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消费信贷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9 01:23: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个人消费信贷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个人消费信贷调研报告
为探讨发展消费信贷业务的要求和条件,进一步促进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分行组织13个中心支行对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以问卷形式对6961位居民就消费信贷问题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的结论是:我国消费信贷业务正处于起步阶段,期望目前进入迅猛发展阶段,条件尚不成熟,但是,发展消费信贷既为消费升级不,经济发展所长期需要,又在城乡居民的实际生活中有着巨大发展潜力。
一、消费信贷的倾向性及消费意向情况
在被调查的居民中,准备申请消费贷款的有3036位,占43.6%。从有贷款消费意向的被调查者职业分布看,不同职业的消费群体有消费信贷意向的比例普遍较高,但也存在一定差异,只是这种差异程度不大;从收入分布上看,中高收入阶层打算申请消费贷款的比例较高。其中,打算申请往房和汽车等主要信贷品种的也是这样,尤其是打算申请汽车消费贷款的更是这样;与中高收入阶层相对应,家庭金融资产拥有量与打算申请消费贷款的相关程度不是很高,其中打算申请住房贷款的也是如此,但打算申请汽车消费贷款的被调查者却与家庭金融资产拥有量的相关度很高;从打算申请消费贷款的被调查者年龄层次来看,则明显是越年轻打算申请消费贷款的越多,尤其是打算申请住房消费贷款的更加明显。
按照被调查者打算申请消费贷款购买的对象分析消费者的消费意向,可以看出,在打算申请消费贷款的3036户居民中,有1206位准备购买商品房,占39.7%,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其次是供子女上学,选择该项的人数为564位,占18.58%;打算贷款用于建房的有358位,占11.8%。另外,打算申请贷款购买大件消费品、装修住房、买家用轿车、用于婚嫁和旅游的也都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其所占打算申请消费贷款总人数的比例均小于10%,具体所占比例依次为7.84%、7.11%、6.82%、4.25%和2.14%。这基本符合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总体现状,即我国目前正处于温饱和温饱有余。富余不足的阶段,居民消费主要以生存(居住)和发展为主。
二、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受传统消费惯性的深刻影响,对信用消费的认知程度较低。
农行个人消费信贷发展措施透析
一、牡丹江农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1.个人消费信贷总体规模。由图1可知,2006年底牡丹江农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余额为9651万元,到2008年12月末个人消费信贷余额已经达到了15961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74%。自2009年实行新的个人消费信贷规程后,2009年个人消费信贷余额为27574.24万元,截至2011年末,牡丹江农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余额达到了55004.6万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近1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牡丹江农业银行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上越来越趋于成熟,并且个人消费信贷总体规模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2006—2007年之间以及2009—2010年之间,基本处于稳定,在2007年后消费信贷规模开始逐渐扩大,尤其是2010—2011年间,贷款规模的扩张十分迅速。
2.个人消费信贷的种类和结构。在2009年以后,农业银行新的个人信贷业务基本规程,该规程规定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主要种类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自用车贷款、个人一般消费贷款以及仅含有消费用途的个人综合授信业务等。牡丹江农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结构呈现出个人住房贷款和一般消费贷款独占鳌头的趋势,以2009年为例,两者的贷款余额占到了个人消费信贷类业务的90%。尤其是个人住房贷款,几乎支撑着整个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相比之下,汽车贷款的比例较小,而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整体结构趋于不平衡。从期限结构看,牡丹江农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主要以长期业务为主。以2011年底的数据为例,牡丹江农业银行长期个人消费信贷余额为20551万元,占个人消费信贷总额的75%。这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个人住房贷款占了绝大部分比重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个人住房贷款相对贷款金额较大,因此贷款期限也都较长。因此,随着住房贷款的逐年增加以及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牡丹江农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期限结构也表现为以长期业务为主并且逐年上升,而以中、短期业务为辅且逐年下降。
3.个人消费信贷的市场特点。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牡丹江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已经逐步成熟,其市场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四大国有控股银行在牡丹江市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占主导地位。由于工、农、中、建四大行开办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较早,经验及资源丰富,且网点众多,具有规模优势,因此四大行在市场份额上在牡丹江地区处于主导地位。以2005年6月的数据为例,工、农、中、建四大行在牡丹江的个人消费信贷余额总计为73338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0.48%。
(2)个人消费信贷产品同质化。虽然一些小额贷款银行针对自身的特点,在个人消费信贷产品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但也只是局限于对消费信贷种类的细分方面。总体上,牡丹江市各家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大同小异,产品同质化比较明显。
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探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居民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又由于我国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无法满足其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所以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得以发展。为了规范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必须发展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由于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和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使得我国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的发展目前仍然处于空白阶段。但是相信随着个人征信体系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以及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的市场会非常广阔。
关键词:个人消费信贷;个人征信体系;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
