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考试大纲范文10篇
时间:2024-01-31 13:25: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公选考试大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情况的报告
市委组织部: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对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县组织力量对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现将贯彻落实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贯彻落实情况
《考试大纲》出台以来,我县坚持把它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与测评工作的标准和依据,广泛宣传、认真学习、严格执行,使我县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1、强化宣传,切实提高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学习和运用《考试大纲》的自觉性。《考试大纲》公开发表后,县委组织部及时在党建网站和《石泉组工》内刊进行了全文转载,同时下发了专门的文件,对各级各部门宣传、学习和贯彻执行《考试大纲》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结合年度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对各党委宣传、学习和贯彻执行《考试大纲》的情况进行了检查,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明确了对领导干部基本知识素养和能力素质的要求,激发了广大干部加强学习、努力工作、提高素质、增长本领的自觉性,也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有了正确地认识,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的大力支持。
2、深入学习,切实提高组织人事部门执行《考试大纲》的水平。2004年9月,县委组织部举办了组工干部培训班,组织全县组织人事干部集中学习了《考试大纲》,并就《考试大纲》与《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大纲(试行)》的区别、在具体工作中如何贯彻等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为规范执行《考试大纲》,提高全县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考试与测评工作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
干部后备人选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广开进贤渠道,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和中共秦皇岛市委《关于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实际,经市委研究,决定面向全省公开选拔正、副县级干部后备人选。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选任分离、备用结合的原则,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作风过得硬的县级干部后备人选,为构建实力、活力、魅力秦皇岛和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市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二、数量和结构•
公开选拔正县级干部后备人选80名,其中:妇女干部不低于15%,党外干部占5%。公开选拔副县级干部后备人选100名,其中:妇女干部不低于15%,党外干部占5%,35岁以下副科级干部占20%,取得博士学位并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在职工作人员占10%。参加笔试的人数与入选名额应达到3:1的比例,如达不到规定的比例时,相应递减入选名额。
三、资格和条件
关于提高公选质量的探索和思考
近年来,桃源县按照《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在全县多次组织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使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公选工作正式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坚持公选的同时,我们对如何避免高分低能,提高公选党政领导干部的质量进行了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2005年,我们在全县公开选拔15名乡镇党委委员、副乡镇长,5名乡镇武装部长。全县218名青年后备干部参加了这20个职位的竞争。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1、领导重视,组织有力。一是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县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对此次公选工作进行了专门研究,成立了公选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郑大金任组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崔严文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黄贵生任办公室主任;确定了公选的总体原则、总体要求;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同意拨出3万元专款,用于公选。二是组织部部务会反复研究。根据县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们部务会就此次公选工作多次征求市、县、乡有关领导的意见,认真分析全县乡镇干部队伍的现状,十易其稿,制定了公选方案。整个方案按照公选考试大纲的要求,程序明晰,重点突出,笔试环节注重测试考生的知识素质,面试环节注重测试考生的能力水平,考察环节注重考察考生的工作业绩。三是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精心指导。市委组织部对公选方案进行了认真审定,提出了很多指导性意见。笔试命题阶段,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考试中心的领导、专家亲临桃源指导工作。
2、严格程序,我县组织的这次公选工作经历了报批方案、招考公告、组织报名、资格审查、命题组考、阅卷、面试、考察、体检等九个环节(待县委常委会研究后决定任免),做到了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地进行,真正选出了一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干部。
3、坚持在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公选。本次公选,我们要求参考对象必须是科级后备干部,从源头上保证公选入围干部的个体素质,避免群众不认可、缺乏实践经验、工作能力不强、工作实绩不突出的干部入选。
