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8 13:51: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中数学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乡镇高中数学教学德育研究
摘要:乡镇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合理渗透德育知识,这是我国教学改革的明确要求,也是基础教育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乡镇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严格遵循德育渗透的原则,如此才能够实现高中数学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整体,在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同时,又能够提升学生的德育修养,本文就以此为内容,对高中数学德育的渗透原则和途径进行几点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德育教育;渗透;途径
教育以德育为先,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之前,先要教会学生做人.21世纪是一个在经济、科技与人才各方面竞争激烈的世纪,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从目前我国乡镇高中生的情况来看,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行为十分常见,这些现象说明强化学校德育建设已经非常迫切.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承担其这份责任,在平时的教学中,合理渗透德育教育,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修养,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一、数学教学中渗透的德育原则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乡镇高中教育任务日趋的紧迫,进行德育教育是奠定我国国民基本素养的战略对策.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承担起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目的,要从数学课程文化的角度对新课程进行研究,有效促进其与德育教育的整合,而在实现两者整合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有机整合原则.数学学科的根本任务应该与德育大纲相结合,使德育的内容能够完全融合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数学知识作为教学主线,教师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找到其与德育教育的内在联系,合理选择材料,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更好的促进高中德育的实施.德育与数学学科的结合,要合理、自然,要充分体现我国德育教育的要求.2.方向原则.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作为依据,要坚持全面发展的德育目标,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发扬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与道德品质,使学生向着更加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1].3.循序原则任何教育活动都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思维特点入手,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教育,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如进行“统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总结生活中吸烟者与肺癌者的统计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4.情感原则.人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中饱含真情,穿插介绍有关数学史、数学符号、数学思想、方法等的产生和发展等,这些往往可使学生思维兴奋,兴趣倍增.真情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和桥梁,教师有情感的投入,讲述娓娓动听,就会使学生受到感染,激情洋溢,产生共鸣、认同,以至内化.
二、乡镇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整合的有效对策
高中数学教学要点思考
一、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应创新教学理念
从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开展来看,要想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就要在教学理念上进行创新,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理念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老师只注重题海战术,将解题能力作为主要教学方向,单纯强调教的作用,这种填鸭式教学不但占用了大量精力,并且收效甚微,所以,在新课标下必须改变这种教学理念.
2.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实效性
考虑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教学实效性,应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满足课堂教学需要,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高中数学教学思维能力研究
【摘要】高中数学是高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随着高中数学知识逻辑性的增强,学习难度不断增大,导致大部分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知识较为吃力,对高中数学产生排斥恐惧心理,降低学习效率。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应跟随教育改革,加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提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实践
高中数学是理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好数学能有效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广度。但由于高中数学的较为复杂的逻辑理性及较高的学习难度导致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跟上,而现今高中数学教学仍沿用较为传统的“题海战术”,在大量的练习中,学生只是掌握了解题技巧,对思维能力的提升并不理想。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意义及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教育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高中数学知识已经可以有效运用到生活中,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发展产生影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对学生而言,缜密的数学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数学知识,通过自主思考,解决数学相关问题。同时,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串联其它学科,利用辩证、逻辑推理等思维模式掌握学科知识,提升整体学习效率,加快自身综合发展。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措施
高中数学教学美育初探
摘要:审美在教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为有审美教育才能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因为有审美的教育才能为高中枯燥和深奥的数学知识带来更多的趣味和内涵,也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质量和审美情趣,从而全面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内容是对高中数学的美育教学的方式进行探讨,提出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美育;教学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正因为它的严谨,就绽放出了别样的魅力和美感。它展现出和谐对称之美,比例协调之美、结构严谨之美、布局合理之美等。从数学的表现形式看,概念、等式、体系都具有美感。而且,数学的思维和方法也具有美感。比如,它的简约、类比、抽象、无限等特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教师就必须要对其进行美育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得了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获得了美感享受,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来达到美育教学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美育教学。
1在高中数学概念和命题的教学中进行美育教学
数学教学不仅要学生学习到基础的知识点,还要他们通过自身的思维过程来经历审美体验。因此,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对学生通过概念和命题的教学来达到美育的功能。教师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可以展示数学的美。比如,在教授函数y=f(x)中,因为具有f这个对应规则,式子中的两个变量x和y就被连接起来成立为一个等式,这就体现了数学的符号美和简单之美。再如,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领会三角函数线以及它的图象的做法呈现出来的奇异之美,它体现了数学的转化功能。同时,还可以在圆锥曲线中去寻找数学的对称和谐之美。此外,数学也有动静结合之美。比如,方程的曲线和曲线的方程他们二者之间就具备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这些美感进行挖掘,让高中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认识更加全面,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引导学生对数学美的本质进行探讨和领会
