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范文10篇
时间:2024-01-31 20:30: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供应室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院供应室管理论文
【关键词】注重,管理,供应,医院,工作,风险,感染,质量,医疗,控制,
摘要:医院供应室是以满足临床需求为宗旨的预防院内感染的“心脏”科室,其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全院的医疗器具的回收、分类、清洗、检查、包装、灭菌、贮存、发放和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保管和供应,为医院开展各项医疗及护理工作提供物质保证。其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也影响着医院的形象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的科学、规范管理。我院供应室管理的基本做法主要体现在“三注重”。
1注重建设战略化
20世纪60年代,战略思想开始运用于商业领域,并与达尔文“物竞天择”的生物进化思想共同成为战略管理学科的两大思想源流。战略管理是确定使命,根据单位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确定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院供应室形成的建设战略架构为:以增强工作人员意识为控制院内感染的前提,以合理的环境布局为控制院内感染的基础,以健全的领导管理体制为控制院内感染的保障,以加强制度化管理为控制院内感染的根本保证,以加强消毒灭菌质量的监测为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以加强无菌物品的管理为控制院内感染的核心。
不可忽视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和比较性研究已经证明,集中管理可以提高消毒供应工作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可节省医院的投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因此,管理模式集中化、清洗方式机械化、处理程序规范化、质量管理标准化是我院供应室管理的战略选择。
2注重风险防范与预警
供应室管理论文
【关键词】供应室临床无菌
供应室是向全院临床科室提供无菌器械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1供应室的布局
合理的布局可避免交叉感染,既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工作效力,又能保障物品供应的前提条件。我院供应室按照无菌观念的要求,严格区分为生活区、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物品的流向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严格由污到洁的流水作业方式,科学的工作环境设计,减少了工作中发生误差的机会,有效地避免了不合格物品的流动。
2工作质量
工作质量的好坏,关键是工作人员是否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业务素质,更要有“慎独”精神,每个工作程序、每个工作环节都要紧紧相扣,相互把关,所以供应室人员必须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认真按操作流程工作,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牢记各个不同型号锅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工作原理。做到供应的物品能准确、及时、无误地供应到所需的科室,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安全。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消毒供应室从2011年开始实施医院感染管理,随机抽取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至今各1000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
1.2方法
1.2.1再生医疗器械管理。(1)严格控制回收质量:再生医疗器械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回收后,必须进行初步清洗,确保回收物无明显有机物,尤其是感染区再生医疗机械包,必须严格遵守《再生医疗器械操作规程》中的相关操作原则执行。(2)严格控制包装质量:器械清洗完毕即刻送往包装室包装处理,此时要再次检查器械性能与清洗质量,若有不合格要退回重新清洗。包装材料的选择要合理,比如包布与治疗巾需采取干燥、洁净、无杂质与无破损的为佳。包装室还应控制好环境,每天需采取紫外线照射至少1h,操作前要将操作台擦拭干净,避免尘埃微粒等污染器械。(3)灭菌器监控:要加强灭菌柜的操作进行监测并记录,每天可于灭菌前予以B-D监测,每锅次要有批量监测,每月则要进行1次生物监测,监测结果要尽快给出。(4)灭菌后物品管理:灭菌后物品要严格检查,查看包装是否闭合、完整以及干燥与否,化学指标胶条达到灭菌色泽状态与否,待合格之后方可存放在无菌架子上。无菌存放室要确保洁净、干燥,空气含菌量需控制在200CFU/m3以内,物体表面与操作人员手含菌量则要控制在5CFU/cm2。严格限制人员进入,操作人员则要严格更衣、洗手与换鞋等。
1.2.2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管理。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要严格验收,通常由总后药材局配送,总后药检所出示检验报告,根据报告验收并留存。部分未经过总后配送进入科室验收,则要作热源监测与无菌监测,并做好相关的登记备案。储存则要做到专人专管、专人专放,并保障库房的洁净与干燥,确保空气含菌量低于500CFU/m3,而温度则维持在(20±2)℃,湿度则维持在(60±10)%,并且尽量无腐蚀性气体,保证室内通风要良好。下送时每天交由专人配送,整理好下送车,做好消毒、冲洗,发出的医疗器械应禁止再回供应室。
消毒供应室细节护理管理探讨
消毒供应室主要负责医院内各个科室使用器材和物品的统一消毒,任务在于为各个部门提供无菌器械和物品,其集中消毒的管理工作非常关键,是降低医院内感染事件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我院的消毒供应室进行护理管理过程中细节管理应用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消毒供应护理室的所有护理人员150名,其中男性护理人员34名,女性护理人员116名,其年龄20~48岁,平均为30.7岁。
1.2方法
