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转型范文10篇

时间:2024-01-31 19:33: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工业转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工业转型

工业转型论文:青海工业转型的途径思索

本文作者:温浩工作单位:青海省投资集团公司

工业转型的内涵和条件

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产业转型升级,就是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具体讲就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包括:产业结构中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占优势比重演进。产业结构中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特征:即产业高附加值化,产业高技术化,产业高集约化,产业高加工度化。从产业基础看转型升级青海省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化工、有色金属、钢铁、装备制造、特色生物资源加工及轻工建材等产业规模。虽然产业规模还很小,基础也很薄弱,但仍然为今后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从资源和环境容量看:长期以来依靠高资源消耗、高能源消耗、高污染和低产出、低成本的工业发展道路已经走到尽头。通过依托现有产业和二次资源化,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和产业集聚,发展下游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现代工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从政策环境看:一是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支持藏区发展政策的落实,国家将继续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布局和产业准入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将为工业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政策环境和支持。二是东部地区出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要,产业将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强对西部地区的对口支援,有利于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三是国家已经并将继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青海发挥比较优势,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支柱产业。

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和突破口

扩大基础产业规模,完善和优化产业基础2011年,在西部12省区中,青海经济总量仅排在西藏之前,居第十一位;GDP增速13.5%,居第七位。要在“十二五”末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靠这样的发展速度显然是不行的。因此,扩大经济规模,是日益紧迫的任务。所以,省委省政府在“四个发展”中,把“跨越发展”放在第一个,因而,扩大产业规模,完善和优化产业基础,就成为工业发展中最重大、最急迫的任务。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将达9000亿元,其中全部工业投资5000亿元。在5000亿元工业投资中,能源建设投资1500亿元,一般性工业投资(采掘业和制造业)3500亿元,占全省投资任务的38.9%,与东部地区相比,我们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难度相对比较小,这是由于我们的产业规模小,而且经过近年来严格项目准入和淘汰落后产能。因此,在国家强调把发展速度压下来的大趋势下,立足青海实际,继续强调发展,靠增量投入来扩大产业规模,在坚持“稳中求进”的基础上,确定努力实现“好中求快”的目标。总之,青海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依靠增量投入来扩大产业规模,依靠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工业的转型升级。优化投资结构,一是优化投资的方向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转化,把更多的投资投向产业链延伸项目、产业链节点项目、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二是优化投资来源结构。就是进一步拓宽投资的来源渠道,由单纯的投资商投资、银行贷款、政府给予补助改为更多地以项目为依托,依靠资本市场来融资,更多地利用民间资本、金融资本、上市、基金、债券、金融租赁、信托、股权交易等新型融资方式来筹集建设资金。培育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企业一是以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为重点,发挥人才、技术、资金、品牌等优势,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项目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企业资本市场运作能力和水平。二是鼓励企业按照产业上下游关系,以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进行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开发的集约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三是加快引进优强企业。以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为依托,引进中央企业和有实力的民营大企业及战略投资者,引进优良资本和先进技术、人才,扩大企业和基础产业规模,加快发展一批优势企业。四是主动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壮大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一是用好用活国家扶持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为非公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指导,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二是加快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技术创新、检验检测、工业设计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和中介机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以产业配套协作为切入点,促进中小企业向科技型、专业型、服务型的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中小企业,提高发展质量。四是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发展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配套协作能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一是抓好重点领域用能管理。突出抓好化工、冶金等高载能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完善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耗能设备在线监测、能源审计、合同能源管理等机制,提高重点用能企业能效水平。二是推进节能技术改造。组织实施重点节能技术改造示范项目,推广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等节能技术,提高企业的节能水平。三是大力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通过对工业废弃物的二次资源化,拓宽资源综合利用的领域。四是加强项目用能源头管理。对新建、改建、扩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加强合理用能的审核工作。五是落实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如问责制、“一票否决制”和奖惩制度等)。六是继续淘汰落后生产方式。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青海省产业发展需要,对过度消耗资源、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坚决予以淘汰。同时,按照产业发展重点,制定严格的产业政策和准入标准,坚决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领域紧紧把握低碳、循环、生态、绿色的发展方向,以发展园区经济为载体,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途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在西部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特色优势产业,全面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新能源产业:扩大单晶硅、多晶硅生产规模,带动和构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系统集成的光伏产业链;抓好风能设备的研发与制造,开发大型风电机组,培育风能产业链;建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平台,推进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新材料产业:以新型电子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为主要方向,致力发展若干具有快速成长性的产业群,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盐湖化工产业:以钾资源开发为龙头,大力发展盐湖综合利用和梯级开发,重点开发钾、钠、镁、氯、锂、硼、锶等盐湖资源系列产品,拓展盐湖化工产业群和产业链,建成全国最大的盐湖化工、大型钾肥及钾盐基地。有色金属产业:加快开发省内资源,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加强铝、镁、铜、铅、锌、镍等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配套能力建设,大力发展各类有色金属合金、管棒材、板带箔材、型材等下游精深加工产品,加快黄金等贵金属开发,提升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延伸产业链。煤化工产业:充分利用省内外煤炭资源,以煤炭清洁利用为重点,积极发展煤化能源下游产品,积极推进煤制烯烃项目,建设大型焦炭生产基地和以煤化、能源、盐化、冶金相结合为特色的新型煤化产业基地。轻工纺织业:以优质矿泉水、沙棘、农畜产品开发等为重点,加快发展饮料和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开发绿色环保产品。加快特色纺织产业实现规模化、精细化、品牌化、集群化,建成集研发、加工、展销和原辅材料交易为一体的国际毛纺生产经营集散地。生物产业:充分利用青藏高原气候冷凉、资源丰富和无污染的优势,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化制品、动植物种植利用产业和生态产品,构筑有鲜明地域优势和高原特色的生物产业体系以及形成以特色生物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群。打造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三大生态品牌,建设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生态产品供给基地,探索生态保护建设协调推进的路子。

