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德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8 10:38: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职德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职德育

高职德育困境与突围

一、当前高职德育困境

(一)德育阵地狭隘。高职德育实施的主要阵地是思政课,德育阵地相对狭隘。德育不仅受到时间限制,而且很大程度上受空间限制,德育渗透力不够。且单一依赖思政课的德育限制,不能迎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这种单一化依赖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德育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德育需要,德育阵地的狭隘直接影响到高职德育实施的有效性。(二)德育活动乏力。活动是实施德育的有效路径,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才能提升德育有效性。但是高职德育陷入程式化现状,不少德育活动陈旧,缺乏时代感,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德育活动缺乏系统性,难以形成有效的德育效应,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学生通过德育活动获得的体验不深刻,弱化了德育活动效应。(三)德育氛围不浓。德育着眼于人的思想与心灵,这就需要德育能够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激发学生内驱动力。然而高职院校德育实施过程中,往往忽视德育文化建设,不能将高职德育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校园文化中德育氛围不浓,不能发挥文化建设对德育推动作用,也使高职德育缺乏人文内涵。(四)激励效应弱化。激励机制是激发内在驱动力的重要方法,高职德育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单纯地利用课程评价对学生进行激励,这种刚性化激励机制效应虽然能够起到强制性效应,但是不能使德育内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新时期高职德育要不断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学生自我德育意识,发挥激励机制的最大效用。

二、基于人本视角的高职德育困境突围

(一)尊重学生认知,开辟网络德育阵地。基于人本视角的高职德育必须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德育认知特点。目前网络成为学生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高职德育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一步拓展网络德育阵地。1.校园德育平台。高职院校要利用好学校官方网站,在网站开辟德育板块,通过德育板块渗透德育宣传,使师生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并组织全校师生参与到德育互动中,开展网络德育研讨、交流活动,发挥校园网络平台的德育功能。2.移动德育平台。智能手机在高职校园得到了普及,智能手机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高职德育要基于智能手机平台,开展微德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网络微德育课堂、德育网络微互动等,将学生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提升德育渗透力与影响力。(二)融入时代元素,开展主题德育活动。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喜欢新奇的事物。高职德育要不断创新德育内容,使德育融入时代元素,贴近学生生活,开展主题德育活动,形成有机的德育活动链。1.融合时事。高职院校德育必须要保持前瞻性,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感,使高职德育有机融合时事,结合时下最热点、关注率高的事件,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例如结合“中国梦”“十八大”等开展德育活动,提升学生参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不断提升思想境界。2.贴近生活。德育效率不高的一个突出原因是空洞,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高职德育要将德育植根于现实生活,将德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利用德育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包括思想、价值观、人生观、心理、情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三)嫁接校园文化,丰富德育人文内涵。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办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职院校要将德育与校园文化有机嫁接,借力校园文化熏陶作用,丰富高职院校德育人文内涵。1.融入德育元素。为了提升高职德育的影响力,高职院校除了利用课堂德育阵地外,还要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德育元素,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融入德育元素,并且要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常态。2.借力学生组织。高职院校社团、兴趣小组、俱乐部等,是学生自发性组织,在学生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高职德育要善于借力学生组织,将德育活动与学生社团、兴趣小组、俱乐部等活动有机融合起来,提升德育亲和力。(四)树立榜样典型,放大激励机制效应。榜样具有无穷的力量,高职院校要树立榜样典型,放大激励机制效应,使学生通过榜样提升德育自觉性。1.时代榜样。德育不仅是高职院校重要课程,也是时代一个重要主题。高职院校要善于援引时代榜样,用榜样实施德育,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使学生在榜样熏陶下,不断提升自我思想境界,以榜样要求自我,学榜样、争做榜样。2.学生榜样。身边的榜样更具有说服力,高职院校德育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利用学生榜样,通过选树学活动,通过学生推选,为学生树立榜样,深入开展学习活动,激励学生进行自我德育,不断提升自我要求,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德育影响力。

总之,德育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路径。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强化德育人本化理念,尊重学生认知,强化学生德育体验,突出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使德育始终保持鲜活性,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查看全文

