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投资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8 11:21: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职投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职投资及理财专业的双证实践
一、何谓“双证”制度
“双证”制度是指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完成专业学历教育获得毕业文凭的同时,必须参加与其专业相衔接的国家就业准入资格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高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紧密联系,相互补充。“双证”制度其根本方向和主要目的都是以职业活动的需要作为基本依据,为了促进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提高,有效地促进持证者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二、实施“双证”制度的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现代社会就业的一项基本制度,它有利于保障就职者的基本能力,有利于引导就职者的职业发展。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院校毕业职业能力的证明,是社会人才市场的要求。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历来重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在一些政策法规中多次提出实行“双证书”制度的要求。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8条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998年国家教委、国家经贸委、劳动部《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详细说明:“要逐步推行学历证书或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教育部2006年的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高职教育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2009年2月20日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中进一步强调“要积极开展工作,切实落实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这些文件的出台为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职业教育实施“双证书”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
三、实施“双证”制度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为例
(一)可行性分析
建立高职投资及理财专业设计
当前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众多的理财人员活跃在银行、保险、证券、税务等行业,以专业化的金融知识,指导人们理财和制定投资计划,以实现客户的财务目标。据我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一项国内调查结果显示,约有70%的居民希望自己有理想的理财顾问,50%以上的人愿意支付理财咨询费。可以看出目前人们迫切需要全面专业的理财服务。因此,理财规划师这一全新的职业在我国显露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形之下,我国在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教学方面却出现了明显滞后的局面。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课堂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性教学对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的观念。这种不合理的教育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学生素质不高,尤其岗位实用技能与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相差太远,对该专业学生的毕业产生很大影响。
1.投资与理财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存在不少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是专业的社会认知度低,当时大多数人都不大了解该专业。二是是教育教学模式不合理,致使教学效果不好,学生素质不高,尤其岗位实用技能与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相差太远。三是专业定位还不是很明确,虽然在专业设立之初,都看到了该专业的广阔发展前景,但具体到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认识不明确统一。由于该专业是新设专业,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资料,没有一套成熟的教学计划,该专业是在参照会计、金融保险等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再结合本专业特点,制定的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教学计划。
具体来说,投资与理财专业教学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内容形式单一。目前,金融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永远大于“研发型人才”。具体到金融企业,其岗位设置的层次特点来看,目前占有较大比重的仍然是操作应用型一线员工,如营销岗位,并不要求员工具有研究开发方面的能力。
高职金融服务投资与理财论文
一、目前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在职业道德与金融服务意识培育中的探索
(一)开设职业道德教育与金融服务意识培育的专门课程
目前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对投资与理财专业学生的职业礼仪和职业道德有一定的重视,而且也通过一定的途径开展了职业道德与金融意识的培养。跟大多数高职院校一样,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都设置开设了礼仪类的公共选修课,开展相关讲座,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中穿插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但总体效果不太明显。针对这些问题,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针对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增设了《金融礼仪》这门课程,使得学生意识到金融行业自身的行业特点。另外还开设了《金融法规》这门课程,金融职业道德的自律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金融实践中,在金融法规的约束下逐渐形成的,金融法规有利于金融职业道德观的确立。因而开始《金融法规》这门课程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依靠企业平台,利用顶岗实践推进职业道德教育与金融服务意识培育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既满足了企业提升人才素质、保障后备人才选拔的需要,同时也为学院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依靠这个平台,积极开展这个方面的内容,例如在校园内显著建筑、走廊等位置上张贴校企合作企业的管理经验和企业的核心文化标语。专业实训实验室的布置要体现“教学工厂”的要求,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邀请企业家直接向学生宣讲企业精神等。
二、目前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在职业道德与金融服务意识培育中的问题
高职课程教学证券投资论文
1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内涵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美国许多教育学家觉得需要新的理论和政策来推动美国教育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斯派蒂在1981年首先提出了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并且获得了广泛的支持与讨论,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美国各州也相继运用这一理论来进行教育改革,特别是宾州在推行成果导向教育改革过程中更具有代表性。宾州在2001年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提出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要使每一个孩子都具备基本的能力,保证教育的公平[3]。斯派蒂1991年在其著作中对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进行了解释,其认为成果导向教育是“对资源和系统的调整,使之清晰聚焦于促使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获得成功的实质性经验”。因此,成果导向教育重视学习以后所获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学习者运用所学内容确实能做什么。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学习成果决定学习过程,课程教学应该以学习成果作为出发点,根据学生可能达到的学习成果决定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成果导向教育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一个目标、两点需求、三个前提、四个支持和五个步骤[2]。具体说一个目标是指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能力。两点需求是指明确学习成果,使学生有清晰的认识;能用学习成果来引导课程设置。三个前提是指学生所获得的成果是因人而异的;学习成果的获得具有递进性;学校应该给学生学习的机会以帮助学生获得成果。四个支持是指要明确学生学什么;学生学习成果反映学习过程;提高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提供充足的实践保证学生成果的获得。五个步骤是指确定学生学习的成果;以成果为起点设置课程;课程的自主教学;课程教学评价成果;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果获得。成果导向教育关注学习获得,以学生为中心,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这对于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使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技能和素养的时候关注所有学生而非个别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技能和素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成果导向指导下,课程教学应该明确学生学习所能达到的能力和水平,明确预期的学习成果,并以学习成果为基础,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
