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城市范文10篇
时间:2024-01-31 14:33: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工业城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交通工业论文:工业城市的交通对策诠释
本文作者:孙爱庐周琏工作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西南山地工业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问肠
客货外运通道匾乏,运输结构不合理当前,西南山地工业城市的对外客货运交通双双高速增长,然而受地形条件限制,对外通道的建设一直滞后于客货运量的增长速度,远不能满足客货外运需求(表2)"现有铁路及高速公路已接近或超过设计运能,如沪渝高速长寿段断面车流量已达到1.7万辆旧"对外通道的匾乏导致了货运结构不合理,综合运输结构中运费较高的公路运输总量和比重持续上升,占据主导,而运费较低廉的铁路、水运运输却停滞不前(图2)"究其原因,西南地区的铁路以单线为主,首要保证重庆、成都等大城市运能,给其它城市预留运能有限"西南地区长江、嘉陵江等水运条件虽优越,但除重庆主城外,其它各城市港口较分散且航道受三峡大坝翻坝影响,运能亦有限"因此,目前各城市客货外运只能以公路运输为主,由此带来了运输结构的不合理"2.2城市道路网密度不合理,曲线系数高地形条件复杂、山脉河流众多是西南山地城市共有的特征"以长寿区为例,其城区东西分别被明月山及黄草山阻隔,城区中部有菩提山隔断,长江流经城市南部,坡度大于15%的用地占全区面积的18%左右131"特殊的地形条件必然给交通规划带来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道路的通畅性,主要表现为道路网密度不合理、曲线系数高"据调查,至2010年末,长寿区城市道路总长度114.54km,道路网密度2.79kmzkm.,人均道路面积5.86m.,道路网密度及人均道路面积均低于国家规范标准气且断头路、尽端路多,路网联通性差,不能满足工业城市内部的客货运输需求"从道路选型上看,为顺应地形走向,这类城市的道路(包括部分主干道)曲线较多,曲线系数高,绕行距离大,车速受到限制,因而增加出行路程和时间。生态敏感性高,道路防灾问题凸显西南山地工业城市多处于丘陵或河谷地带,地形条件复杂,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大,生态敏感性高"近年来,受地质影响所导致的道路滑坡、坍塌等灾害时有发生,道路防灾问题凸显"同时,德阳、达州、长寿等城市均有众多企业尤其是化工企业建成投产,化工品尤其是危化品运输量将逐年增加,如何高效并安全地将这类货物运出城市且不对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是交通防灾面临的另一个难题"2.4城市内部交通压力增大,公共交通发展滞后通勤量增大,交通出行时间及距离加长西南山地工业城市的工业化带动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至规划期末,其人口及用地规模均有较快增长(表3)"人口规模的增长将导致城市内部通勤量的增加和居民拥有私家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如长寿区自2000年以来机动车保有总量以超过60%的年均增长速度递增,且主要来源于货车和小客车数量的增长-1"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将给密度本就不合理的城市路网带来更大的交通压力"另一方面,至规划期末的多数城市建设用地将比现在扩大一倍以上,这将带来居民出行距离及时间的大幅增长,跨组团出行将成为城市内部通勤交通的主体"职住分离带来钟摆式通勤交通大多数西南山地工业城市在特殊的地形条件下形成了多组团的城市形态,组团间被自然山体与河流阻隔,且居住服务组团与工业组团划分明显,构成了职住分离的局面"职住分离造成了居住一一三L业组团间单向流动的钟摆式通勤交通,导致了组团间的交通单向拥堵和道路资源浪费,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不便"2.4.3公共交通分担率低与城市用地及人口规模扩张、城市通勤量及私家车拥有量激增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公共交通的发展"以长寿区为例,根据实地调研,20n年其公交日客流量已达到10万人次,高峰小时客流量2.17万人次,且公交已成为居民中长距离出行的主要工具"但长寿区拥有公交车辆158辆,万人公交车拥有率仅为4.5辆历人,低于国家规范标准»"同时,长寿区公交出行仅占出行总量的16.9%¹,公交分担率仍然较低,而这也是西南山地工业城市共同存在的问题"2.5停车位紧缺,停车设施建设困难西南山地工业城市用地紧张,且受地形限制,停车场建设一直滞后于机动车增长"以长寿区为例,至2010年底,城区现状公共停车泊位9536个,相对于6.4万辆12〕的汽车保有量,停车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停车需求"此外,室外停车设施建设存在困难,现有室外停车位数量仅占公共停车位总量的12%,且多数设置不合理,占道停车位多,甚至有部分车位分布在纵坡超过5%的道路上"。
西南山地工业城市交通发展策略
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增加外运通道西南山地工业城市居民收入普遍较低,且工业成品以附加值较低的原材料、化工产品等为主,交通发展应尽可能为居民及企业减少运输成本"一般而言,公路运输成本较高,铁路和水运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各城市在继续推进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需重点加强对外铁路网及货运铁路专用线的建设"在各城市总体规划中应尽可能多地引入和争取铁路线路,提前预留铁路走廊及站场,并划定便捷的内外换乘通道"有条件利用水运的城市也应充分利用水运资源,将现有的分散码头进行整合,划分出客运、综合货运、件杂散货、危化品等不同类型的码头区,满足不同的运输需求"合理布局路网密度,优化道路线型设计西南山地工业城市建成区的路网改造存在一定的阻碍,但新建区的路网密度是