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老师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8 06:25: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校老师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老师职称政策导向
教师职务评聘是学校一个重要的指挥棒,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作用。同时,它又是一把双刃剑,正确的导向,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错误的导向,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高职院校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根据“人事相宜”、“人岗相适”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下面从人才培养要求和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出发,分析高职院校教师迫切需要的职称政策导向。从人才培养要求来看,人才可分为四类:学术研究型、工程设计型、技术应用型、操作技能型。普通高校培养的人才规格是学术研究型和工程设计型,技校培养的是操作技能型,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完成从设计到产品转化任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基础理论虽不一定要那么深厚,但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要强,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等性、知识的实用性、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就业去向的基层性特点。“打铁须得自身硬”,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生产第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者,应是技术应用成果丰硕的实战型专家,而非理论水平很高的学术(学科)专家,这就需要通过改革职称政策加以引导。
二、当前高职教师职称政策导向存在的突出问题
各个地方高职教师职称政策仍沿用普通高校教师职称政策体系,以学历为导向和主体要素,片面追求高学历,对学历实行“一票”否决。下面以《某省高等学校教授资格条件》第四条为例进行分析。该条规定:40岁以下申报副教授资格者,须具备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这就意味着40岁以下,具备本科学历的高职教师即使比同龄的具备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业绩突出,也无法申报副教授资格,必须再等上几年。
该省教育厅人事处对此的解释是:“作为大学,应该是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聚集地,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事实上,这句话并不恰当,准确地说,“作为大学,应该是高能力人才的聚集地,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学历,学历,即学习的经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能力。提高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作出业绩。高学历不等同于有高知识,高知识更不能等于有高能力,而有高能力还不能等于作出了大的贡献!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是骡是马“亮”出本领就见分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因此“相马”不如“赛马”。学历再高也要经过实践这块“试金石”的检验。无论是高学历的人才还是在实践中成才的人才,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业绩。因为只有业绩才能把一个人同其他竞争者区别开来。著名经济学家肖灼基教授曾指出:“人才的优秀程度应由实践决定,由实践中的绩效决定的。评价人才,不能只看他读过什么大学,上过什么学校,而是看他给社会究竟做出了什么贡献,有些什么业绩和经历。”我们要重视学历但不能惟学历。高学历者理应比低学历者取得更大的业绩,我们的政策不能也不应该对高学历者另眼相看,具有“双重标准”。
高校老师师德个人总结
本人长期坚持学习,政治思想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德高为范。教书育人,学高为师。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教师之灵魂。
日落而归。天天如此,日出而作。年年亦如此,一天天,一年年到底做了些什么,工作、学习、生活究竟有什么变化或提高。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及时掌握党的工作重点方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首先依法执教,学习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基本路线,自觉遵守《教师法》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保持高度一致。
高校老师职称评聘制度
教师职称制度作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与关键,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从1956年《高等学校教师学衔条例》到1986年《关于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报告》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首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以来,高校职称制度已历时25年,从1986年32所高校具有教授评审权、9所高校具有副教授评审权发展到2008年底163所高校具有教授评审权、131所高校具有副教授评审权。职称制度在激发教师创造力,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纵向发展,现行高校职称制度难免暴露出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如何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角度出发,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并有中国特色的职称评聘制度,以期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从制度约束到制度激励的职称聘任制。
一、我国职称制度的发展
