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材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8 05:53: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校教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探究高校教学质量教材运用
1高校教材使用现状分析
1.1现状透视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所教授的知识是学习各个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不仅内容相对较少,而且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的理论和知识。因此,国家教委可以组织全国的专家和学者统一编写,教材使用中的问题也就相对少些。但是对于高等教育,一方面其涉及的学科和专业种类繁多、另一方面许多学科还在发展和研究当中,同时还有许多新学科和知识在不断产生,所以像中小学教育那样统一编写、使用教材是不太现实的。
目前,高校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由权威机构或权威学者编写的教材,另一种则是由任课教师自行编写的教材。
权威教材数量相对较少,其中也有差别。通常由国外引进的教材在教师和学生中是比较受欢迎的,一方面在许多领域国外的研究水平是领先于国内的,比如管理学、经济学等;另一方面,在引进的时候也是选择了国际上相对权威和知名度较大的教材。而国内的权威教材则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除了研究水平的缘故之外,国内的学术环境还经常要受到与学术研究无关的因素影响,这也使得权威教材的认定事实上常常不是将学术水平作为最重要的依据。
高校中大量使用的是任课教师自行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则是良莠不齐。有许多教师本身就是该专业的研究者,他们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研究成果写入教材,这样的教材不仅教师用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也觉得与实践联系紧密。但是也有不少教师为了评定职称或其他一些非学术的原因编写教材,编写的过程通常是东拼西凑、四处节录完成。使用这样的教材,教师要不时指出其中的问题甚至是错误,有些教材更让学生根本无法学习。
高校教材管理新模式诠释
我国传统的高校教材征订发放方式已历时了几十年,模式单一,不分对象,只是保证课前到书。但随着教育改革以及以人为本精神的回归,传统的高校教材管理模式出现了危机。新思潮的确体现了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同样适用于高校教材管理探索和改革,使其从传统的、旧的限制和不合理状态中解放出来,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
1传统教材管理模式的弊端
1.1教材的征订发放仍是计划经济管理。统一订购,统一发放,人手一册,不允许不买。这种模式不可谓不好,但只适用于无偿分配或者教材的价值与价格背离不大的时代,否则就有强买强卖之嫌,加重了学生经济负担。
1.2学生缺少选择教材的自主权。高校教材绝大部分是由任课老师一人指定的,且无论该教材是否适用,价格是否合理,是否是本学科中的优秀教材,学生只能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购买使用,否则考试难以及格。新思潮提倡的是反思和批判精神,它要求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材的使用,唤起学生对所用教材的热情。
1.3高校未将教材折扣退还于学生,为减轻学生负担着想。近些年,教材的价格虚高已是不争的事实,高校教材的开本逐渐同国际接轨,大开本,大部头、装帧豪华的教材比比皆是,价格也是一路上扬。一般说来教材的折扣返还于学生是理所当然的,不退是不正常的。而很多高校从未将学生预交教材款的使用明细帐,向学生公布。
1.4教材库存积压严重,耗费较大,不讲效益。每年高校教材的采购量都是相当大的,但教材使用的周期却在不断减少。原来一次订购的教材可以使用三、五年,而现在有的教材只能使用一年,增加了教材征订的难度和库存量,耗费较大。
剖析高校教材管理的现状与创新
摘要: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及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方式等发生很大变化。为适应时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教材管理工作者应充分了解自己服务的高校教材管理的现状,找出不足,并不断开拓新思路,采取新方法,致力于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创新。
关键词:高校教材管理;现状;创新
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保证,它反映的是一个学校教学、科研及其成果的水平,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意义主要有:教材建设包括教材体系的建设,教材的编著与教材的推荐使用,教材供应与管理(教材计划的编制、采购,教材的进出库及保管),教材的分发、零售,教材的台帐、财务管理等。教材的研究包括教材体系以及教材本身的研究,教材建设与管理方面的研究等。不同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但优秀教材的遴选和推荐使用、教材的供应与日常管理应该是大多普通高校都必然重视的常规工作。但落后的教材建设、教材研究、教材供应理念严重地制约了教材管理的质量。因此了解教材管理的现状与不足,找出差距是高校教材管理创新的前提条件。
1高校教材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1.1对教材建设缺乏系统研究教材建设是教材工作的基础,教材研究对教材建设与教材供应具有指导作用。许多高校对教材管理部门缺乏应有的重视,认为教材的征订发放很简单,只要能正常运作就行。加之人员编制少,久而久之便形成教材管理人员只是每天频繁应付事务性工作,与师生之间只是简单的教材供应,致使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工作非常薄弱。一方面教材的优选率不高,教材在选用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教材选用存在着简单化倾向,使用一些“职称”教材、人情教材,无法发挥教材管理部门的监督作用。教材选用管理过程中,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材评估体系,加之学生对教材选用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致使教材评价工作的开展达不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教材研究是不断提高教材编写及选用质量的重要保证,但多数高校还普遍存在着“重视教材编写轻视教材研究”的现象,使教材建设工作进展缓慢,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求[1]。
