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培养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9 05:22: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个性培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学生创造个性培养论文
内容提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关键词:创新质疑交流想象
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1.批判性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如果发现教材中有错误的地方,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质疑,就能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如第十二册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一辆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每小时行45千米,从甲城到乙城要行8小时。如果改从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行120千米,只需几小时?学生提出质疑,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不可能是同一条路,那么路程一定相等吗?若改为同一条公路的慢车道和快车道就好了。教师及时肯定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就不能违背现实生活,不能单为解题而解题,应该符合现实生活。
岗位需要培养个性品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什么是人格特质;大学毕业生要认识自身的人格特质,选择合适的理想岗位,降低岗位成才的成本;大学毕业生要依据岗位任职的需要,不断修塑人格特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人格是个体内部那些决定个人对其环境独特顺应方式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结构、人格是人更深层、更本质的特点、特质是人格的基础,是心理组织的基本建构单位、人格(Personality)一词最初来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人格是由不同成份构成的一个结构系统、气质是指个体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西方工业国家对人格特质与工作匹配的关系作了许多理论上的研究、一切成功始于勤奋,这是不容置疑的真理、大学毕业生的性格特征还处于发展和调试阶段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人格特质理论认为某些人格特质与某些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匹配关系。依据这一理论,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岗位任职时要考虑自身人格特质的职业类型倾向,扬长避短。同时,依据岗位需要注重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人格特质;奥尔波特;岗位选择
美国的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说“同样的火候,使黄油融化,使鸡蛋变硬。”他认为,“人格是个体内部那些决定个人对其环境独特顺应方式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结构”,他强调了人格的个别特点,指出人格以特质迎接外部世界,用特质来组织经验,构成一个人完整的系统,由此而引发人的思想和行为。对于一名大学毕业生来说,影响岗位任职的因素是复杂的和多种所样的,其中人格因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格是人更深层、更本质的特点,大学毕业生在岗位任职时要结合自身的人格特质一起考虑。当前,全社会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发展的关键是培养人才,合理的培养、使用人才的意义也越来越重大。大学毕业生的人格特质与岗位任职关系的研究对于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潜能的发挥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一、什么是人格特质
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是心理组织的基本建构单位,是每个人以其生理为基础而形成的一些稳定的性格特征。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commontraits)和个人特质(personaltraits)。共同特质是人所共有的一些特质。所有人都具有这些人格特质,人与人之间都可以在这些特质上分别加以比较,如外向性,任何人都具备这一特质,个体之间的差异只在于不同的人具备此种特质的多寡或强弱不同而已。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特有的,代表着个人的独特的行为倾向。人格特质是伴随着人的一生不断成长的心理品质。人格的成熟意味着个体心理的成熟,人格的魅力展示着个体心灵的完善。人格又称个性,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成分,它凝聚着文化、社会、家庭、教育与先天遗传的个体风貌。“人有千面,各有不同”。人格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人格的差异铸就了个体千差万别、千姿百态的心理面貌。
舞蹈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的培养
一、舞蹈概述
1.舞蹈的概念
在舞蹈艺术中,舞蹈的形成是编导从生活中提炼并加以总结的典型化人体动作。舞蹈创造中还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立足生活实际时形成的自己意念的符号。总体来说,舞蹈是一种富有节奏和一定韵律的艺术。在舞蹈中,人体可以通过自己动作的变化,通过抑扬起伏、动静刚柔等不同的力度、速度和能量的变化,来抒发人的内心世界对外部生活的丰富感情的体验和变化,以此来展现社会生活情境和矛盾冲突。
2.舞蹈的划分
20世纪末,各国舞蹈家和理论实践家,以一种当代舞蹈思维审视了舞蹈历史,并开始对既定的思维审美习惯进行重新评价,伴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对舞蹈分类依旧不能统一起来。各国舞蹈家对舞蹈的分类依旧不能统一起来,目前比较流行的划分方式:第一,从历史发展进行的角度划分为古代物和现代舞;第二依据风格和不同特点,主要划分为古典舞、芭蕾舞、民间舞和现代舞;第三,依据不同的体裁,划分为叙事舞蹈和抒情舞蹈;第四,依据舞蹈的表现形式划分:独舞、双人舞、集体舞、组舞和舞剧。
二﹑舞蹈教学概述
舞蹈考级教学共性与个性培养研究
摘要:中国舞协所颁布的中国舞蹈考级教材是当前舞蹈练习的重要蓝本,根据中国舞蹈考级教材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共性的素质,使学生懂得如何跳舞。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并不相同,也要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兼顾,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全面成长。
关键词:舞蹈;教材;学生
