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创新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9 10:07: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工程创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金融工程创新论文
(1)第一部分国际金融创新1一、背景及概念1二、创新成果1三、技术进步与国际金融新格局的形成4第二部分金融科学的发展6一、金融学分析方法数量化6二、金融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化7三、金融创新工程化8四、金融交易及管理电子化10第三部分金融工程的基本工具和技术12一、金融工程的内涵12二、金融衍生产品的分类及创新12三、金融工程技术的分类15四、金融工程的发展趋势18
第一部分国际金融创新
一、背景及概念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和世界性的石油危机,利率和汇率出现了剧烈波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使金融机构的旧有经营模式和业务种类失去市场,同时又给它们创造了新的潜在业务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长足发展及金融理论的突破促使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突飞猛进,而创新成本却日益降低。在强大的外部需求召唤下,在美好的盈利前景吸引下,金融机构通过大量的创新活动,冲破来自内外部的各种制约,导致全球金融业金融领域发生了一场至今仍在继续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形形色色的新业务、新市场、新机构风起云涌,不仅改变了金融总量和结构,而且还对金融体制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对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提出了严峻挑战,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定,国际金融新秩序有待形成。对于金融领域内发生的这些变革,我们将其统称为“金融创新”。
二、创新成果(1)金融工具创新从狭义上理解,金融创新通常指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工具创新的成果是极为丰富的,按照金融创新工具的功能来划分,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风险管理型创新、增强流动型创新、信用创造型创新和股权创造型创新四种。事实上以上分类也代表了金融创新的四种原动力。表1按金融中介功能分类的创新金融工具风险管理型创新无疑是金融工具创新中最主要的一类。在八十年代,围绕市场风险管理进行的风险转移型金融创新最为流行,其典型代表就是期货、期权和互换工具,以及用它们构造出的各种复杂的产品组合。进入了九十年代以后,诸如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互换、信用价差互换以及信用挂钩票据等以转移信用风险为核心的信用衍生工具经历了引入和迅速发展的阶段,并成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创新的又一大热点。在1999年,在各种衍生产品交易中,金融互换、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仍然占有最主要的地位。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性的增加,提高了资产持有者持有某项金融资产的机会成本,与此同时,整个社会负债水平的提高使得对债务成本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二者都导致了债权、债务人对金融资产流动性的要求。八十年代以来,银行业普遍兴起的资产证券化是增强流动型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而期货等衍生工具交易相对于现货交易具有流动性优势,也把众多的投资者从传统的股票和债券市场上吸引了过来。在1999年仍然保留着这种趋势。对信贷的需求推动了信用创造型金融工具的创新与发展。在八十年代企业兼并重组浪潮当中,对高杠杆债务融资的巨大需求使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家们开发出了垃圾债券,并风行一时。而针对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委托问题,金融界创造出了以可转换债券为代表的一类新型融资工具,使投融资双方的需求更好地得到满足,从而扩大了融资规模。对于股权创造型金融创新,相对于信用创造型创新的发展较为迟缓。但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各种金融监管都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加强了要求,因此商业银行成为这方面创新的主要需求者和使用者。(2)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市场在近年来出现了两个重大变化:首先,国际金融市场实现了一体化。由于资讯的进步,全球金融市场连成一片,外汇市场已经实现了24小时连续不断营业;欧洲货币市场和国际证券市场迅速发展并不断壮大。第二,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迅速崛起,并在很多情况下超过了现货市场的规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金融衍生品的场外交易早在80年代就迅速超过了有组织的交易所交易,并且两者之间的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态势。(3)金融组织结构创新金融机构自身作为创新主体,也在不断经历着组织结构上的创新,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势头锐不可当。近两年来,美国、日本、德国的金融机构通过一次次大规模的兼并收购向着“超级金融百货公司”的战略目标迅速挺进。在分业经营限制迟迟不肯退出舞台的美国,1998年4月,花旗集团与旅行者集团的合并实际上已在美国金融界开创了商业银行、投资、保险业务“一条龙服务”的先河。迫于压力,1999年10月22日,美国白宫及共和党国会领袖就改革美国银行业条例达成协议,废除禁止银行承销证券的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新法案也将允许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公司互相在彼此的市场进行竞争。这表明金融机构必须在更广泛的领域内与更多的竞争对手争夺市场份额,金融机构之间竞争的激化迫使金融机构必须积极创新,并向多元化、全能化发展。(4)金融制度的创新金融制度的创新与金融业务和金融组织结构的创新是相互推动的。利率限制和分业经营限制的逐步取消,各国金融市场的顺序开放等等都是这轮金融自由化潮流冲击旧有金融体制所带来的变革。1999年3月1日,世贸组织71个成员缔结的新的全球金融服务业自由化协议正式生效,占全球金融服务业95%的国家和地区在银行业、保险业和基金市场方面全面开放,全球金融体系又向自由化迈进了一大步。
