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区范文10篇
时间:2024-01-31 17:46: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工业强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工业强区战略汇报
一、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面对资源要素瓶颈制约突出、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和社会环境约束加大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业经济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区”总目标,统一发展思想、抢抓发展机遇、立足发展优势,谋划发展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千方百计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跨越增长。20**年底,全区共有工业企业2**2家,其中规模以上161家,分别比20**年增加242家和53家。20**年产值上亿企业达26家,比20**年增加22家。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50.40亿元,比上年增长25.2%,比20**年增长152.2%,年均增长25.9%,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90.**亿元,比上年增长27.1%,比20**年增长178.3%,年均增长29.2%,占全部工业产值的59.9%。外贸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外贸出货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比20**年增长93.3%,年均增长17.9%;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2.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比20**年增长286.2%,年均增长40.2%,其中自营出口总额1.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4%,比20**年增长295.3%,年均增长41.0%。
二是工业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临港工业迅猛发展,20**年实现临港工业总产值53.85亿元,比上年增长29.7%,比20**年增长2**.8%,年均增长32.4%,占全部工业产值的35.8%。其中船舶修造业产值18.25亿元,比上年增长55.2%,比20**年增长750.42%,年均增长70.7%;海洋化工业产值9.37亿元,比上年增长52.5%,比20**年增长169.9%,年均增长28.1%。传统优势工业进一步巩固提升。实现水产品加工业产值26.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比20**年增长120.8%,年均增长21.7%;塑机螺杆产业产值24.82亿元,比上年增长28%,比20**年增长212.9%,年均增长33.0%。产业结构从20**年的塑机螺杆、水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和建材业为主导,调整到目前的船舶修造、海洋化工、水产品加工和塑机螺杆为主导,主导产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达52.3%,比20**年增长9.7个百分点,与海洋经济发展更为密切,主导作用更加突出。
三是工业竞争实力稳步提高。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4.30亿元,比上年增长23.7%;产品销售收入9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比20**年增长117.9%,年均增长21.5%;实现利税总额6.69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比20**年增长90.1%,年均增长17.4%。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6.96亿元,比上年增长24.8%,比20**年增长178.7%,年均增长29.2%;实现利税总额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6.2%,比20**年增长199.3%,年均增长23.2%。全区工业劳动力人数为3.29万人,比上年增长7.2%,首次超过农业劳动力人数。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81786元/人,比上年提高12446元/人,比20**年提高41358元/人,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达到3.21%。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四年来共实施技术改造项目327项,实现技改投入累计达12.4亿元。
四是工业发展后劲大为增强。20**年,全区实现工业性投入17.11亿元,比上年增长30.1%,比20**年增长294.5%,四年累计投入45.30亿元。投资结构明显优化,20**年,临港工业投入10.81亿元,比上年增长95.6%,四年累计投入20.93亿元,其中船舶修造业投入4.4亿元,比上年增长36.2%;海洋化工业实现工业性投入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77%;水产品加工业实现工业性投入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6%;重大项目不断增多,20**年底,总投资亿元以上的在建待建项目共18个,其中上10亿元以上5个,和邦化工项目和太平洋海洋工程项目分别实际投资18亿元和20亿元。技改投入不断加大,20**年实现技改投入6亿元,占全部工业性投入的35.1%。
区长在工业强区工作会讲话
这次“工业强区”工作会议,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是我们在2010年花了半年多时间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筹备召开的,是在全区上下深入贯彻区委二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既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工作促进会,也是加快我区“工业强区”步伐,实现“十二五”时期工业腾飞的誓师动员会。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会议将成为工业发展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前面,黄霓同志对《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强区步伐的意见》等四个政策性文件作了系统的解读,相关部门、园区、金融单位和企业的负责同志作了大会发言,最后,区委李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各乡镇、各部门、各园区、各企业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扎扎实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区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讨论的精神,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全面总结和把握“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进一步坚定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信心和决心
自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战略的部署和要求,凝心聚力狠抓工业经济,加大力度调整结构,千方百计招商引资,集中力量建设工业项目,全力以赴提升园区水平,全区工业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一)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十一五”末,全区工业增加值达43.6亿元,年均递增12.42%,比“十五”末增长1.93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8.04亿元,年均递增25.85%,比“十五”末增长3.16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6%,比“十五”末提高了32个百分点;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30%,比“十五”末提高4.5个百分点;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34%,比“十五”末提高了5.2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已经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在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以来,我们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发展工业作为调整优化结构的战略重点,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初步构建起了以食品工业、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和生物化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以威龙、达利等国内知名企业及红太阳等本地优势企业为支撑的食品工业不断发展壮大,食品工业的产值、销售收入、税金、利润分别占到全区工业企业的75%、75%、50%、80%。