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1-31 22:06: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公园设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公园设计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小议

1湿地公园与景观

1.1湿地公园

湿地是指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作为湿地公园,必须具备以下儿个要素(:1)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湿地自然景观;(2)具有明确的湿地范围;(3)具有一个明确的管理机构对湿地公园进行有效管理;(4)具有完善的休闲娱乐设施。

1.2湿地公园景观

湿地公园景观是指以湿地为对象的景观形式,是利用现代景观建设与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和恢复,艺术地再现自然湿地景观,并为社会民众提供亲近、感受、体验自然的场所,是现代风景园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最佳资源利用方式,湿地公园景观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特点及原则

查看全文

城市设计对公园设计的影响

一、运用城市设计方法解析公园规划设计

1城市设计要素运用

在这里必须提到城市设计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凯文·林奇(K.VLynch)的城市五要素。1960年,林奇探索出通过城市意向图来分析居民对城市特色环境的认识。这5个要素分别为路径(Path),区域(District),标志(Landmark),节点(Node),边界(Edge)。路径:导向性很强的线形要素,人们通常顺其移动,以公园为例,如道路,广场,管网线,其他要素常围绕路径展开。区域(District):共同使用人群所形成的一种“领域”空间,相似的要素耦合所形成的面状要素。强调人在其空间内部的体验感。比如公园中各个功能分区,如安静休息区,体育运动区,儿童活动区等,每个区域有相同的主题,有着极强的领域感。标志:城市中明确而醒目的点状要素,大小不一,是人们在外部空间体验的参照物,但不能进入。如纪念性塔,标志构筑物,庭院树等,具有极强的引导性与控制力。节点:城市中的战略要点,如道路交叉口、方向变换处、抑或城市结构的转折点、广场,也可大至城市中一个区域的中心和缩影,它使人有进入和离开的感觉。例如活动广场,休憩草地,观赏树群,是公园规划的布局点。边界:一般以过渡或终点界面为主,可视为空间的围合界面,且不作为道路使用的线性要素。“边”常作为两块区域的分界线,如水域、林缘线、建筑外轮廓、山体所构成。

2城市设计三大理论框架

1)图底关系。图底关系理论,是将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理论应用于城市设计领域,是研究城市的虚体空间与实体体量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知觉的选择性是该理论的基础。

2)关联耦合分析。“关联耦合法”强调关联要素的系统性和系统的完整性与层次性,这有助于对城市设计的整体把握,使相应结论和策略在这种条件下达到最优,从而为城市提供最适合的设计。以这种思维分析现代公园时可分为三大结构:

查看全文

体育公园景观设计综述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提出了体育公园这一概念,它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而产生的,在欧洲各国十分普遍。在我国,体育公园的建设刚刚起步,将体育公园定义为“一种既符合一定技术标准的体育运动设施、又能供市民进行各类体育运动竞技和健身,还能提供良好的游憩环境的特殊公园,面积在15—75hm2。体育公园内可有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溜冰场、射击场、跳伞塔、摩托车场、水上活动等。”[1]体育公园是作为区域或城市内的绿色运动空间,力求建设具备先进的运动理念和现代景观营造意识的公共性公园[2]。该类公园能够有机地结合绿地与运动,不仅为人们提供自然、舒适、优美的运动环境,而且对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环境生态效益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正适合现代城市的需求[3]。体育公园作为一种城市复合形态的运动空间,其规划设计要保证绿地与体育场地的平衡发展。湖南省娄底市位于湖南省的地理几何中心,自古以来就是湖南省主要的战略腹地和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要衢。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展开,并且作为湖南省第12届省运会的主办城市,娄底市体育公园的建设势在必行。在这一背景下,本项目组成员对娄底市体育公园建设进行规划设计,为人们提供一块园林生态运动空间,同时也为中小型城市体育公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一、项目概况与现状分析