三、技术进步与国际金融新格局的形成现代通讯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有力地刺激了金融创新。从微观上来讲,这种推动作用贯穿了创新活动的整个过程,从产品创意、到设计开发直至推广交易,技术进步的作用至关重要。它提供了金融创新活动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同时大大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并使得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必须通过不断创新才能顺应并利用这种技术进步,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从宏观上来讲,技术革命推动的金融创新对金融结构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信息技术和交易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全球电子交易网络和自动清算系统的发展,突破了各类金融市场彼此之间的分割,跨越了地理上的国家疆界,膨胀了市场的规模,加速了市场的流动,并最终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证券化和国际化的蓬勃发展。但同时这也使得金融资本在全球各个金融市场之间的流动更加迅捷,金融风险的蔓延更加迅速,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增强。第二,技术革命产生了电子货币、电子金融产品,使金融产品和金融交易进一步虚拟化。第三,新技术使金融机构传统的业务和垂直结构的管理模式不再适应全球金融网络时代的要求,“全球思维,当地行动”新思想已经兴起,它重点强调以金融功能为核心的组织结构模式,为此金融机构整体必然经历重大调整。第四,金融监管必须直面金融技术革新所发起的挑战,重新建立灵活有效的监管体系。
第二部分金融科学的发展有人将金融学划为两大分支:货币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
工程材料创新才能的培育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是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十分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类专业唯一的一门全面介绍材料知识的课程,在人才的知识结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素质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而且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因此,作为高等学校的专业教师,积极探索如何把创新教育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一、提高对课程的认识,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材料科学对于科技进步、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都是一个关键领域,起着先导和基础作用,各个行业都离不开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例如,在讲课中,列举南京长江大桥、年产30万吨乙烯工程、大庆和大港油田的建设成就等生动例子,以及在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研究工作中取得的重大成果,结合授课内容,密切联系我国经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科研成果,潜移默化,进行正确的引导,就能让每个专业的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意义,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意识到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二、根据专业特点选择与更新教学内容,采用启发渗透式的教学方式
工程材料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针对机械类学生,根据他们的专业特点,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一)基本理论部分。简要阐述工程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工程创新论文
摘要:基于实践的知识论立场,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在现实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同知识的生成与应用相关联,并生成彼此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知识形态。它们在实践的联系中形成一条无形的科学—技术—工程—产业(STEI)“四元知识链”。从“四元知识链”来看,工程创新是凝结于工程“人工物”中的工程知识被并入到生产函数中以获得首次商业化应用的过程。从四元知识链的视角理解工程创新,对知识经济时代现实中的工程创新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STEI知识链;工程创新;知识经济
Abstract:Viewedfromthestandpointofpracticalepistemology,the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industrycorrelatewitheachotherinactualproductionandlifeandareinassociationwiththeformationandapplicationofknowledge,thusmakingtheknowledgeindifferentbutinterrelatedforms.Itimpliesthatthereisanintangibleknowledgechain,namelytheSTEIknowledgechaincomposedof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industry.WithrespecttotheSTEIchain,theengineeringinnovationplaysakeyroleintheprocessofofferingthe“artificialimplements”resultingfromengineeringknowledgewhichisincorporatedintotheproductivefunctionsinordertoacquirethefirstapplicationofcommercialization.TheengineeringinnovationintheknowledgeeconomytimesisoftheoreticalandpracticalimportanceintheperspectiveofSTEIknowledgechain.
