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8 12:00: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职院校学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职院校学生教学论文
1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征
(1)偏重应用型学习。刘松林和谢利民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后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偏好应用型学习的现象,希望通过应用型学习在实践中尝试新想法、新理论、新技术,在实践与应用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2)主观能动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形成了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学习的习惯,不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绝大多数同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乏自我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
(3)网络操作能力强,接受新生事物快。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由“95”后的年轻人组成,他们的少年时代乃至儿童时代都是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推广而成长的,具备了丰富的互联网操作经验。这使其可以更为广泛和迅速地接触各种信息,因此对新事物具有强大的接受能力,同时,他们还喜欢寻求刺激与新鲜,厌倦陈旧和保守。
2学生教学满意度调查
2.1双因素理论及KANO模型的基本原理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
摘要: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一环是与社会企业合作,提供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通过顶岗实习,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另一方面让学生与社会接轨,实现“预就业”。为了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需要从企业、学校、学生多维度进行协同规范化管理。本文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进行研究,并提出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
当前,如何实习、能否就业等现实问题已成为大多数学生、家长在选报高职院校时普遍关注的焦点。为了保证学生充分就业,实现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许多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提供学生顶岗实习机会。从本质上来说,校企合作模式能使高职学生置身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具有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笔者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深入探索“工学结合”的实践途径,先后与南京丁家庄物流有限公司、百世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等对口物流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共同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校外综合实训和毕业顶岗实习的机会和基地。笔者在指导多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工作中,发现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意义认识不足,加上职业技能不熟练和职业素养的缺失,使部分学生怀有负面消极情绪。因此接下来笔者就学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反思,并就如何进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提出具体对策。
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目标设定不明确,思想容易出现波动
从学校到企业,对高职学生而言,既是一次学习环境的转变,也是一次难得的人生历练。从年龄上来看,现在的高职学生都是90后,以独生子女为主,家庭环境较为优越,经历的人生挫折较少。学生在前期入职培训过程中能够保持较高学习热情,互动热烈,对未来工作抱有较高期望,但上岗后了解到实际工作内容不如预期轻松、有趣,甚至单调、繁重时,就会突然情绪低落,甚至产生消极放弃心理。特别是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而言,物流行业、企业的特点决定了某些岗位的工作内容必然比较繁重和辛苦,在轮岗期间,某些物流业务以体力劳动为主(例如分拨中心的分拣、包装、发货、派送等工作),对很多90后的高职学生来说,就是一次心理上和体力上的巨大考验。在作业时间长、体力消耗大、经常加班等不断挑战下,有部分学生承受力较弱,选择了半途放弃。产生这些思想上的波动,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毕业前夕尚未树立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在随波逐流中开始工作也易受到群体不良影响。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素养培育思考
摘要: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存在信息意识淡薄、信息知识缺乏、信息能力不足,部分学生信息道德、法律意识不强等现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政府、学校、学生、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广泛参与。政府要完善监督和保障职能,创设良好的社会信息环境;学校要发挥资源优势,创新学校信息素养教育教学环境;学生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营造健康的社会舆论氛围;家庭要积极引导,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素养;培育研究
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随着时代变化具有发展性和综合性,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素养具有普遍性、层次性、实践性、发展性的特点。
一、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一)调查数据的基本情况分析。1.调查对象分析。针对河南省多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共回收问卷1316份,涉及大一至大三不同专业的学生,其中男生占比42.1%,女生占比57.9%。调查的群体中18—20岁占比最高,样本选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2.问卷的效度。问卷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时KMO值大于0.5,本调查中的KMO值是0.825,球形检验卡方值为504.5,概率值P=0.00<0.01,说明问卷效度良好,具备深入开展分析的基础。3.问卷的信度。信度可接受的范围是Alpha系数0.8≤α≤0.9。本文问卷最终的统计系数为0.875,这说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比较有价值。(二)河南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素养现状分析。1.信息意识。(1)信息的重要性程度认知。调查发现,90.36%的学生认为信息很重要,5.6%的学生认为信息的重要程度一般,认为不确定和不重要的占比分别为3.39%和0.65%。这说明我省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能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2)对新信息的注意力。