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法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9 15:35: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工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TRD工法与SMW工法技术经济对比探讨

[摘要]TRD工法与SMW工法具有独特的经济优势,在面对不同场景时,可有效保障施工质量。二者具有各自特征,在应用对比过程时,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完成分析。就TRD工法与SMW工法技术经济对比分析展开讨论,研究两者的有效应用,提出TRD工法与SMW工法对比、TRD工法与SMW工法的造价指标对比对策,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TRD工法;SMW工法;经济对比;研究分析

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逐渐加速,轨道交通、高层建筑等不断快速发展。在基坑施工中,整体随着“大、深、远”的目标前进。深基坑施工主要采用SMW工法桩的施工工艺,通过连续墙、MJS工法、高压旋转喷桩柱等工艺完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TRD工法具有明显的应用潜力,可以保障建设模式,使其形成经济成本控制。从施工原理方面,由于TRD工法与SMW工法极为接近,为此对二者的技术经济进行对比和比较。

1TRD工法与SMW工法技术原理分析

1.1SMW工法技术原理

SMW工法技术原理利用多轴搅拌机完成土地分割,从钻头端部将水泥浆注入土体,完成充分搅拌,在各施工平面之前采取重叠塔接施工。水泥土混合体未完全干透前,插入受拉材料(通常选择H型钢)作为应力加强材料[1],保证水泥变硬形成强劲的复合围护墙体。该墙体作为地下开挖机层的止水结构,采用三轴型断绝搅拌机。SMW工法构造简单,具有高效止水性、工期短、造价低的优势,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适用于城市深基坑工程。

查看全文

建设施工工法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推进本市工程建设工法的开发和应用,推动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和技术积累,根据原建设部《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05]145号)和《上海市工程建设工法管理规定》(沪建交[2006]104号),由市建设交通委科技委技术评定,经我委审核批准,现公布下列71项2007-2008年度上海市级工程建设施工工法。

第一项《土压平衡式双圆盾构施工工法》。由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申报。

第二项《玻璃钢夹砂管顶管施工工法》。由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申报。

第三项《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施工工法》。由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申报。

第四项《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进洞施工工法》。由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申报。

查看全文

略谈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对策

一、完善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必要性

(一)实现农民工救济权的需要

根据“无救济,无权利”的理念,救济权是一国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2004年3月14日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里的人权自然也包括对农民工救济权利的尊重与保护。《劳动法》第79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此可见,农民工的救济权也是劳动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宪法》和《劳动法》所保护的劳动权必然包含农民工的救济权。

(二)服务政府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应当及时回应公民的需求,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应当一切从公民的利益出发,前瞻性地预测公共需求并采取行动。在法律援助方面,政府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参与援助的统筹者和协调者,其服务对象是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社会公众。

(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

查看全文

农民工法律移动教育分析

一、农民工法律移动教育系统的整体设计目标

在相应的移动教育理论前提下结合我国农民工特点,建立起目标明确、对象特定、操作便捷的农民工法律移动教育系统,这是设计上的整体思路,根据设计思路,确定以下几个设计目标。1、教育对象定位。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考虑到使用对象的基本情况,主要考虑四个方面教育对象的自身特点、学习需求、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在上述思路下全面分析农民工的情况,依据其习惯与需求结合法律知识的整体框架来设计。2、系统资源库特色。系统资源库需要满足各类法律知识学习需求,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农民工法律教育系统是针对农民工设计的,应当在具备满足农民工基本法律知识学习的同时将内容设计为通俗易懂且与农民工息息相关的法律条文或案例,便于农民工理解的同时能够激发农民工的学习兴趣。3、移动教育特点。同传统教育相比,移动教育具有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特点,因此农民工法律移动教育系统的设计应当紧紧围绕移动教育支撑理论,努力构建一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学习平台,具备相应的情景模式,注重将普法教育与农民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农民工能够随时随地在生活中、工作中实现法律知识的学习。4、系统特色。使用移动教育终端学习的人群大多时间相对松散,通常是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单次学习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不能让系统过于复杂,整体上应当从简,系统操作简便化、功能导航便利化、系统操作智能化,最大限度地适用与农民工的法律知识学习条件。