对护理人员消毒护理工作中进行细节管理的实施,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细节管理措施进行消毒工作的实施,首先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设立护理长和责任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的监控,在工作中明确分工,对消毒工作中的护理质量进行监督,同时进行护理人员、护理环境以及物品管理的抽样调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同时加强监控和管理,在此过程中还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在接受新消毒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建立完善的新工作理念,同时开展相应的培训内容,组织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的管理和制度设定,对于新入科的护理人员也要进行岗前培训,同时熟悉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制度,进行统一考核后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消毒供应室进行工作分区非常必要,根据清洁度分为生活办公区、污染区、清洁区以及灭菌区和无菌区,根据不同区域的管理办法进行设定,尽可能将设备、器械、物品等都安排、放置在合理位置,同时要求专业人员进行环境正常秩序维护,做好相应的消毒工作,同时采用消毒机进行环境空气的净化,同时做好消毒处理,定期对环境表面以及空气进行相应的细菌学检测,同时结合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相应指标的控制,在管理过程中要紧密把关各个环节,同时对医护用品的质量进行控制,防止出现伪劣产品,做好物品和器械的消毒监控、管理工作,认真履行其责任;在物品管理中首先要将回收物品按照其类别进行分类,同时结合其性能进行清洁方式的选择,另外在清洁消毒后进行干燥、包装措施,写好消毒日期的同时相应的责任人也要签署姓名,对于出现消毒失误的人员要给予相应的管理,另外也要已消毒好的器械和物品要由专业人员送至各个科室,保证在运送过程中不会出现污染现象,并且回收车每次需要消毒后用于下次使用。对消毒供应室的150名工作人员的细节管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估,将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率之和。
消毒供应室护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17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结果护理管理后的医疗器械管理水平、环境管理水平、清洗和消毒质量以及包装质量较于护理管理前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对于护理的满意率由64.7%提升至94.1%,而差错率由2.4%降至0.8%,护理管理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管理;消毒供应室;护理
消毒供应室主要负责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管理等各项工作,其工作的技术性要求很高,其关系到医疗器械能否安全应用于临床诊疗当中,需要得到严格、精细的予以管控。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安全,其工作中所涉及到的诸多细节都不容忽视[1]。保障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以更好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提高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等各项工作的技术水平,降低安全风险,全面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本研究围绕我院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展开讨论,探究护理管理在其中的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17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名,女性14名,最高龄48岁,最低龄22岁,平均年龄(36.9±2.8)岁。
供应室护理管理效果分析
供应室为医院比较重要的一个科室,对医院感染有关工作的控制以及预防进行主要负责,是对医疗护理质量的保证,为临床患者的安全与健康提供保障。临床在医疗服务的实施中,有关医疗器械、设备、物品皆需通过供应室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和灭菌等处理。我院选取消毒供应中心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护理管理的工作作为研究资料,实施PDCA循环法,应用的效果报告为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的工作作为研究资料,有10名工作者,都是女性,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40.3±4.1)岁;其中4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消毒员,1名工人。医疗器械与有关物品共150件,在护理管理的临床工作中,予以PDCA循环法实现管理。1.2方法。1.2.1制定护理管理的计划(P)增强科室走访与巡视的力度,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下发,掌握临床医护人员对供应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有关建议,对于合理意见予以采纳。对于科室护理管理之中存有的问题进行有效性完善以及改进,将护理管理的计划制定,将职业的防护力度提升,且把它全面落实至工作各环节之中。将护理工作者的操作水平提升,对其安全与责任意识加以强化,从而确保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1]。对严格化查对制度进行制定且有效的实施,确保护理服务具备良好的态度。将消毒技术及水平提高,彻底清洗以及灭菌,对包装质量加以保证,无菌包在监测合格后才能发放使用。1.2.2实施管理计划(D)在科室实施护理管理之中,重点将预防职业危害增强,将防护用具准备好,对手卫生的管理增强,对于意外伤害实施的应急与处理方案制定之后,针对医疗器械、设备、物品等消毒以及灭菌操作等进行规范执行,对回收流程予以优化,对污染通道以及出入口进行专门设计,且有专人实施管理,确保严格进行清点、核查、分类,通过清洗以及消毒之后,对清洗效果进行检查[2]。增强生物监测与化学监测,在检测合格之后才能进入无菌间,对于分类务必正确,其位置需要固定,且给予清楚标识,对消毒及其质量进行抽样检查,增强细菌学监测,尤其是防护一些重点区域,将灭菌质量提升。依照患者实际满意状况,针对消毒供应室的相关护理管理意见予以积极询问,以便完善与改进管理计划在当前存有的缺陷,有利于严格督查日后科室消毒管理工作。