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扩招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8 06:22: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校扩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扩招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本文对1999年以来高校扩招的情况做了简要的论述,初步探讨了其形成的原因,同时对扩招的度的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从扩招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比较,教育大众化和农村学生负担能力,扩招和教育基础设施的承受能力,扩招和教育经费来源,扩招和毕业生就业以及知识失业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得出扩招应该暂缓的结论。
[关键词]高校;扩招;经济学分析
1引言
始于1999年的这次高校扩招,既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增长,更为当时我国拉动内需、刺激消费这一经济政策提供了很好的支撑。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放慢,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也受到影响,国际市场萎缩,国内需求不旺。国家企图通过刺激居民消费,扩大国内市场,但这一措施并无多大效果,于是政府将希望寄托于教育消费。高校扩招既有政府扩大内需的目的,也有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目的,既有学生的愿望,也有高校本身的愿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校扩招也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影响,比如招生数目的快速增长给高校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高校师资队伍、基础设施以及管理制度的不配套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严重下滑等。因此高校扩招既有正面的作用,也有负面的影响,如何权衡其利弊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那么,政府应该进行扩招吗?或者说,政府扩招会增进还是损害社会福利?如果政府有权扩招,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近几年政府对高校扩招?扩招的度又如何把握?现在扩招是否适当?本文拟就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2政府干预高校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经济学将社会产品分为私人品和公共品。所谓私人品是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在市场经济中,私人品的生产将是有效率的,政府不需干预。而所谓公共品是指那些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例如国防、教育、公路、路灯等产品。由于公共品存在着外部效应,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搭便车行为。如果排除搭便车的成本非常高昂,那么通过市场来生产公共品是缺乏效率的。由于在市场情况下生产者不能将生产产品的收益全部占为己有,产品的提供将比实际需要的要少。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教育,其目标是向接受高等教育的消费者传授进入社会各个职业领域就业或者满足入学者其他需求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表面上来看,高等教育具有私人物品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特征,但同时由于它给受教育人带来了效益之外,还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外部社会效益,因此,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混合物品,具有公共物品的部分性质,也同样因为如此,政府干预高校是有效率的,是应该值得肯定的。另一方面,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安排是一种公共物品,存在搭便车问题。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一群人在响应由制度不均衡引致的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自发性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由政府法令引起的变迁。如果诱致性创新是新制度安排的唯一来源的话,那么一个社会中制度安排的供给将少于社会最优。国家干预可以补救持续的制度供给不足。理性的统治者必能矫正制度安排的供给不足(林毅夫,1989)。高校教育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必然也存在着外部性,如果任由其诱致性变迁,会导致供给不足,因此,政府的强制性变迁是必要的,这又为政府干预高校提供了一个理由。
扩招政策对高校师资影响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师资数量;高校扩招
【论文摘要】:高校扩招政策出台以来,我国教育在教育质量发面出现了一定滑坡,文章从高校师资力量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为出发点,谈了高校师资力量匮乏的表现,社会观念,政策,高校,教师四方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相关建议。
我国自1997年提出高校扩招政策以来,由此产生的扩招数量扩张与师资相对不足和平均质量下降的矛盾日益突出。毫无疑问,高校师资力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师资力量不足,有很大弊端:对学校来说,从长期看降低了它的产品的质量--毕业生的质量。对于国家来说也是如此,必然影响人才培养从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一、高校师资不足的表现
扩招政策后高校师资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招数量扩张与总体师资相对不足的矛盾。扩招后师生比例的变化明显,1998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与专任教师的比率为8.137%,至2004年生师比已经上升到15.153%,但专任教师数和教职工数的增幅远小于在校生数量增幅。
高校后扩招期困惑之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2004年,中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中国的高校经过几年的规模快速扩张,目前进入了一个后扩招期时代。本文首先探讨了高校在后扩招期所面临的一些困惑,然后分析了高校大规模扩招的深层次原因,最后论述了高校解决后扩招期困惑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后扩招期困惑
1999年,中国内地普通高校招生160万,比1998年大幅增长52万,这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开始进入一个规模快速扩张的新时期。在其后的两年,2000年招生220万,2001年招生250万。截至2004年,我国各类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超过2000万,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从此进入到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创造了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比《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预期的时间提前了几年。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高校进入了一个后扩招期时代。
一、高校后扩招时期的困惑
1.“扩招一圈地运动一再扩招”的怪圈。高校扩招,必然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如投资不足,校舍、图书、实验设备等基础设施不足,管理体制和师资条件在短时间内跟不上扩招发展的需要等。因此,学校要应对扩招就必须大规模建设新校园,从而为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基本的物质条件。要培养高水平人才,要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就必须拥有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和设施。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扩招以后,高校的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逐年增长。2004年与1998年相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增加了近1000万人。按国家规定的平均每个大学生占有建筑面积30平方米计算,全国增加1000万在校大学生需要增加建筑面积3亿平方米。按平均每平方米造价1000元计算,全国增加1000万大学在校生需要建筑经费3000亿元。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经费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绝大多数高校的校园建设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少则几亿多则几十亿。这对收入来源单一的我国高校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压力。为缓解压力,高校不得不进一步扩大规模,通过做大来弥补由于建设新校园所引发的资金缺口。由此,便形成了“扩招一圈地运动一再扩招”的怪圈。持续扩招,超负荷运转状况导致了非良性循环,使高等教育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超常发展和连续扩招也正在冲击着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带来高层次人才的供需失衡,引发高智力人才积压。