自从中国舞协颁布中国舞蹈考级教材以来,我国舞蹈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参考标准,对于推动我国舞蹈事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舞蹈学习时,教学通常都会围绕中国舞协所颁布的中国舞蹈考级教材开展。这有助于更好地抓住学生的共性培养,同时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在进行个性化的探索,有意尝试探索更好的舞蹈考级办法,这为日后的舞蹈教学和考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1舞蹈考级教学中的共性培养
1.1加强体质、改善体态、塑造健康体魄。首先,中国舞蹈考级教材中的一些内容与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身的血液循环,同时还可以更好地使学生拥有优美的形体,培养学生独特的内在气质,调节一个人的神经和内分泌,不断提高学生肌肉的耐力和敏感度。这样既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变得更加的挺拔,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调查显示,对于同年龄段的少儿,参加舞蹈训练的比不参加舞蹈训练的要长高4厘米左右。由此可见,根据中国舞蹈考级教材所要求的内容进行系统训练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高。其次,按照中国舞蹈考级教材有助于克服学生驼背或者是凹胸等不良姿态,而这些不良姿态会影响到学生的身高以及生长发育。一般来说,通过中国舞蹈考级教材训练的舞蹈学生在仪表和举止上基本都端庄得体,走路时候的气质与没学过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差距。最后,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肌肉的灵活和协调,有助于学生的指关节、膝关节等各个环节的灵活。坚持按照中国舞蹈考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训练可以增强他们的体力,有助于促进肌肉以及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等身体机能的发育,有助于促进呼吸的加快,有助于增加胃肠的蠕动,有助于刺激学生的神经系统,使他们的机体不断健康成长。[2]1.2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促进和发展。依据中国舞蹈考级教材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包括学生的团体意识,对于音乐和语言方面的兴趣等。首先,舞蹈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本身就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依据中国舞蹈考级教材,学生所学习的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也不是一种技巧,而是给学生留下了一种创作的可能。学生完全可以根据一段音乐自编自演舞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自我创作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同时也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加他们对于生活的想象,使他们热爱生活,增加对于美的追求。其次,中国舞蹈考级教材中有一些是集体表演舞蹈,这些集体舞蹈可以使学生更加注重团队意识,在舞蹈的过程中观察是否队形整齐,是否动作一致,使得学生的共性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将自己融入集体之中,可以使个人的训练与集体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长此以往,学生的集体观念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会自觉树立起良好的集体意识。[3]通过中国舞蹈考级教材可以更好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共性,可以将舞蹈教学与素质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从学生个体出发,在普及艺术教育、强化审美教育功能方面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一致认可。
2舞蹈考级教学中的个性发展
教学对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综述
摘要:学生的个性化其实质就在于学生思维方式的个性化,教学中对学生个性化能力的培养就是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个性化能力的培养,思维方式的正确性可以提高探究知识的效率,是决定探究成败的关键因素,更是对学生个性化能力培养的核心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关注学生在探究知识中实现学习能力的个性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学生个性能力、培养
一要重视训练学生独立思维个性化的毅力
在以往的应试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常常被教育者引向片面发展的方向,教师只加强了学生的应试能力、机械性记忆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独立发展,从而相应的削弱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不适应时展的进程,时代要求教师改变不适宜新世纪的教学方式,学习先进的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去进行施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碰到问题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去摸索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学习经验,在课堂中应该注意增加设计题型,按照题型要求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尽可能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题让学生去验证结果和寻找规律。我们在教学中常可以见到有些学生遇到问题缺乏独立思维的习惯和努力钻研解决问题的毅力,急于向老师或同学发问,有的缺乏自信心,动不动就找参考书或跟别的同学对答案,作为教师对这类存在不良习惯和现象的学生应作相应的处理,制定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内容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训练独立思维个性化的毅力。
二要充分尊重学生思维方式个性化的发展
学生既是教师教育的对象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每个学生的智力强弱、智商高低各不一样,从而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因素,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层次、生活环境、已有经验及个人禀赋的不同,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存在着强烈的个性化色彩,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而善于求异,喜欢主动寻求质疑,有的学生思维沉稳而追求周密。如在写作文描写同一个人的时候,因为学生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同的学生由于观察角度和体验角度的不同,写作的角度也就不同,表达的感情也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在施教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去仔细观察、详细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心里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唤醒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探索知识中实现思维方式个性化的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