工业转型升级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查看全文

工业设计转型路径研究

摘要:新旧动能转换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部署。阐述了济南市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的必然性和实践探索,分析了济南市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的路径选择,对济南市在新旧动能转换视域下工业设计转型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工业设计;高端综合设计服务

新旧动能转换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经济发展动能正在失去原有的效能,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正经历着深刻变迁,培育和扶持新的发展动能成为引领新常态的关键因素。工业制造业不仅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席卷全球的工业4.0变革正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型是世界上诸多制造业强国工业设计发展的成功经验。相比之下,工业设计的理念与教育体系虽引入中国有40年左右的历史,但长期以来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未能够把工业设计作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系统体系进行推动发展,济南市的工业设计同样也面临上述窘境。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势必勇立潮头,肩负起新旧动能转换的艰巨历史使命。济南市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是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1济南市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的必然性和实践探索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工业设计也必然要以外观设计为主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的趋势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纵览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发现,人类设计的发展阶段性明显。综合──分化──再综合通常被认为是工业设计发展的三大阶段。手工设计是设计发展的最初阶段,在此阶段,设计师往往是设计、制作和销售的综合体。全球工业革命的浪潮使劳动分工愈发细密,设计师逐渐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20世纪50年代是生产的年代,60年代是研发的年代,70年代是市场营销的年代,80年代是金融的年代,而90年代则是综合的年代[1]。20世纪90年代,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技发展极大地促成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工业设计再度成为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学科。人类步入21世纪以来,科技迅猛发展,社会消费观念不断变化,工业产品不再仅局限于传统的机械产品,机电一体化和信息电子产品等科技含量高的工业设计成为当今工业设计的主流。这一趋势促使工业设计新产品的开发愈发把产品创新、外观造型舒适宜人、生态环保等综合性因素考虑在内,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成为必然的趋势。2)工业设计的属性决定了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的必然性。198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给工业设计下的定义是:“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工业设计师应在上述工业产品全部侧面或其中几个侧面进行工作,而且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这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2]。”工业设计的这一定义较为全面地揭示了工业设计的内涵,极大地凸显了工业设计所拥有的战略、基础和综合性特质。伴随着服务经济的兴起,工业设计异军突起,逐渐演化为一种独立的行业,人们开始将其视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多方面的品质”。工业设计涉及到相当广泛的学科领域,有社会的、也有文化的和技术的。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必须对社会的发展趋势有敏锐的洞查力,对设计的文化背景有相当的认知和理解,同时还必须把握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CAID-CAE-CAM的技术平台一体化,进一步促进了设计技术走向综合,并使工业设计本身日益高科技化。柳冠中认为[3]:“工业设计自产生之初就是为了优化生产关系,协调社会各工种、各专业、各利益集团间的矛盾,通过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学科,是一种横向思维、系统整合的方法。”当前,作为全球工业设计的一员,济南市工业设计已经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迈进,工业设计的服务领域已从工业企业向更为广阔的新型衍生领域发展。工业设计的阶段性发展特质和属性特征均决定了济南市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型的不可逆转趋势。近年来,济南市委市政府正立足济南实际,积极开展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的实践探索。济南市的工业设计以国际创新创业产业园为龙头和主体,该产业园是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创新设计产业园区。目前,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已入驻130余家中小微创新设计、研发机构,其注册资金总额近8亿元,专利受理数累积近500项,专利授权数达200余项。同时,园区发起建设了“齐鲁创新设计产业联盟”“鲁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济南市市中区创新设计学会”和“中以(中国、以色列)设计创新平台”等服务载体。近期,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展开了十多批次产业精准对接,对接制造企业超过300家,所举办的十余期齐鲁设计沙龙参与者超过2000人次。全国各地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发展,尤其是苏浙闽粤均陆续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发达地区先进的工业设计机构进入。相比之下,济南市工业设计发展起步较晚,尽管在政策制定和产业培育方面,采取了不少卓有成效的措施,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济南市在工业设计发展过程中,要理清思路,明确方向,走好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型发展的每一步。