(一)地理区位及用地概况

体育公园选址于娄底市主城区东北部的大屋村境内,东与涟水河风光带仅有百米之隔,秉承天籁,自然生态优良。北临秀石街,东接众园路,南至月塘街,西望檀香街。体育公园占地32hm2,地块南北进深582m,东西开间576m。设计场地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最大高差13m左右。场地正中央为中心体育场,南面地块中轴线两侧分别布置了游泳馆和体育馆,东面地块安排了训练馆和妇幼青少年活动中心,西北面地块布置了一个训练场,6个篮球场和8个网球场。停车场的安排围绕中心体育场西周展开,其余地块为绿化用地,其中最大一块位于场地东北部。

(二)问题分析

通过对娄底市城市建设相关资料的了解以及对体育公园用地现状的详细调查分析,总结了景观设计需要解决三个主要问题。首先,如何实现该体育公园赛时赛后的功能转化。一方面,娄底市的整体发展在湖南省属于中等水平,政府给予这一项目的经济投入存在着困难,因此要考虑怎样才是最适合的经济投入;另一方面,原有的总体规划方案在一些场地的布置上不太合理,比如停车场大面积地集中在中心体育场附近,因此,要通过设计对原方案重新整合来更好地满足赛时赛后的需求。其次,如何成为全民运动、活动中心。体育公园位于城乡结合部,虽然政府有城市扩建计划,但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建设完善,于是还面临着如何协调周围环境以及当地人的思想理念问题。最后,如何能更好地利用原地形以及如何增大绿地面积。场地高差较大,且存在较多陡坡,对于交通以及景观效果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要考虑在尊重原场地条件的基础上满足各方面需求。另外,娄底市体育公园为赛事型体育公园,需要大量的比赛场馆和场地,其建筑面积比重偏大。因此,如何能够提高绿地面积并且有足够的运动设施是在设计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

查看全文

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研究

摘要:文章以唐纳德•诺曼提出的情感化设计中反思层面的设计为理论指导,制订反思层面的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策略。通过问卷调查法来调研游客对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的情感需求现状。得到反思层面的情感需求模式。根据反思层面的情感需求模式,提出反思层面的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原则,根据原则制订反思层面的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策略,为冰雪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提供崭新思路。

关键词:冰雪主题公园;冰雪景观;情感需求模式;情感化设计;反思层面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1]游客对冰雪主题公园景观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视觉体验诉求逐步转向情感体验诉求。游客更加注重游览时的操作趣味性、激发回忆的叙事性以及传承地域文化等多元情感体验。[2]唐纳德•诺曼提出的情感化设计中反思层面的设计可以为冰雪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提供崭新的设计思路,满足游客多元情感体验诉求,提升冰雪景观品质,传承地域文化,打造冰雪旅游品牌。

一、相关概念解析

(一)情感化设计的相关概念: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教授在《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一书中提出了情感化设计概念和设计的三个层面:本能、行为、反思。[3]反思层面的设计是有高级思维活动参与的设计,它能反映出产品的合理性和智能性,激起一段回忆,体现产品含义。[3]反思层面设计的表达方式有四点:操作新乐趣、叙事性表达、文化传递、符号和象征。[4](二)冰雪主题公园:冰雪主题公园是以冰雪文化或某些特殊内容为主题,以冰雪为主要造景材料,运用现代综合科技手段,结合冰雪艺术的塑造手法,集冰雪自然景观、冰雪人工景观、冰雪娱乐项目等为一体的,具有地域性、季相性、审美性、体验性的游乐空间。[2]

二、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的情感需求分析

查看全文

城市郊野公园景观设计探析

1郊野公园的定义

郊野公园的定义很多,概括起来可以理解为位于城市的远近郊区,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供人们户外休闲游憩的公共开放空间。它具有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市民休闲生活、城市生物多样性、美化城市景观等重要功能。

2后山岩公园概况

后山岩公园地处翔安区中心位置,位于厦门翔安区翔安东路以东、海翔大道以南、规划后山岩路以西,总占地面积约814405m2,体项目分三期开发建设。基址内地形起伏变化大,有山地、村庄、农田、苗圃、鱼塘、采石矿坑水塘、崖壁、果林,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南侧紧邻历史悠久的人文景点———清泉岩寺(市级重点民间信仰点,信奉清水祖师文化),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已有600多年历史,近年来每年都吸引着数万名信众前来。后山岩公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将其规划定位为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集生态观光、休闲游憩、运动健身、文化传承、防灾避难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市级综合性郊野公园。

