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8 07:33: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校学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研究
目前,学生参与教学教育的落实和发展相对缓慢,学生对于参与管理的意识不强。我国教学管理中并没有很多的学生参与,而是处于被动的接受和管理状态。对此,很多学校在高校学生参与学校教学管理方面做出了一些改进,通过学生评教、学生会演讲、学生交流会等活动加强学生对教学管理的参与和知情。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和人员反馈信息提出意见,学校会对学生提出的意见采取一定的措施,这样更能有效推进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学校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推进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使得管理更加民主和高效。
一、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
加强和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意识的培养。目前很过高校学生认为参与教学管理是与自己没有联系的事情,他们对于参与教学管理的意识还不强。现在高校所希望的是学生不仅仅限于参与学生社团的活动,还要培养他们参与教学管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因此,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应当提高,并通过学校的管理制度的改变,树立学生良好的自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保障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制度的监督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是教学管理的目标。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教学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人能力,这样,才会获得学生的积极配合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管理效果,为良好的教学质量和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保障。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以学生发展为理念出发的,管理制度不能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打击学生对学习和兴趣爱好的积极性。教学管理同时也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本着以教师和学生为根本的理念出发,在教育、管理、科学等方面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管理应该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为主旨,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强烈的意识性。通过学生会、团委会等组织,使得学生有自我管理和自律的能力,让学生从不同方面,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和管理教学制度,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调动自我的责任感和行为能力,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管理。同时,要有效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与人交流能力,这也是让学生在社会上生存的最佳途径。现代教学管理的基石是以人为本,因此在管理时,要确立学生和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地位,保障师生的根本利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自身素质。
二、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使得管理权得到很好的分配,对于学生而言,更加公平,还使得管理者在制定相关规定的时候能够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运作,改变以往的不合理手段,这能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也有利于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实现了互利双赢的目的,为建设和谐校园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民主管理和科学教学的层面上讲,没有高校学生参与的教学管理工作是很难达到统一的目标和成就的。教学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是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而产生的,并没有学生的广泛参与管理,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想法和影响力,学生的自身利益和学生的参与权和知情权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教学管理的改革并没有传达到每一个学生的手中。现在高校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一般通过学校官网传达给分院,再通过辅导员通知给学生干部,学生干部通过班会活动和宣传活动通知给学生。这种层层通知的方法可能会引起通知不到位、通知出错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很难去追究责任,不能很好地明确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导致了许多学生不知情等情况的发生。教学管理者对于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的意识浅薄。学校应该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为落脚点。然而现在国内许多学校对学生的发展并未真正的重视,制定一系列的教学管理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没有征求和考虑学生的意见。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缺乏,更说明了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些教学管理还是着重于服务和索取上,学生依旧处于被动接受学校安排的状态,学生在管理过程中依旧没有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他们的发展空间也很小。
三、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高校学生线上平台学习对策
摘要:本文从线上平台学习特点着手,分析当前高校学生线上平台学习现状,并借此着重提出改善学生线上学习问题的具体对策,以期更好地发挥线上学习的优势,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校;学生;线上平台;学习现状
所谓“线上学习”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或移动智能终端无线网络,在虚拟网络空间开展网络授课及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近年来,随着线上学习的不断优化完善,线上学习的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当前网络上有完善的线上学习平台系统,比如MOOC、SPOC以及微课等,这些平台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试图借助移动智能终端及互联网开展线上平台学习,以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1]。尤其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更是进一步夯实了线上平台学习在教育中的优势地位,在线学习模式全球化发展的形势下,针对高校学生线上平台学习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并提出对策,将为高校未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发展提供引领及支撑作用。
一、高校学生线上平台学习现状分析
当前移动网络无处不在,5G时代已经来临,信息化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学习者开展线上学习的方式也更为多样化,因此需要我们清晰地认识到线上平台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学习主动性欠缺、平台监管力度不够等。基于此,笔者根据学生线上平台学习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
(一)学习主动性欠缺