隆平精神与高职德育融合分析

袁隆平院士是从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怀化职院”)走出去的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及其团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和科研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隆平精神”内涵丰富,具有巨大的德育价值;他们一生积淀下来的感人事迹是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珍贵资源。“隆平精神”与高职德育有机融合能够有力促进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

一、隆平精神的高职德育价值

(一)隆平精神的内涵。“隆平精神”内涵丰富,、科技部、农业部等不同组织、专家学者给予过不一样的阐述。近年怀化职院还专门成立了“隆平精神”研究班子,对袁隆平的学术思想与隆平精神,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学院研究一致认为:“隆平精神”的核心内容是:“赤子精神+种子精神”。其中赤子精神包括爱国精神、担当精神和分忧精神,种子精神包括奉献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超越精神。(二)隆平精神的高职德育价值。德育价值的根本属性在于成人,使人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一个自觉承担道德责任的人。“隆平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价值,“隆平精神”的核心内容“赤子精神+种子精神”深刻诠释了道德的自觉性与实践性。袁隆平不但自己数次拒绝国外的高薪邀请,还对其团队成员、学生言传身教。综观我国杂交水稻发展历史,在袁隆平引导和指导下成就了一番事业者不计其数,他们也经常被聘请到不同国度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但都具有较强的爱国情怀。这种不受外界诱惑的爱国精神,虽然普通、平凡,却勇于担当、勤于分忧的担当精神、分忧精神,不但对当今道德综合素养还处于养成阶段的高职学生,具有极强的榜样价值与力量;还为当今单薄的高职德育提供了丰富的成功德育教育案例。为了尽快培育出杂交水稻,袁隆平带领他的两个学生助手利用一切课余时间,花费了他所有的积蓄,寒冬不停、酷暑不息地奔走于湖南、福建、海南、北京多地。当试验田被“造反派”破坏了时,欲哭无泪、狂奔急找,只为寻找可能幸存的试验材料。当袁隆平自己要被送往外地“改造”时,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交代他的学生助手,千万不要放弃试验;当面对“三系三系三代人搞不成器”的讥讽,当面对并不熟悉杂交水稻研究的、前来攻关的同行时,他不但夜以继日的既当技术指导、理论导师,快速培训研究团队,更将宝贵的试验材料分给每一个攻关小组,用常人无法想象的三年时间就攻克了“三系配套”,发明了杂交水稻。为了使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能一直保持世界领先位置,为了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袁隆平从未懈怠和停息。他一方面带领他的研究团队承担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项目,在他看来,创新永无止境,超越本是常态。正因为这样,不但杂交水稻在他们的研究下,一再创新高;他还涉足海水稻、沙漠稻的研究,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他抓紧培育杂交水稻研究后继人才,不断加强研究团队建设。为了改善年轻研究者的各方面条件,使他们更加安心从事杂交水稻科研,他不但倾其所有,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凝聚人才,还将自己的奖金拿出来,设立了专门奖励年轻杂交水稻科研工作者的“袁隆平杂交水稻奖励基金会”,用于奖励在杂交水稻推广应用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同志。综观袁隆平从事职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的历程,就是“隆平精神”孕育、成长、发展和成熟的过程,这中间处处都有袁隆平赤子精神和种子精神的感人事迹,随处可寻高职德育的素材、案例,即“隆平精神”具有极强的高职德育价值。(三)隆平精神内涵与高职德育内容的同质性、相通性、互补性。“隆平精神”与高职德育的同质性表现在:“隆平精神”与高职德育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们更好地存在、成长、发展和完善,是个人自我完善的重要精神力量;二者的相通性表现在:个人修养的方法与路径、理论伦理、规范伦理等基本一致,应用伦理上的要求也是殊途同归;二者的互补性表现在:“隆平精神”是高职德育在教学与育人、科研与推广等领域规范的具体化,“隆平精神”从教学、科研、生产等领域丰富了高职德育。

