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8 20:23: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更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艺术创作传承与更新
摘要:自1998年以来,当代中国艺术逐渐成为世界艺术视野中炙手可热的焦点之一。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扩大,艺术创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从艺术史发展与社会背景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现代艺术发展特点并再次思考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更新方向,为的是形成更加自信、清晰的研究角度和创作方法。
关键词:时代;艺术创作;审美
艺术史角度的更迭无时不刻都在重复相同的循环,某个运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超越,而后又以同样的方式被新的运动取代。积淀与革新始终贯穿于艺术史和艺术家的传说之中。观察这些事件的发展,正是在纷乱的当代艺术思潮与现象中明晰方向的极好手段。而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战后欧洲艺术与美国艺术运动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与更新。
一、对比历史发展规律与艺术形态更新的呼声
随着经济与政治地位的提升,在长时间的文化寻找与实验之后,在艺术领域中,抽象表现主义成为了战后世界艺术中心转向的标志性流派。这样的积累与嬗变,联结了欧洲这个“旧世界”艺术中心的深厚积淀与美国本土艺术突破文化困境,建立新标准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一连串闪烁的名单出现在这样的风格传承与更迭中。例如,亨利•马蒂斯(HenriMatisse)的大胆色彩表现风格为特征的“野兽派”开创了现代主义表现风格的色彩特征。这样的特征被吸收并且重新运用,对美国现代艺术中色彩与心理表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荷兰裔艺术家威廉•德•库宁(Willemdekooning)带着立体主义的影响,重新创造了新的具象表现主义风格。这样的风格在后来被称之为“行动绘画”。在后来的定义中这些隐隐糅合着欧洲艺术风格的抽象表现主义被巧妙地定义为“一次极其强大而卓有成效的艺术爆炸”。[1]在西方艺术的演进中,传统与现代,传承与超越密不可分。纵观西方艺术体系的更新,后代艺术家与自身传统之间的呼应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成长过程。在绘画的创作与研究中更是如此。阿希尔•戈尔基(ArshileGorky)的绘画实验对美国战后的超现实主义到抽象表现主义的过渡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可以明显见到立体主义的影响。然而在戈尔基开始尝试更新的转换与表现手段对已成为刻板样式的欧洲立体主义与超现实主义进行改造之后,自然的对应起美国艺术对新形式的渴求。他强调画家“手”与“自然”以及潜意识中“精神”的结合,在兼容欧洲传统的基础上,渗透着充满欲望和热情的美国价值观。戈尔基也由此建立起美国20世纪艺术史上无法忽视的特殊绘画形态。由此可见传承以及更新之于艺术世界的重要性。借助于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的艺术形态在短短的数十年间经历了飞跃式的发展。它与西方艺术发展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本在西方艺术史中更迭着的各种艺术运动与艺术思潮几乎同时并行并且发声。初期的发展因为长期以来以西方的艺术风格为线索作为参照谱系,被无形地分隔为中国画和西方样式两种体系中国艺术特征。在初期爆发式增长的艺术创作与猎奇资本停滞之后,当代的中国艺术逐渐开始反思。在艺术发展的多元化已成为当代性的典型特征的今天,中国艺术在多元的国际语境中发展并且建立独立的文化身份以及自身的认知体系。当代的中国艺术开始被赋予文化传播以及重新发现符合时代与东方特点的审美与价值观的重任。传承与更新在艺术史上惊人的相似。