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8 06:50: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校青年教师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探讨
摘要:高等教育阶段,教师的综合素养会对实际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进程和教育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高等院校以及高等教育发展中,教师队伍建设事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青年教师这一特殊群体更是需要得到较好培养。通过对部分高校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足依然客观存在,因此教学竞赛也成为了一种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本文将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学竞赛相关事宜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更好开展教学竞赛,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竞赛
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群体中的占比不断增加,俨然成为了新时期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1]。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提升的紧迫感不断增强,很多高校也通过不同形式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基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视角进行审视可以发现,教学竞赛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上的作用较为显著,但教学竞赛活动开展层面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鉴于此,探寻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视角下教学竞赛更好开展的路径十分必要。
一、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学竞赛概述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是青年教师队伍,乃至整个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核心事宜[2]。虽然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途径较为多样,但教学竞赛是较为有效的一种选择,在教学竞赛中,很多先进的教学经验可以得到扩散,青年教师在准备竞赛以及参与竞赛时,其对于教学活动开展也能够有一个更为清晰的理解。可以看出,教学竞赛在促进与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上具有重要意义,但这种作用或功能的发挥需要以高质量的教师竞赛活动开展为前提。一旦教学竞赛开展的状况相对较差,会制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导致很多人力与物力资源的浪费。对于高校而言,如何借助教学竞赛更好地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也是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二、教学能力培养视角下教学竞赛开展中存在的不足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构建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是目前高校教师队伍主要构成部分,教学能力的高低是对高校办学水平与整体教学质量的反应。本文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综合评价机制的现状,初步构建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详细分析了多种评价方法,对评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供了借鉴性帮助。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综合评价;机制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对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大作用,是判断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标准。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所具备的能力。通常情况下,教学能力是完成教学目标,收获教学成果,发挥潜力的最好体现。它是对教师独自完成教学任务表现的直观心理特征。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激励作用。对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起到促进作用。相反,则不利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在这个基础上,本文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综合评价机制作为研究对象,从教学能力结构模型,即教学设计、课程开发、教学组织、教学操作、教学指导、教学评价进一步阐述综合评价机制的构建,进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的思路。
一、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现状
高等院校为社会主义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未来教学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根本,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书素质的高低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高校管理机制是行政管理,具体的运作也按照这种模式,这种评价模式片面追求效率和效益,不利于青年教师养成良好的态度,刚开始的他们的认识就出现了错误。高校评价方式单一,没有重视学科的差异性。高校教师的科学评价只用作著作和论文的评价,不易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是一种不科学的评价方式,没有重视全体的差异性,损害了科研的生态平衡,不利于科研能力的发展。评价方式不健全,只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高校使用的是定量评价,背离了科研的本质,科研水平的提高不是通过简单的数量累加就能实现,使得许多青年教师背离了科研本质,只是为了完成考核和职称评定而去搞科研,对研究成果弄虚作假,无视科研的公正性,科研水平的质量可想而知。
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综合评价机制构建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冲突研究综述
论文关键词:教学研究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双趋冲突
论文摘要:教学研究型高校是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大学,一般是由教学型高校发展而来。在转型过程中,教学研究型高校突出和强调的是科研实绩在提升学校层次、提高办学水平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具有一定专业特长和较高个人素质的青年教师普遮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需要,希望在教学、科研实跳中取得他人、组织和社会认可的工作业绩。在遭遇教学研究型高校现实的教学、科研情境时,青年教师在教学追求、科研追求方面会产生心理和行为选择上的双趋冲突。合理解决教学研究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双趋冲突,需要国家从宏观政策层面上加以引导,教学研究型高校也要加强内部环境建设,青年教师亦需做好个人心理调适。
