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经费范文10篇
时间:2024-01-31 21:09:2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公用经费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区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财政部门关于建立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的精神,保证中小学公用经费的投入,促进我区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根据我区实际情况,现就调整全区中小学公用经费,加强公用经费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标准
1.根据市财政文件规定,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基本支出的需要,20*我区中小学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年125元,初中每生每年170元。根据实际情况,现调整为:小学每生每年200元,初中每生每年220元。以后年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执行数。
2.区财政局根据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列入年度预算,黄巷、山北两街道也要将中小学公用经费按上述标准每年足额安排,年末按要求追加调整。同时,还要积极筹措和安排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购置等专项经费,努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加强公用经费使用管理
1.中小学公用经费包括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公用经费和学校收取的杂费两部分组成。
教体局生均公用经费管理通知
为贯彻市《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和《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积极落实公办幼儿园发展战略,提高园所的财政保障水平,保证幼儿园的正常运转,经研究,决定从今年起对公办幼儿园进行生均公用经费补贴。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立制度,确保公用经费拨款政策落实到位
从今年起按照有关要求建立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制度。由区级财政足额安排学前教育经费预算,从预算内为我区公办幼儿园拨付生均公用经费,按每生每年350元的最低标准拨付,以后根据我区实际情况逐年提高。
二、强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是指保证园所正常运转,用于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主要用于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保护等。公用经费不得用于人员支出、基本建设投资或偿还债务等其他支出。
区教体局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力度,完善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资金控制、约束机制。各幼儿园园长要履行好园所财务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细化预算、严把支出、高效节俭,严格按照资金使用用途规范使用,促进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义教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5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村中小学是指农村(含县镇)公办义务教育学校。
第三条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是指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
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屋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
第四条公用经费的资金来源包括:各级财政补助的免杂费资金、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寄宿学生住宿费等。
第五条教师培训经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
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普通高中普及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以及《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健全公办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机制的意见》文件要求,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结合全县实际,特制定落实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州对进一步健全公办普通高中生均经费保障机制的意见,对全县公办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实施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切实落实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政策,推进全县普通高中普及,提高全县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更好地为全县建设康北教育中心作贡献。
二、工作内容
(一)基本政策:为提高普通高中财政保障水平,保证公办普通高中正常运转,财政部门按照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根据正式学籍的在校学生人数,计算核拨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
(二)拨款标准:1000元/人。
经费充足发展义务教育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义务教育投入中出现的问题;义务教育中公用部分经费的缺口分析;建立稳定的公用经费保障机制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在逐年增大、总体上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很快,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公用经费是中小学教育支出中的重要部分、在西部地区教育经费公用部分支出是逐步增加的、中国的义务教育财政改革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周期性干预和调整的过程、确立切实的公用经费标准、确保基本办学条件、确保维持学校日常运行的原则、注重省内城乡均衡、实现平等的生均公用经费教育资源不太现实、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应适时调整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实现教育公平,在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的同时,也是为社会的未来发展做好铺垫,越是基础教育,越具有很强的社会外溢性。尽管总体上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很快,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却十分明显。其中中小学公用经费是学校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因此,保证教育经费的充足首先要保证公用经费的充足。义务教育作为社会公共产品,农村教育经费中公用经费的基本保障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公用费用;义务教育;公共品;缺口
1义务教育投入中出现的问题
1993年,政府提出了到2000年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要求。但10多年来,这个4%的目标似乎遥不可及,令国人忧虑。不久前,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公告,2006年财政性教育经费仅占GDP的3.01%,实际教育经费投入额为6348.36亿元,余缺0.99%的经费为2086.48亿元。毫无疑问,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在逐年增大,但占GDP4%的目标是涉及我国教育发展最根本的问题,不仅拷问着各级政府支持教育的决心力度,也暴露出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和保障体制尚不完善的问题。[1]
总体上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很快,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比如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差异却十分明显。义务教育区域发展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在此基础上各地区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差异。
教育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法》,强化对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进一步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不断提升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根据《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43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20*〕1号)以及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现结合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逐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内容
(一)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学杂费,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二)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20*年,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按*省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小学每生每学年30元、初中每生每学年45元)增加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补助。财政原来预算内安排的中小学公用经费继续保留,在原有投入不减少的基础上,结合财力适当增加中小学公用经费拨款。
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十一五”期末建立起“责任明确、经费共担、保障有力、管理有序”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
二、主要内容
20*年我县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起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一)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含县城所在地学生,下同),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年免除学杂费补助标准(含信息技术教育费25元)为:农村小学年生均1*元/年,农村初中年生均141元/年;县镇小学年生均148元,县镇初中年生均182元。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6:4分担,地方分担部分由省、市、县按5:2:3分担,即中央、省、市、县分别按60%、20%、8%、12%的比例分担。免杂费补助资金是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规定全部用于学校公用经费支出,严禁任何部门、单位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滞留、挤占和挪用。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由中央承担。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由市、县按各50%的比例承担,补助对象为农村家庭贫困学生,资助标准在20*年的基础上每生提高30元,即小学每生每年200元,初中每生每年240元。并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扩大资助面积。
(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先落实省制定的农村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即小学100元/生·年、初中142元/生·年,所需资金由中央、省、市、县按照免学杂费资金的比例分担的办法,确保县级负担资金部分及时足额到位。在此基础上,逐步达到国家制定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
教育经费执行管理论文
一、全国教育经费情况
2002年,全国教育经费为5480.03亿元,比上年的4637.66亿元增长18.16%。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为3491.40亿元,比上年的3057.01亿元增长14.21%。
二、落实《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情况
1.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为3114.24亿元,比上年的2582.38亿元增长20.60%。同年,全国财政收入为18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6%,全国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速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5.24个百分点。
2.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情况
2002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职业中学、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情况是:
义务教育经费分配管理论文
摘要
义务财政体制面临着重大挑战,特别是区域之间生均经费差异明显。本以生均预算内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费以及生均公用费占事业费的比重为指标,考察了北京市郊县义务教育经费分配使用的公平性。
研究发现,在生均公用费的差异上,初中阶段小于小学阶段;而生均事业费的差异则是初中阶段较大。三个指标的差异性在总体上均呈扩大趋势,并且生均公用费的相对差异大于生均事业费的相对差异。
通过对经费使用结构的分解,发现在初中阶段,生均事业费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生均公用费的差异造成的;在小学阶段,生均事业费的差异主要是由生均人员费的差异引起的。但是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普通初中还是普通小学和小学,生均公用费正越来越显著的成为造成生均事业费差异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造成生均经费差异的、教育因素,发现当地人均财政支出的差异、人均GDP、人均教育支出等对于差异性有显著的正向,而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对于差异性有负向影响。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探讨了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发现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三级公共教育经费分配比例不当以及各级政府的义务教育投入责任划分不合理是造成当前这种区域差异性的体制原因。据此,本研究提出了解决经费分配差异性的对策,并重点讨论了政府间转移支付方案。通过对北京市数据的模拟,发现转移支付方案效果明显,操作简便易行。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育经费地区差异公平性转移支付
教育经费情况管理论文
一、全国教育经费情况
2002年,全国教育经费为5480.03亿元,比上年的4637.66亿元增长18.16%。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为3491.40亿元,比上年的3057.01亿元增长14.21%。
二、落实《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情况
1.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为3114.24亿元,比上年的2582.38亿元增长20.60%。同年,全国财政收入为18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6%,全国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速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5.24个百分点。
2.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情况
2002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职业中学、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情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