Keywords:STEIknowledgechain;engineeringinnovation;knowledgeeconomy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正在成为创新的核心。工程活动架起了连通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桥梁,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也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现实指标。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工程创新已成为创新活动的主战场,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发展目标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大局。因此,“工程创新应该成为创新研究的新重点”[1]。目前,对工程创新的研究已受到许多学者关注,并有了诸如工程创新的意义、特点、规律[2],工程创新与工程人才,工程创新的一般属性[3],工程范式的创新[4],工程教育创新[5]等研究成果。作为创新研究的新领域,工程创新研究还需要深入探讨。殷瑞钰院士提出的“四元知识链”概念[6],为从知识链的角度探讨工程创新提供了新的视野。本文立足于实践的知识论立场,对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四元知识链”进行分析,并从“四元知识链”的视角对工程创新进行新的解读。
一、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知识链
小议工程设计创新
当今世界,创新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决定着国家和民族进步的速度。一个创新精神旺盛的民族,即使暂时处于落后状态,也必然会后来居上,赢得未来。
而要居于世界创新民族之林,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核心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我军的科研院所身处科技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两个前沿,是名副其实的科技密集、知识密集、成果密集、人才密集的团队,发挥好这个团队的领军作用,推广普及他们的创新经验,探索他们的创新规律,对于激发全军官兵的创新热情,完成“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历史使命意义重大。为此本刊特开辟“自主创新在国防科研院所”专栏,陆续约请一些有代表性的科研院所的领军人物,畅谈创新发展思路,敬请关注。
[新闻背景]第二炮兵工程设计研究院是一个具有20多个专业的综合性国家甲级勘察设计科研单位,组建30年来,先后获得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177项,国家专利28项,国家和军队级优秀设计奖30余项,其中军队优秀设计二等奖以上22项,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银质奖各1项,勘察设计科研水平位居全军勘察设计科研单位前列。
坚持以系统方法搞好设计
要以系统观把握和引导创新活动
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摘要:社会和企业对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将“以赛促教”的模式应用于工程估价课程中来,有利于提高工程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本文通过“校级竞赛+提高教师水平+卓越工程师班”的实施,最终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教师工作的能动性等目的。
关键词:以赛促教;造价;竞赛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要求学生既具有专业能力又具有实践能力,而工程估价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充分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成果性的特点。工程造价是工程管理学生未来的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工程学生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在岗位上取得成就,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岗位技能。但是,就目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来看,大多数学生对此门课程的掌握程度远远达不到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故应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和改革。目前我国在工程造价方面有很多软件,应用较为广泛的有广联达,斯维尔,鲁班、神机妙算等等。软件大大提高了造价人员的工作效力和效率,学生毕业之后从事相关工作,手算工程量的可能性很小,故掌握软件的学习,对理论进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以赛促教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大赛,将实践和创新结合起来,重点改革传统教学过程的模式和方法,使得工程造价课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本科学习期间,通过参加竞赛和比赛的方式,认识到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和不足,并针对这些缺陷和不足进行改善和完善,有利于提高本科教育的水平。
1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1学生现状分析。对于三本学生来说,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自主意识不够强,对理论知识的接收能力较弱,故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思维比较活跃,在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中才思敏捷,积极性高。而学生对软件本身的兴趣浓厚,故造价老师可以将学生的兴趣引入工程造价的实训课程中,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1.2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工程造价相关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而且学生对于软件的积极性远远高于理论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口述为主,并配以PPT+板书的形式,经常是以单样图例为主,重点讲述手工算量的计算规则。由于课时的有限性,很少能够给学生讲到如何套用定额,最终形成工程总价,所以学生理论学习结束以后,很难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概念和流程,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差。目前我校虽然为工程造价课程购买了相关软件,但是软件授课课时很少,仅有16个课时,学生实际并没有掌握多少软件知识,对于软件基本处于认知状态,远远达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需要。1.3技能大赛在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现状。近年来,学校和工程技术系高度重视技能大赛,坚持把技能大赛作为提高人才素质,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抓手[1]。2018年6月10日,我系学生首次参加由广东省工程造价协会主办,广联达软件公司协办的工程造价技能大赛,荣获团队三等奖,个人二等奖和个人三等奖等奖项。对于我专业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很好的成绩,对老师来说,比赛提供了另外一个教学方向,对学生来说,更是鞭策和鼓舞。
2“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公路工程协同创新中心的实践与创新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背景下,公路工程协同创新中心由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牵头,联合大型骨干企业、科研院所、本科院校和行业学会等单位构建“人才汇聚、科研创新、专业一流”三位一体协同创新平台,在科研与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实施协同创新,中心于2019年获得教育部认定,可为同类院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协同创新中心;公路工程;平台;融合
