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险范文10篇

时间:2024-01-30 20:04: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工伤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工伤险市级统筹方案

为提高我市工伤保险统筹层次,增强工伤保险基金保障能力、抗风险能力和调控能力,根据《社会保险法》和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试行办法。

一、指导思想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和省有关规定,实行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建立保障能力相对较强、政策体系比较完善、工作程序规范、业务标准统一,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相结合、抗风险能力强的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制度。

二、总体目标

按照“风险共担,分级负责”的原则,通过建立工伤保险调剂金制度,实施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伤保险业务流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实现“六统一”,即:统一参保范围和参保对象,统一缴费标准,统一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康复,统一待遇标准及经办流程,统一基金预决算管理、统一信息管理。

三、统筹内容

查看全文

深究工伤预防中委托风险

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工伤事故却频繁发生,死亡人数居高不下,职业病危害严重,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2005年至2008年间,我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两百多万起,死亡人数达到四十多万人,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每年将近百起。目前,全国涉及有毒有害品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面对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严峻形势,必须从源头上加强对工伤事故的预防。分析工伤预防中的委托—风险并提出解决对策能有效地降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

一、工伤预防中的委托关系

“经济学上的委托—关系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

息的交易,交易中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人,另一方称为委托人。简单地说,知情者是人,不知情者是委托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目标不一致,人会常常利用委托人给予的权利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现代社会中,委托—关系广泛存在。工伤预防机制中存在多层次的委托—关系。参加工伤保险的投保者(广大企业职工,以下简称职工)和政府管理部门(以下简称政府)构成第一层委托—关系,职工为了维护身心健康和安全生产,委托政府建立工伤预防机制。在第二层委托—关系中,政府委托各个企业具体实施工伤预防措施。在这个双层级的委托—关系中,政府既是职工的人,又是企业的委托人。这种双层次的委托—关系,必然会产生风险。

二、工伤预防中的委托—风险分析

查看全文

农民工工伤险问题思索

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开始实施。《工伤保险条例》没有对适用对象从身份上进行限制,也就是说,工伤保险对于具有城镇户籍的产业工人和在城镇甚至在农村乡镇企业、甚至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的具有农村户籍的工人都是平等适用的。因此,在制度和政策设计上,对于农民工的工伤保险,政策规定是明确的、农民工在工伤保险中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目前,虽然在法律政策上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农民工的工伤保险还是不容乐观,总体上来看,表现为农民工参保率低,工伤待遇落实困难等。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使用农民工的企业主要是私营企业参保少或者参保企业没有为农民工投工伤保险。二是对流动性很高的农民工,特别是用工季节性强、用工规模数量和工程项目密切相关的企业,比如建筑企业,目前,还有待探索更简单,便于其参保的办法。三是农民工与用工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在和用工单位发生纠纷以后,由于缺乏有力证据,往往使自身权益得不到维护,同时,按照目前法律的规定,农民工在发生工伤事故后,如果用人单位刻意逃避或拒绝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时,往往会经过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仲裁、起诉、上诉等法律程序。因此,要使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待遇落实,在保障手段上,存在程序复杂烦琐、时限长等问题,使农民工对将维权进行到底望而生畏,常常导致纠纷不了了之。工伤保险制度,在几乎所有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被普遍作为优先建立的险种。我国农民工最急切的社会保险制度,也应当是按照普遍性原则建立的工伤保险制度。从层出不穷的农民工工伤事故到规模惊人的农民工职业病群体,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数不清的劳动争议,都决定了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应当尽快建立。这种保险项目对农民工来说,不存在帐户积累和接转问题,又分散了农民工的职业风险;对用人单位来说,是建立在《劳动法》基础上的工伤赔偿机制,不会形成过高的成本,并且由政府部门组织赔偿比较容易操作。为了推进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工的权益,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要将更多的农民工纳入参加工伤保险