1.2落后的教材管理模式
高校教材管理新模式透析
我国传统的高校教材征订发放方式已历时了几十年,模式单一,不分对象,只是保证课前到书。但随着教育改革以及以人为本精神的回归,传统的高校教材管理模式出现了危机。新思潮的确体现了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同样适用于高校教材管理探索和改革,使其从传统的、旧的限制和不合理状态中解放出来,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
1传统教材管理模式的弊端
1.1教材的征订发放仍是计划经济管理。统一订购,统一发放,人手一册,不允许不买。这种模式不可谓不好,但只适用于无偿分配或者教材的价值与价格背离不大的时代,否则就有强买强卖之嫌,加重了学生经济负担。
1.2学生缺少选择教材的自主权。高校教材绝大部分是由任课老师一人指定的,且无论该教材是否适用,价格是否合理,是否是本学科中的优秀教材,学生只能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购买使用,否则考试难以及格。新思潮提倡的是反思和批判精神,它要求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材的使用,唤起学生对所用教材的热情。
1.3高校未将教材折扣退还于学生,为减轻学生负担着想。近些年,教材的价格虚高已是不争的事实,高校教材的开本逐渐同国际接轨,大开本,大部头、装帧豪华的教材比比皆是,价格也是一路上扬。一般说来教材的折扣返还于学生是理所当然的,不退是不正常的。而很多高校从未将学生预交教材款的使用明细帐,向学生公布。
1.4教材库存积压严重,耗费较大,不讲效益。每年高校教材的采购量都是相当大的,但教材使用的周期却在不断减少。原来一次订购的教材可以使用三、五年,而现在有的教材只能使用一年,增加了教材征订的难度和库存量,耗费较大。
高校教材选用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教材选用是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一项基本工作,目前高校教材选用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对高校教材选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教材选用问题对策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选用合适的教材,按教材进行生动的教学,是完成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要求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各种教材层出不穷的今天,如何满足学科自身教学需要,科学、合理地选用教材,已成为各高校的教学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材选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出版混乱,给合理选用教材增加了难度
某些出版部门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些基础课程、热门课程的教材成了竞相出版的对象,同一门课的教材竟多达十几种甚至几十种,而一些冷门专业、新兴学科和选修课教材却普遍缺乏,这样就造成教材重复出版与教材缺乏并存的现象。教材重复出版造成的不仅是资源的浪费、教材内容的低水平重复,也给选用优质教材带来了难度,而有些课程连基本的教材都没有,选用更是无从谈起。
高校教材管理新模式思索
我国传统的高校教材征订发放方式已历时了几十年,模式单一,不分对象,只是保证课前到书。但随着教育改革以及以人为本精神的回归,传统的高校教材管理模式出现了危机。新思潮的确体现了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同样适用于高校教材管理探索和改革,使其从传统的、旧的限制和不合理状态中解放出来,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
1传统教材管理模式的弊端
1.1教材的征订发放仍是计划经济管理。统一订购,统一发放,人手一册,不允许不买。这种模式不可谓不好,但只适用于无偿分配或者教材的价值与价格背离不大的时代,否则就有强买强卖之嫌,加重了学生经济负担。
1.2学生缺少选择教材的自主权。高校教材绝大部分是由任课老师一人指定的,且无论该教材是否适用,价格是否合理,是否是本学科中的优秀教材,学生只能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购买使用,否则考试难以及格。新思潮提倡的是反思和批判精神,它要求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材的使用,唤起学生对所用教材的热情。
1.3高校未将教材折扣退还于学生,为减轻学生负担着想。近些年,教材的价格虚高已是不争的事实,高校教材的开本逐渐同国际接轨,大开本,大部头、装帧豪华的教材比比皆是,价格也是一路上扬。一般说来教材的折扣返还于学生是理所当然的,不退是不正常的。而很多高校从未将学生预交教材款的使用明细帐,向学生公布。
1.4教材库存积压严重,耗费较大,不讲效益。每年高校教材的采购量都是相当大的,但教材使用的周期却在不断减少。原来一次订购的教材可以使用三、五年,而现在有的教材只能使用一年,增加了教材征订的难度和库存量,耗费较大。
高校商务英语教材出版探讨
【摘要】作为培养大学生商务知识和英语能力的主要载体,高校商务英语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教学的模式和实际教学效果。目前,我国商务英语类教材虽然种类多样,但总体质量不高,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及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高校商务英语教材也亟须转变传统开发模式,积极应对新环境的挑战,实现立体化教材的开发和出版。
【关键词】高校;商务英语;教材开发;教材出版
自商务英语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至现在,商务英语相关教材的出版市场获得了各大出版商及教材编写者们的关注。目前,市场上的商务英语教材可谓百家争鸣、各具特色。但经过相关调研,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商务英语教材内容较为陈旧,问题颇多,现状不容乐观。教材是教与学的基础,商务英语作为综合专业,注重的是对新型应用型专业英语人才的培养,商务英语教材存在的诸多不足,必然会限制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对其教学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如何更好地实现高校商务英语教材的开发,促进其出版发展,值得思考和探索。