当个人消费者的收入无法满足其支出时就产生了消费信贷的需要。依托互联网平台,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飞速发展起来,随之又产生了新的风险,随着个人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势必会推出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
一、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产生的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1.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产生的背景
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打破了以往传统线下购物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国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日益增大。由于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无法完全满足其消费需求,所以类似于线下的“先消费,后付款”的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模式便应运而生。其中以蚂蚁金服推出的“蚂蚁花呗”最具有代表性。由于其申请门槛比信用卡低,所以受到了学生党和白领的喜爱。此类互联网消费信贷模式发展时间比较短,相应的监管保障措施还不是很完善,一旦发生风险各方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所以应该设计一款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所谓的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实际上与个人消费信贷保险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贷款人或者是消费者作为投保人,银行或者互联网小微贷款公司作为被保险人,保险公司对其予以承保。只不过两者的承保业务和范围领域不大相同而已。
个人消费信贷地区协调论文
【摘要】本文侧重研究个人消费信贷对中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系统总结了中国近年个人消费信贷政策的发展实践和总体取向,深入分析了个人消费信贷在促进中国地区经济差异发展变化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在认真剖析当前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困难和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欠发达地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并强调要充分发挥好消费信贷政策的积极作用,防止因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进一步拉大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努力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促使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现有不少文献集中讨论了政府主导型投资在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侧重研究个人消费信贷对中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并结合中国近年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实践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第一部分重点总结中国近年来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实践;第二部分结合我国地区经济差异状况,探讨个人消费信贷在促进地区经济差异发展变化方面的影响和作用;第三部分提出欠发达地区发展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困难和机遇;第四部分分析政府政策在促进欠发达地区个人消费信贷方面的作用;第五部分提出促进欠发达地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中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实践和政策取向
中国个人消费信贷试点开始于1998年。受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和1998年夏季国内特大洪涝灾害的影响,中国经济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内需严重不足并逐步呈现出通货紧缩的趋势(戴相龙1999)。为了防止通货紧缩,防范金融风险,通过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中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眼于活跃消费,扩大内需,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个人消费信贷政策,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居民扩大个人消费。
199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大住房信贷投入支持住房建设与消费的通知》提出要“大力促进住房消费……逐年扩大住房消费贷款在住房贷款中的比例”,首次提出了“住房消费贷款”的概念。199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选择若干农业生产资料和耐用生活资料商品,进行消费信贷试点,逐步扩大消费信贷的规模、品种和形式”,在中国官方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消费信贷”。1998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下发<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的通知》首次明确,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经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以开展“汽车消费贷款的试点”。199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境内中资商业银行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重要意义、业务领域、职能机构、期限利率和相关服务管理工作第一次进行了全面阐述,明确提出,“从1999年起,允许所有中资商业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各金融机构……要把消费信贷业务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在认真总结近年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经验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业务制度和办法”。1999年6月以来,在人民银行、教育部和财政部等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从八个试点城市试点起步并逐步推向全国,经办银行由中国工商银行扩大到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对象从全日制本科生、专科生扩大到研究生,助学贷款业务全面推开。在政府政策的扶持和大力推动下,以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和助学贷款为主体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国内商业银行间逐渐发展开来,目前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中亮丽的增长点。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4年6月末,境内全部金融机构个人消费信贷余额17952亿元,占同期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0.6%。其中,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余额13878亿元,占全部个人消费信贷余额的77.3%;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833亿元,占10.2%;各项助学贷款余额75亿元,占0.4%。国内个人消费信贷近年总量结构发展变化情况见下表1.1。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探讨