可控的,故二者的路网设计应区别对待"完善建成区路网密度山地工业城市道路两侧用地较紧张,改造已建成区的道路线型较困难,但增大路网密度仍有一定的条件"在维护现有路网的基础上可充分利用山地城市多层次的立体空间,在局部地区通过-隧道、涵洞等方式建设城市快速路及主干道,以加大路网密度"控制新建区路网密度及线型新建区的路网密度应严格参照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6(GB50220一95)(以下简称5规范6)中的数值来确定"考虑到西南山地工业城市的特殊性,建议将商业居住组团与工业组团分开取值"该类城市的工业企业占地面积多,工业地块划分相应更大,但车流量相对小,建议路网密度取5规范6中的较低值:而商业居住组团划分较小,且应提前预留机动车的发展空间,故建议这类组团的路网密度取5规范6中的较高值(表4)"此外,新建区的道路线型也应预先控制"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等交通性强的道路应尽可能顺直,保障通畅性"居住、工业组团内部的次干道及支路则可随山就势,线型自由流畅,既避免高填深切破坏原始地貌,又保证道路系统的顺畅,形成具有山地风貌的路网系统141"加强道路防灾设计,完善危化品专用通道建设加强道路防灾设计山地工业城市的交通设计首先要保证道路系统的安全性"交通走向的选择应尽量避开易滑坡、坍塌的不良地质地带,并充分考虑防洪的要求"当规划道路必须跨越不良地质带时,应规划好相应的工程措施,如防止土壤及岩石继续风化、切断水源、设挡土墙、避免切坡、保护坡脚等I4]"提倡客货运交通分流西南山地工业城市的交通流包括对外货运、对外客运及内部通勤等,其中对外货运流为该类城市主要的交通流向"为避免货运交通给城市居住及生活带来干扰,可充分利用西南山地工业城市多组团的格局,通过建设外环高速或环线公路等方式将货运交通疏散至城市外围,促进客货运交通分流(图3)"完善危化品专用通道建设西南山地工业城市尤其是如达州、长寿等化工城市的危化品运输量较大,极易给原本脆弱的山水环境带来破坏,因此需专门划定危化品专用通道(图4)"该类通道应尽量布置在城市的外围,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化品对城市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同时限制或有条件限制其它车辆对专用车道的使用,降低危险品运输车辆与其它车辆冲突的可能性,提高危险品运输的安全性¹"优先发展山地特色环保公共交通体系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内部出行需求,减小交通拥堵,降低居民对机动车的依赖,解决跨组团通勤交通问题,西南山地工业城市必须走环保、集约、可持续的交通发展道路,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适应山地环境的公共交通方式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选择适应山地环境的大运量交通除发展常规公共交通外,还应选择大运量交通方式,以解决居住一习业组团间的钟摆式单向交通流,满足居民的跨组团长距离出行需求"大运量公交方式有多种(表5),根据西南山地工业城市的特征,建议采用跨座式单轨制式轨道交通,如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及3号线,其优点在于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且载客能力灵活,可根据客流量的变化调整车厢数量"发展山地特色公共交通方式西南山地工业城市还应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在无法建设道路且客流量不足以支撑大运量交通的地区发展特色公共交通,包括室内外自动扶梯、垂直升降电梯、过江索道、轮渡、水上巴士、坡地缆车等类型"不同城市应根据运量大小及具体的地形条件选择适宜的特色公交方式(表6)"鼓励建设非机动车系统在有条件的山地城市中应鼓励建设非机动车系统,以解决组团间的通勤交通问题"建议将非机动车道布置在地势平缓或坡度较小的区域内,既可像平原城市那样与机动车道结合设置,也可充分利用山地地形单独设置"地形较为复杂的地段可借助隧道、桥梁等进行建设"构建山地步行系统应充分利用山地地形特色,在道路网不能到达的区域以步行系统作为补充,将不同标高的组团联系起来,做到既完善城市道路系统、又丰富城市景观"3.5发展山地特色停车系统西南山地工业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停车场的设计应做到节约土地并充分利用山地的地形特征"可结合桥下空间、不同标高的地下空间等区域设置,形成地面、半地下、地下等多种形式的停车场l5],减少山地土地资源的浪费"(GB50137一2011)"»公交车每万人拥有量指标取值参考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6(GB50220一95)"。
综上所述,受地形与产业发展等的影响,西南山地工业城市的交通规划确有其特殊性"随着中国西部城市的不断发展,规划者会接触到更多类似的交通规划"文中所提出的交通问题其实也是众多山地城市所共有的,希望本文在路网密度、公共交通、道路防灾等几方面提出的对策能为其它同类型城市的交通规划提供参考"1.1城市货运需求特征1.,.1工业比重升高,货运需求增大从/三线建设0时期开始,西南地区逐渐发展起多个工业城市,至今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近年来,西部地区成为中国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这些城市的工业比重持续提高"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到2010年末,其已建成工业用地面积占城市总建设用地面积的50%,工业比重占三次产业的54.6%"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货运需求的猛增,2010年长寿区货运量为3362万吨,比上年增长29%fZ](图l)",.,.2化工产品运输量增多多数西南山地工业城市的产业发展仍处于产业链的上游,涉及石油天然气加工、钢铁冶金、装备制造等门类(表1),这些产业的成品具有体积大、数量多、危险性大等特征"随着越来越多的同类型产业由东部转移至西部,化工原料尤其是危险化工品的运输量明显增多,如长寿区自2010年被重庆市政府确定为重化工基地后,已吸引重钢、中石油炼油一体化、巴斯夫酸醋化工(MDI)等企业建厂投产,大件货物。
