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问题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9 16:40: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公共安全问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公共安全问题

公共安全问题对旅游业影响及对策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非典”(SARS)和禽流感(HPAI)两个典型的公共安全事件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提出了旅游业应如何应对公共安全问题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旅游业公共安全对策

旅游业是一个敏感型产业,易受经济、政治、自然以及社会因素等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使旅游业应如何面临公共安全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超过了汽车、电子、钢铁和农业等传统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给许多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为它们带来丰厚的外汇收入。同时,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交通、建筑、通讯等相关产业及配套环境的建设也得到了发展。

我国的旅游业属于一个新兴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形成一定的规模。2002年,全国的旅行社总数已经达到11552个。据国家旅游局的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2000年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达451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9%。2002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为5530亿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GDP)的5.4%。各类旅游人数及国际、国内旅游收入逐年上升,我国的旅游业处于平稳的发展阶段。然而,我国旅游业的收入仅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值的5%,还远远小于世界其它国家的旅游业在国民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但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根据2010年的远景目标纲要:2010年我国旅游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8%。

查看全文

公共安全分析论文

一、城市人行道的公共安全功能

传统上城市公共安全的提供是来自国家,而公共安全建设也因缺少市民的参与而减少了其公共性。正如亚里士多德在论述以何种方式建立城邦时所提到的人们对公共事物与私人事物的不同态度问题时所说,“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1]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事物的普遍联系性,不仅自己和他人有着密切联系,个人和环境也相互影响,单纯在乎“私人事物”是远远不够的,越是公共的,越是私人的。

人们在城市人行道行走或是驻足,总会有是否“安全”的顾虑。因为如果该街区或是人行道是“安全”的,就不会考虑是否安全的问题了。人不是被动的安全受益者,也不是无助危险的受害者。而一个城市街区的基本安全原则是人们在人行道上身处陌生人之间必须感到人身安全,必须不受潜意识感觉到陌生人的威胁。因此,城市的人行道必须具有而又实际具有城市公共安全的功能。

二、城市人行道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原因

(一)城市人行道安全活力不高

维护城市安全是警察的责任,但是城市的公共安全不应该单是主要由警察来维持。而且,目前街道的警力不足这一现实状况,更加凸显出街道安全活力不高的问题。城市的公共安全主要应该是由一个相互联动、非正式的网络来维持——一个有着自觉的抑止手段和标准的网络,它由人们自行产生,也由其强制执行,这就是城市街区自己的安全活力,它可以依靠街区人行道的安全功能发挥出来。而目前大部分的街区既没有一个自制网络来抑止不安全事故,又没有完全依靠发挥人行道的安全功能,使街区自身在街区公共安全上无所作为,致使安全活力不高。

查看全文

城市街区公共安全研究论文

摘要: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街区公共安全的需求已呈现出多样化和个别化。城市人行道除了承载路人行走的功能外,也具有公共安全的功能。而目前城市街区人行道的安全功能发挥不充分,使得城市街区的公共安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激发人行道自身的安全自治化活力,增强街区居民归属感,树立街道居民自觉监管意识以及充分利用街区公园的特点来提高整个街区的公共安全程度。

关键词:城市街区;城市人行道;公共安全

目前,人们对城市人行道发挥的公共安全功能重视度不够,街区的治安管理也多数依赖传统的模式,而发挥人行道自身的安全自治化活力不够,街区居民参与安全管理程度不高,街道安全管理环境也急需优化。

一、城市人行道的公共安全功能

传统上城市公共安全的提供是来自国家,而公共安全建设也因缺少市民的参与而减少了其公共性。正如亚里士多德在论述以何种方式建立城邦时所提到的人们对公共事物与私人事物的不同态度问题时所说,“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1]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事物的普遍联系性,不仅自己和他人有着密切联系,个人和环境也相互影响,单纯在乎“私人事物”是远远不够的,越是公共的,越是私人的。

人们在城市人行道行走或是驻足,总会有是否“安全”的顾虑。因为如果该街区或是人行道是“安全”的,就不会考虑是否安全的问题了。人不是被动的安全受益者,也不是无助危险的受害者。而一个城市街区的基本安全原则是人们在人行道上身处陌生人之间必须感到人身安全,必须不受潜意识感觉到陌生人的威胁。因此,城市的人行道必须具有而又实际具有城市公共安全的功能。

查看全文

旅游业中公共安全问题的对策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非典”(SARS)和禽流感(HPAI)两个典型的公共安全事件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提出了旅游业应如何应对公共安全问题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旅游业公共安全对策

