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揽储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8 07:58: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息揽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银行高息揽储工作自查报告
一、银行高息揽储情况介绍
我国银行信贷创纪录式的增长,加上今年货币信贷政策的趋紧,导致各大银行在2010年信贷吃紧,今年,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更是收紧了货币流动性,进而引发银行间存贷比接近甚至超过75%的监管红线。各大银行纷纷推出各项优惠来加大对客户储蓄存款的吸收力度,与此同时,变相高息揽储行为也有所抬头。
2010年,银行储蓄存款成为各大银行的香饽饽。银行之间为了争夺资金源,纷纷展开各种手段,而在银行揽储大战的背后,这将导致市场更为混乱,并可能衍生出巨大的风险。而银行之间为了吸引储蓄而变相提高利率,这是一种违规的做法,国家监管部门已以绝定对此展开跟踪查处。
现在各银行为了吸引储蓄,除了提高存储利率外,还想到了其它的办法,除了给达到一定存款金额的储户每月定期送米、油等礼物外,优惠还将加码。如日均存款余额达到100万元以上,将每月送两三百元的购物卡,一直送到客户不再存这笔钱为止。并且各银行这种“揽储大战”不断升级,已从送米、送油升级至送数码相机、手机、笔记本电脑甚至大额现金。一些客户去银行存款时也学会了货比三家,讨价还价。除了赠送各类礼品外,一些银行甚至提出直接给存款客户返点。据了解,目前业内最常见的返点率是万分之五。也就是说,如果客户在银行存款100万元,往往可以得到500元的现金返利。以此类推,存款500万元则可以得到2500元。一位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经理告诉记者,目前他们银行的返点政策为每月奖励日均额的万分之五,一年算下来可以达到千分之六。“比如你存100万元在我们银行,一年除了利息之外,返点都有6000元。如果金额大,还可以申请更高的返点。”而某股份制银行为吸引到更多的存款,甚至用金条来代替利息。根据不同的存款金额来送不同的金条,用金条来代替利息收益。最高的把26.7万元存入一年就可以拿到30克的99.99%纯度金条。
二、出现的问题
(一)信贷冲动的恶果
银行高息揽储自查整改方案
一、银行高息揽储情况介绍
我国银行信贷创纪录式的增长,加上今年货币信贷政策的趋紧,导致各大银行在2010年信贷吃紧,今年,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更是收紧了货币流动性,进而引发银行间存贷比接近甚至超过75%的监管红线。各大银行纷纷推出各项优惠来加大对客户储蓄存款的吸收力度,与此同时,变相高息揽储行为也有所抬头。
2010年,银行储蓄存款成为各大银行的香饽饽。银行之间为了争夺资金源,纷纷展开各种手段,而在银行揽储大战的背后,这将导致市场更为混乱,并可能衍生出巨大的风险。而银行之间为了吸引储蓄而变相提高利率,这是一种违规的做法,国家监管部门已以绝定对此展开跟踪查处。
现在各银行为了吸引储蓄,除了提高存储利率外,还想到了其它的办法,除了给达到一定存款金额的储户每月定期送米、油等礼物外,优惠还将加码。如日均存款余额达到100万元以上,将每月送两三百元的购物卡,一直送到客户不再存这笔钱为止。并且各银行这种“揽储大战”不断升级,已从送米、送油升级至送数码相机、手机、笔记本电脑甚至大额现金。一些客户去银行存款时也学会了货比三家,讨价还价。除了赠送各类礼品外,一些银行甚至提出直接给存款客户返点。据了解,目前业内最常见的返点率是万分之五。也就是说,如果客户在银行存款100万元,往往可以得到500元的现金返利。以此类推,存款500万元则可以得到2500元。一位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经理告诉记者,目前他们银行的返点政策为每月奖励日均额的万分之五,一年算下来可以达到千分之六。“比如你存100万元在我们银行,一年除了利息之外,返点都有6000元。如果金额大,还可以申请更高的返点。”而某股份制银行为吸引到更多的存款,甚至用金条来代替利息。根据不同的存款金额来送不同的金条,用金条来代替利息收益。最高的把26.7万元存入一年就可以拿到30克的99.99%纯度金条。
二、出现的问题
(一)信贷冲动的恶果
金融市场揽储乱象研究
一、违规揽储呈现出的新变化
(一)情况更复杂。利用理财产品作为幌子违规揽储,很多银行都借由发行理财产品这种方式来掩饰违规揽储行为。虽然绝大部分理财产品不计入银行存款,但理财产品到期时则进入活期账户。因此,各银行都在季末和年末那几天加大短期理财产品发售力度,以“高收益、百分之百保险率的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噱头来吸引存款,其实就是变相的高息揽储。(二)任务更繁重。调研发现,2012年以来,各家银行的违规揽储行为有所抬头。多家银行除了存款外,还有理财产品、信用卡、保险、基金、外汇等业务,这些业务也基本量化到了每个银行员工的头上,并与平时的绩效挂钩,如果完不成,罚款不说,甚至面临下岗的风险。(三)手段更隐蔽。2011年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规范市场竞争、严禁高息揽存的通知》。为了规避监管,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违规揽储的手段上更加隐蔽。揽储通知或任务下达不出任何通知纸样;高息揽储只做熟客,不做生客;用购物卡、代金券等代替现金奖励,违规揽储的费用在银行内部的操作下也列支得“合理合规”;还有银行委托一些中介机构拉存款,这样就能以劳务费用的名义给予资金方高额回报。这些隐蔽的手段使得监管部门很难对违规行为进行取证和查处。