实践证明,过去没有启动工伤保险的社会统筹,一方面导致个别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风险集中,给单位造成沉重负担,另一方面,使许多职工尤其是没有签订劳动用工合同的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维护,给职工家庭、社会增加了负担,许多职工因此长期上访或采取一些过激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工伤保险制度,把更多的人纳入到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根据农民工就业的特点制定适合的参保办法

从贵州省的情况看,一些使用农民工数量较多的行业,比如煤矿采掘业、建筑施工等企业,是愿意参加工伤保险的,同时,对于在这些行业就业的农民工来说,由于个人不负担工伤保险费,参加工伤保险后就有了人身安全保障,所以,农民工对参加工伤保险是态度很积极,要求也是强烈的。但是,众所周知,农民工在就业方面存在流动规模大、流动时间短、呈季节性流动等特性,一般而言,从所获悉情况看,农民工在同一单位工作的时间多数在半年左右,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时间超过一年的还是少数。有的行业,例如乡镇小煤矿,有相当多的农民工在同一企业工作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另外,在这些行业中,准确核定农民工的工资收入也非常困难。所以,对同一企业来讲,由于存在用工人数和农民工的工资基数核定的难题,因此,有的地方和企业提出应该采取定额缴费的方式征缴工伤保险费,比如对乡镇小煤矿,按照吨煤工资含量确定企业每生产一吨煤所应缴纳的费用,对建筑施工企业,按照工程项目的用工规模确定每一项工程应缴纳费用。

三、加大执法力度,切实解决企业投保率低的问题

查看全文

高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情况汇报

真抓实干把高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落到实处本文转载自网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根据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推进矿山等高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通知”精神,我市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了市长办公会,专题动员会及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为了保证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市政府出台了()号文件,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经过近一个月各部门的积极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展情况

据统计,我市共有高风险企业家,其中煤炭行业家(不含国有煤矿),非煤矿山家,建筑类企业家。月日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煤矿等高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后,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特别是安监局、煤炭局、国土局、建设局领导非常重视,提供各方面情况,澄清了全市高风险企业的底数,为全市各部门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全市各乡镇领导及所属劳保所也行动起来,分别深入各煤矿、石料厂宣传政策,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特别人事劳动部门,社会保障局领导重视,方法得当,采取了深入乡镇住基层厂矿集中开展工作,对此做法市领导是非常满意的。通过各单位近一个月的努力,目前,已经参加了工伤保险的单位有家(其中煤矿家,石料厂家,建筑业家),还有家高风险企业正在办理相关手续,但仍有家企业至今还没有行动。从以上这些情况看,虽然工作有进展但效果不太理想。

二、存在问题:

⒈认识不到位:从以上参保企业数及了解到的情况分析,其根本原因是认识不到位,有些单位领导对参保认识不够,把参加工伤保险视同为是到企业摊派,不知道这是对政府、对企业、对职工有益的事情,甚至产生一种侥幸心理和对抗行为,找种种借口,工作只要尽职尽责,认识到位,就会有效果,如城关镇,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分管领导和劳保所同志亲自下基层做工作、讲政策,效果非常明显,城关镇家煤矿,目前正在办理手续的就有家,他们的做法值得其他部门借鉴。还有曲梁乡、牛店镇、白寨镇等乡镇工作进展都很顺利。本文转载自网

查看全文

市农民工工伤保险办法报告

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市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年11月9日经市政府第9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规章的颁布实施将对进一步完善我市工伤保险体系,扩大我市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发挥重要作用。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制定《办法》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1号)、《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5号),都明确要求依法将农民工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明确规定,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煤炭、建筑等人身伤亡事故和职业病高发行业,农民工比较集中,工伤保险是农民工最需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工伤保险要重点覆盖的人群。近年来,用人单位不给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发生工伤或患职业病后,用人单位不支付医疗费用的劳动纠纷逐年增多。在今年上半年组织的全市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情况专项检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没有为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建筑等高工伤风险企业情况更不容乐观。加快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立法,从制度上规范和促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依法维护农民工权益,成为当务之急。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学习和借鉴外地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高工伤风险企业行业和农民工就业特点,拟定了《*市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办法》。《办法》的出台,将对完善我市工伤保险制度,维护高工伤风险企业农民工权益,分散企业工伤风险,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查看全文