循环经济带动老工业城市的发展论文
【论文关键词】循环经济资源型老工业城市发展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会,归根到底要靠发展经济。尤其是资源型老工业城市,如何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渐趋匮乏的矛盾,使区域经济保持协调、快速地发展,是我们必须研究和解决的战略问题。
本人通过对资源型老工业城市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深刻认识到,只有确立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观、经济与生态的兼容观、生产与经营的节约观、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观,由外延式、粗放式的发展转变为以内涵扩张为主的科学发展路子,才能突破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实现经济协调持续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雄厚的物资基础。
一、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区别
循环经济(CyclicalEconomy),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ClosingMaterialsCycle)经济的简称。它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起的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
传统经济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和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办公室服务建设工业城市总体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六届六次全会和县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办公室工作科学规范、高效有序、创新创优,最大限度发挥办公室整体效能,确保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工业唐海、滨海城市”建设加油助推,经主任办公会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2009年,县政府办公室服务“工业唐海、滨海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以“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载体,以创建五型机关(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干事型、和谐型)为重点,着力推进五个创新(服务理念、工作思路、工作举措、制度机制、效能管理),统筹发挥好办公室综合协调、参谋助手、窗口示范、后勤保障作用,努力打造管理科学、运转高效、作风优良、廉洁勤政、充满活力的现代文明机关,为“工业唐海、滨海城市”建设提供高效率、深层次的服务。
二、目标要求
新思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思想解放、思路更新、管理创新,构筑“大视野服务、大批量办公、大纵向管理、大力度督查”的工作新格局。
快节奏——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树立真抓实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你追我赶、勇立潮头,营造层层争先、个个创优的工作氛围。
保险发展论文:老工业城市的保险发展刍议
本文作者:宋艳茹工作单位: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抚顺分公司
在依法监督方面存在着依据问题;行政监督中存在同级监督“太软”的困境,因为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都是行政监督的主要负责人,而监督人员与经办人员同在一个系统,无法在权力制衡上形成真正的有效监督;社会监督因信息失灵和地位不对称,基本处于缺位状态。基金筹集渠道不畅,整体运营效率低下。当前养老保险筹资方面存在着近四成用人单位故意隐瞒工资总额的问题,而个人也因对养老保险政策认识不足或道德风险而隐瞒少缴,职工拒缴、欠缴社会保障费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些问题都是造成养老保险基金来源不足,基金收缴率呈现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
首先,要坚持和完善现有的办法,解决当前的应急问题,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积极创造条件,向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过渡,逐步形成独立于企事业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专项法律法规建设,实现有法可依。尽快从立法层面使历经十年修改完善的《社会保险法》尽快出台,实现依法强化基金征缴。此前需要按照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已先后出台多项加强社保基金征收的行政规章加强执行落实,建议有关部门可将欠缴保费追缴与单位领导评先选优、晋职涨薪等挂钩。同时,在司法层面给予充分支持,各级人民法院设立社会保障专项法庭来受理违反社会保险有关法律法规的案件,并允许从参保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中强行划转社会保险费。向新领域拓展,有效扩大参保覆盖面。