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8 08:48: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血压病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预防知识宣传研究

目前在我国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很低.控制率则更低.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需要因此.加强对高血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对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现根据我院近两年的教工体检情况和所辖社区人员高血压患病情况的调查.并结合我院现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条件和医疗护理方面的师资力量情况.就高血压病预防保健的宣传教育问题作一些探讨。

1宣传教育的范围

按照国家卫生部医疗卫生防病在先.预防教育面向社区、面向人群的要求.我院卫生所联合我院教务处充分利用我院在卫生技术和医疗护理方面的人力资源优势.积极拓宽宣传教育工作的覆盖面。高血压病预防保健宣传教育覆盖的人群为:全体教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全体学生.所辖社区居民.广大社会人群。

2宣传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传统的防病保健宣传教育方法简单.途径单一,这种落后的、被动式的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根本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与现代科技发展水平也不相适应结合我院目前的实际条件.我们应当努力采用先进、多元化及主动的宣传教育方式及方法去开展各种防病保健宣传教育活动

2.1以发放宣传材料为主的宣教方法

查看全文

降低高血压病发病率论文

现在,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多,而高血压又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和危险因素,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社会人群的知晓率是必要及迫切的。

1定义和诊断标准

1.1定义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是指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高压;舒张压是指心脏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低压。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1.2诊断标准

如果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高的分级为准。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现血压虽未低于140/90mmHg,亦应诊断为高血压。须明确的是,高血压的诊断必须以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

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角度,对高血压患者作了心血管危险分层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查看全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论文

【关键词】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疗法综述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长期服用中西医降压药,仍是目前防治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之一。研究表明,很多中药成分具有降压、扩张血管、改善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对改善高血压病症状,治疗并发症有一定优势。

1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阳易升,肝火易冲。肾为一身阴液之根,肝有赖肾水以滋养,故发病与肝肾关系密切。主要病因:①情志所伤,长期恼怒忧思,导致肝郁气滞,损伤肝阴,下劫肾阴,阴不制阳,肝阳上亢;②内伤虚损,可导致肾精不足,阴阳失调,心肾不交,下不制上,头昏视物模糊;③饮食失节,起居失常。嗜食肥甘,导致痰湿内生,运化无力,体胖,脉络受阻,或嗜酒,嗜烟,劳逸失度,起居无常,导致眩晕发作;④体质因素,是指先天与后天相结合而表现出来的整体生理功能及特性,适应社会自然诸多方面的能力;⑤瘀血内阻,络脉不通,血流受阻而致血压升。总之,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责之“阴阳失调,气血紊乱,心肾不交”等。

高血压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由于某些因素引起强烈的、长期的刺激,导致精神、神经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形成以血管收缩神经冲动占优势的兴奋灶,使全身小动脉痉挛,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②遗传因素。据统计,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约占50%~60%,多为遗传性缺陷,患者对各种应激的血管反应性增强;③肾脏因素。肾素分泌增多,肾素在肝中形成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作用下,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后者具有很强的全身细小动脉持久的收缩作用,升高血压,同时又能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大量醛固酮储留水钠,使血压进一步增高。此外,环境因素、内分泌因素等均可导致血压升高。

2辨病治疗和辨证施治

查看全文

高血压病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护理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108例高血压病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及提高高血压病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个体化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08例高血压病人进行调查,分析其服药依从性差造成血压控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结果知识缺乏;药物的不良反应;所服药物费用与其经济状况不相适应;联合服药的种类多或每日服药的次数多、持续服药时间长;老年人智力衰退、记忆力、理解力下降等生理因素是影响老年病人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并根据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结论提出加强健康教育;减少药物副反应;根据病人家庭经济状况,选用降压药物;按梯度给药;尽可能减少服药的种类和剂量;根据老年人身体生理状况,须做好家属工作,配合做好护理工作,是提高老年人服药依从性,确保降压效果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高血压病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个体化护理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本病病程长、控制难、服药时间长、不易根治,多数需终身服药是本病防治的难点。据最近InterAsia在我国抽样调查35~47岁高血压病患者的资料显示,知晓率为44.7%,治疗率为28.2%,而控制率(低于140/90mmHg)仅为8.1%,其原因除医生正确诊断与治疗方案外,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服药依从性,按医嘱及时足量服用降压药物是能否取得理想降压效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而社区医护人员在为老年高血压患者诊疗过程中,往往忽视影响高血压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以致达不到理想的降压效果。本文通过对本所2003~2006年间收治的108例高血压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找出影响96例(135人次)高血压病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提高服药依从性的个体化护理对策,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影响高血压病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03~2006年间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共156例,发病年龄在35~59岁者占48例,占31%,60岁上者108例,占69%。其中有或有过不按医嘱及时、及量服药,或不经医生同意私自换药、停药、拒服降压药等不依从治疗现象者96例,占88%,累计135人次,其中男52例,女44例。文化程度:文盲19例,小学29例,初中31例,高中及以上17例。职业:农民46例,工人32例,干部18例。地域:城市53例,农村43例。