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教育部自2015年起,开展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牵头组建公路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发挥主导和参与单位的综合效应,搭建“校-企-研”协同创新模式,构建“人才汇聚、科研创新、专业一流”三位一体协同创新平台,通过近年来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1建设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时期,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肩负着加快转型升级、服务国家战略的多重使命,对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交通运输部科技司提出了重大技术方向和技术政策:交通运输行业BIM技术应用、技术标准;桥隧结构病害自动识别、无损检测技术;轻质高强材料、快速维修加固等技术等。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和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背景下,我校牵头构建公路工程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公路行业核心共性问题,依托优势专业,与大型骨干企业、科研院所、本科院校联合开展协同创新多技术集成的研发与应用平台;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不同层次的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探索高职院校通过协同创新机制在科研和教育教学新思路。从而实现“交通运输高等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公路工程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实施期间,党的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构筑起交通强国建设“四梁八柱”,全面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推进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优化完善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和高效率的普通干线网为主体的更高质量互联互通的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山东交通启动交通强省战略,打造高品质的交通基础设施网、高端化的智慧交通网,推动山东省由交通大省向交通强省迈进。山东省全面启动交通运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制定实施方案,建立项目库,着力推进行业技术创新。该中心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为山东省公路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2中心重点建设内容
公路养护施工工程技术创新刍议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我国的公路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公路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质量直接影响着运输及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此,公路养护施工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提高公路养护施工工程技术水平,加强对公路养护施工的管理,才能有效的保障公路的质量,保障公路使用的安全、稳定。鉴于此,本文就对公路养护施工工程以及当前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公路养护施工技术的创新进行探讨,希望能有效促进公路养护和运营的质量。
关键词:公路养护;施工技术;创新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各行各业都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这就促进了我国交通网络的建设,公路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人们对公路的各个方面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有效的保证公路的质量,就必须要对公路进行合理的养护,从而保证公路的安全,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在进行公路养护施工时,施工单位需要对养护技术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完善,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解决当前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公路养护技术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在当前公路养护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1.1养护运行机制落后。当前,不少工作人员对公路养护工作缺乏深入的认知,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由于养护工作并不能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这就导致相关的人员只重视公路的建设,忽视了公路的养护,缺乏对公路养护的资金投入,这就限制了公路养护的发展,公路养护管理机制和技术也得不到相应的创新。此外,传统养护运行机制的落后,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也十分陈旧,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导致公路出现问题时并不能及时的得到解决。1.2养护管理体制不顺。我国公路养护管理基本都是由国家拨款的方式进行的,这就限制了公路养护市场的行程,不仅阻碍了资金的流通,同时还不利于公路养护管理质量的提升。虽然各地区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封闭性,不利于公路养护管理的创新。1.3养护机械设备缺乏。当前,现代化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公路养护管理中也同样如此,现代化机械设备能有效的提高养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但不同区域由于自身情况的不同,使得现代化、机械化并不能得到良好的应用,部分地区仍运用传统的人工方式进行养护,这样不仅效率低下,同时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进而限制了我国公路的长久发展。1.4缺乏强有力的政府监督。在进行公路养护时,还需要做好监管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养护的质量。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常常存在政府监督不到位的情况,这也使得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松懈、懒散的情况,从而养护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了公路的质量。
2公路养护施工的主要过程
土木工程与创新创业教育探讨
一、概述
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举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实施这一重大战略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十分活跃,但也存在很多误区,有不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游离于专业课程体系之外,没有形成更为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1]。当前在高校创新创业实践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相对独立的,可以脱离专业教育而存在,这种错误的认识在很多高校的表现形式就是将几门创业培训、职业规划等课程教学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而缺乏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2]。然而,这种培养方式与创新创业教育基本理念是不相符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将来的职业发展中[3]。本文根据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对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途径进行探讨。
