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能源范文10篇
时间:2024-01-31 17:31: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工业能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工业能源论文:国内工业能源探究解析
本文作者:孙广杰工作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关于工业能源利用率的研究
与工业能源的需求相类似,不同行业部门、不同区域间的能源利用效率也存在着显著差异,现有的研究大都在研究我国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现状的前提下,分析了我国工业的节能潜力,为其转型提供理论以及实证依托。余晓泓、张超(2012)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通过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数据包络分析,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2000—2009年的能源效率和CO2减排潜力。实证结果表明,以既定最优生产前沿为参考,中国工业部门的总体能源效率偏低,减排潜力较大;各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呈现差异性动态变化,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差异性碳税政策、灵活利用碳市场机制、强化节能技术研发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加强企业环境执法监管等举措来推动中国工业部门提高能源效率。唐玲、杨正林(2009)首先对能源经济效率的几种常用衡量方法进行了归纳,然后利用DEA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探索工业经济转型对能源效率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总体水平较低,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和提升空间;工业能源效率变化具有明显的工业经济转型特征,开放程度高、竞争性强的行业能源效率较高,而开放程度低、垄断程度高的行业能源效率水平低;工业能源效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特征。屈小娥(2011)以中国省际工业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效率评价方法,实证测算并分析了全国30个省份的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可节能量和节能潜力,研究了影响工业能源效率的因素。结论认为,我国各省份工业能源效率差异较大,工业能源效率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省份工业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工业节能潜力和节能规模较大,其工业能源效率提高对于全国能源效率及节能力度有较强的拉动力。王海宁、陈媛媛(2010)从外部性的角度探讨了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产业集聚也可以提高能源效率的假说,并借助中国2001—2007年25个工业行业的数据,采用DEA的方法测度了全要素(各类)能源效率以及产业集聚程度指标。结果发现能源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而能源非密集型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资源依赖性行业及出口密集型等行业集聚程度较高;烟草行业的能源效率和集聚程度均居首位。随后文章采用实证的方法验证了产业集聚及其所引致的外部性可以有效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和单要素能源效率的假说。
综合性研究
事实上,关于工业能源需求以及利用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交互性,能源利用率往往被视作影响工业能源需求的主要因素,另外,行业或经济增长等因素也通常被视作影响能源需求的另一主要因素。王少平、杨继生(2006)的研究结果证明我国工业各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费与行业增长和能源效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且长期均衡具有显著的短期调整效应,屈小娥、袁晓玲(2008)基于10个高耗能行业的实证分析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蒋毅一、王皓良(2009)则研究了我国工业各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费特征,以如何降低高耗能行业能耗水平从而减小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为出发点,认为要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可以采取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两种方法。周建(2007)利用1978—2005年的样本数据,通过状态空间模型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能源需求、经济增长、效率改进等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模型等对能源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论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能源需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效率改进等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能源需求的短期波动除了受到相关因素的直接影响外,制度变迁等不可观测变量对能源消费的模式及其变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对我国能源需求影响的众多变量中,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尤其是重工业比例在国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提高对能源需求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结论与思考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探讨
摘要:在工业企业中构建良好的能源管理体系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减少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的根本。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工业企业存在能源管理机构人员配置不足、能源计量体系不完善、能源统计不专业等问题。本文基于目前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工业企业的能源管理能力,降低能源消耗量,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能源管理;人员配置;能源计量;能源统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而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耗量占我国能源消耗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中电力消耗占我国电力消费总量的80%[1]。我国工业产品的能耗水平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原因可以归为设备老旧、工艺及技术落后、信息化及自动化程度不高、能源管理落后等方面。良好的能源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保障生产安全,为绿色生产提供保证[2]。目前,企业能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能源管理机构人员配备不足、能源计量缺乏完善的体系、能源统计缺乏专业性等三个方面。
1能源管理机构人员配备不足