2济南市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的路径选择

查看全文

全县工业转型情况报告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县政府向各位领导汇报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全县工业转型升级的情况,请予审议。

一、我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现状

近年来,全县上下综合运用调控手段,着力提升产业聚集效应,合理统筹区域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发展效益,工业经济在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围绕转型升级推进有力。近年来,我县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营造发展方式转变浓烈氛围。建立健全工业发展规划、激励政策措施,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转型升级的宣传引导。2008年组织编写了《县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以及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2009年县政府及时出台了鼓励工业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8条政策以及科技创新、金融工作、质量兴县、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政策意见,帮助企业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契机加快结构调整。面对2010年的新的宏观环境,县政府研究制订了一整套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同时围绕转型升级,分别从企业上市、科技创新、品牌创建、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有效投入、规模扩张、财政贡献、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等10个方面出台了相关扶持引导政策,同时新增了市场开拓、小企业上规模、成长型企业等方面奖励。

二是规模企业支撑作用增强。全县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数量由“十一五”期初的480家发展到“十一五”期末的1080家。销售超亿元企业由期初的66家发展到170家,五年增长近3倍。2010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税统销售超5000万元企业共96家,较前年增加24家,税统销售总量204.54亿元,占全县的60%,平均增幅达37.28%;税统销售超1亿元企业50家,税统销售总量171.21亿元,占全县的50.21%。重点企业的贡献份额不断提升,2010年中天科技实现入库税金1.53亿元,九九久科技、快达农化实现入库税金超4000万元。

三是科技驱动作用日益呈现。全县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由“十一五”期初的25%提高到31%。“十一五”期间共申报专利5671件,授权专利2388件。近三年来累计培育省创新型企业21家,累计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55项,累计获得上级科技资助经费6269万元。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65亿元,累计实现税统销售95.30亿元,同比增长38.13%,占规模工业税统销售总量的32.08%,同比提高4.67个百分点。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53.9亿元,占规模工业投资的30.29%。2010年新认定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1家,其中省级12家;2010年新获3个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全年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20个。中天商标、快达商标、DD商标、通光紫菜荣获国家级品牌,汇鸿安全用品等4家企业境外商标注册正在办理中。在“2009-2010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企业中,南通大东公司榜上有名,位居第66位。

查看全文

浅析转型中的林产工业

一、创立阶段企业特征:

1.技术因素。主要考察技术因素是否能够应用到生产中,并形成产业化,以及后续研发情况。因此,技术因素的评估指标有:技术工艺的成熟性和可行性、后续研发能力、研发计划等。