职工工伤保障安排意见

为有用整合和应用社会资本,起劲化解高风险行业企业运营风险,实在维护工伤职工正当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修建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有关司法律例,我市决议在局部高风险行业树立以工伤保险为主、贸易保险为增补相连系的工伤保证准则。现就做好有关任务提出以下意见。

一、局部高风险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界定

本意见所称局部高风险行业是指煤矿、非煤矿山(含井工开采矿山)、修建施工企业。从业人员是指与煤矿、非煤矿山(含井工开采矿山)、修建施工企业树立劳动关系或存在现实劳动关系的一切人员。

二、局部高风险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工伤保证经办部分

工伤保险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详细经办,增补工伤保险由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试点经办,试点成功后具体推行。

三、资金征缴

查看全文

加强工伤保险通知

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府各相关部门,县属各厂矿:

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我县工伤保险工作已于2004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项工作实施以来,对分散我县用人单位工伤风险、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工伤保险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办法》,进一步夯实基础、规范管理,全面推进我县工伤保险制度建设,开创工伤保险工作新局面。

二、参保范围及对象

本县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以及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单位或雇主),都应当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参加工伤保险。

查看全文

农民工工伤保险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县高度重视高风险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的调研工作,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及时成立调研组,并组织人员开展了对高风险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的调研工作。现将××县的社会保险工作总体情况和开展高风险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08年我县社会保险工作的总体情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贯彻落实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和年初社保工作会议制定的工作任务为目标,围绕非公经济参保扩面等重点工作,以服务全县经济发展、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民本意识,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经过全体职工的努力,全面完成了2008年的各项工作。

(一)社会保险费征缴和清欠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在准确核定缴费工资基数,为地税部门及时提供征缴计划书的同时,协助其抓好征缴清欠工作。2008年企业养老保险费收入合计2611.75万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2109.59万元,利息收入83.40万元,财政补贴收入417.00万元,转移收入1.76万元,清收欠费217.00万元);征收当年保险费1608.94万元(其中自谋职业人员缴费270.00万元),征缴率为计划数1820.35万元的99.87%,共支出基本养老金1940.06万元,年末累计基金结余4549.34万元;应征工伤保险费293.73万元,实际征收301.90万元(含利息收入1.61万元),完成计划数的102.78%,共支出工伤基金223.92万元,年末累计结余工伤基金238.95万元;应征收生育保险费71.91万元,实际征收69.31万元,完成计划数的96.38%,共支出生育保险基金22.16万元,年末累计结余生育基金129.40万元;征缴农保基金161.83万元,支出7.15万元,年末累计结余农保基金826.73万元。

(二)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有69户单位进行了养老保险登记,有参保职工7699人,实际参保5250人,其中:个体、自谋职业、灵活就业人员1146人,新扩面361人,完成了市局下达的260人扩面任务的138.85%,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个人帐户的管理,认真清理和核实职工养老保险档案,做到了规范管理,个人帐户管理合格率达100%;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有130户14353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9602人,为任务数8878人的108.15%),其中高风险企业72户10321人,新扩面2073人;参加生育保险的单位有58户4032人,其中新扩面827人,完成扩面计划数320人的258.43%;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有8569人,其中新扩面456人,完成了市中心下达的450人的扩面计划的101.33%。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进一步拓展了社会保险资金的征收渠道,壮大了社保基金。