从大学理念演化的进程可以看到: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彼时大学起着传播思想和文化知识的功能;第二阶段以年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建为标志,其关于“大学应当同时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两项工作”的办学思想开创了近代大学集教学、科研于一身的先例;20世纪初期,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把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大学主动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促使大学直接面向社会,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并以在知识创新、科学研究方面的成果来为社会提供服务一一新理念把全世界的大学引进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大学不仅是传播思想和文化知识的场所,还是知识创造的源泉,并以其教学和科研成果服务社会。随着大学的理念和社会职能的发展,在我国高等学校办学实践中,亦依据教学—科研的权重不同,把高等学校大致划分为研究型高校、教学研究型高校和教学型高校。
教学研究型高校是介于研究型高校和教学型高校之间的高等学校,一般具有.齐全的学科专业和部分较强的学科,以本科教育为主,而且培养一定比例与数量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同时作为科学研究机构,教学研究型高校亦产生出水平和质量都较高的科研成果,是地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和高水平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的基地,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一大批具有研究生学历层次的青年教师快速跨进高校专任教师行列:根据国家教育部官方网站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普通高校30岁及以下年龄阶段专任教师1997年为108128人,2006年为320176人,35岁及以下年龄段青年专任教师在1997-2006年间年均占到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48.78%,最高年度达到52.71%。就教学研究型高校而言,青年教师们对其教学、科研的长足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代社会心理学、组织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创始人库尔特·勒温(KurtL.ewin)在上个世纪30年代按接近(gPPh)和回避(avoidance洲顷向的不同组合划分个人内心冲突的不同类型,其中接近一一接近型冲突忡proach-approachconflico即双趋冲突是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吸引力的需要目标同时出现,由于条件限制个体只能择其一从之的冲突,垢来亦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演化出第三种表现形式,即同时放弃两个目标而追求另一折衷目标‘一=从结果来看,折衷行为所产生的实际结果可以是正向,也可能是负向。对于教学研究型高校而言,一所高校、一个学科并不是教授越多越有战斗力、竞争力,青年教师的快速、健康成长是保持一所高校、一个学科学术活力的新鲜血液。所以,合理地解决教学研究型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一科研双趋冲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研究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双趋冲突的外在表现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研究
1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现状
高校是学术精英荟萃各种文化思潮汇集之地,主流意识形态不去占领,其它的意识形态就会去占领它。据调查,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5%以上,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是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直接影响着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青年教师党员代表着青年教师中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先进分子[1],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更容易对学生的成长成材产生直接的影响,并对推动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但民办高校教师党建工作却不能适应这种新特点。
1.1教育形式化
民办高校大多不重视基层党建工作,部分党组织对党员教育工作存在思想误区,认为民办高校教师党员数量不多,毋须像公办高校那样重视教师党员教育工作,所以教育方式流于形式,应付了事,主要采取开会、听报告、念文件、写心得体会等方式进行。形式主义的教育方式导致部分青年教师党员对党组织建设漠不关心,厌倦参加组织生活会,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提高缓慢。
1.2教育内容滞后
据调查,67%的教师党员表示“党员教育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教育内容教条,较少涉及时事政治及当前国际形势等内容。有的研究者指出:“一些高校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相对滞后,对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薄,形式单一,教学模式枯燥……[3]”民办高校教师党员教育内容一般都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不分年龄、党龄、层次,眉毛胡子一把抓,针对青年教师党员教育内容较少,而且教育内容陈旧、老套与时代脱节,较少涉及时事政治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使青年教师党员产生厌倦心理,不愿参加教育活动,即使参加开小差的也比比皆是。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探索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的深刻变革中,人才市场的全面开放已经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和骨干,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育综合型人才的重要保证。现代高校更加强调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如何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以及产业转型的新时代为社会培育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专业人才,这无疑成为了高校普遍关注的教育重点。
一、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概况和教学要求
1.高校青年教师概况分析。近年来,众多高校青年教师走上了教学与科研的第一线。目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数量占全国高校教师总数的62%,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整体学历较高,拥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占到了教师总体的68.8%,并且众多教师都受过高等教育学、高等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培训。历年来已经有众多专家、学者对高校青年教师这一概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大家从不同角度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概念做出了深入的阐述。主要以近几年与大学教师学术发展密切相关的若干重要科研基金项目对青年教师的年龄限制为参照标准,经过分析可知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是指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在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授予权、以实施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层次教育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内,专门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专任教师。2.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发展要求。刚刚步入高校的青年教师,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发展难题,普遍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水平偏低等问题。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激发教学积极性,是关键所在。目前,我国众多高校都本着对教师负责、以教师为本的培养理念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组建发展调研会,从教学研究、教学激励、教学考核、教学培训以及教学帮助等方面深入了解青年教师。总体来看,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组织、教学创新以及职业规划三个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无法有效结合,如何合理的把控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对象令青年教师感到不知所措,希望通过完善以上几个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满意度,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二、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发展问题