4、考试命题比较科学,针对性强。笔试命题,我们结合职位特点,除测试考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外,把“三农”问题、群众观问题、科学发展观问题等作为考试的重点。对参加竞争乡镇武装部长职位的考生,还加试了武装专业知识。面试主要是围绕当前社会上的热点、难点问题来命题,如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安全生产、“中央1号”文件精神等。从考试后的反响来看,考生和社会各界对命题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5、坚持实行量化考察。针对以往公选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如笔试分值设置比例过高,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组织考察中定性考察多、定量考察少,有时考察组凭印象打分,考察不准,说服力不强的现象,我们进行了一些改革,在考察过程中,根据职位要求,凡是能量化的项目都设置分值,逐项量化。(1)笔试成绩占40分,防止因分数设置过高、导致高分低能的对象凭笔试成绩入选。(2)面试成绩占10分,防止外界不确定因素干扰过多影响总成绩。(3)组织考察占50分。包括五项内容:①民意(7分),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意见,根据干部群众的认同程度比例折算成分值;②学历(5分),全日制本科学历记5分,全日制专科学历记3分,继续教育本科学历记4分,继续教育专科学历记2分;③近三年来立功受奖情况(10分),县委、县政府嘉奖一次记2分,记三等功一次记3分,记二等功以上一次记4分,被评为县级先进个人一次记2分,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一次记3分,被评为省级以上先进个人一次记4分;④职务及相关资历(8分),现任正股级职务的记8分,副股级职务的记5分;借调的按原任职务记分;参军或有人武学校毕业资历的记5分。⑤考察组综合评价(20分),主要看考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工作能力、工作实绩、发展潜力、是否有与竞争职位相匹配的气质特点,根据以上五项内容分别打分,“优秀”等次的记16—20分,“良好”等次的记14—15分,“一般”等次的记12—13分;“较差”等次的记12分以下。
大力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
为进一步加快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改革步伐,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银川市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优化了领导班子结构,增强了工作活力。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项工作严谨规范。为保证公选工作有序开展,切实取得成效,市县两级在历次公选中都成立了由党委领导直接挂帅的公选领导小组,精心制定总体实施方案和各环节的子方案,认真履行宣传发动、报名推荐、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组织考察、公示、任命等具体工作程序,通过精心组织、广泛宣传、规范考试、严格考核、健全监督等措施,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个阶段的工作,确保了公选工作的圆满完成。
二是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推动了干部群众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为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公选工作中来,在市委面向全国的两次公开选拔工作中,都通过互联网、经济日报、宁夏日报、宁夏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公告和简章,市县两级党委专门印发通知,层层动员符合条件的干部踊跃报名,提高了公选工作的知晓率和广大干部参与公选的积极性。据统计,在市县两级公选工作中,共有2177人次报名参加,使报名人数和公选职位达到了16:1,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了组织部门的视野,解决了实际上存在的用人视野不够宽,难以发现优秀人才的困扰。同时促使广大干部由单一被动地接受组织挑选,向干部自身努力与组织选拔相结合的双向选择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各级党组织大力支持,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各方面普遍关注的良好氛围。
三是优化了领导班子结构,增强了工作活力。面向全国组织公开选拔县处级干部2批,选用处级干部26名;所属6个县市区组织公开选拔科级干部18批,选用科级干部109人;市县两级党政机关内设机构组织竞争上岗72批次,通过竞争上岗选拔任用科级干部1163人。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的大范围推行,使一大批年轻有为、文化程度较高、综合素质较强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不仅优化了领导班子结构,增强了工作活力,而且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增加了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同时为优秀人才、特别是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干部脱颖而出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四是改进了考试、考察方式,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历次公开选拔中,用人单位把对干部素质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提高了干部任用工作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从公开考试的方式和程序上看,市委公选处级干部考试试题全部由中组部考试中心命制。个别县区在自行命制试题时,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笔试试卷结构、面试测评方法及其实施程序制定,同时注重职位分析,提高命题质量,按照每个职位的职位说明书,组织有丰富命题经验的专家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流沟通,提炼出该职位人选必须具备的有关能力要素。在考察环节上,注意拓宽考察渠道,在全面了解考察对象在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表现的同时,还通过到社区和邻居家走访了解他们社交圈、生活圈的情况。考察结束后,考察组对被考察对象的考察情况进行无记名打分,量化考察意见,避免了人为因素对考察结果的影响,解决了考察工作中对干部综合素质把握不全面、界定不准确的问题。通过考察方式的改进提高了考察工作的质量。
五是防止和克服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扩大了干部的民主化进程。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中,注意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走群众路线结合起来,实行了职位、标准、程序、成绩、结果“五公开”,扩大了民主,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程度。把拟考察人选的名单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告,参加竞争的干部和社会各界及时了解公开选拔的进展情况,增强了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在选拔的各个环节中,既有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又有纪检监察部门在内的各层次的监督,从机制上保证了公开选拔的公证性,杜绝了任人唯亲、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的侵扰。
后备干部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县直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副县处级后备干部队伍。市委决定近期在全市范围内公开选拔副县处级后备干部,根据市组部[**]33号通知精神要求,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坚持的原则