二、违规揽储主要原因分析
(一)政策力度持续加大的压力。一是贷存比考核的压力。近两年大量的信贷投放使得许多银行的贷存比都已逼近75%的监管红线,银行存款压力倍增。不少银行为改善贷存比指标,纷纷以协储代办费、吸储奖、有奖储蓄、赠送实物等名目,变相提高存款利率,很多银行已对这种手法习以为常,短时间内难以根除。二是贷款新规实施的压力。执行“实用实贷”、“实贷实付”后,由于贷款不能再派生为本行存款,且与集中贷款分次使用相比缩小了收息基数,银行在吸收存款与增加盈利方面受到相应影响。这也是近年以来,银行利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的行为有所抬头的一个重要原因。(二)银行考核机制缺陷。尽管银监会一直以来都要求各银行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考核机制,并严禁银行对非存款部门和个人下达存款考核指标。但无论是大型银行还是中小银行,在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上,存款考核仍然占较高比例。通过向所属分支机构下达存款指标、与网点负责人和员工薪酬、聘用挂钩等办法,迫使下属机构千方百计吸收存款,这就必然会使分支机构和个人出于考核压力,不惜采取各种违规揽储行为以完成考核任务。(三)银行盈利结构单一。以指标“合规”为借口的揽储“违规”,本质问题出在银行单一盈利模式上。目前,国内银行的盈利结构中,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存贷款利差,利息收入占据了大部分份额。国内银行面临完成存贷比指标要存款,银行实现盈利也要存款的两难处境,难免要违规。从深层次看,违规揽储背后是银行盈利模式转型困境。(四)银行同业竞争加剧。随着银行业的高速发展,同业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居民投资渠道多样化也分流了银行资金,银行主要流动性来源趋于减少,存款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银行在业务相同、产品雷同的情况下,不是通过创新服务来吸引客户,而是以有奖储蓄、赠送礼物等违规揽储手段来恶化竞争。
三、遏制违规揽储的措施建议
(一)改革考核机制。违规揽储行为对于破坏银行信誉、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有极其恶劣的影响,只有调整发展方式,改革考核机制,才是抑制银行业违规揽储问题的关键。一是监管机构应着力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以存贷款时点规模为核心的传统考核方式。二是监管机构对银行绩效管理的办法制定、组织实施、效果评估、奖惩落实实行全过程监管,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监管意见和建议。三是尽快推行日均存贷比考核。按照日均存贷比考核后,月末拉存款的作用将不再明显,这就对银行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银行通过改善服务、设计提供更多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理财产品、维护好大型存款客户的关系等建立稳定的存款来源,以满足新的监管要求。(二)转变盈利模式。银行要想尽快走出“存款违规魔咒”,就必须把加大中间业务、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收入作为扩展收入来源、调整收入结构的突破口。监管机构应督促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债务融资工具承销、银行类理财、企业年金、银行卡以及电子银行等新兴中间业务,改变传统盈利模式,以较少的资本促进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推进银行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大对中间业务、特别是理财产品市场的监管。(三)严厉监管问责。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违规揽储行为的监管,通过现场检查、非现场监测、暗访等多种形式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或是根据群众来信和来访等举报查实存在违规揽储行为的银行机构,要加大处罚力度,始终对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打击,维护银行业的秩序和稳定。(四)畅通监督渠道。由于违规揽储行为具有比较隐蔽、取证困难等特点,监管机构应充分利用信访举报、媒体披露等渠道,加大对各类违规揽储行为的明察暗访。加大金融法律法规和国家法定存款利率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公众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违规揽储行为进行举报。积极配合银行业协会围绕规范市场竞争、严禁违规揽储的内容开展行业自律工作,促进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五)开展风险教育。首先要从银行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职业道德抓起,通过不断的风险培训,加强违规揽储风险意识教育,在银行内部逐渐树立起风险控制的大局观。其次,要建立长效的风险管理激励机制,对风险防范意识强的机构和员工要给予奖励。反之,对风险意识淡薄,有违规揽储行为的机构和员工要坚决处罚。