1.2.3严格进行监督与检查(C)增强对于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监督以及测评,在多方面或是侧面掌握该科室的护理管理状况,对于工作中产生状况进行多角度与全方位的检查,且进行完整的记录,对每天、每周与每月及其每个季度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分阶段实现检查以及整改,且对整改效果做出总结[3],将循环管理实现,最后将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提升。1.2.4持续改进以及处理(A)经严格监督与检查,对消毒供应室实施的护理管理计划以及效果进行总结,进而对经验教训予以吸取,针对有关问题进行持续改进以及处理,以此将该科室护理管理的计划完善。把新的计划投入至实施、检查、处理之中,真正实现对护理管理的持续性改进目标[4],在现代临床的实践之中,将护理管理的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护理管理质量的评分运用“x±s”表示,予以t检验;清洗、消毒、灭菌质量运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予以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护理管理质量的评分。在实施PDCA循环法之后,环境管理、医疗器械管理、消毒质量、清洗质量、包装质量评分均比实施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比较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实施PDCA循环法前,医疗器械与有关物品消毒清洗灭菌的合格率是140件(93.33%);实施后的合格率是148件(9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556且P=0.0184)。
3讨论
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供应室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开展了护理质量控制管理,选取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共计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名男性,14名女性,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为(28.12±4.71)岁。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供应室未开展质量控制管理时期的工作人员共计20例作为对照,包括7名男性,13名女性,年龄21~47岁,平均年龄为(28.93±5.38)岁。对两组工作人员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展开对比研究。
1.2方法
本院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开展了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2.1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对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的管理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10人,自2018年6月起进行6个月的持续质量改进管理,以2018年1月-6月作为管理前,7月-12月作为管理后,并于管理前后随机抽取1,000份消毒灭菌包进行抽检。比较管理前后消毒供应室物品包装、清洗及灭菌质量方面的差异及医务人员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情况。结果管理后清洗质量合格率99.8%及灭菌质量检测合格率100.0%、包装合格率99.9%均显著高于管理前96.7%、95.2%、98.2%(P<0.05)。供应室医务人员管理后各项知识及技能掌握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室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显著提高灭菌包的包装质量及灭菌质量;同时,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各项操作的规范性。对建设规范化、科学化的消毒供应中心,提高医院医疗卫生环境,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消毒供应室;院内感染;相关措施
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科室主要职责是向各科提供无菌器械、用品及辅料等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尽管消毒供应室是间接性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但其工作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医院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持续质量改进作为一种促进产品质量达到更优、更高标准的有效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过程进行管理与改进,使产品更加符合实际需要,这也是新时期医院质量管理发展的重点[1]。本研究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为例,探讨持续质量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10人,自2018年7月起对其进行时间为6个月的持续质量改进管理。10人医务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2岁-48岁,平均(35.1±13.2)岁。文化程度包括初中2人,专科3人,本科及以上学历5人。所有医务人员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1.2方法。1.2.1管理前消毒供应中心采取常规方式进行内部质量管理,相关医务人员均按照相关规定完成各项工作。1.2.2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1)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及消毒供应中心成立质量控制监督小组并确定负责人,严格执行卫生部门及医院的相关规定,同时根据本院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及标准操作流程[2]。各负责人分别负责对消毒供应室不同区域的消毒灭菌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并记录,使工作内容及管理方法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不断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3]。