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1-31 14:01:2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工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工业

工业委构想

1、进一步做好搭建平台工作。一是按照园区近、中、远期建设用地要求,依照“先主后次、快速推进、配套完善、因地制宜、适度超前”原则,严格实施控制性规划,科学抓好园区企业聚集及产业集群的规划布局;二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按照“完善项目区、提升项目区、决战太阳升项目区”的设想,完善园区水、电、路、气及美化、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商业、娱乐、新市民公寓等社会公共服务性基础设施建设。

2、做好招商引资服务工作对接。以承接产业转移、返乡创业为重点,按照园区的产业规划布局要求,突出招引矿产品深加工、农产品深加工、茧丝绸服装纺织、陶瓷、机械电子、五金等几大产业。一是积极推进“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责任人,一个工作班子,一套工作机制,一支好的施工队伍”等6个1的工作方法对接好入园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二是提前土地报批、抢时场地平整,保证入园项目及时开工,按时竣工、投产达标。

3、做好企业服务工作。根据“企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服务”的理念,为企业提供“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在服务中不说“不”,凡企业提出的问题及时解决。对生产正常、前景好的企业,督促其扩大生产、提高产能;对半停产企业,督促其尽快达标达产;对停产企业督促其转产或“腾笼换鸟”。

4、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园区工作效率。一是开展“企业欢迎的公仆”和“企业满意的好单位”评选活动,提高园区机关效能和服务水平;二是开展园区创先争优活动,评选园区“十佳企业”和“十佳服务标兵”,重奖有突出贡献的园区企业和园区干部,充分调动园区上下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三是落实责任制,强化“一日一督查、一周一调度、一月一评比”的推进机制。对跟踪服务项目进行倒计时安排,一环扣一环,紧抓项目不放松,保证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标。四是大力倡导学习之风、务实之风和勤廉之风,守住班子团结、干部勤廉、园区平安稳定三根弦。确保执行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不打折扣,确保园区重大项目进度不拖后腿,确保园区干部不倒下,确保园区发展目标按时完成。

总之,工业园管委会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做到思想不分散,行动不迟缓,发扬“5+2”、“白+黑”精神,快速推进修水工业园工作提量、提质、提速、提效,为修水招商引资上项目和修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查看全文

工业转型论文:青海工业转型的途径思索

本文作者:温浩工作单位:青海省投资集团公司

工业转型的内涵和条件

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产业转型升级,就是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具体讲就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包括:产业结构中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占优势比重演进。产业结构中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特征:即产业高附加值化,产业高技术化,产业高集约化,产业高加工度化。从产业基础看转型升级青海省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化工、有色金属、钢铁、装备制造、特色生物资源加工及轻工建材等产业规模。虽然产业规模还很小,基础也很薄弱,但仍然为今后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从资源和环境容量看:长期以来依靠高资源消耗、高能源消耗、高污染和低产出、低成本的工业发展道路已经走到尽头。通过依托现有产业和二次资源化,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和产业集聚,发展下游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现代工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从政策环境看:一是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支持藏区发展政策的落实,国家将继续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布局和产业准入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将为工业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政策环境和支持。二是东部地区出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要,产业将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强对西部地区的对口支援,有利于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三是国家已经并将继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青海发挥比较优势,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支柱产业。

