增强教师的荣誉感,促进学校的正确舆论和良好校风的形成,强化教师集体建设。为了加强科学管理,建立了对教师的工作量、出勤、工作成绩诸方面的考核制度,在开展“四师”建设的同时,开展了校内的“六佳”教师典型,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发挥全体教师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的作用,建立了以党支部为核心,有校长、工会主席、教研组长、班主任、骨干教师参加的德育领导组织;围绕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结合各自的工作特点,制订了具体的责任目标;德育领导组定期指导、检查、评估,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德育管理的积极性,保证学校德育管理总体目标的实现。学生是学校德育管理的主要对象,学生的管理作用不可忽视,离开了学生自我管理,就达不到管理目的。因此,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入手,注意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针对独生子女任性、懒惰等特点,开展“六个一”评比竞赛活动,即“: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唱一首好歌、节约一分钱、做一件好事、克服一个困难”。社会、家庭是学校德育管理的参与者。作为学校德育,既要对学校德育内部系统稳定性的客观可控作用加以研究,又要对其外部层次开放性的系统调节作用深入探讨,促使德育外部调节作用和内部可控作用协调一致,形成合力。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相结合,提高管理效能
学校管理工作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我校在德育管理过程中,抓住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基本环节,实行阶段把关,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相结合保证了德育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计划是管理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搞好管理工作的前提。学校既有三年德育工作长远规划,又有每年每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并且还有每周每日的工作要点及安排。既有整体计划,又有德育系列教育的专题计划。学校在制订全校德育计划时(包括专题计划),首先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人员的意见,在对全体德育情况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制订出切实可行,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方案,然后交全体教职工讨论、修改。我认为,只有计划被全体教职工接受的时候,才能付诸实施。德育总计划确定后,各层次人员都根据总计划提出的任务确定自己的计划,计划确定后,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平时,德育领导组经常抽查各项计划落实情况进行认真考评、总结、记入档案,并按有关规定给予奖罚。在加强动态管理的同时,学校还要重视德育静态管理。要修订完善德育管理规章制度、德育工作条例、优秀班主任评比条件、职业道德达标记分卡等。制度的建立,能保证全体师生员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保证管理工作依章进行,才能避免德育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在制度落实方面,要从“严”入手,在“细”上下功夫。凡制订的规章制度,就要坚决执行,绝不含糊。在管理工作中,要特别重视档案卡片的建立和使用,应设立档案盒、学生思想品德记分册、教师德育工作记分卡片。只有强化管理,才能探求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才能推动学校的全面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使德育工作务真求实。
作者:张春南工作单位:吉林省大安市职业教育中心
互联网+工会工作模式探索
【摘要】信息时代下,工会工作和互联网进行结合,是工会的必然发展趋势。基于此,工会干部要对“互联网+”理念有透彻的分析,并且结合当前的形势,切实的思考如何创新工会工作模式。对此,本文首先对“互联网+工会”工作模式进行了阐述,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对其工作模式改革进行了相应阐述。
【关键词】互联网+;工会;创新
“互联网+”是我国的发展战略,工会要结合互联网,建立起互联互通的工作机制,将亿万工会职工连接到一起,利用互联网为工会员工构建起线上线下于一体的服务平台,中国工会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发展重点就在于此。
一、“互联网+工会”概述
“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形态的不断演变,社会各行各业和互联网进行了有机结合,这一举措为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新的发展渠道。而“互联网+工会”,就是利用各项互联网技术,为工会的各项工作创造新的发展渠道[1]。互联网和工会业务工作的相互结合,为工会创造出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为工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调整。在工会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让工会实现无纸化办公,同时实现档案资料的数据化,结合“大数据”技术,工会的决策、发展能够获得更为可靠的参考资料。
二、“互联网+工会”工作模式探寻
企业员工幸福工作管理模式
[摘要]员工幸福工作因近年来国际社会对“国民幸福指数”的关注而备受重视。通过介绍欧美国家中企业员工幸福工作的管理模式主要类别和内容,对欧美国家中企业员工幸福工作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评论,总结我国企业要推行员工幸福工作的管理模式,必须充分借鉴国外员工幸福感培育理念,并据此进行优化整合。
[关键词]员工幸福工作;欧美国家;管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多国政府大力倡导提高公民幸福感,“员工幸福工作”成为企业管理领域的新课题。现有的研究证明,拥有工作幸福感的员工会在工作中保持高度愉悦和良好的积极性(Xanthopoulou等,2012)[1]。员工的幸福感如何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Page与Vella-Brodrick,2009)[2];员工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等指标与员工幸福感的高度相关,工效设计等措施可以使员工的绩效与幸福感提高(例如Krista等,2005)[3]。瑞士学者OliverHa咬mmig2007年调查5877名企业员工后发现,社会支持对于员工的工作幸福感是非常重要的[4]。欧美国家企业推行的员工幸福工作项目相对比较成熟,例如“幸福与健康计划”、“情感与心理幸福计划”、“战略幸福计划”等,对我国的企事业及学术界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当前欧美国家企业员工幸福工作管理模式的主要类别
当前欧美国家企业员工幸福工作管理模式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实施政府推行的公民幸福计划。美国、比利时、芬兰、德国法律里有相关条文,美国、比利时、芬兰、德国、加拿大、爱尔兰等在国家层面上贯彻落实。也有各级政府层层制定政策的。以英国为例,四大行政区和下属各个郡均有公民幸福计划。美国的许多州也制定了公民幸福计划。欧盟成员国早在2005年召开过心理健康会议,研究化解威胁欧洲人幸福感的主导问题———心理疾病,并制定10年的行动计划。第二类是企业独立推行的员工幸福计划或项目。一些著名的大公司都有员工幸福计划和专业工作团队。盖洛普公司等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也推出了员工幸福工作项目。
二、欧美国家员工幸福工作管理模式的内容
高校工会工作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高校工会工作管理应当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顺应信息化潮流,利用互联网模式对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高校工会工作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与提高,保障工会工作的科学与合理。本文对“互联网+”时代高校工会的管理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促进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高校工会工作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化;创新改革;高校工会;管理模式
高校工会在高等院校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完善而又合理的工作管理模式可助力于院校创建和谐校园,优化学校学习、生活氛围,构建积极向上、欣欣向荣的院校特色,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心理健康的培养与疏导。高校工会管理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能够借助互联网手段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探索工会管理工作模式对教育深化改革也有积极意义。
一、高校工会管理现状及问题
信息化高速发展新阶段的到来促进了高校工会管理信息化的蓬勃发展,同时工会管理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高校规模也不断扩大。各高校为了顺应教育的改革,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也对各自院校的工会管理方案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与变化,这意味着对教育工会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就目前来说,传统的工会管理模式所存在的弊端阻碍了高校工会管理的高速建设与发展,高校工会管理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1]。
(一)工会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