浅议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在高校教学工作中,虽然知识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容忽视,尤其是面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来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在于专业和学识,更要考量道德与品性,所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是目前高校的任务。考虑到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具备家庭、性格、成长环境的差异,在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采用大众化的方式还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中积极地应用差异性管理方式的意义突出。本文就差异性管理在学生思想政治在工作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差异性管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目前高校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在统一的管理思想指导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针对性不足,因此形成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和质量较低的局面。为了解决目前教学中出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失误,本文总结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未来发展做出规划,以此落实措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差异性管理对目前的问题解决有重要的帮助,对其具体应用进行分析的意义显著。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现状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来看,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化比较强,工作缺乏灵活性,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应对效果往往达不到如意的水平;第二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只注重统一性,对其差异性的重视度严重不足。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问题上,处理效果和质量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简言之就是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程式化限制了其发展。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目标
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于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从我国高校的教育现状来看,教学质量并不可观。另一方面,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可以反映高校对于人才教育的欠缺。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教学活动中找原因。21世纪以来,国家大力推行多媒体教学、数字化教学,这表明教学质量的改善必须要依赖于与时俱进的信息化技术。另外,从现如今微课、网络课程的风靡程度来看,高校教学活动还需要打破固有的课堂模式,向个性化、自主化发展。综上所述,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本文基于荷兰开放大学麦里恩博尔教授研发的4C/ID模型,探讨如何将其运用于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4C/ID模型;复杂学学习设计;个性化教
近些年来,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设计理论已经被教育界广泛认可,甚至有学者认为其是影响高校教育的最主要设计理论。目前来看,高校教学虽然存在不足,但也积极运用了信息化技术,例如远程教育教学设计领域的出现。在这个时候,有人提出可以将4C/ID模型应用于远程教育教学设计领域以及整个高校的教育体系中。本文从两个方面出发,对基于4C/ID模型的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构建进行探究。第一方面,了解何为4C/ID模型,分析其所基于的教学假设、特点。第二方面,分析4C/ID模型在高校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思路以及具体的构建措施。
一、4C/ID模型概述
(一)4C/ID模型
4C/ID模型最早是由荷兰开放大学麦里恩博尔教授提出的,全称为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型。4C/ID模型研发的最初目的是用于复杂学习设计的教学设计整体模式。所谓的复杂学习教学设计是多种学习领域及目标的集合,是为了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所提出的。复杂学习教学设计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进行综合性获取知识,即能够掌握、协调和整合所学到的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这种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性。也正因如此,4C/ID模型的设计思想才成为高校构建自主学习模式的基础理论。在奠定4C/ID模型的重要地位后,大批学者开始思考4C/ID模型的应用意义,应用特点。从4C/ID模型的设计目标来看,其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掌握的技能水平,最本质的要求是使学生灵活运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从4C/ID模型的应用目标可以看出其需要基于一定的教学假设且模型设计需要由简至繁、分层分步进行。4C/ID模型的假设是指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复杂认知技能分为两类,即非复用型和复用型。这两种复杂认知技能的主要区别是行为输出的结果不同。非复用型认知技能其行为输出的结果会相应的发生变化,这类技能假设的应用能够使得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进行合理的推理。复用型技能假设的结果是行为输出会有高度相似,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具备一定的联想思维。4C/ID模型基于这两种类型的假设可以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更为具象的情境体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高自身自动化水平。4C/ID模型是为了实现复杂学习教学设计所研发的,故其本身也应该具备复杂学习教学设计的特点。在应用过程中,主要采用不同等级的自主学习模式。4C/ID模型可以为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计划、、学习目标的设计,其所设计的任务难度逐级递增但不同等级任务模块所包含的内容在性质上却相同。例如,简单、较难、困难三等级任务中都会包含案例学习、有关键步骤提示的任务、模拟任务和常规任务等四类学习任务。这类子任务的设计是为了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增加问题难度来满足技能测试要求。总的来说,4C/ID模型的运用需要建立在假设上,且任务设计要分层次。
高校学生资助过程管理研究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对合肥市高校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高校学生资助的整个过程进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合肥市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总体执行度良好,但申请资助评选标准不够严格规范,评选过程没有完全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后期监督和反馈工作欠缺,学生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满意度有待提高。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完善资助评选标准、提高评选过程透明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过程管理
一、引言
党的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基石,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帮助更多贫困生完成高校学习生活,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在进行高校学生资助的过程中,如何将公平落到实处,做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让贫困生真正受益,不断提高学生发展的满意度,是新时代背景下发展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目前,有学者对学生资助工作进行了研究。吴丽仙阐述应当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对资助对象实行精准识别、精准资助和精准管理[1];白华等人认为,应当将PDCA模型引入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2];范晓婷对学生资助经费的管理进行研究[3],但现有研究只针对学生资助工作的部分过程进行了分析。虽然国家已形成比较完善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资助方式的多元化,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但在资助的整个过程中,资助评选标准是否规范?资助评选过程是否公平、公正、公开?资助工作的后续监督管理如何?学生满意程度如何?现有研究对这些问题并未做出系统具体地探讨。本文通过对合肥市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整个过程的成效和不足,从而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建言献策。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针对高校学生的资助过程,主要包括申请资助前期审核、资助评选过程、资助后续监管和反馈以及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因素,按照调研对象的不同,分别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持续时间为2019年1月至2月,调查范围是合肥市高校,采用抽样调查方法。