一、高校商务英语教材开发现状
目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已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市场上冠以商务英语名称的教材数量颇多,主要可分为国内学者的自编教材和直接从国外引进的系列英文影印版书籍。我国多数商务英语教材内容陈旧、形式单调,已不能很好地满足时展对复合型应用人才的较高需求。1.教材需求分析缺乏针对性。我国出版机构在进行商务英语教材编写的时候仍然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商务英语教材作为大学英语教材的辅助材料,需满足高校各专业学生及英语爱好者的需求。总体看来,教材编写目的不明确,导致教材针对性不强。较之一般英语教学,商务英语的独特性体现在其是一门专门用途英语,有自身独特的使用场合和专业技能。在进行教材编写之前,出版机构要对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学生现阶段的英语水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教材的调研和开发。目前,国内出版的多数商务英语教材对读者的使用需求过于主观臆断,这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不相符。此外,缺乏针对性的商务英语教材分析和教学大纲设计,也造成教材编写完全听任市场驱动,学科地位得不到认可[1]。2.教材体系规划缺乏科学性。纵观目前市场上的商务英语系列教材,我们不难发现,现有的多数教材内容重复赘述,教材形式较为单调。比如,听力教材本应注重对学习者听力方面的训练,但有的教材出现了大篇幅的口译技巧等,使得该学科的教学主线已经偏离。再者,多数商务英语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沿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材理论构架和大纲设计,教材内容缺乏创新,甚至连目录、章节都大同小异。3.教材内容设置缺乏实用性。商务英语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开展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从业。因此,商务英语教材的编写除了要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用性,要有丰富的案例分析。现阶段的商务英语类教材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明显,出版机构在教材内容的设置上过于偏重理论学习,忽视了实训教材的开发。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商务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关键。一般来讲,高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可分为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两部分,但目前来看,校内实训的教材多为教师自编自选的材料,内容繁杂、随意性强,缺乏统一的主次标准。而现阶段市场上的商务英语实训教材也较为匮乏,对高校教师来讲,找到与相关教材配套的实训教材相当棘手,这也成为现阶段商务英语教材开发的重要问题[2]。4.教材内容难度把握不当。充分把握商务英语教材的难易程度对更好地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现阶段的商务英语教材在内容难度控制和处理方面,仍然存在较大问题。比如,有的商务英语教材中过多地对公共英语的基础语言知识进行赘述,教材编写过于简单,对专业学生来讲,没有任何挑战难度,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动力。有的教材又明显过于专业化,教材中包含众多的专业理论和词汇,学生往往对这些专业内容一下子消化不了,渐渐丧失学习兴趣。出版机构在进行商务英语教材编写时,要注重层次性,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进行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和英语技能的吸收,才能真正发挥教材应有的价值,达到教学相长[3]。5.教材编写队伍的漏洞。高校商务英语是综合性学科,涉及经济、贸易、管理和英语语言应用等知识和技能,也融合了多个学科的特点,以保证学生掌握专业的英语知识和商务技能。所以,相关教材编写者只有在商务和英语两方面之间周密权衡,才能开发出优秀的商务英语教材。这也要求商务英语编写者不仅要具备牢固的英语知识和英文功底,而且要有基础的商务知识。目前来看,有的出版社并没有对参编教师认真审核,只注重市场营销,忽略了教师的编写水平;有的主编在编写中不沟通、不调研,再加上审核把关不严格,出版的教材质量堪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商务英语教材的开发和出版。
二、对商务英语教材立体化出版发展的探讨
高校教材营销策略探索与实践
摘要:数字出版时代高校教材逐步向数字化纸数融合方向发展,催生了新的教材形态和营销策略,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出版社迫切需要突破固有思维,创新营销模式,通过打造高水平特色教材,实施精准营销,才能实现效益提升,顺利完成新时期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数字出版;高校教材;营销
随着新时期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又称慕课)的逐步推广与落地,不仅改变了传统授课方式的组织过程,而且使教材与课程之间呈现强关联性,也带来了教材向数字化纸数融合方向发展,催生了新的教材形态和营销策略。在这种数字化的新形势下,作为教材出版的重地,大学出版社的教材营销思路也在悄然进行着变化,采用什么新思路、新方法应对这种变化,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教材营销的本质是出版社向购买者(一般是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图书信息,如何快速、成本较低、效率更高地传递有效的教材信息,为教材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当今出版社竞争的焦点。
一、大学出版社教材市场现状