事实上,我国的职称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65年,为初步萌芽,此时我国的专业技术职务属于任命制,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只评不聘;第二阶段是1966—1977年,为十年挫折,此时的职称评聘处于间断状态;第三阶段是1978—1983年,为苏醒阶段,此时实行的是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第四阶段是1986—2000年,评定制度成熟阶段,虽然此时的专业技术职务实行的是聘任制,但是这一聘任制流行形式,归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思想认识模糊,将职称评定制等同于职称聘任制;二是法律法规等社会环境不配套,职称与工资福利待遇息息相关;三是高校缺乏办学自主权,政府干预过多。第五阶段是从2001年开始,聘任制全面落实阶段,尤其是在2006年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推动下,职称制度逐步从评聘制向聘任制推进。
二、现阶段我国职称制度形式
鉴于我国地域辽阔以及各地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为更好的研究我国职称制度,现以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省、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新疆9个省(直辖市)的教授职称评审制度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目前我国职称制度主要分为单位内聘制和职称评聘制两种形式。
1.单位内聘制
高校英语老师个人总结
转眼两个周的时间就这样在匆忙中溜走,回头一望发现真的是应了白延松那句“痛并快乐着”。
初为人师有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在这样一所重点中学里面,学校严格的管理,同事的优秀,关键是我将要面对的一百多双眼睛有多少的期盼和要求,想到这些都会让我寝食难安。
痛
刚刚走出校门,经验不足是我的缺陷,那么要弥补这一缺陷的可行办法就是多留心,多听前辈的课,在备课的时候多看一些参考书以防把知识点漏掉。
惊讶
我的第一节课是在实验班上的,为了测出学生的水平有多高,我用自己平时和外教交谈时的语速给学生做自我介绍,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几乎抓到了我所有的信息词并提出了一些问题,这一下让我很是紧张,我害怕自己的能力不够,不能胜任教师这一职责,我很害怕这一百多个孩子会因为我而断掉他们美好的前程,当我看到第一次的作业时,一种更大的压力让我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因为我的作业要求只是写四句话,每句用三个刚学过的形容词,而学生的作业一大半都是以作文的形式出现。虽然他们的做法跟我的要求相去胜远,可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层次上,那么怎么才能代好他们,怎么才能很有效的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这让我确实觉得很有压力。
高校青年老师教学水平之议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人才培养
摘要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其根本途径。高校青年教师应清醒认识自身特点,不断提升业务素质,以便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适应时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应注重对人才的塑造。作为一名高校的青年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几点心得体会。
1准确定位,认识自身特点
作为一名踏上讲台不久的青年教师,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做到扬长避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1.1优势
高校老师适应期的需求及管控透析
本文作者:郎毅娜工作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
力求上进的愿望强烈适应期教师作为新人刚刚进入高校,希望通过个体不断的学习,提升个人能力来适应工作的需求,获得工作肯定。个人的上进以及教师行业的特殊工作环境,科研能力前沿要求及竞争的压力也使他们有很强的自我发展需求,希望得到进一步的深造机会,获得学校以及社会的肯定。适应期教师大多为优秀本科毕业生或硕士研究生,个体素质较高,刚一进入学校,固定单一的工作模式使他们在学校中的发展空间较小,所以他们希望通过外界给予的学习形式,提高个人技能和专业水平,谋求更长远的职业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但高校人才济济,竞争激烈,想在高校中平稳晋升需要有很好的教学成果和突出的学术成就,为此,适应期教师非常渴望通过各种途径的高层次进修来提高自己。(二)具有强烈的挑战和创造性需求适应期教师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喜欢面对有挑战性的工作;他们希望能够发挥个人能力,希望尝试创新模式,发展新思路,愿意通过自己的不断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能在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及相关领域做出贡献尽早成为前沿人物,面对这样的需求,希望可以制定人性化的制度来考核和激励他们。所以说高校适应期教师具有强烈的挑战和创造性需求。(三)具有较强的认同感需求适应期教师刚刚踏进教学岗位,从学生转变为教师,都希望自己可以快速融入到学校之中,做好工作安排,完成工作任务,获得肯定和好评,他们非常在意学生和领导对自己的评价,现在各高校都逐步推行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学生、同事、领导对其工作都会进行匿名评分,在刚入职的阶段,认同和尊重感,会给予他们很大的信心。(四)具有较强的物质激励需求适应期教师读了很多年书,最终以大学老师作为职业,再次回到学校踏上讲台。在人生的这个阶段中,他们有许多需要面临的问题,如恋爱、学习、住房、婚姻、赡养父母和抚养子女等等,这些问题现实又很重要,虽然说教师的理想,生命的价值与生活的质量和幸福的是通过教育生涯来承载和体现的,但是高校教师还是很清贫的,而这些适应期教师刚参加工作一无所有,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使其在工作中分心。如果说最初的从教的热情,是激情的促使,现在更多了一份理想的思考,这就导致适应期教师有较强的物质需求来解决生存问题。