考虑样本的全面性和科学性,选取省部共建的安徽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地方公办的合肥师范学院和安徽行政学院、地方民办(本科)的安徽三联学院和安徽外国语学院、地方民办(专科)的合肥科技职业学院和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共8所高校。通过对高校学生资助过程管理的研究,分析各高校在资助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共同点和差别,总结优势不足,让资助工作做到更加公开、公平、公正,提高学生的满意度,促进整个教育的发展。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第一类调查对象为各高校教师,主要包括辅导员和资助中心的教师,采用电话访问或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进行。这部分群体是高校资助政策的执行者,掌握着第一手资助资料,熟悉资助过程的各个环节和细节。第二类调查对象为各高校学生,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因素,借助自媒体的力量,提高问卷调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调查内容见表1。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论文
一、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环境
1.学生社团建设的现实环境
高校大学生的生活逐渐呈现出两点一线的状况,课程班和寝室是学生在校的主要场所,班级概念渐渐模糊,课程班、社区概念加强。课程是学生的学业纽带,但上课的地点、时间越来越分散,同“学”不同班的现象变得普遍,个人意识和小团体意识增强。社区成为了学生的生活纽带,但同寝室的同学可能不在同一专业、同一年级,却会在一起进行学习娱乐交友,由此形成的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伙伴关系和群体文化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变得至关重要。课程班和社区成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优秀的思想品质、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锻炼实际工作能力、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场所。
课程班和社区功能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不可避免的减少了班团的约束,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参与社会活动,导致传统班团组织设置相对稳定性与学生活动时空分布多样性之间的矛盾突显,基层班团的作用逐步弱化。这为社团的强化和建设提供了现实的环境。
2.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抓手
高校学生社团是有共同兴趣与爱好的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校园群体组织。第一,一个优秀的社团,它的成员能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第二,学生加入某一个社团,除了可以在社团成员群体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沟通和学习中获得广博的知识外,还可以从其他专业社员那里学习不同的思维方式,对社员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第三,丰富的社团活动还为社员提供了实践能力提升的平台。因此在尊重自发意愿的基础上,以社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抓手非常可行。
中美高校学生信息化建设初探
摘要: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理念、机制、内涵及实践上的差异,探讨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困境及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美高校;学生事务;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势在必行。2012年,教育部实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让信息化成为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而作为高校管理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事务管理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日益丰富的学生事务涵盖,给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带来海量管理信息。仅凭传统人为信息处理方式已不足以满足现代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带来的严峻挑战。信息化作为计算机智能化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再生—利用全过程,成为高校学生事务处理的必然之选。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中美高校均十分重视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学生事务管理和服务水平,但存在理念、机制、内涵及实践上的诸多差异。
一中美高校学生事务信息化建设差异
(一)理念差异
中国高校注重“管理”。受到社会体制和传统文化影响,中国高校在学生事务信息化建设中,始终体现出明显的集体意识和管理本位的价值取向。高校往往根据自身学生事务内容,围绕学生管理,规划和推进信息化建设。这也决定了学校和教师作为学生事务管理者的“中心地位”。信息化建设主要服务于学生事务管理者。美国高校强调“服务”。美国社会倡导“个人”自由,重视人作为个体的发展和价值实现。而这种“个体本位”价值观也在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得到传承。学生事务信息化建设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信息化建设,服务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发展。学生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中心。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和全面发展,成为高校学生事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
民办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探析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学生公寓作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也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尤其在新时期,民办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模式及生活环境不仅影响着考生对院校的选择,还是高校建设管理水平的具体表现。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在学生公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新时期学生公寓工作的创新和改进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民办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考生在选择学校的时候都开始将学生公寓的居住环境作为一个择校标准之一,他们认为学生公寓的好与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的建设水平。所以,注重学生公寓的建设和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除此之外,高校灵活的上课时间导致学生们除了上课时间以外,其余大部门时间都是在宿舍中度过的,是宿舍成为一个相当于“家”一样的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成为民办高校建设中的重难点部分,需要认真对待,采用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
一、新时期民办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创新的现实意义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人才培养重任。民办高校既需要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也需要为民办高校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民办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民办高校学生的生活状态,间接会影响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要重视民办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能够优化民办高校学生生活环境。