从前辈赵无极先生以东方精神对抽象主义的深化和融合到黄永砯以东方文化为文脉,融合进入国际艺术视野,这些在初期被喧嚣淹没的艺术现象开始为更深层次的反思提供可被研究、对比的素材。这样的艺术与文化呼声在今天似乎变得更加响亮。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试图以传统中国艺术的现代化更新来重新确立在国际艺术环境中的定位和特质。当这样的变化体现在艺术作品中时,创作者本身需要重新考虑其本质和未来,新的表现方式和文化表达的探索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中国艺术家已经开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二、对艺术表现的现代化转译
国内短期自由刑更新
短期自由刑是相对于长期自由刑而言的,指在较短时期内剥夺罪犯人身自由的刑罚。作为自由刑内部的这种划分方法是基于短期自由刑自身的特点,从刑事政策的角度进行的一种划分。短期自由刑由于剥夺自由的时间较短,其适用的对象、执行的方式、罪犯释放后的表现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都有别于长期自由刑,由此引起的对短期自由刑的利弊分析、存废之争成为一百多年来刑罚学领域争论的焦点之一,而如何改进短期自由刑的适用和执行则是近年来刑罚理论与行刑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短期自由刑的存废之争
自从意大利著名犯罪学家龙勃罗梭对短期自由刑提出质疑以来,短期自由刑存在弊端已成为中外绝大多数刑法学者的共识。德国刑法学家李斯特(F.v.Liszt)认为,“短期自由刑既无改善,亦无威吓之效果,只有打击犯罪经历之人的自尊心而已。”(注:谢瑞智著.犯罪与刑事政策.台湾文笙书局,1996,(增订版),217.218.)意大利学者雷?弗里斯塔(AdeForesta)指出,短期自由刑的时间,对改善犯罪人虽然过短,但很不幸,使其败坏则足足有余。(注:张甘妹著.刑事政策[M].台湾三民书局,1979,275.275.275.)前苏联学者别良耶夫也对短期自由刑提出过批评,他认为,短期剥夺自由由于刑期较短,其教育改造功能难以发挥,在只有隔离或剥夺自由起主要作用的情况下,指望实现改造、再教育被判刑人的目的是不现实的。(注:[前苏]别良耶夫.刑罚的目的和劳动改造机关实现刑罚目的的手段转引自王扬.俄罗斯刑法中的剥夺自由.政法论坛,1998,(3).)总之,在西方国家,短期自由刑受到批评,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短期自由刑无异置受刑人于犯罪渊薮中,在执行过程中受刑人很容易受到其他犯罪人的负面影响,强化犯罪意识,于释放后再次犯罪。(2)被判处短期自由刑的人很多是初犯或仅有轻微的犯罪行为。这些人主观恶性不深尚有羞耻之心,容易悔过自新。把他们投入行刑机关,不免使他们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实施更严重的犯罪,失去刑罚的特殊预防功能。(3)短期自由刑不但让受刑人感觉不到其严厉性,也难以通过立法威慑和行刑威慑达到一般预防的目的。(4)由于关押时间短,行刑机关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受刑人开展教育和矫治工作,有违教育刑论医治犯罪人之“病态”的目的。
与之相对的主张保存短期自由刑的学者则论证了短期自由刑的积极效用。后期古典学派的领袖、德国著名刑法学家毕克迈耶(K.Birkmeyer)就主张短期自由刑具有存在的价值,认为对于轻微违法者进行报应,它是不可或缺的。(注:张甘妹著.刑事政策[M].台湾三民书局,1979,275.275.275.)德国刑法学者华哈(AdolfWach)认为短期自由刑时间之短,不但非为缺点,反而是其优点。虽然数日或数周的自由刑不能教育也不能改造犯人,但可给受刑人以强制劳动的深刻印象。短期自由刑之执行,只要是受刑人感受到刑罚痛苦即足,此可拿军队的禁闭予以证明。因而他强调短期自由刑得以严格其行刑方法以达到防止再犯的目的。(注:张甘妹著.刑事政策[M].台湾三民书局,1979,275.275.275.)奥地利刑法学家谢利(Seelig)也对短期自由刑之否定论进行了反驳,强调短期自由刑具有必要的警告、威吓、赎罪、惩罚的记忆功能。(注:谢瑞智著.犯罪与刑事政策[M].台湾文笙书局,1996,(增订版),217.218.)挪威学者约翰尼斯?安德聂斯教授认为,“从效果看,长期徒刑与短期徒刑并没有什么区别。”“长期的监禁应该比短期的具有更强的遏制效果,但是这种效果可能会被在狱中积累的反面影响而抵消。”(注:[挪威]约翰尼斯?安德聂斯.钟大能译.刑罚与预防犯罪[M].法律出版社,1983,201-202.)