旅游业是一个敏感型产业,易受经济、政治、自然以及社会因素等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使旅游业应如何面临公共安全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超过了汽车、电子、钢铁和农业等传统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给许多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为它们带来丰厚的外汇收入。同时,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交通、建筑、通讯等相关产业及配套环境的建设也得到了发展。

我国的旅游业属于一个新兴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形成一定的规模。2002年,全国的旅行社总数已经达到11552个。据国家旅游局的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2000年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达451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9%。2002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为5530亿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GDP)的5.4%。各类旅游人数及国际、国内旅游收入逐年上升,我国的旅游业处于平稳的发展阶段。然而,我国旅游业的收入仅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值的5%,还远远小于世界其它国家的旅游业在国民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但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根据2010年的远景目标纲要:2010年我国旅游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8%。

查看全文

城市建设公共安全规划研究

【摘要】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内容较多,其中公共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若不能对其进行有效规划必然会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公共安全规划工作。论文阐述了城市建设中公共安全规划工作的理论基础及其所涉及的主要项目,分析了公共安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公共安全规划的核心问题及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城市建设;公共安全;规划;问题核心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及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在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作用下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加之城市当中聚集了大量人口、财富,一旦出现公共安全事故,必然会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严重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公共安全规划工作,了解规划问题的核心内容,研究建设完善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体系,落实有效的公共安全规划方案,开展相应活动势在必行。

2公共安全规划工作问题分析

2.1公共安全规划工作的理论基础。城市公共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不管是何种事故问题都是由人、物、环境、管理4方面要素所构成。因此,公共安全事故出现的理论基础包括能量转换理论、人为失误理论、综合模型理论等。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措施、教育措施、管理措施来进行预防及控制,并且城市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内容庞杂,需要综合多种因素来应对城市安全规划的理论需求[1]。2.2公共安全规划工作所涉及的主要项目。2.2.1重大危险源。城市重大危险源包括长期生产、加工、使用、贮存危险物质,并且危险物质总量等于或超出临界数量。由于我国不少城市规划科学性不足,对于城市发展规模及模式不能进行有效的预测和管理,造成部分重大危险源分散于城市中心商业区或居民区,若出现问题,造成的损失必然十分严重。2.2.2公众聚集场所公众聚集场所中的人群密度大、流动性高,如影院、车站、商务中心、超市、公园、学校等区域,由于人员生理、心理及自身素质各不相同,非常容易出现混乱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各类公众聚集场所发生的恶性事件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稳定[2]。2.2.3公共基础设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于各类基础设施,如水、电、气、通信、网络、交通设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各类军用、警用和政府有关部门专用的设备设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各类系统的普及应用及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整体结构、系统也越来越复杂,非常容易出现故障问题,后续的维保管理难度也很高,若不能保证这些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则会影响城市的日常运营。2.3公共安全所面临的主要灾害问题。2.3.1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内涝始终在威胁城市整体的公共安全,我国超过多半的大型城市位于地震高危区域,每年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都是非常严重的,甚至能够抵消当年的国民经济增长总量,给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2.3.2社会灾害。社会灾害主要是由骚乱、恐怖袭击等问题造成的,当前全球反恐形势严峻,恐怖主义已经成为最敏感的城市社会灾害。国际上的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出重拳针对各种形势的国际恐怖组织、暴力主义者进行打击,政府城市专业机构积极研究、应对相关的反恐问题[3]。2.3.3技术灾害。技术灾害主要是由人们对于技术的掌握不熟练或日常管理工作存在问题造成的,一般表现为交通事故、火灾、爆炸等问题,随着我国交通系统规模的不断增长,所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也越来越大,而火灾、爆炸的影响则更深远。2.3.4公共卫生事件。生活品质的提升促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而公共卫生事件当中包含了药品安全、食品安全、突发疫情等问题,这些都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由于城市当中人口密度大、生态环境体系脆弱,容易出现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若不能在初期进行有效遏制,就容易出现大面积爆发,严重时会造成重大损失和不良影响。2.4公共安全规划的问题核心及可行性研究。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公共安全规划并拨付相应的规划资金,严格依照相应的公共安全计划要求标准,落实好公共安全目标管理。同时,做好城市公共安全法制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灾害防控保险机制及相应的管理机构。在此基础上,需要明确城市建设中公共安全规划的核心问题,并针对其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2.4.1加强相关科学技术的研发。明确城市公共安全技术总体规划、目标,建立与城市发展建设相适应的公共安全技术辅助体系和创新体系。在这些内容的指导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安全保障方案,实现应急预测、预警、管理等技术内容的创新,资金、人员及法律政策方面是支持公共安全技术发展创新的保证,相关公共安全机构在各种基础技术理论的指导下对相关公共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完善的决策、预警、监测、应急管理、风险评估、组织等多个方面的技术体系,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确保城市建设中公共安全规划问题得以顺利解决。2.4.2完善公共安全法规立法体系。在现有城市立法工作和权限范围内建立完善的公共安全法规体系,对城市公共安全立法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争取将城市公共安全纳入更为细致、完善的法律管理轨道。在我国现有公共安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法律,处理城市实际状况的各类危机事件,确保城市公共安全法规体系为公共安全管理规划工作支撑起充足的发展空间。2.4.3建立完善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数据库。通过建立完善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数据库,为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提供良好的管理经验和决策参考,形成能够满足城市区域发展需求的综合性公共安全规划数据库,将地理信息、安全信息、基础信息都纳入其中,为城市发展、管理提供丰富的信息支持和数据支持,确保城市公共安全工作能够有序开展。2.4.4构建城市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系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遭遇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如灾情、疫情等问题,需要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时准确地对其发展进行预测和预报,以便对事件进行有力管控,进一步减少损失。面对各类突发事件,必须采取坚决、恰当的手段对人员、资金、物资的安排做出迅速反应,借助全社会的力量,摆脱各种危机,尽力恢复城市日常秩序,共同构建城市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系统。2.4.5设计制定城市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在以上各项核心问题得到解决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制定更为细致、有效的应急救援计划,编制满足公共安全规划的综合性预案,用以指导各类应急措施的有序落实,避免现场工作过程中出现混乱,延误最佳时机。同时,可以借助应急预案开展日常演练,确保各个体系始终处于能够应对事故问题的良好状态,降低出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概率。

