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音乐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9 22:22: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公共音乐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公共音乐教育

公共音乐教育状况调查研究

[摘要]在高职院校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公共音乐教育有时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公共音乐教育存在什么问题?应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文章对375名高职生接触音乐、学习音乐的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高职院校公共音乐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公共音乐教育教学效果提出了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音乐;调查;研究

公共音乐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活动。然而,在高职院校公共音乐课程开设不足,公共音乐活动开展的不丰富,音乐师资力量薄弱,音乐教学设施、场所有待完善,使公共音乐课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为了深化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为了使公共音乐教育工作得到提高,在我校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我校2017级和2018级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三个专业375名学生。其中,建筑工程施工专业150人,占40%;工程造价专业106人,占28%;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119人,占32%。共发放问卷375份,收回问卷375份,有效回收率100%。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公共音乐课的态度及音乐的认知水平。当问到“你认为有必要开设公共音乐课”的问题时,86%的学生表示非常有必要,5%的学生表示可开可不开,9%的学生表示没有必要。可见,大多数学生喜欢公共音乐课。但在回答“你的音乐认知水平怎么样”的问题时,12%的学生表示学习过器乐,9.8%的学生表示学习过音乐理论知识,13.5%的学生表示会识谱。可见,学生的音乐认知水平较低。2.学生对音乐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看法。当问到“你觉得学校的音乐教学设施是否完善”的问题时,28%的学生回答“比较完善”,58%的学生回答“不够完善”,14%的学生回答“基本完善,稍有欠缺”。可见,认为音乐教学设施不够完善的学生占多数。还有41%的学生认为本校音乐老师太少,38%的学生认为外聘的音乐老师上课水平不高。可见,学生们认为应该增加音乐教师人数,并且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3.学生喜欢的音乐类型和音乐课程。在回答“什么音乐类型你最喜欢”的问题时,选择“流行音乐”的占72%,选择“蓝调”的占2%,选择“爵士乐”的占7%,选择“摇滚乐”的占10%,选择“古典音乐”的占9%。可见,流行音乐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音乐类型。在提出“你喜欢的音乐课是什么教学形式”的问题时,回答“欣赏课”的学生占45%,回答“实操课”的学生占41%,回答“理论课”的学生占14%。可见,学生喜欢的音乐课程是“欣赏课”和“实操课”。4.学生接触音乐的途径。当问到“你接触音乐的途径有哪些”的问题时,68%的学生回答“大众媒介(网络、手机、电脑)”,12%的学生回答“校外音乐活动”,20%的学生回答“校内第二音乐课堂或音乐社团”。可见,通过大众媒介接触音乐是学生接触音乐的主要途径。5.学生对学校组织的音乐活动的热衷程度。在回答“你希望学校多组织一些音乐活动吗”的问题时,58%的学生回答“希望,但不会参加”,15%的学生回答“不希望”,27%的学生回答“希望,愿意去参加”。在回答“学校两个小时的音乐会或文艺演出,你是否能坚持观看完”的问题时,89%的学生回答“是”,11%的学生回答“否”。可见,大多数学生对于当观众听音乐会或观看文艺演出可以坚持下来,而对于参与表演、组织音乐活动并不热衷。

二、建议与对策

查看全文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改革分析论文

[摘要]当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高校对公共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公共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界定不清楚,大学生对公共音乐教育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改革方案为:更新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理念,充分认识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作用,完善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政策法规与机构建设,针对大学生自身特点开展高校公共音乐教育。

[关键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问题改革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是与专业音乐教育相对应的音乐教育方式。它不以掌握专业音乐艺术技能为目的,培养的不是音乐艺术的从业者,而是音乐艺术的高水平受众:它重视学生音乐素养、音乐理念和音乐品味的陶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性、普及型的音乐理论、音乐历史、音乐鉴赏的教育:其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提高未来社会劳动力的素质与能力,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高校对公共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据2005年对全国48所高校的调查显示,“全国还有很多高校并未开设此类课程,在已开设的高校中选修音乐的大学生人数还不到总人数的两成。”可见有些高校决策层对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轻视公共音乐教育。有的院校至今还未设立公共音乐教育领导机构或管理机构,有的虽然设立了但是挂靠在别的部门下,没有自主权。甚至形同虚设,致使公共音乐教育的领导机构、管理队伍不健全,公共音乐教育难于落到实处。有的高校虽然设立了公共音乐教育课程,但“并不是根据学生的程度和需求开设的,而是根据学校师资的条件所开设的课程,”“许多的音乐选修课是由音乐学院(系)的专业教师兼职代课。”究其原因,还是观念上认为专业音乐教育与公共音乐教育区别不大,甚至认为公共音乐教育只是专业音乐教育的附属物。因此,忽略了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经常重此轻彼,并不能保证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音乐教育的正常开展与教学研究。除此之外,还有些高校把办艺术“校团”的出发点局限于为本校争奖项和荣誉,挤占本应用于面对全体学生的公共音乐教育的师资、场地、设备和经费,颠倒了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以社团活动来代替公共音乐课程。