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和突破口

扩大基础产业规模,完善和优化产业基础2011年,在西部12省区中,青海经济总量仅排在西藏之前,居第十一位;GDP增速13.5%,居第七位。要在“十二五”末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靠这样的发展速度显然是不行的。因此,扩大经济规模,是日益紧迫的任务。所以,省委省政府在“四个发展”中,把“跨越发展”放在第一个,因而,扩大产业规模,完善和优化产业基础,就成为工业发展中最重大、最急迫的任务。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将达9000亿元,其中全部工业投资5000亿元。在5000亿元工业投资中,能源建设投资1500亿元,一般性工业投资(采掘业和制造业)3500亿元,占全省投资任务的38.9%,与东部地区相比,我们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难度相对比较小,这是由于我们的产业规模小,而且经过近年来严格项目准入和淘汰落后产能。因此,在国家强调把发展速度压下来的大趋势下,立足青海实际,继续强调发展,靠增量投入来扩大产业规模,在坚持“稳中求进”的基础上,确定努力实现“好中求快”的目标。总之,青海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依靠增量投入来扩大产业规模,依靠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工业的转型升级。优化投资结构,一是优化投资的方向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转化,把更多的投资投向产业链延伸项目、产业链节点项目、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二是优化投资来源结构。就是进一步拓宽投资的来源渠道,由单纯的投资商投资、银行贷款、政府给予补助改为更多地以项目为依托,依靠资本市场来融资,更多地利用民间资本、金融资本、上市、基金、债券、金融租赁、信托、股权交易等新型融资方式来筹集建设资金。培育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企业一是以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为重点,发挥人才、技术、资金、品牌等优势,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项目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企业资本市场运作能力和水平。二是鼓励企业按照产业上下游关系,以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进行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开发的集约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三是加快引进优强企业。以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为依托,引进中央企业和有实力的民营大企业及战略投资者,引进优良资本和先进技术、人才,扩大企业和基础产业规模,加快发展一批优势企业。四是主动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壮大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一是用好用活国家扶持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为非公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指导,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二是加快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技术创新、检验检测、工业设计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和中介机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以产业配套协作为切入点,促进中小企业向科技型、专业型、服务型的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中小企业,提高发展质量。四是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发展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配套协作能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一是抓好重点领域用能管理。突出抓好化工、冶金等高载能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完善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耗能设备在线监测、能源审计、合同能源管理等机制,提高重点用能企业能效水平。二是推进节能技术改造。组织实施重点节能技术改造示范项目,推广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等节能技术,提高企业的节能水平。三是大力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通过对工业废弃物的二次资源化,拓宽资源综合利用的领域。四是加强项目用能源头管理。对新建、改建、扩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加强合理用能的审核工作。五是落实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如问责制、“一票否决制”和奖惩制度等)。六是继续淘汰落后生产方式。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青海省产业发展需要,对过度消耗资源、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坚决予以淘汰。同时,按照产业发展重点,制定严格的产业政策和准入标准,坚决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领域紧紧把握低碳、循环、生态、绿色的发展方向,以发展园区经济为载体,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途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在西部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特色优势产业,全面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新能源产业:扩大单晶硅、多晶硅生产规模,带动和构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系统集成的光伏产业链;抓好风能设备的研发与制造,开发大型风电机组,培育风能产业链;建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平台,推进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新材料产业:以新型电子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为主要方向,致力发展若干具有快速成长性的产业群,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盐湖化工产业:以钾资源开发为龙头,大力发展盐湖综合利用和梯级开发,重点开发钾、钠、镁、氯、锂、硼、锶等盐湖资源系列产品,拓展盐湖化工产业群和产业链,建成全国最大的盐湖化工、大型钾肥及钾盐基地。有色金属产业:加快开发省内资源,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加强铝、镁、铜、铅、锌、镍等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配套能力建设,大力发展各类有色金属合金、管棒材、板带箔材、型材等下游精深加工产品,加快黄金等贵金属开发,提升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延伸产业链。煤化工产业:充分利用省内外煤炭资源,以煤炭清洁利用为重点,积极发展煤化能源下游产品,积极推进煤制烯烃项目,建设大型焦炭生产基地和以煤化、能源、盐化、冶金相结合为特色的新型煤化产业基地。轻工纺织业:以优质矿泉水、沙棘、农畜产品开发等为重点,加快发展饮料和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开发绿色环保产品。加快特色纺织产业实现规模化、精细化、品牌化、集群化,建成集研发、加工、展销和原辅材料交易为一体的国际毛纺生产经营集散地。生物产业:充分利用青藏高原气候冷凉、资源丰富和无污染的优势,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化制品、动植物种植利用产业和生态产品,构筑有鲜明地域优势和高原特色的生物产业体系以及形成以特色生物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群。打造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三大生态品牌,建设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生态产品供给基地,探索生态保护建设协调推进的路子。