1.2调查方法问卷设计根据护理社会学,治疗依从性的原因进行设计的,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通过对96例(135人次)老年病人问卷调查,影响病人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1)知识缺乏;(2)药物的不良反应;(3)联合服药的种类多或每日服药的次数多、持续服药时间长;(4)所服药物费用与其经济状况不相适应,超过其经济负担;(5)老年人智力衰退,记忆力、理解力下降等生理因素;(6)其他原因,共6项内容,由专人负责调查,根据病人直接回答的问题归纳分类。由2名调查员调查的结果,相符率达95%,本次调查问卷的信度可靠。

查看全文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护理论文

【关键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特点;护理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理特点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的临床候群。原发性高血压病病程长,发展也不平衡,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可造成严重损伤,对脑的影响主要为脑血管意外,长期血压增高可造成脑出血的发生。同时,由于高血压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而使患者出现一过性脑缺血,甚至脑血栓形成。对于心脏因持续血压增高,使左心室负荷增加,最终发生左心衰竭。原发性高血压病基本护理常规很容易掌握,但是不少老年人血压增高是随年龄增长的生理变化,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忽视护理。现将笔者多年来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护理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26例,男74例,女52例。年龄60~85岁,平均74岁。病例符合1999年WHO确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一期高血压54例,二期高血压42例,三期高血压30例。

2药物治疗及疗效观察

2.1药物治疗: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选择6大类药物控制血压,即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由于降压治疗常需终生用药,因此还应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联合用药原则:第一线降压药利尿剂,应根据病情联合CCB或ACEI;有缺血性脑血管病且心率慢的60岁以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用β受体阻滞剂而首选CCB或ACEI;心肌肥厚、糖尿病肾病患者应首选ACEI,但血肌酐高者慎用。需要ACEI而不能耐受ACEI副作用者,选用ARB。

查看全文

高血压病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护理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108例高血压病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及提高高血压病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个体化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08例高血压病人进行调查,分析其服药依从性差造成血压控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结果知识缺乏;药物的不良反应;所服药物费用与其经济状况不相适应;联合服药的种类多或每日服药的次数多、持续服药时间长;老年人智力衰退、记忆力、理解力下降等生理因素是影响老年病人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并根据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结论提出加强健康教育;减少药物副反应;根据病人家庭经济状况,选用降压药物;按梯度给药;尽可能减少服药的种类和剂量;根据老年人身体生理状况,须做好家属工作,配合做好护理工作,是提高老年人服药依从性,确保降压效果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高血压病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个体化护理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本病病程长、控制难、服药时间长、不易根治,多数需终身服药是本病防治的难点。据最近InterAsia在我国抽样调查35~47岁高血压病患者的资料显示,知晓率为44.7%,治疗率为28.2%,而控制率(低于140/90mmHg)仅为8.1%,其原因除医生正确诊断与治疗方案外,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服药依从性,按医嘱及时足量服用降压药物是能否取得理想降压效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而社区医护人员在为老年高血压患者诊疗过程中,往往忽视影响高血压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以致达不到理想的降压效果。本文通过对本所2003~2006年间收治的108例高血压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找出影响96例(135人次)高血压病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提高服药依从性的个体化护理对策,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影响高血压病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03~2006年间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共156例,发病年龄在35~59岁者占48例,占31%,60岁上者108例,占69%。其中有或有过不按医嘱及时、及量服药,或不经医生同意私自换药、停药、拒服降压药等不依从治疗现象者96例,占88%,累计135人次,其中男52例,女44例。文化程度:文盲19例,小学29例,初中31例,高中及以上17例。职业:农民46例,工人32例,干部18例。地域:城市53例,农村43例。