二、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在各高校中正不断深入推进,但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还存在着影响本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一系列问题。(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识不足。在国家号召双创的背景下,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一些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还缺乏深度认识和理解,开展教育的方式通常也比较单一,比如把创新创业教育片面理解为创办公司或开店等,缺乏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很显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应该不仅仅是培养创业者,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的专业教育背景下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的人才。(二)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有待提升。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一门传统的工科专业,现有师资队伍中不乏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还有众多具有高学历、学术能力强的教学研究型人才,但仍然比较缺乏既有创新创业能力又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人员。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大部分的教师是以前主要是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缺乏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背景,难以满足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加强具有土木工程背景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显得刻不容缓。(三)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融合不够。“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土木工程专业提出了更加严格的人才培养要求。据统计,我国设立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院校超过400所。高校的定位不同、学科专业方向不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也有所不同。根据不同培养标准这些高校可分为研究型学校和教学型学校,而其中居多数的教学型学校以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但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上,大多数高校都未能将专业培养目标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进行融合,这难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四)课程体系设置有待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需要依托有效的课程载体。目前我国现有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主要侧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的的基本理念,各高校需要设置更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在本专业的普及程度。高校应将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创新创业类课程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形成适合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五)课堂教学模式有待优化。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现阶段还存在一些有待优化的问题。从教学内容看,创新创业教育通常被看成是某种技能的学习,脱离于专业教育而独立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也更侧重创业技巧的训练,而专业教育内容较为单一,更多地表现为对专业知识的灌输,在专业教育课程中缺少创新教育思想的渗透,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都是薄弱环节。从教学方式上看,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组织模式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没有凸显出来,这也直接导致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不足。
三、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途径
针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借鉴各高校有关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成果,结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下面从教育理念、师资队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堂教学等几个方面提出融合措施。(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建设。在高校中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表明要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创新创业教育要想取得实效,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来改进高校教育理念,需要把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到与专业教育同样的认识高度。在开展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正确认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革新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理念。如何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树立将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为一体的教育理念。(二)师资队伍的建设。具有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创新创业精神的教师队伍可以正面地引导学生,激发出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首先,高校应经常性地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活动,提升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创新创业意识,不断丰富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并将其融合到专业课教学中去,打造高校高水准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其次,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引进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聘请土木行业具有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杰出校友来担任客座讲师,向大学生传授创业实践经验。第三,经常组织学工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接受相关培训,在学生管理上体现创新的内涵,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的舞台,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三)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设。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为基础,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为核心。我校在修订2018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学科建设、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明确了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业方向及业务范围,从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这将有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理念和土木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当然,不同类型的高校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内容可以有所差别,但是都需要将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目标放在突出的位置。在应用型高校应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求,在研究型高校更应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培养方案中必须有支撑这些培养目标实现的课程体系。(四)课程体系的建设。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创新创业的知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4]。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定位于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来架构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集中实践环节、第二课堂、创新创业类课程等六大模块组成。