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患者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8 08:55: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血压病患者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血压病患者

高血压病患者左室功能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平均变化幅度(ACVIB)与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及评估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高血压病117例和对照30例,运用IBS测量室间隔和左室后壁的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化幅度(CVIB)并计算左室平均CVIB(averagedCVIB,ACVIB),采用2DE,PW,PWDTI及彩色M型测量左室功能.结果:根据E/A,IVRT,DT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4组:舒张功能正常组(组1,n=34)、松弛异常组(组2,n=28)、充盈假性正常化组(组3,n=36)、限制性左室充盈障碍组(组4,n=19).组1与对照组ACVIB差异无显著性,而舒张功能异常组(组2,3,4)与对照组相比,ACVIB逐渐减低.线性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研究对象ACVIB的变化与Ea,Ea/Aa,Vp呈正相关(r分别0.66,0.72,0.70,P<0.01).结论:ACVIB的减低与舒张功能的减退密切相关,观察左室心肌ACVIB的变化,可评估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关键词】背向散射积分;高血压;心室功能,左

0引言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ntegratedbackscatter,IB)是超声组织定征(ultrasonictissuecharacterization,UTC)识别的一种方法,常用来评价心肌病变.研究表明分析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化幅度(cyclicvariationinintegratedbackscatter,CVIB)能评估心肌组织的收缩功能[1,2],近年来的研究[3]表明左室平均CVIB(averagedCVIB,ACVIB)与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有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探讨ACVIB在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方面的价值.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查看全文

小议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在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通过对我院96例患者(男80例,女16例)的分析,从入院48~96h评估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探讨患者的采集,降压药物的使用及临床防护措施。结果:96例住院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相应的降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高血压病除了医疗及护理外,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监测对稳定高血压病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病患者、临床护理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患者临床上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高血压的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主要与年龄大小、职业属性、所在环境、遗传基因、食盐量及体重因素相关,普遍认为,高级神经中枢功能下降在并发症中占重要地位,而体液、内分泌因素及肾脏等也在并发症中呈现。经常反复的过度劳累与精神刺激使大脑皮层功能混乱,从而影响了对大脑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的正常运行,形成了以血管收缩带来的神经冲动为主导的兴奋中枢,最终导致细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产生阻力,血压升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已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当患者确诊为高血压时需要接受长期治疗,且根据血压值及并发症合理调整治疗药物,故高血压患者除了临床治疗及护理外,院外的血压自我监督和测量对高血压的治疗与稳定也很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8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中,符合高血压诊断的患者96例,其中,男80例,女16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82岁。

查看全文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药学研究

【摘要】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临床药学进行系统研究,以便为患者用药给予参考。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175例高血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和总结患者临床用药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应用频率最高的降压药为撷沙坦、氯氨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其次是卡托普利、美托洛尔缓释片、利血平;治疗有效率以氯氨地平最高,其次是利血平;用药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头晕、皮疹,以卡托普利、硝苯地平控释片及美托洛尔缓释片的发生率居高。结论老年高血压临床治疗药物品类较多,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有所差异,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以确保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降压药;高血压;老年患者;临床药学

高血压临床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病症,病理特征为全身动脉压升高,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研究表明,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衰、冠心病等病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到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上一般应用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治疗,但这些药物品类较多,在药效、安全性、价格等方面有所差异,为确保患者安全、持续、有效服药,有必要掌握降压药的临床药学特征。本文主要对17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的临床药学情况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门诊治疗的17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通过临床症状、血压等检查确诊,符合《中国高血压病诊治指南》相关标准[1],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疲劳等。排出肝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病变、血液疾病、意识障碍及妊娠等患者,能按医嘱坚持用药,均是单一服用降压药。其中,男患者93例,女患者82例;65~81岁,平均(69.1±3.7)岁;病程3~21年,平均(12.2±3.6)年;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高血脂症26例。1.2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详细掌握患者性别、年龄、血压、病史及所用降血压药物的频率、药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如对患者的用药情况不清楚时,可询问相关主治医生。用药治疗后,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舒张压在90mmHg以下判定为有效,反之无效。1.3统计方法。应用Excel文档整体本组数据,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数据用例数(%)表示。

