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8 06:47: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校青年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青年

高校青年教师绩效问题解析

摘要:通过对高校绩效考核的指标分析,并对青年教师绩效考核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青年教师对绩效考核比较重视,认为绩效考核的项目和标准任务比较合理,但是对绩效考核的评价和回报评价,感觉比自己主观评价偏低,即公平感较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高校青年教师绩效的激励措施。

关键词:青年教师;绩效;公平

一、引言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师资队伍中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未来发展的潜在力量,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长远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虽然这一群体承担着高校大量教学和科研任务,但是也面临着绩效、经济、婚姻、住房等多方面的压力。青年教师在面对诸多压力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自身的绩效,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已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绩效是高校发展的旗帜,通过绩效的设置和适当方法等考核工具的应用,可以引导青年教师把自己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高校管理部门对高校教师的评价由来已久,绩效考评中指标的设计很重要,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多种评价体系,但存在评价标准弱化创新,强化工具理性忽视价值功能,绩效评价缺乏人文关怀等问题。考核指标一般包括师德、教学、科研等方面,在考核指标权重设置随意性大且不同岗位类型的教师绩效难以横向比较。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核心难题是要解决公平与公正,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实践中多用以科研为主导的评价体系来衡量所有教师,一定程度上有损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学校的整体发展。考核结果应把考核结果与职称调整、劳资变动、评选先进等挂钩,达到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目的。

二、绩效考核的指标分析

高校教师绩效主要是指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从事的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成果、社会服务以及师德师风等一系列可以衡量的行为以及结果。绩效考核既是对教师行为和结果的评判,也是对教师行为的引导和鞭策。现在各高校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开始推行量化绩效的考核方式。以某高校的绩效量化考核为例,对教师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为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分为六个方面:德、能、勤、绩、廉及加分项目,给予不同的权重;对一级指标进行分解就可以得到二级指标,每个指标也给予权重,如德(师德师风,教风建设,教学规范),能(教学能力,业务培训,业务指导),勤(工作出勤,会议出勤,教研活动,学术活动,工会活动),绩(教学工作,教学常规,科研工作,社会服务,中心工作,思政工作),廉(廉政建设),加分(教学超量,教学比赛,指导比赛,活动荣誉,科研成果,学术水平);同理,继续分解成容易量化的三级指标,并赋予权重。该绩效指标具有以下特点:1.针对性强:根据高校教师的工作职责和特点,进行了量化,较全面覆盖了教师的工作范围和职责。2.考核指标全面:对教师的绩效考核进行了六个方面的考核,突出了以师德为中心,既有基础考核,又有加分考核。3.便于操作:考核指标按照学校发展目标进行了分层分解,对三级指标的考核容易量化和打分。4.指标考核发展性有待提高:由于不同年龄和职称的教师,采用相同的考核标准和权重,没有针对低职称的年轻教师和高职称的老教师采取区别对待,容易造成考核结果上不平衡。

查看全文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探讨

摘要:高等教育阶段,教师的综合素养会对实际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进程和教育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高等院校以及高等教育发展中,教师队伍建设事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青年教师这一特殊群体更是需要得到较好培养。通过对部分高校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足依然客观存在,因此教学竞赛也成为了一种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本文将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学竞赛相关事宜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更好开展教学竞赛,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竞赛

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群体中的占比不断增加,俨然成为了新时期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1]。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提升的紧迫感不断增强,很多高校也通过不同形式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基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视角进行审视可以发现,教学竞赛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上的作用较为显著,但教学竞赛活动开展层面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鉴于此,探寻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视角下教学竞赛更好开展的路径十分必要。

一、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学竞赛概述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是青年教师队伍,乃至整个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核心事宜[2]。虽然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途径较为多样,但教学竞赛是较为有效的一种选择,在教学竞赛中,很多先进的教学经验可以得到扩散,青年教师在准备竞赛以及参与竞赛时,其对于教学活动开展也能够有一个更为清晰的理解。可以看出,教学竞赛在促进与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上具有重要意义,但这种作用或功能的发挥需要以高质量的教师竞赛活动开展为前提。一旦教学竞赛开展的状况相对较差,会制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导致很多人力与物力资源的浪费。对于高校而言,如何借助教学竞赛更好地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也是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二、教学能力培养视角下教学竞赛开展中存在的不足

