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会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1-31 22:31: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公允价值会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公允价值会计
1公允价值会计是我国会计发展的方向
“公允”是公正恰当,不偏袒。“在会计中,‘公允’一方面是作为会计原则或标准出现,比如公允反映。另一方面是作为会计对象或会计方法出现,比如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从会计对象角度看,公允价值是会计反映的对象,从会计方法角度看,公允价值计量是会计计量的方法。”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指在自愿交易的双方间进行现行交易时所达成的资产购买、销售或负债清偿的金额。最能代表公允价值的是市场交易各方承认和接受的,由市场价格机制决定的市场价格。而公允价值会计主要是研究如何确认和计量会计要素。
随着资本市场成为企业的主要筹资场所以后,投资者和社会公众逐渐成为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公允价值会计因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会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认同。如,针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使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应用现金流量信息与现值》一文中,鲜明地倾向采用公允价值,并意图将其运用领域由金融工具扩展到其他领域。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和产业转移的跨地区发展日益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提供的会计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资源分配的决策依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际趋同已成为必然。因此,公允价值会计亦将成为我国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2《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新发展
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审慎引入公允价值概念。
2.1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为引入公允价值概念奠定了基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资本市场逐渐成为企业筹资的主要场所,投资人和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4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明确指出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是财务报告的目标之一,这说明了引入公允价值概念的必要性;第42条规定,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五种,公允价值是其中之一,明确了公允价值的法定地位,确立了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方向。
公允价值论文:当代公允价值对会计的启迪
本文作者:蒋珩工作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信息也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以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等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会计信息的生成必须依赖于会计计量来完成,因此,会计计量属性成为众多影响和制约会计信息质量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我国目前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除了传统计量属性之外又再次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毋庸置疑,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将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各种不同计量属性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如表2所示:那么,究竟选用何种属性来计量所持有或控制的资产,如何保证会计信息能够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笔者以为,首先要考虑的是资产的用途和流动性,同时还要考虑会计信息的关联性和数据的客观性等因素。一方面,公允价值相对历史成本而言,在反映企业真实的价值方面,信息可能还是相对可靠的。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公允价值会计所依据的主要是相同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相对来说,这些市场价格还是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的。但如果市场上缺乏可比价格,就要估计和判断。此外,公允价值会计还对一些涉及到未来的交易进行了预测,其中不乏一些涉及金额巨大的交易,如衍生金融产品的未实现损益等。及时地在表内反映这些价值变化、在表外披露信息,将降低外部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在具备成熟的估值技术的前提下,计算出来的价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公允价值提供的会计信息同样存在着一些缺陷。公允价值虽然能够提供相对及时有用的信息,但在市场化程度不够完善,同时相关法规、估值技术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公允价值提供的并不是绝对可靠的会计信息。此外,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公允价值是报告日的公允价值,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倘若忽视这一因素而只披露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段的公允价值变动额,就不利于使用者作决策。
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及相互交融的途径