2结果

查看全文

小议高血压冠心病药物的用途

【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P-选择素水平变化,探讨其在高血压病发生冠心病事件中的作用。方法研究病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CAD组),并设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P-选择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单纯高血压病患者与高血压病合并CAD患者血浆P-选择素浓度分别为(26.21±4.92)ng/ml,(31.05±5.78)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6.54±3.32)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是,单纯高血压病组与高血压病合并CAD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单纯高血压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在治疗2个月后下降(21.76±4.19)ng/ml,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合并CAD的高血压病患者中cTnI均数为(0.18±0.06)ng/ml。相关分析显示,CAD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与cTnI水平Pearson相关系数为0.492,二者呈正相关(P=0.001)。单纯高血压病患者与高血压病合并CAD患者血浆hsCRP分别为(3.85±0.47)ng/ml,(5.52±0.56)ng/ml,均高于对照组(1.77±0.35)ng/ml,且合并CAD的患者hsCRP的水平要高于单纯高血压组。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的活化,血浆P-选择素持续处于较高的水平是高血压病发生CAD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高血压病;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

近年随着对冠心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传统的危险因素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及发病学说。研究发现,高血压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一方面使冠脉灌注压升高,血管壁张力增加,易导致冠脉内膜损伤,促进斑块的形成或使已形成的稳定斑块破裂,并与其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相互作用,加速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粥样病变进程。长期以来人们对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显示血小板作为“炎症细胞”,其活化释放的一些炎症介质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并且与斑块的不稳定有关[1]。既往的研究发现[2-4],高血压病患者及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在高血压发生冠心病事件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单纯高血压病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2~69岁,平均(52.6±10.1)岁,门诊新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无冠心病事件发生。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45~70岁,平均(58.1±11.3)岁,均为新诊断的冠心病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正常对照组50名,男25,女25例,年龄43~62岁,平均(52.1±8.3)岁。高血压病诊断符合WHO(1999)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出、凝血疾病、糖尿病及肝肾异常等病。冠心病入选和剔除标准:冠心病入选病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管腔直径狭窄≥50%;包括①AMI的诊断根据WHO标准:持续典型的胸痛30min以上;典型心电图动态变化;心肌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或肌钙蛋白)动态变化。具有以上任何两项确诊;②UAP的诊断标准:近48h内有静息或自发性心绞痛发作至少一次,但无心肌坏死的心肌酶谱改变,同时伴有心电图上ST压低或T波的改变;③正常对照者入选条件:对照与病例进行性别、年龄配对,无心血管疾病史、心电图无异常者,包括部分冠脉造影结果正常者;④凡有下列情况者予以剔除:合并感染性疾病如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肺部、肝胆道感染等,高热以及应用炎症抑制药物如非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类固醇和鸦片类药物等。

1.2检测方法各组于诊断确立治疗前清晨空腹各抽静脉血4ml,采用0.13mol/L枸橼酸钠抗凝,30min内低温离心(4℃,4000转/min×15min)分离血浆,-70℃低温冰箱保存备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P-选择素含量,采用超敏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ELISA方法测定。

查看全文

早期高血压病人护理控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与高血压降压疗效的关系。方法15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争对照组,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压达标率。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分析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合理用药、保持良好心态、动态监测血压等。结果干预组80例,血压达标57例,达标率71.2%;对照组76例,血压达标39例,达标率51.3%。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干预;血压达标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硅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者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者数约增加7000万人。

但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处于较低水平。高血压病不但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还给国家、家庭和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研究显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高血压防治应与控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相结合。近年来,结合笔者的实践,对来我中心治疗的患者和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06年2月至2007年8月对在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或就诊的患者,按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中的血压测量方法,给患者测量血压,以WHO高血压诊断标准,选出确诊高血压病并同意接受观察的患者。共入选并完成1年随访的高血压病患者156例,其中男97例,女59例,年龄33—72岁(平均46岁),分成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80例,对照组76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超重、合并糖尿病、高脂m症、心脑血管病史构成比无差异。两组患者的降压药物治疗由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干预组在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人选时血压分级及随访末期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查看全文