调查发现22.45%的学生新信息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49.26%的学生比较关注,25.32%的学生一般关注,仅有2.97%的学生不太关心和不关心。这说明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新信息的敏感性、关注度都比较高,乐于接受新信息。(3)对信息真实性的辨析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对信息真实性有辨析和深究意识的学生只有18.43%,有辨析而无深究意识的学生占到75.43%,而不会辨析信息真实性的仅占6.11%。这说明我省高职院校的学生信息的辨别意识和辨别能力有待提高。(4)自己的真实性信息意识。调查结果显示,8.25%的学生会泄露自己的真实信息且坦诚相告,28.25%的学生会有所隐瞒真实信息,18.23%的学生视具体情况而定,不会泄露自己的信息的学生41.25%,而选择随意造假的学生占4.02%。这说明我省高职院校的学生还是非常注意个人真实信息的隐瞒。2.信息知识。(1)对信息知识的类型了解。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信息检索、信息道德、知识产权、信息犯罪等信息知识的类型占比分别为63.25%、50.42%、76.65%、59.28%。(2)对信息素养的了解。调查发现,熟悉信息素养的学生占15.46%,不太了解的学生占78.23%,6.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过也不想了解。这说明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开展尚不全面,学生对信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3)搜集信息的动机和自我的约束力。结果表示,为了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动机占24.25%,22.16%学生是为了浏览新闻,38.42%的学生是为了打游戏、聊天、看电影等休闲娱乐,为了打发时间的占8.25%,做其他事情的学生占6.92%。这说明在网络通信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上网学习的较少休闲娱乐的较多。学习者经常会被与一些无关信息和诱惑信息转移学习的目的。80.12%的学生表示自己有时会被无关信息吸引,而控制力较强、自我意识较为清晰仅占15.23%,被无关信息吸引偏离最初的学习目标的占4.23%。(4)对信息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结果显示,42.38%的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知识,43.35%的学生掌握了一般的计算机知识,没有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占比14.27%。这说明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还需要提高。3.信息能力。(1)获取信息的能力。调查发现,完全能获取信息的学生占比17.32%,50.25%的学生表示能获取部分信息,表示自己获取的能力一般的学生占26.34%,表示稍微能获取的占6.09%,自己完全不能获取信息的学生为0。这说明高职院校的学生获取信息能力一般,大多数的学生是熟练程度还不够。(2)查找信息的途径和方式。调查发现,获取专业信息的来源中排第一的是搜索引擎占86.28%,第二的是专业数据库占55.63%,排第三位的是书本占35.25%,比例最低的是报刊杂志占22.18%。这说明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方式是搜索引擎。(3)信息处理的方式。通过对遇到不确定信息的处理方式的调查显示,依据主观经验判断的学生占33.36%,向权威的机构或专家的学生占24.14%,35.23%的学生会选择放弃,这说明面对不确定信息时有些学生还是缺乏核实信息的能力。(4)筛选及归纳信息的能力。调查发现,信息筛选能力较好的学生占60.21%,信息筛选一般的学生占37.25%,不会筛选信息的学生占2.54%。这说明能够对信息进行判断及选择并有效地利用。(5)应用信息的能力。调查发现,12.34%的学生表示能总是不断创新和发展新观点,27.46%的学生表示经常能,47.24%的学生表示偶尔能,12.65%的学生表示很少能,0.31%的学生表示很少将搜集的信息运用到实际中。这说明我省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不高。4.信息道德。(1)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对待不良信息不理睬的学生占84.92%,会转发的学生占4.26%,会向有关部门举报的占10.82%。这说明学生对信息道德的认识以及理解还不够全面,需要在内容等方面达到与社会同步更新和发展。(2)对待谣言的态度。通过对待网络上出现的谣言的调查发现,遇到这种情况10.23%的学生会向有关部门举报,38.42%的学生不会理睬,随便看看的学生占46.36%,以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对待信息,表示会转发谣言信息的学生有4.99%。这说明我省高职院校学生对于他人传播的不良信息采取行动的则很少。(3)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调查发现,所在的学校开展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等课程的占32.47%,只开设计算机基础的占50.25%,有14.36%的学校将信息素养作为选修课,而没有开设信息素养课程的学校占10.73%。这说明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开设信息素养教育的很少。(三)信息化素养存在的问题。一是信息意识淡薄。高职院校学生自觉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进行主动学习的很少,很多学生把信息资源当做了自己娱乐和休闲的方式,而且很多学生抵挡不住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而沉迷网络。二是信息知识缺乏。高职学生信息知识的储备量还远远不够,很多学校开设的信息素养相关课程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使部分学生对生活信息和专业信息等知之甚少。三是信息能力不足。很多学生缺乏信息检索能力,不知道如何查找和使用专业信息资源,对知名的数据库万方、知网、维普等使用不多。而且对于检索出来的信息,也不会进行准确合理的筛选和使用。四是信息道德、法律意识不强。部分学生传播未经证实、没有得到授权转载转发的虚假信息,有些学生甚至出现了在网上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的言论,而且有些学生法律维权意识薄弱。
三、完善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素养培育的建议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摘要:衡量高职院校学生是否能达到培养的目标,首先要看其职业素养,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提高改志愿小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将通过分析职业素养的内涵以及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行为习惯所存在的问题,将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提高他们职业素养的契机,从而发现有效的方式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行为习惯;职业素养
一、引言
职业素养是社会对人类在社会中的活动所指定的行为准则。人类在社会中的一切行为作为外在的行为表象是对其内在职业素养的体现。职业素养在社会职场上是一个概括性的概念,除了最主要的专业性之外,道德素质以及爱岗敬业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高职院校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