信用社文明服务竞赛方案
为推动信用社转变作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规范服务行为,促使信用社服务向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创建“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我社结合《安徽省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和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了充分保障此次竞赛活动扎实有序开展,我社按照上级联社的要求,于20****年×月×日成立了以×××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职责,制定措施,指定专人负责此次竞赛活动的组织、联系和报告工作,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
二、具体措施及安排
(一)认真执行《中国银行业自律公约》和《中国银行业文明服务公约》,落实“安徽省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创建活动”的有关要求,促进文明规范服务竞赛活动有效开展。
(二)切实贯彻《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各项规定,推动银行业合规文化建设,提高员工队伍职业道德操守水平,树立银行业良好形象,坚决杜绝和抵制各类商业贿赂行为,确保无各类案件发生。
“红盾春雷行动”实施方案
按照市工商局《关于组织开展“红盾春雷行动2016”的通知》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红盾春雷行动2016”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红盾春雷行动2016”是市场监管部门做好公平竞争秩序“守护神”的重要举措,是强化市场监管执法权威的重要手段,是市场监管部门贯彻落实新《广告法》的重要体现,是市场监管部门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保证。要充分认识到“红盾春雷行动2016”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组织开展本次专项行动。
二、“红盾春雷行动2016”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把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融会贯穿到市场监管工作中,把维护市场秩序体现在加强市场监管的全过程。按照区委区政府、市工商局的统一部署,立足市场监管的职能职责,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努力营造活而有序的市场环境,为推进我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增添新动能。
(二)、总体目标:通过“红盾春雷行动2016”,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严厉打击虚假宣传、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集中整治严重影响当地市场秩序的突出问题,把“红盾春雷行动2016”的落脚点体现在案件查处和对市场行为的规范上,加强对严重损害市场竞争秩序和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的查处,同时也要注重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通过行政指导、调解、信用监管等手段,规范相关行业和领域。探索做好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工作,理清各股室的市场监管职责,做好监管工作衔接,互通信息、协同监管,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构建公平、诚信的长效监管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能够买上放心年货,过上一个安全祥和的元旦、春节。