2.产品因素。主要考察高技术产品投入商业化生产后,产品能否顺利上市,是否满足顾客要求,并被顾客所接受。因此,对产品因素评估的指标有:产品性能的稳定性、产品功能独特性、产品的替代性、质量可靠性、产品创新度、产品概念的激发原因、产品经济寿命周期等。

3.市场因素,主要考察产品能否销售出去,市场需求怎样,市场半径范围、顾客类型及有效需求水平等。因此,市场因素的评估指标有:市场有效需求情况、市场份额、营销网络、营销组合策略、竞争对手情况等。因此,本阶段风险投资评估的主要因素如表-3所示。银行支持建议:对该类企业提供的专业服务建议主要集中在创业指导如市场定位、整合管理团队、商业计划精细化,也包括一定的融资服务。

二、成长阶段企业特征:

企业基本上实现了新产品的技术、生产和市场的结合,产品已经开始销售,但尚未盈利,风险企业也已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财务水平。风险分析:这一阶段产品开始销售,但尚未盈利,投入资金的风险依然很高,可能会出现创业者管理能力不够;制造成本太高,无法达到适当的边际利润;企业财务控制不当;产品竞争力不够,市场增长缓慢;企业营销策略错误;新产品、新技术的出现使产品过时等。

查看全文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文化转型措施

[摘要]两化融合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命题,做好两化融合与企业文化转型,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后发优势,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文章阐述了两化融合和企业文化转型的关系,对两化融合背景下企业文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和实现转型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给出相关措施建议,为新时代下工业企业进行两化融合文化转型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文化转型

1引言

两化融合,即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以信息化资源环境建设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与工业技术、工业基础设施、工业管理、工业装备、工业生产等工业企业的各个层面进行渗透和融合,形成创新的具有新型生产模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型工业构造,从而全面提升工业竞争力的工业化战略。两化融合发展是我国在工业化发展时期提出的特有道路选择,以信息化为支撑,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出一种具有长效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全体员工认同并自觉遵守的价值理念,成为代表企业形象的无形资产。优秀工业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根源就在于其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工业发展阶段如何使工业企业的内在文化适应时展的需要,做好企业文化转型至关重要。

2两化融合与企业文化转型的关系

工业企业是社会生产的承担者,是两化融合的主体,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就要将企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发展,而企业文化就是工业企业发展的支撑点。企业生产经营完成信息化升级的同时,也要将旧的产业模式下的传统企业文化进行改造转型,成为两化融合背景下具有创新性和连接性的新型企业文化,这是工业企业适应两化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文化促进推动两化融合在企业的纵深发展。两化融合注重工业化和信息化两者内在的有机联系,而企业就是最重要的纽带,在企业生产运营中可以将工业化和信息化紧密结合。两化融合的方式需要工业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在技术上通过两化融合形成企业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现代信息化管理,在产品上增加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附加价值,在生产制造流程上优化配置有限资源,通过科技技术应用提升产业链效率,在企业发展战略上不偏离社会发展需要。这些都离不开企业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而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在两化融合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力量,对市场做出快速响应,推进行业发展。企业文化是探索工业发展新途径的必要支撑。我国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形成较多弊病,影响了工业企业的发展。两化融合形势下,需要工业企业转变思维和态度,以崭新的姿态和面貌积极实践工业发展新模式。从企业文化入手,对落后的管理模式和陈旧思维进行改革,调整优化生产经营方式,将企业尽快调整为具有持续学习能力和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现代型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找到发展的动力源泉,激发企业生命力。

查看全文

企业促进工业转型发展意见

企业是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的根基,企业创新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为抢抓建设和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促进经济跨越发展、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主题,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主线,以企业创新为动力,以新兴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为导向,以优化结构、升级产业为目标,调高非烟工业、调强新兴产业、调优传统产业,努力形成工业化与信息化有机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并进,结构布局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二、主要目标

(一)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0个,主导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研发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每百万人拥有量超过70件;每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保持在95件;每年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20件以上;建成创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100万平方米以上,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发展(R&D)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2%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以上,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二)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改造提升现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到“十二五”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比重达到25%以上;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比2010年翻两番,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比重达到20%,产业素质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组织体系。