抚顺市目前尚有14.7万人未参保,要想将这些人群纳入覆盖范围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同时,在缴费问题上要改革创新,可以允许个人缴费由所在企业从本人工资中直接扣除;允许劳动人事关系与社会保险关系分离,社会保险关系随人走,而劳动人事关系可以保留在原单位;对于接近或超过退休年龄未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可以取消距法定年龄不足15年不能参保的限制,补足15年即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以及可以适当降低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等等。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为改革创造有利条件。一是把社会保障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参照国际经验,同时,结合东北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因地而异的方法。二是对提前退休人员的缴费应延续到法定年龄,对提前退休人员应由所在单位或者其本人继续缴费至法定退休年龄的政策,将提前退休人员个人缴费仍记入个人账户,待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根据个人账户存储额,重新计算退休待遇。三是对参加工作的退休人员开征社会保险费。参考日本经验,对单位返聘的退休人员采取单位只缴统筹部分,个人不缴费的政策;对于个体经营的退休人员采取按照个体人员缴费标准,只缴统筹部分的政策。积极推进保险制度改革,实现抚顺市养老保险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扎实推进抚顺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首先要扎实稳妥地做好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和社会化服务工作,实现养老金比例全额缴拨及社会化发放落实到位。其次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机制健全和方式成熟后在市直机关、非国有企业、保险、邮政等领域推广,逐步实现养老保险的全覆盖。二是通过做好企业转制与社会保险制度的衔接工作,实现抚顺市养老保险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做好被出售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工作,采取由收购企业、政府财政和个人三者出资的方式,将出售企业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纳入养老保险体系。其次,要本着不论劳动者的身份如何变化,其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和标准应保持不变的原则对养老保险制度开展完善和修订。三是探索新的筹资渠道,将养老基金做大做强。针对抚顺市保险基金入不敷出缺口巨大的现状,必须首先考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其次,对于缺口弥补可以考虑通过举债方式筹集。
小议煤炭工业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1煤炭工业城市建筑设计及城市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
1.1煤炭工业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发展的基本概念煤炭工业城市形态的形成,离不开城市建设,而城市建筑又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载体,不管是城市规划还是说城市建筑设计,都是城市风格及城市形态的实际反映。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想有所变化,就必须要在城市面貌上进行改变,主要包括城市的基本设施建设、城市街道建设及城市住宅和商用建筑等。城市建筑设计者及城市发展规划者,必须要做好交流沟通,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因为二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城市建设不仅仅只是建造一些实际楼房,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城市建设凝结着这一时期人们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的精神风貌。城市规划既要满足实际建筑设计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城市建筑的合理性及科学性,通过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促使煤炭工业城市获得更好的发展。1.2煤炭工业城市实际建筑及城市规划发展的依据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改革开始不断深化,在城市功能更加全面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人文关怀及城市人文精神风貌。要想做到以人为本,最主要的工作有2点,一方面要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完善居民的商业配套设施。此外,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保障和维护民生问题,以此来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要通过实际改善民生的措施,来促使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煤炭工业城市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讲,要从城市建筑设计到城市发展规划的每一个环节及每一个细节之处做起,要从城市居民最关心的民用住宅建设到教育、文化及体育设施的建设,再到社区的民用设施及城市中的公共厕所及菜市场等服务设施,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严格按照城市建设标准来进行实际建设。