1.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是现代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目前高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多媒体设备,可以为高校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可以有效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相对资历较深的老教师而言,高校青年教师更愿意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日常教学工作,注重直观教学方式的呈现,他们更加注重利用实物、模型、教具以及多媒体工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有效理解。但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工具,导致课堂学习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有效开发学生的创造与创新能力,若习惯于按照课件内容进行教学,往往会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教师自身的板书规划与撰写能力也会日渐下降,授课语言抽象化、个性化,没有系统完善的教学语言作为授课支撑,只是照搬课件和PPT,显然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提高。2.教学态度端正但缺乏激情。据了解,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态度较为端正,能够认真对待教学工作,也愿意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发展关系。但由于高校青年教师面临晋升、教学、科研、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高校青年教师把教学当作一项工作任务,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饱满的教学热情,教学感染力不够,自然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3.教学实践追踪滞后。高校的教学内容较为宽泛,教学模式更是多种多样,尤其在专业课程设计方面,也体现出了一定的自由性和创造性。据调查,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都能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设计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育教学方式。但是教学内容陈旧、知识更新缓慢,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需求的结合度较低,不能满足学生深入探索、立足实践的学习要求,教学追踪滞后,教学效果检验不及时,这种情况多出现于一些发展较快的应用型学科当中,应该引起广大高校青年教师的注意。
三、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强化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目前却存在较大的发展困境。在阐释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研究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困境,并从激励引导创新、培训推动实践、反思助力认知等角度,给出了有助于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师;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困境;对策
2012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提升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工作任务。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高校自身发展需求的增加,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青年教师占比已达到65%以上。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亦成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人才素质和竞争力,也决定着高校办学水平的优劣。然而,与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青年教师不同,高校青年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之前,大多未经历过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系统学习和训练,也缺乏一线教学工作的实操历练,致使其在教学过程中难以与学生形成有效互动,教学质量不高。这不仅阻碍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进程,也不利于高校青年教师自身的职业成长。因此,如何有效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加强高校师资力量、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问题。本文在明晰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理论内涵和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分析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困境,并给出有助于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建议,为高校优化教师队伍和教育水平提供借鉴。
一、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理论内涵
本文主要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两个方面阐释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理论内涵。关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已基本形成共识,即高校教师为有效完成教学任务、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应当具备且表现出的一系列能力。据此,可进一步细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基础性教学能力和发展性教学能力两大类。目前学术界针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的划分并未形成统一标准,诸多学者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知识结构、教学表达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沟通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等。本文认同现有文献的研究观点,在文献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做进一步整合,主要从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衡量。所谓高校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指高校教师以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有效理解和吸收为目的,在课前对各类教学资源要素进行优化组合的能力,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等。所谓高校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是指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设计的能力,如教学表达、教学组织、教学演示、教学沟通、教学监控和反馈等。