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难题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9 05:50: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革新难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商业银行革新难题及策略

持续多年的商业银行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集中在商业银行身上的诸多矛盾逐渐暴露,如不择机对其进行修正和调整,将对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积累了诸多矛盾,究其原因,主要是商业银行改革中存在着多种误区,如战略失当、激励扭曲、教育欠缺、法制淡漠、内控乏力和创新偏颇等。修正和调整上述误区,对优文刘元王亮亮化金融资源配置,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商业银行转型,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战略失当

目前,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银行体系在我国已经确立,商业银行的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如何使各个层次、各个类别的商业银行充分满足不同地理区域、市场主体、客户群体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发挥出与其市场定位相匹配的金融服务功能,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目标。但从这几年商业银行改革的实践看,效果并不明显,银行业体系市场严重错位,资金紧缺矛盾激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尤其是在特定金融服务领域表现更为突出,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边缘化,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薄弱化,这种状况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的改革战略失当,盲目追大求全,粗放经营、外延扩张严重。商业银行在发展战略中不考虑投入产出比、成本与收益,以拉存款为主业,扩规模为目标,全力追求“大而全”,无视银行差异,逐渐偏离自身市场定位,追求同质发展,导致金融资源过度向大城市、大客户、大项目集中,金融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以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的城市商业银行为例,其最初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但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依托比较优势,做深、做透、做强特色业务,在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方面精耕细作,而是采取“跨区域经营,综合定位”的战略模式。商业银行高度同质化的发展战略,致使金融资源配置扭曲、重复浪费、效率低下,形成“传统业务竞争白热化,业务创新形式化”,“大客户竞争白热化,小企业服务边缘化”,“中心城市竞争白热化,农村金融服务去市场化”等多种困境并存的局面。因此,要实现我国商业银行既定的改革目标,关键是促进商业银行的集约化、差异化发展,形成多层次、多样化、多功能的银行体系。

激励扭曲

激励机制是银行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高效、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振奋员工精神,凝聚员工力量,改善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银行平滑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保证银行业的长期稳健发展。但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中存在着较强的激励扭曲,主要体现在不顾风险水平和管理能力,重规模扩张与短期利益,重任务压力而脱离实际。简而言之,存款数量成为员工激励机制的核心,收入奖励和职务升迁成为基本的激励手段,单一而具有刚性。我国银行业“重存款不重质量,重效率不重管理,重业绩不重教育,末位淘汰与明星员工并存”的激励模式导致经营过程中功利主义泛滥,机会主义盛行,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广泛滋生,成为银行业长期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的掣肘。在这种激励机制下,没有员工认真思考银行的真实价值所在,没有员工认真思考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动力去研发创新性金融产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向市场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多年来倡导的商业银行转型也只是限于口号,流于形式,转型进程大有停滞和逆转之势。可见,我国银行业的激励扭曲问题亟需纠正,价值主导型的激励模式亟待形成,“多元化考核,突出对风险、收益和合规的考量”替代“线性、单一的规模化考核”才是正解,唯有如此,才能够满足银行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教育欠缺

查看全文

世界银行革新难题及建议

世界银行①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支柱之一,对二战后全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潜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关于世界银行的批评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些批评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世界银行没有实现促进发展的职能。Payer认为②,世界银行对于穷国帮助不大,反而会使一些已经富起来的国家更富,一些不发达国家抱怨世界银行加重了本国的贫困。第二,世界银行缺乏战略方向。世界银行有一个庞大的执行董事会,以及庞大却缺乏效率的员工队伍,但由于执行董事会主要代表国家利益行事,因此难以形成一个长期的战略。Sachs认为,由于美国把世界银行视为美国外交和国家利益的延伸,所以理所当然认为应当由美国指定世界银行行长,但至今为止,没有一任行长是经济发展方面的专家,缺乏专业知识导致世界银行没有一个战略、也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完全成为了实现美国企业利益的工具③。第三,是世界银行在治理上存在的问题。和其他多边金融机构一样,世界银行治理状况备受诟病,对世界银行治理的批评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世界银行的效率。Payer认为世界银行是一个缺乏效率的官僚机构④。二是美国对世界银行的垄断。美国对世界银行的垄断包含多个方面,其中受批评较多的是美国导致世界银行贷款“有附加条件”,以及美国对修改《世界银行章程》的独家否决权⑤,还有美国实际垄断了行长的位置。即使是美国的学者,也不认为美国对世界银行的垄断是一件有益的事情。比如,Sachs就认为世界银行行长选举存在较大的问题⑥。三是发展中国家投票权不足的问题。这和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垄断世界银行是同义反复。世界银行曾经历过若干次的改革和调整,不过,从来没有因为外部批评而进行过任何的改革,多数情况下,改革只是反映了世界经济版图的变化以及国家间的利益调整。美国金融危机以后,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呼声再次高涨,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支柱之一,世界银行的改革也被迫提上议程。本文拟对世界银行改革历程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分析目前各方提出的主要改革建议,并对世界银行治理改革的关键议题、可能的方向进行讨论。