二、短期自由刑的利弊分析
以上对短期自由刑存废的争论体现了两种不同刑罚观的对立,主存论者坚持报应刑的观点,主废论者坚持目的刑的观点,他们从各自刑罚存在的正当化根据出发对短期自由刑进行了利弊分析。
旧城自主更新模式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广州市恩宁路改造历程的研究,以及对自主更新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探索旧城改造自主更新可操作性的方法。借助形态学研究中“管理单元”的概念,对恩宁路进行形态区域、产权区域及管理单元的划分,发现管理单元划分思维对自主更新中理清复杂产权、形成共同协议组织和提供政策导则支持有优化作用。
关键词:自主更新;管理单元;恩宁路;旧城改造
1引言
早期的旧城更新是由政府主导建设的,一方面,我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土地制度,政府可以通过征收土地进行统一开发;另一方面,政府主导的更新有相对完善的政策支持[1],改造建设实施效率与回报率相对较高。但随着规划建设不断受到市场驱动力的影响[2],以及城市社会公平和可持续等更新目标的兴起,开发模式由原来的政府主导过渡到多元关系主体共同参与[3]。2021年7月,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的《广州市城市更新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符合规定的项目也可由权利主体和市场主体合作实施”,也表明旧城改造的战略逐渐重视多元参与的自主更新。2006年广州市确定中调战略,恩宁路为该战略的重要项目。恩宁路改造期间也尝试进行自主更新,但效果不佳。本文的目的是在总结恩宁路自主更新的障碍的基础上,探讨一种能优化自主更新模式的方法,从管理单元的划分思维入手,分析管理单元应用于自主更新模式的可行性。
2恩宁路旧城改造背景
恩宁路改造经历五个阶段:①2006—2007年,政府主导成片拆除的方案,大量的历史文化建筑在拆除范围内,遭到了社会和民众的反对;②2008—2010年,划定了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计划将拆除范围内的居民异地安置,进行货币补偿,但居民对改造方案和赔偿金额有意见,并向市长递交建议书;③2011—2012年,恩宁路130名居民联合签署《公开信》,表示支持自主更新模式,同时相关改造规划文件获审批通过,允许居民进行自主更新[4];④2012—2015年,由于自主更新的效果不明显,原有土地部分收归政府所有,部分建筑年久失修,房屋空置及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最终改造停滞;⑤2016年至今,永庆坊作为微改造试点,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承办、居民参与”的改造形式,并在2017年进行改造反馈的建议书中再次提出自主更新的意愿。在恩宁路的改造过程中,业主在第三和第五阶段提出进行自主更新,但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在对改造背景进行深入研究后总结出以下问题。
品质提升导向旧城更新策略研究
摘要:我国城市建设已经步入存量挖掘、品质提升的重要时期,旧城更新作为城镇化建设进入存量规划时代的必然要求,在其更新改造过程中如何提升城市品质、激发城市活力,成为新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阐述了旧城更新品质提升的内涵和要求,并以泰安市岱北片区为例,以提升环境品质、生活品质和文化品质为目标,从人居环境、历史风貌、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四个维度,制定面向实施的更新策略,以期为泰安市整体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旧城更新;城市品质;存量规划;泰安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建设快速发展,但长期粗放式建设,导致城市问题接踵而来。“十三五”期间,我国确立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和“共享”理念体现了我国城市建设向质量型、生态型和品质化方向发展的要求[1]。2015年中央城市会议将城市建设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环境的宜居性,自此城市品质建设工作拉开序幕。在当前城市转型发展的时期,如何从城市更新的角度提升城市品质,成为规划领域研究和实践的课题。基于此,文章选取泰安作为研究城市,以岱北片区城市更新为例,探索旧城更新的新思路。
1品质提升导向下的旧城更新概况
1.1我国旧城更新的发展历程
根据我国城乡发展历程和国家相关建设政策的变化,可将城市更新分为4个发展阶段[2],不同阶段的更新内容和更新目标各不相同(表1)。现阶段,我国城市建设已经进入存量规划时代,以人为本、生态文明、文化延续、品质提升是新时代城市更新的主要导向,城市更新应更加注重土地集约利用、利益共享、多方协作、智能化、文化性和可持续发展等。旧城更新工作对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
论更新税收观念
所谓税收观念,指人们对于税收的基本看法或态度。如果同税收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也就是本着什么样的思想,去规范与税收有关的经济主体的行为,去处理与税收有关的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税收观念对税收环境有重大影响,在目前,依法治税社会环境的确立,有赖税收观念的更新。
一、中国税收环境面临的挑战
这些年来,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淡薄甚或没有纳税意识,偷逃税现象严重。作为现代税种的个人所得税从出台的那一天起,便陷于“征的不如漏的多”的窘境。更进一步看,纳税人纳税意识薄弱,直接带来了税收的大面积流失;税收渠道不畅以及“费大于税”的政府收入格局的出现,又模糊了政府部门对于税收的性质及其运行规律的认识,滋生了种种不规范的政府行为。故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们的税收法制观念,甚至逆反了人们的纳税心理,从而加剧了各种偷逃税现象的蔓延。