查看全文

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分析论文

一、公共安全管理概念

公共安全是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状态,公共安全管理是对这种秩序状态的维护与保持,对打乱该秩序状态的各类事件的应对,以及对事件后果的消除、对秩序状态的恢复的全过程。在新西兰被称为“民防”(CivilDefense)或“民防紧急事态管理”(CivilDefenseManagement),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公共安全管理被称为“紧急事态管理”(EmergencyManagement)。美国将紧急事态管理的活动、政策和项目分为4个功能区:减除、准备、应对和恢复,这就是紧急事态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或四个阶段理论。澳大利亚也用四个阶段将紧急事态管理分为预防/减除、准备、应对和恢复,简称为“PPRR”。从具体内容上讲,与美国的概念没有什么区别。因此西方国家又把四个阶段简称为“PPRR”或“MPRR”。虽然称谓与我国的“公共安全管理”不同,但内涵相同,只是管理机构的组织和名称有所区别。

二、中国公共安全现状分析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上天灾人祸频发,大众传媒、电子信息使之仿佛就发生在每个人身边。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如2003年的波及全球的风险事件SARS,各地区煤矿安全事件的屡屡发生,2008年以来自然灾害,食品问题频频出现,使得人们不得不重视并且正视公共安全管理问题。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自然灾害;(2)事故灾难;(3)公共卫生;(4)社会安全。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4级:I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Ш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三、中国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在公共安全管理领域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有特色的管理体制,但这种体制是以分领域、分部门的分散管理为特点的,政府尚未建立统一的专业职能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实行专业化管理,而是沿用“条块”方式将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交由相应的职能部门承担。

查看全文

公共安全科技思考

一关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

总理对制定规划的要求

第一,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方针,这是我们制定规划的基础;

第二,要确定主攻方向和目标。规划最终要落实到重点项目、重点课题上,这是我们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作规划的最终结果;

第三,要实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划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制定规划应成为一个发扬民主的过程,集思广益的过程。

(一)战略研究的目标:力争实现“三个突破”

查看全文

公共安全管理论文

一、公共安全、公共危机与公共安全管理

所谓公共安全,是指社会和公民个人从事和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所谓公共安全管理,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各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做出的各种行政活动的总和。

根据联合国的界定,影响公共安全的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是:(1)自然灾害,又可分为地质方面,水文气象方面,生物学方面;(2)技术灾难,来自技术或工业事故;(3)环境恶化,人类行为导致的环境和生物圈的破坏;(4)社会安全,包括战争和社会动乱等。其级别分为4级:I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Ш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公共危机指的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公共安全管理的任务与目的就在于解决公共危机问题,它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就客观存在着的。

公共安全与公共管理密切相关,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综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等多种方法,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提升公共部门活动绩效,提供公共产品,从而达到增进公共利益目的的一种管理活动。强化公共安全管理,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公共安全观,需要公共安全管理系统自身的完

善和公共管理体系的完善。

查看全文

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专家解析

公务员录用考试历年面试真题一直是公务员招考部门命题的蓝本,也是广大公务员录用考试考生了解与熟悉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的基本内容、形式与要求进而进行针对性备考的最可靠的途径之一。在本文中以2014年5月17日安徽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为例解读社会热点题解题思路。

【例】节日期间,公共场所人口流动较大,安全隐患高,对此你有什么对策?