2.高校负债率过高与还贷压力过大。1999年以来,国家大力倡导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并相应的允许高校向金融机构贷款,很多高校抓住发展机遇,使在校生规模成倍增加,并且一次性征地数干亩,用于建设生态化、智能化、现代化的一流新校区。但高校建设的大举扩张,却遭遇国家教育投资有限的瓶颈。同时,大的资金缺口又不可能完全靠学生学费来填补,于是大规模建设投资的主要渠道便来源于银行的贷款,即所谓的“举债兴教”巨额贷款投资在短期内使高校基本建设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使高校面临着巨额利息的财政风险。高校负债率过高与还贷压力过大,困扰着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扩招之下的高校特困生问题研究
摘要:高校扩招以后,特困生已经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本文对特困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困难形式作了简要论述,并对如何更好地解决特困生问题及其扩招的意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招生并轨以来,高校特困生问题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社会及高校自身也为解决该问题作出了不少努力。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费的不断上扬,特困生在大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加大,他们愈来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这个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关系到高校招生并轨制度改革的深化和扩招工作的稳步推进。
一、高校特困生因何而“困”?
特困生,就是“在校期间月收入(包括奖学金和各种补贴)低于学校所在地区居民的平均最低生活水准线、本人基本的学习生活费用无法支付的学生,称为生活特别困难学生(简称特困生)”。特困生是在高校实行招生并轨和收费制度改革以后才日益凸显出来的一个问题。
现阶段高等教育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期望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就必须有一个大发展,使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但大发展就必须大投入,而面对穷国办大教育的现实,缴费上大学就成了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选择。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决定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又明确指出“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要适当增加学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例,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财政教育拨款政策和成本分担机制”[1]。
实行缴费上学、扩大招生规模既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标志,又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但伴随而来的必然是特困生的出现及其人数的暂时增加(见表一)。
普通高校扩招分析论文
【内容提要】综合考虑多种制约因素,今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适当的“度”应控制在年均增长7-13%为妥。
【摘要题】改革与发展
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连续三年大幅度扩大招生,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从1998年的643万上升至2001年的1214万,几乎翻了一番。其中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数,2001年为757万,比1998年的361万增长1.1倍。(注:教育部.1999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教育报.2000.5.29.)(注:教育部.2000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教育报.2002.6.14)三年来的大幅度扩招,一举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偏孝严重供不应求的状况,不仅提高了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也增大了社会高学历专业人才的供给量。但是,近三年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基本条件的改善却相对滞后,如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图书册数等办学条件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为使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就我国普通高等学校近三年扩招前后的办学基本条件的变化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改善高等学校办学条件,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
一、普通高校扩招前后办学条件的变化
学校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四大要素构成的。高等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和学生、校舍、仪器和图书四个方面,缺一不可。本文着重考察近三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中,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教学用房、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四个办学条件的变化状况。同时,借用教育部于1996年颁布的《核定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下文简称《标准》)中的“生均”概念,如生均图书册数、生均教学用房面积等作为衡量办学条件变化的指标。
表11998-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生师比的变化
审计署副审计长:我国今年起控制高校扩招
审计署副审计长:我国今年起控制高校扩招
教育部长周济:大学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生就业难不应怨扩招
大学生就业难代表建议高校扩招速度再放缓
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石爱中透露,不少高校因扩招负债累累
出席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赵本山与宋祖英等明星,8日晚激情献演……
我国今年将控制高校扩招
高校扩招及教学评价对图书馆的影响
摘要分析了高校扩招后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高校教学评估对图书馆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应采取加强领导重视、坚持科学合理系统的建设原则,加大图书经费投入力度等相关措施来解决扩招和评估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高校扩招教学评估高校图书馆
1扩招后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扩招已经持续了6年,2004年我国各类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达到420万人,是1998年的4倍,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的规模超过了2000万人,远远超过了“十五”计划中在2005年高校在校生达到1600万人左右的目标。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急剧增加和招生幅度的逐渐扩大,给普通高校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机遇,但是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和办学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却面临不少问题。