二、系统设计原则

农民工法律移动教育系统的设计应当突出“教育”和“移动”这两个特色,诣在帮助农民工能够在随时随地实现法学知识学习。系统设计者或教育者能够通过系统实现教育设计,将相应知识传授给农民工群体,农民工能够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同时教育者与农民工能够实现有效交流,这是该系统设计中“移动”和“教育”特色的体现,因此系统设计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个性化原则:农民工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并安排学习进程,能够根据个人喜好自由学习,使法律知识学习具有高度的自由性特征。2、交互性原则:移动教育平台不同于实体课堂之处就在于其基本不受到空间的限制,不仅仅是学习安排不受空间的限制更多的是学习者和教育者之间的交流不受空间限制,农民工法律移动教育系统的设计应当具备类似社交软件的交互功能,多个农民工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和教育者与农民工之间的交互两个方面。3、兼容原则:移动教育系统的载体是各种各样的移动媒体设备,而不同的移动媒体设备搭载的操作系统不同,对不同的软硬件的支持也不同,因此系统设计时应当保证其与各种操作系统能够兼容,保证绝大多数的农民工能够通过自己的移动设备进入系统学习。4、安全原则:根据一般的移动教育系统设计思路,使用者在教育系统中进行学习和交流需要有一个身份识别即所谓的IP或ID,根据我国网络安全的实名制要求,移动教育平台在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教育支持的同时应当保障农民工个人隐私在移动平台中的安全性。5、扩展原则:任何系统都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同时农民工在不同的阶段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也会有所变化,因此考虑到移动教育的发展可能,移动教育系统设计不能“太满”,应当具备相当的扩展性,能够根据使用者需求变化和系统技术进行不断更新和改进。

三、农民工法律移动教育系统的运用

1、系统选择。现阶段相对成熟的可应用于移动教育的通讯技术主要有三种,分别是WAP无线协议技术、GRP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和基于SMS短消息服务技术,根据三种技术的适用范围和农民工移动教育的使用条件,农民工法律移动教育系统的开发和使用采用SMS短消息服务技术进行开发最为合理。这是由于SMS短消息服务技术开发相对较早,是已经实现大范围覆盖的移动通讯技术,并且与绝大多数手机设备相兼容。同时具备操作简便、响应迅速、成本低廉的特点,与农民工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生活水平较低并广泛使用中低价位手机的现状相适应,因此在三种移动教育通讯技术中,使用SMS短消息服务技术作为农民工法律移动教育系统底层技术支持最为合理。2、短信收发服务。信息收发是移动教育的最基本形式之一,系统应当搭载短消息处理服务器,其主要具备短信处理、信息显示监控、智能回复、垃圾短信过滤、日志和系统参数配制几个模块。其主要负责接收农民工发来的短消息,并根据关键字进行自动索引,从而将数据库中已经处理好的回复内容反馈给农民工,实现农民工和移动教育系统之间的交互行为。3、交互功能。远程教育不同于传统课堂,其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实时交互。上述的短信收发服务在结合自动回复服务的基础上能够实现较为简单的交互行为,但是也有直输式教育、交互性差、互动功能弱的不足,在农民工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之后该种模式的教育效果会降低,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和远程教育技术理论,通过交互式设计实现教育系统中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是为使用者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学习环境的重要支持。1)农民工学习者和法律教育者之间的交互:本系统的设计主要的使用对象为农民工使用者,因此农民工使用者即系统自主学习的主要群体,其能够远程接受法律教育者为其制作的学习安排或教育信息,同时通过系统提供的平台对教育者提出问题或进行留言,而教育者也可以通过系统进行问题答复和留言回复,通过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使农民工学习者和教育者之间以法学问题或生活问题进行交流,实现学习上的互动。当系统整体稳定后可以进一步将语音输入模块植入系统,使农民工学习者可以和教育者进行直接的语言互动,这将极大地提高系统使用效率和学习效率。2)农民工和法律专家之间的交互,农民不仅仅有法律知识的需求,有时农民工也需要法律服务的需求,如当遇到老板拖欠工资这类事件时,其需要专业的人员提供专业的帮助,那么系统应当在数据库构建时将职业律师的信息纳入,同时构建农民工和职业律师之间的交流通道,方便农民工寻求法律咨询服务或法律援助。3)职业律师和法律教育者之间的交互,很多法律问题是极为复杂的,有些时候农民工提出的法律问题是教育者无法解答的,那么教育者在此时也需要寻求帮助,即该系统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实现单边互动,而是能够进行多边互动,当教育者无法解决农民工的问题时能够随时接入职业律师的角色并寻求帮助。

查看全文

企业农民工法制教育实践途径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出了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的原则,这是对传统城镇化所面临的二元结构失衡问题的必要性调整。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和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为了保障其基本权益,消除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重点强调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民工的法治观念和守法意识,确保其在城市生活中能够产生强烈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1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分析