二、隆平精神与高职德育融合的成功实践

“隆平精神”在“安江农校”孕育、成长和发展,是“安江农校”和怀化职院校园文化的精髓,也一直是该校德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隆平精神”支撑着“安江农校”和怀化职院的健康发展,怀化职院构建了各种基地平台主动将“隆平精神”与高职德育相融合,并取得了较好成绩。(一)坚持“教科推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办学模式,办好省级特色示范职院,努力建设好“隆平精神”与高职德育融合的教育教学基地学院一直传承和弘扬“隆平精神”,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三农”特色,以“质量立院、人才兴院、科研强院、产业活院”为办学理念,大胆改革和创新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教科推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特色办学模式,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人才培养质量一流、办学特色鲜明、社会服务效益突出的五省周边地区示范性高职学院,为“隆平精神”与高职德育融合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教育教学支撑平台基地。(二)规划和建设好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为隆平精神与高职德育融合提供科普与技能实践基地安江农校升格为怀化职院后,安江农校老校区全部用于科研培训、学生实习和杂交水稻研究之用,现已成为当地乃至全省、全国的科普教育和农业技能实践场地,每年除接待本校、当地学生前往参观学习、实践实训外,还不断承接举办湖南省内外杂交水稻研究骨干“研训研修”班,湖南省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班、农业实用科技培训班、贫困地区扶贫培训班等各种技术培训,为杂交水稻的研究推广、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应有贡献。不管何种方式培训,学院都会专门安排参观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历史足迹内容,配套发给全面反映隆平精神的院本教材《国魂》。2011年11月3日,“第二炮兵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也落户该纪念园。袁隆平及其团队艰苦奋斗、信念坚定研究杂交水稻的艰辛历程和精神,成为前来参观“研学”的游客,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极好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纪念园现已成为省内外传承、弘扬隆平精神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著名理想信念与德育基地。(三)努力建设好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怀化分中心,创设“隆平精神”与德育融合的示范与推广基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怀化分中心是从原湖南省安江农校杂交水稻所延续而来,起源于袁隆平院士最早开始的杂交水稻三人研究小组,专职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多年来承担着国家、省级杂交水稻科研攻关项目,取得了数十个地省级及以上成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离开怀化后一直担任该中心技术顾问。目前中心拥有科研人员20人,稳定的亲本提纯扩繁和新组合制种生产基地5000余亩,育种科研材料30000余份。(四)搜集、整理收藏好袁隆平院士各种历史文献资料,编写隆平精神系列精品教材,建设好“隆平精神”与高职德育融合的学习交流与研究基地近年,怀化职院不断加强袁隆平院士理论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认识到“隆平精神”的巨大高职德育价值,取得了系列成果。学院将进一步加大对有关袁隆平院士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收藏力度和研究投入,组织人力物力,根据学院专业设置特色,编写隆平精神系列精品教材,使“隆平精神”融入不同专业德育教育教学,内化为每一个学生的人生信念,努力建设好“隆平精神”与高职德育融合的学习交流与研究基地。(五)加强隆平文化广场、杂交水稻历史陈列馆等建设,完善学院校园休闲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好“隆平精神”与高职德育融合的活动基地精神的传承与弘扬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做载体,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一直来也是专家研究文化的热点。为了使“隆平精神”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与弘扬,学院准备花大力气加强“隆平精神”活动基地建设,高标准尽快建好隆平文化广场、袁隆平事迹陈列馆、杂交水稻历史陈列馆、怀化职院校史陈列馆等,使学生心目中的“隆平精神”有史有实、有模有样,从而增强“隆平精神”与高职德育融合给学生带来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六)办好学院辐射周边地区的教学、科研推广示范基地,建设好“隆平精神”高职德育融合的窗口展示基地一种好的精神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性,其外部辐射作用需要我们精心策划和打造,才能逐渐外显并发出夺目光辉。目前学院有校企合作教学基地40多个,实训基地100多个,科研推广基地10个。其中杂交水稻安江与海南基地、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扶贫培训基地、安江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火箭军的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怀化地区优质水果与苗木基地等均已达到省级同类或以上水平,为“隆平精神”与德育融合展示了一个良好的示范窗口。在构建以上六大隆平精神与高职德育融合基地中,怀化职院结合学生特征、各种素材等,分别开展了以参观杂交水稻展览馆、袁隆平旧居,观看袁隆平主题影片等为主的活动,感知“隆平精神”,激发学生明德;以聆听专家学者做《袁隆平的科研历程》等有关袁隆平讲座为主的活动,感受“隆平精神”,认识到注重自己道德修养的重大意义,从而激发学生重德。