(一)内容同质化教材充斥市场。目前,同一课程出版社出版的同质化教材有几十种之多,同类教材在内容上、形式上差别不大,特别在一些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方面普遍存在特色不明显、低水平重复性出版的现象,出版社在前期策划中没有确定教材的编写特色和找准定位,这也给教材后期的营销推广带来了困难。(二)大学教材出版社竞争激烈。大学出版社是高校教材的出版重地,教材出版占到大学出版社出书品种数的六成以上。但是近年来面对如科学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等中央级出版社的强势发力,地方大学出版社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部分大学出版社为抢占市场,不惜以提高教材返点为代价,最终损害的还是出版社自身的利润空间。同时,随着近年来纸张成本上涨、人力资源成本增加等因素,均导致出版社成本增加,利润下降。(三)数字化时代面临的冲击。随着近年来在线开放课程的大规模兴起和网络在线学习的普及,数字化阅读时代也正式开启,基于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的出版潮流方兴未艾,迫使传统出版行业必须进行变革。如何在内容创新和营销方式上创新,成为新时期大学出版社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谁能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抢占先机,谁就能在未来数字出版领域占领制高点。
二、大学出版社教材常规营销方式
高校体育教材电子化思考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教材电子化进行研究,分析了高校电子体育教材推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指出了制约体育电子教材发展的因素,为高校体育电子教材的推广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电子体育教材;推广;发展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教材依托科技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在教学中打破传统纸质教材的封闭性、稳定性和静态性,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开放性、流通性和动态性。[1]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使得传统教材存在的问题备受关注,电子教材的良好发展前景引人注目。许多国家都极为重视电子教材的推广与应用,发达国家将电子教材视为教育现代化的标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教育现代化,同时在多个城市开展电子教材试点。[2]
1高校电子体育教材推广的可行性
1.1大学生对电子体育教材的需求日益增加。信息化时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体育大学生对知识获取的唯一方式,纸质教材的知识已经满足不了大学生的需求。传统纸质的教材内容改版周期长,程序繁琐,新的教学内容和信息不能迅速跟进,教材知识陈旧很难与社会发展同步。[3]久而久之,老师上课内容枯燥,学生对理论课程没兴趣。而体育电子教材能够克服这一弊端,体育电子教材的制作编程、设计、内容方面打破以往书本教材改版慢、新知识扩充难的特点,可以在任何时间补充新的知识点,同时可以挂网浏览,具有纸页教材所不具备的优势。1.2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当前高校大学生人人都有一到两部智能手机,手机已经成为每日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智能手机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独立的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手机。研制开发的体育电子教材资源库可包括科研论文和图像、音像视频以及网络信息在内的庞大教学内容。[4]体育电子教材能够提供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寻找所需了解的书本以外的相关学习内容,即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教学资源库也能为学生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学习途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5]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为个性化学习提供好的教育空间。1.3电子体育教材的独特性。体育教学要求学生通过亲身运动来学习和体验,在学习中不断发现并纠正自身存在错误。体育电子教材能更好地将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展现在师生面前,其内容将文字、动画、音频与视频等动态因素融入其中,使学生更快、更深刻地理解体育知识和教材内容,准确掌握各种动作要领和特点。[5]体育电子教材能很好地体现专业特点,达到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2高校电子体育教材推广的必要性
高校文科专业教材建设辩证思考
摘要:教材是教育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影响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奠基工程、培元工程、铸魂工程,但我国高校教材建设存在不少短板。要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高校教材建设尤其是高校文科教材建设,应该处理好政治性和专业性、管与放、统与分、编与创,以及教材体系与学科体系等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教材建设;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哲学社会科学
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教材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教育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无论是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教材的编纂、流通与选择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在大学阶段,教材建设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简称文科)教材建设尤其重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要求:“要抓好教材体系建设,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1]这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一、教材的源流与功能
