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9 05:08: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个性化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个性化教育

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研究

【摘 要】在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本文根据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在现今教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来探讨研究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的教学实践策略,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升人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实施策略

高中审美教育是全面实现九年制义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和片情趣。基于此,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研究在帮助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不仅需要国家行政及其相关部门的支持,也需要教师的深入探讨和努力,去强化教学个性发展意识,从而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一、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同时通过对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审美赏析,能够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查看全文

探讨体育个性化教育的几点思索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开展“个性化教育”的背景、个性化体育教育的概念及其特征以及实施体育个性化教育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希望通过背景分析,明白体育个性化教育的紧迫性;通过概念的定义和特征分析,开启体育个性化教育的思路;通过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分析,尽可能的避免体育个性化教育走入一些误区。

关键词:体育个性化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关于体育个性化教育在我国能否得到真正落实的问题日益浮出水面,成为国人特别是每一个中小学体育教师极度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过分强调技术动作规格、运动负荷、练习密度等生理学指标,使学校体育教育带有过多的强制性,一招一式,一板一眼的进行教育,导致教学过程趋于集体化、统一化、程式化,忽视或压抑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因而降低了学校体育的育人效果。正是这种传统体育教育积累的种种弊端,促使今天广大的体育工作者去全力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路子。学校体育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其独有的优势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中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体育学科,开展体育个性化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也容易存在着片面的认识。教师只有充分理解个性化的概念及其特征,个性化教育活动才能顺利的开展。从而,探索一条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有利途径。

二、对体育个性化教育的概念理解

法国教育家弗雷内说:“学生某一方面的成功,会促使其他方面的成功”。一般来说,发展人的个性特长,往往能最有效地开发一个人的个性潜能,如果个人的天赋、才能、爱好得到充分发展,会促使他在其他方面获得成功。体育与健康个性化的教育首先要承认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承认学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爱好、兴趣和需要,并以此为基础,以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心的需求为核心,在教师引导、帮助下找到“表现自我”的领域,让学生认识自己,显示“自我”的存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以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形成学习团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多元的评价、教师的指导,以促进学生的运动兴趣、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形成“终身体育”作为目标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展示、发挥自己的个性,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集体精神,培养、发展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查看全文

中学体育个性化教育论文

一、中学体育课程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性

1.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以人的主体实现和超越为特征的经济。它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人才诸因素中最为突显的一部分,是个体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条件。健全的人格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内在融合,个性的发展包含了社会的发展。

2.创新教育价值的体现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其最终的一个目的是为当今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国家栋梁。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任何创造都必然体现着创造主体的个性品质和特点。创造力不仅包括智力因素,还有诸如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存在。心理要素的健康发展,对于个体的成长是不可或缺的,同时也是帮助个体激发潜能、培养丰富创造力的有利因素。

3.人文价值的回归

查看全文

高中音乐教学个性化教育分析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自古至今,已经流传了上千年。因材施教可以说是个性化教育的体现,强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式。

一、个性化教育的涵义

教育界的学者对个性化教育有着不同的看法。总的来说,个性化教育是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上,以形成学生优良个性为目的的教育。个性化教育是学生对自身发展的需要,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都不一样。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遵循教学规律,尊重每一位学生心理感受和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一)个性化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进行改革和发展。教育是服从社会需求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教育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是根据社会的发展而来的,满足了社会多元化的需要。(二)个性化教育是教育个性化的趋势。传统的班级授课方式,过于强调班级成员的一致性。在班级的发展中,学生的个性化品质受到了冲击。这一授课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学。(三)个性化教育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每一位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师的任务就是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特色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音乐教育中个性化教育的实施