所谓高校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是指高校教师将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相结合,通过总结教学经验、提炼教学规律,对高等教育教学进行理论深化和创新变革的能力,如教学认知、教学创新、教学反思、终身学习等。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构建出高效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困境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关系着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分析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高校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摇篮,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决定着向社会输出人才的综合素质[1-2]。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其教学能力决定了高等教育质量,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未来,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未来[3-6],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7-10]。
一、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岗前培训不系统。大多数青年教师入职前获取教育专业知识的途径是短暂的岗前培训,未接受过系统的教师培训。岗前培训时间短,针对教学能力内容的比重较小,教师本人对岗前培训也不够重视。此外,缺乏系统性的职后继续培训制度,无法满足青年教师的个性化和专业化发展需要。(二)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不完善。青年教师攻读硕士或者博士期间,专注于专业领域,基本没有辅修教育课程,只有教育学相关专业学生系统学习了教育课程。高校在招聘教师时更看重科研能力而不是教学能力。在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高校强调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认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自然而然地带动教学能力的提高。从理论上讲,学术水平和研究工作可以促进教学能力提高,但过于强调学术水平,势必引起对教育专业精神、教育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压抑,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关注教学能力提升。(三)青年教师待遇偏低。教师的收入与资历、科研项目多少成正比。青年教师资历浅、职称低,很难申请到大的科研项目,导致待遇较低。近年来,由于控制高校的职称比例,青年教师晋升较难,工作热情不高。
二、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摘要: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教学能力的提高决定着我国未来高等教育的质量。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扎实的理论基础。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1],为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创造宽松优质的环境,是国家以及各高校长期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承担着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各行各业现代化建设专门人才的重担。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是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因此,这个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的。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
(一)青年教师的优势
高校青年教师朝气蓬勃身心处于人生的最好的发展期,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他们学历层次较高,基础理论扎实,思想活跃,干劲十足,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掌握学科前沿的知识和信息,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年龄上与大学生差距小,有共同语言,便于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艺术教师更感性化,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
浅析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一、发挥青年教师优势,弥补自身不足
1.近年来,高校引进了大量青年教师来充实教师队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他们大多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专业基础扎实,科研能力很强,但缺乏师范生系统的专业训练和工程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容易照本宣科,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缺乏工程实例的引用,导致教学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4]。教学基本功欠缺成为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主要障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受到影响。2.在当前高校的评价体系下,精力有限的青年教师认识到教学工作费时而收效慢,自然会把更多精力放到熟悉的科研工作中。3.有些青年教师想致力于教学工作,快速提升教学质量,做出成绩,但由于缺乏培训、帮助和指导,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相比,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教龄较短、多媒体依赖性强等方面,因而难以快速实现目标。4.青年教师对多媒体制作信心不足,又懒于学习,导致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地呈现教学内容。实际上,优秀的课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需要运用计算机技术综合处理文本、动画、图像或声音[5]。5.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思想活跃,眼界开阔,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在短时间内可塑性强,适应环境快,易于与学生沟通交流。
二、搭建教学竞赛平台,重申教学竞赛意义
为了提高和培养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各高校纷纷采用了多种培养形式,如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助课听课制度,老教师“传、帮、带”,教学督导跟踪听课和意见反馈,首次开课试讲和教学基本功竞赛等[6-7]。为激励和引导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工作,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已成为各高校培养青年教师的品牌活动。该竞赛既向教师们重申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又可提高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开展具有“实战”特色的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组织青年教师现场观摩,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老专家进行点评,既为青年教师展示教学风采、交流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积累教学经验提供了平台,又激发了青年教师投身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对其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做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促进教学能力培养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组织并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教学竞赛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对教师教学能力与素质的提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对如何更有效地发挥竞赛的影响力进行了思考,发现当前高校教学竞赛制度及赛后经验推广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一)完善评价体系,体现真实水平。