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以及社会经历已经拥有了一定的阅历,充分发现自己行为习惯中的不足之处,才能认识在市场竞争中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是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还有以下的加点不足之处: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进入社会的必要准备与过渡。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存在质量较低、选题不切实际、管理混乱等问题。本文提出,面对这些问题,要基于校企合作,深入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加强思想引导,从平时入手,丰富选题,开展“双导师”制指导,以期能切实改善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校企合作;“双导师”制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教学环节的关键一环,也是学生离校前的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能有效检验学生是否很好地掌握了所学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对高职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当前大部分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主流做法,基本还是沿用了本科高校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方式,侧重于强调学科体系的理论研究,而轻视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技能综合应用与创新。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的问题愈发凸显,特别是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成为部分学校的一大顽疾。如何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完善毕业设计(论文)内涵,是当前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现状
1.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思想上重视不够。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工作都是放在最后一学期,刚好最后一学期学生的学业和就业压力较大,大部分学生忙于校外的顶岗实习、找工作、上岗培训、学历提升等。学生忙于这些工作的时候,根本无暇顾及毕业设计(论文)。而且有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就是走个过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高低无所谓,最后学校都会让通过的。所以学生都想着等到毕业返校之前甚至返校后,利用在校10天左右的时间匆忙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甚至有个别学生找人毕业论文。这样匆匆忙忙中赶制出来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可想而知。2.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实际脱节。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凸显一定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并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指导教师和学生在商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能不能顺利完成这项工作,然后在能完成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大部分学生只求能通过论文答辩,所以会选择图书馆或网上参考资料较多的、比较大众化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开展。像笔者所在的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选题多是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学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等这类教师上课的经典教学案例,并且学生的作品一直没有突破和创新,仅仅是将教学的内容重新进行了综合,缺乏实用价值,与实际严重脱节。3.指导流于形式,没有全程指导。由于对指导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老师要求较高,要求其至少是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这类教师的数量与应届毕业生的数量相比是较为不足的,往往一个教师要指导至少10人左右的毕业设计(论文)。一方面,指导教师平时还有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和班级管理等各项其他工作,这类工作占据了教师的绝大部分时间,逐一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求能按基本规范督促学生完成论文各个阶段的要求,能顺利通过论文答辩就行。另一方面,因学生是在外出顶岗实习期间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只能“遥控”,即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等方式进行远程指导,这类方式显然没有面对面的指导来得准确和有效,有时甚至学生都不一定能及时联系上。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高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现状调查
高职教育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2014年,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对佛山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和佛山部分企业人才需求进行了实地调查与访谈。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整体职业素养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不能迅速融入企业的用人环境,高职院校学生到企业中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具体表现为:
(一)职业意识差距——认知比较模糊,职业规划意识比较淡薄
职业意识是从业者对工作的认识与态度,它是职业素养养成的认知基础。调查结果显示,对职业素养含义的了解,只有8.50%的学生表示很清楚地了解,有67.50%的学生知道一点。在问到职业素养对自身成长是否重要时,只有59%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还有22.5%的学生认为不重要或不清楚。可见,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比较模糊。另外,在访谈中了解到,企业大多认为学生应该从专业和实际情况出发,对自已的职业要有准确的定位,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但通过对高职院校的调查,只有33.5%的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方向、职业发展经常进行思考,有56.75%的学生只是偶尔思考过,还有9%的学生表示走一步看一步,0.75%的学生表示没思考过。这表明,大部分学生不知如何自我定位,职业规划意识比较淡薄。
(二)职业习惯差距——日常养成不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职业习惯是指人们在职业环境中的行为表现。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习惯有着良好的评估,但是在职业习惯的养成方面有所欠缺。当学生被问到如果进入一家企业能做到哪些方面时,有69.50%的学生表示可以清楚掌握公司的各种行为规范和流程,57.57%的学生表示能及时主动反馈工作中遇到的瓶颈与问题,62%的学生表示会做定期的工作计划、工作笔录与工作总结,68%的学生表示能仔细听上级的工作布置并做到不懂就问。另外,在问到“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你是如何处事的”这个问题时,39.25%的学生选择“积极主动”,37.25%的学生选择“团结合作”,19.55%的学生选择“虚心低调”,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习惯有着良好的评估。而在问到“平时有没有常要求自己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问题时,42.25%的学生表示只是偶尔有,还有4.5%的学生表示没有,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不是很注重培养自己的职业习惯。因而,有的学生上岗时,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岗位不适应状况,出现频繁跳槽现象。另外,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职业习惯方面最看重的是人才的吃苦耐劳精神。但在企业访谈时,有不少企业反映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不习惯企业及岗位的要求,不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上班迟到、工作消极,有些甚至实习期未满,就提前离开企业。企业的反馈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说明,目前高职毕业生缺乏对企业的了解,对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景缺少切身体会,不愿从基层干起,缺少实干和敬业精神,怕吃苦,依赖性过强。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研究