查看全文

民间音乐与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论文

一、山西民间音乐多样性发展状况

山西河曲有“中国北方民歌之乡”的美誉,河曲的“山曲”曾是河曲地区老百姓人人皆能吟唱的民歌。但是,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的发展,横渡黄河时船夫们酣畅淋漓的船夫号子现如今已经听不到了。山西其他地区如左权的开花调、沁源小调也同样陷入尴尬的境况。1986年在对山西民间舞蹈的普查中发现,山西的民间舞蹈有65种。时隔近三十年之后,艺人能够依靠日常演出维持生活的舞种只剩下临县的“伞头秧歌”、孝义的“悬空椅”。而那些依附于农耕文明、祭祀文化的舞蹈,如灵石县的“独龙杆”、浮山县的“人熊舞”、晋城陵川县的“五鬼盘叉”以及曲沃的“人庄扇鼓”等,大多只有在重要活动时,让老艺人们自娱自乐一番了。山西的民间说唱也曾经遍布全省各地,深受老百姓的喜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太原莲花落”,长治地区的“长子鼓书”、“襄垣鼓书”、“潞安鼓书”,沁水县的“沁水鼓子词”,陵川的“陵川钢板水”,沁县的“沁州三弦书”等。进入21世纪以后,这些说唱艺术渐渐被通俗易懂的流行音乐取代。山西有享誉全国的四大剧种,“晋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蒲剧”,而遍布全省的地方小戏更是有50多种。目前,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栏目成为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但是仔细观察台下的观众,大都是中老年戏迷朋友,基本没有青少年戏迷。可见,戏曲的未来令人堪忧。

二、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传承地方民间音乐的路径

公共艺术课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2006年,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对课程设置、教师配备等提出了要求。《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对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其内涵是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大纲基础上的一种延伸。其中虽然没有涵盖关于本地音乐教育融入教学的具体要求,但是在一些相关课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将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以及本土音乐纳入其中。将地方民间音乐多样性的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开阔大学生的眼界、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更是将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文摘要:音乐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明遗产。面对当前地方民间音乐日趋衰落的现状,普通高校公化利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辐射面广、大学生数量庞大这个优势,以“活态”的方式传承下去。

1.开设相关课程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要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尊重多元文化”,确立教学目标。地方民间音乐进课堂并不是以让大学生掌握民间音乐的技艺为目的,而是以地方音乐为视角,放眼全国甚至全世界的音乐文化。因此,在开设相关课程和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正确把握教学方向。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分为必选课程和任选课程,地方民间音乐属于任选课程范畴,教师在开设此课程时要以自身的优势、大学生的兴趣和音乐品种的重要性为依据。有的教师是民乐专业,即可申请开设《山西民间器乐作品鉴赏》课程,大学生不仅能通过视频领略中国地方民间音乐的风采,通过教师在课堂上演奏或教奏某种乐器培养大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提高其音乐综合能力。还有一些教师擅长声乐演唱,可申请开设《山西民歌鉴赏》课程,根据山西地域的划分,讲解山西各地不同的民歌类型、特点以及方言与民歌的关系,同时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人人会唱家乡歌”的主题活动。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开设《山西民间舞蹈鉴赏》、《山西说唱艺术鉴赏》等相关课程。教师在设计教学大纲时应突出重点、难点,在内容上则应尽可能地让大学生欣赏到更多的音乐品种、音乐作品,提升大学生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和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山西民歌鉴赏》课程开设时要考虑山西因地域辽阔、地形多样,在不同地区形成的民歌呈现的音乐本体和审美特征也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在研制教学大纲时即可按照山西的区域划分为大学生呈现风格多样的名歌。