高校教学竞赛规则各有不同。笔者参加了2016年第五届全区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以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为参赛课程,经过了初赛(院级)、预赛(校级)、决赛(区级),整个过程长达一年。决赛要求完成涵盖课程三分之二以上内容的20个学时的教学设计和与之相对应的20个教学节段,由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三部分组成,三者权重分别为15%、80%、5%,比赛当天只需抽取1个节段进行20分钟的课堂教学。为了迎合比赛规则,参赛的教学内容都是参赛者精挑细选并多次演练过的,可能会与教学大纲不符。整个参赛过程没有学生听课,只有参赛者自己在台上“表演”,课堂气氛欠佳,缺乏师生互动环节。可见,高校教学竞赛制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科学的竞赛评价体系亟待建立。竞赛中可以增加若干环节,如对参赛教师的授课进行随堂试听,比赛当天随机抽取学生听课,加入学生评价,开展赛后跟踪抽查等。这样不仅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参赛选手的真实水平,而且有助于参赛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二)以赛促教,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实际参与竞赛的青年教师存在参与热情和精力投入不够、广泛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学基本功竞赛的意义和作用。为此,高校可采取一些措施,有效激励青年教师参与教学基本功竞赛。为激发广大青年教师的参赛热情,发挥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的作用,高校必须建立一种以赛促教的长效机制,全面激发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各相关组织部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除了为获奖选手颁发证书外,还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奖励,并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赛后激励机制需加大力度,如参加不同等级的教学竞赛且成绩优异者可视作取得对应级别的教学成果,在晋升职称时与科研成果同等对待。另外,对于在竞赛中教学方法独特、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师,相关部门应给予教学立项及一定的资金支持,鼓励其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3]。(三)推广竞赛经验,促进教学能力培养。教学竞赛的经验和成果推广也是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比赛前,笔者在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学院及学校示范名师和有经验的老教师的系统指导,真正体会到青年教师从能讲课到会讲课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赛后,教学竞赛的辐射作用要充分发挥。学校可以考虑开展座谈交流、观看比赛视频等活动,让无缘参赛的教师进行观摩与学习,从而推动青年教师甚至全体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高校要通过提高理论基础、更新教学方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不断增强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的意识。目前,各高校青年参赛教师往往单打独斗,忽视了教学团队在竞赛中的作用。作为教学团队的一员,青年教师应以团队作为坚实的后盾,加强整体观念和团体意识,根据团队提出的意见与对策,更好地完成参赛任务,从而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高校青年教师助教制度探讨
摘要:以新时代专业群建设为依托,探讨高校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实施的必要性。根据助教制度实施的现状,提出了完善原则、实施策略与路径选择。
关键词:专业群;青年教师;助教制度
以来,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基于对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研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专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的要求,要实现“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落实会议精神,教育部联合相关部委近一年来加大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力度,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在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为“国标”)的颁布,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确立,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MOOC、SPOC课程、国家级省级资源共享课、精品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平台等多种方式的现代化教育资源不断促进课堂教学革命。深度学习、合作学习推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丰富和完善。师生学习共同体成为“互联网+教育”中的教育教学改革探讨的热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融入了从智能时代迈向智慧时代的思想理念,教师教育成为新时代领跑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专业群师资队伍现状
在专业群建设中,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资源的丰富、专业建设的完善、专业群内涵的丰富与外延的扩大,师资队伍的水平迫切需要整体提升。专业群建设从初始的高职高专基于职业发展需要建立的产学研、校企合作模式,扩展到现在新建普通本科院校、地方高校乃至重点大学整个高教领域,师资层次不断提升,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贯穿全过程。随着师资力量的充实、学历层次的提高,新进青年教师成为新时代创新型教师培养的重中之重。从近几年各高校新进青年教师来看,根据本校实际和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等具体情况确定的助教时间和工作分几个不同层次:一部分是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的硕士或博士,经历过高等师范教育的基本教学训练,有一些基本的教学实践经验;一部分是综合性大学或地方高校以理工为主的硕士或博士,在研究生阶段虽然不是师范专业,但经历过助教锻炼;一部分是完全没有过助教经历的硕、博士或者海外引进人才。从不同学校引进的人才来看,近些年来,引进教师主要是从事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并非首位,同时因近些年师范专业有所弱化,教学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专业群的师资队伍中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专业教师发展不平衡,专业教师融合协同度不够,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深度融合,学习共同体建设还是薄弱环节,“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新进教师在学校与企业锻炼的助教制度需要加强。从整体上来看专业群的师资分布不平衡,青年教师学历水平高、科研水平高与教学水平偏低形成反差。教学团队建设偏弱,助教制度过程落实不足,成效不显著。基于此,本文以专业群建设为例探讨新时代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建设的策略与路径。
二、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实施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