[摘要]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理论指导。明确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困境,通过综合创新、协同推进、绿色推动、开放拓展、共建共享“五位一体”相融合的方式方法推动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实践的发展,不断革新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路径以实现教育模式的新调适。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五位一体”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成为我国发展新思想、新理论、新战略,引领我国“十三五”的发展。在党的上,习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①,再次强调了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习还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文化自信,是文化经历过历史检验,通过认知、比较、继承、批判、创新等途径对自身生命力持有的信心,是对传统的认同也是对未来的期望,更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③。新时代职业院校是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主要阵地,是为中华民族输送人才的重要场所。抓好职业院校教育工作及培育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对我国“立德树人”工作的发展实践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对新发展理念视域下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价值意义、存在困境、路径选择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价值意义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立德树人”工作的思想指导,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提供了活力源泉、科学诉求、底色要求、有利条件、价值旨归。1.创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活力源泉。创新就是革除旧的,用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远大前途的新东西代替不合时展需要的、腐朽的、消极的、落后的东西,推动事物不断发展。创新驱动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内容构成,是加速与驱动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与引擎契机。“教育创新是创新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教育创新的核心内容。”④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教育需有效运用创新武器,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多元融合的创新手段,消除不利于坚定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因素。2.协调发展理念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科学诉求。参照自由教育理念倡导的基于整体观的高等教育协同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观指导下的高职院校德育协同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并避免单方面畸形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高等教育具有高度整体性,因此,全盘把握、统筹全局、协调各方就显得尤为重要。整体性是系统论的重要内容构成之一,是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有机整体。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需要高度注重整体性,努力实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原则、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路径、培育机制等多种要素的最优组合。如何实现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这一“文化铸魂”系统工程灵活协调运转,关系着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全局的成败。要全盘统筹、系统规划、整体设计,注重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内部各要素的协调优化,实现多元教育内容的协同提升,最大限度地提高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实效性,以激发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内生力与原动力。3.绿色发展理念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品质要求。绿色发展理念不仅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展理念,也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内容构成。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需要积极贯彻绿色的工作理念,引导学生在文化自信方面树立资源意识,充分提高文化自信教育资源的运用效率,加强对文化自信教育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此外,绿色发展也是一种教育理念。积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遵循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发展、成才规律,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尊重个性,突出主体,注重人文关怀,强化心理疏导,营造文化自信教育的绿色环境,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品质的必然要求。4.开放发展理念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有利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化发展,职业教育应顺应时代潮流,在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有益文化内容,统筹内外两个发展大势,实现内外联动,拓展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内容、空间、方式、方法等,打造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新格局。