一、世界银行治理改革回顾

自成立以来,世界银行对发展目标、治理结构、业务流向等方面进行过多次的调整与改革,在治理方面比较大的调整有三次。第一次是对内部架构的调整⑦。1952年以前,世界银行的治理结构是根据职能划分的,分为贷款部、经济部、市场部、法务部等部门。目前世界银行的治理结构,是在1952年内部结构改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治理结构的特点是按地区划分(除了几个专业委员会之外),这一结构对于提高世界银行的运营水平是非常有效的。第二次是对投票机制的强化⑧。在1972年以前,世界银行的贷款尽量根据“常识”来运行,一些有不同意见的项目将在提交执行董事会投票前得到妥善解决。1972年,Gonzalez修正案通过后⑨,为了回应国会的要求,美国的执行董事开始在世界银行内越来越多使用投票权影响贷款或援助方向,同时,美国的执行董事也对一些项目明确发表看法,使得一些项目没有办法提交执行董事会讨论。事实证明,美国完全可以影响世界银行贷款的流向。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会又指责多边开发银行将贷款提供给违反人权标准的国家,因此要求世界银行的执行董事对这一类项目投反对票,一些与糖、橄榄油等相关的贷款项目因此受到影响。第三次是目前仍在进行的投票权改革⑩。2008年秋,世界银行集团同意开始两阶段的改革,以提高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DTC)在世界银行的参与,包括增加DTC国家的投票权、股份、在执行董事会中的人数、对DTC国家关于发展的看法做出回应等内容:(1)增加DTC国家的投票权,根据新的股权计算公式!,将DTC国家在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的投票权从42.6%提高到47.2%,同时,将DTC国家在国际开发协会(IDA)的投票权从40%提高到46%。(2)建立独立的配股原则。要求建立和IMF配额相一致、但又不一样的股份分配方法,欢迎新的IDA出资,以及保持发达成员和DTC成员之间的投票权平衡。(3)对IBRD和IDA的股份结构进行定期评估。每5年对IBRD和IDA的股份结构进行评估,以保证股份结构能够反映各自的经济占比以及对世界银行集团的贡献。(4)增加来自DTC国家的董事。在保持其他国家董事不变的情况下,增加2名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董事,使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在世界银行的执行董事达到3名。(5)修改《世界银行章程》。修改《世界银行章程》是为了修改关于基本投票权的规定,提高基本投票权的提议已经得到理事会的批准,正在征得成员国的同意,已经有80%的成员国(占70%的投票权)同意,但离85%的投票权还有一定的距离。可以看到,经过这一轮的投票权改革以后,新兴经济体的投票权提高得最多,中国、韩国、墨西哥、土耳其共增加了3.27个百分点,而其他发展中成员增加1.33个百分点,总体上最不发达国家增加的投票权都是非常有限的,这是由投票权计算公式所决定的。DTC改革的实质是通过提高基本投票权以惠及最不发达国家,同时较大幅度提高新兴经济体的投票权,很大程度上是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一次调整。这和全球经济结构变化也是一致的,1990-2010年间,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都有所下降,只有新兴经济体的比重是上升的。投票权改革之后,美国的投票权下降了0.51个百分点到15.85%,但仍然拥有足够多的投票权以否决《世界银行章程》的修改(15%),也就是说,在修改章程上美国仍然有独享的“否决权”。到目前为止,世界银行的改革还没有触及到核心的议题(比如美国的干预、治理机制不顺等),世界银行下一步的改革能否触及到这些核心议题,也正是本文要重点讨论的内容。

二、世界银行治理改革方案分析

对于世界银行治理结构改革,学者和官方都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改革方案,世界银行也多次成立专门委员会研究治理改革的问题。这些方案中,对世界银行改革的许多问题都有所涉及,有些甚至切中了世界银行治理改革的要害。