长期以来,学术界就如何平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议,并且也伴随着公允价值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背景下的广泛运用而愈加激烈,因此,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和背景下分析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并将二者加以交融,显得尤为重要。(一)会计稳健性稳健性又称作谨慎性,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项限制性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由于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处理经济业务应保持适度的谨慎以确保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FASB将稳健性原则定义为:对不确定性的审慎反应,以确保对经济活动中内生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给予充分考虑。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也明确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应低估负债或费用。这一定义与FASB的定义是基本一致的。稳健性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对资产与负债、利得与损失和收入与费用的非对称性处理上,这种处理方法使得以稳健性为基础的会计信息与经济实质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偏差,稳健性的强弱则通过该偏差的大小来体现。(二)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的冲突不可否认,公允价值克服了此前会计计量滞后、会计处理过于“谨慎”等问题。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提供有利于投资者决策的会计信息。但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冲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公允价值的变动将直接引起当期损益或期末净资产的波动。这种波动会掩盖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降低会计信息的稳健性。(2)公允价值根据市场价格提前确认未实现收益,这又与会计稳健性仅确认可能损失、而不确认可能收益的做法不相符。(3)当前公允价值采用的估值技术尚不健全,主观随意性较大,有可能成为管理层操纵业绩的工具,使其公允性受到影响。同时,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采用的假设性、未实现性和非客观性也偏离了会计所坚持的稳健性原则,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三)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的统一公允价值和会计稳健性二者之间并非是完全对立的。稳健性为公允价值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保障,公允价值反过来又可以对会计稳健性进行修正,弥补稳健性原则的不足。会计稳健性因其在降低风险与不确定性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国际上众多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普遍认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也因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等方面的优势,被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活跃、金融产品发展迅速的经济环境下更为广泛地使用。与此同时,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协调。从以往的实践和经验来看,对公允价值和会计稳健性应予以同等的关注和重视,忽视任何一方都将带来会计信息质量的下降。(四)公允价值运用中充分发挥会计稳健性的具体途径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应相互交融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允价值的积极作用。1.严格界定公允价值的概念及层次。FASB将公允价值界定为三个层次(如表3所示)。认真比对这三个层次就会发现,前两个层次完全或者基本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但第三层次由于缺乏真实的交易市场基础,更加重视对估值模型和假设条件的运用,其可靠程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必须严格界定公允价值的概念和所属层次,认清其不同层次的计量依据。不能仅简单地依靠不活跃市场情况下的交易价格,企业应在更大程度上通过对价格下滑时间长短、跌幅大小以及市场流动性来进行判断,并借助估值模型和假设条件,最终确定公允价值。对于不符合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当采用其他计量模式,并且进行表外披露以充分发挥会计稳健性的作用。2.完善公允价值的估值方法和评估过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中允许使用的估值技术是导致其可靠性和公允性备受争议和质疑的关键。由于目前的估值技术尚未形成一套统一的标准,对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要求及方法还只是分布在各个具体准则之中。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由于条件所限,公允价值计量输入值质量不高,有可能会发生操纵利润和盈余管理的情况。因此,一方面必须加大对公允价值计量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应用研究,大力推进公允价值估值方法和技术的改进,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明确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在有关现值估算技术的研究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值估算技术的突破将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确定公允价值的计算速度和精度。另一方面,还需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专业和实践经验,掌握各种估值技术和模型,通过客观比较和分析来发挥职业优势。但是,如果在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估值条件的情况下,则有必要引入专业的评估机构来为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因为专业评估机构的独立属性提高了评估意见的公正性。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使报表的使用者充分了解公允价值,同时还可以降低相关财务人员的风险。3.实行两种计量属性并存的模式。虽然公允价值具有诸多优点,但由于其相关数据和资料不易取得、使用过程中存在主观随意性较大、可验证性与可操作性方面不足等问题,因而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全面使用公允价值的条件。会计计量属性的总趋势应是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二者并存、相互协调。一方面应改善公允价值运用的相关环境,为公允价值的广泛使用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应严格地按公允价值的适用条件有选择地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在实务工作中,对于企业准备长期持有,不打算进行出售的资产,仍保留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而对于衍生金融产品和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需要依靠公允价值。IASB在2009年11月12日颁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中,提出采用公允价值和摊余成本两个计量分类标准,同时保留了对公允价值的选择权。总之,使企业能在更大程度上使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有利于公允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4.减少公允价值对当期损益的影响,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金融工具所蕴藏的风险极大,而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又将这些潜在风险及时揭示并放大出来。因此,为了减少风险爆发给投资者造成的严重损失,使他们作出更合理、恰当的决策,披露金融工具价值的波动性是必要的。