三、隆平精神与高职德育融合的未来展望

查看全文

高职德育分析论文

一、高职德育面临的现实

1.高职德育环境的复杂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而这一转型期又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浪潮同步进行。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发展,在发展生产力、解放思想、唤醒人们主体意识的同时,其自身固有的功利性、进程中的矛盾性、经济利益形式的多样性,不可避免地引发人们思想领域的深刻变化,突出表现为人们思想意识的多元化、思想观念的混乱和道德的沦丧。作为社会成员的高职学生,社会转型和东西文化的碰撞在带给他们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思想道德意识的困惑与迷茫,表现为个人利益膨胀和集体主义观念淡漠、理想追求的淡化和对金钱物质的崇拜、个性化的突出和责任感的下降等不良倾向。

2.高校德育对象的特殊性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普高中等以下的生源,二是五年一贯制中下游水平的低年龄生源,三是职高、技术学校、中职的对口生源。生源层次多、来源广、思想活跃,但文化道德素质偏低,自我约束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良行为习惯多,人生追求目标模糊多变,专业思想不稳定,兴趣广泛而不专。

同时,高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多数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对现实的选择感到无奈,对自己未来缺乏信心。一方面,他们希望得到社会的肯定;另一方面,他们又对高职从内心产生蔑视,对学校的条件和管理吹毛求疵,遇到问题不冷静,甚至采取过激行为来发泄不滿;再一方面,他们自我实现的愿望强烈,但缺乏应有的抗挫折心理准备。

查看全文

高职班主任德育优化措施

【摘要】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面对多元化的文化冲击容易受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德育方面的优势。基于德智统一论,深入分析五年制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优化措施,如优化德育管理模式、巧用信息技术丰富德育内容、发挥班主任优势进行心理疏导等,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关键词】德智统一论;高职德育

在目前的高职教学体系中,班主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肩负传授文化知识的责任,还要负责学生的德育工作。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五年制高职院校的班主任所开展的德育工作不成体系,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指导,德育工作效率得不到显著提升。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积极尝试运用德智统一,坚持以德为先的原则,在智育的基础上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教师要采用符合高职学生发展特点的德育方式,加强与高职学生的沟通,采用高职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提升德育工作的效率。

一德智统一论的现代教育意义

德智统一论的核心主要在于对话双方以一种平等的关系进行对话。将该理论引入德育活动,实际上是让高职院校的班主任与高职学生能够建立平等交流的关系。通过这种途径,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高职院校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另一方面则可以帮助班主任规避传统说教式的德育工作方式,以更为平易近人的态度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德智统一论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自由问答,无论是在知识的讲授阶段还是问题的讨论阶段,都可以进行自由问答。与传统教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比起来,这种自由问答的课堂方式更符合当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预期,高职院校的班主任通过提出问题以及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逐步引导高职院校的学生深入感悟德育方面的知识内容。[1]除此之外,在自由问答这种教育模式的引导下,高职院校班主任成熟的思想以及人格魅力,会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此一来,有效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将班主任作为自己学习与成长过程中的榜样,自主学习德育知识,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全体学生的德育水平,不断明确自身的奋斗目标。

二五年制高职院校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优势

查看全文

高职德育探讨论文

情感缺失——高职德育的“瓶颈”

学校德育就是要“育心”,育心贵在“感应”,贵在“共鸣”。而感应与共鸣的产生,必须根据自身的认知发展阶段,在社会公共活动中不断地选择,在艰难的选择中体验个人情感。而学生的情感缺失正是传统德育的“瓶颈”之一。