2基于成果导向理念下高职“证券投资”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课程教学目标模糊。职业院校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紧紧抓住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大多数职业教育课程人才培养目标模糊,这就导致了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不能紧贴社会岗位需求,教学目标设置也都比较大,不具有操作性。并且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也多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需求。很多课程教学在设置时虽然按照岗位要求设置,但是具体到内容却无法反应岗位需求的变化。高职“证券投资”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金融证券岗位所具有的证券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证券市场相关概念,熟悉相关法律,具备从事证券岗位的职业道德。从该课程教学目标来看,课程的教学目标过于笼统,没有反映学生所从事岗位的具体要求,也没有反应映生通过该课程学习所能达到的成果。2.2课程教学内容混乱。现行的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要求按照具体的岗位任务来选择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但是在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很多课程仍然是按照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来设置教学内容,这样导致很多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不断重复,并且不同专业的同一门课程出现内容相同的情况,这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专业特点和职业特点[4]。现行高职“证券投资”课程教学内容虽然按照岗位任务来选择内容,但在内容上仍然按照原来的学科体系,把教学内容分析证券市场、证券投资种类、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证券市场法规与道德等,这就导致“证券投资”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师设定的学生学习成果有较大的偏差,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2.3课程教学过程传统。在教学过程上,大多数教师仍然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由教师在教室采取班级授课的形式,讲解相关的知识,即传统的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这忽略了学生的需求,也不满足学生学习成果获得。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师开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但是由于受限于教学软件硬件环境,使得信息化教学难以普及。现行高职“证券投资”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堂讲解教学为主,实训室操作为辅,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限于教师本身缺乏专业实践,难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式,使得“证券投资”教学无法以学生为中心,无法达到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2.4课程教学评价单一。现行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考核仍然是以考试为主。在过程化的考核过程中,专业课程的考核有平时课堂的表现、作业的完成、平时测验、技能获得、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内容。但是考核往往缺乏科学的标准,通常都是以教师的个人评价为主,难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现行“证券投资”课程考核分为总结性和过程性考核。总结性考核以考试和实训作业为主,过程考核主要有作业、上课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考核多以教师一人考核为主,难以发挥考核的积极功能,也不能反映学生学习的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
3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高职“证券投资”课程教学改革
成果导向教育要求以学生学习的预期获得能力为出发点,即学生学习完该课程以后,应该获得怎样的成果。这一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获得,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按照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的要求,结合成果导向教育的理念,对高职“证券投资”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3.1建立成果化的课程教学目标。在成果导向理念下,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和学生预期学习成果一致,学习成果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要满足社会岗位的需求。结合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证券投资”课程教学目标应为了解证券行业工作岗位的环境和能力要求,熟悉证券行业规范和职业岗位标准;掌握证券专业人员所具备的基本功,初步具备证券行业基本岗位业务处理能力;熟悉证券投资咨询的业务操作,了解证券技术分析的基本内容;了解证券企业文化,基本证券专业职业判断能力;遵循“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热情服务、客观公正、审慎稳健、风险管理”的金融事务专业职业道德规范,养成审慎、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该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以后能够根据证券市场行情选择相应的投资品种,并能够对该投资品种进行分析评价。3.2选择情境化的课程教学内容。在确定了高职“证券投资”课程教学目标以后,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教学的实施就是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果。“证券投资”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根据证券行业工作的要求,结合该课程的学习成果,把高职“证券投资”课程教学设计为五个情境,即走进证券市场、了解证券种类、选择投资对象、选择投资时机、采取投资策略。根据教学情境,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结合学习成果进行重新整合[5]。这些情境化的教学内容设置能够体现职业院校“证券投资”这门课程职业性和专业性,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够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见表1)。3.3实施任务化的课程教学过程。在选择情景化的教学内容后,为了达成学生学习的每一阶段成果,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证券投资”课程教学主要采取任务化的教学过程,即在教学过程实施“任务驱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首先由根据学习成果创设相应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根据情境提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寻找解决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检验;最后老师通过对学生的检验过程进行分析解说,对这些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6](见图1)。3.4采取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评价。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达成性评价。对每一阶段学生学习的完成情况,根据其完成程度,给与学生相应的等级。这种评价更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在评价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些学生没有达到相应的成果,还应该设定相应的补救措施。在高职“证券投资”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景和任务,采取了多种评价形式。
高职证券投资学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证券投资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的结合。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该课程教学要在教学手段,教材建设等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非金融专业;教学手段