通过这些有效的规划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载体功能,也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2)强调城市建筑设计整体布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要不断完善城市生态系统的实际类型,努力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的总体功能。要遵循节能、环保、无污染的原则,来进行实际建设,在实际设计规划时,要努力做到城市建筑布局合理,联系煤炭工业城市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城市的地理位置及实际地质特征,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城市长远的发展。
2煤炭工业城市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发展的现状
2.1城乡交错分布的格局对于我国很多煤炭工业城市来说,由于其发展起来是靠着煤炭资源而一步一步发展壮大的,加上城市的实际空间布局比较分散,这就导致了城市中心地段和各个煤炭矿区之间的距离比较远,在这距离之中又夹杂着大面积的农耕地及乡村等非城市文化地域景观,这样也就形成了煤炭工业城市的成乡交错布局。2.2城市空间布局比较分散我国大多数煤炭工业城市的城市空间布局都比较分散,具体来讲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因为一般煤炭资源的分布区域都是成片分布的,而且实际面积比较大,小的有几十平方千米,大的有几千平方千米,这就需要划分出很多个采矿地点,一般来说采矿点之间的距离在5km以上,这样就形成了很多个分散的煤炭资源采矿工业点。其次,在早期煤炭工业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而且因为上下班的时间不能太长,这就使得城市居民的居住点一定会随着煤炭采矿点的分布而呈分散型布局。2.3城市内部实际功能模糊化煤炭工业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我国很多煤炭工业城市在实际城市规划中,往往只是重视形象工程,却忽略了城市公共服务的实际功能。不仅存在缺少城市安全保障目标和灾难应急方案等,还存在很多政府官员的思想上的误区。政府官员的思想误区,主要是认为要想快速发展经济,就必须要不断改进城市建设,在市级城市建筑过程中,经常出现强拆及钉子户现象,这就使得城市居民和政府间的冲突不断尖锐,造成了政府和老百姓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对此,政府有关部门要进行积极的城市建设宣传,要通过实际宣传,来让老百姓认识到城市发展规划的实际内涵及重要意义,让城市中的老百姓能够自觉地参与城市规划建设,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
3煤炭工业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具体发展措施
3.1城市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所遵循的原则煤炭工业城市要想获得新的发展,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不断创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首先,要实行产能控制,逐步减少那些能源浪费比较大、没有实际全保障的小煤矿,通过不断的产业升级优化及实际改造,增强煤炭生产企业的优势。其次,要合理整合煤炭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改善市场秩序,扶持那些大型煤炭企业,帮助其不断发展和壮大。第三,要重视煤炭开发企业的实际开采技术的创新,不断创新煤炭技术贸易体制及服务模式,创造出煤炭技术的新发展。第四,要展开煤炭资源的整体综合开发,要遵循煤-铁-钢、煤-电-建及煤-电-铝等产业链的发展需要,扩大发展煤炭企业的后续加工产业,以此来形成多元化、多功能的产业链加工体系群,促使煤炭工业城市发展的更加合理。3.2城市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发展的实际措施(1)要对工业布局有个整体的规划,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设计,努力争取立足于煤炭工业的实际情况和城市具体功能,做好计划修编,进一步的完成整体规划及分区划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规划时,要做到适度超前,以此避免再次修改所造成的人力物力浪费。要严格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修编,一定要清理规划范围以内的违章建筑,合理利用城市中的每一寸土地,做到真正的节约用地。政府通过不断的投入及产业实际发展,来不断提升土地的实际价值,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要切实有效的执行规划设计,维护实际规划的严肃性。(2)要规划好居民居住区的实际布局。要想规划好城市居民区的实际布局,就需要城市领导者不断完善自身综合素质,强化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来更好的促进煤炭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领导者要按照城市规划理论,合理的布局城市整体空间,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城市规划的实际调控力度。还需要运用城市运营知识理论,了解市政公用及住房保障和建筑市场监管等行业的实际情况,以此来增强个人综合素质,做好领导城市发展的基础工作。