适应期管理需要从个人方面和组织方面两个角度考虑。(一)个体自身职业生涯管理对策:积极进入状态并快速获取专业知识新教师在进入教师的职业行列之后,需要尽快地熟悉工作环境,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注意建立良好形象。新教师要学着掌握专业职业技能,学会如何工作。先弄清楚岗位职责,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掌握专业职业技能,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这些是适应期需要做的事情。要虚心上进,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多多向同事请教,不要自以为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教师的工作具有“示范性”的特点,遇到困难不去请教,自以为是可能会误人子弟,造成严重的后果。但与此同时,还需要有独立的精神,主动去解决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在面对困难时不能逃避和萎缩不前。一个人的能力、各方面的素质以及进取心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在面对困难时,应该学会在困境中愤起。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而学院应该为青年教师们组织一些提高专业知识的活动、并提供指导,使青年教师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多做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关系密切的事情,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效果,获得大量的知识,夯实职业基础。(二)组织管理对策这个阶段针对个体的对策还应该集中于教学能力提高、给予足够的培训、提供科研机会、对经济困难的个体提供关怀帮助上。1.帮助新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应该搭设青年教师学习实践的平台,要求青年教师多听优秀教师的授课,帮助青年教师通过教育实践锻炼,使青年教师能通过专家与同伴的帮助了解自身教学行为中的不足,从而明确自身努力的重点。2.建立富有特色的培养机制,通过培训手段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培训机制是优化教师核心专长与技能、优化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提高学校的竞争优势。从事教师行业,在学术上时时要求更新,要不断充电。对要求在学历和学术上有更高一级追求的教师给予人性化制度的鼓励和支持,在时间上提供方便,视学习情况及要求酌情地安排工作量,尽可能提供帮助,为其创造条件,让这些教师能够得到充电,使之早日取得进步。3.对女性教师予以特殊的关心和照顾每位高校女教师都希望可以全面发展。可是处于成长阶段的女教师正面临着婚育家庭问题,需要把自我事务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和家庭生活管理这三个方面揉合到一起,压力很大。很多女教师刚刚生育第一个子女,需要较多时间与家人相聚相处,参与抚养孩子,学院工作的地理位置、工作时间及学院对女教师的人性化管理会左右女教师的工作选择和工作态度。所以学院应该给予女教师在时间和工作上更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安排,使之合理分配教学工作和家庭事务的时间,从心理上学会放松和调节,具有较开阔的视野、开朗的胸怀、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顺利地渡过适应期。4.加强收入激励学院给予适应期教师的工资待遇低,而适应期教师的生活开销较大,使得收入不能满足教师需要,会造成学院人才流失。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收入与分配差异对每一个人来说,是他们个人之间的收入比较以及由此带来的个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地位的差别。教师对其社会地位的认知,很大程度上与其经济收入有关。虽然学院人事分配制度措施使各级别的教师基本上实现了收入的相对公平,但是教师的社会工资待遇低,收入远离期望值,而且很多教师地位得不到尊重,利益得不到保证,需要得不到满足,无法安心工作,在职业生涯发展的问题上彷徨不前,结果导致高校科研和教学能力的下降,因此,学院应该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这是提高教师积极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高校老师“八荣八耻”体会
高校老师“八荣八耻”体会
计算机科学系成立于1999年,当时的师资只有28人,随着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我系的教师队伍达71人,承担全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我系两个专业的专业课程和各类二级学院的课程,教师的教学任务相当繁重,然而新教师的师资培训、老教师的进修提高都没有完全到位,另外学校跨越式发展目标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目前学校进一步学习“八荣八耻”,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目标,以提升师资水平,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我深有体会:做个好教师并非本文来自易事。
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要想“传道、授业、解惑”,必需不断学习计算机新技术,改革教学内容,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新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来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学生。本文来自
其次,要用真爱去关心学生。学生的确存在“好”与“差”的差异,教师应因材施教,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学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他就会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你畅开心扉,愿意接受你如何学习和如何做人的指导。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和楷模,身教重于言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幽默风趣的谈吐,得体大方的着装,亲切热忱的态度,扎实渊博的知识,犹如和煦的阳光照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使他们感到温暖、舒畅、轻松。融洽的师生关系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尊敬感,即“亲其师,信其道”。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任重而道远,应自强不息,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经验,取众人所长,补己之不足,精益求精,为培养和造就跨世纪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高校老师年末工作汇报
年是我校二级学院体制实行的第一年,也是我院成立的第一年,我们建立了一个新的集体,在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本人也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现把我个人在本年度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和职业道德方面