虚假宣传治理专项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广告法》,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我市广告经营活动,切实保护广大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广告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按照省、市工商局“红盾春雷行动2016”行动部署,我局决定从2015年12月31日至2016年3月31日,在全局开展为期100天的“治理虚假宣传专项行动”。为保障行动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治理虚假宣传专项行动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新《广告法》,进一步规范广告市场秩序,强化广告源头治理,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高息揽储、招商投资、房地产以及食品、医药、涉旅等领域严重违法广告行为,集中整治在本地造成不良影响的严重虚假违法广告,重点加强案件查处和对广告经营行为的规范,积极引导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诚信经营,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虚假违法广告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不断提高广告监管工作能力和水平,探索和完善广告监管长效机制,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治理虚假宣传专项行动工作重点
(一)整治非法集资、高息揽储、金融服务、招商投资、房地产等类别违法广告
1、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以投资理财、私募基金、P2P、农民合作、民办教育、回购返租、养老、项目开发、种植养殖等名义传播涉及高额回报、集资或变相集资的广告咨讯信息;
因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调研
近年来因非法集资、揽储及经营者恶意逃避债务等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逐年上升。据市信访局统计:2001年1-10月份,共受理此类纠纷引发的群众集体来访40批1627人次,同期相比有一定幅度增加。据市中级人民法院统计:因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诉讼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共有26起,涉讼人数达1240人。此类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需要认真研究、加强防范、妥善处理。
一、类型及特点
因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主要有两种类型:(1)企业非法集资或金融机构高息揽储,由于到期无法兑付,集资人或储户利益受损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
(2)企业特别是一些饮食、百货(超市)企业经营者恶意逃避债务从而导致供货商等债权人利益损失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纠纷涉及的单位类型主要有:超市6家,饮食业9家,金融机构2家,企业8家,事业单位1家,镇村1家。
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以下特征:
因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调研
近年来因非法集资、揽储及经营者恶意逃避债务等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逐年上升。据市信访局统计:2001年1-10月份,共受理此类纠纷引发的群众集体来访40批1627人次,同期相比有一定幅度增加。据市中级人民法院统计:因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诉讼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共有26起,涉讼人数达1240人。此类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需要认真研究、加强防范、妥善处理。
一、类型及特点
因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主要有两种类型:(1)企业非法集资或金融机构高息揽储,由于到期无法兑付,集资人或储户利益受损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
(2)企业特别是一些饮食、百货(超市)企业经营者恶意逃避债务从而导致供货商等债权人利益损失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纠纷涉及的单位类型主要有:超市6家,饮食业9家,金融机构2家,企业8家,事业单位1家,镇村1家。
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以下特征:
打破银行垄断概念及作用
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大中型银行,不仅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主体所主导的,而且主要是对大中型企业负责的,是为广大储户服务的。由于这种经营体制所限,使之不能对小微企业尽到如同对大中型企业那样的责任。至此,出现了以温州为代表的小微企业贷款难、社会资金民间拆借近乎失控的问题:资金链断裂、老板出逃、高息揽储泡沫破裂等,这直接导致了国家把温州作为进行金融综合改革的试点,如: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等。这就是说,创建地方金融合作组织是对现有银行体系的有力补充。这也才是“打破银行垄断”真正的实际含义和作用所在。