新时期,民办高校一方面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也应该从民办高校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生活环境进行优化,为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民办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创新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民办高校学生沟通交流,了解民办高校学生对于当前公寓管理的看法和意见,结合当前民办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现状,优化民办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进而更好地满足民办高校学生对于公寓管理的现实需要,更好地激发民办高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民办高校学生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尽量解决民办高校学生在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学习和成长解除后顾之忧。其次,能够培养民办高校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新时期对于民办高校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既需要民办高校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也需要民办高校学生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面对以后的就业和创业。通过民办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创新,能够更好地规范民办高校学生的生活习惯。以贴近民办高校学生生活实际的管理手段,让民办高校学生更加注重生活细节,更加注重公寓卫生。同时,在公寓卫生打扫、个人物品摆放方面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既要考虑到个人的生活需要,也要考虑到公寓的整体环境状况。通过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进而延伸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其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最后,能够形成更为优良的校风。新时期,我们要充分重视民办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并将其作为优良校风培养的重要途径。学生管理工作无小事,每一件事情都与学生的个人利益和能力素质培养息息相关。可以通过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创新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按照校风校训严格要求自己,在公寓内注重个人卫生,养成严于律己的生活习惯;在校园内也要保护环境,争当学习生活表率;在校园外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引导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和生活理念。通过对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可以拉近学生公寓管理与学生群体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树立更为正确的价值理念。在校园内外形成优良的校风,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更好地促进民办高校不断向前发展。
二、新时期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问题
高校学生工作会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学生工作会议精神,分析我省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形势,交流学生管理工作经验,研究部署20*年全省高校学生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推动我省高校学生工作开创新局面。
2006年,全省高校学生工作战线的同志们紧紧围绕工作目标,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各高校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位,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积极向上、健康成长;《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深入实施,学生工作制度建设成效突出,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进一步规范;切实加强对招生工作的管理和协调,确保了招生工作平稳有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扎实推进,现已形成了我们*特色的资助模式;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实现了“双高”工作目标;在处理各类高校违规招生办学等问题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工作部门的职能作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保证了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维护了高校和社会的稳定。总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高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高校学生工作战线的同志们无私奉献、努力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关于今年的高校学生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服务大局,增强做好高校学生工作的自觉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我们要正确认识新形势、分析新形势、把握新形势,服务于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大局,进一步增强做好高校学生工作的自觉性。
高校学生社团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生群众组织,对活跃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或被境外势力利用,或出现学生人身安全等问题,进而导致校园危机事件。本文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充分发展学生社团文化的前提下,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思想,研究高校学生社团安全管理问题,旨在回答“如何建设安全的学生社团,保障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问题,在确保发挥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同时,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希望能为社团文化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社团;安全高校
学生社团是在高校党委、团委领导下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对活跃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管理能力、丰富校园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重要场所和组织形式,是大学校园和学生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是指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比较迅速,社团数量增长较快,社团规模增长较大,社团种类较多,社团活动开展的也是丰富多彩,总体上起到了活跃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生活的作用。但是,也要认识到,在社团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疏漏,有些社团重视活动效果,忽视安全保障,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等安全问题;个别社团受到境外势力的文化渗透,受到境外势力的政治、金钱诱惑,成为亲西方文化的传播者等。
一、高校学生社团安全的内涵
“安全”一词在新华字典中被定义为:没有伤害、损伤或危险,不遭受危害或损害的威胁,或免除了危害、伤害或损失的威胁。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国家安全观念是不仅是新时期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要求。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校园平安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底线思维。目前,针对高校安全方面的研究,一方面集中在学生个人的人身、财产的安全研究,即通过各种手段的教育活动或者管理措施,让学生提前预防或者避免某些不法伤害,确保自己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顺利成长成才。另一方面集中在学生如何树立国家安全观念,培养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而针对学生社团组织的安全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和界定。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群体性组织,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学生社团的基本任务是: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团结和凝聚广大同学,按照自愿、自主、自发原则,善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线上和线下课外活动,繁荣校园文化,培养同学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同学综合素质,促进同学成长成才。
二、高校学生社团安全管理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