查看全文

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分析

一、多元价值背景下推进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多元价值取向日益深入发展,这在客观上迫切要求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务必自觉地在信仰建设领域有所作为,会真体会职业要求和使命担承,充分发挥信仰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在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的伟大征程中,不失时机地谱写人生理想信念的华美乐章。(一)应对世界范围内多元价值取向对当代青年理想信念严峻挑战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持续激荡的趋势深入发展,鲜明预示国际范围内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和主导权的斗争势必愈演愈烈。对于刚刚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由于正处在逐步从世界边缘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重要历史关头,因此更加需要高度重视应对国际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一切可以预见或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尤其应当郑重告诫广大青年在面对日趋严峻的意识形态斗争局势时务必保持头脑清醒。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深刻指出:“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交流交融交锋,国内各种矛盾和热点问题叠加出现,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一刻也没有放松,这些都对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综合看,当代青年面对着深刻变化的社会、丰富多样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思潮,更需要在理想信念上进行有力引导。”[3]23由此可见,高度重视和切实推进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使其发挥理论骨干作用和信念引领功能,确为时代所必需。首先,应充分认识加强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具有重要时代价值,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风向标之一,它事关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在高校阵地的进展及成败,在事实上有助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推进铸魂育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伟大使命的时代新人,在客观上必然要求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充分发挥思想建设和信念引领的骨干作用。他们更能接地气地触摸高校青年的心灵脉动、有效传导青年的真诚愿望,加强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助益粉碎种种“西化”“分化”图谋,坚决防范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论”“过时论”“无用论”等错误论调在高校思想建设领域的滋生蔓延,切实消除不良影响,最大限度防范对高校师生原本纯净思想灵魂的恶意侵袭。其次,不应忽视极少部分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对信仰建设存在困惑与迷惘。他们由于长期遭受西方不良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出现严重背离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想和行动,这些迫切需要足够警惕并严加防范。此类来势汹汹、势不可挡的风险挑战,正在从反面警醒必须在多元价值背景下有力推进信仰建设。2019年4月,在纪念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4](二)在多元价值中充分彰显核心价值取向,助力高校文科青年教师谱写理想信念人生华章的必然诉求。当代中国社会价值发展的显著特征,是价值取向多样性与价值导向一元化共存于同一时空境遇,价值取向多样性与价值导向一元化两个维度的境遇特征对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造成了深层次的双重制约和影响,呈现双重时代效应。首先,多元价值取向在现实性上为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时代境遇和推进契机。伴随新时代多元价值取向的深入发展,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获得了多样化的选择、比较和鉴别的理论背景和发挥空间。与此同时,价值多元化对高校文科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造成不容忽视的负面冲击:一是,冲淡高校文科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主题的聚焦度和凝结力,导致对其建设主题重要性与紧迫性的漠视或低估。二是,削弱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有竞争力和感召力,弥漫于校园文化建设氛围中的多样化甚至鱼龙混杂的价值取向,倘若对其引导不力则势必弱化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的效力。三是,销蚀网络空间中部分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坚定信仰建设的自觉性与自控力,多元价值取向充斥网络空间,容易抹去马克思主义信仰魅力和强烈建设诉求,严重弱化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的自主自觉意识。其次,价值导向一元化要求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在多元价值取向境遇下获得更多机会开展不同性质信仰的发展规律和建设理念的交流互鉴,以切实增强一元价值导向境遇下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历史根据与实践智慧,增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思想自觉和实践自觉。立足新时代多元价值背景寄望青年,亟须重视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倡导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信仰建设。在纪念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4]千方百计推进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激励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为国家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然使命和重要职责。(三)匹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发展战略安排,强力牵引社会公众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价值多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社会现实生活交织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于是,社会公众信仰建设必须面对两种共存的社会境遇,一种是价值多元化深入发展的境遇,一种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境遇,二者共同针对公众的信仰建设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首先,价值多元化深入发展对公众信仰建设产生着双重影响。一方面,多元价值取向突出地表现在人们的价值选择自觉或不自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以及易变性。整个当代中国社会日益呈现鲜明的多元多样价值追求图景,其精神底蕴和动力支撑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价值观念追求的积极转变;另一方面,价值多元化深入发展对社会公众信仰建设产生负面影响,表现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激荡和交融。原有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受到了严峻挑战,一些原本十分清楚的价值观又受到了质疑,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比以往更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深刻性,不少人的思想观念出现困惑、迷茫乃至盲从,导致理想破灭,产生信仰危机。”[5]7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发展战略安排,客观上需要通过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加以规范及引领。伴随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势深入发展,不仅已经对于部分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产生不容低估的严重影响;同时还必须看到,社会公众受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他们在信仰建设领域原本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可能继续累积和强化,比如近年来弥漫在社会公众思想舆论领域中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等庸俗信仰建设论调极可能在借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情况下更加流行。面对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有必要进一步夯实公众信仰根基,共筑公众信仰长城,鉴于此,应充分认识发挥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思想引领功能和信念导向价值适逢其时。进入新时代,《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深刻指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党员占百分之五十五以上,党员做先锋、做示范,群众就会跟上来。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努力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当好表率”[3]109凡此,无不深刻指明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生动表达党和国家对加强多元价值背景下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的殷切期盼。