查看全文

工业转型考察工作汇报

三天考察时间虽短,但行程安排合理紧凑,一路下来感到受益匪浅、启示颇多。其中,有三点感受尤为深刻:

一、促进工业转型提升首先是促进观念的提升,实地考察和面对面的双向交流,有助于企业家观念更新

企业转型提升内涵广泛,包括观念、技术、管理、品牌、服务等全方位的提升。但是我认为,对于我市企业而言,当前最为关键和首要的是企业家观念的提升。我市企业的内生性特点决定了许多本土企业家在接受外部先进发展观念方面,存在着途径不多、范围不广、更新不快、意愿不强等短板。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引导、鼓励企业“走出去”,深入到各先进地区、标杆企业推动转型升级的实践中,面对面地与外地企业家们进行互动交流探讨,近距离、深入性地了解掌握各地企业先进理念和做法。这次考察过程中,所到企业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坚持不懈的专业专注、一丝不苟的品牌意识、无所不在的企业文化以及善于整合的经营策略,让每位考察团成员,特别是每位企业家思想上接受一次全新的洗礼。可以说,这次市委、市政府组织我市部分骨干龙头企业统一外出实地考察,为推动我市企业家主动加快思想观念的更新提升开了一个好头。下一步,建议可以各行业协会或商会为单位,按照“可看、可比、可学、可用”的原则,更具针对性地选择并联系好行业内的标杆性企业,统一组织更多的企业前往实地考察学习,让我市更多的企业家得到学习提升的机会。

二、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必须提高“两个主动性”

一是要提高企业层面的主动性。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推动工业转型提升的主力军,因此,如何提高企业层面的主动性是促进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协作示范园、工业园、工业园等园区建设有序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争列省大平台项目也在积极对接争取。)对于党委、政府而言,重点是要坚持不懈地做好各项引导和促进工作。如可以开展一次全市范围内的工业转型提升大讨论,努力造浓整体氛围;召开一次全市工业提升发展大会,对我市下一步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进行系统部署,并对一批相关先进企业进行表彰;树立一批市内转型升级的先进标杆企业,组织发动全市企业前去学经验、找差距;制定出台一个鼓励企业转型提升的政策意见,以实打实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启动、推进转型提升各项具体工作等等。总之,要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有效激发企业自身推进转型提升的内部冲动。二是要提高党委、政府层面的主动性。除了上面提到的各项激励引导措施以外,我们党委、政府更要主动为企业推进转型提升提供各项服务和便利。在这方面,一些地区的做法十分值得借鉴。如市区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科技孵化器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科技孵化平台6个,累计孵化企业148家,在孵企业108家,累计“毕业”企业28家。2012年所有在孵企业和“毕业”企业销售总收入超4亿元,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此外,该区在融资、平台、科技合作等方面也都有一整套比较系统完善的具体服务措施。市宁海县通过争创深圳清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宁海分中心、中科院合肥智能研究所宁海技术转移中心、哈工大宁海技术转移中心等四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以此打响区域产业品牌,推进企业创新的做法也很有成效。由此联想到我市的消防器材产业,在内销监管过严难以通关的情况下,政府可以引导帮助企业转变思路和固有发展模式,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增加产品出口,并全力争创国家级消防器材产品出口基地,以此进一步带动我市消防器材产业做大、做强、做精,真正将产业的规模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等等。

三、建议总结提炼企业转型升级的范例,汇编成册供我市各企业学习借鉴

查看全文

工业转型升级工作要点

2014年,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全年工作的部署和“五位一体”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四换三名”和两化深度融合,深化改革创新,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努力打造规模效益高、创新能力强、产业结构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工业经济“升级版”。特提出2014年我市工业转型升级工作要点:

一、积极推进要素配套改革,着力倒逼转型

1、推进能源“双控”。

加强能源“双控”工作,构建县域用能交易平台,制定实施企业用能消费总量预算管理制度。继续实施能耗强度“红黄绿”三色预警制,推行能源消费总量“红黄绿”三色预警制度。推动节能技改力度,加快节能“四新”技术和节能新产品的推广运用,组织节能技术和合同能源管理推广活动,力争全市实施200项以上节能重点项目。抓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推动实施新一轮燃煤电厂脱硫脱硝及除尘技术改造,以减少煤炭消费为重点抓好工业治气。建立企业综合绩效配置能源(电力)制度,实现能源使用的合理高效配置。(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环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电力局)