1.2调查方法问卷设计根据护理社会学,治疗依从性的原因进行设计的,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通过对96例(135人次)老年病人问卷调查,影响病人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1)知识缺乏;(2)药物的不良反应;(3)联合服药的种类多或每日服药的次数多、持续服药时间长;(4)所服药物费用与其经济状况不相适应,超过其经济负担;(5)老年人智力衰退,记忆力、理解力下降等生理因素;(6)其他原因,共6项内容,由专人负责调查,根据病人直接回答的问题归纳分类。由2名调查员调查的结果,相符率达95%,本次调查问卷的信度可靠。

查看全文

肝风理论针药结合如何治疗高血压病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赵瑞成教授基于“肝风”理论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赵瑞成教授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理念,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范畴,多由肝风内动导致,治疗上以平肝息风通络为主,随症加减,针药结合,多获良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临床借鉴。

【关键词】高血压病;肝风;针药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90mmHg]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1]。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进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已经成为一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2]。赵瑞成主任医师从事内科、针灸科临床研究三十余年,治疗内科病症方面经验丰富。高血压病属于内科常见病,病变涉及心、肝、肾等诸多脏器,其变动在肝,根源在肾[3]。肝者,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主升,主动,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内伤虚损、精神因素等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长期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可使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肝火亢盛,气血上逆,上扰头目,便可引起眩晕、血压升高而导致本病[4]。中医内科常把高血压病分为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肝肾阴虚型四个证型及内风、血瘀、痰阻三个兼证。然赵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理论,认为高血压病为“风、火、痰、虚、瘀”等病因导致肝风内动即“肝风”病机,提出“平肝息风通络”治疗思路,采用针药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收效甚佳。笔者有幸从师学习,现将赵瑞成教授临床运用针药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证经验进行如下归纳总结,以供参考。

1肝风的形成

高血压病在中医上隶属于“眩晕”“头痛”范畴,其致病因素为“风、火、痰、虚、瘀”五类。赵教授认为本病病机虽错综复杂,然不外乎实肝风和虚肝风两大类:实肝风,或风、火、痰、瘀伤及肝而引动肝风,或肝阳、肝火上扰,化而生风;虚肝风,或气血阴阳虚生风,或肝肾阴虚化风,虚实常互为因果。

1.1“风邪”与“肝风”

查看全文

早期高血压病人护理控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与高血压降压疗效的关系。方法15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争对照组,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压达标率。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分析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合理用药、保持良好心态、动态监测血压等。结果干预组80例,血压达标57例,达标率71.2%;对照组76例,血压达标39例,达标率51.3%。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干预;血压达标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硅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者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者数约增加7000万人。

但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处于较低水平。高血压病不但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还给国家、家庭和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研究显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高血压防治应与控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相结合。近年来,结合笔者的实践,对来我中心治疗的患者和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06年2月至2007年8月对在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或就诊的患者,按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中的血压测量方法,给患者测量血压,以WHO高血压诊断标准,选出确诊高血压病并同意接受观察的患者。共入选并完成1年随访的高血压病患者156例,其中男97例,女59例,年龄33—72岁(平均46岁),分成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80例,对照组76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超重、合并糖尿病、高脂m症、心脑血管病史构成比无差异。两组患者的降压药物治疗由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干预组在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人选时血压分级及随访末期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查看全文

小议高血压冠心病药物的用途

【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P-选择素水平变化,探讨其在高血压病发生冠心病事件中的作用。方法研究病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CAD组),并设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P-选择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单纯高血压病患者与高血压病合并CAD患者血浆P-选择素浓度分别为(26.21±4.92)ng/ml,(31.05±5.78)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6.54±3.32)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是,单纯高血压病组与高血压病合并CAD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单纯高血压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在治疗2个月后下降(21.76±4.19)ng/ml,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合并CAD的高血压病患者中cTnI均数为(0.18±0.06)ng/ml。相关分析显示,CAD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与cTnI水平Pearson相关系数为0.492,二者呈正相关(P=0.001)。单纯高血压病患者与高血压病合并CAD患者血浆hsCRP分别为(3.85±0.47)ng/ml,(5.52±0.56)ng/ml,均高于对照组(1.77±0.35)ng/ml,且合并CAD的患者hsCRP的水平要高于单纯高血压组。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的活化,血浆P-选择素持续处于较高的水平是高血压病发生CAD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高血压病;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