工业转型升级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查看全文

工业能源论文:国内工业能源探究解析

本文作者:孙广杰工作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关于工业能源利用率的研究

与工业能源的需求相类似,不同行业部门、不同区域间的能源利用效率也存在着显著差异,现有的研究大都在研究我国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现状的前提下,分析了我国工业的节能潜力,为其转型提供理论以及实证依托。余晓泓、张超(2012)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通过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数据包络分析,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2000—2009年的能源效率和CO2减排潜力。实证结果表明,以既定最优生产前沿为参考,中国工业部门的总体能源效率偏低,减排潜力较大;各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呈现差异性动态变化,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差异性碳税政策、灵活利用碳市场机制、强化节能技术研发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加强企业环境执法监管等举措来推动中国工业部门提高能源效率。唐玲、杨正林(2009)首先对能源经济效率的几种常用衡量方法进行了归纳,然后利用DEA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探索工业经济转型对能源效率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总体水平较低,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和提升空间;工业能源效率变化具有明显的工业经济转型特征,开放程度高、竞争性强的行业能源效率较高,而开放程度低、垄断程度高的行业能源效率水平低;工业能源效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特征。屈小娥(2011)以中国省际工业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效率评价方法,实证测算并分析了全国30个省份的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可节能量和节能潜力,研究了影响工业能源效率的因素。结论认为,我国各省份工业能源效率差异较大,工业能源效率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省份工业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工业节能潜力和节能规模较大,其工业能源效率提高对于全国能源效率及节能力度有较强的拉动力。王海宁、陈媛媛(2010)从外部性的角度探讨了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产业集聚也可以提高能源效率的假说,并借助中国2001—2007年25个工业行业的数据,采用DEA的方法测度了全要素(各类)能源效率以及产业集聚程度指标。结果发现能源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而能源非密集型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资源依赖性行业及出口密集型等行业集聚程度较高;烟草行业的能源效率和集聚程度均居首位。随后文章采用实证的方法验证了产业集聚及其所引致的外部性可以有效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和单要素能源效率的假说。

综合性研究

事实上,关于工业能源需求以及利用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交互性,能源利用率往往被视作影响工业能源需求的主要因素,另外,行业或经济增长等因素也通常被视作影响能源需求的另一主要因素。王少平、杨继生(2006)的研究结果证明我国工业各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费与行业增长和能源效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且长期均衡具有显著的短期调整效应,屈小娥、袁晓玲(2008)基于10个高耗能行业的实证分析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蒋毅一、王皓良(2009)则研究了我国工业各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费特征,以如何降低高耗能行业能耗水平从而减小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为出发点,认为要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可以采取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两种方法。周建(2007)利用1978—2005年的样本数据,通过状态空间模型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能源需求、经济增长、效率改进等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模型等对能源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论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能源需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效率改进等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能源需求的短期波动除了受到相关因素的直接影响外,制度变迁等不可观测变量对能源消费的模式及其变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对我国能源需求影响的众多变量中,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尤其是重工业比例在国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提高对能源需求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结论与思考

查看全文

旅游科技工业思考

自1997年长虹与九院、八二七一道联手推出绵阳科工之旅,在全国率先开展科技工业旅游以来,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科技工业旅游已成为旅游市场的一支新锐,受到工业企业和旅游市场的高度重视。

科技工业旅游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它以工业企业的厂区、生产线、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产品等为主要吸引物,活动范围一般限于工业企业之内。这是旅游行业的一个新领域,是对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

目前科技工业旅游在我国主要是在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牌企业中开展,旅游内容集中于:参观企业标志性建筑、企业特有的人文景观以及厂区美化绿化建设;了解企业生产制造过程,增长知识,拓宽旅游者视野;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感受企业文化;认识该企业或该行业的发展历史,纵观企业或行业发展全貌。由此可见,科技工业旅游作为伴随工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发展,是城市品牌的衍生物,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科技工业旅游资源作为城市的稀缺资源,具有依附性、知识性、多效益型和重游率低等特点

长虹大力发展科技工业旅游,有利于提高长虹品牌美誉度,强化市场对长虹3C战略的认知度,整合长虹工业旅游资源,发展长虹科技工业旅游产业,促进绵阳创建全国首家科技(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