摘要:现在小学教学过程之中美术教学也日益提升上日程,我们要在教学之中提升学生的个性也是必须进行的教学。个性是一个人独特的标志,也是我们进行社会化必须走的过程,我们培育人才必须使其有独特的个性,这样才是时代所需要的人才。美术作为一门最需要想象力和独特性的学科,是我们培养小学生独特性最好的手段。本文就是探讨小学美术课堂培养独特性的问题和开展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个性培养;应用措施
目前,在我国的小学课堂之上多出现大班教学的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出现趋同势。小学的美术教学过程之中,出现许多课堂教学模式僵化,师生关系出现问题,学习环境较差,等影响学生想象力的发挥,阻碍学生的个性化的养成,影响美术教学的质量。我们要培养小学生从思想、态度、行为、意志等方面都有和他人不同的个性,促进小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培养出符合新课改提出的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实现现代化教学,促进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模式的革新。
1小学美术个性培养出现的问题
1.1老师过度进行干预:目前在我国的美术教学的课堂之上,老师在教学过程之中起着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和独特性的养成。例如,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之中,老师布置美术作业,说学生可以成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是老师总会不由自主的引导,加入自己的主观色彩,这样就严重限制学生的想象力。这样进行培养的学生,及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也只是在老师思想下为前导的,没有自己独立的东西,这样是不利于学生进行真正的独立性培养的,对学生的个性化养成形成巨大的阻碍。1.2老师重知识轻个性:随着新课改的提出,美术教学目标为两个。一者为,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授课和教学。二者为,培养学生的美学思想,学会独立的欣赏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但是现在的教学之中,老师只是进行性单体的示范教学,不断的传授美术知识,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的过程。学生的美术作品也只是对老师画法的复制,没有进行创新,学生的整体画风都被限制住了。在这个过程之中就是老师忽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造成的恶果。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会造成画风枯竭。1.3个性的审美风格被压制: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是最能培养自己的个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许多的想法就是学生自身个性养成的关键性因素,但是老师却教学过程之中对学生发出的独特的思想进行扼杀或者进行王权否定。然后老师在讲解自己对作品的见解,这样严重的压制了学生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同时同学之间进行谈论时,提出新奇的想法,也会被同学以老师讲解方法给予否定。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严重限制了学生自己的审美兴趣的提升,对个性化的养成造成巨大的限制。
2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育个性培养研究
摘要:一个人的的个性与品格将会对未来他能否通往成功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小学阶段的青少年们则是作为未来国家的栋梁之材,他们的个性化发展与培养将会直接关系到能否承担得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与重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更是应当发挥积极作用,通过语文专业魅力来培养、提升小学生的个性品格发展,为日后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学生个性培养;研究
在这个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进程中,各个领域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作为学生启蒙阶段的重要引导者与陪伴着,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更是站在教育的角度来担负起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个性化差异培养的重任,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得不败之地,得到良性、健康的发展。下面就来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的同行业从业教师带来一定的参考帮助。
一、个性化发展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标准已经明确支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语文专业化修养,同时还要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小学生才能够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春风下实现良好、健康的个人魅力发展,同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与发展性。另一方面对于这个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而言中华民族的青少年们肩负着国家富强昌盛、国家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必须要从语文教育提升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养成[1]。
二、培养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
语文教师教学个性的培养综述
论文关键词:彰显语文教师教学个性
论文摘要:飞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挖掘自身的优势,逐步走上个性化道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属于自己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语文教师教学个性的培养条件如下:1.教师要博学多才;2要与学生融为一体;3.要挖掘自身优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由此可见,新课程的改革打破了以往的旧的教学模式,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我们的教学也应该走上个性化教学的道路。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自己的个性教学呢?