证券投资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应用性较强,也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理论的基础知识,还应具备独立自主进行实际投资分析的能力。因此,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运用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教师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如何适应高职教育的教学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高职非金融专业学生学以致用,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有必要探索证券投资学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以促使教学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高职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针对高职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教学目标看似很清楚:“使学生学会证券投资”,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变成了“使学生学会证券投资学”,这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1]。于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重课堂讲授轻模拟操作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结果,学生学完以后,只懂得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非常薄弱。这就与高职教育的目标相背离了。
高职证券投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当前职业教育最大的痛点在于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以证券投资课程的教学为例,绝大部分学校的教学内容停留在金融学理论学习阶段,实践多以证券模拟实训为主,存在典型的“在岸上学游泳”现象。针对当前证券投资课程教学中突出的“三教”问题,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高职证券投资课程改革思路,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证券投资;高职课程改革
一、证券投资课程的教学改革背景
(一)居民对财富管理的需求旺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金融资产快速增长。根据招商银行联合贝恩公司发布的《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至2020年底,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为人民币241万亿元[1],近三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3%;预计到2021年底,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将达人民币272万亿元。随着财富的增长,居民对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日益强烈,但大部分居民缺乏投资与理财方面的专业知识,很多人为了追求高收益,在缺乏对风险足够认识的情况下,盲目跟风投资,将资金投资于高风险的金融产品,结果造成严重损失。
(二)互联网金融环境为教学改革创造契机
翻转课堂在高职《证券投资基金》中的运用
摘要:《证券投资基金》是众多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获取基金和证券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科目之一。然而基于考证教材的设计,决定了该门课程往往在内容上更偏重理论,缺少实践性内容,较为枯燥和乏味,因此,如果能在此课程中的部分章节开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通过从业资格考试,也能帮助学生熟悉相关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实际操作,提升职业技能。
关键词:翻转课堂;证券投资基金;自主学习;技能操作
一、《证券投资基金》课程简介
《证券投资基金》不仅是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基金从业资格和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的考证科目之一。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关乎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也是实现高职院校普遍推行的“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
二、翻转课堂
信息化教育是目前教育行业改革的新方向,信息化教学则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翻转课堂。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工具、互联网、云空间、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设计,重新解构教学环境和教学情景,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和信息交流的组织者,最大化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知识内化,从而极大的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目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各大高职院校屡见不鲜,简单来说,如图1所示,翻转课堂一般都包含了教学准备、自主学习、知识内化、总结反馈这四个教学环节,首先教师准备好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源,然后预留问题或任务,让学生尝试在课外时间通过自我学习来思考问题,接着利用课堂时间,通过讨论、交流或者任务展示等多种形式来完成知识内化,最后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总结完成教学评价,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高职层次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证券投资分析是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但是在此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还存在缺乏教学实践环节,缺乏与我国证券市场特点相适应的教材,以及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等问题。针对高职院校开设证券投资分析课的教学现状做了深入的剖析,并对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一些策略和设想。
关键词:高职教育;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一、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我国目前很多高校金融证券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即使有了金融证券类实验室,部分高校也没将其看作专业教学的正常投入,而是将它主要用于创收。同时由于师资的缺乏,导致了很多高校的证券投资分析教学目前仍然停留在课堂讲授上,实验操作、模拟交易、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严重不足,或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
高职生创业教育论文
1、创业教育的共性目标———创业基本素质目标
1.1培养创业者个性心理品质。
(1)培养高职生的有利于创业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会是他们在面临挫折和失败时,能够进行自我激励,克服困难。学生献身于事业的精神以及这种精神的执着顽强,能使他们在面临各种风险和突然发生的问题时,能够攻坚克难、经受住考验。
(2)培养高职生的责任感。作为创业者,必须对组织、组织成员、投资方有责任意识,做到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3)培养高职生的职业敏感性。创业者应该按市场运动规律办事、公平交易、遵守法纪,重信守诺;同时还要具有敏锐的经济头脑,依靠清晰的思路预测经济运行的趋势,通过精确的投入———产出核算,发现并捕捉商机。
(4)培养高职生的独创精神。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人生的最高层次需求。自主创业是独创精神的体现,也是创业者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
高职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高职技术经济学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以及工程类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本门课程实践应用性比较强,为此,本文首先说明了高职技术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其次阐述了高职技术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最后详细介绍了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措施。
关键词:技术经济学;高职院校;应用性
技术经济学是高职经济类、管理类以及工程类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在国内有关怎样在高职院校开设技术经济学的研究论文比较少,探讨高职院校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以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优化高职院校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以提高经管专业学生技术经济实践应用能力。
一、高职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
1.培养和提高学生项目经济分析评价能力
技术经济学课程说到底就是通过项目经济分析,将形成的评估结论为决策提供依据。因此,技术经济学理论教学不能脱离实际,应该将教学目标关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项目经济分析评价能力。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职会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