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对高中数学教学现状的剖析
一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过分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而忽略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在现代教育理念里一再强调学生在小学中的主体性,这没有错,但是事物到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不能够因为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中主体而忽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否则又会走向另一个教学的极端,导致教学活动的盲目性。二是在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上还存在不足。相对来说,高中知识要比初中的数学知识在难度上要大的多,在广度上都有大幅度地提升。在这种大的跨度里,学生不太适应这种突然的变化。他们总是感觉到高数学难学,丧失一些学习的信心。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对教学的现状的教学策略
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用于不断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中,一再强调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地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所以,作为教师,应该首先在观念上积极地转变教学的观念,在教学中多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的地位,因为毕竟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在教学中积极做好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
2.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积极加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在高中各科教学中,其知识点跟初中都有联系,但是在深度上有着截然不同的一面,面对这些差异。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在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上处理好,便于高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之前,一定要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在学习中的接受能力。在对学生学习基础和小学能力的充分了解基础之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多加强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让学生在小学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3.在教学资源上进行必要地开发和利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有必要积极地对教学资源给予必要地开发和利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常常用语言尽管表述得特别清楚,但是学生就是不能够达到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鉴于这种状况,有必要在教学资源上进行开发和利用,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出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更好滴理解。比如针对“集合”一节教学内容,我们就可以挖掘出生活中的有关于集合知识的一些片段,将他们以文件的方式存储起来,以备教学时使用。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0篇
第一篇: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所要达到的具体标准,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堂课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首先要有目标意识,结合教学大纲,认真研究高中数学这门课程的学科特点,洞悉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该课程总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在备课之初就要设定好每一节课要达到的分目标,将每一节课的局部跟整体联系起来,让学生有融会贯通、豁然开朗之感。一般来说,分目标的确定不应只是停留在要学生掌握多少概念定理、基础知识上,更为关键的是要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的能力。相对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目标,新的目标的确定势必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必须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做好一个合格的高中数学教师,才能谈及教学质量提升的问题。
二、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在明确了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就要着手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它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教学设计的好坏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做出科学合理、有条不紊的教学设计,我们需要虚心学习同行的宝贵经验,反复修正原有的教学设计,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力求达到日臻完善的程度。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生动开展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特点探讨
一、教学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数学作为贯穿高中阶段难度主线的学科,教学改革对其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新要求: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等等。新课程标准从以前的重视学生应试能力逐渐变成目前的重视学生的自我创造和综合发展,可见高中数学在培养国家新型高素质人才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二、如何突出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特点
教学改革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突破陈旧的课程体系,将数学教学推陈出新。
1.对于不同年级的数学教学,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高中三年中的数学学习,高一处于基础知识积累和培养学生数学兴趣阶段,高二处于数学知识应用总结学习方法阶段,高三则侧重于对高一高二所有知识的总复习与大量练习。因此,为达到教学改革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应采取分级教学方式。高一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注重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检查、测试,反复让学生牢记数学定理、公式等,同时课堂上争取多使用幽默有趣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数学兴趣。高二阶段教师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比如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轮流进行习题讲授,分享自己的数学思想,达到提高学生思维逻辑的目的。高三则侧重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紧密有序的练习,不断提高巩固数学知识。
职业高中数学教学思考
1生活化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呈现
对于学生而言,熟悉的、具有生活气息的情境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是密切学生与课堂关系的有效路径。因此,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生活情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身边的情境中获取对数学知识的感知,从熟悉的问题中提炼出数学知识,促进自身数学思维的扩散。此外,数学情境的创设一定程度上还是一种数学思想的呈现,这对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兴趣大有裨益。教师需要抓住这一教学优势,并积极在课堂提问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形成多元化的思维认知。
2从专业特色中寻找数学课程的教学亮点