(一)关于改革行长选举的方案

查看全文

财税革新以及调改须处理的难题

加入WTO,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又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中国入世后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一系列的义务,其中首先承担义务的就是政府。因此,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广泛的适应性改革与调整,特别是尽快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课题,其中财税方面的适应性改革与调整,备受关注。

一、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WTO准则,尽快转变政府职能

我国各级政府的职能,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尽管改革开放以后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迄今为止,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仍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知道,世贸组织的最大特点,就是为各成员国政府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提供一套法律框架,即WTO准则,以便规范或约束各成员国的政府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国际行政法典”。而WTO各项准则的制定和调整,又是以现代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这就是说,各成员国政府都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来管理经济,做到政企分离,政府决策和执行过程透明化,政府管理规范化与法治化。这无疑将涉及各成员国政府职能、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等方面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转变我国的政府职能,完善其宏观与微观经济管理模式,就成了加入WTO后的一项紧迫任务。

与WTO的相关条款对照,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期的现有政府及其财政职能,的确有与WTO规则不相适应的地方。比如在经济管理上政企职责不分,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自觉或不自觉的干预等现象,至今仍然在各级政府部门中不同程度存在;政府管理和政策制定上的不透明、不公开,以及重审批轻监管,办事程序混乱;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假冒伪劣泛滥,不公平竞争现象严重存在,各种市场壁垒随处可见;政府行政管理方面的法治化水平依然较低;财政管理职能上的“越位”和“缺位”同时并存的现象也较为突出,同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

诚然,转变政府和财政职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在很短时期内就解决旧体制遗留的所有问题。当前可按照我们在入世时所作的承诺,采取轻重缓急的次序,首先解决那些急迫的、重要的问题。比如先清理整顿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取消那些不合时宜的内容;尽快清理和减少不恰当的行政审批事项,扩大内需,为实现投资、贸易自由化创造条件;继续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为建立统一、开放、公平、公正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而努力等等。

查看全文

小议家电行业促销难题以及决策革新

一、中国家电行业发展概况

2010年家电消费具有需求基础: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商品房销售景气促进家电产品的新增需求:房地产景气指数持续上升2009年商品房销售大幅增长,保障了2010年家电新增需求具有基础,家电市场需求前景大。国家继续实施鼓励出口政策,促进了家电出口的健康快速发展,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扩大了出口空间;更为根本的是中国家电业已经完全融于全球竞争环境,走向国际化。从家电行业技术发展的轨迹看,信息技术、集成技术以及现代化管理方法与传统的家电制造业紧密结合,企业对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的力度会加强,对人才和技术的竞争将主导家电企业未来的竞争力。

“酒好也怕巷子深”,在开发适销对路的家电产品、制定有吸引力的价格和确定有效的分销体系时,现代市场营销要求家电行业必须与其顾客、供应商、中间商、金融机构、政府和社会公众进行广泛、迅速和连续的信息沟通活动。科学地制定并合理地运用促销策略是家电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的产销条件和取得较大经济效益的必要保证。

二、家电行业促销存在问题

(一)促销目的不明确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就是有目的的,促销的目的有:(1)为了新产品上市的影响力和迅速打开市场而进行的促销,如何缩短消费者的认可周期,使产品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消费者已经熟悉的产品成为解决新品上市的关键,促销就能使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将新品当成已经熟知的老产品。(2)产品的定价往往由于市场前期的调研和定位发生偏差而与事实发生差异,通过促销的方式来实现产品的价格调整,以使产品在同类档次产品中更具有市场竞争力。(3)为了遏制竞争对手而进行的促销,是打乱竞争对手部署的一种策略,以此来获得市场利益。

查看全文

汇率制度革新难题及策略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汇率制度改革整体上是成功的,人民币汇率基本上实现了向均衡水平调整的目标。然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在具体安排和实际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一、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势看,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处于升值通道。根据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步伐,人民币汇率走势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为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的汇改开始阶段,三年内人民币升值18%,呈现先慢后快的特征;第二阶段为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的汇改停滞阶段,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被迫停滞,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维持在6.8水平波动;第三阶段为2010年6月19日至今的汇改重启阶段,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新启动,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总结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这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汇率改革基点缺失。在2009~2010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问题,我国汇率制度改革重新回到单一盯住美元制度,这一方面说明国际环境的压力增大,尤其是面对发达国家货币霸权和制度垄断,我国无法实现自我意愿的改革宗旨和原则;但另一方面我国制度缺少的教训也值得思考。我们不断强调汇率改革模式,不断向外宣言汇率改革决心和意志,但缺少有效的组合和对策,即一篮子货币模式只是停留在言论宣言、指导原则和对外交往中,缺少实在的模式透明度、权重有效性以及框架执行度,进而不得已推出人民币国际结算。实际上人民币国际结算方式是我国汇率制度难以实施的“反光镜”,而不是有效、灵活对策的成功,是对汇率制度改革的一种否定,而不是对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汇率改革基点的缺失最终导致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倒退和进展的弱化。