二、多元价值背景下推进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的实践路径

面对新时代多元价值背景,结合高校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必须在审慎分析重要性紧迫性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实践路径。(一)立足国际视野强化责任担当,自觉应对风险挑战,积极化解信仰危机。当今世界,西方文化霸权依然在国际舞台上耀武扬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在多元价值背景下,争夺意识形态斗争的制高点和话语权,党和政府、国内学界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界以及高校文科青年教师自身应当自觉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作为。第一,党政机关应充分重视立足国际视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激励引导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要从宏观指导上为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保驾护航,教育引导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坚定维护党和国家政治建设的理想信念,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教育引导他们严阵以待,应对来自西方社会的信仰风险与挑战,积极化解或显或隐的信仰危机;激励高校文科青年教师的在信仰建设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教育引导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出于职业使命和生理心理特点的需要,充分意识自身责无旁贷。为配合新时代多元价值下推进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党和政府还应及时出台利好政策措施,比如在课题申报方面出台更具指导性、可操作性的便利条件,适当降低门槛,让那些有志于信仰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高校文科青年教师获得更便捷的国际国内交流机会和条件,增强他们贡献才学、服务社会以及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激励他们明确责任担当,助力完成高校立德树人使命,为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做出贡献。第二,国内学界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界应更加自觉立足国际视野,为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仰和政治自觉献计献策,保驾护航。要发挥学科专长,分析思考怎样立足多学科多门类推进多元价值背景下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大胆鼓励和引导高校文科青年教师理性正视国际范围内信仰建设形势和任务,激励引导他们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满怀热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强烈责任担当意识主动关注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进而为国家思想建设和信念引领贡献才智,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界应主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相关理论论著和实例材料,借助视频资料、坊间交谈等途径和方法激励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切实助力他们坚定信念,砥砺前行。第三,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和理论骨干,应自觉维护党和国家主导信仰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在纪念100周年大会上深情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4]应自觉葆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精神气节与理想信念。大胆理性剖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进步作用,同时冷静规避其内在本质和阴险目的,全面利用发挥好国际交流、访学进修的良好机会,跟随国际信仰建设的前沿,又立足改革开放四十年反思,让信仰建设更加厚重坚定实现自身信仰建设成效的笃实提升。(二)坚守本职岗位充分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的价值引领爱岗敬业,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又是信仰建设的实现途径。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应自觉爱岗敬业,充分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信仰建设的价值引领。第一,不为多元价值取向所迷惑,坚持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自身马克思主义信仰。首先,努力按照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深入进行思想沉淀和反躬自省,在信仰建设方面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细致探究如何以实际言行研究探讨处理多元价值取向与一元价值导向辨证关系,突出倡导核心价值观对信仰建设的价值引领,通过内心探求和外化践行统一,追求本真信仰,力促自主自觉成长为传承民族精神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先锋战士,实际关注价值多元化背景,又切实满足党和国家一元价值主导的价值诉求。第二,激励引导青年学生在信仰导航和精神榜样方面主动寻求高校文科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纪念10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学习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养,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4]青年学生在求学生涯中难免遭遇程度不同的信仰困惑,而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与青年学生年龄相仿,身心发展相似度较高,具备先天优势和便利条件为青年学生提供信仰导航和精神榜样。第三,鼓励和引导高校青年师生开展信仰对话,共建信仰共同体。加强师生信仰对话与情感交流,努力做到:一是教师自身要抓好理想信念建设,以坚定理性的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撑和职业操守,在教学工作中自觉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并以理想信念意识关注研究教育教学最新动态;二是在课堂内外创造条件帮助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关注和研究有关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等相关主题的文献资料和重要网站,比如学习强国APP、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等;三是建议学生参考分析有关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主题的系列经典著作,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经典研读与提升信仰作为平时作业的重要形式,激发学生研读信仰建设相关论著的巨大热情。(三)着眼服务公众充分发挥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榜样和示范效应,切实增进和强化多元价值背景下信仰建设的公众引领效应在纪念100周年大会上号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4]第一,自立信仰建设标杆,自塑信仰建设形象。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求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在信仰建设问题上严于律己,进一步牢记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中央指示精神,坚持不懈地将自身打造成为理想信念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先锋战士与理论骨干,为服务社会做好相关准备,特别是着眼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条件下民众的信仰使命担承,自觉理性发挥作为知识精英的思想建设功能与信念引领价值。第二,对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信仰建设问题注重现状调查研究与分析。内容可以包括调研多元价值背景对民众信仰诉求产生的影响、民众信仰建设目前关注哪些热点、面临哪些理论困难、现实阻滞因素、基层民众对破解困难和阻力有何意见和建议、基层民众有无结合时展需要的信仰建设设想以及民众有哪些正在谋求的创新性信仰建设路径与方法等。这些问题都应当成为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了解民情、关注社会、牵引信仰建设的重要使命,需要开展深入实地的调研,力图从中寻找更接地气、更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信仰建设理念和举措,以便全力增进对社会公众的信念牵引功能和示范引导价值。第三,构建长效联动机制,持续深入总结与反思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一方面,应当充分肯定前辈们的突出理论贡献和实践探索,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党早期领导人如青年、陈独秀等曾自觉追求并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大众化的伟大历程。继而,以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将其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全过程,在客观上为当时的广大青年才俊的信仰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发挥正确思想引领价值。的《》、《青年运动的方向》等理论文章,强调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其是否愿意且在事实上实行与工农民众相结合,这不仅为当时有志青年指明了信仰建设的正确方向,而且对于当前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具有思想引领价值及实践指导意义。另一方面,立足新时代多元价值背景,为捍卫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破解各种迷思和误解,尤应激励广大高校文科青年教师要在总结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基础上,进行结合实际的深刻反思,主动不断扩大信仰建设的公众引领途径和范围,倡导利用新时代新媒体等多样化平台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相关网络链接,热情发表对时局的独到见解,领时代之潮流,敢于发时代之先声,充分展示新时代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作为先进知识分子和精英人才引领风尚、塑造灵魂的独特魅力与信仰风采。