在传统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内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包括建设用地的低效使用和粗放管理、城市分割现象严重、城乡综合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农民工处于“亦城亦乡”的两栖生活状态等。故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城镇化转向包容性发展,“新型城镇化”这一发展概念的提出,一方面有效避免了城乡结构失衡问题的进一步发展与扩大;另一方面则是在此基础上对城乡结构的进一步转型调整[1]。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新型城镇化是解决其边缘化问题的关键,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了解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状况、权利保障和主观感受等,有针对性、目的性地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以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度和幸福感作为考量指标,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群体所出的“两栖”困境。

2新生代农民工的概述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对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教育水平、接受新事物能力、职业期望值、物质和精神享受等方面要求较高。新生代农民工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城市化融入感,但由于传统的城乡二元制度结构下的身份、权益与技术等原因的影响,这一群体常受到歧视或不公正待遇,难以完全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因此,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成为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话题,为了更好地保障新生代农民工能够适应和服务于城镇化等建设需要,有必要将城镇化纳入法制轨道,这就要求身处其中的人们必须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这一点《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6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中也有所明确。如表1所示为新老两代农民工法律法规认知的比较。

3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法制教育的现状分析

查看全文

职工法律援助服务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县总工会认真落实全市工会法律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深入开展工会法律援助服务工作,全面加强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及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现总结如下:

1、加强职工法律援助服务机构建设

县总工会建设一体化运作、一站式服务、开放式办公的“职工综合服务大厅”,设立了法律援助、职工信访等服务窗口,服务中心增设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人员1名,聘任兼职法律顾问1名。并对外公开12351职工服务热线电话,今年以来共受理职工对合法权益的诉求7例,解答职工对有关政策法规和工会相关业务的咨询22人次。

依托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和职工培训中心,先后挂牌设立了“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和“劳动争议调解员培训基地”,明确了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领导小组,由法院、县总工会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法院为3名受聘的劳动争议案件特邀调解员颁发了聘书,其中工会干部2名、律师1名。今年以来共接受法院委托、邀请调解劳动争议4例,经过调解达到和解的3例,减少了劳动争议法院诉讼案件,有效维护了和谐的劳资关系和社会稳定。

2、加强职工法律援助服务制度建设

一是制定法律援助工作职责和业务标准,明确了为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和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诉讼、参与调解仲裁,进行法律援助;开展劳动争议调处工作,及时介入工资拖欠、工伤赔偿等各类劳动争议等职工法律服务职责,积极组织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开展法律援助维权服务,保障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农民工及时获得法律援助,做到“有求必应、应援尽援”。二是与县法院、企业工会组织三方联合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预防排查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和工作台账制度,对用工单位在规章制度和合同管理方面加强帮助、引导,使劳动合同争议的预防和调处有了更为详尽、规范的制度保障。三是建立了主席值班信访接待制度。对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和党委、政府交办事件,采取事前协调和仲裁庭依法仲裁相结合的办法,认真调处。

查看全文

建立职工法律援助站事宜

维护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组成部分。为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促进我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全面履行工会组织的维权职能,根据我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区总工会与区司法局研究决定成立区职工法律援助站,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援助对象

根据《市区法律援助办法》的规定符合下列条件可获得法律援助。

(一)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确需法律帮助的;

(二)持有区常住户籍证明(在本区内企业工作的职工);

(三)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和其他有特殊困难的。

查看全文

箱梁结构工法管理论文

摘要:作者通过建立“现浇后张预应力箱梁结构工法”的实戎,对此工法的构成、特点、适用范围、工艺流程、操作要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现浇箱梁后张预应力工法

1前言

目前我国无论是公路、铁路还是城市立交桥粱,多采用“后张预应力箱梁结构”,在设计,施工及验收质量标准方面,都积累了匆当宝贵的经验。

近几年,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采用粗放经营,扩大外延的办法增加在施面积。这种方法使得企业的整体素质、管理水平很难提高。由于企业不替于技术积累和技术跟踪,很难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综合配套技术。为此,建设部干1989年颁布了《施工企业实行工法制度的试行管理办法》。因而,我们应积极实施这一“办法”,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

2工法的含义

查看全文

青年员工法制教育方法和对策研究

近年来,企业员工中青年员工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员工新老交替日趋明显,企业引进的青年员工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校毕业生,具有高学历、接受事物快的特点,来到企业后具有强烈的优越感,希望进入企业就受到认可重用。在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心理易受情绪和外界事物的影响,产生过激的行为。为此企业帮助和引导青年员工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以及民主法治、诚信观念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就成为企业持续和谐发展的迫切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青年员工法制教育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青工法制教育的方法