(三)参保人员流失得到有效遏制。今年,共为1146名个体、自谋职业、灵活就业人员及断保人员接续了社保关系,从而走出了“这边进、那边出”的怪圈。

查看全文

浅论民事赔偿与工伤保险待遇关系

案例张某系红星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红星公司”)的司机,与红星公司签有正式劳动用工合同。2004年4月21日,张某驾驶单位的中型面包车去A市火车站接运货物。当日下午,当张某驾驶的车辆行驶至A市某路段时,与一停放在路边的130型卡车相撞,造成张某脑颅内大面积出血死亡,而路边的卡车停放并未违章。事故发生后,张某妻子李某向有关部门申请了工伤保险。但李某认为,其获得工伤赔偿太少,且自己下岗在家无职业,还要抚养不满4岁儿子和年迈多病的公婆,故向红星公司及机械公司请求民事损害赔偿。红星公司认为,张某虽因工伤致亡,但单位已经为其投了工伤保险,且张某的家属已经获得工伤保险金,所以不在负担民事赔偿责任。因协商未果,张某妻子李某便提请劳动仲裁,仲裁裁决没能支持李某的请求。最终,李某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红星公司承担12万元的赔偿责任。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工伤保险补偿与用人单位民事赔偿责任发生竞合时应如何适用法律,具体表现为,工伤保险补偿能否替代单位的民事赔偿。

一、不同意见

就本案,对工伤保险补偿与用人单位赔偿责任关系的处理有以下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根据《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因为张某已经获得了工伤保险金,所以应当驳回原告对红星公司的诉讼请求,张某家属不能重复获得工伤保险金和单位的损害赔偿金。第二种意见认为,单从《解释》第十二条第一款不能得出受害人获得工伤保险而排除获得民事损害赔偿的结论。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刚刚起步,且只处在个别地域范围内进行试点工作,所以,在工伤保险制度完全不成熟的情况下,以《工伤保险条例》排除民事赔偿的适用很难保证受害人的权益;所以,可对《解释》第十二条第一款进行扩展解释,即出现工伤情况下,受害人不能直接向用人单位要求民事损害赔偿,但在不能获得工伤保险或者工伤保险与损害赔偿数额有很大差额情况下,在获得工伤保险金后,可以请求单位补足差额。就本案而言,张某家属获得的工伤保险金与张某死亡造成的损失尚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法院可以支持原告对张某单位的损害赔偿请求。

二、作者观点

本文认为该案采用第二种意见比较合理。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或工伤赔偿,是指劳动者因工伤致残或死亡,造成暂行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及其家属有权根据法律从国家或者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制度。工伤保险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保险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伤保险立法具有强烈的社会法功能,通过工伤保险使受到职业伤害的劳动者及时获得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并分散雇主在工伤上的风险责任已成为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

查看全文

工伤保险基金现状及优化路径

[提要]工伤保险制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社会需求推动、保险理念提升,而覆盖面逐渐扩大,保障待遇标准不断提高,总体向上向好,但制度正常运行的物质保障和基础,即工伤保险基金方面仍存在着资金使用效率低和地区间差异大的问题。就此,本文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工伤保险基金;管理现状;优化路径;基金统筹

一、引言

工伤保险是在劳动者由于工作原因而受伤、患病、残疾乃至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由工伤保险基金为劳动者支付医疗、生活保障及必要的经济补偿所需要的资金,保障劳动者及家属的基本生活的制度安排,具有显著的赔偿性质。风险覆盖具有较好的保障性,缴费具有绝对的强制性,待遇具有宽泛的给付条件且标准相对优厚。在工伤事故发生后,无论责任主体在哪一方,均依法按照规定的标准给付工伤待遇,这种无责任补偿原则为因工受伤的劳动者提供及时、公正的待遇给付,同时简化待遇给付程序,提高补偿效率。20世纪50年代,三部文件即《革命工作人员伤亡抚恤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确立了工伤保险制度基本的框架基础,在之后70年变迁中,工伤保险制度逐渐完善,但制度运行的核心即工伤保险基金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现状