参考文献:

[1]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查看全文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探讨

21世纪经济社会的建设推动了知识经济的转型发展,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人在经济建设中的主体性得到了一定的凸显,这直接导致在经济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人才的竞争成为影响竞争成败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要思想,希望能够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定的力量。高校青年教师本身是影响国家建设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并且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青年教师思想认识和政治素养对人才培养和社会建设产生着更为显著的影响。所以,必须加强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重视,以党建工作推进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党建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奠定提供相应的保障,逐步提升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贡献力量。

一、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讲话精神

2016年,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肩负着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学习和研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任务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任务,因此应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建设提供根本保证。然而,高校在加强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校中仍然有少部分青年教师存在思想问题,部分教师理想信念相对模糊,政治信仰不明确,在课堂教学中宣讲不健康思想,这种教师虽然少数,但是却能够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一定要严格避免这种现象的蔓延。还强调,高校党组织应该全面支持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以党建工作的优化开展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提供相应的支持,作出正确的指引,高校党组织要真心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深入地对青年教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在全面把握教师思想动态的基础上,为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指明方向,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效果的发挥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面临的新环境

结合的重要讲话精神,新时期高校应该加强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在充分分析当前思想政治建设环境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设措施,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作用的发挥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西方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想逐渐传入我国,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认识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特别是一些腐朽、糟粕思想的侵入,导致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受到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致使教师无法对自身工作岗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形成正确的认识,不利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化开展,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也产生着一定的不良影响。

查看全文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研究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生力军,他们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任务,肩负着引领教育事业发展和进步的责任。履行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不仅取决于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取决与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水平。“打铁还需自身硬”,推进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已迫在眉睫,不能置若罔闻,使其成为素质教育体系的盲点。因此,高校应采取科学的方法措施,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以提升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辩证认识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清晰真切把握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对培养和凝聚高校青年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更有力的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非常重大且现实的意义。当前,“重教学科研,轻思想政治学习”问题在高校教育体系尤为突出。这种现象是长期形成的,难以自发的整改落实,以及一蹴而就的解决。高校唯有通过建章立制,从制度设计层面出发,有序推进解决,确保取得实效。