(二)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升值不断预期强化导致国际短期资本涌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六年过去了,但我们只看到价格在不断升值,从未贬值,6年升值22.27%,从8.1838元上升到6.7605元,期间只有2009年处于所谓的盘整年,汇率水平纠结在6.82~6.83元。非对称地单向参考一篮子货币,带来了升值预期不断强化的问题。回过头去看,人民币汇率的这种价格走势是因为外部驾驭的成功,而非内部需要或需求的基础,我们并不清楚我们汇率价格方向以及汇率的诉求需要。因为2009年以后我国的经济金融状况处在一个明显的向下阶段,甚至出现明显的纠结和扩大矛盾状态,并非未出现我国经济金融品质提升的趋势。同时,汇率的单边升值,刺激了国际游资的投机动机,这反过来又使得人民币升值预期进一步强化。2005年至2008年上半年之间,我国实行紧缩货币政策多次提高利率,国内外利差的扩大,国外大量游资在赚取无风险利差和人民币升值收益的双重利益吸引之下,通过各种途径绕开资本管制流入我国,并且涌入我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推动了我国资产市场的泡沫化,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和金融稳定。

(三)官方干预明显,汇率维持成本高。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每天以中间价为中心正负0.5%之内进行波动。但是,货币当局作为外汇交易市场的一个成员,可以在区间内的任何价位进行干预性交易。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局面使外汇市场上人民币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使得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不可避免。维持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成本较高,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干预引致外汇储备的增加所带来的成本与风险上。一方面巨额的贸易顺差及国际资本的净流入导致中央银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直接影响央行货币政策效果;另一方面外汇储备的投资管理风险,储备用于清偿的功能决定它必须具有较高的流动性。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主要用于购买美国政府的短期债券和在境外金融机构的同业存款,其资产收益率远远低于对外借款所支付的利息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所付出的成本,这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虽然新成立的中国投资公司担当了部分外汇投资管理的重任,但并没有完全解决巨额外汇储备的管理问题。

查看全文

行政机制革新难题及途径

行政体制涉及行政管理层级、行政机构设置、行政职权划分、行政机构相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地方行政体制是省、市、县、乡四级政府职权划分、机构设置及相互间关系的总称。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是网状行政体制,这种体制的弊端是行政机构多、行政成本高、责权不明等。①改革地方行政体制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和突破点。2008年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也涉及地方行政体制改革问题。近年,我国各地推行了各种类型行政体制改革,如“省管县”改革、“大部制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公安行政体制改革”等。②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行政体制存在问题,但这些改革缺乏统一布局,往往局限于某一层级政府、某一地区或者某一行政系统,且缺乏法律支持,改革效果及影响力均有限。梳理我国各地行政体制改革方案,找出其存在问题,理清进一步推进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路,将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基于此种考虑,本文试图分析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及存在问题,探讨推进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路径。

一、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

我国于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进行了五次大的行政体制改革,每次改革均涉及地方行政体制调整。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机构改革的意见》后,地方行政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目前各地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并无统一模式,改革方案呈现差异化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类型:

1、“省管县”改革

我国宪法第30条规定,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按照宪法规定,我国只是直辖市和较大的市才实行“市管县”。但改革开放后,我国将原属于省级人民政府派出机关的地区行署改组为市人民政府,市作为一级政府出现,普遍实行“市管县”。“市管县”体制缺乏宪法依据,且增加管理层级,增大行政成本和降低行政执行效率。因此,改革“市管县”体制,实行“省管县”体制,成为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省管县”改革可以追溯到1988年海南建省。海南省成立后,就实行省直接管县的行政体制。1997年重庆成立直辖市,撤销作为中间层级的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由直辖市政府直接管县。2002年以来,浙江、四川、湖北、河南、山东等省先后根据本省的情况,将一部分原属于地级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直接赋予经济强县,在财政体制上实行“县财省管”。2009年财政部《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明确2012年底前力争全国除民族自治地区外全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目标。在“扩权强县”基础上推进以“市县分治”为核心的“省管县”行政体制改革,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发达的优势,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加快中心城市的培育,促进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而且有利于探索和构建地方政府间的公共服务职责分工体系,提高区域公共服务供给水平。[1]从各地试点情况看,“省管县”改革呈现如下特点:第一,赋予县级政府更大的自主权,把一些原本属于地市级政府的行政审批权力直接下放到县。第二,在财政体制上相应增加县级财政的分享比例,增加县级政府收入。第三,选择扩权试点县时,优先考虑综合实力较强的县,兼顾部分中等和贫困县。[2]