能源管理工作应该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而大部分的企业能源管理专业人员配置较少,甚至无专业能源管理人员。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规定重点用能单位应设立专职的能源管理岗位,而大部分的工业企业的能源管理岗位为兼职,且配备的人员专业性不强,不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能源计量体系不完善
乌拉特后旗规模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情况
今年上半年,剔除个别企业停产检修因素,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3.66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73%,较一季度回落8.35个百分点。单纯的从二季度看,全旗规模以上综合能源消费量确实呈下降趋势,但是纵观全年能源消费情况,完成全年单位GDP能耗目标任务形势依然严峻。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运行特点
(一)主要能源品种消费呈“两升一降”上半年,全旗规上工业企业焦炭和电力消费量为1.28万吨、16.57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48.86%和2.47%;原煤消费量23.87万吨,同比下降8.96%。
(二)高耗能行业总体呈下降趋势上半年,全旗五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总量29.45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24%,较上季度回落8.10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88%。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工业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12.49%,较一季度回落6.60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业、电力生产和非金属矿物质生产能源消费量同比分别增长5.20%、88.61%、1.40%和9.12%。
(三)能源消费高度集中在少部分企业上半年,全旗耗能超过1万吨标准煤的企业有6户,占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15.80%,而综合能源消费量27.35万吨标准煤,占规上综合能源消费量的81.20%。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对全旗“十三五”时期整体的节能降耗不利。
二、影响上半年能源消费结构的原因
工业企业能源节约管理制度
第一条根据《*市工业企业节约能源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节能暂行规定》)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市全民和集体所有制的工业企业(包括市属工业企业、区或者县属工业企业、乡镇工业企业),以及中央单位和其他省市在沪的工业企业,均应当执行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年耗能折合标准煤1万吨以上(含1万吨)的工业企业,应当有相应的节约能源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等。
年耗能折合标准煤3000吨以上(含3000吨)不足1万吨的工业企业,应当有分管节约能源工作的部门,配备专职人员。
年耗能折合标准煤不足3000吨的工业企业,应当配备从事节约能源工作的专职或者兼职人员。
第四条工业企业节约能源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能源消耗工业企业论文
1引言
从能源结构上分析,芷江县主要以煤炭为主,占75.3%。其次是电力,占18.08%,生物质燃料占6.6%,油类仅占0.02%数量不多[1](表1)。
2行业能源消耗分析研究
由表2可知,行业分析中,化工行业原煤消耗量为55558t,占全县原煤总量的54%,占了全县16个行业的50%,电力消耗量为6545.22万kW•h,占全县电力量的46%,化工行业综合能源消耗总量为47729.2t,占全县综合总量的49%,化工行业是芷江县的原煤、电力能源消耗大户。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原煤消耗量为42072.45t,占全县煤量的41%,非金属行业也是耗煤大户,具体企业分析,主要是以建材行业水泥厂和砖瓦行业为主。用电量为2115.87万kW•h,占全县总用电量的15%。生物质燃料仅10t,比重不大。非金属行业的综合能耗为32662.75t,占全县综合能耗的34%。造纸行业原煤消耗量为3270t,占全县耗煤量的3%,生物质能源为5577t,占全县生物质能源的87%,电力为654万kW•h,比例少,综合能源为8715.99t,占全县总综合能源的9%,比例不高。因此,芷江县能耗最大的行业是化工行业,其次是非金属行业,第三是造纸行业。这3个行业原煤所占比例占全县98%,电力占65%,生物质能耗占87%以上,3个行业的综合能耗占全县的92%以上。行业能源消耗柱状图分析如图1。
3主要企业能源情况分析
从表3分析,能源消耗大的企业有化工行业的芷江化肥公司,非金属行业的芷江宏宇水泥有限公司,黑色冶炼加工行业的芷江春阳滩冶炼厂等,芷江化肥公司的综合能耗最大为43135.58t标煤,占全县的44.3%,其次是芷江宇宏水泥公司为20819.15t标煤,占全县21.38%,第三的是芷江新型建材厂,总能耗为5558.51t标煤,占全县5.71%,从统计的7个主要企业来看,总能耗为83354.01t标煤,占了全县85.61%以上。从能源结构上分析,芷江化肥工业有限公司的原煤消耗量为54900t,占全县用煤量的53.57%,过半数。其次是芷江宏宇水泥公司为26660t,占全县用煤量的26.02%,第三是芷江新型建材厂,用煤量为7300t,占全县用煤量的7.12%,统计的7个企业耗煤90470t,占全县用煤量的88.78%。电力方面,用电量最大的是芷江春阳滩冶炼厂为3930万kW•h,其次是芷江兴洋化工厂为3200万kW•h,第三是芷江化肥公司为3190万kW•h,分别占全县用电总量的27.45%、22.35%和22.28%。统计的7个企业用电量总计12449万kW•h,占全县用电量的86.97%。生物质燃料分析,仅有芷江造纸厂用量大,为2059t,占全县用量的31.92%,其次是芷江永泰纸厂,为1373t,占全县生物质用量21.28%,两家企业占全县的53.20%,为一半以上。具体见主要企业能源消耗统计表3。从综合能源消耗的行业来分析,芷江县单位产值综合能耗为2.0194t/万元,化工行业为4.3847t/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最高,主要是化工行业用电量大,耗煤量大的原因。万元产值量比较低的其他八个行业,平均值仅为0.2262t/万元,低于全县能耗单位值为90个百分点。从统计表4中可分析出,芷江县单位能耗最大的行业,主要是化工行业、非金属行业、造纸行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再加工业这四个行业。
工业能源统计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做好全市2013年工业、能源统计工作,根据国家、省统计局工业、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和省、市工作目标要求,特制订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3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市工业、能源统计要开好局、起好步、服好务,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以及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统筹谋划,开拓创新,全面完成上级和局党组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以不断提高工业能源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以提升统计优质服务能力为目标,强化统计基础建设,加强统计数据评估审核,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全面提升各级工业能源统计的工作水平与服务能力。
二、工作措施