1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教育工作者是教育系统最重要的师表和楷模,思想政治素养对他们而言,犹如生命线一样重要。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养不仅关乎自身的思想觉悟、政治立场、道德品质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特质素养,也关系到所教育学生的思想培养、人格塑造和“三观”的树立,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根据2018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专任教师年龄情况(普通高校)显示:45岁以下高校专任教师1,121,718人,约占比68.65%,是高校教育的中坚力量。因此,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强化高校教师能力建设的重要落脚点。提升思想政治素养既能够坚定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使他们牢记党的宗旨和职责使命,也要求他们更好的提高素养和教书育人。当前,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主要媒介的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QQ、微信、微博等社交APP快速渗透进公众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带来信息病毒式的传播及公众获得信息途径的变革性变化,也对信息的筛选和管理提出极高的要求。移动互联网一方面使公众获取海量信息的便捷性和及时性得以保障,另一方面也为虚假信息和不良价值理念的滋生传播提供了渠道和便利。高校青年教师承担着百年树人的重要使命,以及为人师表的重要职责,但身正为范,他们履行职责的前提是自身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目前社会上存在一些现象,部分青年教师在学业传授上尽职尽责,但思想政治素养不足以及行为有失师表,导致了学生思想上的错误理解和认知偏差,产生了不良社会影响。而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特点进一步放大和扭曲了这些教师的不良示范作用,使得不良行为不断被模仿,不良理念持续蔓延传播。因此,新时代下强化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显得极其迫切。

2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的方法和措施

查看全文

高校青年典型示范引导创新研究

[摘要]高校青年典型示范引导旨在以青年典型引领与影响青年。各高校在突出青年典型的树立时不应忽略青年教师典型的加入,强调典型确立过程不仅要注重从选拔到表彰,更应当回归到宣传、巩固、强化典型示范引导中,最终形成体系化的影响合力。青年典型示范引导研究不仅要找出实现路径时的关键症结所在,更需创新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思路,提出“三重三忌”原则,以此来推动高校青年思想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青年思想工作;典型;示范引导;影响合力;评价机制

时代是思想之母。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直关心、关注青少年和共青团的工作,提出了关于党的青年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的青年工作思想。这不仅将党的青年工作理论推到了历史的新高度,也为当代青年成长发展提供指路明灯,更为新时期青年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1]。新时期,各级党、团组织不仅要加强对青年工作思想的学习,更需结合高校青年思想发展的规律,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航教育,尤其是要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时,学会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反哺思想引领教育,进而达到知行合一之境界。典型示范的引导教育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发力点。新时期,面对国情、世情、党情之变化,青年大学生如何更好更理性地面对和处理?高校在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阳光地成长?虽各高校也非常注重青年典型的树立,但典型的作用日渐呈现出弱化、虚化的趋势,这也是思想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在树立典型并发挥典型影响方面急需攻克的难题。本文主要从高校青年典型示范引导现状分析切入,在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实践路径和创新工作思路两方面入手,探寻一条适应高校青年典型示范引导作用的具体实现路径,并提出在这项工作中应坚持的“三重三忌”原则,以此来促进高校青年典型示范引导作用的最大最优化发挥,进而推动高校青年思想工作的开展,在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引导力量的同时,紧紧抓牢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一、高校青年典型示范引导现状分析

高校青年狭义上是指高校的在读大学生,广义上包含高校青年师生,即青年教师与青年大学生。高校青年典型的树立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其示范引导工作更是贯穿主题思想教育工作始终的有力抓手。各高校举办的年度“校园先锋”评选、“情暖校园”表彰等类似活动,将校园里涌现出来的身边人、身边事借以树立典型,正是在青年典型示范引导工作中可以施展、运用并推广至更大范围(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有效途径。青年典型的思想引导可从后续的一些“树立身边典型、传递身边正能量”的思想引领教育活动着手,并将之有效运用到日常主题党团思想教育活动中,深化成为典型案例。各高校虽已意识到并在日常的学生思想教育中开展相关活动,但仍存在活动的初衷与活动的后期效果相距较远的现象,因而未能收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之教育功效。思想的引导不是靠几次活动或几场讲座就能解决的,需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在充分发挥现有的、贴近学生的、可资借鉴的成功范本的同时,各高校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之上举办一些结合学生专业特色、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围绕成功青年典型示范引导的系列活动,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更长效地带动学生,让其积极主动融入其中,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探讨。