医务人员对工作中出现的差错与问题进行详细记录与总结,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与缺陷,对掌握不全的各项业务知识及时向负责人进行反馈并获得解答。每周组织交流会议,反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每月进行质量分析会,根据质控人员提供的记录、临床满意度调查、工作人员自查情况等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质量缺陷问题并找出原因,提出改进重点并持续关注改进效果。(2)实行分级质量管理,加强工作过程中每一道程序的控制工作。要求每位医务人员都自觉履行本岗位上的职责并严格按照要求与规定进行各环节的操作,确保本岗位工作完成后交由下一个区域人员处理,对不合格的物品返回至前一道工序,做到物品处理程序化,技术操作常规化及消毒灭菌标准化。(3)质量控制。①工作中加强器械清洗工作的管理,污染器械集中回收后应根据类型放置在规定区域中,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与标准穿戴防护用具并严格根据标准操作流程执行,禁止徒手分类、清洗与装卸各类器械部件;尤其对于一次性针头、刀片的应立即放入利器盒内避免发生刺伤。对污染器械应严格按照预洗-酶洗-精洗-漂洗-热漂洗-纯水漂洗-除锈-润滑-干燥这一顺序依次进行,确保清洗后物品达到相关质量标准。②根据所需进行灭菌物品的性质选择科学的灭菌方式,操作相应设备时应严格根据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对灭菌包应科学装卸、摆放;合理设置灭菌时间及灭菌温度,全程观察灭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确保灭菌效果达到规定标准。灭菌结束后应对灭菌包灭菌效果进行逐一检查,确保100.0%合格后才可将物品放入无菌库房中。③完善质量追溯制度及相关记录,实现灭菌包各类信息的保存备查,实现全路径可追踪。应在灭菌完成后在每个无菌包商注明物品名称、灭菌者、打包者信息及灭菌器编号、锅次、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每台灭菌器也应记录每一批次灭菌物品的名称、灭菌编号、操作者名称及灭菌质量检测结果等。下发灭菌物品时应于接收人员共同核对外包装标识并进行双签字,保留备查。1.3疗效观察。比较管理前后灭菌包清洗、灭菌质量检测合格率及包装合格情况;同时比较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情况。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版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当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环节质量控制在消毒供应室的运用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环节质量控制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践研究主要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消毒供应室实施终末端质量控制管理的时期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消毒供应室实施环节质量控制的时期为观察组,各650例患者,记录和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几率,进行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模式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650例患者中,12例患者出现感染,其中潮湿器械包6例,潮湿敷料包4例,潮湿人流包2例,感染的发生几率为1.85%。对照组的650例患者中,44例患者出现感染,其中潮湿器械包24例,潮湿敷料包14例,潮湿人流包6例,感染的发生几率为6.76%。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节质量控制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实践应用效果,消毒供应室在环节质量控制管理下,综合管理的质量和效果较好,患者的感染问题发生几率较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环节质量控制;消毒供应室;终末端
质量控制管理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的效果能够直接影响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以及患者的感染问题发生几率,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影响[1-2]。为了更好的研究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和控制方法,本次实践研究主要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消毒供应室实施终末端质量控制管理的时期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消毒供应室实施环节质量控制的时期为观察组,进行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方法的实践研究,以下为本次实践研究的具体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实践研究主要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消毒供应室实施终末端质量控制管理的时期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消毒供应室实施环节质量控制的时期为观察组,每组选取65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650例患者中,男410例,女240例,年龄13~86岁,平均(54.21±4.52)岁。在观察组的650例患者中,男412例,女238例,年龄12~88岁,平均(54.23±4.5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表现等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对照组。终末端质量控制管理方式,对回收、分类以及清洗、消毒、灭菌等环节不监督工作质量,由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自行监督。在最后对消毒供应室内的物品进行统一检查。1.2.2观察组。(1)强化自我监督在回收、分类以及消毒、灭菌、清洗等等工作当中,要抱着负责任的态度,注重自我监督,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同时在工作完成后需要将自己的名称进行记录并进行自我评估。