3后山岩公园景观设计理念与手法

(1)营造形式和功能多样化空间。公园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承载着市民休闲健身的功能、游览观光场所、公园内根据规划功能要求营造民俗文化展示空间、休憩交流空间、健身运动空间。(2)尊重基地特征,充分利用自然乡土景观资源。体现场地肌理,修复被破坏的自然景观斑块,进行整合与重构。使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基址内原有的自然资源多样:农田、山地、果林、矿坑、水塘、村庄,地形变化大。因地制宜,利用多层次的环境营造富于变化的景观空间。(3)注重运用乡土文化元素,保护与传承地域特色及人文精神。提取清水祖师文化、闽南民风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相关元素作为造景元素。

查看全文

儿童公园游戏空间设计探讨

摘要:健康的儿童期是健康的成年期的先声,支撑儿童活动与发展的重要杠杆是儿童的人际交往。而现在儿童由于网络、电视、电脑等虚拟社会的普及等种种原因,交往变得困难。从儿童成长过程以及游戏方式入手,借用国内目前儿童教育领域对于儿童游戏的分类,将之应用于儿童公园游戏空间设计,并列举国外优秀案例,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儿童公园设计思考,为儿童健康成长谋福利。

关键词:儿童;社会性;儿童游戏;儿童公园;游戏空间

从出生起,婴儿就是一个社会的人。当今城市化浪潮,居住密度化、高层化加之生活模式的独生化、网络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交往、游戏空间的缺失而封闭,“孤独”成为不少孩子精神上的“病症”,著名人类学家阿什利•蒙塔古认为“健康的儿童期是健康的成年期的先声”,支撑儿童活动与发展的重要杠杆是儿童的人际交往。儿童与父母亲的互动,与同伴的玩耍,与周围其他人的接触,这一切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交往,这一卓越的方式,为儿童的活动与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时空平台,同时,儿童的活动与发展又使得交往过程变得更为积极有效[1]。本文即以儿童游戏空间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设计对儿童社会性的塑造。

一、儿童成长过程

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了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以认知结构为依据概括了儿童的成长过程,包括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前运算阶段(e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以及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2]①。皮亚杰的四个阶段成长中,儿童逐渐完成从自我为中心到平衡个人与社会的过程,儿童的心理图式建构,也是一个从片段的社会图式认知,到通过以自我为中心的同化周围社会环境,再到顺应周围社会环境的平衡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而我国依具体国情,将儿童成长过程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和青春期,也是一个逐渐社会化的过程。目前,我国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活动多集中于育儿机构,充分发挥儿童公园的教育娱乐作用是景观工作者的任务。

二、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游戏特点与社会性表现

查看全文

公园大门设计论文

1环境特点与设计概况

泉州西湖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该区处于一片低洼的平原地带,以往发生较大洪水时,主要靠自然水面及稻田滞洪,俗称“西北洋”。由于洪涝灾害严重,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设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被列为市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一号议案。从1999年6月起,投资1.7亿元,历时两年多,建成由三座名桥、三片水域和四座岛组成的西湖公园。西湖面积达100hm2,其中水域面积82.28hm2,广场道路面积1.72hm2,绿化面积16hm2,种植树种达200多种。西湖繁花锦簇,波光潋滟,与清源山的翠色相呼应,极具园林之美,是市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湖上园林。西湖公园将滞洪排涝工程和园林景观合二为一,使泉州市民有了一处休闲的好去处,每天清晨,来这里休闲散步、晨练的市民如梭织,或把茗而谈,或竞舟而逐,得到社会的广泛称誉。

西湖公园不收门票,是一处完全开放的公共绿地,体现了泉州市委政府超前的意识。因此,大门的目的一方面方便公园的管理,另一方面给公园增加一些景观点,增加其休闲游憩功能,使公园环境与周围环境更加融洽。

2大门设计要点

一提起园林,很多人眼前就会浮现出小桥流水、楼台亭阁的景象。古代的园林,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花园,其服务的对象是少数权贵阶层。对传统园林的评价标准也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诗情画意。但是现代的城市园林,其服务的对象是众多的普通市民大众。对现代城市园林的评价,除了“诗情画意”的审美功能外,还要看它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日常游憩需要。因此,现代园林景观不是单纯为了美而设计的,而是强调景观功能,强调为人的日常游憩需要服务,强调满足人们室外活动和交流对空间和室外家具的要求,并仔细推敲尺度,比例和材料。