一、长虹发展科技工业旅游所面临的机遇

1、科技工业旅游异军突起,成为工业企业和旅游市场的新宠

查看全文

党委工业会议讲话

这次全县工业会议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党的**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县今年工业经济工作。刚才,福达同志代表县政府作了工业经济工作报告,总结肯定了去年一年的工业经济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对今年工业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发展思路作了具体部署。一些单位和企业也作了发言。对于福达同志的报告,我完全同意。请大家会后认真贯彻落实。同时,会议还对工业口子各类先进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再讲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要清醒,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工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当前,摆在我县工业面前的利弊因素很多,刚才福达同志报告当中也提到,有来自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大转移(尤其是临港产业大转移)的大机遇,有从中央到省市重视海洋经济大发展的绝好机遇,也有来自国家宏观调控方面的积极和不利因素、经济转型方面的要求、兄弟县区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交通等先天要素方面的诸多不利以及我县工业自身成长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我们现在同整个舟山市一样,既面临着做大总量、加快发展的压力,又面临着提升质量、科学发展的挑战。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关键是我们自己一定要清醒,要学会分析,而不是头脑发“热”发“涨”。对于发展速度我们要清醒。**年**发展速度较快,是**发展历史上相当快的一年。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取得如此成绩确实相当不容易。但我们也要看到,这是在纵向比较,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工业经济发展的差距相当大。再看看我们兄弟县区,普陀、定海是在总量比我们大的前提下跟我们比发展速度、比投入,横向一比较,就会发觉,我们发展也并不是最快,而且是总量小、基础小,我们在投入、在发展,人家也在投入、也在发展,甚至投入得还要多、发展得还要快。国家为什么要防“热”防“涨”,因为全国普遍都在大投入、大产出。去年**经济总量达到18640亿元,增长14.5%,今年绝对可以达到2万亿元。全市来说,连续四年GDP增速全省第一。现在我们也确实感觉到慢半拍就要落后,所以,还是要继续保持旺盛斗志。对于目前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我们要清醒。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今年提出防“热”防“涨”,是针对一些地方经济出现了过“热”过“涨”的现象,并不就是说我们**经济也过“热”过“涨”了。因为全国各地情况不一样,对我们**来讲恰恰相反!党的**主题是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从科学发展角度来讲,我们发展海洋经济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再加上从中央到省市对海洋经济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省党代会报告把海洋经济发展内容列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写进去。这次省人代会,赵洪祝书记在参加舟山代表团讨论时,又对舟山发展海洋经济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且明确指出要加大力度、加快发展,要求舟山着重建设“六大基地”:一是船舶修造业基地,二是海员培养基地,三是再生能源利用基地,四是海水淡化基地,五是海岛海上旅游基地,六是海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应该说,我们发展海洋经济机遇相当好,不能因为机遇会带来挑战和其他一些问题就因此而放弃机遇,导致机会错失。像现在对无人岛的开发要到省里去批,最近环保部门提出来造船企业环保要到中央去批,所以现在项目审批也好、要素供给(包括盐田废转)也好,尽量要做在前头。好多东西时不再来,一旦政策有变、机会失去,要想再等来这样一个发展良机,那是相当困难的。现在是到了该我们大发展、快发展的时候了,我们没有理由停止不前、裹足不行。千万不能把我们的发展机遇期看作是我县经济的“热”“涨”期!以前我们由于诸多不利条件,想快快不起来,现在有能力有条件可以快、要求你快,千万不可自缚手脚,丧失历史机遇。当然加快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所以,大家同样不要片面,以为加快发展就不要讲质量,那也是误区。对于我县的发展条件我们同样也要保持清醒。**年舟山连岛大桥建成通车将给我们带来许多有利因素,但同舟山本岛普陀、定海相竞争,确实存在着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劣势,**年的整体形势也比不上06、**两年好,这也是事实。但我们也有有利条件,相对于大陆地区来讲,我们有岸线、滩涂、特别是盐田等资源可以利用,并且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再加上这几年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不少,基础设施条件已大为改善,抗外部环境变化能力大大增强,这些都是我们的后发优势。一些项目也会因此而选择**,惠生集团落户秀山就是很好的例子。另外,**还有人文优势。所以说,我们在新一轮发展大潮中还是有自己的一定优势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把握好,主动出击,不等不靠,包括招商引资,也要有这种意识,“货比三家”,科学运作。

总之,巩固好、发展好工业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是我们当前必须紧紧抓住而且要抓好的头等大事。包括今后几年,工业的主导地位绝对不能动摇,做大、做强工业的意志绝对不能松懈。这是我们这次会议必须要统一的很重要认识。