(一)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个性化的教学思想,才能创建出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加强自身调整,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内心,了解到他们之间的差异性。教师要对每一层次的学生充满信心,对他们的成功给予爱心,让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耐心。教师的每一份耐心都会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思想上也要有改变,要知道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因此,教师要坚持鼓励性原则,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将个性化教学真正地应用于音乐教学中。(二)尊重学生。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应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课堂上多给学生鼓励,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高中生正处于15至18岁的年龄段之间,这个时期的学生情绪体验和情感体验都比初中的时候要强烈,随着情感的丰富,他们的个性化特征也逐渐明显。因此,高中音乐教学要尤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实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首先,通过诱发学生的情感因人施教。高中拥有特点显著的个人情感差异。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诱发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实现个性化艺术欣赏,促进个性化艺术素养的形成。其次,通过发现学生的短板因人施教。学生有短板,有时就是教师对症下药的切入点。比如,有的学生从小不被家庭关注,性格懦弱自卑,认识事物总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过于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类学生听音乐的类型偏向“抒情风”“治愈系”,也缺乏上台演唱的自信。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讲到“抒情”类音乐时多给他表现自己的机会,并给予他最为热情的表扬和鼓励。(三)挖掘学生潜质。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质,发现每位学生的禀赋、爱好和特长,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发展自己,是每位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音乐的类型丰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学生擅长演唱民歌,有的学生擅长流行歌曲;有的学生擅长钢琴,有的学生擅长吹竹笛;有的学生对音乐天赋异禀,有的学生生来就不是学音乐的料。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优点和短板,以及他们的兴趣所在,才能充分挖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个性潜质,从而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扬长避短,实现学有所“长”,这里的“长”就是学生获得的个性化素养。(四)以学生为主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主体”和“主导”的统一。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因此,要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转换教学角色,把原来课堂上以教师教为主,一言堂的模式,转换成以学生学为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激活他们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

三、结语

查看全文

高校体育个性化教育研究

摘要:对于高校体育教育,应该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也就是说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该建立在个体的个性基础上,通过体育对个体的身体、心理、素质等进行全方位影响,以此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个性化教育,能全面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体育教学中的个性化体育教育。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个性化

对于体育教育,主要是以人为对象,通过影响人的行为来促进人的发展,对于个体,是拥有单独的个性的,为了充分发挥个体的作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也就是说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全面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个性化体育教育的概述

所谓的个性化教育是指教师了解学生,通过测试方法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最后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并结合学生自身发展意愿等,为其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计划、辅导方案和执行管理系统。个性化教育能积极的反应学生学习心态、能力、观念和技能等方面,让学生获得良好教育效果。个性化体育教学也就是在体育教育中融入一定的个性化教育理念。一些教学专家说过学生一方面的成功,能带动其他方面的成功。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进而提高学生体育素质,挖掘学生体育素质,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最终获得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2.高校体育教育中实施个体化体育教育的可行性

查看全文

中学地理教育的个性化探索

摘要:知识经济已经叩响新世纪的门环,创新成为通向富裕文明社会的金钥匙。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知识社会这样对创新有着如此迫切的需要,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对创造力的培养有如此急切的呼唤。

传统的地理教育将其功能定位在“知识的传播上”。知识社会无重量经济的飞速发展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刷着传统的地理教育观,培养创新力作为地理教育的真谛在大浪淘沙后真容初显。个性是滋生和培育创造力的丰厚肥沃的土壤。人的个性化的充分发展。必然会提供个体更为强烈的创造欲望,更为丰富的创造机会。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更富激情的创造活力。创新呼唤人的个性化的发展,人的个性化发展呼唤个性化的地理教育。

一、个性化地理教育诠释

1.个性化教育

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是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独特组合构成的整体。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①完成某些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②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③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特征,即性格;④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这些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错综复杂交互联系,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着调节和控制。

回眸传统的地理教育,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学校按国家下达的地理课程规格要求培养学生。过于集中统一的地理教育模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个性特征难以彰显。

查看全文

个性化教育理念及回归策略

摘要:个性化教育理念是激发教育系统各要素高效流动的精神中枢,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不竭的理论源泉。个性化教育理念旨在为每个人提供适合的教育,实现人人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实践个性化教育理念必须以教育系统关键要素、环节为突破口,打通系统内各要素资源的结构通道,实现教育的开放性、发展性和个性化。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教育管理;教育体制;回归策略

一、个性化教育理念的内涵

个性化教育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原点,以实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的和谐局面为旨归,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照受教育者个性特征,灵活调控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和评价办法。惟其如此,才能保证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统一,才能实现成人和成材的统一,才能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愿景。个性化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多层次、个性化需求的客观要求。首先,从考试招生层面看,个性化教育理念是有教无类的生动写照,将受教育个体本身所具有的潜能和天赋特长看成是可挖掘的财富,关照并引导受教育个体自身兴趣进行教育。而个性化教育就是要摈弃唯分数论的选拔,保障人人受教育机会公平,通过发展性的评价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从而实现人尽其才。其次,从人才培养层面看,个性化教育是以科学的质量观来实施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绝不以课堂的结束为教育中止点,通过学生反馈不断调整教育策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拔高,使学困生有充足的思考回味的空间。再次,从教育评价层面看,个性化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原点的,这是教育的实质要求,但同时应当注意到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特征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都直指使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这一教育真谛。为此,个性化教育配套的教育评价系统应涵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同时突出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最后,从教育创新层面看,个性化教育是教育开放性的体现,是经济发展的反映。