1、党管干部的原则;
2、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
3、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为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选拔优秀人才,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经研究决定,我省*市面向全国为大河西先导区公开选拔一批处科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市面向全省公开选拔一批处级领导干部。
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选拔职位、职数
*大河西先导区管委会副处级领导干部5名、正科级领导干部6名、副科级领导干部4名、工作人员8名,*市委管理处级领导干部5名。具体职位详见《湖南省统一公开选拔职位表》。
二、选拔对象的基本条件和资格
报考人员应当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六条规定的基本条件,近3年年度考核为称职(合格)以上,身体健康。同时还应当符合各选拔职位的资格条件(见职位表)。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段时间,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使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来,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究其成效而言,通过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引入竞争机制,层层筛选,确实选出了一批素质较高的领导人才,同时发现掌握了一批较优秀的后备人才,公选推动了用人观念的转变,推进了干部制度改革的进程,公选在干部队伍中还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形成了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公选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跑官、买官、要官等在干部选拔使用中的腐败现象。随着《条例》的贯彻实施,公选日趋成熟和规范。但是,公选在长期沿用的干部制度下,毕竟是新生事物,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从当前所了解的公选工作中,试分析公开选拔党政干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广泛宣传发动,增强群众的参与意识
“选人用人要注意社会公论”,要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这是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及《条例》就新时期干部选用问题作出的重要举措,公选干部就是贯彻《条例》的有效形式之一。但眼下,各地开展的党政领导干部公选工作,虽是报纸报道、电视亮相、领导讲话,营造了一个又一个轰动效应,但群众及一些基层干部对公选的认识程度不高,普遍存在事不关己的心态。观望者众,参与者寡,既使有的地方报名者数十倍、数百倍于选录职位,也是采取集体报名,生拉硬凑,一旦进入选录程序,群众也就漠不关心,最多只注意公选结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组织者对公选工作宣传不到位,一些群众和基层干部对公选的方法、程序不能正确把握;另一方面是群众和基层干部对公选的认识不到位,缺乏基本的民主意识,同时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参与竞争的积极性不高,游离于公选之外。群众参与程度不高,选用干部的群众公认原则就难以落实。所以在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中,要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千方百计地调动群众和基层干部参与竞考,参与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高群众的参与程度。
二、贯彻德才兼备原则,坚持公选标准与条件
有些地区在公选中,往往以参选者自然条件作为主要标准,规定了较低的年龄、较高的学历,片面夸大年轻化、知识化,同时片面强调在前一职级上的任职年限,把台阶论绝对化,而在招考简章中对德才表现只了了数语,概括而过,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样,年龄、文化程度的限制,可能会将一些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埋没,特别是选用中、低层干部,对实际工作经验要求应该更高,稍不注意,有限的职位就被“应试型”人占据,而台阶论限制了一些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还有的强调专业对口、无论什么职位强调外语水平等,影响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广泛性。因此,我认为在公选设置标准和条件时,为确保公选干部的素质,要根据时展对党政干部的要求,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标准和条件。不能讲干部年轻化,就是越年轻越好,讲干部知识化,就是学历越高越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明确选拔的标准和条件,一是旗帜鲜明地明确政治条件,规定担任此职务的政治思想素质,政治理论素养,道德素质;二是突出能力要求,把实际工作能力、管理能力作为重要标准;三是绩效优先,把工作实绩作为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注意干部年龄的梯次结构,实事求是地确定职位的文化层次。这样选出的干部更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
三、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把握好考干环节
考试中心主任工作汇报
2011年4月学校考试中心正式成立,本人承蒙学校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受聘考试中心主任一职。中心自成立以来在校党委、校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逐步走向了正轨,确立了考试中心的工作职能、职责,形成了考试中心的总体工作思路,并做了一些具体工作。在此向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现就几个月的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1.强化业务学习,明确工作职责。
考试中心对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要求很高,在中心建立之初,我们首先确立的重点目标就是:把业务学习做为常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基本技能,提升专业化水平及实际工作能力。做为负责人我首先认真研读并组织学习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教材》及人才测评理论等,明确了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考试机构、建立建全领导干部考试出题制度、建设题库规范管理的意义和任务。同时认真领会《中共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2011年工作目标》,按照学校的总体工作思路确立本部门的重点工作。虽然中心是新成立的部门,起步工作比较艰难,在工作中也遇到许多阻力,但自己能够摆正心态,不气馁不言败,带领中心同志认真工作、恪尽职守,较好地完成了中心的初始工作。
2.夯实基础建设,稳中寻求进步。