在职业高中课程教育中,如何处理好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是体现职业教育基本内涵的关键所在。职业教育顾名思义,其最终目标是为职业与就业服务,因此从专业课教学中积极寻找数学课程的教学亮点就成为了体现专业课本身职业需求的关键所在。不同专业课与数学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尽相同,对于数学课程的教学侧重点也并不相同,因此教学亮点的寻找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教学最优化的一种选择。不同数学因素对于体现专业特色也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路径选择,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科特色积极制定有效且合理的教学计划,突出专业课与数学课程之间的契合点。由此可见,对于知识点之间的整合就需要在教师的教学方案中有所呈现,这也是突出数学课程教学亮点的关键所在。伴随当前职业教育学科融合现象的逐渐增多,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案例中的出现频率不断提高,教师应当及时抓住这些教学亮点,并积极应用于专业课教学特色之中。
3数学课程的价值应当体现在实际问题解决当中
数学课程教学其最终价值应当体现在实际运用过程之中,这也是全新数学课程实施标准中对于数学价值存在的最佳概括。应用价值作为职业教育中数学课程的学科优势应当在现实生活中被加以利用,而这一利用过程除了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体现数学本身的生活化特征之外,还需要从实际问题解决方面突出数学课程的实践价值。数学案例是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课程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而这也是体现数学应用价值的重要路径,是突出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的关键环节。此外,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发掘现实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实现数学课程与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不难看出,回归于现实生活的数学才是具备人性化魅力和教学价值的,也只有在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课程的魅力,感受数学学习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这正是职业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宗旨。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思考
1尊重学生主体,促进师生交流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既是教学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有效地由未知向已知转化。教师应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不解,运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在自主学习中灵活运用,让学生认真思考,同时又为学生的学习知识铺路搭桥,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这佯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样长久地坚持下去,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大提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关键。教师的巧设质疑、精心安排的讨论、对问题怎样解决等,可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相互间交流、共同提高的效果。通过创设良好的人场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只要教师善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从而有了信心。有了信心才能有兴趣去学,想去探究,才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2高效课堂的创建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学习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在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打造一个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现已成为数学老师们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定位教学情境的价值功能,要正确处理情境与数学的关系,创设良好氛围,给学生创设简要清晰的、富有思考性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变得乐于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同时,构建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言论自由、和谐适宜的开放式课堂环境。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追求简约化教学的同时,不能误入简单的误区,因为简约不等于简单,简约是一种内涵,是一种丰富。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势必给打造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带去巨大效果。课堂教学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师工作的核心,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学工作永恒的追求。作为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去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要认真备课并且深刻地认识新教材体系提出的新要求和更新的新内容,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备课质量,并掌握其精髓。
3评价体系的建立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有效的评价能使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教学评价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切实改进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往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多采用书面测验来进行,呈现的评价结果也采用定理评价——百分制或等级制,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已经掌握了什么,但是却未能考虑到不同的课程的内容和指标却有着很大的差别。现在教师评价的内容更加科学化,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努力构建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在评价中,要注意肯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和进步、特点和优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各种智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进一步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使数学教育往新的方向发展促进教育的增值。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7篇
第一篇:高中数学教科书衔接性研究
1教科书衔接性的内涵
教科书衔接性是指教科书所呈现的知识之间的衔接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同一学科内部的衔接性;另一方面,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的衔接性.前者主要基于对不同阶段同一学科之间的衔接性或同一阶段不同板块之间的衔接性进行的研究,例如“大学数学和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脱节问题与衔接研究”[2]、“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之间课程衔接特点研究”[3]、“高中地理新课程中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的衔接教学”[4]、“人教版分子与细胞模块与初中生物教材教学衔接研究”[5]、“高中化学必修与选修课程衔接教学的研究”[6]、“初高中生物课程衔接的研究及实践”[7]等.然而,对后者的研究甚少.这里主要关注后者,对高中数学教科书与其它理科教科书的衔接性展开探讨,主要是指数学教科书与物理、生物、化学教科书中内容的衔接性,即在各学科(物理、化学、生物)教科书使用中所需数学知识的衔接性;数学教科书与物理、生物、化学教科书中内容上存在的衔接性问题,即各学科(物理、生物、化学)教科书使用中所需数学知识的相关课程滞后、表述不一等.
2高中数学教科书与其它理科教科书衔接性现状
2.1数学教科书与物理教科书的衔接性明显改善
物理离不开数学,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运算和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旧教科书中,数学教科书与物理教科书的衔接性问题主要体现在力学部分(物理高一上册)所需数学知识的滞后:其一,关于力的表示本质上是向量,但旧教科书中因为向量知识的滞后性,所以未能很好的将力的表示与向量联系(表述为“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其二,力的合成与分解本质上是“向量运算”,同时相关力的求解问题实际上是解三角函数问题.然而,三角函数和向量部分均属于高一下册的数学内容,因此与物理教科书之间出现衔接性问题.此外,曲线运动(物理高一下册)涉及一部分空间立体几何知识,远远先于数学课程(高二上册).新课程改革,模块课程的编排使得数学教科书与物理教科书的衔接性有了明显改善,例如表1关于高一数学、物理新旧教科书的比较.表1中数学新旧教科书的整体内容前置,但各部分内容编排顺序基本不变;物理教科书的整体内容基本不变,但部分内容的顺序有所调整,并与数学课程相衔接.例如,物理新教科书高一上期的微调就显得非常智慧——将旧教科书中的“力(相互作用)”与“运动”部分交换,使“相互作用”部分置于后半学期展开教学,并与数学新教科书的“三角函数”、“平面向量”衔接.教科书之间衔接性的改善直接受益于教学,受访的物理教师认为,过去“三角函数”、“向量”等数学知识滞后于物理教学的现象在新教科书中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