作为上述矛盾现象的综合反映,我们看到,今天中国的税收环境,尽管较之计划经济年代或改革开放初期有了很大改善,但总体上仍不理想,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
——普通百姓,一旦被告知其有纳税的义务,须拿出本已装入自己口袋中的一部分钱去交给政府时,出于观念上的不适应,一个本能的反应便是“躲”——能躲就躲,能躲多少躲多少。进而发展到下意识的躲又扩展为有意识的躲。其结果,各种偷逃税行为犹如“病毒”,由最初只发生在先富起来的个体经济中的少部分人身上,到逐渐在个体户中普遍蔓延,致使大量该征的税不能如数征上来。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不管是税还是费,都是其凭借政治权力而征收的钱,也都是其可用于履行职能的钱。只不过前者纳入预算管理,不可随意调整。后者游离于预算之外,可以自收自支、自由支配。既然征税和收费被混同在一起,在管理上,收费对于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地方各级政府)又有着种种的便利之处,所以,税费不分,不论什么钱,夹到碗里都是菜,重费轻税,出于局部利益的考虑而以费挤税,以牺牲中央税收为代价擅定减免税条款,甚至采用非法手段鼓励企业偷逃税等一系列不规范的政府行为,便由此产生并蔓延开来。
旅游小城镇更新提质研究
小城镇作为城与乡之间的社会经济传输纽带,承担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责任,旅游型小城镇作为其发展模式之一,如何通过城镇内部更新提质以突破发展困境,实现城镇发展活力再现成为值得思考问题。兴起于20世纪末的“慢城理念”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1慢城理念及发展模式应用
1.1慢城的起源。慢城最先起源于“慢餐运动”。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城市工业化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部分市民发起了一场名为“慢餐运动”的活动,以饮食为代表来抵制快节奏的生活。随着“慢餐运动”的有效普及,慢食哲学开始被引入小城镇规划设计中,有关倡导者希望通过“慢”理念的推广来驱使城市管理者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更多地去关注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包括城市的宜居性、生活的便利性、机会均等的配套服务等。1.2慢城理念及内涵。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慢城理念的内涵是营造一种理想人居的城市模式,是以追求高质量生活为诉求,以现代人真正的心理需求为主线,将现代化与传统特色文化兼容并蓄发展理念作为核心,合理开发优化利用城镇资源,建成具有优美生活空间、历史文化特色的区域,促进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具有自身人文主义特色的新型发展模式。1.3慢城理念在城乡建设中的应用。慢城理念及模式在我国城乡建设中主要从旅游规划、乡村振兴、小城镇建设这3个方面展开应用研究。“慢旅游”作为慢城最具影响力的一种衍生模式,有不少学者基于“慢城理念”进行了旅游景区规划与设计、古镇旅游开发、乡村旅游开发等方面的研究[1]。慢城的实施内容也与“乡村振兴”不谋而合,两者的本质都是致力于提高一定地域内生态、生活、生产以及文化等多重功能。慢城理念中涉及的环境生态技术提升、地域传统文化保护和本土产业特色挖掘均可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小城镇作为城与乡之间的社会经济传输纽带,其高品质的发展应体现为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彰显传统的文化特色、良好的人居环境、完善的配套设施及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慢城核心理念契合小城镇发展的要求。加之小城镇生活节奏较慢,在城市工业化过程中受影响较小,较大程度地保留了本地的自然景观、文化习俗与建筑风貌,为慢城发展创造了条件。
2华山镇现状困境解读
2.1现状概况。华山镇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中心城区南部,国家5A级旅游景区西岳太华山北部山脚下,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发达。2018年华山镇被评为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隶属于华山镇的仙峪村也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多年来,华山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稳步提升,但因长期以来发展模式单一且固化,对于旅游功能的提升缺乏重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2.2困境解读。2.2.1旅游资源充沛但开发程度不高。华山镇地处秦岭北麓,气候适宜,四季分明,辖区内有柳叶河、长涧河穿流而过,植被资源丰富。该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钟灵毓秀,曾培养孕育出不少历代名人。华山镇传承的华阴老腔、华阴迷胡等传统戏剧艺术也被列为国家非物质遗产,除此之外还有皮影、剪纸等传统文化遗产。华山镇还拥有踅面、槐花麦饭、石子饼、月牙饼等传统特色饮食。走访华山镇实地调研发现,目前这些资源都未被有效利用或是被低效利用。2.2.2规划缺失导致村镇无序发展。由于缺少规划的管控,村镇发展呈现无序扩张的状态。