(一)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对工业能源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能力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提高工业、能源统计数据质量是我们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更是我们统计人的使命所在。从目前看,全省工业、能源统计的基础数据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国家统计局、省统计局明确提出要把提高统计源头数据质量作为2013年头等大事来抓,我们也势在必行。具体工作思路是:
化学工业能源原材料工作计划
化学工业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是*市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为积极应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贯彻落实国家、省化学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快*市化学工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化工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现状。20*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化学工业企业180家,其中:过10亿元的4家,过20亿元的1家,过100亿元的1家。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6.5亿元,同比增长33.6%,比全市工业经济增速高12.4个百分点,占全市主营业务收入的13.1%。主营业务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1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6.1亿元,占全行业64.0%。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形成多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品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具有传统产业优势的氟化工产品,在氟硅材料市场占有重要地位;高浓度化肥、缓释控释复合肥、无机颜料、氟合成材料、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产品的比重逐步提高。化工园区建设初具成效,产业聚集正在形成。
在石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现:一是初级及资源能源外延类产品多、产业链短,精深细化工产品所占比例小;二是利用外资且具有带动性的项目少、产业外向度不高,支撑产业发展、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和科技开发的资金严重不足;三是园区集聚效应不突出、产业集中度低,影响了产业规模扩张和集聚效应的发挥;四是行业过重依赖油品加工。
(二)面临的形势。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导致石化下游行业市场萎缩,增速放缓、需求降低、价格下降,企业盈利能力不足,市场竞争激烈。*市石化工业主要以原油加工、化肥、有机化工为主,原油加工企业受国际原油价格或国家政策影响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化肥、农药等支农产品的刚性需求长期存在,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效应将逐渐显现,下半年国内石油化工行业有望企稳回升。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
能源约束下工业发展论文
一、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国际比较
与世界工业发展评价水平相比,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仍比较大。2011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为1.757吨标准煤/万元,远高于同期世界工业能源消耗强度(1.205吨标准煤/万元)。与发达国家相比,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差距更是巨大。2011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分别是德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的2.6、1.5、2.7和1.6倍。与日本历史时期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相比,我国2011年工业能源消耗强度仍高于1985年日本工业能源消耗强度(1.189吨标准煤/万元),稍低于1970年日本工业能源消耗强度(1.989吨标准煤/万元)。综合来看,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主要由两方面原因导致:一是与工业结构的差异有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重化工比重较高,尤其是一些粗放型的采掘工业在我国工业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行业一般能源消耗都比较大。而发达国家高技术、知识型密集工业比重大,这些行业能源消耗都比较小。尽管我国近年来高技术产业比重也在一直不断提升,但由于多数属于加工贸易型,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资源能源消耗仍比较大。二是与工业技术水平差异有关。我国属粗放型发展模式,工业技术水平较发达国家较低,工业发展主要靠要素投入驱动,而不是像发达国家由创新驱动的。另外,从钢铁、水泥、石化、造纸等高耗能行业来看,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也比较大。2011年,我国钢可比能耗为675千克标准煤/吨,高于日本、德国、美国、韩国等国1990年水平。水泥综合能耗138千克标准煤/吨,仍高于日本1990年水平。乙烯综合能耗为895千克标准煤/吨,高出同期世界先进水平42%,与1990年世界先进水平大致相同。合成氨综合能耗(大型装置)为1568千克标准煤/吨,高出同期美国水平的58%,与其1990年水平大致相同。2010年我国纸和纸板综合能耗为1080千克标准煤/吨,为日本同期的将近2倍,比其1990年的综合能耗还要高近0.5倍。我国高耗能行业产品能耗与发达国家相比居高不下原因主要在于技术水平较低,单位产品产出投入的要素较多。由此也可以看出,未来我国工业发展的能源效率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从提高技术水平入手,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工业发展的能源约束压力。
二、能源消耗强度变化的原因分析
能源消耗强度是衡量工业单位产出的资源环境成本的重要指标,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指标。但是影响能源消耗强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了解影响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才能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能耗降低策略。
(一)技术升级是工业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
本文借鉴已有的分解方法,以工业各行业为基础,将工业能源消费量完全分解为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规模效应。总体而言,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下降归因于技术效应,贡献率都超过了70%。结构变动在不同的时段内,对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作用方向和大小都不一。在1985—1995年、1995—2004年和2008—2011年等三个时段内,结构变动对我国工业能源消耗都起着节约能源效应。而在2004—2008年,则起着增长能源消耗效应。这一时期,能源消耗强度比较大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业等行业增长迅速,在工业行业结构中的比重有所上升,进而导致工业结构更加趋向“重型化”,增加了工业能源消耗。规模增长一直对工业能源消耗起着增加能耗的作用,这也表明通过规模增长节约我国工业能源消耗的效应一直未能显现。
工业能源对环境质量影响思索
一、引言