但如何减少由公允价值计量导致的会计利润的波动性,协调公允价值与谨慎性的关系呢?IASB针对这一问题已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中予以规定,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的变动应计入损益,金融资产如属于非交易性的权益工具,其公允价值变动可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同时禁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公允价值计量和摊余成本计量之间进行重新分类。此外,在完善公允价值信息披露方面,我国也可以借鉴大多数国家和组织的做法,对传统收益报告进行改进,引入“第四财务报表”或称“全面收益表”。全面收益理论对某些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和损失在表内进行了确认,较好地融合了“当期经营利润观”和“满计当期损益观”,突破了传统会计收益的确认原则,使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的使用成为必然的趋势,我们既可以依据历史成本的原则编制利润表,也可以依据公允价值的原则编制全面收益表。这样的做法不仅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又避免了利润表中收益波动性较大的问题,有利于报表使用者更深入地了解公司的信息,减少利益集团操纵利润的可能性,也更符合会计盈余稳健性的要求。但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现阶段企业收益确认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充分认识全面收益不等同于净利润,并通过规范全面收益的列示项目和报告方法,制定与全面收益相关的准则和制度来保障其有效实施。
从长远来看,公允价值和会计稳健性都与市场环境密切相关。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的会计目标,应在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在积极借鉴国际上先进准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来实现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二者的协调发展。过于强调或忽视任何一方都将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只有基于稳健性前提下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会计公允价值探讨
1公允价值的相关概述
1.1公允价值的定义。从定义为衡量方法的国际会计准则研究中的术语定义,出现在交易的资产和负债中,交易的资产和负债的形式是公平的,甚至是讨价还价的相应金额。从这个定义来看,这是不难看出的,这涉及自愿,甚至讨价还价的原则。最终目的是确保双方都能用公允价值进行衡量,以避免双方当事人之间出现权利不平衡现象。1.2公允价值的基本特征。首先,公允价值本质上是对市场信息的评估,也是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市场的一种识别。其次,从定义可以看出,在公平价值的前提下,交易主体必须是自愿方了解情况,而对于具体交易或特征的两种物业都可以理解,双方可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贸易的角度。最后,公允价值是确认价格,而不是实际交易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公允价值往往出现在实际交易不足的前提下,估值以活跃市场的报价为依据。
2在财务会计中使用公允价值的意义
2.1标志会计理论的转变。在财务会计中使用公允价值表明,中国的会计理论从原来的原收益表观转变为资产负责表观。在会计理论中,通常有两种资产,管理和收入。过去人们往往更注重企业的收入,大多数人支持收入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会计应正确衡量各企业的价值,每个企业的价值需要考虑企业的未来收支,公允价值基于此基础。这个概念就是表达对历史成本限制的批判,本质上是会计理论的变化。2.2标志中国会计国际化。在我们的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可以用于公允价值计量和核算,并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表明,标志着中国的会计国际化。在我国使用公允价值一方面意味着我们从传统历史成本变化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衡量和会计模式,多元化的历史成本,另一方面意味着中国的会计和国际会计准则。以往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唯一使用历史成本计量和会计核算的财务事项,不使用其他模式进行经济计量和会计核算。2.3侧面反映市场环境日益改善。在财务会计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计量的前提是要有一个积极的市场环境。如果市场交易部门活跃,则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中无法计量和计量。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中对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范围做了具体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市场环境完善,市场交易环境活跃,所以才可以对部分事宜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和核算。
3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中的正确运用
3.1正确的评估公允价值。根据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是双方根据市场价格完成交易的价格。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评估步骤如下:首先,如果活跃的资产市场或负债价值,可以直接用于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价值,因此公允价值可以直接从活跃的市场;第二,如果没有活跃的资产市场或负责人直接使用活跃价值和类似资产或负责市场的价值,在相应的调整中,因此公允价值可以直接从活跃市场调整中获得;第三,如果没有活跃的市场,可以使用成本法和收入法估算公允价值,成本法是指根据资产公允价值的调整估计或当期成本或重置成本考虑资产或负债,负债,收益是指使用资产估算未来收益的资产公允价值。3.2正确理解和在财务会计中使用公允价值。在确保公允价值的正确金额时,公允价值可以在财务会计中进行计量和计量。在财务会计中,在衡量和计算公允价值的过程中,公允价值不能用于操纵企业的利润。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中国在使用公允价值时更加谨慎。在会计准则中,明确了公允价值使用范围。在房地产投资方面,房地产只在市场环境中活跃,企业可以轻松从房地产市场交易环境投资房地产市场价值,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和会计处理房地产投资。
公允价值会计的利弊思索