村庄用地功能复合,村民改造自家房屋经营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服务设施,改造后的房屋风格迥异(图1、图2)。镇区内道路等级不合理,过境交通与镇区内道路混为一用,道路景观与路面质量均欠佳,车行与人行混杂。村集体建设用地被出让或租赁给其他旅游项目,政府为求利益优先开发能够快速为城镇带来经济效益的项目,效益低下的项目被弃置,导致城镇开发格局变得混乱。2.2.3旅游产业单一导致旅游效应低下。华山镇旅游产业单一的原因有两点,一方面,华山镇的旅游服务对象多是来华山旅游的游客,而游客主要目的是登华山、品华山文化,在镇区停留时间并不长久,游客需求也只表现在休憩与饮食方面;另一方面,由于旅游形式单一化、游客体验感不佳而导致对华山镇的兴趣不足,最终形成死循环结构,致使无法拓展新的旅游产业。在完善的旅游产业链中,华山镇只有在接待行业和交通行业有相关产品输出,产生的旅游效应也微乎其微。2.2.4镇政府地位被动导致发展受限。镇政府行政权力有限,在实际行动方面责任大、权力小、效率低。华山风景区由华山景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景区收入上报渭南市政府,华山镇的旅游业受华山景区旅游业的牵制造成其地位被动,导致镇区旅游业的支撑条件有限,发展后劲不足。
3慢城理念下华山镇提质更新内容及策略
老旧变压器更新分析论文
【摘要】加速老旧变压器更新换代是降低电网损耗的重要途径。老旧变压器淘汰要劣中汰劣,新型变压器选型要优中选优。由于节电潜力大,更新所花费的投资,短期内可收回。
1前言
根据有关资料的估算:从发电到供电,一直到用电的过程-广义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电气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电动机等)全部的电能消耗约占发电量的28%~33%。这对全国来说一年就有3178~3746亿kW·h的电能损耗在运行的电气设备中,相当于10个中等用电量的省的用电量之和。这说明节电潜力非常之大,但也说明我国电网线损率过高,是世界上产值能耗落后之国。
我国电网的线损率高达8.7%,而德国仅为4.6%,落后之因是:一是我国电网结构落后,网架薄弱,如电网中中小型老旧高能耗变压器拥有量太大,缺乏调节能力,造成事故率高,线损率高;二是电网运行管理落后,强调安全运行,忽视经济运行;三是陈旧的观念和粗放性管理促成线损率过高。总之,造成我国电网损耗大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城乡电网结构和企业电网结构中及电网运行管理中科技含量太低。
变压器在整个电力系统中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电气设备,一般说来,从发电、供电一直到用电,需要经过3~5次的变压过程,其自身要产生有功功率损失和无功功率消耗。由于变压器台数多,总容量大,所以在广义电力系统(包括发、供、用电)运行中,变压器总的电能损失占发电量的10%左右。这对全国来说,意味着全年变压器总的电能损失为1100亿kW·h以上,相当于3个中等用电量的省用电量之和。
我国变压器损耗电能如此之大,是由于我国的城乡电网中和企业电网中老的高能耗变压器数量太大之故。城乡电网中不仅有大量六、七十年代老旧变压器,有些单位还有四、五十年代变压器在运行,总计有1百多万台,占社会拥有量的40%以上。由于老旧变压器拥有量大,造成我国电网线损率过高。使我国电网结构中科技含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老旧变压器长期超期服役,更新速度慢,其主要原因是我国普遍存在资金短缺以及耗能设备更新观念落后,管理落后和技术经济决策失误所造成的。
更新观念选良才
首先要更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狭隘人才观念。唯学历、唯职称的狭隘人才标准对于培养、选拔、引进和激励优秀人才不利,有时还会误导甚至阻碍人才成长。唯有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才能克服唯学历、唯职称的弊端,正确引导和激励人才健康成长。
其次要更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才能算人才,从事体力劳动者技能再高也算不得人才。这种旧人才观必须彻底抛弃,要树立一种只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作出贡献的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都应得到足够尊重和优待的新人才观。
最后要更新“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意识。在一些人的观念里,把人才与官职划等号,认为只有当了官才算成才。破除官本位思想,必须缩小职务在各种利益分配中的比重,主要依据绩效和表现来评价人才的贡献和进行利益分配,减少有职与无职之间的差别,在全社会倡导每个岗位都有人才、每个人通过努力都能成为人才,都能得到相应回报的人才观。
刑法概念的更新与改革
本文作者:赵秉志鲍遂献工作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
导言:刑法观念巫需更新和变革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刑事法律规范。刑法观念则是人们对刑法的性质、功能、犯罪、刑罚、罪刑关系、刑法的制定与实施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看法、心态和价值取向的总称。刑法观念具有四个特征:一是主观性。刑法观念属于人的主观认识范畴,它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活动的认识与评判,往往带有个体性,即因人而异。所以,不同的人可能具有各不相同的刑法观念。二是深层性。在法律文化结构体系中,刑法观念居于深层的或潜隐的地位,‘仑并不一定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永远保持一致,但却控制和影响着居于表层结构的刑法规则和刑法操作系统的状态与功效。