第二句话是要坚定,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今年春节上班第二天,我就到中基船业有限公司江南山造船基地进行调研,看看项目进展,听听发展思路,问问还有哪些困难问题需要解决。刚才听了福达同志的报告,确实也令人振奋,比较开心。去年无论是工业发展速度、工业经济效益、项目引进力度、工业发展势头都是历史上较好的一年。而且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有力地拉动了全县其他方方面面的发展:全县GDP增长17.1%,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增长4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2.8%,创造了近年来最快的增长速度。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5%,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7%。工业经济也带来航运、物流、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去年一年,工业经济对全县GDP的贡献是40.5%,产业结构也首次呈现为“二三一”结构。当然,从产业结构上来讲,最终的也是最为理想的应该是“三二一”结构,但必须是要建立在二产足够强大的基础上。从“二三一”再到“三二一”,这个过程可以加快,但却无法逾越(像夏威夷、普陀山等特殊地区除外),所以说壮大工业经济是必经之路。过去这个“二”我们**从来没有领跑过,去年应该说是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这些,如果没有我们特别是在座的各位去年齐心协力主抓工业经济,没有工业经济的日益壮大,是不可能取得全面开花这样好的成绩的。我们现在已经实实在在地尝到了发展工业经济的甜头。并且,今年以及今后几年**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还要依赖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工业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中间还有相当漫长的路要走,就像我刚才提到的一样,是要建立在工业经济足够强大的基础上的。因此,工业的主导地位将会进一步突出。我们既要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更要顺应**工业发展的好机遇和好势头,坚定信心,胆魄要大,看准了事情,就要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地去干,不能等等看看,一步三回头。前几天,我带了一班人去岱西调研,应该说岱西工业经济也抓得比较好,但是力度还可以再大些,起点再高些,规划再长远些,胆魄也再大些,现在我们重点要抓的工业区块就是秀山、长涂和岱西这三块。上段时间,五部委要联合下发一个关于限制船舶类发展的文件,这仅供我们参考。由于客观环境因素,一些政策、包括一些投资项目轮到**往往比较晚,如果我们自己再“刹车”快,那么留给我们的发展时间就更加少了。上面的政策,提前知道是必要的,但切不可见风就是雨。只要是朝着“三个有利于”的方向,就要抓紧去做,其他一切等文件下来了再说。一个地方若不去“闯”、不去“冒”,只是一味地按部就班,是肯定发展不起来、也发展不好的。

查看全文

农产品工业调查

一、基本状况

多年来,全乡紧紧围绕本地的资源优势、围绕农业产业化一批以加工为主的小型企业应运而生,迅速崛起,为全乡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了农村工业化进程,成为全乡经济发展新的亮点。现在,全乡从事加工的各种类型经济组织1个,从业人员74人,其中水泥制品加工4家、榨油厂2家、豆腐房11家、磨米房4家按经济类型分:民营经济100%。按加工品种分为三大类:农产品加工、水泥制品加工和砖产品加工。这些小企业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围绕为“三农”服务的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其主要特点:

一是推进了农业向种植、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可转化各类农产品资源,惠及农户,调动激励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推动种植业协调发展。

二是推进了经济由传统农业向农村工业化发展的进程

三是龙头企业发挥“领头雁”作用

实践证明,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产业需要龙头企业作载体,市场需要龙头企业来拉动,发展经济更需要龙头企业的有力支撑。可带动农户实施订单农业,转化本乡农产品资源回报农民。