查看全文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价值观研究

一、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

1.音乐艺术社团蓬勃兴起

近年来,随着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日渐丰富,音乐艺术社团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许多高校都有相当数量的音乐艺术社团,大学生作为音乐艺术社团的主人,自发地组织、参与各种音乐艺术活动。但是由于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起步时间较晚,即使是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方面,离学生的实际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就需要高等学校认清形势,正视大部分学生喜爱音乐艺术的这样一种现实,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改进公共音乐教育,为大学生音乐艺术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同时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2.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

据调查,目前我国近80%的高校开设有公共音乐教育或相关课程,大部分高校是把其作为选修课来开设的,课程资源丰富、内容多样,这为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然而,公共音乐教育课程一般是每学期只有30个学时,难以形成完整的、合理的、渐进的学习体系,致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公共音乐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学习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譬如重流行歌曲演唱、轻声乐基本训练,重声乐课程、轻器乐课程,重实践课程、轻理论课程等。另外,有些教材不符合课程要求,只注重对审美的阐述,缺乏识谱、试唱等方面音乐技能的练习,另有一些教材比专业音乐教育用的教材还难以理解,甚至有的音乐教师一味向学生推销自己参编的教材。

3.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师资状况堪忧

查看全文

大学公共音乐教育改革论文

近年来,经济建设成为我国发展的中心环节,而与此直接关系较少的精神建设尤其是艺术教育,在一些人眼里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就当前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来看,前景不容乐观。本文将就目前大学公共音乐教育定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展开分析,并就大学公共音乐教育的改革方向进行一些理性思考。

一、大学公共音乐教育定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由于历史的原因,近半个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一直是在有计划、有组织、整体划一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模式中成长和发展的。所以,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弊端。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教育已开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艺术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也开始受到重视。但从总体上看,大学公共音乐教育仍然存在着因定位不准而“边缘化”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

1.大学公共音乐教育在教育体系内定位模糊,造成课程设置和地位的边缘化

众所周知,大学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担着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重任,而且还肩负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使命,扮演着艺术教育的“公共角色”。其“公共角色”是指艺术教育在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充当的角色,亦即承担公共艺术教育的角色。它的产生为高校实施美育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使高等教育从以往只注重培养专业人才的单一模式扩展到了全面育人,成为全面落实美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我国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国家教委对普通高校音乐课程的开设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如李岚清同志就曾多次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做出重要批示:普通高校应开设音乐课。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高校对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重视,同时也推动了高校艺术教育的开展,对当前普及高校的艺术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迄今为止,公共艺术教育的开设并没有像体育课、思想道德等课程那样有具体可行的文件规范定位,在实施过程中也没有规范性的要求和具体安排,国家教育部更没有把此类课程纳入到教学评估体系中。在这种定位模糊的情况下,高校的公共音乐课在课程、学时、经费、设施、编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得不到落实,使艺术类课程成了那种“无户口、无计划、无经费、五条件”的弃儿。

查看全文

大学公共音乐教育改革论文

近年来,经济建设成为我国发展的中心环节,而与此直接关系较少的精神建设尤其是艺术教育,在一些人眼里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就当前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来看,前景不容乐观。本文将就目前大学公共音乐教育定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展开分析,并就大学公共音乐教育的改革方向进行一些理性思考。

一、大学公共音乐教育定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由于历史的原因,近半个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一直是在有计划、有组织、整体划一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模式中成长和发展的。所以,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弊端。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教育已开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艺术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也开始受到重视。但从总体上看,大学公共音乐教育仍然存在着因定位不准而“边缘化”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

1.大学公共音乐教育在教育体系内定位模糊,造成课程设置和地位的边缘化

众所周知,大学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担着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重任,而且还肩负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使命,扮演着艺术教育的“公共角色”。其“公共角色”是指艺术教育在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充当的角色,亦即承担公共艺术教育的角色。它的产生为高校实施美育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使高等教育从以往只注重培养专业人才的单一模式扩展到了全面育人,成为全面落实美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我国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国家教委对普通高校音乐课程的开设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如李岚清同志就曾多次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做出重要批示:普通高校应开设音乐课。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高校对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重视,同时也推动了高校艺术教育的开展,对当前普及高校的艺术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迄今为止,公共艺术教育的开设并没有像体育课、思想道德等课程那样有具体可行的文件规范定位,在实施过程中也没有规范性的要求和具体安排,国家教育部更没有把此类课程纳入到教学评估体系中。在这种定位模糊的情况下,高校的公共音乐课在课程、学时、经费、设施、编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得不到落实,使艺术类课程成了那种“无户口、无计划、无经费、五条件”的弃儿。