(一)资金使用效率低。社会保险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是“收钱”、“管钱”和“花钱”,工伤保险亦如此,但考虑到制度实施的原则和特点,与其他险种相比,“花钱”对于工伤保险而言是更重要的环节,原因如下:在基金筹集上,工伤保险强制由企业缴费,个人不缴费,相比于多方主体缴费且地区间存在费率差异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是按照企业所属的行业来对应不同的基准费率,征收环节简便易行;在基金管理上,工伤保险相对养老、医疗等保险基金规模较小,且不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基金不得用于投资运营,故无保值增值压力,对安全性要求较高。但是,在基金支付上,待遇给付的项目和标准有《工伤保险条例》作为依据,但从整体来看,由于负担轻,收支平衡压力小,工伤保险基金存在着资金利用效率低的问题。(表1、图1)工伤保险是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从表1和图1来看,实际收支与筹集原则严重偏离,基金支出增长与收入增速相比,明显相对缓慢,享受待遇人数占比低,工伤保险基金的大量结余并不意味着工伤发生率低,也不意味着所有参保的企业都无缴费压力,而是工伤保险制度的欠缺,究其原因,有两点:第一,工伤保险认定困难。工伤认定是第一步,也是决定性环节。我国在工伤事故的处理过程中仍普遍存在“认定难”的现象,工伤认定标准模糊、周期较长等问题延缓甚至阻碍了工伤保险基金的顺利支付,例如现行《工伤保险条例》第二章第十四条、第十五条分别规定了认定工伤的六种情形和视同工伤的三种情形,《对<关于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因违章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能否认定为工伤的请示>的复函》中也已经明确指出:“职工所受伤害只要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的‘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规定,就应当认定为工伤”,但在司法实践中,常常存在着相同案件不同裁定结果的问题,工伤认定易陷于琐屑的争议,无法得到严格遵守工伤保险的保障初衷和“无责任补偿”原则的认定,导致工伤应认定而未认定,待遇应给付而未给付,基金应支出而未支出,从享受待遇人数占参保人数的比重来看,工伤保险负担系数基本不足1%,未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果,这也是工伤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巨额结余的原因之一。第二,以支定收的原则未落到实处。《工伤保险条例》第二章第八条规定“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我国当前的费率是依据2015年《关于调整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的通知》按照行业类别分为8档基准费率,统筹地区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等因素,每1~3年确定其在所属行业不同费率档次间是否浮动,一类行业可在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向上浮动至120%和150%,二类至八类行业可在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向下浮动至80%、50%,向上浮动至120%、150%。差别费率考虑的是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行业之间的差别性负担,浮动费率是以上年度用人单位工伤保险支缴率为主要指标,工伤事故发生率、一至四级伤残人数、因工死亡人数等作为辅助指标,目的是利用经济手段激励用人单位强化工伤预防工作,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率,继续优化劳动安全状况。在考核指标中,支缴率即用当年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用人单位工伤待遇的费用与当年用人单位按行业基准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比值的大小来作为上浮下浮的标准是制度设计中唯一体现以支定收原则的一点,但从实际结果看,工伤保险基金在该原则和目标下并未平衡,固然是由于工伤保险基金的基数庞大,在此基础上的收支变动不足以改变原有的巨额结余状况,仅仅体现在浮动费率上的以支定收是有限范围和有限作用的以支定收,而未贯彻在制度的始终。(二)地区间差异大。将收支状况细化到地方后,工伤保险基金呈现极度不平衡的状态。图2和图3显示,2017年各省份工伤保险基金的“贫富差距”,从工伤保险替代率来看,宁夏一枝独秀,工伤保险人均支出远高于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而经济较为发达的京广江浙沪反而处于中下水平;从图4负担系数来看,辽宁、安徽、湖南均在1.5%以上;从结余系数来看,在不考虑新增工伤保险收入的情况下,海南结余资金仍能支付未来10年的支出,而重庆只能覆盖未来4个月的支出,在属地化管理模式下,那些收入增速长期高于支出增速的地区面临的基金结余不断加大,因此在充分发挥工伤保险基金效用的同时解决好地区间不平衡的问题,应当是工伤保险基金改革的重点。(图2、图3、图4)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