2、地方大部制改革

查看全文

固定资产监管难题及革新措施

继央企12000亿元的国有资产由国资委统一监管之后,涉及上百万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名下的数额约40000亿元的国有资产,由谁监管的话题也提到了议事日程。截至2011年底,全国国有资产共20.36万亿元,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达3.55万亿元。如何科学有效地搞好固定资产管理,以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实现其保值增值,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

观念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部分单位“重购置,轻管理”,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制定完整的固定资产目录和进行固定资产编号分类,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不完整,不能详细反映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改造、折旧、盘点等相关内容,不利于单位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2、会计核算不规范

财务会计资料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一些单位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没有记载明细资产的实物数量及其价值,由于固定资产实行原始凭证计价法,单位会计无法确认盘存资产数量的多与少、及其价值的增与减,账面资产总值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容易造成账实不符或资产流失。会计核算不及时,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不真实,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差甚远。比如购买的办公桌椅、卷柜、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摄像机、照相机等,只列经费支出,不增加固定资产。个别乡镇以扶持企业为名,将资金转移到企业变现,以企业名义购买超标小汽车,不体现本单位固定资产或以借用之名使用小汽车。

查看全文

城中村改建做法与心得

2011年以来,区依照全市一致摆设,把城中村革新任务作为加速城市开展、打造宜居调和、加速第三财产开展的主要任务,实在摆上主要地位,抽调专门人员,成立专项机构,精心组织,普遍调研,科学规划,扎实推进,获得了初步成效。

一、树立机构,强化组织指导。该区列入三年城中村革新规划的社区共有22个,个中推进区7个,城区及城乡连系部15个。本年该区方案启动7个社区的革新任务,个中市级试点2个,辨别是洞上和俎庄社区;区级试点5个,辨别是塔湾、南关、吴庄、西关和樊沟社区。为增强对城中村革新任务的组织指导,成立了以区当局首要指导担任批示长,15名首要县级指导担任副批示长,财务、建立、疆土、监察、公安等多部分为成员单元的区城中村革新批示部,并依照“抽强者、强抽人”的指点思维,从全区各单元抽调20余名科级或后备干部构成批示部办公室。执行县级干局部包、批示部办公室人员联络项目准则,每个城中村革新项目专门成立批示部,分包县级指导任批示长,增强指导,靠前批示,协调停决存在问题,催促落实革新进度。

二、强化宣传,营建言论气氛。为宣传政策、营建情况,使群众真正调查、支撑和参加城中村革新,区当局采用多种方式,普遍宣传城中村革新的相关政策、主要意义和外埠的成功经历。当前已经过各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70余次,张贴口号、吊挂横幅1000余条,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深化社区街道宣传2000余人次。有用的言论宣传,炒热了干群思维,激起了任务热情,宣传了政策常识,为城中村革新任务的顺畅施行奠基了优越根底。

三、深化调研,仔细进修借鉴。起首,仔细进修上级有关精力,重复钻研城中村革新起步任务中的问题和难题,找准症结,寻觅对策;其次,深化各城中村展开项目调研,调查状况,摸清基础,掌握群众志愿;其三,调查进修外埠成功经历,由区委、区当局首要指导亲身带队,屡次组织项目责任单元担任同志到省表里多个县(市、区)调查进修城中村革新进步前辈经历,并对成功经历进行深化研讨剖析、梳理归结,与该区实践重复对接,抓好连系,找准打破口,探究契合该区实践的城中村革新路子。

四、明白政策,强化任务指点。起首,依据上级有关精力和外埠进步前辈经历,连系该区实践,整顿汇编了10万多字的《区城中村革新材料汇编》、《区城中村革新任务指南》,研讨出台了《区城中村革新施行方法(试行)》和《区城中村革新项目投资监管方法(试行)》等多个针对性、操作性和指点性强的当局标准性文件;其次,依据城中村革新形式、顺序、办法步调和底层干部群众提出的疑问问题,在深化研讨和具体掌握国度相关司法律例及上级有关政策的根底上,以问答方式编制下发了近4万字的政策解答聚集;其三,区当局组织各有关专业人员经过深化现场查询研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剖析评论任务推进办法,实时进行梳理归结,积极上报市直部分寻求定见。经过扎实的任务,博得了各方的支撑和了解,有力地推进了城中村革新任务的深化展开。