以中节能、荣宝车灯为主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迅速兴起,以荣华实业、普安药业为龙头的生物化工业和医药化工业快速发展,形成了食品工业、新能源、化工、医药等产业差异化、非均衡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工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十一五”期间,全区实施重点工业项目528项,完成投资72.9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35倍,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158项,亿元以上项目14项。签约招商项目159项,实际到位资金53.02亿元。特别是福建达利、江苏雨润、今麦郎、东方希望、上海永久等国内知名企业落户,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增强了后劲。加大园区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间,累计向、黄羊、金太阳、新能源四个工业园区投入资金8.77亿元,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聚集效应进一步提升,、黄羊、金太阳三个园区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四个工业园区入驻规模以上企业64户,占全区规模企业的57.66%;完成工业增加值27.72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63.58%;完成税收1.29亿元,占全区工业税收的53.75%。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园区发展为全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强区发展工作意见
为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提升工业综合竞争力,保持全区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内涵发展为路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两化融合、节能减排为手段,优化提升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促进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二、奋斗目标
2012年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均增长23%以上,确保工业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以上;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以上。
三、主要工作措施
工业强区发展战略调查汇报
为呼应“大滁城”建设,积极推进的“三大战略”进程,区政协组织社会法制专委和港澳台专委以及相关镇(办)政协委员,围绕“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强力推进工业强区发展战略”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调研组集中10天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先后5次召开了由企业负责人和区直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发放210份问卷调查表,广泛地听取我区企业界的人士对区近年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就如何改善区投资环境,加快推进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建言献策。通过调查研究,使我们对区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对改善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市委四届七次(扩大)会议提出的“近期超增幅、五年超均量”的目标,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广泛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改善的投资环境,推进工业强区发展战略,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只有改善投资环境,才能提升工业化、城镇化的水平;只有推进工业强区发展战略,才能增强的总体实力。
一、区区内企业的现状
近几年来,区政府及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强区实施意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机制,搭建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在项目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引入、园区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区内工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加工制造业转化步伐加快,已经形成了一区三园工业布局。即工业开发区,腰铺工业园、乌衣工业园、城南科技园。全区中小企业发展到420家,规模以上企业达56家,已形成家电配套,机械制造,轻纺服装,新型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及非金属矿加工六大支柱产业,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2亿元,工业经济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主导地位突出,二00七年底实现财政收入2.02亿元。同时山区的旅游资源倍受外地客商青睐,改革后的茶业、林果业正在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区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正逐步显现出来。
二、投资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表现
区实施工业强区发展战略以来,区域内的投资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但是,从我们调查问卷的情况来看,投资环境还不尽如人意,还不能适应拉高标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工业强区提供法制保障和法律服务的八条意见
关于为工业强区提供更加良好的法制保障和法律服务的八条意见
为更好地发挥政法部门的职能作用,促进我区政法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现结合东区实际,区委政法委提出八条意见,以为工业强区提供更加良好的法制保障和法律服务。请政法及相关部门结合部门实际和工作实际,狠抓落实,切实增强实效。
一、进一步创新执法观念。正确处理好打击与保护的关系,既要强化依法管理职能,又要坚决纠正重打击轻保护、重管理轻服务、重惩罚轻教育的错误倾向,要正确区分违法与违纪、违规的界限,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的界限,渎职犯罪与工作失误的界限,防止把代表改革方向的新生事物作为查办对象,防止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简单视为犯罪,摆正位置、把握分寸,尊重、服务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努力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进一步加强政法部门与企业的联系沟通。各政法部门要在区经济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深入企业开展执法调研,了解区属重点企业的基本情况,认真倾听企业呼声,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涉及法律、治安方面的问题,提出司法建议,帮助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指导企业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区经济部门要及时把企业对政法部门的要求反馈给政法部门,做好政法部门和企业协调沟通的联系人,增强服务企业的合力。