能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在急剧的增加,同时不断增加的能源消耗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的进程中,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加上工业发展的“高资源投入,高污染排放”,大量的工业能源消费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1]。据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核算结果显示:2004年总环境退化成本为5118.2亿元,占地方合计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为2871.1亿元,占当年GDP的1.8%,其中工业污染治理成本为1790.3亿元,占虚拟治理总成本的62.4%[2],可见我国的环境形式十分严峻。因此,如何协调能源消费与环境的关系,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实现节能减排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量的短期单向因果关系,且两者之间保持长期均衡的发展关系[3]。1985-2007年,甘肃省经济增长年均增速为15.2%,能源消费年均增长速度为5.0%,2004年,高达15.78%。甘肃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拉动能源消费量的快速增加。在甘肃省加快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工业能源消费量的增加,环境质量将承受巨大压力。通过分析甘肃省能源消费最重要的特征,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甘肃省环境质量变化态势的综合评价指标,来研究甘肃省工业主要能源消费量与环境质量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揭示环境质量变化和甘肃省工业能源消费的趋势,以建立适合甘肃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政策体系,在确保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甘肃省能源消费特征及态势
1.能源消费总量增速快、消费结构单一从能源消费总量看,1985-2007年能源消费绝对量逐年上升,从1985年的1790.12万吨标准煤上升到2007年的5109.29万吨标准煤,翻了2.85番。从能源消费相对量看,1985-2001年,能源消费保持平稳增长,16年间年均增长速度为3.19%。到2003年开始,随着甘肃省“工业强省”战略的提出和大力投资石油、化工和资源型行业的发展,能源消费速度加快,年增长率高达11.14%。从图2显示的能源消费结构看,20世纪中期至今,甘肃省以煤炭为绝对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仍未得到有效改善,所占比重在66%左右(见表2)。天然气、水电和风电这些比较清洁的能源所占比重年均为15.6%,远低于煤炭和石油。近年来,天然气清洁能源消费的比重在增加,2007年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3%,但是天然气的增加补偿了水电、风电的减少,这种清洁能源之间的相互替代,加上煤炭的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对甘肃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工业部门是能源消费大户,且能源利用效率低工业部门始终是甘肃省能源消费第一大户,且能源利用效率低下。1985-2003年,工业能源消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年均保持在66%左右,2004-2007年,工业耗能所占比重在72%以上,2007年,其他部门能源消费状况为:农业4.8%,建筑业1.28%,交通运输和邮电业6.28%,生活能9.9%,其他第三产业2.61%。由于节能意识和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开展,甘肃省工业总产值能耗逐年降低,从1985年的9.97吨标准煤/万元降到2007年的1.19吨标准煤/万元(见图3)。与全国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但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说明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潜力较大。一定的能源消费结构和不同行业的技术水平、能源利用率决定了环境污染的程度[5]。甘肃省以煤为主单一的能源消费结构和低效率的工业能源消费特征导致了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大,增长速度快,单位工业产值能耗高。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技术进步在工业中的贡献能力不强,工业设备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三废”排放量较高,导致甘肃省生态环境恶化,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造成了昂贵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
三、甘肃省环境质量综合测算评价
机械工业能源审计节能措施
0引言
目前,我国能源消耗已占到世界的第二位,能源利用率仅为33%,远低于43%的世界平均水平,单位GDP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许多。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大户,其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占发电总量的3/4。“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明确提出一系列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能源审计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企业节能降耗以及降低整个国家能源消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源审计是一套集企业能源系统审核分析、用能机制和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核算评价为一体的科学方法,它科学规范地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能源经济进行审计、监测、诊断和评价。为企业找出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寻找节能方向、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能源审计能摸清企业能耗指标底细,为政府制定宏观能源政策提供客观、真实的能耗指标数据;开展企业能源审计,是政府加强能源监督,规范企业能源管理,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国内外能源审计发展状况
1.1国外能源审计发展状况
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引发了西方国家对节能的重视,在严峻的能源形势与沉重的能源费用负担面前,能源审计正是应这种需要而生。发达国家不断总结能源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能源审计在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实践已日趋成熟并广泛采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比如,英国政府多次制定和实施了推进节能的政府支持计划,把能源审计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80年代英国9万多个企业,有4万多个企业进行了能源审计调查,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日本免费对企业的用能设备进行节能诊断,促进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由于能源审计是企业申请节能示范项目或其他节能补助的有效依据,所以能源审计在国外深受企业欢迎。
1.2国内能源审计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