完善基础信息,了解青年成长动态。建立青年员工基础信息档案,了解青年员工基本情况,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更多的关注,为法制教育的有效开展打下基础。成立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机制。一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下设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具体分管此项工作,团支部书记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在明确责任人及工作职责的同时将青工法制教育工作列入相关人员月度目标卡。二要结合单位生产经营实际及青年岗位特点制定方案,确保落实。三要增强教育力度,使青工法制教育常态化。作为活动的实施者,要充分利用主题党日、团日、重要节庆日、重要活动和重大事件机会,适时提高法制教育的频率和规模,积极引导青年员工树立健全的法制信念,让青年员工更加重视民主法治和道德观念,提高青年员工知法、懂法能力。四要心中以青工为先,坚持深入青年、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倾听青年员工呼声,反映青年员工意愿,代表青年员工利益。调动青年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青年员工的力量与智慧,为建设和谐平安企业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加强宣传引导,提高青年参加法制教育的积极性。一是干部带头,武装头脑。作为领导小组成员,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广泛关注时政要点、舆论氛围、重要事件等,掌握单位各项制度规程、国家法规,提高做好法制工作的本领。二是广泛宣传,人人发动。以青年员工关注的微信、QQ等网络平台为主,黑板报、宣传栏、专题会议等宣传形式为辅,从意识形态、思想道德、法制观念等方面进行灌输,使法制工作意义、目的、内容深入到每一名员工心里,唤起人人参与的热情。三是坚持不懈,形成氛围。有机地将法制教育宣传融入到企业生产之中,在企业范围内形成人人关注、人人重视、人人是教育者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青工法制教育的对策研究

企业青年员工文化程度高,信息来源广,对新科技、新知识有着强烈的追求欲望。因此,对青年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青年员工不同的思想实际,提出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以企业发展前景和关怀激励青年,提升青年员工获得感。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是青年员工共同愿景和最好的激励。青年法制教育工作应着眼于鼓舞青年、激励青年,增强其自豪感、荣誉感、使命感和获得感,让青年员工自觉热爱企业、奉献企业。二是要为青年员工的发展搭建平台,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加快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三是要以人为本,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切实关心青年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要让职工切实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逐步培养起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心,并把感情和责任融入工作中。结合青年员工的特点,创新法制教育方式。当代青年员工的一大特点是崇尚现实、个性独立多变,追求多元化和多样性。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开展青年员工法制教育活动,如:推行互联网+法制工作方法,为青年员工网络交流互动创设渠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参观教育展,为青年员工感悟家国情怀提供保障;组织身边先进人物事迹分享,为青年员工岗位成才树立榜样;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以表现亲情、友情、爱情主题影片,让青年员工感悟“大爱”情怀与责任;开展法制专题研讨,集中观看《庭审现场》《为了母亲的微笑》等法制教育影片,青工之间分享身边法制案例为青工学法、敬法、守法提供理论保障。

企业文化与理想信念相结合,促进法制教育开展。理想信念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青年员工思想理念,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与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有效结合,促进青年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把青工的思想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从而使他们能够将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带动青年员工积极进取,从而有效促进法制教育的开展,为创建“和谐企业、平安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查看全文

农民工法律援助安排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和国家9部门《关于认真贯彻〈法律援助条例〉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问题的意见》,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经市司法局、市城乡建设局研究决定,在全市建设领域深入开展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现就有关事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科学发展观,解决农民工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工外出务工,一头连着城市和发达地区,一头连着农村和落后地区,他们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新路,但他们又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也最易被侵害,从而产生社会不安定、不和谐因素,解决农民工问题,既是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迫切任务,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因此,司法行政部门、建设行政机关要充分提高认识,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采取有力措施,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解决民工各类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维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持续发展的大好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二、明确任务

(一)司法行政部门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要密切协作,切实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按照“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农民工相对集中的企业的《劳动法》、《合同法》、《工会法》、《劳动和保障法》、《工伤条例》等与农民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力度,使用工企业依法用工,使广大农民工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无力维权时,有申请国家法律援助的权利。

(二)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司法行政部门要积极引导法律服务从业人员,主动参与涉及建设领域农民工的维权诉讼、协商及调解活动。鼓励和支持法律工作者对经济确有困难又达不到法律援助条件的农民工,按照有关规定,酌情减收或免收法律服务费用。引导法律服务机构积极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法律咨询等多样化的法律帮助活动,使广大农民工及时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法律服务机构对农民工维权案件要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在受理、承办、结案等环节建立案件质量评判机制,完善监督检查措施,确保办案质量。对群体性农民工案件及其他重大、疑难案件要建立集体讨论制度,努力保证农民工都能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