二、个性化教育理念的现实悖论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传统的学校教育的单一课程内容、教育测量、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已然绑架了个性、活泼的学生。比如,在以考试分数为指挥棒的教育选拔机制下,是难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目标的。而考试作为教育测量和评价的手段,本应充当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改善的反馈机制杠杆,却被异化为决定人生命运和孰优孰劣的功能性工具,成为终结性的教育评价,实在是本末倒置的典型。个性化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原点的,过早文理分科,表面上忠于学生个性的选择,实际上是学生在泛化的文理分科中迷失自我的孤注一掷,无法代表学生个体发展的最佳选择。首先,一方面,个性化教育要求有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互动覆盖面广的信息网络,设施齐全的活动拓展室;另一方面又要求一批教育理念先进、业务能力强、孜孜不倦的师资队伍。在学校没有充分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个性化教育的实践缺乏硬件、软件的支持。其次,个性化教育理念与实践的脱节无疑在蚕食着教育理念的可贵价值和理论地位。最后,长期处在象牙塔里的个性化教育理念必须经历一次合理回归,发挥出教育价值和效益来才能走出悖论怪圈。

查看全文

高中生德育教育个性化探讨

摘要: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社会所要求的各方面基本素质,也要使学生的个性在符合社会要求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能力等不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促使学生能够综合、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德育;个性;策略;有效性

高中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其能否健康成长是关系到肩负祖国未来建设使命的大事。[1]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获得静态的知识,更是教会学生如何去“知”,也就是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是静态的,而“知”是动态的。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要将创新能力的培养注入到个性培养中,总之,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能力,只有让学生是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使得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才能最终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在学校教育中不断探索和发展个性化教育,为国家更好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个性化教育内涵

(一)个性

个性是指个体在发展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一定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身心、才智、德行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比较稳固而持久的独特特征的总和”。个性既反映共同性,也反映差异性。教育学中的个性是指人性在个体上的具体反映或者表现。对于当代学生而言,个性既是指其自身上所具有的经常性、稳定性的心理特征,也是指这一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心里特征。当代学生的个性包括:创造力、表现能力、主动性、敢于怀疑、向权威挑战并提出问题以及具备参与各种活动、交际能力。

查看全文

高中个性化教育问题及策略

“有一幅漫画,入学前的学生各种各样的形状都有,长的、短的、圆的、扁的,但通过学校出来的只有一种形状———‘正方形’。”[1]这幅漫画形象地道出了当前学校教育的弊端。为克服这一弊端,专家学者们都在想方设法,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各种改革随之而来,开设选修课就是为了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其个性发展。高中选修课是个性化教育的集中体现,也是新课改的重点与难点。

一、高中选修课是个性化教育的集中体现

个性化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就是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学校要改变原来那种千篇一律的人才培养方式,采用个性化教育的方式[2]。选修课的开设就在于让学生自主、自由地学习,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进而实现全面发展。高中阶段是人一生职业定向的最好时机,如能在高中培养起学生的兴趣和志向,高考填报志愿时就能减少盲目性,进入大学后学习动机也会提高。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详细规定了高中选修课事宜。《计划》将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又由选修I和选修Ⅱ构成。选修I是国家根据社会对多元人才的需求,同时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及不同的发展需要而设置的。在公共必修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都在类别、层次上设置了各种选修模块以供学生选择。类似国家课程。在课时、课程内容、课程标准等方面都有规定,是对一位合格公民的最低要求。选修Ⅱ是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兴趣,开设多种模块供学生选择。类似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设数量足够、学生感兴趣且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特点的选修课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已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学生选什么课原则上尊重学生的意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个有机整体。国家课程起着统筹作用,即哲学上所说的“同一性”,代表着整个群体普遍的利益和所要达到的水平,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差异性”,地方课程是考虑到各地区现有资源不同,文化各异,所以有其特殊的教学内容,校本课程就更加考虑到每个学校具体情况,施行个性化和创造性课程[3]。选修课的开设与实施对三维目标的达成,进而形成兴趣或特长有着重要作用。于学生,能尊重学生个性,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独特自我和个性个体;于教师,能促进其专业化发展;于学校,能探索并形成办学特色。因此,它是个性化教育在课程上的集中体现。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影响着个性化教育的渗透。