公园为了便于管理,界址四周多设园墙和大门,城市公园大门大多位于城市主干道一侧,位置显著,成为城市空间中的一个视觉中心。大门建筑功能很简单,主要由售票检票,出入口以及部分小卖、办公等用房组成,建筑面积要求不太,但由于公园大门是公园内外交通的咽侯,游人进园首先要经过大门。因此,大门建筑功能简单与环境作用显著之间的反差,使大门设计常常成为整个公园设计中的难点重点。西湖公园实质是一个城市景观的改造工程,除了对公园内部绿化进行疏理修饰,增加相应设施外,重点放在了公园边缘环境景观的改造上,包括公园周边道路拓宽改造、周边违章建筑的拆除、公园封闭式围墙的拆除,新建通透式围墙内纵深绿色的疏理改造,其中新增的两个大门工程结合城市广场的建设成为改造工程中重要的一环,使这两座园林建筑成为城市景观建设的一部分,与城市景观作一体化设计,它们不仅仅满足公园的使用要求,而且成为城市主干道沿街景观中的景点,并与城市空间相融合,创造合适的市民休憩场所。

查看全文

浅谈朝阳公园景观设计

1、朝阳公园景观设计概况

1.1朝阳公园简介

渭南市朝阳公园位于渭南市朝阳大街中段,金水路以西,东起供电局家属院,西至杜化路,南至华山大街,东西宽390m,南北长分别为543m和449m,总占地面积约285hm2。该公园在建设中一直秉持着将地域文化、植物造景、环境优化和以人为本相结合的理念。

1.2公园景观的设计基本要素

朝阳公园景观设计中包括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地形、植被、水域、道路、娱乐,文化及商业设施等,这些元素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体验和不同的空间效果。基于这些考虑,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要充分的考虑这些因素,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因地制宜与因时制宜相结合,创造出不同的地方特点和风格。

1.3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查看全文

乡村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1乡村公园规划设计理论

随着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的兴起,乡村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园,涵盖了乡村景观、郊野生态、农耕文化和农业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文化性。乡村公园设计要充分地展示乡村文化和地域特征,应具备以下基础理论。1.1地域特性的要素。地域特色是一个地区和其他地方相区别的个性特征,是其特有的个性、标签,是地域自身存在的本质特征[3]。这种特性主要体现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自然景观包括气象景观、地文景观、水文景观、生物景观,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历史遗迹、建筑、工程景观、宗教信仰、民俗文化等。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是该地域人类长期的劳动成果,反映出该地域自然和社会人文的结合,具有历史连续性[4],在一定程度表现出了地域特色的特征[5]。乡村由于城镇化不高,开发力度不够,因而保留了较好的自然资源,同时乡村地处偏远郊区,往往表现出独特的历史文化。乡村公园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表现乡村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地域特征作为乡村基因识别性符号,在乡村公园规划中应加以重视与利用。1.2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主要是研究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整体性、尺度和综合性,主要是斑块、廊道和基质三大要素[6]。乡村的景观生态以“山、水、田、林、路、园、塘”等为基础构成不同的景观格局。虽然这些不同的景观单元组成了不同的空间类型与配置,但各空间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稳定的生态架构,为乡村生态稳定及物资多样性提供了保障基础。如乡村中以河流、道路、林带等为廊道系统,山林为基质,田、园、塘等为斑块系统,组成多种生态空间格局。虽然各系统之间互相分离,但并没有影响各系统间物种信息的流通,反而使其趋于更加稳定,维持了稳定的生态过程和生态肌理,保障了物种信息流通、生态链的稳定和物种多样性。乡村公园作为乡村景观格局的重要斑块之一,规划设计时应注重各斑块间的边缘衔接,避免斑块间的破碎化,通过景观耦合各斑块间的异质性,保障地域生态稳定性。然而,乡村文化与生态在不同的景观空间中形成了不同的景观序列,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了人文与自然的高度融合。乡村公园作为重要的斑块,设计时除了注重地域生态肌理,还应注重乡村文化的表现,用乡村民俗文化结合景观设施来表达地域文化,并赋予与时俱进的生命力,以达到对一个场所的独特解答,使乡村公园在文化与生态格局上与周围景观格局互相融合。