在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中增加创新创业类活动比例,在第一学期开设1.5学分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导论课,以专题形式引入本专业基本研究内容、创新创业方法等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中设置第二课堂环节,旨在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紧紧依托专业教育来展开,从创新创业基本理论(如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基础、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思维训练)到实践体验(如土木工程专业科创指导和训练、土木工程专业创新精神与实践),构建起有层次、立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支持学生将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等取得的创新成果作为创新创业类课程学分。在专业知识教育和集中实践环节中,每门课程安排不少于2学时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内容,课程大纲明确课程在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层面的教学目标,呼应和支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至此,构建起三个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第一层次是面向土木工程专业全体学生,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通识课和创新创业类课程模块中的必修课;第二层次是面向本专业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旨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的第二课程环节和创新创业类课程中的选修课;第三层次是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的各类实践活动课程。(五)课堂教学的建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可以围绕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来展开。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以创新的思路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训练的平台。在考核内容上,可结合实际问题,加大对学生创新思维考核的比重,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对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在考核方式上,要根据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内容和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重视创新创业素质的考核。
创新工程人才培养论文
一、拔尖创新工程人才培养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工程精神的内涵
关于工程精神概念,国内主要在工程哲学研究中有所涉及。中国近代关于工程精神的研究绝大部分始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院长乔尔•莫西斯提出的“大工程观”,他认为工程是建立在科学与技术之上的包括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因素的大工程涵义,工程教育必须回归工程的本质,重视培养学生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徐长山教授认为,工程精神就是以工程实践为基础的知、情、意的统一,是工程人的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是工程活动的精神动力。王章豹研究员指出:“工程精神是指从事工程的人员在长期的工程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准则、思维方式、意志品格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它是人们从工程活动过程及工程建构成果中凝炼和升华出来的为工程共同体及工程人自身所特有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特质”。但笔者认为,工程精神是建立在工程之上的哲学概念,是从自我意识出发,通过内在观点感知神经元事件,对工程实践经验进行抽象和提升,作用在工程师身上的一种行为或品质。工程精神是工程师自由意志的定在,是工程师创新的不竭源泉,对工程意识的培养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工程精神的缺失业已成为卓越工程师短缺、创新能力不足、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严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惊人、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劳资纠纷不断、人文精神缺失等一系列问题的“病根”。工程精神的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内容,成为了软实力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工程意识的界定
优秀的工程师必须具有工程意识。何为工程意识?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它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因素。王贵和等人提出,工程意识是人脑对人工物、经济环境、自然环境这个大工程的能动反应,就是在充分掌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要有能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情合理合法地开发利用自然条件去完成某项工程,创造出新的物质财富的意念。贾致荣教授认为,工程意识是人们将自然科学原理结合人类在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再应用到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在人的头脑中形成一种高度完善、高度有组织的人脑机能,是一种高级特殊物质。从以上的概念不难看出,工程意识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工程意识是意识形态的一种。它是工程师在完成某项工程的过程中,通过客观现实反映在脑海当中的一种意识。
公路工程管理创新点探讨
摘要:针对目前公路工程进行管理措施创新所遇到的瓶颈,分析了公路工程管理现状和进行公路工程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创新点:完善公路工程管理建设制度、实现信息管理对公路工程的作用、优化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创新、建立管理措施执行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公路工程管理;融资体制;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公路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工程人员不断创新工程管理措施,与时俱进。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公路工程管理人员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手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鉴于此,工程人员应在明确公路工程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找到具有创新性的工程管理措施,推动工程建设的发展。
1研究公路工程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目前,相关建设人员在对公路工程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工程管理方法,这就难以实现当前公路网络的安全建设目标。因此,相关建设人员应采用公路工程管理的一系列创新措施,提升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把控工程建设进度。相关研究表明,创新公路工程管理的措施方法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⑴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⑵避免二次施工问题的出现;⑶调动起公路工程施工建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⑷充分利用现有的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资源。这几方面的作用效果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例如,充分利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现有资源,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工程施工进度满足设计要求。基于此,相关建设人员应加大公路工程管理创新措施的研究,以实现我国交通运输业快速稳定的发展目标[1]。
2公路工程管理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