此外,还需要学习现代化城市管理知识,引进先进的政府管理理念和实际管理方式,不断创新城市管理的体制,努力提高城市实际运行的效率,保证城市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基层群众是煤炭工业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城市领导者必须要向基层干部群众去学习,去向他们了解实际情况和经验,尤其是对于那些城市居民比较重视及敏感的问题上,更需要领导者去倾听群众的声音,要以人为本,了解人民的实际需求,广泛吸取人们的建议,结合人们的智慧,切实有效地实际落实,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3)要规划好城市的市政布局,一方面要依托城市发展的煤炭资源,扩展煤炭企业的转型发展空间,根据煤炭上游下游产业之间的实际联系,按照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发展相关的项目,或者是通过和其它具有纵向特点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此来更好的实现纵向一体化,更好的促进煤炭企业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实际资金投入机制,不仅要发挥好煤炭及电力电能传统产业的优势,还要大力发展非煤炭产业,促使煤炭工业城市的经济重心从依赖煤炭资源向更具有市场竞争的产业领域发展。(4)要搞好城市的生态布局。具体来说有三方面具体措施。首先要开展绿色开发战略,不断推进外部经济的内部化发展,以此来促进煤炭资源矿产区的生态重建及环境保护。其次,要开展清洁化生产机制,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严格要求煤炭生产企业进行清洁化生产。第三,要加强可持续化经济发展策略,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煤炭资源的持续利用水平。
辽宁特色文化城市创建思考
1特色文化城市的基本内涵和精髓
在传统意义上,文化城市一般理解为是以宗教、艺术、科学、教育、文物古迹等文化机制为主要职能的城市[1]。但是,根据世界城市的发展趋势,并结合目前城市发展的战略与经济诉求,应该对文化城市进行新的界定。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例如,刘士林提出,文化城市是以城市文化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是最能体现人类文明发展高度的新型城市,是兼顾了传统与未来、最适合人居需求的科学与全面发展的城市模式[2];再如,刘合林提出,文化城市是以城市文化为核心手段组织城市经济活动、社会网络与空间形态,支持城市文化多样性需求与城市增长机器本质,处于不断发展状态的充满人情味的现代城市生活空间[3],等等。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深入探讨文化城市的基本内涵和核心具有重要启示。文化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理念,内涵十分丰富。首先,文化城市是一种经济增长方式。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城市化背景下,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已经成为社会财富的重要增长因素,成为城市经济系统中重要的新生产要素,并构成新时代全新的生产形态和发展方式。建设文化城市,就是要用文化生产力丰富当代生产力系统,用文化软资源补充经济发展的资源储备,带动和实现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次,文化城市是一种城市发展模式。文化城市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政治城市”、“经济城市”的新的城市类型,是一种以提高发展质量与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城市化模式。她在更高层次上阐释了城市文明,是一种以文化资源为客观生产对象,以审美机能为主体劳动条件,以文化创意、艺术设计、景观创造等为中介与过程,以适合人的审美生存与全面发展的社会空间为目标的城市理念与形态[2]。第三,文化城市是人本主义城市理念的具体体现。城市的本质在于不仅要使人生活得安全、富裕、健康,同时还要使人感到生活得愉快、活得自由、活得有意义、活得有尊严。但是,正如雅各布斯于1961年所指出的那样,城市的大规模更新建设以及规划师们所主张的规划理念和手法并没有将城市引向亲切宜人的居住环境,反而造成了城市空间的冷漠、资金的浪费以及城市贫民窟的恶化与扩张[3]。因此,新的城市图景需要引入文化城市这一概念,以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的城市理念,为人类个体过上美好生活提供真实的空间。文化城市的内涵虽然十分丰富,但其精髓在于特色文化。特色文化是文化城市内在的、恒久的生命力,是文化城市的魅力所在。在当今世界上,凡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文化城市,都是具有文化个性的特色城市。如伦敦、巴黎、罗马、维也纳、纽约等城市之所以著名,不仅依赖其雄厚的经济基础,更依赖这些城市历经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所沉积下来的城市特色文化。我国城市文化资源十分丰厚,特色鲜明,这既为发展文化生产力提供了“地大物博”的生产对象,并直接决定着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同时又为城市化发展指出了方向,即把营造令人愉悦的工作、生活、休闲环境与氛围作为根本出发点,建设具有高质量的、充满人情味的文化城市。我国文化城市建设要紧紧围绕自身的特色文化来进行,使其城市文化具有某种唯一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文化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工业遗产保护与辽宁工业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的关系