摘要:本文对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进行阐述,从立法、银行行为和征信三个角度分析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的成因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建议,希望本文能够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以及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问题的规避提供帮助。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防范
个人消费信贷指的是个人以消费为目的向银行提出的借款行为,金融机构为了满足个人消费需要提供相应的借款,约定还款规则、利息以及双方的责权义务后,为个人提供贷款的金融活动。个人消费信贷的行为主体是银行,消费信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提前消费的需要,消费信贷所出借的款项通常数额小、还款时间短、利息少、可重复,是信贷活动中风险较小、收益率较高的一种信贷活动。但是个人消费信贷并非是毫无风险的,恶意透支信用卡的行为,同时向多个金融机构提请个人消费信贷却无法偿还的行为,都引发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银行作为提供个人消费信贷的主要金融机构,如何防范这些风险,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1.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
商业银行为个人消费提供的信贷业务包括了住房贷款、购车贷款、助学贷款等多个项目,主要是为了满足个人提前消费的需求。个人向银行提请消费信贷大多数都需要说明消费目标,银行根据消费目标和提请金额设计贷款年限,并根据信贷行为产生当下的金融市场情况决定利率,与个人达成贷款协议,形成合同之后发放贷款。商业银行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所承担的风险,总体而言表现为个人还款能力不足、恶意拖延还款或者不还款导致的利息和本金难以收回,形成赖贷或者死贷的情况。这些行为导致银行利润受损,虽然个人消费信贷数额小,但是追回难度大,从整体而言,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并不低。信贷风险的成因复杂,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形成并不单纯由提请贷款的个人引起,社会监管和银行风险防控机制等,都应该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负责。
2.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成因
个人消费信贷中信息不对称研究论文
个人消费信贷是指银行向个人客户发放的有指定消费用途的人民币贷款。近几年来,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较快,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个人信用缺失是影响目前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信息不对称是产生个人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本文试图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个人信用缺失是影响目前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推广,人们逐渐接受这种新的消费形式,人们的“积蓄——购物——积蓄”的传统消费观念已经在向“贷款——购物——积蓄还债”的观念转变,这一点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居民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虽然个人消费观念仍然影响着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但已经不再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从目前个人消费信贷的开办情况来看,由于它风险小、收益高,各家银行竞相积极拓展此项业务。但随着业务的展开,贷款风险也逐渐显露出来。根据各商业银行的有关规定,个人消费信贷的不良贷款比一般应控制在5‰以内,但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个人消费贷款的还款率一般为70%~80%,而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应该说,贷款风险的加大是阻碍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因。
目前,理论界普遍认为,个人消费贷款风险加大除个人信用观念淡薄外,关键原因还是由于我国以个人信用记录为主体的信用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应该说,这种观点有其正确的一面,但并不完全准确。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市场交易离不开信用基础。从个人信用来看,它包括道德信用和资产信用两部分。道德信用指诚实守信的品质,它的好坏往往通过市场交易中的信用记录来反映。资产信用指个人拥有的包括储蓄、债券、股票、不动产等资产所具有的信用等级,它的高低由个人所拥有的资产的多少来决定,资产越多,信用等级越好。上述观点是把道德信用当成了个人信用的主体,而忽略了个人资产信用的存在,因此这种观点不完全准确。笔者认为,我国缺乏以个人信用记录为主体的道德信用管理制度,以及以个人资产为主体的资产信用评价体系,这两种信用的缺失直接影响着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
二、信息不对称是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产生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现状分析论文
摘要: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近年来以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较高的预期收益成为金融市场竞争的热点,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有利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熏拉动经济增长?熏其前景不容忽视。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业务仍存在诸多局限性,如何完善和发展消费信贷业务成为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消费信贷;个人消费信贷;内需
个人消费信贷是银行以货币或契约形式向消费者提供用于购买商品或劳务的贷款。消费信贷是拉动我国内需的一项重要货币政策,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实现消费与生产均衡的助推器。自1999年央行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消费信贷发展迅速。2007年“两会”上,总理强调,近几年仍应坚持扩大内需方针,重点扩大消费需求,而消费信贷在拉动消费需求上的作用不容忽视。
-
一、我国发展消费信贷的重要性分析
(一)拉动内需需要消费信贷支持
银行个人消费信贷浅析论文
摘要
当前中国经济已基本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过渡,有效需求不足成为中国经济的焦点问题。在此背景下,消费信贷作为一个崭新的消费方式和信贷渠道,引起政府、银行、企业和居民的多方关注。特别是1993年3月,中国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以后,各大商业银行加快了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的步伐,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随着消费信贷业务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消费信贷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增多,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消费信贷是新生事物,它的开展无疑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机遇,但也带来挑战,商业银行应该既要抓住机遇,充分拓展这一业务领域,又要有效防范风险,不使本来低劣的资产雪上加霜。目前,世界上金融危机连续不断的爆发,使得人们对金融风险尤其是银行风险有了更深的认识,它已成为了阻碍经济发展的最大的不确定因素。银行风险的预测和控制就越发重要紧迫。由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消费信贷的发展水平仍然相当低,各种制约因素非常多,市场处于培育阶段。与生产信贷相比,管理的复杂程度更高,因此,需要针对个人消费信贷建立一套风险防范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个人消费信贷风险。