2乡村公园规划设计

乡村景观是地域内经济、人文、社会、自然等多种现象的综合表现,具有独特的人文情怀和自然风貌。乡村是农耕文化的发源地和人类文明的源头,每个乡村文化是在农耕文化的积累中产生,逐渐形成特定人文景观。这些以自然景观为基础的人文景观,由于区位的差异、自然景观要素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景观文化。乡村公园设计应根据乡村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特性,结合景观生态学理念,使乡村公园的自然景观格局和人文景观格局与乡村景观格局相耦合,从而使“山、水、林、路”等斑块间互相融合稳定,具体措施如下。2.1利用自然特征,塑造特色景观。景观的地域性首先表现为地方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植被等自然特征。设计中应深入调研自然特征,了解每一项因子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各项因子与设计主题、结构、功能等的关联性,这样才可以做到对一个场地生态肌理的尊重,体现地域特性。根据乡村自然特征,塑造自然特色的乡村公园,如通过植物群落和水景观以表现自然特征。乡土植物是经过长期进化和自然遴选保留下来的适宜本区域环境条件的植物,地域特征明显。丰富乡土树种是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7]。乡村公园植物的配置应着重体现乡土特色,选择生长强健、稳定性强、抗病虫害强的地带树种。植物配置注重多层次搭配,组合不同的植物群落,常绿与落叶混交,阔叶与针叶兼顾,营造多空间、多季相的植物景观。水作为重要的景观要素,能有效地表达地域特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反映了先哲对“水”的认知和“水”所蕴藏的无尽的文化内涵。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水文化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传承地方文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水景观是对地域水文化的重新解读。在乡村公园当中水景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通过不同的工程措施、滨水建筑、植物、景观小品来展示和科普地域性的水景观。如成都的活水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综合性环境教育公园,取自府河水,依次流经厌氧池、流水雕塑、兼氧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等水净化系统,向人们演示了水与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生命过程[8-10]。2.2挖掘人文资源,传承历史文化。人文资源是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具有民族性、艺术性、传统性和特殊性的特征,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体现着一个村落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征。乡村的人文资源主要有农耕文化、历史遗迹、传统民俗活动等,它们形成了不同形式的人文景观。设计应尊重对这些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不同的空间形式和设计手法展示文化。如设计文化广场、戏剧舞台等活动空间让乡村民俗活动再此延续,还可通过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提取相关元素,结合现代手法,设计相关休闲建筑、景观长廊、景观小品等,让景观作为历史文化的符号传承传统文化,从而将景观与地域文化结合,避免将人文景观强加于自然景观上,造成对地域文化的不尊重。通过解读乡村地域特性,了解基地的自然特征和文化属性,因地制宜地将基地周围环境与乡村公园互相渗透,使各斑块景观格局互相耦合,从而使设计贴近自然、具有地域特性的文化公园。