辽宁工业遗产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历史,反映了城市企业开创与发展、辉煌与衰落的坎坷历程,体现了城市产业工人开创进取的拼搏精神和难以忘怀的奋斗人生。因此,辽宁工业遗产保护在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辽宁特色文化城市建设应是工业特色文化城市建设。
2.1辽宁城市均为工业城市,其中重工业城市特别是资源型城市占绝大多数
辽宁城镇建设始于燕国设立辽东郡、辽西郡时期,最早形成的城镇一般是中央所辖地方郡(府、州)、县统治机构的所在地,有的城镇还曾被作为国都。自清王朝建立至鸦片战争前,辽宁境内较著名的城镇有奉天、锦州、海城、复州、铁岭、营口、抚顺、本溪湖等,它们都是军事或行政中心并兼有工商交易的功能。1840年鸦片战争后,特别是1861年营口开港后,随着外国势力的进入和中东铁路的兴建,辽宁地区煤炭、铁矿等资源的开发,铁路及沿海港口的出现,辽宁原有的城镇均转型为工业城镇,并先后出现了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城市。到1949年,辽宁主要的工业城市有10个,即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安东、锦州、营口、阜新和辽阳[5]。新中国成立后,辽宁城镇建设进一步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辽河油田的开发,在辽河平原上又崛起了盘锦等石油城市。到1985年,辽宁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其中仅省辖的工业城市就有13个[6](表1),有的大工业城市如沈阳等还具有区域经济极核作用,闻名遐迩。从表1中可以看出,辽宁工业城市中除营口、辽阳等城市外均为重工业城市,其中又以资源型城市为主。所谓资源型城市,主要是指因资源的开采或开发而兴起,并主要依靠资源型产业支持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城市类型。据笔者统计,全国现有资源型城市118个,包括典型资源型城市60个,其中辽宁有资源型城市7个(抚顺、阜新、铁法、北票、葫芦岛、本溪、盘锦),并且均为典型资源型城市,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和12%。另据笔者统计,从2008到2009年,国务院连续公布两批共44个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其中辽宁占有7个(阜新、北票、抚顺、葫芦岛市南票区、辽阳市弓长岭区、葫芦岛市杨家杖子区、盘锦),约占总数的16%。这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区)虽然目前面临发展衰退的困境,但有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
重工业发展经济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今天地球资源不断减少和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重工业城市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和减轻环境污染压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重工业城市的必由之路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而对重工业城市而言,其特殊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使发展循环经济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发展循环经济是重工业城市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我国资源禀赋较差,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目前,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占有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多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铁矿石、铝土矿的人均储量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2%和7.3%。而长期以来,重工业城市大都采取传统的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表现为“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费资源。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
发展循环经济是重工业城市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重工业城市传统的生产方式,还直接表现为各种废弃物的肆意排放,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使重工业城市由于生产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据测算,我国能源利用率若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0万吨左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排放近4000万吨,这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发展循环经济是重工业城市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我国目前GDP约占世界的4%左右,而消费的石油占全球7%、电力占13%、原煤占30%、钢材占27%、铝村占25%、水泥占40%。[1]我国每创造1美元价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重工业城市的任务更为繁重。