今年我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题库的建设上,题库建设比较复杂而且繁琐,又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于我个人来说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做为负责人自己首先克服为难情绪,不断摸索,逐渐积累经验,带领中心同志进行试题搜集和征集工作,中心现已有各类题(面试、笔试)几千套,正在对试题进行整理、分类、审核。
高分低能问题成因思考
公开选拔是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促进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有效途径,对于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加快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几年的实践,一些的优秀人才通过公开选拔走上了领导岗位,为领导干部队伍输送了新鲜血液。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公开选拔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任职后表现出实际工作能力不强,与所任岗位需要的能力要求有较大差距的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分低能。高分低能公选干部的产生和出现,影响了公开选拔工作的用人质量,给公开选拔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当前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存在高分低能问题的成因
高分低能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观方面的原因。也就是公开选拔工作中存在着选拔标准和条件不统一,选拔的具体方法不完善、不科学等问题。主要是现行的公开选拔工作对原则的问题规定的比较清楚,但是对具体的问题规定的不细。比如,笔试、面试、考察三者占总分的权重比例,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能靠经验摸索进行。笔试、面试题有的设计不科学,考不出应试者的实际工作能力。二是客观因素。有些应试者存在着投机行为,这些人平时不努力工作,把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复习备考上,希望通过公开选拔“鲤鱼跃龙门”,一考定终身,他们在笔试、面试入闱的可能性较大,占的比例不小。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原因,比如,考察不可能同客观性试题一样准确,也对公开选拔工作选人用人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分析这些因素,主要应在主观因素上加以改进,尽量降低高分低能者入闱的比例,才能真正地提高公开选拔的质量。
二、对策
公开选拔工作扩大了选人用人视野,扩大了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真正落实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这种选人用人方式,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的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今后必将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从当前看,只有把握好关键环节,逐步研究和探讨公开选拔的具体方式方法,真正让高分高能者入闱,杜绝高分低能考生入闱,才能保证选人用人质量。
在全市公开选拔县级领导干部人选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范围内公开选拔县级领导干部人选,这是经市委认真研究决定的加强我市县级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就是要全面部署这项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扎实实把市委的要求贯彻到位,落实到位。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公开选拔县级领导干部人选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公开选拔县级领导干部人选,在我市不是第一次。从年以来,我们已经搞过次,而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一大批经过公选脱颖而出的县级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实践证明,这些同志绝大部分素质良好,胜任工作,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公选工作的开展对于匡正用人风气,端正用人导向,扩大知人的视野,拓宽用人的渠道,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总结我们这些年来公选的经验,结合这次公选的特点和要求,我认为其主要意义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公开选拔县级领导干部人选,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实际行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建立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特别是培养造就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领导人才,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要“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怎样达到这一目的呢?积极探索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有效形式,是一个重要方面。实践证明,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可以使我们在较大范围、较高层次上,较为充分和全面地识人用才,是集聚优秀人才、广纳群贤和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干部的有效方式。因此可以说,这次公选是我们在干部人事工作中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其次,公开选拔县级领导干部人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今年年初,从中央到省、市委,各级组织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要求。今年四月份中央又印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五个法规性文件。在这五个文件中,对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全委会表决任用干部、党政领导干部辞职、党政领导干部辞职从事经营性活动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文件的出台,为我们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其中,《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对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原则、适于公开选拔的职位、公选的方法步骤等作了明确的规定。今年月份,省委又召开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就我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行了部署,并明确要求要认真贯彻好这五个法规性文件。我们这次公开选拔县级领导干部人选,就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