高血压病患社区护理干涉思索

高血压病是常见症、多发病,多见于40岁以上之成人,一般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病可以诱发多种疾病,尤其是诱发脑血管疾病和冠心病的重要原因,但多数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不到位,从而导致病情加重和并发症增多,成为值得关注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做好高血压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迫在眉睫。为此,调查分析高血压病患者90例的相关问题,提出了社区护理干预的措施,2个月后评估干预效果,发现有明显差异。

1.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90例,男67例(74.4%),女23例(25.6%)。其中知识分子30例(33.2%),工人21例(23.8%),农民39例(43%)。年龄38~75岁,平均60.31±7.19岁。干预措施:①组织授课:内容为高血压病的基础知识、饮食治疗、体育运动、药物应用、健康信念。②形式:集中授课、组织讨论、个别指导、跟踪随访、电话家访等。③课题由社区护理中心组织人员,分成6组,每组由2~4个临床护理人员负责干预15个高血压病患者,记录每个患者的情况,反馈给社区护理中心,由社区护理中心汇总资料,社区护理中心评估后提出意见,提出的意见由临床护理人员反馈给患者。

2.结果

血压下降:全组平均血压在干预之前168/126mmHg,干预后降139/107mmHg,其中93%的患者血压下降,平均降低30~41/10~24mmHg,其中7%的患者血压不变。生活质量提高:91%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疾病对社会活动的影响、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障碍有不同程度的减轻。9%的患者生活质量没有得到提高或者有的有下降趋势。坚持服药情况:经社区护理干预后,95.5%的患者坚持服药,有4.5%的患者因特殊情况未能坚持服药,如外出出差、有时间断服药或忘记服药等。高血压病知识:通过不同方式进行考核:病因知识平均得分95.8分,症状及危害知识平均得分89.2分,治疗知识平均得分96.4分。健康信念:认为治疗高血压有益处35.6%,认为治疗高血压有必要19.3%,有治疗动机29.6%,认为治疗高血压有害处3.1%,认为高血压有威胁12.4%。

3.讨论

查看全文

镇政办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通知

各村、各相关单位:

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是通过筛查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并针对高危人群和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生活干预和特种药物治疗的综合防治措施,是国务院、卫生部确立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也是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做好此项工作,按照市卫生局《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项目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提出如下安排:

一、工作目标

(一)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适时恰当的生活方式干预,降低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

(二)通过早诊早治、病情随访、特定药物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实现对高血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病情控制,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致残率、致死率,切实减轻高血压、糖尿病给农民群众造成的经济负担。

二、工作措施及要求

查看全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论文

【关键词】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疗法综述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长期服用中西医降压药,仍是目前防治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之一。研究表明,很多中药成分具有降压、扩张血管、改善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对改善高血压病症状,治疗并发症有一定优势。

1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阳易升,肝火易冲。肾为一身阴液之根,肝有赖肾水以滋养,故发病与肝肾关系密切。主要病因:①情志所伤,长期恼怒忧思,导致肝郁气滞,损伤肝阴,下劫肾阴,阴不制阳,肝阳上亢;②内伤虚损,可导致肾精不足,阴阳失调,心肾不交,下不制上,头昏视物模糊;③饮食失节,起居失常。嗜食肥甘,导致痰湿内生,运化无力,体胖,脉络受阻,或嗜酒,嗜烟,劳逸失度,起居无常,导致眩晕发作;④体质因素,是指先天与后天相结合而表现出来的整体生理功能及特性,适应社会自然诸多方面的能力;⑤瘀血内阻,络脉不通,血流受阻而致血压升。总之,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责之“阴阳失调,气血紊乱,心肾不交”等。