中部城市经济发展论文
[摘要]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中部城市发展的现状,并从促进中部老工业城市转型、加快城市经济网络及产业一体化建设、形成独特的城市竞争力、优化城市投资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发展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中部城市发展
一、中部城市发展的现状
中部城市是全国重要的交通要地、客货运输的集散地和中转中心,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有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是东西部经济合作的桥梁与枢纽,在全国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部城市的平均生产总值是151亿元,城市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形成了规模不等的产业集群;城市人口一般都较为稠密;城市传统文化的积淀一般都比较深厚。
然而面对东部繁荣、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中部城市经济的整体发展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趋缓势头。中部城市数目虽逐步增加,但发展速度不快,且整体规模偏小,城市化水平较低,直接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发挥。2002年中部拥有城市147个,其中超大、特大城市各1个,大城市34个、中等城市74个、中小城市33个、小城市4个,主要沿京广线和长江流域分布,构成“十”字型城市群架构。2003年,中部六省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山西、安徽的城市化率分别为42.9%、27.2%、33.5%、34.0%、38.8%、32.0%,平均为33.7%,比全国平均水平(40.5%)低了近7个百分点。
与东部相比,中部城市实力较弱,辐射和带动能力差,尤其缺乏高辐射和高集聚能级的核心龙头城市。目前全国有30多个城市的GDP超过千亿元,中部只有武汉和郑州两个城市GDP超过千亿元。
工业十二五发展工作规划
是因市的老工业城市,工业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当前,全市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内外竞争更加激烈。新形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本规划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决定》,《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提出“十二五”期间(2006年至2010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发展重点和重大措施,是加快全市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回顾
(一)工业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全市工业紧紧围绕结构调整的主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从整体上优化调整产业、产品和所有制结构,加速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步伐,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了五年五大步:2001年实现“增速达20%,利润翻番”;2002年实现“产值超百亿,利润再翻番”;2003年实现产值利润增长“双二十”;2004年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41.1%和70.3%;2005年生产、效益再创历史新高。工业经济从恢复性增长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呈现以下特点: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5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65.31亿元,是“九五”期末的3.6倍,“十五”期年均增长29.4%;完成工业增加值79.15亿元,是“九五”期末的3.5倍,“十五”期年均增长28.8%,超计划17.3个百分点。
区域性财税政策选择论文
摘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关键是重振重工业传统优势,同时培育接续产业。由于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及重工业投资需求规模巨大,因而需要国家提供相应的财税政策支持。本文认为,我国应实行宏观与区域有别的财税政策,即总体上实施稳健的财税政策,而区域上选择性地实施积极的财税政策。
关键词:振兴东北区域性积极财税政策
一、实施振兴东北的区域性积极财税政策的可行性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无法保持同步,所以在经济政策的战略选择上,应采取整体与区域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又讲求实效、彼此有别的政策取向。
(一)区域性积极财税政策与宏观的积极财税政策比较
1.实施范围不同。区域性积极财税政策仅实施于需要拉动经济增长的特别区域,如东北老工业基地。而我国以往的积极财税政策则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虽然也有优先发展某一区域的特点,但更加注重的是优先发展某一行业领域,如基本建设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