以开放的视界在中西对话、交流与合作中讲好中国文化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声音,打造中国文化话语体系。例如,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云计算的新时代,巧借网络空间丰富的、多样的信息流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服务。5.共享发展理念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价值旨归。“共享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旨在让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平等享有社会活动的一切成果。”⑤共享是新时代高职教育的重要理念。坚持共享教育就要抓住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这个中心,从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现实出发,积极融入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掌握并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诉求,改善学生的学习第4期(总第932期)与生活条件。高职院校应努力实现校际经验互鉴和信息共享,以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为落脚点与出发点,努力实现学生知识、智力和能力等的综合提升,开创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新模式,提升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感染力与亲和力,提高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教育质量。总之,通过共享共建这一“立德树人”根本价值旨归的贯彻落实,助推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发展。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困境
高职院校学生语文素质培养探索
近年来,在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教育理念也不断在更新,我国总体教育机制也从原来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型为多元教育模式,既保留了应试教育正向的教学意义,也特别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对此,隶属素质教育范畴的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同样须重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育,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辽海出版社2020年出版、邹佩佚编著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一书,深入研究了当下高职院校实施大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情况,并指出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便于读者大致了解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整体状况;同时,作者还对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发展历程、本质内涵、未来走向趋势等进行了概括性阐述,有利于深化读者对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认识。此外,该书不仅对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课程定位、实效性、传承性及人文素质教育等进行了全方位解读,还在探讨大学语文阅读与写作实际教学创新、介绍经典语文教学模式前提下,研析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创新改革方向、详述总体战略问题,为优化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形式提供了有益参考,是一本具备实用性与可读性的优质书籍。语文素质培养一直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主要目的是让高职院校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过程中,培养自身语文学习能力,丰富语文知识,积累语言,强化语感,建立语文思维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向情感态度,强化个体学习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开展语文教学,必须十分注重学生语文素质的创新性培养。但就目前状况来看,大学语文对大部分高职学生来说,只是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只要达到应试教育考核标准即可,缺乏深入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追根溯源,造成学生学习热情低下、语文素质参差不齐的原因在于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存在以下不足:首先,高职院校语文教师与学生均被应试教育固定的教学条框所束缚,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被遗忘;其次,在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陈旧、古板的大学语文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语文素质培养需求;再次,教师课堂教学占比过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育,因而自主性与创造性较差。
针对上述问题,高职院校须及时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创新发展。第一,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正视语文课程教学本质。高职院校教师须正确掌握设置大学语文教学课程的目的,跳出应试教育的条框与规则,拓宽学生考核评价范围,注重学生语文素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与技术创造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让学生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可通过科学、合理地引导,帮助学生全面感受语文学习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积极接纳现代教育理念,主动促进传统语文教学形式的转变。一方面,教育者应转变教育理念,最大程度地消除传统教育理念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顺应现代学生个性发展需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课程教学形式,让学生可从中获取更多语文专业理论知识,从而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注重知识传授与素质教育的协同发展,全面推进理论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第三,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大力推进学生学习状态由被动转为主动。高职院校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应明确自身定位,始终坚持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行为的实施均以学生为中心,推动学生学习状态由被动向主动的发展,增加学生参与感,让学生感受其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作用,增强其学习信心。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不可只看重学生理论成绩是否达到考核标准,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与教学手段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以此带动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杨琼
