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1-30 10:58: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公墓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态公墓建设调研报告
**凤凰山公墓,在建设之初就提出了“建公墓为公园”的设计和建设理念,国内也有许多公墓提出同样的建园理念,这是一种提升和进步,但在理念和手法上还停留于传统园林景观的基础上,已落后于潮流。传统园林景园与生态园林景观其内涵和表达方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传统的园林景观以外在的审美情趣、表达艺术性为价值取向,局限在唯美、唯艺术的范畴内,局限在种花种草、装点环境的美化设计中,忽视了景观设计的生态价值,忽略了对自然生态系统、人文生态系统与人工物质环境的整合。因而使得园林景观不够自然,植物生态系统较脆弱,并造成先期投入资金大,后期维护成本高。
生态园林景观从自然生态系统的审美意识出发,提倡自然景观的保护和仿效,强调“二多一少”,即树木花草多、野生鸟兽多,建筑少。使之达到生态体系结构的合理性、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生态物种的多样性等,使得生态群落有较强的稳定性、抵御性、保存性,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健康、质朴、理性的生命之美。是景观要素的健全之美、生态系统的秩序之美、生态要素的多元丰富、生态结构的有序运行,成为超越外表层次、纯艺术美感的新审美要求。
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公墓生态化建设,既与生态园林的发展趋势合拍,更是殡葬改革、生态环境保护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公墓的生态建设有两个层面的内容和要求。一个层面是对葬式的,要求在公墓大力推行生态葬式,如植树葬、草坪葬、花葬等)和节地葬(如塔葬、室内葬、壁葬等)。以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系列生态葬式,将骨灰撒入土中,既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又能成为树木、花草的营养滋养植物,既达到了“入土为安、返璞归真”的愿望,又节约了土地,绿化了荒山,使有限的土地持续和永续利用,达到彻底生态化的目标。以塔葬、室内葬、壁葬等系列节地葬式,使单位面积土地可入葬更多的骨灰,以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另一个层面是对公墓园区总体景观规划设计的,要求公墓的总体规划以及景观设计要遵循生态景观设计的原理,达到生态化的要求。两个层面均是要求公墓的建设经营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达到最小。这也就是生态化公墓的要义。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的确很艰难。第一个层面的技术要求不高,比较易于实施,在许多公墓己不同程推行,但在公墓完全推行此类葬式阻力大,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公墓本身的因素。第二个层面的技术要求较高,受地理环境、地方风俗、人们观念意识的影响,实施的难度较大。
但是,生态公墓的建设经营,从全维的角度考量各方关系和效益,它是科学的、经济的、可行的,而且将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裨益。生态效益:这一点无容置疑,生态公墓就是要求达到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达到最小,具备生态体系结构的合理性、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生态物种的多样性等,使得生态群落有较强的稳定性、抵御性、保存性。成为城市的“绿肺”,成为城市生态的贡献者。经济效益:生态公墓强调的是,其一,保护自然景观和仿效自然,景观营造大多采用乡土树种和建材,显露自然质朴的美,而排斥破坏性的大砍大挖、大兴大建,所以景观的总体投资省。其二,植物群落有较强的稳定性、抵御性、保存性,所以病虫害少以及后期维护成本低。所以是经济的。同时对区域生态所的贡献,潜在的经济效益则更大。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现必然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
在凤凰山公墓建设之初,我们并没有将其建设成为生态公墓的观念,仅是因为我和我的同仁大多原来从事林业科研工作,职业的意识要求我们保护原有植被和林相,进而丰富其林相,以本土的文化及风格,依山就势进行渐进开发建设。随后,生态理念逐渐增强,也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方向。
公墓建设和发展调查报告
最近,通过对全国和全省民政会议精神的学习,结合我市公墓管理的工作实际,就我市公墓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一些粗浅的想法,现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如下。由于我从事公墓管理工作的时间不长,这些想法还不是很成熟,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公墓业是殡葬行业的一个朝阳产业,肩负着执行国家殡葬改革政策,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的历史使命。它在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遏止散埋乱葬,还青于山、还美于民、还文明于社会的同时,追求良好的经济效益,形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达到两个文明“双丰收”。
我国的公墓产业是在80年代后期起步的,经过近20年的运作,它呈现出快速迅猛的发展势头,据有关资料统计,到2001年,全国公墓总数达692家,设计墓穴数达321万。公墓业逐渐成为殡葬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撑点,成为民政事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我市是从1995年筹建公墓的,到现在已建成了5处公墓,其中,市区、文登和乳山各一处,荣成两处。总的看,我市的公墓布局合理、规范,从墓容、墓貌,到干部队伍建设、公共服务、舆论宣传,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能够满足城市功能和群众需求,为推进我市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努力。
虽然我市公墓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也存在一定不足,以金山公墓为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绿化、美化工作滞后。目前金山公墓的绿化和美化工作还停留在较低水平,同一墓区的树种参差不齐,缺乏呼应;地面绿化力度不大,绿化美化工作缺乏整体效果,还没形成与公墓设计相适应的独特的外部景观,不能给丧主以美的享受。在这一点上,我们与走在全国前列的上海福寿园和滨海古园等公墓还存在很大差距,急需进一步改善。
乡镇公墓建设与管理工作报告