近年随着对冠心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传统的危险因素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及发病学说。研究发现,高血压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一方面使冠脉灌注压升高,血管壁张力增加,易导致冠脉内膜损伤,促进斑块的形成或使已形成的稳定斑块破裂,并与其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相互作用,加速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粥样病变进程。长期以来人们对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显示血小板作为“炎症细胞”,其活化释放的一些炎症介质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并且与斑块的不稳定有关[1]。既往的研究发现[2-4],高血压病患者及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在高血压发生冠心病事件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单纯高血压病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2~69岁,平均(52.6±10.1)岁,门诊新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无冠心病事件发生。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45~70岁,平均(58.1±11.3)岁,均为新诊断的冠心病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正常对照组50名,男25,女25例,年龄43~62岁,平均(52.1±8.3)岁。高血压病诊断符合WHO(1999)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出、凝血疾病、糖尿病及肝肾异常等病。冠心病入选和剔除标准:冠心病入选病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管腔直径狭窄≥50%;包括①AMI的诊断根据WHO标准:持续典型的胸痛30min以上;典型心电图动态变化;心肌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或肌钙蛋白)动态变化。具有以上任何两项确诊;②UAP的诊断标准:近48h内有静息或自发性心绞痛发作至少一次,但无心肌坏死的心肌酶谱改变,同时伴有心电图上ST压低或T波的改变;③正常对照者入选条件:对照与病例进行性别、年龄配对,无心血管疾病史、心电图无异常者,包括部分冠脉造影结果正常者;④凡有下列情况者予以剔除:合并感染性疾病如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肺部、肝胆道感染等,高热以及应用炎症抑制药物如非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类固醇和鸦片类药物等。

1.2检测方法各组于诊断确立治疗前清晨空腹各抽静脉血4ml,采用0.13mol/L枸橼酸钠抗凝,30min内低温离心(4℃,4000转/min×15min)分离血浆,-70℃低温冰箱保存备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P-选择素含量,采用超敏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ELISA方法测定。

查看全文

中医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探究论文

【关键词】顽固性高血压中医药疗法辨证分型

顽固性高血压也称为难治性高血压,是一种特殊的临床类型高血压,临床并非少见。2003年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7)对顽固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做出明确规定:当使用包括1种利尿剂在内的、足够而合理的3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且所用的3种药物已达到最大剂量,但血压仍未控制到140/90mmHg以下目标血压者应为顽固性高血压。此外,对于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如果经过足够剂量3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后,其收缩压仍未降到160mmHg以下者,也称为顽固性高血压[1]。中医药在改善高血压病症状及防止靶器官损害方面显示出自身的优势。

1病因病机

中医没有“高血压”病名,其论述散见于“眩晕”、“头痛”等病证中。《内经》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肾虚则头重高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认为本病的眩晕与肝肾有关。《千金方》指出:“肝厥头痛,肝火厥逆,上亢头脑也”。“其痛必至巅顶,以肝之脉与督脉会于巅,故肝厥头痛必多眩晕”。认为头痛、眩晕是肝火厥逆所致。《丹溪心法》说:“无痰不眩,无火不晕”。认为痰与火是引起本病的另一种病因。一般认为,高血压的发生是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致,其病理基础是肝肾本亏,阳亢失度。病性有虚实之别,虚证多为阴精亏损,气血虚乏或阴阳两虚;实证多为风、火、痰、瘀内生。病理特征为本虚标实,风火痰瘀标实症状往往是在肝肾阴亏的基础上产生的,刘力等[2]认为顽固性高血压主要病因为:①风火上旋;②风痰阻络;③痰湿内盛。郑琼莉[3]观察103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发现,顽固性高血压以痰湿壅盛和阴虚阳亢为多见,分别为45.63%和34.95%。

2辨证分型

临床上高血压的分型多采用《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和阴阳两虚4个证型。此外,还有以下几种辨证分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