3晋江市华侨公园景观设计实践

3.1项目概况。基地位于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丙洲村西北侧,金安路南侧,地势呈东北向西南走向,高差约3.5m。基地东西长约200m,南北宽约150m,总面积为30850m2,分两期规划建设,以一条路为东西两期。一期位于道路西侧,规划面积23650m2,该地块内主要是地势平坦荒废田地(图1、2);北部有少许桉树和龙眼(图3),东北有一个水量较大的水井。二期位于道路东部,规划用地为7200m2的荒废农田。3.2项目地域特性。3.2.1自然环境资源分析。项目地处闽南泉州晋江市,临近海域,地势平坦,是一个沿海区的村庄,具有一定的渔村文化。属亚热带气候,平均气温为19~22℃,气候温和;常年雨量1200~1300mm,雨量充沛。基地内自然资源较差,生态资源稀少,植被品种单一,只有一口水量较大的水井,缺乏地域景观格局识别性。3.2.2人文景观资源分析。丙洲村历史悠久,具有千年文化历史,以开闽王后世居住于此形成的王氏家族文化融入于闽南文化中。基地周围建筑以现代村落建筑为主,少许居民建筑还保留传统的闽南古厝和华屋,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但依然存在人文景观识别性不高问题。如今丙洲村已成为重要的侨乡,海外人员达万人,形成独特的侨乡文化村落。3.3设计目标。华侨公园作为晋江市重要的乡村公园,它对文化的承载与传承起着积极的作用,能有效地展示丙洲文化与特色。基地丙洲村自然与人文分析,在满足不同功能需求基础上,华侨公园设计以滨海元素和侨乡文化为特色,有机地组合地域植物景观,使公园与周围村庄肌理融为一体,形成识别性较高的村庄公园,突出地域文化公园的同时展示经济强县的形象魅力。3.4设计主题。根据基地特性和生态肌理,设计以“华侨文化、滨海风情、运动休闲”为主题,将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建筑文化等文化互相渗透,结合植物景观,提高场地文化和自然的交融性,将文化融入自然中,打造成一个具有生态与人文特色的以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3.5设计策略。3.5.1利用自然特征,塑造特色景观。基地自然资源特征较少,依据现状资源特性,充分利用现有水景营造水景观,利用乡土植物,采用乔-灌-草的配置模式,突出彩化亮化不同季节的绿化景观,点缀景观置石、侨乡文化雕塑,以塑造特色景观。3.5.2挖掘人文资源,传承历史文化。基地濒临沿海,地处闽南,形成独特的闽南文化与华侨文化,设计以侨乡文化为主轴,结合闽南文化,融入滨海风情,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提高乡村公园识别性与文化传承特性。3.6设计实施。遵循现有的村落肌理,重塑场地功能,提高场地识别性,规划设计形成“一心、两环、四区、多点”(图4、5)的景观空间格局。“一心”:以原有水源营造观赏水景为中心的思乡湖生态休闲观光区。“两环”:以两条环形的园路形成生态绿廊,将各景观节点连成一个整体,形成有序的景观序列。“四区”:分别为游园观赏区、运动健身区、停车场区和生态园区。“多点”:根据基地特色文化点,营造代表丙洲村不同特色的多个景观节点。3.6.1游园观赏区。该区旨在为村民提供一个休闲的文化交流兼游乐的观景场所。该区主要是以华侨文化为主题的核心景观区,布置公园入口广场、休闲平台、活动小广场、思乡湖等重要景观点,通过曲折的园路连接各节点,引导游客在园内观赏游玩。入口广场是连接园内外的主要窗口(图6),对吸引游客进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休闲平台、活动小广场是对其功能的延续。设计手法上以简约几何形的构图方式,设计树阵、休闲座椅、观景亭、植物等元素组成入口景观。思乡湖是重要观赏休闲区(图7),设计充分利用基地原有的大水井资源,以突出海外侨胞们的思乡之情为意境,设计侨心亭、亲水平台(木栈道)、临水步道等景观序列。浅水区采用自然原型驳岸营造动植物栖息地,深水区采用条石砌筑驳岸,组织成不同的生态空间。通过就地取材,用当地石头与乡土植物组成大门景观与湿地景观,其中入口种植凤凰木、小叶榄仁、皇后葵、大王椰子等多种乡土热带树种,水生植物以芦苇、旱伞草、再力花等,通过不同的搭配构成具有热带风情的植物景观。建筑用红砖白石、燕尾脊、双坡曲的屋顶形式体现地方建筑特色。小品以牛雕塑、石头景观、特色花境等反映不同的地域特性,如牛雕塑寓意着闽南人的奋斗和敢拼精神。3.6.2运动健身区。此区为人们提供一个运动、健身、游玩的场所(图8)。主要布置室内游泳池、室内篮球馆、用鹅卵石步道、景亭、休闲场所等。游泳池与篮球馆位于区内东西两侧,中间设置景观亭,以鹅卵石园路将3景观节点串联起来。在休闲场所设置高低错落的组合树池、坐凳、小卖部,供村民或游客在观赏球赛之余在此休息、活动、交流、赏景。为突出亚热带滨海风情,该区植物景观以小叶榕、垂叶榕、台湾栾树、加拿利海枣等为乔木,散尾葵、黄花槐、鸡蛋花、黄金榕、三角梅等为灌木,龙船花、红花檵木、红叶石楠等为地被,营造层次不同的具有地域性的植物景观。3.6.3停车区。该区位于公园北侧,在入口设置矮树池,引导车辆行驶,停车位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利用嵌草砖的铺装形式(图9),能有效地使雨水渗透至地底下。车位之间种植大冠乔木,形成林荫环境,构成舒适的生态停车场。3.6.4生态园区。该区位于公园东侧,为留住侨胞们对以往乡村生活的乡愁,于二期建设生态园,根据现有的场地农田肌理,在此区开展生态种植、科普宣传等娱乐项目,建成集景观、生产、观光旅游、宣传教育为一体的生态园,既可以留住乡愁,又可以体现地域特性与乡村公园文化。生态园的植物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点线面结合的原则,体现地域特性的景观效果。适当引入经过驯化的园林树种,营造出一种别致、色彩丰富、季相变化明显的植物景观。3.7福建晋江市华侨公园综合评价。通过晋江市丙洲村华侨公园的规划设计,布置休闲观光区、健身运动区、游园观赏区等空间,满足了当地居民及外来务工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休闲与娱乐场所,同时对弘扬和传承当地的华侨文化和乡村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方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满足了居民对健身及休闲的需求,实现了乡村公园休闲游憩、文化传承、生态保护、观光游览、科普教育的多功能。