政治上,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学书记的科学实践发展观和和谐观理论,作为一个党员积极参加支部组织的党内民主生活学习。我一直以一名大学教师而自豪,热爱工作,关爱学生,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提醒自己无愧于“灵魂的工程师”这样一个称号。
二、教学和科研方面
本年度我教授《管理学》、《消费者行为学》等课程,虽然有的课程我已经带过多遍,但我并不因循守旧,而是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得到同行的认可。
今年,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我申报了校级教研项目《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并公开发表了3篇论文(包括一篇教研论文),和自己上一年度相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和一些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对此我有清醒的认识,今后会不断努力。
高校老师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时代高职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
1.开放性网络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料,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诸多便利。由于网络交流不同于传统的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对话交流中接受来自网络的信息和观念,根据自身需求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多样性师生可以在网络中把握最新的思想文化,其信息容量之大前所未有,为高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信息的传播交流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涵盖思想、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多种信息,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影响力。
3.快捷性网络时代,人们足不出户便可通过网络尽知天下大事。网络的传播更新速度之快,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尽可能地扩大教育覆盖面,从而有效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更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更加前沿和迅捷。二网络时代高职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期,无孔不入的网络垃圾信息很容易侵蚀尚不具有完全识别判断能力的青少年,影响其正确意识形态的形成。网络的开放性在为人们带来丰富多样的便捷资讯的同时,也由于其虚拟性而具有相当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部分学生容易沉湎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或热衷于网上游戏、或热衷于网络交友恋爱,不仅容易导致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处理失衡和理想与意志的消沉,更容易导致网络犯罪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加之学校又不能及时有效地把握每一位学生的个人生活和心理状况,因此无法及时消解其内心的苦闷和迷惑。
此外,网络技术的更新瞬息万变,加之其遍布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掌握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身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技术。掌握先进的科技手段,组建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不断创新,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都要适应学生成长的身心要求,持续有效地开展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路
探索高校老师教学研讨合作文化的培养
摘要:高校教师之间的教学研讨是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推动高校合作文化创生的重要途径。但当前高校教师的教学研讨普遍存在着趋于功利、流于形式及迫于任务等问题。
究其根源,是功利主义价值取向评价的片面导向、高校教师对教学学术内涵和合作研讨价值理性认识的匮乏及高校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和相应的管理模式,阻抑了合作研讨文化的生成与发展,遮蔽了其理想价值的充分实现。文化作为最深层次的东西,是在长期积淀中形成的,对学校长远发展和教师持续成长具有很强的导向、凝聚和教育功能。必须通过建立激励教师合作研讨的长效评价机制、深化教师对教研合作价值的理解及恢复与重建教研组织的活力,逐渐培育新型的教学研讨合作文化。
关键词:高校;教学研讨合作文化;问题;培育策略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教学研究型组织,教师作为学校组织的主体,其思维和行为方式、教育教学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深受学校文化的影响,有人认为:“教育改革对教师以及教师文化的忽视是造成各种改革项目表面化和低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文化是最深层次的东西,具有很强的导向、凝聚和教育功能。以个体劳动为特征的工作模式和分化主义倾向的教师文化已难以满足和适应高校学科发展和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而教学研讨合作文化的形成将有助于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研讨是教师个体在自我发展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集体研究、集体讨论形式,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间题,揭示教学规律,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的活动。而教师的教学研讨合作文化是在教师进行教学研讨的过程中,逐渐积淀或凝结的稳定的价值观和相应的行为方式,它的形成与发展将会对教师持续成长产生决定性影响,也从深层次制约学校的长远发展。然而,近些年来高校在扩招和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学工作的地位日益被边缘化,致使教研合作文化的形成、发展缺乏有利的环境和相应的激励机制。
一、当前高校教师教学研讨存在的问题
(一)趋于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