查看全文

高校公共课音乐教育重要性研究

摘要:在高校课程的设置中,公共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全方面能力的重要课程,而对于学生个人思想的熏陶及学生人文思想的养成而言,公共课音乐教育必不可少。音乐是人类文化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主要是供人欣赏并陶冶情操的重要表现形式。很多高校为了提高非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全方位能力,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实施了公共课音乐教育。但是,该课程在很多学校内部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课程教育质量出现明显的下降。因此,对高校内部公共课音乐教育自身存在的重要价值进行分析极为必要,笔者将在分析此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创新发展策略。

关键词:高校;公共课;音乐教育;重要性;创新;探讨

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音乐一直都是人类知识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音乐对于人类而言,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更可以对人类的文化结构进行科学的优化处理。因此,音乐教育就存在其自身重要的内在价值,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优秀的音乐院校,对于音乐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如果想对所有人的知识结构及音乐素养等进行完善,就需要相关院校重视音乐教育在公共课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重视公共课中音乐教育相关课程的优化改革处理,这样才能实现音乐教育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体现。

一、高校公共课中音乐教育自身的重要价值

1、培养学生的人格

高校公共课中的音乐教育课程主要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并且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自身存在极为明显的互通性,将其与任何事物相结合都可以带来一种净化效果,可以直击人们内心深处,而这对于高校开展相应的人文教育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与电影、话剧等观赏性艺术不同的是,音乐的重点就是“听”,以此感染学生的每一处神经,让学生理解创作者等的真实想法。高校公共课中的音乐教育课程基础性很强,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个人鉴赏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加速完善型人格的形成。

查看全文

大学生公共音乐教育论文

【摘要】新时代我国对人才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具备完善的人格及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有效手段。在本文中,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依据大学生当前的心理特点与现状,通过运用协同理论,来进行探究公共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公共音乐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协同

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近年来大学生在学习、就业、恋爱甚至生活上都面临巨大压力,因此产生的抑郁、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和自杀、谋杀惨剧频繁出现。虽然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大部分高校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并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专职教师,还应是全员教师共同参与,形成一股强劲合力,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探寻公共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机制,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多途径、多方法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当前高等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

一、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大学生处在青春末期和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面对随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多方面的压力,大学生无法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从而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陈都河川(2016)[1]称,据2016年我国教育部门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发现,全国约占三分之一的大学生都处于心理亚健康、不健康状态。一项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中,以5所大学中的1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有19%的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19%的大学生中,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具体如表1所示。所以,如何培养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作出贡献,心智健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师工作者的最高目标。

二、音乐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查看全文

公共音乐教育在学生综合素养的价值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模式的不断完善,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成为大学生积淀艺术文化素养和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围绕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中的价值与运用两方面展开讨论,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导向,阐述了当代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存在价值、课程运用及其教学策略等问题,以期最终实现课程优化,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公共音乐教育;综合素养;现状;价值;运用

一、音乐教育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内在联系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是高校教育的本质也是重大课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多方面的,涵盖了专业素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健全人格等。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拓展教育,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抓手。音乐课程通过鉴赏多元音乐文化作品、解析艺术理论、创设艺术实践活动等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文化、审美、思想品德等素养,能够以音乐艺术的角度理解、尊重多元文化,提升审美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一)音乐课程资源有限

查看全文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互动性研究

1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耦合性关联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形成健全人格和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主要内容是通过音乐的功能和价值来实现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大学生身心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功能和渗透是全方位的,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是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通过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塑造其完美人格,以促进他们自身和谐完美的发展。

2素质教育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

素质教育是要求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以提升学生多种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重要教育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大学生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这就为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优越的发展环境。素质教育中提倡发展大学生身心和创新的发展,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为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意识环境。能够促进大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爱好,提升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大学生的人格,提高大学生个人的修养,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的发展。

3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3.1促进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