查看全文

竹子公园设计技术论文

摘要:竹子公园指以竹文化为主题,以竹子造景为主要特色的城市公园。竹子公园的类型不拘一格,既可以是单独设置的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公园或街头小游园,也可是附属于综合公园或专类公园的园中园。典型的竹子公园有北京紫竹院公园、上海万竹园、南京菊花台公园、成都望江楼公园及广州晓港公园等等;以竹景为主的“园中园”主要有北京植物园的“集秀园”、杭州黄龙洞圆缘民俗园的“方竹园”、马鞍山采石矶公园的“万竹坞”等等。竹子公园因竹成景,以取胜,运用现代园林造景手法科学组织观赏竹种的形式美要素,表现江南园林清静通幽的风格,同时结合必要的人文景观,创造出深远的园林意境,全面展示竹子外在的秀美风姿和内在品质,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为城市居民提供赏心悦目的休闲娱乐空间。

关键词:竹子公园;规划设计;总体布局

一、竹子公园的总体布局

竹子公园的规划设计要在继承古典园林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努力达到民族化的园林艺术形式和现代游憩生活内容的统一。就山水创作而言,竹子公园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山则山,宜水则水,以利用原地形为主,进行适当的改造。北京紫竹院公园筠石苑原为公园花圃,地势平坦,造园者并没有一味地挖湖堆山,简单模仿古典园林“一池三山”的自然山水园林形式,而是基于引水入园和造景的需要,将地形作成缓坡和山丘,以竹、石、水面和轻巧的建筑穿插于起伏的地形之中,形成一组优雅的园林。

竹子公园的总体布局应运用形式美规律处理景区、园林景点和风景透视线的布局结构和相互关系,使景区之间相互联系,同时又有各自的特色,全园既有景色的变化又有统一的艺术风格。上海万竹园规划有“竹与生活展示区”、“竹与名人展示区”、“竹品种展示区”、“竹与文化展示区”和“竹与民族展示区”等五大景区,各个景区之间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并且相互呼应衬托,从各个侧面体现了竹子造景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了充分展示园林景点的静观和动观效果,景点的布设既要注意提供游人驻足留憩细细欣赏的观赏点,也要善于运用风景透视线来联络组织各个景点。筠石苑规划有十处景点,即“清凉罨秀”、“友贤山馆”、“江南竹韵”、“斑竹麓”、“竹深荷净”、“松筠间”、“翠池”、“绿筠轩”、“湘水神‘和”筠峡“。游人沿着竹径通幽的导游路线前进,感到景色时隐时现、时远时近、时俯视时仰望,不断变化,层层展开,产生一幅幅有节奏的连续风景画面。收到步移景异的动观效果。

二、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