三、慎重准确地办理涉及企业的经济犯罪案件。对涉及企业经济犯罪案件,既要严格执行国家的刑事法律,又要以国家的刑事政策指导办案工作,注意把握办案的时机和方式方法,禁止利益驱动办案和执法随意性。办案中,做到“五个不轻易”:不轻易传唤企业负责人,不轻易冻结企业账户,不轻易查封企业账册,不轻易扣押企业财产,不轻易开警车进企业办案。坚持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平等保护不同所有制企业。认真贯彻宪法关于国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把依法保障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加强对外来投资创业者合法利益的保护,严格将法律规定作为惟一标准和依据,为各类市场经济主体提供平等的司法保护和法律服务,营造公平、诚信的社会环境。
浙江地区强镇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论文
摘要: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强镇建设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对一个地区,特别是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本文结合浙江省江山市(县级市)贺村镇发展实际,就如何加快强镇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强镇建设调查思考
强镇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中心,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加快强镇建设,增强强镇对农村发展的辐射和带动能力,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基本途径。
贺村镇位于浙江省江山市区之西南,镇域面积82.3平方公里,是浙赣电气化铁路、205国道、46省道的交会点,距黄衢南高速公路仅3公里。贺村镇是全国百佳经济强镇,2006年10月,在第二届全国千强镇评比中贺村镇名列第571位,是衢州市唯一上榜乡镇。但与浙江省发达地区乡镇,如绍兴县杨汛桥镇和义乌市佛堂镇等相比,江山市贺村镇属于欠发达地区,总体实力仍然偏弱,差距很明显,需要奋力追赶。
一、贺村强镇建设取得的成效
1.综合实力迅速增强
考评重点经济区项目工作实施细则
为扎实推进各、重点经济区项目建设,确保项目考核工作科学量化、客观公正、合理评价,按照委办发〔〕号和委办发〔〕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考核范围
列入考核范围的、重点经济区共6个,具体是:
(一)(4个):县、县、区、区。
(二)重点经济区(2个):沿海经济区、口生态经济区。
二、考核内容
工业经济发展讲话
同志们:
第一个,检验工业强区,首先要看领导是否真重视。只有领导真正重视工业经济,我们的工业经济发展才有良好的、扎实的基础。前段时间,跑了一些镇乡街道,大部分的党政主要领导抓工业经济有思路、有办法、有举措,但个别镇乡对怎样抓工业、要不要抓工业还有一些犹豫,还有一些短板,真正的举措并不多。区里实施的大项目很多,抽调人员也很多,西溪湿地抽调了人员,南湖项目抽调了人员,地铁项目也抽调了人员。接下来,城市化建设、西大门整治等一大批项目都要加紧推进。这些项目都是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工业摆在什么位置?我认为,工业是镇乡街道党政主要领导重中之重要抓的工作。余杭经济要强,关键是工业要强,工业上不强,余杭就不是一个经济强区,我们一定要弹响钢琴,弹出工业最强音。
第二个,检验工业强区,要看“块头”是不是真正大。余杭的工业经济总量在全省、全市是什么样一个位子?如果余杭工业的经济总量与增量在杭州的排名是三位以后,就不是一个工业强区。在全省十四个强县市里,是不是属于第一方阵,这也是评价、检验余杭是不是工业强区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三个,检验工业强区,要看结构是不是真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的比例是不是朝着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的,如果仅仅依靠传统行业来支撑,那也不是一个真正的工业强区。
第四个,检验工业强区,要看利税是不是真贡献。发展工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就业,另一方面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税收,来改善民生,来加强城市建设。如果产值很大、总量很大,但税收,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贡献不大,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工业强区。
第五个,检验工业强区,要看投入是不是真持续。有没有稳定、持续的工业投入,也是判断余杭是不是工业强区的一个标准、一个重要指标。
沿海欠发达地区强行推进经济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强镇建设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对一个地区,特别是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本文结合浙江省江山市(县级市)贺村镇发展实际,就如何加快强镇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强镇建设调查思考
强镇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中心,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加快强镇建设,增强强镇对农村发展的辐射和带动能力,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基本途径。
贺村镇位于浙江省江山市区之西南,镇域面积82.3平方公里,是浙赣电气化铁路、205国道、46省道的交会点,距黄衢南高速公路仅3公里。贺村镇是全国百佳经济强镇,2006年10月,在第二届全国千强镇评比中贺村镇名列第571位,是衢州市唯一上榜乡镇。但与浙江省发达地区乡镇,如绍兴县杨汛桥镇和义乌市佛堂镇等相比,江山市贺村镇属于欠发达地区,总体实力仍然偏弱,差距很明显,需要奋力追赶。
一、贺村强镇建设取得的成效
1.综合实力迅速增强
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积极推进“工业强区”发展战略,通过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培育支柱产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一系列措施,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不断提高,工业对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
一、**区工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区工业是在建区初期几乎为零的基础上,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全区年销售额100-500万元的工业企业有41家,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有17家。20**年至20**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3.4%,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2.3%,二产比例由2002年的18.1%提高到20**年的32.6%。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工业总产值实现31.3亿元,增长43.2%;工业增加值实现7.07亿元,同比增长34.3%,拉动经济增长9.9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9.94亿元,同比增长95.2%,实现利润7211万元,同比增长167.22倍,上缴增值税5653万元,同比增长164%。工业企业发展势头较好,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优势产业型企业带动明显。经过多年的发展,**区初步形成水泥建材、冶金化工、农林产品加工为支撑的优势产业。在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中,涉及水泥建材、化工优势产业的有13家,占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企业总数的17.2%,其中,500万元以上的有12家,为规模以上企业的70.6%。2007年1—9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86亿元,同比增长79%。
2、配套产业型企业不断发展。新上了一批生产配套产品的企业,主要有为华润(贵港)水泥等公司生产配件的华宁耐磨公司、福盛橡胶制品公司等。
3、劳动密集产业型企业发展迅速。充分发挥**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怡合玩具厂投资规模不大,但安排了100多个就业岗位,还有50家针织制品企业、90家中板厂和12家胶合板厂共提供了4570多个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