二、高中选修课存在的现实问题与原因分析

西方国家实施选修课制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各方面已较为成熟,有很多可资我们借鉴之处,但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模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然会产生诸多“水土不服”之怪象。我国国情与西方国家不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选修课制度,对落实个性化教育至关重要。

(一)认识上存在误区,重视不够,随意化、功利化现象严重对任何事物的认识,过于理想或过于实际,都很危险。对选修课这一新事物也一样。由于存在误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是随意化、漠视。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选修课成即松课,无关紧要。具体表现为:在教学中,教师对课程目标认识不明确,对教材钻研不深,教学方式呆板,不重视教育评价。有些选修课往往是学生随便说说,教师随便聊聊,或者放几张光碟,看点录像,大家能够热热闹闹就以为达到了效果。而事实上根本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收获也不大。2.照搬大学选修课模式。因为没有现成模式,很多高中教师根本不知道怎样进行选修课教学,于是任意发挥,把大学的模式简单地照搬到高中。认为只有这样才够品位和档次,却忽略了高中课程基础性、工具性和实践性之基本特点,盲目求深求精,但往往因专业性过强,学术味十足,不仅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反而吓跑了学生。3.选修课为高考服务。选修课被扭曲为应试复习课,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高考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这种应试化的倾向,虽得到了不少支持,但它不仅降低了选修课程的培养目标,而且也无法让学生在高考中真正考出优异成绩来[4]。推行课改,许多教师都担心学生会在高考中吃亏,于是就随意霸占选修课时间补课,如此随意化、功利化的举措,只会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扼杀在摇篮中。

查看全文

中职艺术教育个性化管理

摘要: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时代潮流中,人们更多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在中职教育中,中职艺术生相对具有个性化,这对中职艺术教育中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中职艺术教育中班主任的实践为基础,分析了中职艺术生的特点,结合实际教育现状,提出几点对中职艺术学生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中职艺术教育;班主任;个性化管理

一、了解是基础

了解是建立信任的基础,是愿意配合管理的重要条件。作为中职艺术教育的班主任了解学生是做好班主任的基础。(一)了解学生。作为班主任,学生在学校时,承担着学生的监护人职责。要想管理好班集体,对每个学生需要进行充分了解,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学生进入班集体时,每个学生做一个简短几分钟的自我介绍,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日常的教学中以及与学生的互动中,用心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喜怒哀乐以及每个学生在艺术方面擅长的领域和需要提升的学习部分,做到对班集体中的每个学生心中都有数。(二)尊重学生。对学生了解后,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中职艺术生相对于其他普通高中的学生,会更加活泼、好动一些,性格方面也会相对比较有个性化。中职艺术教育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对学生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时间,运用适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中职艺术学生的隐私,班主任更需要遵守与学生之间的承诺,保护隐私,相互信任,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三)激发学生。中职艺术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较,在艺术与审美方面,会具有更大的优势,但是在文化课以及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方面会稍微差一点。这就要求班主任因材施教,利用各种方式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养成自觉主动学习艺术专业课与文化课的习惯。例如可以采用激励的方式,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制度是保障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学生的引导也需要制度来作为保障,制度的建立、落实、完善也需要考虑学生的思想特征,建立并逐步完善。(一)建立制度。学生在学校上学就应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班集体也需要有班集体的制度。班集体通过班会进行讨论,对班级成员的考勤、收发作业、着装打扮、打扫卫生、班干部职责、课外活动等进行详细讨论,结合班集体的实际情况,建立班集体成员认可的班集体制度,并在班集体文化墙上进行公示,让每一位成员知晓。(二)带头落实。制度落实是维系制度存在的关键,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中,应带头遵守。例如在班干部的产生,应选择民主的方式,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投票选举,尊重学生的意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班干部、成绩优异者、落后生都一视同仁,该惩则惩,该奖则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