传统德育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成为教育者的“靶子”在传统德育中,社会本位的指导思想要求按社会需要泛政治化地设定德育目标。强调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着重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使德育的社会功能极度膨胀,忽视学生个体意识的存在与内在情感的满足,使德育的享用功能被压抑;根据历史纪念日一阵风地、多年一贯地、强制性地、经验化地规定阶段性德育主题,规划德育过程,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认知发展规律、内在需要、情感愉悦,从而使充满好奇、追求刺激、喜欢变化的青年学生的情绪受到压抑;根据考试指挥棒的需要,本本主义地给学生灌输德育知识,把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德育互动过程变成教育者手持“枪弹”向学生这一“靶子”射击的过程,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接受心理,压抑了学生的道德创造冲动,剥夺了学生的道德体验权利。总之,这种唯心主义、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的思维方式把德育变成了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重管教的高压式德育、重活动的形式化德育,致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高职院校的状况与学生自身的特点使高职生丢失自我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学校或专科学校升格、转制而成的,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不及以前的中专时期或专科时期,更不及其他老牌的本、专科学校。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整体认可度不高,对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从学生的组成看,高中的中下等学生和“三校”生成为学生主体。这一部分学生长期以来在教师、家长眼中就是“差生”,学习对他们是一项苦差事,大学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天堂”,高职院校是家长和社会的“施舍”,使他们失去自信;学习基础不扎实,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家常便饭似的批评训斥,使他们情感缺失进而产生逆反心理;“我是高职生,我比别人差”的自我定位、“学历低、能力差、就业难”的认知偏差,使他们感到前途渺茫。就学生出身来看,大多是独生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强,缺乏集体合作意识,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总之,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这些学生找不到自己与别人比拼的焦点,感受不到社会的帮助与他人的情感关怀,也就看不到自己立足社会的希望,从而迷失自我。

网络交往使人们缺乏情感体验网络的自主开放性、超越时空性、虚拟性、交互性等特征,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跨时空获得信息的乐趣,拥有了独立分析、自主解决问题的自信,找到了探索知识、表现自我、扩大交友途径、抒发情感的方法和渠道,天性向往自由、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的高职生,很容易在网上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由此产生网络依恋,进而荒废了学业;互联网信息夹杂着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甚至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等危险的陷阱,使这些辨别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学生对可能遇到的危险缺乏准确的预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互联网的虚拟性,人人戴着假面具与他人打交道,使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学生感到孤独无助,对社会产生信任危机,对自己已有的道德信仰产生怀疑;由于人机之间的交往,靠文字传递信息,没有人与人之间交往真实的喜怒哀乐,使学生失去情感体验,变得麻木不仁,没有同情心;有的学生因沉溺于上网聊天,在虚幻的互联网世界里不堪精神重负,从而导致人际交往不畅,适应能力下降,情绪低落,孤独感、焦虑感增强,食欲不振,植物性神经紊乱,机体功能下降,最后患上抑郁症等“网络综合症”。

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高职生难以做出抉择现代高新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的触角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社会的各个层面延伸,并成为传播思想文化的主阵地。首先,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挑战传统的一元化道德,使人们的价值观念紊乱,道德评价失范,是非标准模糊。西方社会利用媒体、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优势,加大对我国思想文化的渗透,腐朽思想的残余无孔不入,思想领域的争夺异常激烈。其次,经济转型必然带来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形态、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等的多样化,进而引起人们行为习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与生活态度的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便于学生培养全球意识,增强学生的效益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十几年来我国传统的标准化、大一统思想的熏陶,使面对社会环境的学生不敢或没有能力做出自己的评价和判断。因此,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多元的价值取向面前,学生只会感到茫然。