2、建立工业节水机制。

当前推进工业可持续发展要借势借力“五水共治”,推进工业节水工作,在全市范围开展工业节水调研,分析我市工业节水现状,研究建立促进工业节水的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以“两少一达标”(少用新水、少产废水、达标排放)为基本目标,大力推进工业治水促转型。(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环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

查看全文

企业工业转型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实施中央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服务于企业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就加大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应对困难的信心和能力,激发企业活力,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制定以下若干意见。

一、切实优化生产经营环境

1、狠抓清费减负。根据省市关于取消暂停部分收费项目和标准的要求,公布《松阳县涉工收费项目取消和暂停执行的项目》(见附件),原项目和收费相应取消和暂停执行。同时,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中央和省、市、县取消(暂停、降低)涉企行政事业性和服务性收费项目落实工作的督促检查,切实做到令行禁止,给企业松绑,给企业减负。尤其是涉企服务性收费要严禁利用部门职权或行业垄断地位乱收费,凡实行政府定价项目,其收费一律按文件规定标准执行;对实行政府指导价项目,其收费标准允许上浮的按基准价执行,有下限的按下限标准执行,下浮不限的要让利企业,按就低不就高收取。

2、以政策创新促进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发展

(1)上一年度入库税收在1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因资金紧张纳税确有困难的,经上级税务部门批准,其当期应缴税款可在3个月内缓缴。

(2)每年减免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不少于70万元,重点用于工业20强企业和当年经营亏损的工业企业。

查看全文

工业经济转型提升考察汇报

8月31日至9月2日,傅书记带领我市企业家学习考察团前往、、及、等五个县,现场考察了集团、集团等10家标杆企业,实地感受了五县先进的发展理念、惊人的发展速度、大胆的探索实践、浓厚的发展氛围。短短三天的学习考察和深入交流,不仅切身感悟到了他们的成功做法和经验,还深深意识到“标兵越来越远,追兵却越来越近”,在思想上有了一种“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等不起”的使命感,主要有三点感受:一是深受震撼。这次学习考察的五个县有四个是全国百强县市,不仅经济总量大,而且依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像与我市同一年撤县设市的,一个集团2012年营业收入就达到515亿元,并且远远超过全市的工业经济总量。二是大受启发。这次学习考察的10家企业都是国内知名的民营企业,都是一批草根企业家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起来的标杆企业,起步阶段的情况与我市现有的大多数企业十分相似,这些企业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于我市工业企业的加快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很有借鉴意义。三是备受鼓舞。这次学习考察活动,等五县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陪同、亲自介绍经验做法,令人感动,备受鼓舞。考察团成员纷纷表示要树标杆,找差距,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

一、值得学习借鉴的主要做法

等五县积极探索经济转型升级,取得良好成效,其中许多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政府层面的主要做法

1.始终坚持工业化主导发展战略。五县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工业化主导战略不动摇,始终把发展工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各自优势,集中资源力量,引进现代制造业,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力争在现代制造业产业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实现了“工业兴,一兴百兴,人气旺,一旺百旺”的局面。、商帮文化底蕴深厚,时至今日,其仍然坚持以工业主导的发展战略,始终把发展大产业、振兴大工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从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进一步上升到“工业立区”战略高度,越来越重视工业经济的转型提升发展,等等。

2.始终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发展。五县普遍重视规划,规划氛围浓厚,编制体系完善,引领作用突出。坚持走“循环、低碳”转型发展之路,着手编制了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和路线图,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提升,产品结构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提升,产权结构从单一制向多元化提升;编制了十大特色块状经济转型发展规划,加快培育现代产业集群,等等。此外,还大力引导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发展规划,如集团提出:企业发展平台“一座城”、销售收入“翻一番”、国际市场份额“一帝国”的五年发展规划,战略目标定位非常明确,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航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