查看全文

烟草工业论文:烟草工业企业的思索浅议

本文作者:许平湖工作单位: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烟草工业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烟草工业企业战略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整体战略管理的意识较为薄弱。这些年,我国烟草行业一直在努力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与改革,其中有些企业也越来越关注战略规划的研究,但是我国烟草行业长期受到了计划经济与烟草垄断的影响,使得大多数的烟草工业企业公司在战略管理的意识上依旧很薄弱。比如,一些企业在对于生存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的判断与分析上缺乏必要的准确度,大部分还处在感性决策上;某些企业的管理者只注重短期目标,缺乏了中长期目标,从而使得企业在发展中处在一种“朦胧”的状态;一些企业对于公司的核心能力的认知不到位,而且也没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一些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战略评价与反馈机制等。这些都表现出了烟草工业企业在战略管理上的意识薄弱,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与壮大。(2)品牌战略过于同质化。从目前来看,一些烟草公司除了注重整体发展战略之外,大部分已经开始了品牌战略的发展。但相关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的烟草公司在发展品牌战略的时候,太过同质化。比如,大部分烟草公司其品牌发展战略中几乎都包含了“做强”、“做大”、“做精”等字眼。虽然每个企业公司都拥有自身的目标与品牌,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为了当前我国烟草行业的主导与核心,但这种品牌战略的同质化制约着烟草公司的发展。“做强”、“做大”等,从字面上看,本身并不复杂,但是每个烟草公司都赋予了其一定的含义,这就是使得每个公司的战略选择各不相同,但这样的战略选择其实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对于大部分的烟草公司而言都是不能完全实现的。换句话说,对于“做强”与“做大”而言,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是先“大”还是先“强”,对于一个烟草公司的战略决策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此外,企业的战略中包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差异性,不同的企业应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且不易被模仿的战略。当前,“做强”、“做大”的口号太多,能真正实践的却很少,因此企业品牌战略同质化不能过大,应有自身的特点,且要认真去践行,方能将企业做大做强。(3)战略的制定与执行不符,且执行力不够。对于一个烟草工业企业而言,如果拥有了优秀的战略却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那么其优秀的战略也只是纸上谈兵,完全没起到效用。因此,对于一个烟草企业,要想真正得到发展,在制定出了优秀的战略之后必须践行,加大执行的力度。当前,我国大部分的烟草工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战略的重要性,并且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在挽救,只是在战略执行力上依然认识不够,尤其是管理层的执行力还很欠缺。这种情况下,制定出的战略往往与执行力不符,从而导致了战略实施中出现了很多困难,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烟草工业企业战略管理的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将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希望有助于烟草工业企业的战略管理。企业需重视战略管理,必须构建完善的战略管理体系不论何种公司,其管理层的思想与行动对于公司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往往关系着公司的发展前景与命运。我国大型的烟草工业企业并不多,因此需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我国烟草行业的发展。各个烟草公司必须重视战略管理,还要构建完善的战略管理体系,务必确保公司在战略的制定、实施及评价三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且能动态调整的整体。这样不仅能促进自身的做大做强,而且对于整个烟草行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使其适应内外部环境及市场的变化与调整,从而提高我国烟草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企业需要找准定位,从而建立差异性的竞争优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越来越深入,烟草工业企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大,因此烟草工业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当前国内国际形势,要明确自身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还要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及所拥有的资源与能力,以此作为基础,从而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此外,还应注重差异性的竞争优势培养,也就是要突破品牌同质性的瓶颈,发展属于自身独特的产品,从而提高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竞争力。企业需要建立“战略-预算-绩效”闭环体系,保障战略的真正实行对一个企业而言,战略制定之后,其执行力就变得尤其重要。烟草工业企业若制定出了较为完善的战略后,就应践行战略计划。从目前来看,当前较为实用的一种闭环管理体系为“战略-预算-绩效”(即SBP),其主要指的是通过资源的配置(B)与绩效的衔接(P),确保战略(S)的落实,而战略的落实也能反作用于资源的配置与绩效的衔接,起到了导向作用。SBP闭环体系中,其衔接的主线为措施规划,主要通过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来实现战略驱动资源的配置与绩效的考核,促进战略的真正落实。烟草企业在战略与预算上的相互匹配,能确保资源的配置真正作用在重点的品牌与规格上,从而实现独特的发展;而战略同绩效的匹配,能保障部门的工作不会偏离战略的方向,从而保持一种稳定的增速发展下去。

当前,国内外的竞争越来越严重,烟草工业企业如何才能在内外部竞争中脱颖而出,已经成为了大部分烟草企业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烟草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就应有完善的战略规划,并且努力践行战略,在必要的时候进行企业的转型,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真正提高竞争力,在国内外争得一席之地。

查看全文

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发展研究

摘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体工业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哈尔滨市的研究发现,近年来,哈尔滨市通过制定规划、调整政策、优化结构、促进转型等各项措施,实现了工业经济的稳步增长,然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生产基础还有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还存在创新动力不足、投融资偏低等问题,因此,应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有机结合、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共享机制、强化企业创业创新的源头培育、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从而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