查看全文

高职英语德育教育分析

【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英语教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受关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既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将德育教育有效渗透到高职英语教学中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德育教育;渗透;路径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我国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面对当前社会对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也要进行适当的改革。既要做好英语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工作,同时也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将高职学生打造成既有丰富的专业基础,又有良好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无论是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还是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一做法都是值得推崇的。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教材是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英语老师用来教学的主要参考依据,也是学生用来学习的主要学习依据,是师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教学体系中的核心。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高职英语教材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当前市面上有很多不同内容的英语教材,英语老师在选择的时候要对此加以重视,选择内容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益的教材,以此为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在选择好教材之后,英语老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英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文章深入挖掘出来,以此为基础渗透德育教育,从而达到智教、德教双重目的。例如,笔者所选择的高职英语教材中有一篇关于“ThePresent”的文章,文章的内容主要讲述一个八十岁的老太太在她生日那天盼望着女儿的生日礼物,结果等来了女儿的一张支票,女儿让老母亲自己买礼物。这篇文章的结尾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阐述了这样一个哲理:Thechequeflutteredtothefloorlikeabirdwithabrokenwing.SlowlytheoldLadystoppedtopickitup.Herpresent,herlovelypreset!WithtremblingfingersShetoreitintolittlebits.笔者利用这篇文章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金钱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没有钱可以说是寸步难行。但是有很多东西却是金钱都买不到的,比如爱,亲情,孝心。所以在对待家人朋友的时候,要多用心一些,而不是多花钱。通过这篇文章,笔者将英语的显性教育和德育的隐性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既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道德情感,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亲情观。

二、通过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查看全文

高职德育教育实践研究

摘要: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持续、高速推进,各个领域对专业化、高素质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专业育人价值日益凸显出来,愈来愈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人才输出渠道。而能否在新时期全面、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则是高职院校专业育人价值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立足于其现阶段德育工作开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探讨了提升德育教育有效性的具体策略,希望可以有助于我国人才培养工作的长效推进。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学生管理

现阶段,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以及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对于专业化人才也有了更大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牢牢把握德育这一工具,重视对广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使其可以树立远大的理想,具备崇高的信念,成为中华优秀文化以及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更好地投身于竞争激烈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之中。所以,探究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现存问题以及改善策略,对于专业化、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来说,有着较高的现实价值与实践意义。

1德育工作现存问题探析

1.1缺乏必要的重视。现阶段,我国各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所以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也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在这一背景之下,企业对人才的选拔与聘用,往往侧重于考查其专业技能水平以及业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素养的考查。如此一来,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升本校的就业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以及具体方案制定,就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具体来说,许多高职院校忽视了德育教育之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在评判学生学习状况、教师教学状况以及相关主体管理水平的过程中,都将专业技能作为评判的唯一指标。[1]在这种环境下,德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未能发挥其原有的作用与价值。1.2管理方式单调落后。需要注意的是,德育工作的开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反,它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的引导与指引。这就意味着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获得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投入,否则就很难全面凸显出其原有的育人价值。但现实情况在于,许多高职院校现阶段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招生形势,所以往往将目光聚集在考试招生、技能培育以及就业安置等层面,因而忽视了德育工作的开展。如此一来,德育工作普遍缺乏科学的开展目标、完善的开展体系以及强有力的制度保障。[2]许多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只能借助于简单、枯燥、单向的理论说教,不仅很难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久而久之,还会让学生产生倦怠甚至于厌烦心理,很难同学生的多样化、层次化发展需求相契合。1.3专业教育人才匮乏。任何一项工作的持续、高速推进,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也不例外。所以,要想切实提升其德育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首先必须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德育管理队伍。要想更好地服务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思政教育需要相关人员不仅要具备完善的理论积淀与较高的专业素养,同时也不能忽视自身道德水平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为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其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前行。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现阶段德育人才队伍主要存在以下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教师年龄失衡,新老配备十分不均衡,所以在德育队伍中普遍存在着思想观念老旧、管理方案落后等问题。另一方面,大多数德育工作人员由其他专业的教师担任,具有专业德育背景的老师少之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管理工作专业性、科学性的提升,也是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建设的要点所在。

2德育工作创新策略探究

查看全文

高职德育工作创新探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德育创新

论文摘要: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职德育应顺应时代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共性,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与一般普通高校教育的差异性。高等职业教育及其德育都应紧紧抓住职业性这一鲜明特色,这是我们探索高职德育创新的必要前提。

一、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的背景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各种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剧烈的碰撞,深刻影响着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从而使得高职院校德育创新成为一种客观必然。促使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必须重视以人为本、必须突出德育工作的主体性,讲求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的内涵