什么是教材?怎样理解教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从教育的立场而言,教材通常被理解为教学过程中为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教学材料。《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一书主张,“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参考资料及教学辅助材料)是一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体系,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2]。李进才认为,教材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编选的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材料。它包括文字材料(如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刊、辅导材料等)、视听材料(教学影片、唱片、录音、录像磁带)和网络教材等。[3]从这些定义可见,教材与通常意义上的教科书是不同的,过去我们常常把二者混为一谈。严格意义上的教材,在内涵与外延方面都实现了对教科书的超越,它指的是一切形式的教学材料,这些材料涵盖了相应课程的知识与技能体系,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教材是伴随着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出现的。中国古代教材的编写始自孔子。周予同认为,“孔子为了讲授的需要,搜集鲁、周、宋、杞等故国文献,重加整理编次,形成《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种教本,这种说法是可信的”[4]。隋唐以来,随着科举制度的盛行,教材编写成为文化教育领域的核心工作。但直到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一直没有使用现代意义上的“教材”概念。而是使用“功课”、“课业”、“课本”、“课程”、“读本”等来指代。根据学界的研究,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教材”或“教科书”一词,是西方传教士首先使用的。“清同治光绪年间,基督教会多附设学堂传教,光绪二年(1876)举行传教士大会时,教士之主持教育者,以西学各科教材无适用书籍,议决组织‘学堂教科书委员会’。该委员会所编教科书,有算学、泰西历史、地理、宗教、伦理等科,以供教会学校之用,间以赠各地传教区之私塾。教科书之名自是始于我国矣。”[5]随着近代大学在中国的出现,大学成了教材编撰的主体。戊戌年间,在筹备京师大学堂的过程中,清政府就有设立大学堂译书局的筹划。总理衙门认为,译书一事应和学堂相辅相成,且为措置统一考虑,以大学堂编译局统筹译事———“至京师编译局为学堂而设,当以多译西国学堂功课书为主。”[6]京师大学堂编译局的设立,乃是清政府为应对新形势,整合中西学、建立新教育所采取的措施。这时中国学界对翻译西方教科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孙家鼐认为:“西学各书,应令编译局迅即编译。”学务大臣张百熙指出:“然译局非徒翻译一切书籍,又须翻译一切课本,泰西各国学校,无论蒙学、普通学、专门学,皆有国家编定之本,按时卒业,皆有定章。今学堂既须考究西政西艺,自应翻译此类课本,以为肄习西学之需。”[7]可见,京师大学堂编译局的职能之一,就是组织翻译西方的大学教材。教材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通过教材,知识以权威性的面目出现。它不仅能够为学生进行知识的导引,而且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任务,组织教学内容,为教师的授课提供参考。从“知识-权力”关系的角度来看,教科书的编写、选择、使用“都在实践一种权力运作———对读者施加知识的‘规训’。这其中既有较为明显的部分,比如价值观念、道德评判、文化认同,也包括相对隐性的,诸如知识的分科划界、次第排序、叙述模式等。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和青年读者而言,这种‘规训’甚至可能成为伴随终生的精神留存”。[8]从文化传授的角度来看,教材有三个主要的功能。一是信息功能。教材是一种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它通过选择有价值的信息、知识来向学习者传递。二是结构化功能。教材通过对知识、信息的组织向学习者提供一种知识、信息图式,帮助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使其系统化。三是教育指导功能。教材包括学习指导信息,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9]正是因为这些功能,大学通过教师、教材、教学延续了人类的文明,通过知识的传播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如今,人类文明已历经农耕时代、工业时代而进入信息时代。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和需求的增加,使得知识总量实现了几何级数的增长。另一方面,在教育领域,所谓“后喻时代”的来临,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在这一背景下,教材在学校尤其是大学教育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学生可获得的信息渠道日益多元,使得传统教科书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对教科书的批判性的学习,成为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教科书依然是课程的中心环节和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教科书的地位同时也得到教师和考试制度的权威的强化。”[10]由此可见,网络信息时代,教材的编纂虽然面临着新的挑战,但教材本身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并没有削弱。建设科学适用的教材体系,是社会的需求,也是教师的天职。高校教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间存在着不少复杂的矛盾关系,包括政治性与专业性、管与放、统与分、编与创、教材体系与学科体系等,需要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加以厘清。
二、政治性与专业性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校国防教育现状