【解析】该题为社会热点类的综合分析面试题,考核的核心是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其答题主线是破题+对策+总结。

【参考答案】节日期间,像一些大型商场,剧院、博物馆、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人口流动性大。如果不重视这些地方的安全问题,那么安全隐患就可能发生,造成重大财产人身损失。我想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提高公共安全隐患认识。各有关单位要把公共场所安全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要采取得力措施。

二是明确公共安全责任、强化应对措施。各单位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定好各自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安全检查。

查看全文

茶叶食品安全刑法规制缺陷与完善

摘要:对茶叶食品安全犯罪只有从刑法角度进行规制才能从根本上对矫正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充分的制度约束。加强茶叶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是因为茶叶食品安全质量问题成为一个突出的产业问题,茶叶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尚未达到均衡状态。当前阶段我国茶叶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几个突出缺陷表现为茶叶食品安全规制刑法立法模式的缺陷、茶叶食品安全规制客观行为上的缺陷、茶叶食品安全规制惩罚方式上的缺陷。将茶叶食品安全犯罪纳入“公共安全犯罪”范畴立法、扩展茶叶食品价值链环节的客观规制范围、进一步优化茶叶食品安全犯罪处罚的类型体系将有助于这种刑法规制。

关键词:茶叶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缺陷与完善;法治;茶文化

在当前食品市场上,“茶叶食品”(TeaFood)在广义上泛指任何添入茶叶或某些茶叶成分、茶叶提取物等进而使食品具有特定的茶叶风味或茶叶功效的食品,比如茶饮料食品、茶糕点食品、茶糖果食品、茶保健品等等。当然,“茶叶”本身也是一种食品。作为茶叶的一种衍生食品,茶叶食品因为延长了加工链条、丰富的加工工艺等使得相比较于纯粹的茶叶产品具有了更多的食品安全隐患。我国传统茶文化素来主张“道法自然”和“以人为本”,注重发掘和推广茶叶的养生保健功能,这也是茶文化物质化功能的最基础内涵。而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不成熟的发展阶段,因为市场主体行为失范而导致的茶叶食品安全问题、违法问题甚至是犯罪问题等层出不穷。基于市场精神和法治精神,对茶叶食品安全犯罪只有从刑法角度进行规制,才能从根本上对矫正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充分的制度约束。

1加强茶叶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主要背景

广义上看,茶叶食品在当前国民经济和市场需求上具有极广的应用范围。在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中,“茶叶食品”安全问题当前还不是一个重点关注领域,但是,鉴于当前茶叶食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存在范围之广,我们有必要对相关的茶叶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加强研究。具体来讲,当前针对茶叶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加强规制的背景主要如下:1.1茶叶食品安全质量问题成为一个突出的产业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叶产业以及与茶叶产业有关的茶叶食品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茶叶产业单纯追求产量提升、规模提升,没有将茶叶品质、茶叶质量、茶叶品牌、茶叶生态价值等作为一种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看到近些年来我国茶叶质量安全问题、茶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尤其是互联网购物平台的产生更是为推动这种质量安全问题的蔓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具体来看,茶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超标、有害微生物超标、包装环节污染等等,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一个公敌。因此,我国茶叶产业及其相关的茶叶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从摒弃这种粗放型发展观念入手,寻找结构调整的新方向。1.2茶叶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尚未达到均衡状态。茶叶食品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必备性、基础性、保健性的商品。在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当中,刑法作为一种具有极强约束力和强制性的法律制度,是捍卫市场秩序、塑造市场规范、推动形成市场理性的重要市场要素,这正是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立场。在我国现有的刑法框架当中,针对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粗线条特点,在面向包括茶叶食品在内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过程中,只有借助于刑法本身具有的“自由保障功能”、“法益保护功能”和“行为规制功能”等才能为保护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提供一个坚实的制度基础。因此,以刑法为代表的制度体系应当围绕着当前茶叶食品安全犯罪所呈现出来的新问题、新矛盾、新特点等进行均衡性的配置。

2当前阶段我国茶叶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几个突出缺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