本论文通过对前人理论进行总结和运用,形成一定的理论认识;接着对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约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种种风险,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说明风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在后,找出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形成原因;最后,通过确定信用评价评分标准和设计信用评分模型来控制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并以次提出防范和化解消费信贷风险的对策。
本论文主要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以实证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对消费信贷风险问题则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具体问题则采用个案分析与综合归纳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内容如下:
1、通过对消费信贷、风险以及消费信贷风险理论的认识和运用,指出消费信贷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图消灭风险,回避风险,是不现实的,只有积极地认识风险、控制风险,将消费贷款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才能实现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个人消费信贷问题管理论文
个人消费信贷是指银行向个人客户发放的有指定消费用途的人民币贷款。近几年来,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较快,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个人信用缺失是影响目前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信息不对称是产生个人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本文试图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个人信用缺失是影响目前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推广,人们逐渐接受这种新的消费形式,人们的“积蓄——购物——积蓄”的传统消费观念已经在向“贷款——购物——积蓄还债”的观念转变,这一点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居民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虽然个人消费观念仍然影响着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但已经不再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从目前个人消费信贷的开办情况来看,由于它风险小、收益高,各家银行竞相积极拓展此项业务。但随着业务的展开,贷款风险也逐渐显露出来。根据各商业银行的有关规定,个人消费信贷的不良贷款比一般应控制在5‰以内,但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个人消费贷款的还款率一般为70%~80%,而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应该说,贷款风险的加大是阻碍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因。
目前,理论界普遍认为,个人消费贷款风险加大除个人信用观念淡薄外,关键原因还是由于我国以个人信用记录为主体的信用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应该说,这种观点有其正确的一面,但并不完全准确。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市场交易离不开信用基础。从个人信用来看,它包括道德信用和资产信用两部分。道德信用指诚实守信的品质,它的好坏往往通过市场交易中的信用记录来反映。资产信用指个人拥有的包括储蓄、债券、股票、不动产等资产所具有的信用等级,它的高低由个人所拥有的资产的多少来决定,资产越多,信用等级越好。上述观点是把道德信用当成了个人信用的主体,而忽略了个人资产信用的存在,因此这种观点不完全准确。笔者认为,我国缺乏以个人信用记录为主体的道德信用管理制度,以及以个人资产为主体的资产信用评价体系,这两种信用的缺失直接影响着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
二、信息不对称是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产生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分析论文
一、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现状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至今,业务范围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扩大,主要包括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个人住房装修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个人存单质押贷款、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助学贷款、个人旅游贷款等业务。有的金融机构还开展了个人小额信用贷款、个人综合授信额度贷款等业务。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余额为24127亿元,是1997年的140.3倍。但在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普遍存在着消费信贷总体规模仍然偏低、消费信贷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消费信贷中个人住房贷款占绝对比例的现象。
在我国,随着消费信贷的逐年发展,制约该项业务发展的风险也逐步暴露和突出,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消费信贷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借款人风险。由于我国居民收入尚未完全货币化,收入来源多样化,透明度低,使得实际收入与名义收入差距很大。而且借款人提供的资料只能表明当期情况,社会化保障程度不高的现实又使得未来预期支出变得不可测,很难用科学的评估方法来确认未来的状况,因而贷款期越长,发生变故的几率越大。再加上现在社会部门间信息沟通共享渠道不畅,没有个人信用劣迹的记录,则无从判断借款人的资信程度,也没有个人破产的制度,这给许多信用意识薄弱的借款人留下了可乘之机,因而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无法彻底解决。借款人的多头贷款、故意不还款或是恶意透支在目前个人信用体制不健全的状况下使得银行信息不对称,防范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是由消费者和银行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由于缺乏个人信用制度,银行在监管客户的风险防范方面产生难度,信用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银行缺乏征询和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手段。据世界银行的研究结果,利用征信系统即个人信用制度,大银行客户的违约率可减少41%,小银行可减少78%,因此我国有必要先在制度上弥补这一空缺。
3.法律风险。国家鼓励消费信贷开展的政策是明确的,但配套政策、法律法规、行政措施尚未到位,可适用法规不完善。目前,商业银行主要是依据《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票据法》、《贷款通则》、《经济合同法》等对消费信贷进行管理,而这些法规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商业银行与企业的信贷关系,以生产性贷款为约束对象。商业银行将以生产性贷款为约束对象的政策法规移植到消费信贷的发放与管理上,不可避免产生消费信贷风险防范和抵押物处置上的矛盾。
- 上一篇:个人消费范文
- 下一篇:个人消费信贷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