三是时代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刑法观的形成、变更和发展,最终要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这就决定了作为占主导地位的刑法观念必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四是可变性。刑法观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往往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不过,这种变化可能是恶性向良性、落后向进步的转化,也可能是一种有悖于历史发展规律的倒退。但是,从历史上看,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刑法观念,总是要被时代抛弃的。按照主体不同,可以将刑法观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以立法者为主体的刑事立法观,这种刑法观主要是通过刑事立法的内容反映出来的。二是以执法者为主体的刑事司法观,这种刑法观主要是通过刑事执法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实际状况反映出来的。三是以广大社会成员为主体的刑事社会观,这是一种成份最为复杂的刑法观。在这部分人的刑法观中,理论工作者自成体系的刑法观占有重要地位。上述三种类型的刑法观可能基本一致,也可能互相矛盾。从总体上看,三种类型的刑法观虽然互有差别,但又互相影响,彼此渗透。刑法观念虽然因人而异,千差万别,但是,在一个国家的一定时期,总是有一种居于主导地位的刑法观。这种刑法观往往为立法者、执法者和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从而对整个国家的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民众的刑事法律意识产生重大影响。我国社会刑法观念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带有各个不同时期深厚的时代烙印。从法律文化传统看,我国的刑法观念与儒法两家的刑法观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受到历史上刑事立法和执法观念的深远影响;从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看,我国经历了小农经济、产品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刚刚起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不同经济形态,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刑法观念不能不反映一定的经济基础;从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生活来看,我国深受封建专制主义之害,长期缺乏民主、自由思想的熏陶,这不能不对人们的刑法观念产生消极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经过反复锤炼和升华,已获得了新的内容。特别是受到方兴未艾的市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大潮的冲击,所有的中国人都正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大洗礼,以迎接新世纪的到来。然而,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和产品经济体制中的刑法观念,却依然陈旧落后,与时代极不合拍。由于受到传统刑法观念的影响,刑事立法的滞后和刑事司法活动中的矛盾、无所适从现象愈来愈明显。时代对刑事立法和司法改革的呼唤,亦愈来愈强烈。面对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我们别无选择—刑法观念必须更新。刑法观念的更新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目前,迫切需要树立下列五种观念:
一、经济刑法观
所谓经济刑法观,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刑事立法要突出对各种所有制和市场经济秩序的保护,把保障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作为刑法的首要功能;二是司法机关要增强刑事执法工作中的经济意识,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作为刑事司法工作的中心任务。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从政治角度去考察刑法的功能,在刑事立法上偏重于对上层建筑的保护,在刑事司法上强调司法机关的专政职能。这种刑法观念是伴随激烈的政治斗争而产生的,也是我国产品经济思想在人们法律观念上的反映。但是,当大规模的政治斗争已经结束,国家已经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当产品经济体制即将为市场经济体制所替代时,我们则必须从经济角度重新构筑刑法调整的重心,这就是由政治功能向经济功能的转变。要正确地发挥刑法的经济功能,其核心问题是要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新秩序、新体制的危害行为评价体系,从宏观上和微观上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笔者注意到,在最近一个时期关于经济犯罪罪与非罪区分标准的讨论中,学者中呈现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经济标准说”。