会计计量基准包括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准和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准。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一直都是会计界的主流,但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评估现在、预测未来,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历史成本会计逐渐成为会计界发展的障碍。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在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准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会计是以当前的市场交易价格为基准,更接近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从而能够正确反映当前企业财务状况,引导投资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然而公允价值会计并非完美无暇,下文将分析公允价值会计的利与弊。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FASB在《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指出: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假设将一项资产出售可收到或将一项负债转让应支付的价格”,IASB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IASB的基础上添加了“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进行交易”的补充。新会计准则指出,公允价值应具备的三个条件:(1)信息公开;(2)双方自愿;(3)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平交易。由此可见公允价值既可以是基于事实性交易的真实市价,也可以是基于假设性交易的虚拟价格。
二、公允价值会计的优点
支持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使会计信息更能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
简述会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
摘要:公允价值作为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标准已经得到会计界的广泛认可。但是公允价值有着广泛的外延,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标准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同时,根据我国的国情认为待到相关市场与机制进一步完善时,全面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关键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现行市价;估价计量
在衍生金融市场高速发展的今天,关于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标准一直是会计界所关心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以FASB与IASC为首的国际会计界认为公允价值是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标准的最佳选择。(FAS133《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中明确指出:公允价值是计量金融工具的最佳属性,对于衍生工具而言,公允价值是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
以公允价值作为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标准,那么公允价值又如何确认呢?从定义上,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在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负责结算的金融。FASB进一步指出,活跃市场中的公开市场报价是公允价值的最好证据。但是,笔者认为公允价值的概念比较抽象,有着广泛的外延。因此,简单地将公允价值归结为在活跃市场中的公开市场报价是不合理也是不正确的。只要在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基础上,在交易的双方同意下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贴现等,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在交易中作为公允价值的具体表现。因此,相关报表编制者通过计量价格的选择来操纵公允价值信息,使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大大降低。那么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我们将采取哪种模式作为现实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提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与可操作性呢?
公允价值定义的前提是假定企业处于持续经营状态,不打算或不需要清算,不打算大幅度削减其经营规模,或以不利的条件从事交易。如果交易对象存在于一个交易活跃、信息传递迅速、监管机制健全的市场上,那么现行市价反映了所有公开的信息。现行市价就是公允价值的具体体现。虽然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价值变化频繁,同一品种衍生金融产品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价格,但其价格是围绕其公允价值上下波动的。总体上它们是趋于一致的。但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中现行市价作为公允价值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非技术性手段利用市场的弊端(根据经济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原理,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衍生金融产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达到控制衍生金融产品价格)使衍生金融产。品的价格背离公允价值。随着金融市场的发达与衍生金融工具估价计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市场价格不能获得时,估价计量公允价值将发挥更广泛的作用(估价技术参考类似资产与负债的价格或者其它的估价模型)。在存在一个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中;有一个合理的计价模型;相关数据来自发达的证券市场且可以得到可靠地认证。这些将使估价的可靠性达到可以公允地表达财务报表内容的程度。也可以避免在以现行市价作为公允价值时,通过一些非技术性手段达到操纵公允价值的目的,从而影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尤其是电脑技术的运用),相关的信息资料可以容易、可靠、完整地得到。根据当前形势的发展,估价计量公允价值将成为一种趋势。所以,我们应从以下几点做好准备:(1)继续建设与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2)健全与完善监管机构与机制。(3)建立专门机构对证券市场与相关数据进行评估。(4)建立完善计算机网络系统,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数据库,加强数据的管理。(5)加快计价模型的研究,根据现实情况对计价模型的前提条件进行调整使其假定性更加合理以及被计量的金融工具所隐含的变量更符合使用模型的条件,提高计价模型的可操作性。
对于部分处于市场缺乏活跃性,同时又不存在来自机构或者来自模型的估价或者交易规模较小的衍生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就不能得到可靠地计量。在这种情况下或者在现行市价无法取得的情况下,如何确定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呢?研究这一问题,对我国无疑有更为现实的意义。一方面,随着我国成功加入WTO,根据相关协议我国的金融管制将逐步放松(比如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外国金融机构在我国扩大业务范围等)。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经济危机破坏力大大增强金融机构及至跨国企业集团防范、分散金融风险的需要不断加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将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最后,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的实现完全取决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我国的金融市场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不能不顾我国的特殊环境,简单地模仿发达国家的模式。