为更好满足城乡群众的基本殡葬需求,促进我县殡葬改革与管理工作健康发展,自7月份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强化工作责任,落实整改举措,持续不断加强乡镇公墓的规范化管理,启动了全县殡葬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县长先后召开3次座谈会、问题分析会及工作部署会,全力推进乡镇公墓管理工作,乡镇公墓规范管理取得较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镇公墓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23个乡镇,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乡镇公墓共17家,分别是。其中公办公营3家,其余14家均为公办民营。在2011年--2012年,市、县两级政府为了大力度推进乡镇公益性公墓建设,出台有关推进措施,积极鼓励各地走多元化投资的,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到公墓建设中来,有效破解大部分乡镇财力紧张的难题,使乡镇公墓建设呈现出投资多元化和经营模式多样化的特点。
但不论是公办公营公墓,还是公办民营公墓,我县XX家乡镇公墓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益性质:包括实行骨灰免费寄存,对五保户、低保户、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和散葬烈士迁葬实行减免措施等。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乡镇公墓运营管理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乡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工作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规范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和管理,有效治理乱埋乱葬现象,促进全市殡葬事业科学发展,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省殡葬管理办法》、《省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基本规范》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倡导生态绿色殡葬,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坚持规划新建和改造并举,加快农村公益性生态墓地建设,节约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减轻群众丧葬负担,努力营造和谐文明殡葬新风。
(二)工作目标。从年开始启动,通过3-5年的努力,力争到“十二五”末,全面完成村级公益性生态墓地建设任务。
二、严格规范设施建设
区委加强公墓建设管理意见
为加强公墓建设和管理工作,满足城乡居民丧葬需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妥善解决滥埋乱葬、修坟立碑引发的各类矛盾,推动殡改工作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民政部公墓管理暂行办法》、《省殡葬管理规定》、《省公墓管理办法》和《市殡葬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公墓建设管理工作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深化和推进殡葬改革,加强殡葬管理,革除丧葬陋习,在全面推行遗体火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规划建设,整治滥埋乱葬,有效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转变丧葬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我市公墓(骨灰堂)建设科学规划、规范管理、有序发展。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规划建设和管理。规划部门、民政部门要把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规划建设纳入全市公墓建设总体规划,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科学合理的规划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编制《市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布局规划》,制定《市公益性公墓管理暂行办法》,全面提升我市公墓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二)整治滥埋乱葬现象。各镇(街道)要采取绿化、深埋、平毁或迁移等多种形式,治理铁路公路沿线、耕地、林地、绿化带、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及水库、河流堤坝附近和水源保护区内的滥埋乱葬现象。民政局、公安局、住建委、国土局、林业局、环保局、工商局、物价局、园林局等有关部门搞好协调配合。
市政办公墓建设管理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为加强公墓建设和管理工作,满足城乡居民丧葬需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妥善解决滥埋乱葬、修坟立碑引发的各类矛盾,推动殡改工作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民政部公墓管理暂行办法》、《省殡葬管理规定》、《省公墓管理办法》和《市殡葬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公墓建设管理工作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深化和推进殡葬改革,加强殡葬管理,革除丧葬陋习,在全面推行遗体火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规划建设,整治滥埋乱葬,有效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转变丧葬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我市公墓(骨灰堂)建设科学规划、规范管理、有序发展。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规划建设和管理。规划部门、民政部门要把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规划建设纳入全市公墓建设总体规划,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科学合理的规划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编制《市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布局规划》,制定《市公益性公墓管理暂行办法》,全面提升我市公墓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和骨灰流向管理,杜绝乱埋乱葬现象发生,进一步推动全乡殡葬改革工作,根据市、县有关规定,经研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清理整治乱埋乱葬,大力倡导科学、文明、节俭、生态的丧葬方式,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主要任务