一、教师的教学个性
教师的教学个性是教师个人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与探索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个人气质、性格、阅历、兴趣、知识结构等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教学个性化是与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二、语文教师教学个性的主要表现
英语教师教学个性培养研究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国内伴随着针对学生个性差异而进行的个性化教学的探讨,学界对教学个性的研究也开始关注,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纵观前人的研究,对于什么是教学个性,众说纷纭。在此,笔者认为,教师教学个性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自身性格特征结合起来对课堂教学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并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它追求教学活动与教师个体生命体验的合一,是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心理特征在课堂上的集中体现。因此,它决定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是学生个性的养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二、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个性缺失的原因
如今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很多英语老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导致老师也没有动力,打不起精神。而很多学生认为英语课堂非常沉闷,单调无聊。再加上缺少了考试的压力,学生认为课堂没有什么吸引力,还不如自学,所以学生逃课现象严重,继而产生的后果是很多学生认为在进入大学第一个学期或一年之后,英语水平还没有刚入校时高,更不要说有所提高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种情况?笔者认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师缺乏其独特的教学个性,再加上现有的教学体制的束缚,以致学生对大学英语课堂没有向往感。
(一)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束缚了教学个性的发挥
教学制度是正常教学的保证,但是同时也会扼杀教师的创造性及其独特的个性。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课堂行为都有一系列的规定:上课下课必须按时间进行,不得提前下课或者上课,否则就视为教学事故;教师的衣着,板书,语言甚至语气也有要求;还有的学校实行督导听课制度,督导听课时得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否则视为不合格。在这种严格的教学制度下,教师的教学个性自然得不到发挥。
小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不管是在性格特点方面还是学习能力方面,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发掘他们的个性,培养独属于他们的写作思维,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其在写作时能有更好的发挥。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问题进行了分析,仅供同仁参考。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写作应基于个性化表达,应注重写作的创新性,同时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个性,将自己的思想融入作文中,表达真实情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会在写作前先对文题进行讲解,如带领学生审题、分析写作范围、确定写作思路等。然后给出一篇范文,让学生以此为标准写作。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导致学生按照统一的格式书写,使文章千人一面,不利于学生写作思维的培养。
一、当前小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主观精神想让作文富有个性,必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很少在教学时创设情境,导致学生很难快速进入写作状态,激发不出强烈的表达欲望,也想不出好的写作角度。而且教师在开展写作训练时,也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味要求学生背诵好词好句好段,导致学生的作文就是优美词句的堆砌,没有新意,千篇一律。并且教师大多注重成绩,不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2.缺少感情融入很对小学生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单纯将写作当作学习任务。日常生活中的积累也很少,认为只要凑够字数就算完成任务,因此在写作时不融入真情实感,我们通常称这一类文章为“流水账”。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日常生活没有思考,缺少真情实感的表达;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阅读量少,导致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将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导致文章语言匮乏,情感不足。3.缺少写作热情学生缺少写作热情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小学生刚接触写作,对写作很陌生,难免产生抵触心理,所以写作热情不会很高。而且小学生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丰富,对生活也没有深刻的认识,因此,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也会影响他们对写作的热情。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导致的。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所用的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产生不了写作热情。4.缺少写作素材小学生的生活单调,课余生活不丰富,而且人生经验少,感悟和理解生活的能力也不强,导致写作时找不到合适的写作素材,只能反复使用那些烂俗素材,或者干脆照抄作文书,应付写作任务。
二、培养小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的策略
1.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小学生可以说是一张白纸,可塑性极强,模仿能力也极强。教师在教学时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循序渐进地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因为通过阅读,学生能积累到高质量的写作素材,学会设置情节、搭建写作框架以及掌握一些必要的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教师应经常组织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摘抄好词佳句。还要引导学生仿写,可以循序渐进,从简单的仿写句子开始。如,教师给出一个比喻修辞用得比较好的句子,让学生理清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模仿句子的结构写作。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要让学生在写作时运用自己积累和摘抄的素材。2.加强课外阅读,扩展学生知识面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积累,教师在讲解知识时,不仅要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还要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入一些课外知识。如运用小学生感兴趣的读物、图画、报刊等,拓宽视野,激发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从而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教学。如可以把学生按照写作能力分成不同小组,将优等生和学困生组合起来,结成帮扶小队。这样,学困生能在优等生的带动和帮助下,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优等生也能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提升自己。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发掘学生的潜力,如动手能力、设计能力等,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3.建立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是最了解学生的人,研究表明,孩子的三分之二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个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讨论中发表看法,丰富知识。例如,按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在讲课前,展示一篇文章,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总结文章的内容,再派另一名学生阐述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发表完看法,教师要对回答情况进行点评。点评后,再让学生思考从中学到了哪些知识。借助这样的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但能积累写作素材,开拓视野,还能提高创新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让他们理解团队协作的意义,可谓一举多得。4.制定写作计划,督促学生写作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对写作内容和学生的能力进行研究,提前做好规划,设定教学目标,确定写作任务。如此才能有的放矢,精准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教师还要督促学生写作,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应对他们的作业进行评价和指导。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制定阅读计划,不过也要注意,不能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负担。5.表达思考和感悟,融入真情实感想写出佳作,必须表达真情实感。而情感的表达离不开日常生活中的探索与发现。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不断探索,捕捉触动心灵的瞬间。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摒弃分数至上的想法,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写作,自由发挥,写自己感兴趣的人、事、物、景,大胆表达所思所想。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和思维能力不同,所以选取的写作角度也千差万别,教师不应限制和约束,反而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表达真情实感,培养他们的个性化写作能力。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创新能力,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给予积极引导,并结合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激活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在写作时能够表达真情实感。如此,一定能提升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使学生的作文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作者:郑小会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东方红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