高血压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由于某些因素引起强烈的、长期的刺激,导致精神、神经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形成以血管收缩神经冲动占优势的兴奋灶,使全身小动脉痉挛,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②遗传因素。据统计,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约占50%~60%,多为遗传性缺陷,患者对各种应激的血管反应性增强;③肾脏因素。肾素分泌增多,肾素在肝中形成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作用下,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后者具有很强的全身细小动脉持久的收缩作用,升高血压,同时又能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大量醛固酮储留水钠,使血压进一步增高。此外,环境因素、内分泌因素等均可导致血压升高。

2辨病治疗和辨证施治

查看全文

社区规范化管理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对于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2017年1月至12月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将这些病例随机按照每30例一组,分成两个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于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而观察组除了治疗之外,对其施以社区规范管理,跟踪观察两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血压和血糖的控制率。结果在血压和血糖的控制率上,观察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而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上,观察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规范化管理对于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有比较好的防治效果,不但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也能对血压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效果

对于心血管疾病而言,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影响其发病的重要因素,而如果身患这两种疾病,则会大大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因为我国人口越来越趋于老龄化,这也使得老年人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数量日增,不但影响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使他们的生活质量日益下降。所以对于中老年高血压和糖尿病合并患者加强健康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1,2]。为了对社区这类患者的健康管理现状做深入研究,本文选择了2017年1月至12月60例本社区内的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得出如下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资料取自本社区内2017年1月至12月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在60-82岁间。按每组30人将他们分为两个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是给予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则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上社区规范管理。而两组患者都是随机分配的,在病程、性别、年龄上没有较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临床诊断标准。①用WHO所颁布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这些患者每个人都符合这些标准。FPG≥7.0mmol/L和(或)2hPBG≥11.1mmol/L;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②其它一些患者要排除在外,比如心肝肾功能异常,或者这些脏器有慢性疾病,或者患者有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1.3管理方法。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不但要进行药物治疗,还要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1.3.1健康指导。①针对这些老年患者,定期举办与糖尿病和高血压有关的讲座,使他们可以了解更多与这类疾病有关的知识;②向这些老年患者发放疾病预防手册、相关的书籍,引导他们观看一些与疾病相关的视频资料,或者针对这些患者所关心的问题,开通热线电话以供咨询[3]。1.3.2药物治疗。按照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为他们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尤其是降压和降糖类药物,从而实现个性化用药和合理用药[4]。1.3.3行为干预。①向患者发放随访卡,逐月进行回访,并测试其血糖和血压等指标;②饮食干预:严格控制患者的食盐食用量,使他们能合理地用盐,并做好食量和热量的控制[5];③运动指导:按照每一位患者的体质为他们制订合理的运动计划,从而保证他们的运动次数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运动时间不低于30min。1.4观察项目。①血糖和血压控制率;②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1.5统计学方法。在数据统计时,以SPSS18.0软件作为主要工具,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和t进行检验,且计数资料采用(%)表示,P<0.05表明差异具有较强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护理论文

【关键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特点;护理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理特点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的临床候群。原发性高血压病病程长,发展也不平衡,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可造成严重损伤,对脑的影响主要为脑血管意外,长期血压增高可造成脑出血的发生。同时,由于高血压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而使患者出现一过性脑缺血,甚至脑血栓形成。对于心脏因持续血压增高,使左心室负荷增加,最终发生左心衰竭。原发性高血压病基本护理常规很容易掌握,但是不少老年人血压增高是随年龄增长的生理变化,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忽视护理。现将笔者多年来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护理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26例,男74例,女52例。年龄60~85岁,平均74岁。病例符合1999年WHO确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一期高血压54例,二期高血压42例,三期高血压30例。

2药物治疗及疗效观察

2.1药物治疗: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选择6大类药物控制血压,即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由于降压治疗常需终生用药,因此还应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联合用药原则:第一线降压药利尿剂,应根据病情联合CCB或ACEI;有缺血性脑血管病且心率慢的60岁以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用β受体阻滞剂而首选CCB或ACEI;心肌肥厚、糖尿病肾病患者应首选ACEI,但血肌酐高者慎用。需要ACEI而不能耐受ACEI副作用者,选用ARB。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