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的研究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基础
从理论上讲,当企业所有的资产发生减值时,都应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是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资产范围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商誉、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等。由此可见,提取资产减值的主要为非流动资产。在这里可考虑,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如何确定可收回金额。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要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就需要同时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余额以及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在此基础上按照下列原则判定是否需要计提以及计算应当计提多少资产减值准备:第一,只要上述两者之一的价值大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就不需要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第二,若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估计不太可靠时,应当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作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第三,如果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无法估计,应当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可收回金额。可见,资产减值会计的核心应当是资产期末公允价值的计算。无论按照现行的市价减去处置费用还是按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算,其实质都是计算资产期末的公允价值。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时,应当按照如下顺序进行:①根据公平交易中资产的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的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②在资产不存在销售协议但是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应当根据该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确定;③在既不存在资产销售协议又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企业应当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来估计公允价值减去资产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按照上述要求无法可靠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应当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可收回金额。可见,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核心,实质就是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只不过是分别运用了公允价值估计的第一层估计、第二层估计和第三层估计。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基础与公允价值会计的计量基础从本质上讲是具有一致性的。
二、资产减值会计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的关系
FASB认为,公允价值是熟悉市场情况的平等市场主体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价格。要强调的是:一是不存在非自愿要素,交易双方应当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二是不存在关联方交易。无论FASB还是IASB都赞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比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使得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实质是资产的后续计量,是对历史成本的纠正,其计量的基础也是公允价值计量。那么资产减值会计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到底存在哪些关系呢?1.两者计量基础一致。其核心都是对资产公允价值的估计,估计的方法都是运用公允价值的三层估计技术。2.两者的计算结果有差异。资产减值的计量是估计的公允价值减去预计相关处置费用的数值与资产账面价值的比较结果,也就是说资产的期末价值取它们两者中较小者。可见,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不一定等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因为公允价值没有考虑相关处置费用。比如,某项固定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为10万元,假定以前没有提取资产价值准备,期末市场价格为10.5万元,处置资产的相关税费为0.8万元。当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资产的期末价值应当是10.5万元,而不是账面价值10万元。当计算减值准备时,公允价值减去相关税费后为9.7万元,低于账面价值10万元,所以要提取资产减值准备0.3万元。如果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算的现值为9.5万元,由于最后一年的净现金流量已经扣除预计的资产处置相关税费,所以此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就等于公允价值。可见,资产的期末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果是否一致取决于资产减值的计算方法。3.两者的会计处理有差异。在资产减值会计中当公允价值减去预计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小于资产的账面价值时,表明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此时两者的差额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当中,计入利润表。而当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预计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大于资产的账面价值时,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就不需要做会计处理。可见,资产减值损失是预计资产减值时对企业利润的抵减,资产升值时不予确认。4.两者的会计理念不同。资产减值会计的出发点是谨慎性原则,其理念是宁愿低估资产也不愿高估资产,其主要目的是谨慎地估计可能实现的利润,但是对有信号实现的损失要明确予以确认。公允价值会计的会计理念是期末资产或者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所以无论资产减值损失还是资产增值的收入都应当予以确认,其出发点是相关性原则。从会计信息披露的角度讲,资产减值会计倾向于收入费用观,公允价值会计则倾向于资产负债观。