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2)强化外部监督可以建立质量监督小组,对消毒供应室中各个问题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可以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会议,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的纰漏进行点评和改正。(3)制定奖惩制度结合实际工作制定奖惩制度,对于工作较为认真、负责的人员可以进行适当的奖金鼓励,对于工作不认真的人员进行惩罚或者辞退。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发生几率。1.4统计学方法。本次临床实践研究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0.05则代表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探讨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效果。方法:择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本院内需要进行灭菌消毒的非一次性医疗器械600件为研究样本。按照清洗方法不同,将所有医疗器械分为对照组300件与观察组300件。对照组医疗器械进行常规化消毒供应室管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则开展程序化管理,分析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明显更高,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类和包装、灭菌处理以及器械洗涤清洗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开展医疗器械清洗工作过程落实程序化管理,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器械清洗品质。在此同时也可减少医源性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效果分析
院内的消毒供应中心为开展各项医疗护理工作的基础性环节。在此同时,其也为院内安全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消毒供应中心主要负责对于院内非一次性医疗器械消毒、清洗、去污工作。目的在于有效确保医疗器械与患者间重复使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医疗器械的灭菌清洗日常维护质量不但关系到患者手术进展与效果,另外也涉及到了具体的医疗安全与医院感染预防等诸多方面内容。由此能够看出,做好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工作格外重要[1]。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全面探讨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方法,现作出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试验择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本院内需要进行灭菌消毒的非一次性医疗器械600件为研究样本。按照清洗方法不同,将所有医疗器械分为对照组300件与观察组300件。对照组医疗器械进行常规化消毒供应室管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则开展程序化管理。观察组内管道器械24件、刀柄40件、血管钳54件、持针钳62件、手术镊48件、手术剪72件。对照组内管道器械30件、刀柄36件、血管钳48件、持针钳52件、手术镊56件、手术剪78件。经对比,两组医疗器械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1.2医疗器械清洗方法应用常规方式清洗对照组的器械,详细步骤为:(1)以本院实际情况为基准,创立起适宜的供应室清洗器械管理制度,并把这一标准看作清洗一次性医疗器械的最终清洗标准,有效规范工作人员工作流程与清洗方法,提升工作质量。(2)强化对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维护与质量管理力度。遵照制度,评价工作人员清洗器械质量,指出问题所在。在根本上保证各个清洗环节均可落实到位。有效提升医疗器械的清洗品质。(3)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使用新式设备对非一次性医疗器械加以清洗。针对于特殊器械,可应用人工+机器联合方式完成医疗器械清洁工作。以此为基础,观察组医疗器械则应用程序化管理模式,具体方法为:(1)对于院内的医疗器械清洁消毒过程进行全面检测,同时妥善记录清洗情况。在根本上确保器械的清洗效果。(2)合理规划消毒供应室的布局,以便顺利开展医疗器械清洗工作。依照清洗结果,将清洗区域划分为无菌存放区、检查区、包装区、灭菌区与污染区等。将无菌物品和受污染物品分别放置。以免已经完成消毒的医疗器械再次受到污染,经过科学划分供应室工作区域的方法,能够保证医疗器械清洗工作顺利实施。就此提升医疗器械的清洗有效率。(3)积极规范原有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流程。在开展此类工作中,工作人员有必要依照既定步骤完成对于非一次性医疗器械的清洁过程,重视漂洗、冲洗、洗涤等环节。各环节均应遵照既定步骤实施,贯彻落实科学化清洗制度。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1.3.1分析2组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对比情况;1.3.2清洗完毕医疗器械之后,应用隐血检验法与目测法检查医疗器械清洗情况。隐血检验法进行方法为:应用试纸擦拭清洗后的医疗器械。0.5h后在试纸表面加入试剂,倘若未变色则代表合格,反之为不合格。目测法:清洗完毕的医疗器械表面整洁、干净、无铁锈、无血迹、无污渍斑点。若达到以上标准视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上述两项指标有任意一项不合格,表明总体成绩不合格。本实验应用自行设计的医疗器械清洗工作质量调查表格对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加以分析。主要内容包含:分类与包装共计4个项目,总分20分;灭菌处理共计6个项目,总分30分;器械洗涤共计10个项目,总分50分。分数越高表明医疗器械清洗工作质量越好。1.4统计学分析本实验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内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开展t检验分析,若P<0.05,代表有关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