关键词:规模以上工业;区域经济;企业发展;哈尔滨市工业

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自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来,企业结构优化,总体规模明显扩大,规模效益显著。特别是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盈利水平呈现稳步提高的趋势。[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我国工业甚至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然而,由于经济环境因素和政策落实不完全影响,工业企业存在诸多问题。Agarwal认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到企业规模、利润率等自身因素影响,还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2]Tybout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环境变化相对较快,相关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更多。[3]受传统因素和区域发展情况影响,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主,具有重工业的鲜明特色,哈尔滨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的省会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集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具有代表性。贯彻落实在东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提出的要求,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对于东北地区工业经济创新驱动内生动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对于工业经济发展有很强的支撑和牵动作用,促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推进工业结构提档升级,是当前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一)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直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哈尔滨市通过制定规划、调整政策、优化结构、促进转型等各项措施,实现了工业经济的稳步增长。2017年,哈尔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55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820.7亿元,增长3.6%,工业增加值1206.7亿元,同比增长4.8%。2017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经达到1344户,增加值同比增长5%,增幅与上年持平,60.5%的大类行业生产保持增长,57.3%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四大主导工业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2017年,四大主导工业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3.3%,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2017年,哈尔滨市9个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0.6个百分点,9个县(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8个百分点。2017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集成电路增长10.4%,滚动轴承增长7.3%、工业锅炉增长35.6%、金属切削工具增长40.4%、铝材增长19.9%、铝合金增长151.2%、软饮料增长0.6%、乳制品增长4.5%,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全面提升产品产量和质量为目标,为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的特点。1.政策措施助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与预期目标持平,增速保持平稳,政策引导措施得力,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哈尔滨行动计划,编制完成了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九个专项规划,全力推动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发展三大板块,开展六个方面试点示范,组建军民融合、石墨烯、3D打印、食品工业等五个产业联盟,着力打造民用航空、机器人、燃气轮机、汽车、绿色食品等十大产业集群,凯达木业、葵花药业、蒙牛乳业(尚志)等3个企业入选全国绿色工厂目录,东盛金属材料铝合金添加剂进入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行列。2017年,哈尔滨市以政府名义出台了促进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调整了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政策措施,制定并推进实施培育规模以上企业三年行动计划,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提供保障措施。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结构升级持续推进哈尔滨市新材料、新能源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017年,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5%和19.3%,分别高于上年1.4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去产能有了新的进展,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中水泥熟料、水泥产量分别下降20.7%和12.3%,原煤产量下降28.1%,降成本有了新的成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为81.4元,同比减少2.5元,同时,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增长比较快,其中,集成电路增长10.4%,为充分发挥和释放哈工大在机器人领域的优势,谋划了哈工大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动能积蓄加快,新业态蓬勃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需求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二、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查看全文

浅析WTO对工业影响

从“复关”到“入世”,中国产业界一直在关注着进入这个多边贸易体制后,中国产业所面临的挑战和带来的机遇。,总体看来,随着这个进程的拖延,认为机遇大于挑战的人逐渐有所增加(当然这主要是从中国产业的中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这种增加主要是基于近年来中国自主降低关税和引进竞争机制使国内一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也意识到中国一旦加入世贸,短期内无疑将使国内产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有关人士认为,将会有七大领域受到冲击,包括电讯。商业。农业。金融。保险。证券和诸如汽车。电子。石化等产业领域。其中以机械。化工。钢铁及玻璃业等行业所受的压力最大,在外资进入后一些企业将加速倒闭,不排除国内产业出现合并的可能。而一些高科技。电讯及金融行业,则会为加强竞争力而选择与外资合作,估计届时资金将会流向这些优质的行业。

一、加入WTO对申国产业的影响

当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加速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使其更快迈向市场化,所以就中长期而言,其影响将是正面的。在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的同时,它也对中国许多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严峻的挑战。随着关税的降低,国内商品的价格优势将会逐渐消失,同时由于技术与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也会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首先,以往那些严重重复建设的行业和企业在市场开放后,会受到市场竞争机制更加严厉的惩罚,预计相当一部分企业要重新选择发展方向,还有一部分企业会被淘汰。其次,由于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不少行业和产业还是空白,如果我们不尽快发展,国外企业就有可能长驱直入地抢先占领市场。最后,加入WTD以降低关税为主要代价,中国目前一些质次价高的产品会更快地被淘汰,而这样的产品又多集中在就业较为集中的传统产业。具体到工业领域,加入WID对不同产业的影响会各不相同,其中,既有受益的企业,也有炮受冲击的行业。