三、资产减值会计与公允价值会计的协调统一
如前所述,虽然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的会计计量基础都是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它们对计量结果的会计处理却是不一样的。既然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是为了使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而资产减值会计的目的是使会计信息更具可靠性,基于同样计量基础的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有必要协调统一,而不是有两套不同的计量标准。1.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标准作为资产减值的计量依据。是否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判断依据是期末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的比较,而可收回金额则按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较高者确定。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基础下应当调整资产的账面价值,此时确认为未实现的收益,计入利润表,而在资产减值会计基础下不做会计处理。当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可收回金额时,资产的账面价值应当调整至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可见,资产减值会计是公允价值会计的单向行为,更准确地讲是资产后续计量的减值行为,所以资产减值会计实质上是一种不对称的公允价值计量。这种差异应当是市场管理者与公司经营者之间博弈的结果。站在市场管理者角度看,因为有证据表明经营者有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嫌疑,所以管理者有必要对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与转回进行规制。站在经营者的角度看,不允许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在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损失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所以基于管理者的角度和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其实是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补充,是一种单向的行为。那么在会计改革的总体趋势是财务报表的“价值观”下,如何理解资产减值会计?笔者认为,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准确获得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在不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较难获得时以减值会计进行调整,因为此时管理者没有证据表明经营者的资产没有被高估。但就资产减值会计而言,其核心是可收回金额的确定,也就是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与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两者都是公允价值的估计。而后者的估计至少涉及两个核心要素: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以无风险利率表示的折现率的确定。这两个要素都应当考虑风险要素,但是不能重复考虑。如果未来现金流量的计算已经考虑了风险要素,那折现率就应当不再考虑这些要素。当然,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和折现率的确定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所以我国会计准则应当在会计概念框架内对公允价值计量统一进行规范,尽量减少公允价值估计的主观性。2.公允价值会计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结果的会计处理应当协调统一。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下,当期末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资产的账面价值时,调增资产的账面价值,其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利润表,反之做相反的会计处理;在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基础下,只有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时,其差额计入资产减值损失,期末计入利润表。可见在期末资产发生减值时,如果期末资产的公允价值等于可收回金额,除了其差额计入不同的会计科目,对利润表的影响是一样的。因此,资产减值会计实质上是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处理的一个特例,其核心的计量基础相同。按照IASB和FASB的观点,当前会计的改革方向是会计信息披露倾向资产负债观而不是收入费用观,而资产负债观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的收益应当是资产的未来经济流入,当资产发生了减值,也就意味着资产丧失了预期带来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所以应当把发生减值的部分从资产中剔除;反之当资产的价值得以恢复时,则意味着此部分资产在未来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在可靠计量的基础上应当将此部分计入资产中,在财务报表中予以披露。所以笔者认为,对长期资产提取的资产减值准备在以后资产价值升值时不予转回是不合理的,事实上,IASB也是允许将长期资产提取的资产减值准备予以转回的。那要如何避免公司管理者利用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进行盈余管理呢?我们对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稍作变更,就能避免这个问题。对市场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长期资产,当期末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公允价值时,其差额不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而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中,当期末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公允价值时,会计处理的方向相反。当最终处置资产时,把原来累积提取的资本公积转回,处置价格与资产的账面价值、累积计提的资本公积、应交的相关税费的差额计入损益。这样的会计处理,很好地避免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会提供盈余管理空间的问题,又避免了资产减值会计只是公允价值会计的一种单向行为,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了。当然对资产减值计入的资本公积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予以披露和说明。事实上,这种思想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已经有所体现,比如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的账面价值高于市场的公允价值时,其差额是计入资本公积的,处置资产时再把原来计提的资本公积转回。