查看全文

高职英语课堂德育渗透探究分析

摘要:学生要想形成良好的品德并非是一日之功,这还是依赖于教师长时间的教导以及学生个人坚持与努力,也是一个从简单逐渐丰富的过程,需要多种元素相互促进。高职英语课程具有文化传播、情感熏陶等效果,而且其课程内部大多存在着一些德育功能元素,将其有效应用起来就能够起到德育渗透效果,所以本文就高职英语课堂中德育渗透必要性与具体措施进行了探究分析,希望以此来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所面临的就是直接参与到现实的工作当中,而高职的教育就是学生联系社会,学习知识技能的通道,高职院校的教育就是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在现如今这个时代背景之下,社会对于人才需求也开始变得越发的多样化,个人综合素养成为现如今众多企业对于招聘者进行考量的重要标准,很多企业不仅注重学生专业技能,也注重对学生个人素养、道德品质等的品质考量,这就需要高职教育在学生教育上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为此,在高职英语课堂之上,教师不仅要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同时还需要做好德育渗透,以此来对学生展开思想道德教育,从而有效提高的竞争意识,增加学生的社会使命感,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做好铺垫。

一、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意义

(一)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之中,相关部门有明确的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应该具有育人功能,教师则需要承担起育人的职责。广大教师要以攻读负责的态度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其渗透于大学专业学习各个环节之中[1]。”这一要求提出之后,高职英语课堂德育渗透自然也因此而获得了理论依据,也表明了德育渗透于高职英语教学应该是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设为高等教育重要部分,高职院校应该要意识到德育渗透的价值,真正在英语教学的同时加强德育渗透,这样才能真正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获得道德品质。(二)有效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不管是任何时候,德育都是教育体系之中十分重要的问题。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经提到过,教师教学应该是每时每刻都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假设在道德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的话,并非是因为没有专门设置道德课程,而是因为整个学校气氛、教师教学方法以及教材应用不够合理。他认为德育教育应该是渗透于各个学科以及学校生活之中的,毕竟教书育人是一个整体,只有将两者有效统一,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效果。一方面,在高职英语课堂中若没有做好德育渗透,自然也谈不上什么教学质量,而德育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渗透,不仅能够提升英语教学水平,还能有效提升教学德育学科价值,真正为德育教育实施提供良好途径。(三)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就目前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水平来看,明显有待提升,所以这也决定了高职英语教学需要与德育渗透有效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优质的学生,让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与进步。一方面,当前高职学生道德素质不容乐观。近几年高校正在不断扩招,促使高职学校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学生多数都缺少明确的奋斗目标而学习动力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再加上社会上一些负面影响,促使学生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价值取向扭曲等情况,而高职英语课堂中渗透德育自然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现象。另一方面,现如今高职院校还存在重技轻德的教学现状,这也促使德育价值弱化,无法培养出时代需求的人才,而高职英语课堂中渗透德育则能有效改善这一现象,真正让高职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与提升[2]。

二、高职英语课堂中德育渗透措施

查看全文

高职德育工作创新论文

论文摘要摘要: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职德育应顺应时代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凡类型的高等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共性,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决定了高职院校和一般普通高校教育的差异性。高等职业教育及其德育都应紧紧抓住职业性这一鲜明特色,这是我们探索高职德育创新的必要前提。

一、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的背景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各种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剧烈的碰撞,深刻影响着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从而使得高职院校德育创新成为一种客观必然。促使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必须重视以人为本、必须突出德育工作的主体性,讲求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的内涵

高职德育创新就是德育观念创新、德育内容创新以及德育教育手段、方法、途径的创新,就是对传统德育教育模式的改革。在德育理论方面遵循德育自身的逻辑规律有所创新,在内容上对高职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德育方法手段和途径上使德育工作由受教育者被动接受向自主性吸收、主动性参和转化,形成内外力的整合性进步,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质内涵,具有进取、奉献、敬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深化传统德育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教育探究和创新,把握新形势,树立新观念,找准新突破,探索有高职特色的德育新路子,大力推进高职德育创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