按照每个村(居)原则上修建一个公益性公墓的要求,大力推行“绿色殡葬,生态殡葬”,全面完成公益性公墓建设任务。
三、建设要求
公墓业可持续发展报告
上海正加快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2010年上海世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进一步推进了上海朝着科学发展观所指明的方向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这也对上海公墓业的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上海公墓业绿色生态建设已取得重大成绩
上海原本也是一个以遗体葬为主的城市,公墓的布局也不适应城市的发展。解放初期公墓达110处之多,大小不一,大的有二百多亩,小的仅十来亩,有不少地处中心城区(详见《上海殡葬年鉴》2006年卷)。解放后对公墓进行了整顿,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形成了布局基本合理的公墓格局,现有公墓43家,平均墓地面积在150亩左右。
上海率先实现了100%的火化率(除特许外),与此同时,公墓也实现了从遗体葬到骨灰葬的转变,满足了公众“死有所葬”的基本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公墓业开始导入市场机制,出现了由福利性向经营性的转变。近年来,随着郊区的市政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村级公益性墓地大量迁入经营性公墓,使经营性公墓的入葬率达75%左右,形成了以经营性公墓为主的格局。同时,经营性公墓的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平均绿地面积超过40%,绿荫覆盖面积达60%以上。全市43家公墓中,已有18家评为绿化先进单位,已有6家被评为花园单位,成为所在地区的生态建设中的“绿肺”,为上海“园林城市”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葬式的多样化成为生态公墓建设的一个亮点。上海各个公墓都具有节地特征的葬式供公众选择,树葬、花坛葬、室内葬、壁葬等节地葬式已成为常见的节地葬,1平方米以下的小墓穴(双穴)受到欢迎。由遗体葬到骨灰葬,从3平方米墓穴(双穴)向低平方葬式的发展有效地节约了稀缺的土地资源,累计共节约土地6000亩。
生态园林公墓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绿色”、“生态”、“环保”等词语成为当今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公墓发展中,近年来也不断涌现出一些类似的新名词新概念:生态公墓、园林公墓、绿色公墓、森林公墓以及树葬、花葬、草葬、生态葬等等,名目繁多。本文谈谈对生态园林公墓的认识,并就其发展对策作初浅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生态园林公墓是公墓发展的必然选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公墓在我国各地逐步兴起,近二十年尤其最近十年来,公墓发展迅猛,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公墓的建立和发展,为我国的殡葬改革,特别是治理乱埋散葬作出了重大贡献。公墓作为一种新的殡葬方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高度重视,公墓业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但是,在公墓的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例如:花岗石做的墓碑、墓体,甚至花岗岩铺设墓道,一座挨着一座,排列整齐,气势宏伟,犹如一列列“方阵”,人们习惯称之为“石碑方阵”。没有绿色或很少绿色,生态环境的恶化便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同时,还破坏了城市环境景观,成为“视觉污染”。由此,公墓的发展受到人们的质疑,有些公墓甚至成为社会谴责的对象。这些质疑和谴责近年来不断见诸于媒体。现在有这样一种观点:和传统墓葬方式比较,这些“石碑方阵”式墓地更不科学,对环境的危害更严重,不是科学的进步而是严重的倒退。如果墓地统统做成“石碑方阵”,再过十年、几十年,将是什么后果?这些不朽的“花岗石碑”将谱写出一部新的《石头记》!
当然,问题并不是公墓本身的过错。公墓的建立,规范了人们的墓葬行为,为治理城市乱埋散葬提供了平台。公墓依然是我国现阶段比较合适的安葬方式,而且是被社会公众广泛认可的安葬方式。问题在于公墓应当向何处发展?我以为“生态园林公墓”是我国公墓发展的必然选择。
那么,什么是生态园林公墓呢?
生态园林公墓,就是公墓经过对环境的绿化美化,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具有园林特色,文化内涵丰富,植物、建筑与墓相协调,墓园与周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协调,墓园建设布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墓园融汇于城市成为城市的人文景观。
加强公墓管理意见
近年来,地方各级民政部门根据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加强公墓管理的报告》和民政部《公墓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了对公墓(含塔陵园等骨灰存放设施,下同)的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推进殡葬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当前公墓建设和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容的问题。有的部门、单位和个人无视国家对公墓管理的规定,乱批乱建公墓,浪费了土地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引发出大量的封建迷信活动,滋长了丧事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有的公墓单位为牟取暴利,把骨灰存放格位混同一般产品,以增值为诱饵,欺骗群众况相购买,大肆进行传销和炒买炒卖等不下当营销活动,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引发出一些不安定因素。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殡葬改革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的《殡葬管理条例》,保护土地资源,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公墓管理工作。为此,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要认真开展清理整顿公墓的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组织民政、公安、土地、工商等有关部门。集中一段时间开展清理整顿公墓的工作。
(一)清理整顿的范围
1、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兴建的公墓和未经民政部或国家计委批准立项的吸收外资(含香港及澳门、台湾)合资合作兴建的公墓,即为非法公墓。
2、虽经批准建立,但在公墓内修建封建迷信设施、搞违法营销活动或未经验收擅自经营的公墓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