二、高校青年典型示范引导问题解析

查看全文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构建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是目前高校教师队伍主要构成部分,教学能力的高低是对高校办学水平与整体教学质量的反应。本文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综合评价机制的现状,初步构建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详细分析了多种评价方法,对评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供了借鉴性帮助。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综合评价;机制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对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大作用,是判断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标准。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所具备的能力。通常情况下,教学能力是完成教学目标,收获教学成果,发挥潜力的最好体现。它是对教师独自完成教学任务表现的直观心理特征。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激励作用。对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起到促进作用。相反,则不利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在这个基础上,本文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综合评价机制作为研究对象,从教学能力结构模型,即教学设计、课程开发、教学组织、教学操作、教学指导、教学评价进一步阐述综合评价机制的构建,进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的思路。

一、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现状

高等院校为社会主义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未来教学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根本,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书素质的高低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高校管理机制是行政管理,具体的运作也按照这种模式,这种评价模式片面追求效率和效益,不利于青年教师养成良好的态度,刚开始的他们的认识就出现了错误。高校评价方式单一,没有重视学科的差异性。高校教师的科学评价只用作著作和论文的评价,不易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是一种不科学的评价方式,没有重视全体的差异性,损害了科研的生态平衡,不利于科研能力的发展。评价方式不健全,只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高校使用的是定量评价,背离了科研的本质,科研水平的提高不是通过简单的数量累加就能实现,使得许多青年教师背离了科研本质,只是为了完成考核和职称评定而去搞科研,对研究成果弄虚作假,无视科研的公正性,科研水平的质量可想而知。

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综合评价机制构建

查看全文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研究

1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现状

高校是学术精英荟萃各种文化思潮汇集之地,主流意识形态不去占领,其它的意识形态就会去占领它。据调查,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5%以上,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是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直接影响着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青年教师党员代表着青年教师中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先进分子[1],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更容易对学生的成长成材产生直接的影响,并对推动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但民办高校教师党建工作却不能适应这种新特点。

1.1教育形式化

民办高校大多不重视基层党建工作,部分党组织对党员教育工作存在思想误区,认为民办高校教师党员数量不多,毋须像公办高校那样重视教师党员教育工作,所以教育方式流于形式,应付了事,主要采取开会、听报告、念文件、写心得体会等方式进行。形式主义的教育方式导致部分青年教师党员对党组织建设漠不关心,厌倦参加组织生活会,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提高缓慢。

1.2教育内容滞后

据调查,67%的教师党员表示“党员教育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教育内容教条,较少涉及时事政治及当前国际形势等内容。有的研究者指出:“一些高校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相对滞后,对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薄,形式单一,教学模式枯燥……[3]”民办高校教师党员教育内容一般都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不分年龄、党龄、层次,眉毛胡子一把抓,针对青年教师党员教育内容较少,而且教育内容陈旧、老套与时代脱节,较少涉及时事政治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使青年教师党员产生厌倦心理,不愿参加教育活动,即使参加开小差的也比比皆是。

查看全文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冲突研究综述

论文关键词:教学研究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双趋冲突

论文摘要:教学研究型高校是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大学,一般是由教学型高校发展而来。在转型过程中,教学研究型高校突出和强调的是科研实绩在提升学校层次、提高办学水平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具有一定专业特长和较高个人素质的青年教师普遮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需要,希望在教学、科研实跳中取得他人、组织和社会认可的工作业绩。在遭遇教学研究型高校现实的教学、科研情境时,青年教师在教学追求、科研追求方面会产生心理和行为选择上的双趋冲突。合理解决教学研究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双趋冲突,需要国家从宏观政策层面上加以引导,教学研究型高校也要加强内部环境建设,青年教师亦需做好个人心理调适。

从大学理念演化的进程可以看到: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彼时大学起着传播思想和文化知识的功能;第二阶段以年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建为标志,其关于“大学应当同时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两项工作”的办学思想开创了近代大学集教学、科研于一身的先例;20世纪初期,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把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大学主动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促使大学直接面向社会,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并以在知识创新、科学研究方面的成果来为社会提供服务一一新理念把全世界的大学引进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大学不仅是传播思想和文化知识的场所,还是知识创造的源泉,并以其教学和科研成果服务社会。随着大学的理念和社会职能的发展,在我国高等学校办学实践中,亦依据教学—科研的权重不同,把高等学校大致划分为研究型高校、教学研究型高校和教学型高校。