高职院校学生语文素质培养探讨
近年来,在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教育理念也不断在更新,我国总体教育机制也从原来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型为多元教育模式,既保留了应试教育正向的教学意义,也特别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对此,隶属素质教育范畴的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同样须重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育,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辽海出版社2020年出版、邹佩佚编著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一书,深入研究了当下高职院校实施大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情况,并指出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便于读者大致了解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整体状况;同时,作者还对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发展历程、本质内涵、未来走向趋势等进行了概括性阐述,有利于深化读者对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认识。此外,该书不仅对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课程定位、实效性、传承性及人文素质教育等进行了全方位解读,还在探讨大学语文阅读与写作实际教学创新、介绍经典语文教学模式前提下,研析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创新改革方向、详述总体战略问题,为优化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形式提供了有益参考,是一本具备实用性与可读性的优质书籍。
语文素质培养一直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主要目的是让高职院校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过程中,培养自身语文学习能力,丰富语文知识,积累语言,强化语感,建立语文思维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向情感态度,强化个体学习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开展语文教学,必须十分注重学生语文素质的创新性培养。但就目前状况来看,大学语文对大部分高职学生来说,只是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只要达到应试教育考核标准即可,缺乏深入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追根溯源,造成学生学习热情低下、语文素质参差不齐的原因在于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存在以下不足:首先,高职院校语文教师与学生均被应试教育固定的教学条框所束缚,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被遗忘;其次,在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陈旧、古板的大学语文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语文素质培养需求;再次,教师课堂教学占比过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育,因而自主性与创造性较差。
针对上述问题,高职院校须及时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创新发展。第一,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正视语文课程教学本质。高职院校教师须正确掌握设置大学语文教学课程的目的,跳出应试教育的条框与规则,拓宽学生考核评价范围,注重学生语文素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与技术创造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让学生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可通过科学、合理地引导,帮助学生全面感受语文学习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积极接纳现代教育理念,主动促进传统语文教学形式的转变。一方面,教育者应转变教育理念,最大程度地消除传统教育理念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顺应现代学生个性发展需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课程教学形式,让学生可从中获取更多语文专业理论知识,从而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注重知识传授与素质教育的协同发展,全面推进理论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第三,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大力推进学生学习状态由被动转为主动。高职院校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应明确自身定位,始终坚持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行为的实施均以学生为中心,推动学生学习状态由被动向主动的发展,增加学生参与感,让学生感受其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作用,增强其学习信心。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不可只看重学生理论成绩是否达到考核标准,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与教学手段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以此带动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杨琼
高职院校学生欠费研究论文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学生欠费管理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发展形式,是提高学院财务管理水平,解决财务管理工作实际的具体思考,是学院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高职院校;欠费
由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到2008年底,中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院校)超过1200所,占全国高校总数70%左右,高职在校生超过1300万,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一半多。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和竞争加剧,学生欠费问题却呈越演越烈之势,导致财务资金周转困难,财务风险不断加大,已严重的制约了学院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对以下几种高职院校学生欠费现状及原因的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着手提出了对策,以便为学院学生欠费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一、高职院校的概念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职业院校的简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高等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
二、高职院校学生欠费的现状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职会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