3.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的目的应当协调统一。公允价值会计的主要出发点是使资产更符合资产的定义,从而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而资产减值会计的出发点是资产应当等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有资产的价格等于或者高于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资产才是真正的资产。从会计学的角度看,就是不应当高估资产,凡是无法可靠计量的资产都不应当计入资产当中,从而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更具可靠性。可见公允价值会计的目的是强调信息的相关性,而资产减值会计的目的是强调信息的可靠性。这种会计理念的分离导致资产减值会计只是公允价值会计的单向行为,它只计量资产减值行为,而不计量资产增值行为。所以笔者认为,长期资产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与FASB所提倡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思想是背道而驰的,IASB就认为允许长期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将使提供的会计信息更为有用,更具相关性。
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准则的运用
摘要:公允价值也称之为公允市价或公允价格。其主要是双方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条件下明确的相关价格。公允价值计量是参照公平交易原则,由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一种金额计量方式。虽然公允价值必须公平交易,但若无法证明交易存在不公正性,其市场交易价格也称为公允价值。但计量价值并不是市场上所达成的,且其主观价值判断有失公正,那么其不能视为公允价值,所以其价值信息必须具备可比性和有效性。本文首先阐述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和企业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准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公允价值;企业会计准则;运用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也随之迎来机遇和危险。企业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能够全面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避免潜在风险的发生。企业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不论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还是对企业会计信息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核算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影响和阻碍了公允价值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局限了企业的持续经营与发展。
一、公允价值概述
1.内涵公允价值就是指在交易基础上,交易物品或有价值的物品受到商品市场公共认可的价格,又被称之为公允价格或公允市价。公允价值所对应的不但是当前的市场经济,还对应着未来的市场经济变化情况。首先,公允价值是建立在公平交易下的,代表交易双方的共同意志;其次,在购买或消费记录当中需要准确记录。要确定一个交易物品的公允价值,必须应用到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但是一般来说通常是由专业机构对该交易物品进行价值评估。公允价值的形成是有条件限制的,主要为以下几点:首先是交易信息公开、透明,其次是双方对交易物品熟知。公允价值牵涉到交易双方的利益,因此公允价值的应用应该是在交易双方处于一个平等地位下开展会计计算或者企业合并等交易行为,交易双方对本次交易必须是自愿,如果交易双方地位不对等或者非自愿,则不能形成公允价值,而是资产或负债。2.特征公允价值的特征分别为交易自愿、条件公平、价格共识,以及信息对称。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当中被定义为一个计量属性。除此之外,公新会计准则当中还包括现值、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以及重置成本这四个计量属性。在企业会计计算当中,公允价值的特征决定其作用与地位。在交易过程中,公允价值由于具备公平公正的特征,因此成为交易时企业会计计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现实盈利当中,在计算企业盈利时需要充分应用到公允价值,一旦公允价值发生变化,企业就会随之出现获利或亏损情况,反映出企业的经济变化情况。公允价值具备虚拟性与真实性,原因在于公允价值在价格计算时是以市场价格作为基准,会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动。一般来说,市场变化属于一种现实生活中的变化,因此公允价值具有真实性。公允价值也兼具主观性与客观性,客观性主要是公允价值的内涵表明公允价值具有公平性,且公允价值的变化是随着市场经济变化而变化,不会受到人为因素等方面的干扰,因此可以确定其客观性。但是在交易过程中公允价值受限于交易双方,如果双方皆人为这一场交易属于公平、公正、价格合适的交易,则属于主观改变公允价值,因此公允价值又具有主观性。另外,公允价值还兼具静态性与动态性。动态性表现为公允价值会随着市场经济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静态性则表现在将公允价值应用在会计计算当中,或者将其应用于财务报表中。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必要性
小议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的策略研究
现代资本市场是建立在信息披露的基础之上的,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既具可靠性,又具有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才能真正起到维护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利益的作用,从而有利的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和稳定发展。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因为具有“可验证”和“可靠性”,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占据了会计计量的统治地位。现代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到今天,特别是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和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由于其具有的没有成本或初始成本很低的特性,而历史成本只能反映资产或负债的过去价值,沿用历史成本已经无法对金融衍生工具等进行有效的计量,也难于揭示金融衍生工具等存在的实质风险。另一方面,市场价格波动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大,资产价格越来越受到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而不是单纯的受到资产历史成本影响。因此,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生成的会计信息在现代资本市场中越来越难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其有用性(相关性)受到了极大影响。单纯地追求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只依赖于历史成本计量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会计计量方法需要有效的突破原有的传统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应势产生并在上世纪90年代及本世纪初得到了重大发展。