总体分析看,短期内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企业将会受益,但在目前“通货紧缩”形势下受益的空间有限。如轻工。工艺。食品。家用电器。中低附加值机电等产业可保留或获得一定发展机遇。有些以出口为主的企业无疑会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WTO与中国纺织工业

加入WTO,对纺织业的影响可能是双向的。我国是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纺织业特别是化纤行业深受西方国家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限制。加入WTO,纺织品贸易自由化将使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深受其惠。特别是到2005年全面取消配额,我国纺织服装业将可以进一步扩大出口,有人测算,届时在欧美市场的份额可以从现在的15%上升到30%。但是客观他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纺织业的影响可能是双向的。

查看全文

全县工业分析讲话

同志们:

今天,县政府召开全县工业分析座谈会,很及时也很重要。上周二,县政府召开了全县财税分析会议,会上大家都认为,完成今年财税收入任务的压力非常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税源少,特别是新增税源非常缺乏。大家知道,财税的增收必须建立在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否则就是一句空话!那发展经济靠什么?主要是靠工业,靠发展工业经济,这就是今天召开全县工业分析座谈会的目的。刚才,县外经贸局、经贸局、供电局和园区管委会等部门负责人都分别就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下一步工作谈了自己的打算;亦雄、振宇同志分别结合自己当前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下一步如何发展工业作了很好的部署;振兴同志综合大家的意见,作了高度概括。应该说,今天的会开得很好,很有气氛,大家都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摆出来了,有什么计划和想法也都提出来了。关于大家在发言中提到的一些具体的问题,希望有关镇和部门不要再互相扯皮,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尽快解决好。刚才几位领导讲的,我都表示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这里,我再强调两点意见:

一、进一步认识工业在我县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工业的拉动。工业强,则实力强、财政富。在我知道要到****任职但还没到位的时候,我翻阅了一些资料,加上我以往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我感觉,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算得上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老大哥”。因为当时全市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国民经济的支撑点主要是农业,而****是个农业大县,而且当时拥有的24家国有工业企业业绩也非常显著,所以****在全市排名中能够常居“老大哥”的地位。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2003年以来,各县区纷纷提出大力实施“工业立县”、“借外发展”战略,开始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工业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在我市发展工业经济的初期,****仍然走在全市的发展前列,先后设立了东江金珠、东江巨龙、金山民营等三个县级工业园区。然而,在进一步的发展中,由于受区位交通条件、园区建设问题、领导干部思想观念等的制约,我县的工业发展慢慢落后于兄弟县区,从而带来整体经济发展的落后。所以,从****的发展历程看,可以说,过去的发展成绩得益于农业,现在的发展差距主要在工业,今后的发展希望仍然是工业。

尽管目前****的工业经济相对落后于其他兄弟县区,但其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从一些数据的比较中可以显现出来。近年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临江、古竹、金山民营三个县级工业园和金珠、井水、塘尾、创奇、华南城、群峰、新泰等工业小区相继发展壮大,可供用地拓展到33.12平方公里,入园企业从无到有,先后引进99户企业入园发展。特别是一批矿产资源开采企业的落户,为****工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初步形成制药、钢铁、电子、矿冶、眼镜等五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7户,亿元企业已达13户。2007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56.1亿元、增加值18.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2.2%和40.4%,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51.58亿元、增加值16.44亿元,分别比增50.7%和45.4%;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34.3%,比农业多7.9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4%,对财税收入的贡献率达到45.6%。可以看出,我县工业在GDP中所占的份量和对财税的贡献率都比较大,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无论是园区的规划水平、建设速度,还是引进项目的档次、质量,我县工业的发展水平都还比较低。刚才大家也谈到,我们的主导产业不突出、科技含量比较低、对财税的贡献率不明显等,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还碰到了严峻的土地瓶颈问题。而且,今年以来,我县工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1-8月份,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38.2亿元、增加值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6%和25.9%,增幅同比分别下降36.7个百分点和22.1个百分点;仅完成年初目标任务的53.1%和43.2%,分别比时间进度慢13.6个百分点和23.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减少2家,新竣工投产企业只有5家。从统计数字上看,我们的目标任务完成相当不理想。现在距离年底只剩下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要全面完成年初预期目标,任务艰巨、难度很大。我希望,大家务必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对工业发展的决策上来,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再加倍努力,想方设法落实好各项工作措施,确保完成今年的任务目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