第一,“打破银行垄断”,并非打破现有银行体系的营运机制。其目的是“解决民营资本进入金融”的有效办法和途径,找寻进入的合法持续实现形式。一句话,解决建立为小微企业直接服务(特别是贷款)的金融合作机构和组织问题。这不仅为民间、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提供合法、可控的通道,而且为整个金融秩序的稳定发展提供广泛的保障。
第二“,打破银行垄断”,实际是对现有银行体系不能有效达到的领域的一种辅助和补充的作为,也是完善整个银行体系的一种积极作为。其目的主要是解决民间资金的拆借由地下转为地上,为打击“一夜暴富”的非法集资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第三,“打破银行垄断”,实际是把大中型银行主要业务和小微金融机构、组织或村镇银行(可借鉴孟加拉国的做法)主要业务作一个明确分工,对这种分工作某种必要界定。同时建立严格监管体系,使它们之间的各自主营业务有一定的适当限定(当然,大中型银行也能向小微企业贷款,但民间金融组织和村镇银行则不宜跨地区经营),减少风险和相互干扰现象。
第四“,打破银行垄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防止温州曾出现的情况:有人从大中型银行把款低息贷出,再到民间拆借市场高息将款借出。这不仅不是打破银行垄断,而且是对完善现有银行体系和营运机制的冲击和破坏。而所有问题的解决中,这是最难监管和不易控制的。第五“,打破银行垄断”,不仅要解决银行体系自身的完善问题,还要注意解决和防止西方“神赐财富”的影响和腐蚀问题。说银行业暴利,似根据不足。事实上,上市银行毛利率只40~50%多,而高速公路上市公司13家的毛利率却达61%,这本是公共事业利益范围的经营,但有的却把盈利去投资房地产,这才是超合理收费年限、超合理还贷年限的真正的垄断经营,而且是超经营项目限制的。同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毛利率不仅超过银行业,甚至超出房地产业(39%)和酿酒业。银行收费高,已经下调;且金融衍生品在可控范围。而高速公路和房地产、酿酒业的泡沫是显而易见的。表面看都是实业,但其中超范围经营、无限扩大无形资产、虚构名牌,都是隐蔽的虚拟经济成份。这是最可怕的,因为和实体经济搅和在一起,严格区别是很难的。
但随着近期揭露的一些“神话故事”现象(如:广西传销‘资本运作’涉案千人过亿元、天价旅游考察、某上市公司豪华装修办公室2.4亿元、涂料市场立邦和多乐士卖假货次货、做月子水的三个‘神话’、汽车节油产品无实质作用、美容去眼袋花钱不见效;工业松香给鸭脱毛、新型地沟油、酸奶里添加旧皮鞋为原料做的工业明胶,等等,等等),使银行业也很难独善其身,这说明“打破银行垄断”任重而道远。现有银行体系只能完善、补充和加强,而不是打破。
融资担保的状况与前景
一、融资性担保行业现状
近年来,大量民间资金不断进入担保业,担保行业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参与力量。2010年3月,银监会、工信部等7部委联合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规范运行,降低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门槛,并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但我国民营融资性担保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如下:
1.资本实力差,抗风险能力低。众所周知,融资担保行业是一个对资本金高度依赖的行业,资本金的多寡直接决定了其业务规模的大小和风险抵御能力的强弱。以河南为例,截止到2011年6月,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首批初审合格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名单,河南省第一批共计246家担保机构经营资格经过初审合格,注册资本均在3000万元以上。这246家公司数量不到河南担保公司数量的一个零头,而众多中小担保公司没有被审核通过的原因就是资金达不到要求。
2.经营管理不规范。目前部分担保公司脱离主业违法经营,还有部分公司是打着担保的名义,实为高息揽存或发放高利贷从事与担保无关的高风险业务,资本金过度流动,管理粗放。这些违法业务,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而且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2008年河南省拨付8.5亿元资金支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此后三年时间,当地担保公司的数量在大量的民间资本借贷的促进下达到数千家,同时也出现了虚假注资、高息吸储、违规放贷、超额担保等问题。
3.风险意识差。目前很多中小规模担保公司并未建立起风险评估系统,对企业风险的评估主要依赖主观判断,实际运作中不按规定要求提取风险准备金。担保业务没有完善的再担保机制来规避风险,缺乏后续资金补充。实际操作中,不按规定执行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的规定,增加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