公允价值是公平交易条件下,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是资产、负债的现时真实价值,这正是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所关心的,是做出重要决策的主要依据。公允价值会计目前已成为国际会计的主流趋向。
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一整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在新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中,确定了会计计量五种基本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资产减值、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股份支付、生物资产等16个具体会计准则中,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确认方式。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的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类型的。
会计准则公允价值问题及对策
摘要:会计的核心是计量,经济发展对会计计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公允价值的研究起步较晚,自我国2006年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至今,公允价值计量逐步展现了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的优势,公允价值计量替代历史成本计量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新标准的实施也标志着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进入了会计实践和应用阶段,但国际上对公允价值的争议一直存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的应用对策和建议,对我国会计制度的完善,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1公允价值的理论概述
1.1公允价值的概念。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的市场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收到的价格或转移一项负债所得到的价格。我国把公允价值定义为:“按照公平交易的资产与负债,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计量。”通过公允价值的论述可以看出交易需要假定多层限制条件。1.2公允价值的特征。作为会计计量的属性,公允价值具有公允性、相关性、动态现实性、估计判断性的特征。其中,公允性是核心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要求,交易双方自愿参加且熟悉交易标的,买卖价格公平。会计信息的有用程度由相关性决定,公允价值因为能够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反映动态的市场价格,为报表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更真实有效的数据而备受关注。
2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起步比较晚,公允价值在我国经历了提倡、回避、发展三个阶段,我国也曾经取消过公允价值计量。目前,公允价值计量已经取得了广泛的认可,但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在具体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可以通过会计制度的改革而得到改善,但有些问题在短期内还无法得到完善,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我国的市场环境还不够成熟。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基本上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资产交易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欠缺充分的竞争。我国企业性质和隶属关系比较复杂,公平公正的市场机制不够健全,而这些都是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基本条件。2.2我国公允价值应用成本比较高。公允价值计量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成本,耗费人力物力,部分企业管理层没有认识到公允价值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企业缺乏长远的规划,只顾眼前利益,所以对公允价值的采用缺乏积极性。2.3公允价值存在可靠性的问题。公允价值在应用过程中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尽管公允价值计量已经在经济界达成共识,企业未来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也是必然趋势,但公允价值依然有着主观预测误差和缺乏公允价值计量鉴定而导致故意错误的两大缺陷。从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取法可靠的信息来源,无法保证公允价值的评估和验证的可靠性。由于公允价值主要依赖会计人员的评估能力和执业操守,我国的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还达不到要求。尽管存在活跃的市场交易,但由于随意性比较大,我国相关制度尚不完善,没有统一标准,加之会计诚信的问题,会计造假问题屡禁不止,人为操控而导致的金融市场波动屡见不鲜,严重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判断和投资决策,也影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2.4缺乏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决定了我国企业性质的多元化,企业规模差距较大,企业管理者的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审计人员对于虚假会计信息的监管不力,与违规而带来的收益相比,违规成本过低,惩罚力度不够,不足以形成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浅析企业会计公允价值运用
[摘要]财政部2006年相继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其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可谓是最为引人注目的方面。本文首先论述了公允价值的涵义,并简单回顾了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的运用,进而阐述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最后提出了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运用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价值的引入更是吸引了许多业内人士讨论与分析,这也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最大变化。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
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如果金融工具在活跃和流动的市场上交易,其标明的市价(需经实际交易发生的交易费用调整)提供了公允价值的最好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