1.1图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主要由国家承担,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料购置费由学校从事业经费中按一定比例拨给,高校扩招后,图书经费虽有所增长,但由于经费的增长始终赶不上书刊上涨的幅度,致使馆藏不能满足广大师生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如:我校在扩招前生均图书80册,纸质期刊0.4种;扩招后,虽然图书经费连年增加,但增加的额度不足,造成现在生均图书还不足60册,纸质期刊不足0.13种。据笔者了解,广东省乃至全国大部分高校扩招后,生均文献信息资源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高校扩招与教育质量问题研究
摘要:高校扩招是社会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有力手段,是教育本身均衡和协调发展的要求。为确保扩招后的教育质量,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扩招和教育质量的关系;规范办学,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整体挖潜;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教育质量保障及监控体系。
关键词:高等学校;扩招;教育质量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正处于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快速发展的时期。“九五”期间的前三年,本专科在校生的规模从1995年的547.7万人,发展到1998年的623.1万人,年增长率为4.4%,属稳步发展时期;1999年,国家提出了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即“扩招”政策,当年高等学校的本专科在校生人数就增加到718.9万人,增长率为15.4%,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的增长率达到42.9%;2000年在上年扩招的基础上,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大约470多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1100万人左右;在前不久郑州召开的全国2001年高校招生工作会上确悉,今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将达到530多万人,预计当年在校生规模将达1300万人左右。如此大规模的扩大招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冲击始料不及,一系列争论引发而至: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是一种超前发展还是一种适应关系?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在现阶段以多少为适宜?高校扩招对拉动内需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性如何?由此引发的另一些问题也接踵而来:扩招的辅助性政策和措施是否跟得上?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的约束会不会成为影响高校稳定的新因素?会不会由于扩招造成学校盲目升格或教学条件下降而导致教育质量的滑坡等?本文试就高校扩招政策与教育质量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提出高校在扩招后保障教育质量的基本对策和措施。
一、高校扩招政策的历史背景和由此对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及影响
(一)宏观社会需求背景
从“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到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从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以及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新人才的迫切需求,特别是新一届政府把“科教兴国”作为本届政府的最大任务,使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以及知识经济“增长动力”基于人才的重要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从而使终身教育的思想和学习化社会的观念这一全球教育理念也开始成为国内社会各阶层所主动接受的思想,并成为一种社会时尚。1999年以来,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科技部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相继出台,这一方面反映了国家相关部门和领域对知识经济挑战的应战姿态,另一方面也从客观上促成了国人上上下下对强国经济、科技领先、基础教育、人才关键的共识氛围。1999年6月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则提出了要提高全民素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可以说,高校扩招是这一宏观背景之下政府与民众共识并付诸行动的一个政策体现。
高校扩招对体育教学影响及对策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扩招体育教学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我国高校近几年连续扩大招生使体育教学面临设施、经费、教师不足等问题。对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高校扩招是加速培养人才储备人才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其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巴首先。体现了国家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方针。为实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二是。满足了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需求推迟了就业时间。减轻了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又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三是。对于拉动消费。促进国家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扩招也给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一、扩招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影响
一是扩招后教学的班级和学生的数量猛增。使原有的体育师资力量与教学需求不相适应。教师配备不足.只能应变为加大教师教学时数和大班上课的方法。造成一方面教师疲于应付。另一方面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同时高校体育教师除教学工作外。还必须完成学校体育课外群体活动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由于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也有限.因此。扩招后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上述因素势必容易造成工作水平的下滑。
二是扩大招生后。高杖体育场馆及运动设施严重不足扩招前。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就不足欠帐较多.扩招后。不少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状况生均拥有量更是大大低于国家标准.体育场地数量的不足和质量不高。不能充分满足体育教学需要。使得教学质量难以确保
高校扩招公共体育课困境策略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扩招公共体育课困境发展对策
论文摘要:分析了普通高校扩招后给体育课带来的困境?体育场馆设施严重不足?体育教师人数不足、职称结构不合理?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提高体育法规意识?认真组织和周密设计体育教学?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改革传统体育考试考核方法。
1999年普通高等院校扩招51万人总人数接近28U万而2000年秋手我囚普通高等学校招’I=.180万人实助、招’I=.总规模达300多万人比1999年增加72.5%}有关教育会议提出预i}到2Ol0年我囚.气等教育入学率将从现在的9提高到75。大学的扩招给我囚教育的发展带来厂千载难逢的良机但面对扩招本已小堪重负的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形势吏加严峻如小采取切实措施加大投入将难以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体育场馆设施严重不足
据四川帅范大学体育系副卞任陈建嘉对部分.y校的调查表明38所大学各类体育场馆设施数量很少。扩招前有学生-210633人扩招后按285408人计算年均拥有量大大低于囚家教委1992年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日录》的定额标准。如田径场400rn标准共35块平均6018人块按最低标准5000人块算原来差7块扩招后差22块篮球场共389块平均541人块按标准250人块计算原来差454块扩招后差753块排球场共233块平均904人块按标准250人块计算原来差610块扩招后差904块。
调查结果表明许多大学历史上‘欠帐”太多在扩招前体育场馆等硬件措施就达小到囚家规定标准而扩招后山于种种原因小能够及时增加场馆设施。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校团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