教学研究型高校是介于研究型高校和教学型高校之间的高等学校,一般具有.齐全的学科专业和部分较强的学科,以本科教育为主,而且培养一定比例与数量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同时作为科学研究机构,教学研究型高校亦产生出水平和质量都较高的科研成果,是地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和高水平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的基地,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一大批具有研究生学历层次的青年教师快速跨进高校专任教师行列:根据国家教育部官方网站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普通高校30岁及以下年龄阶段专任教师1997年为108128人,2006年为320176人,35岁及以下年龄段青年专任教师在1997-2006年间年均占到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48.78%,最高年度达到52.71%。就教学研究型高校而言,青年教师们对其教学、科研的长足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代社会心理学、组织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创始人库尔特·勒温(KurtL.ewin)在上个世纪30年代按接近(gPPh)和回避(avoidance洲顷向的不同组合划分个人内心冲突的不同类型,其中接近一一接近型冲突忡proach-approachconflico即双趋冲突是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吸引力的需要目标同时出现,由于条件限制个体只能择其一从之的冲突,垢来亦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演化出第三种表现形式,即同时放弃两个目标而追求另一折衷目标‘一=从结果来看,折衷行为所产生的实际结果可以是正向,也可能是负向。对于教学研究型高校而言,一所高校、一个学科并不是教授越多越有战斗力、竞争力,青年教师的快速、健康成长是保持一所高校、一个学科学术活力的新鲜血液。所以,合理地解决教学研究型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一科研双趋冲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研究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双趋冲突的外在表现

查看全文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探索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的深刻变革中,人才市场的全面开放已经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和骨干,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育综合型人才的重要保证。现代高校更加强调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如何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以及产业转型的新时代为社会培育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专业人才,这无疑成为了高校普遍关注的教育重点。

一、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概况和教学要求

1.高校青年教师概况分析。近年来,众多高校青年教师走上了教学与科研的第一线。目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数量占全国高校教师总数的62%,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整体学历较高,拥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占到了教师总体的68.8%,并且众多教师都受过高等教育学、高等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培训。历年来已经有众多专家、学者对高校青年教师这一概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大家从不同角度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概念做出了深入的阐述。主要以近几年与大学教师学术发展密切相关的若干重要科研基金项目对青年教师的年龄限制为参照标准,经过分析可知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是指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在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授予权、以实施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层次教育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内,专门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专任教师。2.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发展要求。刚刚步入高校的青年教师,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发展难题,普遍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水平偏低等问题。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激发教学积极性,是关键所在。目前,我国众多高校都本着对教师负责、以教师为本的培养理念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组建发展调研会,从教学研究、教学激励、教学考核、教学培训以及教学帮助等方面深入了解青年教师。总体来看,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组织、教学创新以及职业规划三个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无法有效结合,如何合理的把控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对象令青年教师感到不知所措,希望通过完善以上几个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满意度,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二、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发展问题

1.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是现代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目前高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多媒体设备,可以为高校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可以有效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相对资历较深的老教师而言,高校青年教师更愿意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日常教学工作,注重直观教学方式的呈现,他们更加注重利用实物、模型、教具以及多媒体工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有效理解。但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工具,导致课堂学习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有效开发学生的创造与创新能力,若习惯于按照课件内容进行教学,往往会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教师自身的板书规划与撰写能力也会日渐下降,授课语言抽象化、个性化,没有系统完善的教学语言作为授课支撑,只是照搬课件和PPT,显然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提高。2.教学态度端正但缺乏激情。据了解,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态度较为端正,能够认真对待教学工作,也愿意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发展关系。但由于高校青年教师面临晋升、教学、科研、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高校青年教师把教学当作一项工作任务,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饱满的教学热情,教学感染力不够,自然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3.教学实践追踪滞后。高校的教学内容较为宽泛,教学模式更是多种多样,尤其在专业课程设计方面,也体现出了一定的自由性和创造性。据调查,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都能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设计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育教学方式。但是教学内容陈旧、知识更新缓慢,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需求的结合度较低,不能满足学生深入探索、立足实践的学习要求,教学追踪滞后,教学效果检验不及时,这种情况多出现于一些发展较快的应用型学科当中,应该引起广大高校青年教师的注意。

三、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