这种观点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某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应当以该种行为是否有利于保护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唯一标准。只要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建设,不管法律上是否规定为犯罪,都不能以犯罪论处。二是“法律标准说”。这种观点认为,判断某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只能以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为标准,凡是符合法定犯罪构成要件的就是犯罪行为。除此之外,没有也不应当再创立其他标准。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均失之片面。“经济标准说”主张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认定罪与非罪的唯一标准,实质上是把严肃的法律问题等同于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其结果可能导致法律虚无主义和庸俗的经济犯罪观。“法律标准说”强调法律绝对中心,则可能使刑事立法和司法工作难以完全适应社会的变化。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社会危害性的内容是可以发展变化的。当前,社会危害性主要表现为对生产力的阻碍和破坏。因此,在行为评价体系中引人生产力标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新犯罪观的正常举措。特别是当立法规定滞后于形势的变化,把现在已经没有社会危害性或者社会危害性较小的行为仍然规定为犯罪时,司法机关就必须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用生产力标准来考察行为的性质,而不能就案办案,死抠法律条文。但是,犯罪又是刑法规定的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某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必须以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为依据。除非立法规定与社会现实产生严重的背离,否则,决不允许违背罪刑法定原则,以简单的生产力标准代替法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因此,当前对经济活动中罪与非罪的区分,既要坚持“经济标准”,又要坚持“法律标准”。法制与经济的完美结合,才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司法机关来说,树立经济刑法观必须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视野,提高服务质量。依法查处经济犯罪案件和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固然是一种服务,但这远不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全部内容,甚至也不是最主要的内容。司法机关除了打击和惩治犯罪外,必须具有超前服务意识,做好对各种犯罪的事前预防工作;要完善事后服务制度,协助有关方面吸取教训,堵塞犯罪漏洞。只打不防不是全方位服务,打防无效是服务质量不高的表现。
二、效益刑法观
更新当前审计理念的思考
在新的形式下,审计工作必须进一步树立综合经济监督、财权制衡、财政主题、阳光审计、审计效能的新理念,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
一、综合经济监督理念
目前,我国《审计法》对审计监督定位为经济监督。但笔者认为这一定位不很确切。审计监督当然是经济监督,但是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如财政、税务、计划、物价、工商等部门对有关经济活动的监督也属经济监督。当然,有关经济类的社会中介机构实行的监督仍属于经济监督。那么国家审计是怎样一种经济监督呢?笔者认为,它实质上是综合经济监督,其含义如下:第一,它应该可以对管理部门及中介机构的经济监督实施再监督。第二,它监督的范围应该既包括国有单位及其经济活动,也包括非国有单位的与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有关经济活动。第三,审计对象既可以是开展经济活动的单位,也可以是有关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第四,国家审计应该对社会中介审计及内部审计实施监督和指导。
二、财权制衡理念
笔者认为公共财权体现在以下经济活动中:一是各类财政性资金的筹集、分配、管理、使用活动;二是与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有关经济活动;三是主管财政性资金活动和其它有关经济活动的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职责履行活动。对公共财权的监督,重点是财政预算资金筹集、分配、管理、使用活动,既要对预算的编制、执行进行监督,还要对其效益性进行监督。从目前的审计实践来看,投资审计是预算执行审计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国家投资的项目一般投资金额大、建设工程造价高、工期长,加之一些地方工程建设管理基础工作不规范,业务资料档案不健全等因素,投资审计工作量巨大,工作难度和风险较高,大部分审计机关的审计力量还不能满足投资审计的需要。因此,必须把有财政性资金投入的工程项目作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同时,对国家财政虽然没有投入或仅有较少投入,但与国家和社会利益直接相关的投资项目也应作为审计重要内容。
三、财政主题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