五、科学规划,扎实深化推进。编制革新规划、确定施行方案是城中村革新最终落实的要害环节。为做好城中村革新总体规划和节制性具体规划,该区根据市当局城中村规划定见,一方面组织专门力气深化社区和居民家中调查状况,对各类根底数据进行摸底计算,精确把握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积极与规划部分对接,抽调专人协助编制革新规划。规划初步完成后,城中村革新指导组各成员单元一起对触及群众中心好处的居民拆迁赔偿、详细安顿、公共设备建立、开拓项目运营等问题进行了评论研讨,对规划进一步修正完美。对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内的社区革新,仔细经营,深化调研,经过走访座谈、问卷查询等方式普遍寻求群众定见,初步构成了革新思绪。该区将本着全体规划、分步施行、打造亮点的指点思维,依照“三个集中、六个一体”的要求,对、区,、社区、、社区辨别组团革新,完成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本共享。

查看全文

全市谋划新型城镇化进程领导讲话稿

同志们: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年省委常委中间学习组观赏学习、研讨经营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来,全省会市建立进入了簇新的发展阶段,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此次现场观赏的市、市、市和市就是全省会市化历程的缩影和模范。我认为有三条珍贵经验值得总结推行。

第一,科学规划,提高城市发展品尝。近年来,各市都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延聘国表里知名规划设计单位,科学制订一流的城市规划。市围绕“建现代工业新城,创文明生态名城”的总体定位,全力打造南昌、闽台和沿海发达地域的旅行休闲后花圃。市着力构建“大”格式,构成“同心专心两轴三区”的城镇空间构造,建立现代沿江口岸城市。市突出赤色摇篮、绿色家园、古色三大特点,确立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发展定位。南昌市经过施行红谷滩新城和旭日地域建立,摆开了城市发展框架,特别是扎实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对几条首要干道重点进行绿化美化,极大地提高了省会城市的全体形象。

第二,土地运作,筹措城市发展资金。市运用BT、BOT和土地绑缚项目形式融资,上一年经过土地出让融资24.7亿元。市变“卖地筹资”为“收地融资”,变“先卖地后做情况”为“先做情况后卖地”,依法回收闲置土地,拓宽土地升值空间,全年新增土地融资35.6亿元。市执行以地生金、以地引资、以项目升值土地,两年筹集城建资金17.36亿元。

第三,善谋实干,破解城市发展难题。除破解建立资金的难题以外,还着力破解征地拆迁的难题、工程建立的难题、预防腐败的难题。如市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做到赔偿、安顿、资金、工作四个到位,维护征地农民和拆迁户的好处,上一年市中间城区用地6000多亩、拆迁110多万平方米、6000多户,完成了调和征地、平稳拆迁。市在推进城市建立工作中,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调度督查机制、监督保证机制和工作落实机制,保证建成优质、高效、节省、清廉工程。市经过出台投标招标监管、重点工程投资评审治理方法等规范性文件,市政项目建立出了不少精品工程,大桥等3个工程荣获鲁班奖,后河综合革新和滨江公园革新荣获“中国人居情况类型奖”。

省委、省县政府行将印发的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百个示范镇建立的两个文件,对今后一个期间全省会市化历程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政策办法、组织指导都作了明确规则,但愿各地抓住时机、贯实。我以为,将来三至五年,是全省会市化建立的主要时机期,表现在“一个严重规划、三个高速时代”:

查看全文

农村D级危房改建实施办法

为改善全县农村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在协助寓居在D级危房的乡村难题群众改善寓居前提,依据《关于加速推进新村建立及乡村D级危房革新的告诉》(府办发电〔2012〕27号)、《关于推进全市乡村低保户土坯房革新的指点定见》(成办发〔2012〕40号)和《关于印发〈市乡村低保户土坯房和乡村D级危房革新任务方案〉的告诉》(成办函〔2012〕171号)精力,特制订我县乡村D级危房革新任务方案。

一、任务目的

目的义务:具体完成831户乡村D级危房革新义务(含乡村低保户土坯房革新637户)。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25日前。

二、津贴标准

按1万元/户的标准(中间津贴6000元/户,省津贴4000元/户)赐与津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